云数据中心最佳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数据中心是企业的核心基础设施,是数据处理和存储的关键场所。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维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一、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重要性1.1 数据中心是企业的核心基础设施,承载着重要的业务数据和信息。
1.2 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直接影响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和效率。
1.3 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关乎企业的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
二、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挑战2.1 数据中心规模庞大,设备众多,需要统一管理和监控。
2.2 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量大,需要高效的运维管理工具和技术。
2.3 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需要不断适应新技术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三、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关键技术3.1 自动化运维工具:通过自动化工具实现数据中心的自动化运维管理,提高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
3.2 虚拟化技术: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数据中心资源的灵便调度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3.3 云计算技术: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中心的弹性扩展和灵便部署,提高业务的灵便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最佳实践4.1 制定完善的运维管理流程和规范,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4.2 建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中心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3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演练,确保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和可靠性。
五、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5.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2 边缘计算的兴起:边缘计算技术将改变数据中心的架构和管理方式。
5.3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将更加注重安全和可靠性,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安全威胁。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惟独不断学习和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才干更好地应对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各种挑战,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业务的持续发展。
可信云服务认证及最佳实践
可信云服务认证及最佳实践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云服务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首选。
然而,对于云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然存在一定的担忧。
为了确保云服务的可信性,许多云服务提供商引入了可信云服务认证。
本文将介绍可信云服务认证的概念,并探讨一些最佳实践来确保云服务的可信度。
首先,可信云服务认证是什么?可信云服务认证是为证明云服务提供商的能力和信誉的一种认证方法。
这种认证通常由第三方独立机构或权威组织进行审核和认证。
认证的范围通常包括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设施、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安全和管理流程等方面。
通过获得可信云服务认证,云服务提供商能够向客户证明他们的服务是可靠、安全和高品质的。
那么,如何确保云服务的可信度呢?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1.选择有资质的云服务提供商。
可信云服务认证通常由权威机构颁发,选择获得认证的云服务提供商能够降低风险。
同时,还应该查看云服务提供商的客户群体和业界声誉,以确保其在业内的可信度。
2.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云服务提供商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和安全,例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
此外,用户还可以要求云服务提供商签署保密协议,以确保数据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3.备份和容灾能力。
云服务提供商应该具备定期备份数据和容灾能力,以避免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
用户可以要求云服务提供商提供备份和容灾计划,并定期测试其可用性。
4.合规性。
云服务提供商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合规要求,例如数据保护法规、行业安全标准等。
用户可以要求云服务提供商提供合规证书和报告,以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性。
5.服务级别协议(SLA)。
用户可以与云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级别协议,明确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并规定补偿机制。
SLA应包括服务可用性、故障响应时间、故障恢复时间等关键指标。
6.监控和审计。
云服务提供商应该能够提供监控和审计功能,以帮助用户监控其云服务的使用情况和安全性。
用户可以要求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监控和审计报告,以确保服务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构建高效、可靠IT基础设施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数据中心系统集成的重要性、技术挑战以及最佳实践。
一、数据中心系统集成的重要性1、提高效率:通过将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组件集成到一个系统中,数据中心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动化、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IT运营效率。
2、增强可靠性:通过集成备份和恢复系统、冗余技术和容错能力,数据中心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企业业务的连续性。
3、降低成本: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运营效率,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可以帮助企业降低IT成本。
4、促进创新:集成化的数据中心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开展新兴业务和创新活动,从而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数据中心系统集成的技术挑战1、数据安全与隐私:在数据中心系统集成过程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2、技术复杂性: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涉及多种技术领域,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存储等。
企业需要在复杂的系统中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技术选型,以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3、管理复杂性: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后,管理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
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监控和管理机制,以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控、故障排除和优化调整。
三、数据中心系统集成的最佳实践1、确立明确的目标:在开始集成之前,企业需要明确数据中心的业务目标和战略方向,以确保集成的系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2、选择合适的集成技术: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技术复杂性,选择合适的集成技术和解决方案。
例如,采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工具等可以提高效率和管理灵活性。
3、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在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需求。
选择可靠的数据加密和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数据访问控制和审计机制。
4、建立全面的监控和管理机制: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故障及时排除,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监控和管理机制。
云数据中心技术方案
云数据中心技术方案1.硬件设备方面:在云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方面,需要选择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服务器应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易于扩展的架构,以满足大规模计算和存储需求。
存储设备应具备高速的读写能力和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以支持大量的数据存储和访问。
网络设备应具备高速的传输带宽和可靠的网络连接,以保证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2.虚拟化技术方面:虚拟化技术是实现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资源进行抽象和隔离,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灵活配置。
在云数据中心中,可以使用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虚拟化,以提供弹性和可扩展的云计算服务。
3.容灾备份方面:为了保证云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完备的容灾备份方案。
容灾备份可以通过实现数据的冗余存储、故障切换和灾难恢复等机制来保证数据中心的可用性。
可以采用数据备份、冗余服务器和冗余网络等技术手段,以提供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云计算服务。
4.软件系统方面:在云数据中心的软件系统方面,需要构建高效、安全和可扩展的云平台。
云平台可以使用开源软件或自主开发的软件,以实现云计算的各项功能。
其中,重要的软件组件包括虚拟化管理软件、资源调度软件、存储管理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和安全管理软件等。
这些软件可以通过集中管理和自动化配置,以提供高效的云计算服务。
5.网络架构方面:云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应具备高速、扩展性和安全性。
可以采用多层次的网络架构,包括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
接入层负责与用户设备的连接,汇聚层负责连接各类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核心层负责云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和路由。
此外,还需要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流量监测等安全设备,以保障云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
总之,云数据中心的技术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硬件设备、虚拟化技术、容灾备份、软件系统和网络架构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配置,可以建立高可用性、高性能和高安全性的云计算环境,提供可靠的云计算服务。
数据中心建设了解数据中心建设的最佳实践和成本效益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了解数据中心建设的最佳实践和成本效益分析数据中心建设:最佳实践和成本效益分析概述:数据中心是一个专门用于集中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信息的设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建设成为企业和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介绍数据中心建设的最佳实践和成本效益分析,为读者提供有关数据中心建设的深入了解。
一、规划阶段:在数据中心建设的规划阶段,需要进行细致的需求分析和规划。
首先,确定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功能,包括存储容量需求、计算能力需求以及网络带宽需求等。
其次,确保数据中心具备良好的物理环境,如可靠的电力供应、稳定的温湿度控制和适当的安全措施等。
最后,制定灵活的扩展计划,以便随着业务需求的增长进行扩建。
二、硬件设备选择:数据中心建设需要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
在选购服务器时,应选择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的品牌,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置。
同时,网络设备也是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选择具备高速、稳定传输能力的设备。
此外,存储设备和备份设备也需根据数据中心的容量和安全要求进行选择。
三、数据中心布局设计:良好的数据中心布局设计能有效提升运维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合理规划机柜的布局,确保空间利用最大化,并保持充足的通风和散热。
同时,充分考虑数据中心的电力分配和网络布线,以确保设备之间的互联畅通。
在布线时,应遵循规范,减少电磁干扰和故障风险。
四、能源管理与效能优化:数据中心能源消耗庞大,因此能源管理和效能优化是关键问题。
采用高效的空调和散热系统,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运用智能的监控系统和管理软件,对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
此外,利用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架构,降低硬件设备的数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安全与风险管理:数据中心的安全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严密的物理安全措施,包括视频监控、门禁系统和防火系统等。
同时,网络安全也需重视,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等措施,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定期进行备份和灾难恢复测试,以降低数据丢失和系统中断的风险。
数据中心冗余设计确保设备可用性和可靠性的最佳实践
数据中心冗余设计确保设备可用性和可靠性的最佳实践数据中心是组织中心的重要部分,为存储和管理关键业务数据提供关键支持。
在现代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数据中心需要采取适当的冗余设计措施。
本文将介绍关于数据中心冗余设计的最佳实践,以确保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一、冗余设备冗余设备是数据中心冗余设计的核心。
通过使用冗余设备,可以实现故障容错和设备可用性的提高。
有两种常见的冗余设备设计:1. N+1冗余设计: N+1冗余设计是指在数据中心中多余一个备用设备。
例如,如果数据中心需要3个服务器,N+1冗余设计要求至少要有4个服务器。
这样,即使其中一个设备发生故障,数据中心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N+1冗余设计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提供了良好的设备可用性。
2. 2N冗余设计: 2N冗余设计要求有完全相同的冗余设备,并且每个设备都可以完全替代其他设备。
例如,如果数据中心需要3个服务器,2N冗余设计要求有6个完全相同的服务器。
2N冗余设计提供了更高的设备可用性,因为即使有两个设备同时发生故障,数据中心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然而,2N冗余设计的成本较高,需要更多的硬件和空间。
二、多路径冗余除了冗余设备,多路径冗余也是数据中心冗余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路径冗余通过提供多条独立的数据传输路径,以确保在单一路径故障时数据中心的连通性。
1. 网络多路径冗余:在数据中心的网络设计中,可以使用网络交换机和链路聚合来实现网络多路径冗余。
通过使用多个交换机和聚合链路,并使用动态路由协议来维护网络最佳路径,可以在链路故障时实现自动切换,从而确保数据中心的连通性。
2. 电源多路径冗余:为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数据中心需要可靠的电源供应。
多路径冗余可以通过使用多个独立的电源和备用发电机实现。
在电源故障时,备用电源可以自动接管以保持数据中心的连续运行。
三、数据冗余数据冗余是指将数据存储在多个位置,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管理最佳实践
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管理最佳实践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的价值不可忽视。
企业、机构甚至个人都需要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因此建立高效的数据中心变得至关重要。
数据中心设计和管理是确保数据处理能力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数据中心设计与管理的最佳实践。
1. 设计阶段:在设计一个数据中心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容量规划。
根据未来的需求预测,选择适当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以满足数据中心的扩展性和弹性,避免资源浪费。
其次,要注意数据中心的物理环境。
合理的空气调节和温度控制是确保服务器和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此外,还要考虑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如备用发电机和UPS系统,以保持数据中心正常运行,即便在停电情况下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数据中心的布局和结构也需要详细计划。
合理的机柜摆放、光缆管理和通风系统设计都是优化数据中心性能的重要因素。
同时,保持数据中心的整洁和有序也是值得注意的。
2. 硬件管理:数据中心硬件的管理需要高效的资源分配和监控。
首先,确保所有设备都按照规定的要求与网络连接。
所有设备的IP地址和配置应该被准确记录,并进行及时更新。
同时,设备的监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监控工具,可以实时检测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以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硬件故障的早期预警和远程管理将有助于避免停机和数据丢失。
3. 软件管理:数据中心的软件管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和更新,以及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首先,确保所有软件都是合法和正版的,以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定期更新和维护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以弥补任何已知漏洞和问题。
数据的备份也是数据中心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建立定期备份计划,将数据存储到可靠的设备或云存储中,以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同时,确保备份数据的加密和安全存储也是必要的。
4. 安全管理:数据中心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安全措施,如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访问控制。
安装监控摄像头和入侵检测系统等物理安全设备,以及配置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可以有效降低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
FusionStorage常见问题最佳实践
华为FusionStorage 常见问题最佳实践前言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目录前言 (i)1.1 简要描述产品,包括存储集群、存储池、存储节点的定义及对应关系。
(6)1.2 FusionStorage与各解决方案的关系 (7)1)与FusionSphere的关系 (7)2)与FusionCube的关系 (7)3)与FusionAccess的关系 (8)4)与传统SAN、NAS的关系 (8)1.3 FusionStorage给客户带来的价值 (9)1.4 FusionStorage与开源分布式存储软件相比的优势是什么? (9)2.1 可扩展性 (10)1)描述单存储集群可以支持的最大节点数 (10)2)描述实际生产案例中单集群最大节点数 (10)2.2 兼容性 (10)1)描述产品可以支持哪些操作系统进行存储访问。
(10)2)描述产品可以支持哪些虚拟化平台进行存储访问。
(11)3)描述产品可以支持的存储访问协议(如scsi、iscsi等),以及描述产品在何种场景下支持哪种存储访问协议。
(11)4)是否支持通用PC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生产厂商是否有限定要求,若有,请具体说明。
125)对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是否有限定要求 (13)2.3 FusionStorage的性能情况如何? (14)2.4 可维护性 (15)2.4.1安装部署 (15)1)描述可支持的操作方式(图形化界面操作、命令行方式、静默方式) (15)2)描述安装部署的自动化程度,即执行自动部署前,需要手工操作的步骤,如安装操作系统、控制虚拟机、安装Agent等 (15)3)是否支持单次操作同时安装多个节点(批量安装)?描述单次批量安装可支持的最大节点数152.4.2产品升级 (15)1)客户端Agent是否支持灰度升级?即仅升级部分客户端Agent,已升级和未升级的客户端Agent同时正常服务。
(15)2)客户端Agent升级实施期间是否需要停应用?若是,需要停多长时间?若否,请描述不停机的具体实现方法,并描述对应用性能的影响程度。
H3C CAS云业务部署最佳实践v1
云平台的最佳实践
云平台的最佳实践第一章:云平台概述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新型计算方式。
云计算往往被描述为一种服务,而非一种技术或一种工具,它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可扩展的、供应商无关的、灵活的、高性能的、尽可能高的容错率的、虚拟资源池,供用户按需获取计算、存储、网络等服务。
云计算可以被视为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提供了广泛的服务,包括虚拟机、存储、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开发和测试等,可以帮助企业降低 IT 成本、提高 IT 灵活性和可用性。
云平台(Cloud Platform)是云计算架构中体现的一种抽象层次,它提供了云计算资源的集中管理、调度和监控的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完整的 IT 存储、计算、网络、安全等服务。
第二章:云平台的架构和基础设施建设云平台的架构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配置。
典型的云平台架构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1.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云平台的核心技术,它可以将不同的物理资源抽象成线性的虚拟资源,为用户提供高度灵活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2. 自动化管理:自动化管理是实现云平台高度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核心,它可以自动完成用户对虚拟资源的部署、配置、监控和维护等操作。
3. 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是云平台稳定性和可用性的关键,它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延迟和提升网络带宽,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
4. 数据库服务:数据库服务是云平台数据库管理层的核心,它可以提供高可用性、高安全性、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满足用户对云平台数据管理的需求。
第三章:云平台的最佳实践在实践中,云平台的构建和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最佳实践,以确保平台的高度稳定性和可用性。
以下是云平台最佳实践的一些建议:1. 合理规划容量:云平台容量规划对于云平台的稳定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和用户访问量进行合理规划和预算。
2. 手动调整虚拟机和网络设置:虽然自动调整虚拟机和网络设置可以提高平台的灵活性,但是过度的手动调整也会影响稳定性和可用性,需要保持适度。
数据库运维最佳实践与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数据库运维最佳实践与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而言,保证数据库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数据库运维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性能瓶颈、数据丢失和备份、安全性等。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运维的最佳实践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数据库运维最佳实践1. 确保数据安全性数据安全是数据库运维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最佳实践:- 制定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为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限制他们的访问范围,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 定期备份数据:建立合理的备份策略,包括完整备份和增量备份。
同时,检查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恢复。
- 密码策略和加密:采用强密码策略,并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敏感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如SSL(安全套接层)和TDE(透明数据加密)。
2. 监控和优化性能性能是关键指标之一,影响着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监控和优化性能的最佳实践:- 建立性能基准:通过执行测试案例和压力测试,建立数据库的性能基准,并跟踪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连接数等。
- 监控数据库指标:使用监控工具对数据库关键指标进行监控,包括CPU使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IO等。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 优化数据库结构:通过索引、分区和合理的查询编写来提高查询效率。
同时,定期清理无用的数据和日志文件,保持数据库的整洁和高效。
3. 灾备和容灾灾备和容灾是应对灾难和保持系统高可用性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相关最佳实践:- 建立冷备和热备:针对关键数据库,建立冷备(离线备份)和热备(实时备份)。
热备恢复时间更快,但冷备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更可靠。
- 跨数据中心部署:通过将数据库部署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或区域中,实现容灾和灾难恢复的能力。
- 验证灾备方案:定期进行灾备演练,验证灾备方案的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1. 性能瓶颈性能瓶颈是数据库运维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云原生技术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实践
云原生技术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实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
然而,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维护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优化效率以及加强安全性。
云原生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范式,它将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的需求集成在一起,并使用容器技术进行部署和管理。
在数据中心建设中,云原生技术的应用成为了趋势和方向,极大地推动了数据中心的效率提升,安全加固和运维管理。
一、云原生技术简介云原生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范式,它围绕着容器技术和微服务架构展开。
云原生是指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需求在云中平滑集成,使用容器技术进行部署和管理,从而实现高效、弹性和可移植性的云服务。
与传统技术相比,云原生技术能够降低复杂度、提高可靠性和加强安全性。
二、1、效率提升云原生技术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效率。
容器技术的引入能够大幅度增加应用程序的部署速度和容错性。
容器与主机操作系统共享资源,避免了虚拟机的启动过程和资源冗余,能够在短时间内部署和管理大量的应用程序。
此外,云原生技术还能够自动化部署和管理,增强了运维团队的生产力。
通过云原生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数据中心的效率和可扩展性。
2、安全加固数据中心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涉及到商业机密,个人身份和支付信息等重要数据。
云原生技术的安全加固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容器技术能够隔离不同的容器,避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并通过容器镜像的数字签名确保软件的安全性。
云原生技术通过使用网络隔离、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技术措施,使得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3、弹性和可移植性现代企业所需的IT工作量逐渐上升,其IT需求也日益复杂。
云原生技术的实践使得企业的应用程序更加弹性化。
容器技术的引入使得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地在不同的云平台和数据中心之间进行移植,从而保证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灵活性。
同时,云原生技术的实践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扩张和缩减,实现异构环境之间的应用程序互通性。
数据中心设计标准
数据中心设计标准数据中心作为大型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集群运行的核心场所,是现代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中心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数据中心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中心设计标准的必要性、内容要点、最佳实践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数据中心设计标准的必要性数据中心作为公司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其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对公司的业务运行至关重要。
数据中心设计标准的制定可以保障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照规范和最佳实践进行,从而保障数据中心的高效、可靠地运行。
数据中心设计标准的制定还可以为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心提供一个共同的规范和指导,有利于提高数据中心的标准化水平,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整体效率。
二、数据中心设计标准的内容要点1. 场地选址和规划:包括选址原则、环境评估、选址标准、场地规划等内容。
2. 建筑结构和设施设计:包括外观设计、建筑结构、电力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等内容。
3. 机房布局和机柜设计:包括机房布局原则、机柜布局、连通性设计等内容。
4. 网络设备和电信设备布局:包括网络设备安装、电信线路敷设、安全防护等内容。
5. 系统集成和监控系统:包括系统集成原则、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内容。
6. 灾难恢复和备份系统:包括灾难恢复规划、备份系统设计、数据恢复方案等内容。
7. 环境监测和能耗管理:包括环境监测系统、能耗监控与管理等内容。
三、数据中心设计标准的最佳实践1. 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在设计数据中心时,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
例如在电力系统设计中要满足国家电力规范,空调系统设计要符合行业规范等。
2. 考虑可扩展性:在数据中心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可扩展性,包括机柜空间的预留、供电容量的规划、网络设备的扩展等,以便未来业务的增长能够得到支持。
3. 环境友好和能耗管理:在数据中心设计中,应考虑环境友好和能源节约,采用高效的设备和技术,减少能耗,并做好能耗监测和管理。
云上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最佳实践
云上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最佳实践云计算的兴起使得数据备份与恢复变得更加便捷和可靠。
在传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过程中,通常需要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维护复杂的数据中心,而云上备份与恢复则能够提供更加灵活、高效和经济的解决方案。
下面将介绍云上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最佳实践。
首先,选择合适的云服务提供商至关重要。
当前市场上有许多知名的云服务提供商,例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等。
在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时,应考虑其数据保护策略、安全机制、数据中心的可用性以及服务的可靠性等因素。
建议选择具有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多地域冗余存储和高可用性的云服务提供商。
其次,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
数据备份策略应考虑到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和业务需求。
对于重要的数据,建议进行定期备份,并根据数据变更的频率和重要性进行差异化备份,以减少备份的时间和存储成本。
同时,备份数据应跨越多个存储区域,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第三,确保数据备份的安全性。
数据备份包含大量的敏感信息,如用户隐私、商业机密等。
为了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和审计等。
同时,还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的完整性检查和安全演练,以确保备份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恢复性。
第四,建立完备的数据恢复流程。
数据恢复过程应该简单、可靠且易于操作。
在恢复数据之前,应事先进行数据恢复测试,以验证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计划。
同时,还应定期对数据恢复的过程和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提高数据恢复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云备份软件或云备份服务来实现云上数据备份和恢复。
云备份软件通常具有自动化备份和增量备份等功能,能够减少管理员的工作量和备份的时间。
而云备份服务则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高级的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如数据快照、数据迁移和灾难恢复等。
总的来说,云上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中心安全规划方案
数据中心安全规划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支撑。
然而,数据中心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数据中心安全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数据中心安全规划的要点、策略及最佳实践。
一、了解数据中心安全需求在规划数据中心安全方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数据中心的各类安全需求。
这包括:1、物理安全:确保数据中心设施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如访问控制、监控和报警系统等。
2、网络安全:保护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3、主机安全:保障服务器和客户机等主机的安全,防止恶意软件入侵和数据泄露。
4、数据安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5、备份与恢复:应对意外情况,制定有效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二、制定数据中心安全策略针对上述需求,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安全策略:1、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权限管理等。
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IDS):配置防火墙以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同时使用IDS监控网络流量以发现潜在威胁。
3、加密与VPN: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使用VPN为远程用户提供安全的网络连接。
4、安全审计与日志:记录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定期进行安全审计。
5、主机安全:使用最新的操作系统和安全补丁,限制物理访问以减少恶意软件入侵的风险。
6、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制定应急预案以快速恢复数据。
三、数据中心安全最佳实践以下是一些实践建议:1、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识别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2、定期更新安全策略:随着业务发展和威胁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安全策略以适应新的需求。
3、实施容灾计划:为主机、网络和数据制定容灾备份方案,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快速恢复。
4、定期审计与演练: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演练,确保安全策略的有效性。
5、监控与报告:建立全面的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6、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根据业务需求和威胁环境,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
企业应用上云最佳实践
企业上云最佳实践分享当下,一场以IT技术为主角的科技革命浪潮正风起云涌。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加速应用落地。
在这些新技术当中,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它是这场科技革命的承载平台,全面支撑着各类新技术和新应用。
伴随着这波浪潮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各企业都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数字化转型,而上云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
什么是企业上云?简而言之,『企业上云』就是把企业的一切迁到云上,其主要内容包括下图中的四大类:•“基础设施上云”是指将企业原有IT基础设施转变或迁移到云基础设施上,主要是把计算、存储、网络、安全防护、办公桌面等资源池放到云基础设施之中。
•“业务应用上云” 是指推动企业办公、管理、服务等应用上云,快速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
•“平台系统上云”是指推动企业加快数据驱动进程,利用各种云平台系统,比如云数据库系统、物联网平台、区块链平台、大数据平台等,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和水平。
•“数据协同创新”是指推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业务数据在云上流动与共享,通过大数据挖掘、AI技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优化、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企业上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步骤主要分为上云前的规划、设计,上云的实施以及上云后的验证和维护。
具体“企业上云”流程如下:总而言之,企业上云,是企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创新能力、业务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企业为什么要上云?企业上云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它会给企业带来多种好处,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速企业基础设施发展。
企业上云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各类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应用,从而加速企业IT基础设施更新发展。
•降低总体成本。
企业无需投入购买大量硬件和软件费用,减少人员成本,降低运维费用。
•提升系统稳定性。
应用系统不需要关注底层基础设施运维,云平台提供专业的运维能力。
可信云服务认证及最佳实践
迁移、数据审查、数据销毁、服务功能、服务可用性、故障恢复能力、服务资源调配
能力、网络接入性能、服务计量准确性、用户服务变更、终止条款、服务赔偿条款、 用户约束条款、服务商免责条款承诺真实可靠。
可信云服务认证 及最佳实践(2014)
何宝宏 2014年7月
主要内容
一、背景介绍
二、2014可信云服务认证
三、2014可信云最佳实践
2
为什么要做云服务认证?
市场当前发展阶段:总量小、增长快
2013年国内公共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约为47.6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增长36%。
用户担心问题
云服务商诉求 市场初期服务不规范,水平 参差不齐,如何利用有效的 约束手段,保护市场健康良 性的发展?
35%
19个云服务 分别由15家云服务提供 包括:咨询未参评、运 营不到6个月、未有外 部用户等情况
10
各云服务商提供商获得云服务认证数量
各云服务提供商获得的云服务认证数量
获得3个云服务认证 •获得3个云服务认证 •阿里巴巴 •新浪 •世纪互联 获得2个云服务认证 获得1个云服务认证
17%
50% •获得1个云服务认证 •金山 •浪潮 •万国数据 •奇虎360 •苏州国科 •甘肃移动 11 33%
服务、对象存储服务、数据库服务、 云引擎服务和块存储服务35项云服务
完善标准 评估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3月,根据第一批云服务评
估的情况完善评估标准和方法,完善协议,补充了 实际考察和监测
试行标准 第一批云服务
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与实践
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与实践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支持他们的业务。
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建设的重点。
本文将从设计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
一、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1.数据中心规划数据中心规划是数据中心设计的首要任务,它决定了数据中心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规划数据中心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是规划数据中心的核心,要充分考虑企业业务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科学而合理的规划方案。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规划数据中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要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潜在客户的需求,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规划方案。
(3)能源和物理设计:能源和物理设计是数据中心规划的基础,要根据物理环境和能源分配情况,设计出满足数据中心需求的物理基础设施和配电系统。
2.数据中心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数据中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数据中心各个方面的设计,包括:(1)建筑结构:数据中心的建筑结构应该满足安全可靠、灵活可调的要求,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和规模需求。
(2)空间规划:数据中心空间规划是将物理空间分配给设备和运营人员的过程,应该充分利用空间,并确保空间的高度可扩展性。
(3)网络设计: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是保证数据中心互联的基础,它需要兼顾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拥有高速和低延迟的连接。
3.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和软件设计是数据中心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1)服务器架构:服务器架构应该充分利用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采用双活架构以确保可靠性。
(2)存储设计:存储设计应该能充分利用存储技术,确保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3)虚拟化设计:完善的虚拟化设计,可以使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更高,从而提高整个数据中心的性能。
4.数据中心安全设计数据中心安全设计是保护数据中心的物理和网络安全,确保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
主要包括:(1)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保护数据中心的重要内容,需要采取多层次的安全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中心管理的创新及最佳实践
数据中心管理的创新及最佳实践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存放、处理和传输数据的核心设施。
数据中心的管理与运维是保障企业业务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管理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本文将会探讨数据中心管理的创新及最佳实践。
一、数据中心管理创新1.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数据中心管理中,人工智能被广泛使用。
通过机器学习、自动化等技术,可以对数据中心设施进行智能监控、预测性维护等操作,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在安全管理方面,应用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安全威胁。
2.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数据中心管理的一项重要创新。
通过将物理硬件资源虚拟化,可以使得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从而降低硬件成本和能源消耗。
虚拟化技术还可以提高应用性能、降低故障发生率以及简化管理操作。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也是数据中心管理的创新之一。
通过将数据中心资源部署在云端,企业可以将数据中心服务作为一种服务向外提供,从而实现可伸缩性和弹性计算。
云计算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和响应速度。
二、数据中心管理最佳实践1.灵活的设施规划数据中心管理需要灵活的设施规划,以满足企业业务的快速变化。
为此,数据中心管理人员需要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根据业务需求不断调整设施规划。
2.标准化的设施管理数据中心设施管理需要标准化的管理手段,从而确保设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应制定标准化的设施管理手册,规范日常管理流程和应急处理流程。
3.先进的监控和预测系统数据中心管理需要先进的监控和预测系统,以提高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监控系统可以对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预测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及时预测未来设施状况,为设施维护提供参考。
4.设备优化及妥善维护设备优化和妥善维护是数据中心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管理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优化和维护,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长久使用。
总结数据中心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的重要保障。
数据中心温度控制
数据中心温度控制数据中心是一个关键的设施,用于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正常运行,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数据中心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具体控制措施以及相关的最佳实践。
一、重要性数据中心内部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适宜的温度环境。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设备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
因此,数据中心温度控制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1. 提高设备可靠性:适宜的温度可以减少硬件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持续运行时间。
2. 降低能耗:合理的温度控制可以降低机房的冷却负荷,减少能源消耗,提升能源效率。
3. 增强数据安全性: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设备过热,进而影响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控制措施为了保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温度控制措施:1. 温度监测与报警系统: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报警系统,及时监测和记录机房的温度,一旦温度超过设定的范围,系统将自动报警通知相关人员。
2. 空调系统:合理设计和安装空调系统,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冷却容量,并能够根据机房负荷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节。
3. 空气流通:保持机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通过合适的空气流动方式,将热空气排出并将冷空气送到设备周围。
4. 优化机柜布局:合理摆放设备和机柜,避免过度密集排布,造成热量积累和不均衡的温度分布。
5. 热道与冷道隔离:使用热道与冷道隔离的设计,将冷风和热风分离,减少混合并提高冷却效果。
6. 精细化控制:使用先进的温度控制设备,能够实时调整机房的温度,提供更加精细的温度控制。
三、最佳实践除了上述常见的温度控制措施外,以下是一些关于数据中心温度控制的最佳实践:1. 温度范围:数据中心的温度范围通常在18摄氏度至27摄氏度之间,适当根据设备厂商的建议进行调整。
2. 温度监测:定期检查并校准温度传感器,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故障响应:建立应急响应计划,一旦温度异常,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温度进一步升高。
4. 人员培训:培训相关人员,使其了解温度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操作和维护相关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me 云数据中心构建最佳实践与案例分享---2016 VMware 云平台技术研讨会Title大纲•云数据中心概述•云数据中心构实践•云数据中心案例分享•VMware,最佳合作伙伴改变当今IT 格局的力量社交大数据云计算移动设备采用云计算等新技术可以帮助各类机构实现IT 与业务保持一致的发展IT 与业务同步发展* 来源:Gartner,2013 年:《在数字世界中狩猎和收获:2013 年首席信息官峰会议程》(Hunting and Harvesting in the Digital World: The 2013 CIO Agenda)各个IT 技术时代大型机客户端—服务器移动—云计算$$$$$$IT 的交付能力稳定的IT 预算*业务期望云计算带来的优势q 提高服务质量q 有效控制成本q 更好的满足合规和控制风险但是在移动、云时代,客户面临着很多挑战102030405060708090TechnologyPolitics Business/Customer relationshipService description/self service interfaceSecurityFunding/Chargeback modelCulture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processes从CXO的角度,重点关注点包括:4. 采用业务移动方案的接受度3. 对治理、风险与合规、以及信息安全的满足度2.复杂企业网络环境下的IT管理一体化、自动化1.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一致性通过向服务提供商角度的转变来应对挑战通过聚焦与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管理,构建服务提供商的文化和理念传统IT基于云计算的新IT时代控制驱动,高度的治理模式基于消费的最终用户驱动基于业务需求的客户方案设置服务框架,允许最终用户在上面进行开发组织架构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增强IT能力,而不是客户体验基于端到端的用户服务模型的组织架构设计努力来证明价值基于关键指标的持续提高以在市场上提高竞争力不必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成本之间平衡价值主张的确认和检查VMware关于未来企业IT架构的新蓝图:软件定义的企业可扩展性传统应用现代云应用任何应用云管理计算网络存储一朵云混合云私有您的数据中心公有可管理任意设备业务移动性: 应用| 设备| 内容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大纲•云数据中心概述•云数据中心构实践•云数据中心案例分享•VMware,最佳合作伙伴云数据中心核心理念软件定义•将硬件资源进行解耦,实现统一的资源池,以便进行调度零信任区域设计(Zero-Trust)•采用虚拟化技术,以及采用混合云模式后,客户的安全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原有基于信任域的网络架构设计需要进行改进服务化•实现从资源供给到以“应用一体化交付”为核心的服务转型自动化•实现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包括申请、部署、监控运维、备份、归档等构建云数据中心,需要实现的转变从资源到服务内容转变从手工配置到基于标准化和自动化的部署工作方式转变从基于预算到基于需求模式转变云数据中心参考架构•云数据中心总体参考架构包括基础架构层、控制层、应用层、管理层和技术架构治理等模块应用和数据部署服务数据库业务应用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计算虚拟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网络虚拟防火墙软件定义的二层网络扩展通用服务器网络设备共享存储和本地存储应用层控制层基础架构层组织、文化、能力管理技术平台自动化管理IT 服务流程平台综合监控统一管理门户业务服务管理管理流程体系聚合的10GbE管理层技术架构治理技术架构指标体系技术架构标准规范技术架构部署流程ITaaS 方法论–能力成熟度模型•IT aaS方法论包括了对技术和运行成熟度定义,分为三个阶段,定义了6个级别的成熟度标准。
这是从“基于技术的业务”转变的“基于服务的业务”推荐的转型路径。
该模型用于进行IT aaS战略规划。
阶段1 –整合(基础平台)阶段2 –管理(私有云优化)阶段3 –利用(ITaaS)Level 0基础Level 1标准化Level 2可控制Level 3服务驱动Level 4业务自动化Level 5优化的ITaaSLevel 0•虚拟化已经实施Level 1•标准化运营•整合与标准化•虚拟化优先策略•Right Sized •70%+的虚拟化Level 2•可控制的运营•关键应用虚拟化•管理方面•可预测的监控管理•容量和需求管理•配置与合规•基本的SLAs和服务目录Level 3•服务代理运营•建立了CoE(卓越运营中心•业务连续性和自动化的容灾Level 4•业务自动化运营•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的网络•软件定义的存储•策略驱动的自动化•自助服务部署Level 5•战略伙伴运营•负载管理•混合云持续性优化•组织架构优化IT生产率成本有效性业务生产率服务质量ITAAS 业务敏捷性被动主动预测成熟度时间云数据中心建设步骤实践被动主动预测阶段一(整合)阶段二(优化)阶段三(利用)运营技术时间§资源池优化§多(云)平台建设尝试§基础架构资源池建设§业务应用云化迁移§业务应用优化§资源池优化§多(云)平台建设(可选)§云原生应用实践§利用原来组织架构和能力§主要利用虚拟化平台管理能力§提升人员能力§培养服务文化§云自动化管理平台§云综合运维平台§云管理统一门户§建立COE§ITaaS体系建立§财务管理组织管理基础应用阶段一:整合主要成效q 关键目标:整合q 资源利用率:提升q 人员管理设备数量:有所提高主要工作q 实现硬件虚拟化,建立基础架构资源资源池q 确定应用云化迁移到虚拟化平台的步骤q 利用虚拟化平台的管理功能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q开始初步培养人员的新技能基础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规划要点•层次化,云平台包含多个相对对立但彼此集成的组成部分。
各部分可以独立建设运行,通过标准的接口相互集成•产品无关性/标准化,关键功能组件可以由多个符合标准的产品实现,彼此可替换。
并可以实现对已有硬件的综合利用。
•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成本最优化,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选用开放、成熟、集成度高且具有成本优势的软硬件作为平台的优选方案(包括开源)。
•支持二次开发,平台的功能符合主流技术规范、且支持功能的二次开发,便于实现功能的增•与现有管理平台集成–云管理平台需要与资源管理、网管、安全集成–不能建设为一个新的烟囱式系统•保障服务级别–提供丰富的服务级别支撑业务平台的需要–完备的容灾备份机制基本原则规划要点•资源池总体架构•确定是否会采用公有云•虚拟化软件选型•确认目前已有的虚拟化软•确认后续可能会采用的虚拟化软件•确认是否有小型机上的虚拟化软件•存储选型•确定选择的存储类型•云管理平台•确定对异构虚拟化平台的管理能力•确定对小型机虚拟化平台的管理能力•网络和安全设计•明确需要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容灾备份•确定需要的RTO和RPO业务应用转型整合方向、原则和策略业务云化整合方向q X86平台的云化整合§物理机到虚拟机:P2V(从X86物理服务器迁移到VMwarevSphere)§虚拟机到虚拟机:V2V(从MS Hyper-V到VMware vSphere)q小型机平台的云化整合§Unix到Linux:U2VL(IBMPower或PowerVM到VMwarevSphere)§Unix到Unix 虚拟化: (IBMPower到IBM PowerVM)q应用重构§代码重构,构建为适合新型的云架构的应用q合规性原则:业务云化应当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以及企业内部的相关的规范规定q业务优先原则:在进行业务云化整合过程中,应当以业务应用的安全、有效运行优先,不应当为了云化而云化q采用成熟技术原则:在进行云化整合过程中,应当采用经过验证,并且已经成熟的技术q利旧原则:若原有x86主机合并至未來虚拟化环境,以实现设备再度利用业务云化整合原则业务云化整合策略q基于应用分层结构进行分段分时迁移:n应用服务器先迁移n数据库服务器后迁移n特点:单一应用系统根据分层结构分阶段完成迁移工作q基于不同应用的属性分别迁移:n非关键低负载的应用先迁移n关键高负载应用后迁移n特点:单一应用系统一次性完成整体迁移工作我们推荐采用两种迁移策略的组合使用模式,依照业务应用需求之轻重缓急进行迁移顺序排序,即:n非核心低负载业务系统可考虑整体先迁移n核心业务或关键高负载应用分段迁移,先迁Web及应用服务器,Oracle 数据库云化分析和建议(实际案例分享)•根据VMware的实践,VMware vSphere已经在可用性、可靠性、性能等方面可以提供满足Oracle数据库的指标,建议客户择机将Oracle数据库迁移到VMware vSphereOracle数据库在VMware vSphere和IBM PowerVM上性能测试VMware解决了AIX PowerVM的四个关键问题1.没有容错功能2.没有系统飘移功能(VMotion)3.没有基于PowerVM的灾备解决方案4.电力紧缺Oracle迁移到VMware vSphere的可选方案介绍•纯VMware技术的方案–完全依赖于VMware的cluster、HA、FT、DRS和SRM技术,适用于单个instance的非生产环境数据库–资源动态分配,高整合比–可靠性达99.9%•VMware平台+Oracle Clusterware–引入Oracle CRS,可靠性提高到99.99%–CRS可以对以下几种情况提供有效保护•硬件故障-数据库切换到standby模式•数据库故障,CRS重启数据库•DB listener 故障,重启listener •OS或数据库打补丁,提供滚动式升级•VMware平台+Oracle RAC 并发数据库1361711356200400600800100012001400IBM P6-560 4x3.6GHzDELL 910 4x2GHz DELL 910 32x2GHz 所有服务器的CPU 利用率都是95%TPSx8x8(1368)JAVA 应用云化分析和建议•1)Java应用2)中间件上的Java应用•如果按照标准Java编写的应用,无需改动应用高可用性有保障Vmware在以下几方面带来便利:1.便于应用横向扩展2.灾备解决方案3.不用停机的主机维护4.中间件虚机访问数据库虚机提速Java迁移到VMware vSphere方案介绍•将Java应用从Unix迁移到Linux时使用以下参数–对Sun HotSpot JVM设置–XX:+UseLargePages –对JRocket JVM设置–XXlargePages –对IBM JVM设置–Xlp –内存页设置参考相关文档•从32位JVM迁移到64位JVM–可以使用更大的JVM堆–但相同应用在64位JVM会消耗更多内存–可能会引起CPU缓存命中降低,从而影响性能•在HotSpot JVM建议设置–XX:+UseCompressedOops 为32GB, 在Java 6 update 18之后为默认设置–使用–d64参数启动JVM•JVM堆大小在2GB到32GB使用–D64 和–XX:UseCompressedOops阶段二:优化主要成效q 关键目标:优化q 构建云服务目录q 实现云服务的自动化部署q 实现了对云服务和资源的有效监控q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主要工作q 构建符合云计算特征的管理体系,包括q 构建云自动化部署平台q 构建云综合运维监控平台q 构建云统一管理门户q 持续优化资源池q 持续优化业务应用云数据中心管理框架体系End User Computing服务目录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水平管理(SLA)服务开发、部署管理及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管控运营管控云基础架构管理IT业务管控客户管理与关怀计费与帐务需求管理IT服务于业务IT服务效率IT财务管理第三方合作伙伴管理配置与合规管理IT业务管理服务需求服务供应基础架构与服务架构管理基础架构工程管理服务可用性及持续性管理整合、协调及自动化管理(与服务交付平台和第三方系统与设备)客户自助服务及服务目录管理访问与安全管理服务变更管理容量管理性能管理服务指数与衡量、服务趋势分析监控、事件、事故、问题管理IT风险管理服务版本管理基础架构部署服务IT战略、策略、规则客服支撑中心请求交付管理服务计量、成本分摊业务及数据分析架构管控机制q 以服务为核心理念q 基于策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q 构建以“应用交付”为核心的自动化部署q 整合的异构资源管理q 兼容ITIL、COBIT等业界标准和规范运营成熟度框架(Operational Maturity Framework )•VMware运营成熟度框架和ITIL、COBIT以及CMMi兼容,提供了一个用于高度虚拟化的私有和公有云的集成的评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