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保障02

合集下载

机构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机构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机构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第1章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概述 (3)1.1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背景 (3)1.2 安全防护目标与原则 (3)1.3 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4)第2章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4)2.1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5)2.1.1 定性评估方法 (5)2.1.2 定量评估方法 (5)2.1.3 混合评估方法 (5)2.2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5)2.2.1 安全风险识别 (5)2.2.2 安全风险评估 (5)2.3 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5)2.3.1 物理安全控制策略 (5)2.3.2 网络安全控制策略 (6)2.3.3 系统安全控制策略 (6)2.3.4 人员安全控制策略 (6)2.3.5 管理安全控制策略 (6)第3章物理安全防护 (6)3.1 数据中心安全布局 (6)3.1.1 设计原则 (6)3.1.2 安全区域划分 (6)3.1.3 防入侵措施 (6)3.1.4 防火措施 (7)3.2 网络设备安全防护 (7)3.2.1 设备选型与部署 (7)3.2.2 网络隔离与冗余 (7)3.2.3 安全审计与防护 (7)3.3 系统运行监控与维护 (7)3.3.1 系统监控 (7)3.3.2 系统维护 (7)3.3.3 应急响应与故障处理 (8)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 (8)4.1 网络边界安全防护 (8)4.1.1 防火墙部署 (8)4.1.2 入侵防御系统(IDS) (8)4.1.3 负载均衡 (8)4.2 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 (8)4.2.1 入侵检测系统(IDS) (8)4.2.2 入侵防御系统(IPS) (8)4.2.3 安全事件管理 (8)4.3 虚拟专用网络(VPN)应用 (8)4.3.1 VPN部署 (9)4.3.2 VPN认证与授权 (9)4.3.3 VPN加密技术 (9)4.3.4 VPN设备管理 (9)第5章系统安全防护 (9)5.1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9)5.1.1 基本安全配置 (9)5.1.2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9)5.1.3 安全审计与监控 (9)5.2 数据库安全防护 (9)5.2.1 数据库安全策略 (9)5.2.2 数据库防火墙与防护 (10)5.2.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10)5.3 中间件安全防护 (10)5.3.1 中间件安全配置 (10)5.3.2 中间件访问控制 (10)5.3.3 中间件安全监控与审计 (10)第6章应用安全防护 (10)6.1 应用系统安全开发 (10)6.1.1 安全开发规范 (10)6.1.2 安全开发流程 (10)6.2 应用系统安全测试 (11)6.2.1 安全测试方法 (11)6.2.2 安全测试内容 (11)6.3 应用系统安全部署与维护 (11)6.3.1 安全部署 (11)6.3.2 安全维护 (11)第7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2)7.1 数据分类与标识 (12)7.1.1 公开数据:可供任何人查阅和使用的数据,如政策法规、公告通知等。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方法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方法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政府与公民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

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同时保护公民的隐私。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方法。

首先,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政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强化网络安全防范政府应增强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通过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隔离互联网与内部网络,并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等安全设备与技术,保护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2. 加强数据加密保护政府应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中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采用安全的加密算法,确保敏感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和篡改。

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数据加密和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使用与访问权限。

3. 建立安全审计与监控机制政府可以引入安全审计与监控技术,实时监测电子政务系统的操作和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威胁。

同时,建立安全日志和事件记录,用于追溯和分析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原因,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

其次,为了保护公民的隐私,政府需要采取以下方法: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政府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和保护原则,规范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

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事先明确告知目的和范围,并征得公民的同意。

2. 优化个人信息处理流程政府应优化个人信息的处理流程,避免过度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合理设置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并在信息不再需要时及时删除或匿名化处理,以减少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3. 加强隐私信息安全政府应加强隐私信息的安全管理,采取技术措施确保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或非法获取。

例如,建立隐私信息保护平台,对涉及隐私信息的数据进行分类、加密和权限控制,严格限制数据的访问权限和使用范围。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方案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方案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方案售前支持部喻超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目录一、概述 (3)1.1、背景说明 (3)1.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3)1.2.1 恶意程序与黑客 (3)1.2.2 网络信息污染 (4)1.2.3 程序缺陷和漏洞 (5)1.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目标 (5)1.3.1可用性目标 (5)1.3.2完整性目标 (6)1.3.3保密性目标 (6)1.3.4可记账性目标 (6)1.3.5保障性目标 (6)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对策 (7)2.1建立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机制 (7)2.1.1 支撑机制 (7)2.1.2 防护机制 (7)2.1.3 检测和恢复机制 (7)2.1.4 遵循国际通用准则CC (8)2.1.5 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准则 (8)2.2 电子政务安全的基本对策 (8)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的主要措施 (10)3.1网络安全性 (10)3.2应用系统安全性 (12)3.3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15)3.4数据存储的保护 (15)3.5应用服务的控制与保护 (15)3.6安全攻击的检测和反应 (15)3.7偶然事故的防备 (15)3.8事故恢复计划的制定 (16)3.9物理安全的保护 (16)3.10灾难防备计划 (17)3.11全程文档归档管理 (18)3.12安全保障管理制度 (18)一、概述1.1、背景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政府实际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子政务所涵盖的信息系统是政府机构用于执行政府职能的信息系统。

政府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跟国家紧密联系,所涉及的众多信息都带有保密性,所以信息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例如敏感信息的泄露、黑客的侵扰、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以及计算机病毒等,都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

如果因为安全问题导致电子政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大量的政府部门将完全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为保证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有必要对其信息和网络系统进行专门的安全设计。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保障(1)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保障(1)
如口令的认证方式就是基于口令这一秘密信息的。
基于物理器件的身份认证方法
如基于智能卡的身份认证机制就是使用智能卡这一 硬件进行认证的。
基于生物学信息的身份认证方法
包括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基于声音识别的身 份认证以及基于虹膜识别的身份认证等。
整理ppt
安全的认证体制的要求
意定的接收者能检验和证实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 和完整性;
身份认证主要用于鉴别用户身份,其本质是被认证方 有一些信息(无论是一些秘密的信息还是一些个人持 有的特殊硬件或个人特有的生物学信息),除被认证 方自己外,任何第三方不能伪造,被认证方能够使认 证方相信他确实拥有那些秘密信息,则他的身份就得 到了认证。
整理ppt
认证的类型——消息认证
内容的认证
采用“校验和”的方法。发送方按照特定的校验算法并根 据给定的认证密钥对消息内容计算一个校验和,把它作为 消息的一部分,与消息一起传送。接收方使用同样的校验 算法和认证密钥对消息内容进行计算,其结果与收到的校 验和进行比较,若相同则认为是正确可靠的。
数字签名的概念 数字签名的算法 数字签名的安全性
4.3身份认证技术 4.4公钥基础设施PKI
整理ppt
数字签名的概念
数字签名是签名方对信息内容完整性的一种承诺, 它所保护的信息内容可能会被破坏,但不会被欺 骗。
签名的目的是使信息的收方能够对公正的第三方 证明其报文内容是真实的,且是由指定的发送方 发出的。
来源的认证
用于判定消息发送者的真实身份,通常可使用不同的系统 特征参数,比如使用双方共享的密钥来验证,或使用口令 来验证。
顺序的认证
验证消息顺序的正确性可以用顺序编号方法、时间值加密、 通行字表法等方法,这些方法是针对用户数据传送而设计 的。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电⼦政务安全保障体系2019-10-30电⼦政务涉及对国家秘密信息和⾼敏感度核⼼政务的保护,设计维护公共秩序和⾏政监管的准确实施,涉及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保证。

电⼦政务是党委、政府、⼈⼤、政协有效决策、管理、服务的重要⼿段,必然会遇到各种敌对势⼒、恐怖集团、捣乱分⼦的破坏和攻击。

尤其电⼦政务是搭建在基于互联⽹技术的⽹络平台上,包括政务内⽹、政务外⽹和互联⽹,⽽互联⽹的安全先天不⾜,互联⽹是⼀个⽆⾏政主管的全球⽹络,⾃⾝缺少设防和安全隐患很多,对互联⽹犯罪尚缺乏⾜够的法律威慑,⼤量的跨国⽹络犯罪给执法带来很⼤的难度。

所有上述分⼦利⽤互联⽹进⾏犯罪则有机可乘,使基于互联⽹开展的电⼦政务应⽤⾯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电⼦政务的安全威胁,包括⽹上⿊客⼊侵和犯罪、⽹上病毒泛滥和蔓延、信息间谍的潜⼊和窃密、⽹络恐怖集团的攻击和破坏、内部⼈员的违规和违法操作、⽹络系统的脆弱和瘫痪、信息产品的失控等,应引起⾜够警惕,采取安全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电⼦政务的安全⽬标和安全策略电⼦政务的安全⽬标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者⾯临最⼩的风险和获取最⼤的安全利益,使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应⽤服务和信息内容为抵御上述威胁⽽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性和可控性的能⼒。

为实现上述⽬标应采取积极的安全策略:国家主导、社会参与。

电⼦政务安全关系到政府的办公决策、⾏政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可信实施的⼤事,必须由国家统筹规划、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有效保障电⼦政务安全。

全局治理、积极防御。

电⼦政务安全必须采⽤法律威慑、管理制约、技术保障和安全基础设施⽀撑的全局治理措施,并且实施防护、检测、恢复和反制的积极防御⼿段,才能更为有效。

等级保护、保障发展。

要根据信息的价值等级及所⾯临的威胁等级,选择适度的安全机制强度等级和安全技术保障强壮性等级,寻求⼀个投⼊和风险可承受能⼒间的平衡点,保障电⼦政务系统健康和积极的发展。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透明度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政务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

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一、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电子政务网络涵盖了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交换中心等重要信息系统,存储着大量的国家机密、政务数据和公民个人信息。

一旦这些信息遭到泄露、篡改或破坏,不仅会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转,还可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例如,黑客攻击可能导致政府网站瘫痪,影响公众获取政务信息;数据泄露可能导致公民隐私被侵犯,引发社会信任危机;恶意软件感染可能导致重要文件丢失,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因此,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是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二、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1、技术更新换代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安全漏洞和攻击手段不断涌现。

政府部门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往往难以及时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导致安全防护措施滞后。

2、网络攻击日益复杂网络攻击者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攻击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从简单的病毒传播、网络扫描到高级的持续威胁(APT)攻击、零日漏洞利用,电子政务网络面临的攻击形式越来越难以防范。

3、内部人员风险政府部门内部人员的疏忽、违规操作或恶意行为,也可能给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例如,员工随意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泄露账号密码、误操作导致系统故障等。

4、供应链安全问题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往往依赖于众多的供应商,从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到运维服务。

如果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影响整个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

三、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的主要内容1、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基础。

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保障的技术和政策

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保障的技术和政策

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保障的技术和政策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何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成为了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保障的技术和政策展开探讨。

二、技术方面的信息安全保障1.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可以通过算法将敏感信息转化为一些特定的编码,从而保障信息的安全。

目前,最常用的加密技术是公钥加密和对称加密。

2.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控制不同用户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权限,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访问控制技术包括基于角色、基于标识符、基于强制和基于自愿等多种授权方式。

3.审计技术审计技术可以记录电子政务系统中各个用户及系统各个节点的操作记录,对于监测和检验安全事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审计技术可以针对系统事件和安全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快速对安全事件作出相应的反应。

4.网络安全技术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也需要网络安全技术来支撑。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反病毒和网络入侵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

其中防火墙的作用是控制网络中进出的数据流,保证数据的安全;反病毒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和清除病毒;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可以监测系统中的入侵行为,并及时作出相应反应。

5.智能卡技术智能卡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电子政务中的主要技术。

它可以储存大量的有关用户身份信息和权限信息,并通过加密技术来保障信息的安全。

智能卡技术也可以用于电子签名,在网络环境下验证签名的真实性,防止签名被恶意篡改。

三、政策层面的信息安全保障1.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来保障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

该制度应包括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销毁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政府信息安全的全流程控制。

2.加强信息安全培训与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和管理。

让员工养成信息安全意识的习惯,教育员工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流程和操作,以保证信息安全环节的全面覆盖。

电子政务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电子政务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电子政务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了现代政府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

电子政务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技术成为了电子政务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之一。

一、电子政务的安全性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服务逐渐向互联网的平台转移。

然而,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电子政务的实施中,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

因为电子政务服务涉及到大量的敏感信息,例如公民个人情况、财务数据等,一旦泄露,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电子政务服务还可能受到恶意攻击,比如黑客攻击、病毒攻击等,从而直接影响政府服务的正常运行。

因此,保障电子政务服务的安全性非常紧要。

二、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为保障电子政务服务的安全性,研究网络安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涉及到诸多内容,比如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网络防御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电子政务服务的安全性。

1. 数据加密技术对于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数据,数据加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保护手段。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数据安全,比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等等。

在电子政务服务中,数据加密技术可以用来保护敏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抵御黑客攻击等。

2. 身份认证技术对于电子政务服务来说,身份认证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只有通过了身份认证的用户,才有资格访问相关的服务。

目前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有多种,比如基于证书的认证、基于口令的认证、基于指纹的认证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假冒伪劣、非法访问等问题。

3. 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通过设定权限来限制特定用户对某些信息的访问,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在电子政务服务中,访问控制技术可以用来控制用户对不同类型的数据的访问,从而达到收集和共享信息的目的。

4. 安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可以记录电子政务服务中各种事件的发生和操作过程,从而有助于发现和排查一些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27
3.4.3 电子政务安全的法律保障
电子政务安全的法律保障包括基础性 法规建设和标准性法规建设。
信息安全法规是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走 向成熟化、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表现。
政务信息公开法的出台说明了我国在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上正逐渐走向成熟。
28
近年来,我国信息安全标准 化工作发展较快,在国家质 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下,全 国信息化标准委员会及其下 属的信息安全分技术委员会 在制订我国信息安全标准方 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
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期间,在遭受美国黑 客攻击的我国大陆网站中,政府网站占了 41.5%。 也就是说政府网站成为重点攻击对象。
对照安全标准来衡量,中央国家部委的涉 密网络有一半以上未达到安全保密要求。
3
再比如:
XX公司一个员工把工作电脑带回家, 为了获得更快的运行效率,部分关 闭了防病毒软件的功能,使得木马 程序植入他的电脑,最后又被植入 到XX公司内部网系统,导致源代码 的泄露。
建立完整的公钥基础设施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它是基于公开密钥理 论和技术建立起来的安全体 系,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 具有普适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17
建立这套基础设施
的目的是解决网络空间 的身份认证与信任问题
18
3.3.3-1电子政务中的内外网隔离
三网隔离关系示意图
20
3.3.3—2 逻辑隔离
是指两个网络之间通过专用的计算机 设备连接,这个计算机通过执行一定 的安全策略,从而控制两个网络之间 信息包的流入和流出。最常用的设备 是防火墙。
电子政务中的外网与互联网之间即采 取逻辑隔离。
21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综述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综述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综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了现代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可以帮助政府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民众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效率。

然而,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也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综述几种常见的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以帮助政府加强安全保障。

一、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保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数据加密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特定的算法计算,将原始数据变为具有难以破解的加密形式,以防止数据泄露。

当前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是指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同一秘钥进行数据加密和解密,而非对称加密则是通过公钥和私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

政府可以采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二、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指为用户提供相应权限来访问数据和应用程序的一种技术。

通过访问控制,政府可以控制用户访问数据库和文件服务器的权利,并确保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系统。

常用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和基于标签的访问控制等。

三、网络安全技术由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展需要由网络来链接各个部门和用户,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也成为了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网络攻击的不断出现,政府机关需要采用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等多种网络安全技术来确保系统的安全。

另外,政府机关还应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以提高整体安全保障能力。

四、移动应用安全技术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设备来访问政府信息和服务,而移动应用也成为了电子政务服务的又一途径。

随着移动应用的不断普及,移动应用安全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移动应用安全技术包括应用程序安全、存储安全、传输安全等方面。

政府需要在移动应用开发前考虑安全问题,并进行相关安全评估和测试。

五、云安全技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也开始将电子政务系统迁移到云上,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保障措施

电子政务保障措施

电子政务保障措施电子政务保障措施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逐渐成为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信息安全和网络保障的日益关注。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政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因此,在推进电子政务的同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以保护政府系统和公众利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电子政务保障措施。

一、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1. 加强网络防御: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恶意代码分析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拦截网络攻击。

2. 提升网络安全能力:政府机构应加强网络安全人员培训,提高对网络威胁的识别和处置能力,确保对攻击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

二、信息传输的安全保护1. 强化加密技术:政府机构应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传输,防止黑客监听和窃取。

2. 控制访问权限: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对各级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确保信息只被授权人员访问和使用。

三、数据存储的安全保护1. 数据备份与灾备策略:政府机构应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建立灾备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导致的数据损坏或丢失。

2. 数据权限管理:政府应进行合理的数据权限划分,确保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用户仅能访问其需要的数据,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四、公众参与隐私保护1. 加强信息共享安全: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公众个人隐私信息,严禁滥用和泄露。

2. 完善隐私政策和法规: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隐私政策和法规,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规定,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

五、维护应用系统的安全性1. 安全审计与评估: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和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修复。

2. 加强应用软件安全性:政府应选择可信赖的软件供应商,对应用软件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六、加强监督和管理1. 建立安全责任制:政府机构应确定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并进行相关岗位人员的培训。

信息通信新技术环境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

信息通信新技术环境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

信息通信新技术环境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
信息通信新技术环境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不仅能够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

但是,在信息时代,数据的安全问题却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为了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需要采用最新的安全技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

在网络传输中,可以采用SSL加密技术保
障数据传输安全。

在网络访问上,可以采用VPN技术等,来
限制不合法用户的访问,确保数据安全。

其次,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这要求政府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全面的保护和管理,通过加强对系统的监管与管理,提高安全性、减少风险。

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架构,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工具来监控网络流量和入侵事件,并提供反应策略和处理方法,以保障信息安全。

最后,加强人员教育。

政府应该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引导政府机构及负责人员了解当前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加强意识,提高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用户、员工的监管,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可信性。

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还应该通过制定安全政策与标准等措施,推动政府和企业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从而保障政府整体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加强社会发展。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透明度和实现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隐私、确保政府正常运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势在必行。

一、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电子政务涵盖了政府部门在政务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以及决策科学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府能够更高效地为公众提供服务,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网络也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

一方面,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数据泄露等风险可能导致政府重要信息被窃取或篡改,影响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另一方面,网络故障、系统漏洞等问题可能造成政务服务中断,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的满意度。

例如,若税务系统的网络安全出现漏洞,可能导致纳税人的个人信息和财务数据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若交通管理部门的网络遭受攻击,可能导致交通指挥系统瘫痪,引发严重的交通混乱。

因此,保障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政府的网络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2、保密性原则对于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必须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信息泄露。

3、完整性原则确保电子政务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删除或伪造,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可用性原则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确保在正常和紧急情况下,政府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

5、可追溯性原则对电子政务网络中的操作和访问进行记录和追踪,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和追究责任。

三、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的主要内容1、网络架构与基础设施安全(1)合理规划网络拓扑结构,划分安全区域,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不同区域之间的网络访问。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障及体系构建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障及体系构建

1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1.1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网络相伴而生电子政务的推进,使网络不仅成为信息传递的工具,而且成为控制系统的中枢;不仅国防设施需要网络指挥,各种电话网、油气管道、电力网、交通管理系统、金融系统、卫生系统等民用设施,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同时,在政务网络中,不同领域的关键信息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机密信息直接在政务网络中传递,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以及安全性不足,加之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诸如病毒、陷门、隐通道、拒绝服务、侦听、欺骗、口令攻击、路由攻击、会话窃取攻击等等难以防护,使得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信息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往往波及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乃至国家安全与稳定。

1.2网络信息犯罪的现状与危害网络信息犯罪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信息安全案件正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在I nte rnet 网上的黑客攻击事件也以每年10倍的速度在增长,国防、机密要害部门的政务网络成为计算机犯罪的主攻目标。

美国国防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经常发现非法入侵者,1995年,入侵美国国防部网络系统的事件多达25万次,其中16.25万次获得了成功。

美国金融界由于受攻击,每年损失金额近百亿美元,美国审计总署资料显示:欧美等国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网络被入侵的比例高达77%。

针对政务网络的攻击往往会造成数据资产和政务系统可用性的破坏,造成巨大的、直接的经济损失,信息安全带来的风险明显增高。

同时由于金融、商业数据涉及国家稳定和民生问题,决定了政务信息的不安全会带来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

如果没有对电子政务实施全面统一管理的机构和相应的法■王谦陈放【摘要】电子政务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行政效能,改变了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本文从分析信息安全技术、建立信息安全策略和安全模型出发,提出构建立体的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模型律规范,那么,被破坏的政务网络秩序将引起社会混乱、无序甚至崩溃。

电子政务中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技术探究

电子政务中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技术探究

电子政务中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技术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e-Government)已经成为政府开展工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究电子政务中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技术,并提出解决方案,以确保公众信任和社会稳定。

一、隐私保护技术1. 数据收集与处理隐私保护在电子政务中,政府机构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个人数据。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政府应遵循数据最小化原则,只收集和处理必要的信息,并及时清除不再需要的数据。

此外,应采用加密、匿名化和脱敏等技术,确保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2.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电子政务平台应采用强大的身份认证技术,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相关数据和服务。

多因素身份验证(MFA)和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可以提高认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和权限管理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敏感数据,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

3. 隐私保护法律法规政府在电子政务中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

这些法律应明确规定个人隐私的定义和保护范围,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制定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处罚制度,对违反隐私保护法律的行为进行惩罚。

二、数据安全技术1. 数据加密和备份在电子政务中,数据的加密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

政府机构应采用强加密算法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同时,定期备份数据,确保在数据丢失或遭受攻击时能够及时恢复,并采取数据备份的云存储解决方案,确保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安全漏洞扫描和漏洞修复为了防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感染,政府机构应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发现和修复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

同时,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等技术,监测和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3.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面对隐私泄露、数据丢失或遭受黑客攻击等突发事件,政府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措施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措施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措施导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子政务不仅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还使得市民能够更便捷地享受政府服务。

然而,由于信息传输的开放性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政务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和信息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一、物理安全措施1. 严格的门禁和身份验证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应设有严格的门禁系统,只允许有授权的人员进入。

此外,还应采用多层身份验证机制,比如指纹、虹膜扫描等技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关键区域。

2. 机房安全监控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机房进行全天候监控,通过视频监控和入侵检测系统,对机房内的设备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任何异常情况能够被及时察觉和处理。

3. 蜜罐技术蜜罐技术是一种通过模拟易受攻击的系统来吸引黑客攻击,从而获取攻击者的信息和行为特征。

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蜜罐技术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二、网络安全措施1. 防火墙在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中设置防火墙,限制网络流量的进出,阻止潜在的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

同时,定期对防火墙进行升级和漏洞扫描,确保其始终处于最新的安全状态。

2. 数据加密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用户提交的数据以及系统内部的敏感数据都应该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在数据传输和存储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同时,对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采用数据库加密技术进行保护。

3. 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对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活动进行检测,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阻止。

三、应用安全措施1. 域名和SSL证书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站选择合适的域名,避免易受钓鱼和恶意攻击。

同时,使用SSL证书对网站进行加密,确保用户在浏览网站和提交信息时的安全。

2. 强化密码策略制定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要求更改密码。

电子政务安全及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安全及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安全及解决方案标题:电子政务安全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服务提供的重要方式。

然而,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各种安全挑战。

一、加强网络安全防护1.1 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有效阻止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保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

1.2 加密数据传输: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1.3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二、强化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2.1 使用多因素身份认证:采用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如密码、生物特征识别等,提高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2.2 设定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根据用户的权限等级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所需的信息和功能。

2.3 实施会话管理和单点登录:通过会话管理和单点登录技术,有效管理用户的登录状态和会话信息,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加强数据保护和备份3.1 实施数据加密:对存储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泄露。

3.2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同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3 建立灾难恢复计划:建立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包括数据恢复、系统恢复等方面的应急措施,以应对系统遭受灾难性事件时的应急情况。

四、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4.1 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和用户对电子政务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4.2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醒员工和用户注意安全风险,遵守安全规范和政策。

4.3 建立安全意识宣传机制:建立安全意识宣传机制,定期发布安全通报和警示信息,提醒员工和用户保持警惕。

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介绍

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介绍

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介绍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平台的广泛应用,各类敏感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涉及到了大量的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数据,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来保护这些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平台常见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首先,加密算法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

在电子政务平台中,各种敏感信息都需要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其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算法将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安全性较低,但加解密速度较快,适用于大量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一对密钥,分别是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数据,安全性较高,常用于验证和身份认证。

其次,访问控制是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电子政务平台中的数据和系统需要对不同的用户进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能够访问相关信息和功能。

常见的访问控制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和审计跟踪。

身份认证通常使用用户名和密码、指纹识别、智能卡等方式进行验证用户的身份。

权限管理确定用户在系统中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通过角色、权限组等方式对用户进行分类和授权。

审计跟踪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和访问记录,便于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

再次,安全审计和监测是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安全审计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攻击行为。

安全审计包括监测和记录系统的日志、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响应情况,以便及时分析安全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恢复。

安全监测则是通过网络监测、入侵检测、恶意代码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控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状态,发现潜在的攻击,识别异常流量和恶意行为。

此外,数据备份和恢复是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备份是指定期将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损坏。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保障1. 介绍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实现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方向。

然而,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电子政务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2. 信息安全威胁在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威胁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等多种形式。

这些威胁可能会对政府机构的正常运作和公民的权益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3. 密码技术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基石,它是保护电子政务系统免受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的重要手段。

政府机构应采用安全可靠的密码算法和密钥管理方式,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密码政策,指导各个部门和个人在使用密码技术时的规范操作。

4.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控制用户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权限的一种技术手段。

为了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政府机构应根据用户身份和权限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并严格监控用户访问行为。

此外,多重认证技术的应用也是重要的访问控制手段,例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电子政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它涉及网络架构设计、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等多个方面。

政府机构应建立安全的网络架构,合理划分内外网,确保对外服务的安全性。

同时,政府还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系统更新,及时修复安全漏洞,保持系统的充分安全性。

6. 数据安全数据是电子政务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政府机构应采用安全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方式,加密重要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应对数据丢失和灾难恢复。

7.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之一。

政府机构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权限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权限,避免内部人员滥用权力和泄露敏感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密循环密钥的产生




1)将主密钥分成8个16bit 块,即K1~K8; 2)将主密钥循环左移24位, 再按前一步骤,产生 K9~K16; 3)再将步骤2)重复4次, 共得到48个循环密钥; 4)将主密钥循环左移22位, 从最左开始取4个16bit块作 为K49~K52;

1)在奇数循环中,解密密 钥是对应加密密钥的逆元, 如解密密钥的K1是加密密 钥K49的逆元,K4是加密 密钥K52的逆元。 2)在偶数循环中,根据运 算的可逆性可知两种密钥 对应相同,如解密密钥的 K47与加密密钥K5相同。

DES的算法思想



将二进制序列的明文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的大小为 64bit; 然后,用长度为64bit的密钥对64bit的明文分组进 行16轮(每轮的密钥不同)的乘积变换和位臵臵换, 最后形成密文。 解密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操作,16个密钥的使用顺 序和加密时相反。
输入
64bits明文/密文数据
初始置换IP
乘积变换
(在16轮密钥控制下迭代)
逆初始置换IP-1
DES的 算法框图
64bits密文/明文数据 输出
DES的安全性

对DES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分组密码,DES的加密单位仅有64位二进制,这对于 数据传输来说太小,因为每个分组仅含8个字符,而且其 中某些位还要用于奇偶校验或其它通讯开销。 迭代次数只有16轮,可能少了些,使得加密强度不够。 除去8位校验位外,密钥仅有56位二进制未免太短。同时, 各次迭代中使用的密钥ki是递推产生的,这种机制必然会 降低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因此有人认为:在现有的技术条 件下用穷举法寻找正确密钥已趋于可行,所以若要安全保 护10年以上的数据最好不用DES算法。
公钥密码技术——RSA

什么是RSA




RSA是1977年由Rivest,Shamir和Adleman共同开发 的一种典型的公钥加密算法。 RSA算法研制的最初目标是解决DES算法秘密密钥的 利用公开信道传输分发的难题。 实际结果不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还可利用 RSA来完成对电文的数字签名以抗对电文的否认与 抵赖。 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签名较容易地发现攻击者对电 文的非法篡改,以保护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电子资金传送系统


保护用户文件


用户识别

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

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



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是基于 1990年赖学家(XueJia Lai)和梅西(James L. Massey)开发的“建议的加密标准PES”发展而成的。 经过强化改进,该算法于1992年定名为“国际加密标准 IDEA”。 由于IDEA是在美国之外提出并发展起来的,避开了美国 法律上对加密技术的诸多限制,因此,有关IDEA算法和 实现技术的书籍都可以自由出版和交流,可极大地促进 IDEA的发展和完善。
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分解



RSA的缺点主要有


密钥产生较麻烦,受素数产生技术限制,难以做到 一次一密。 分组长度太大,为保证安全性,n至少也要 600 位 以上,使运算代价很高,尤其是速度较慢,随着大 数分解技术的发展,这个长度还在增加,不利于数 据格式的标准化。
密钥的破译能力
密钥位数
成本 $ 100K
加密的基本方法

替代密码——单表替代密码


明文的一个字符用相应的一个密文字符代替,是一 种最简单的替代方法。 凯撒密码是单表密码的典型例子,它是公元前约50 年,罗马皇帝朱利叶·凯撒(Julius Caesar)发 明的一种加密方法。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t xyz a b c a b f g h k l l I k lop n o s u v wx v w a b c de mn pq a b c d e fcgdheIIfj jgkhmj n o m q rrspttqurvsw u y z x y z

密钥的验证

检验密钥是否出错 密钥传递时附带一个用该密钥加密的密文(接受者已 知明文)
2.数据加密技术
2.1密码学基础 2.2数据的加密

加密的基本方法 数据加密标准DES 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 公钥加密算法RSA
2.3密钥的管理
加密的基本方法

换位密码
can you understand
ynsdnurncodtauea
密钥 T Y P E 顺序 3 4 2 1 矩阵 c a n y ouun ders tand
64bit明文输入
128bit密钥
密钥扩展
第1轮
第2轮

IDEA 算法 框图
64bit密文输出
……
第17轮
密钥的产生
IDEA算法的每一轮次中都使用多个子密钥,子密钥是由主 密钥生成,将128位的密钥扩展成52个16位的循环密钥, 加密和解密的密钥扩展方式是不同的,但操作是一样的。

加密循环密钥的产生
加密的基本方法

替代密码——多表替代密码

由多个简单的代替密码构成,如可能使用5个不同 的单表替代密码,单独的一个字符用来改变明文的 每个字符的位臵。
数据加密标准——DES
• DES是由IBM公司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并 经过加密标准筛选后,于1976年11月被美 国政府采用,并被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 国家标准协会(ANSI) 承认。
RSA的算法原理
RSA的基础——数学算法
同余运算:若a-b可被m整除,则a,b对m同余。 欧拉同余定理: a
r
1mod r
,a与r互质,
φ(1)为r的欧拉指标函数。
RSA的关键——密钥对的生成
利用欧拉定理,算出加密密钥PK和解密密钥SK
RSA的实施——加密与解密
分别利用PK和SK对明/密文进行加密和解密。
3A78 Data
3
B用自己的Private Key 对数据进行解密。
柯克霍夫斯原则
密码系统中的算法即使被密码分析员所掌握, 也应该无助于用来推导出明文或密钥。

柯克霍夫斯原则为什么成为密码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




算法是相对稳定的,经过一定次数或一定时间的使用,难免 被攻击者所获取。 其次,在某种场合可能使用某类密码更为合适,再加上某些 设计家对某种密码系统有所偏爱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攻击者 “猜出”密码算法。 更为重要的是,通常只要经过一些统计实验和其它测试就不 难分辨出不同的密码类型。 因此,将安全性依赖于密码算法,认为密码分析员不可能掌 握密码系统算法,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

随机产生

RSA算法
IBM C ompatible
SK
PK
PK
IBM C ompatible
密文
Internet
明文
PK
密文
RSA的安全性

RSA安全性的理论基础

将两个大的质数合成一个大数很容易,反之很难。
公钥和私钥都是两个大素数(大于100位)的函数。 从一个密钥和密文推断出明文的难度等同于分解两 个大素数的积。
基本概念——加/解密
加密算法 及密钥
加密过程
Data
解密过程 明 文
解密算法 及密钥
3A78
密 文

算法是一些公式、法则或程序,规定了明文与密文之 间的变换方法。 密钥可以看作是算法中的参数,即指示和控制明文与 密文间变换的参数,也是唯一能控制明文与密文之间 变换的关键,它由使用密码体制的用户随机选取。
电子政务安全 技术保障
褚峻 苏震 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 要 内 容
1.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 2. 数据加密技术 3. 信息隐藏技术 4. 安全认证技术 5. 病毒防范系统 6. 防火墙系统 7. 入侵检测系统 8. 物理隔离系统 9. 虚拟专用网 10.电子政务安全解决方案
2.数据加密技术
2.1密码学基础
40 2s
56 35 h
64 1y
80 70000 y
112 1014 y
128 1019 y
$ 1M
$ 10M $ 100M
0.2 s
0.02 s 2 ms
3.5 h
21 m 13 s
37 d
4d 9h
7000 y
700 y 70 y
1013 y
1012 y 1011 y
1018 y
1017 y 1016 y
can you understand
fdqbrxxqghuvwdqg
加密的基本方法

替代密码——同音替代密码

类似于单表替代方法,所不同的是单个字符明 文可以映射为密文的几个字符之一。 例如,A可能对应于5、13、26等,那么A在密 文中可能有5、13、26等不同的替代方法。这 样加密时的替换是随机不确定的,但解密时的 替换是唯一确定的。 268766
a
5 13 26
16 87 40 23 31 66
d
day
264023
131631
y
加密的基本方法

替代密码——多字母替代密码


它是单字母代替密码算法的扩展,可以将一组字符 (包括文字、单词、语句或短文)分别用各自不同 的其它文字群来代替。例如,ABA可以替换为RTQ, ABB可以替换为SLL等。 例如,二战中使用的playfair密码——两字母替代 密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