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信息化建设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水文信息化建设

为“水利安徽”做好水文支撑与服务

水文信息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在部水文局、省水利厅领导、厅有关部门以及各地市水利(水务)部门大力支持下,省水文局在水文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服务。现就我局近年来水文信息化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代表汇报如下:

一、水文信息化建设与成效

(一)水文信息化建设取得快速发展

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迈上新台阶。水雨情自动测报是水文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局抓住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带水文”等项目建设的机遇,加大了对自动测报站建设的投入,建成了10个水情分中心和9个旱情分中心,共有594个雨量遥测站、210个水位遥测站、96个固定墒情遥测站,水文自动测报站点已初步覆盖全省。实现了水情信息共享和实时发布,水雨情信息传输的信息量、时效性、可靠性大大增加。为我省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信息传输网络安全得到进一步改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信息传输的“生命线”,为保证水、雨情信息传输安全畅通,我们不断加强网络安全科学管理,在全国水文系统率先利用VPN 建成水雨情信息传输网络自动切换系统,使水利骨干网主信道与VPN备用信道之间实现自动切换和无缝转接。有效地保证水文信息网络传输安全,使网络畅通保证能力不断提高。

3、网络新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建设了水文系统视频会商系统,有1个主会场和10个分会场。还完成了与水利部水文局视频会商系统安装调试。使省局与部水文局、水利厅以及10个局直单位能随时召开视频会议系统、进行远程视频通信和交流。极大提高了防汛会商和远程办公的可视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4、加强水文基础信息的规范化处理。编制了淮干、巢湖等流域、大型水库预报方案和部分中小型水库的预报方案,为全省水情预报预警系统的研发打下了基础。进一步加大了安徽水文基础数据库建设力度,对全省水文测站和资料历史基础信息重新考证,摸清了家底,还对入库水文数据质量进行校核、检验,使水文数据库数据更加规范和可靠。为提高站网监测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改变目前管理工作的被动应付局面,建设了“安徽省水文站网监测管理数据库”。并开展了非基本水文测站(中小型水库、沿江、沿淮闸坝等站点)和部分自动测报站的水文资料整编刊印和全国通用水文资料整编程序应用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水文整编软件系统。

5、启动水文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水环境评价系统、水土保持监督及综合治理项目管理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成,开始使用。提高了水环境和水保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6、加强水文门户网站的建设,扩大对外服务窗口。重视安徽水文信息网站建设,多次对网站升级改版,使其内容更加充实,界面更加友好。在网上提供实时水雨情查询服务,发布最新水文工作情况和动态。同时做到每个工作日都有更新内容,2011年共更新各类信息900多条、新闻图片100多幅,网站点击量超过26万人次,为各级领导和社会了解水文、关心水文提供了重

要水文信息公文服务平台。此外还对水文遥测网进行改版升级,将水情网站和墒情网站进行了有机整合。使网站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强大,界面更美观,点击人数较逐年有较大增加。

7、加强水文信息化人才培养。我局十分注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的锻炼和培养,每年都举办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自动测报和新技术应用培训班,使理论与水文信息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已产生一批业务精通、爱岗敬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技术骨干,他们为我省水文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水文信息化成效显著

水文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我省防汛抗旱工作等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推动水文信息服务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1、水文信息采集传输能力大大增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成后,实现雨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满足实时监控汛情的需要。

2、水情服务方式不断改善。建设的安徽水旱情信息网,提供雨水情情况滚动显示、最新水旱情实时刷新、水旱情检索、气象信息、水旱情简报、水旱情GIS图形监视、卫星云图和实时雨水情综合分析以及查询检索等服务功能,每年在信息网上发布的各类信息产品多达上百种,网页点击量近15万人次。

3、水文预测预报水平稳步提升。在全面掌握最新雨水情动态的基础上,依托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成功地对各大河流主要控制站做出及时准确的洪水预报。在2007年淮河大洪水中,提前43个小时预报王家坝水位将超保证水位,为王家坝开闸蓄洪

提供了决策依据;在2008年滁河防汛中,及时预报滁河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洪峰,省防指根据预报做出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减少了洪水灾害的损失。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水文资料服务方式的改变。信息化建设使水文资料服务由原来传统以《水文年鉴》手工服务方式,转变为计算机数据库检索查询和统计分析的现代化服务方式,服务效率成百倍的提高。

水文信息化给水文工作带来的变化、影响和成效是多方面和十分巨大的,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省水文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

1、水雨情传输网络不畅,运行管理环境有待改善。由于水利骨干网带宽只有2M,当水利厅开视频会时,水文部门无法进行视频会商。与水利部水雨情传输无备用信道。省水情网络中心和水旱情分中心机房和网络环境都没按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建设,且网络核心设备老化,无备用,并缺乏网络安全监视和数据灾难备份与恢复等设备和技术手段。

2、基础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建设滞后。基础水文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尚不完善,水质、站网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尚未建成,制约着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效果。水资源、水环境等业务软件的开发进展不快。

3、全省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是由多家公司承建,使用的采

集设备和处理软件不同,给我们运行维护和应用带来很多困难;许多水文业务应用系统是不同部门开发,使用技术和平台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难度大。

4、运行维护管理体系不健全。随着各类水文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相继建成,对运行维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但由于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运维经费渠道不畅,资金不能保证,难以使已建设的水文信息化项目长期正常运行并持续发挥效益。

5、信息化人才缺乏。通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形成了一支信息化队伍,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信息化人才,但离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特别是既懂水文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三、近期工作目标与任务

2011年中共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文件专门提出强化水文和水利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作用,首次直接对水文和水利信息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水文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

我省水文信息化近期发展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施“水利安徽”战略需求,以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提高预测预报能力为重点,以省防汛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和全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建设项目为龙头,以提高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服务能力为重点,合理布局水雨情信息监测站点,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全面改造和建设自动测报站点,提高水文自动测报能力和覆盖面;加强水文基础数据库、水文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