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各乡镇面积人口一览表
都匀毛尖的制作方法
都匀毛尖的制作方法都匀毛尖的制作方法都匀,贵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都匀市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万,有布依、苗、水、瑶等33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08%。
市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10个镇、8个乡(其中有3个水族自治乡)。
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23.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7万(含流动人口)。
都匀城位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众多河流汇入沅江源头剑江穿城而过。
碧玉般的剑江水,沿江两岸莺语流花,青山耸翠,是一个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的天然生态环境。
都匀毛尖的地介绍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贵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重要前沿城市。
全市总面积2274km2,总人口50万。
都匀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雨热同季,立体气候明显,属国内少见的冬日温煦、夏季清凉的旅游度假型气候。
都匀历史悠久,殷商时为鬼方东南部地,至洪武二十三年(公园1390年)置都匀卫,弘治七年(公园1494年)置都匀府,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置都匀县,1949年11月成立都匀县人民政府,1958年6月18日设立都匀市。
都匀市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等3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5%。
都匀山水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001年10月,都匀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都匀地位位置十分优越,是云、贵、川、渝通往两广、两湖和华东地区的黄金通道,为东西产业转移、市场转移的中间驿站。
都匀交通便利,黔桂铁路、贵新高等级公路、320和321国道及207省道等纵贯南北,离贵阳国际机场仅120公里,汽车行程至广西防城港,当天即可抵达出海。
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正促进着都匀形成得天独厚的营商环境,是黔南大地难得的一块投资宝地。
跨入新的世纪,西部大开发全面启动,南贵昆经济区开始建设,西南南下出海大通道全线贯通,为都匀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贵州省各县市人口排名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238 2072 2026 2201 1859 2778 1969 1090 611 1885 1512 1668 2137 985 1709 1057 3316 3245
人口 126 112 104 95 95 90 83 83 82 81 81 75 75 70 63 63 62 62 61 60 59 58 54 54 52 51 50 49 49 49 47 46 45 45 44 43 43 42 41 40 39 39 38 38 38 35 35 34 34 33 33 32 32
罗甸县 普安县 晴隆县 关岭 紫云 修文县 望谟县 乌当区 福泉市 三都县 道真 平塘县 白云区 贵定县 余庆县 赤水市 息烽县 观山湖区 镇远县 剑河县 册亨县 岑巩县 锦屏县 长顺县 江口县 三穗县 麻江县 龙里县 丹寨县 荔波县 施秉县 雷山县 台江县 玉屏县 万山区
1429 1327 1470 2273 1076 3006 986
名称 七星关区 威宁 盘县 云岩区 大方县 织金县 播州区 兴义市 西秀区 凯里市 黔西县 南明区 纳雍县 水城县 思南县 松桃县 钟山区 赫章县 习水县 红花岗区 桐梓县 金沙县 沿河县 仁怀市 正安县 兴仁县 清镇市 六枝特区 黎平县 花溪区 绥阳县 都匀市 瓮安县 安龙县 德江县 开阳县 天柱县 湄潭县 惠水县 务川 印江县 普定县 汇川区 凤冈县 贞丰县 黄平县 石阡县 平坝区 镇宁 碧江区 独山县 榕江县 从江县
人口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贵州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
82
2
兴仁县
83
3
晴隆县
84 85
4 5
黔西南州
普安县 册亨县
86
6
望谟县
87
7
安龙县
88
8
贞丰县
9
88
37 27 23 15 34 19 26 28 79 42 25 25 19 25 36 30 3474
23 18 19 17 25 17 26 21 22 16 14 14 14 17 16 13 1406
36
2
赫章县
65
37
3
纳雍县
67
38 39
4 5
毕节市
黔西县 大方县
70 78
40
6
织金县
78
41
7
金沙县
56
42
8
威宁县
126
43
1
碧江区
36
44
2
思南县
50
45
3
江口县
17
46
4
石阡县
30
47 48
5 铜仁市
6
德江县 万山区
37 5
49
7
印江县
28
50
8
沿河县
45
51
9
玉屏县
12
52 10
松桃县
辖1个市辖 区、2个县 、3个自治
县
辖1个市辖 区、2个县 、3个自治
县
辖1个市辖 区、6个县 、1个自治
县
辖2个市辖 区、4个县 、4个自治
县
辖1个县级 市、15个县
辖2个县级 市、9个县 、1个自治
县
贵州省行政区划表
普安县 晴隆县 贞丰县 望谟县 册亨县 安龙县
观山湖区
南明区
云岩区
贵A
花溪区
乌当区
白云区 汇川区 红花岗区 播州区
县级市
清镇市
赤水市 仁怀市
851
贵C
钟山区
858
贵B
盘州市
水城区
西秀区
平坝区
851
贵G
-
857
贵F
七星关区 黔西市
碧江区 万山区
856
贵D
-
855
贵H
凯里市
-
县、自治县
开阳县 息烽县 修文县
桐梓县 绥阳县 正安县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凤冈县 湄潭县 余庆县 习水县
黔东南苗族 侗族自治州
375.86
30339
855
贵H
凯里市
-
黔南布依族 苗族自治州
349.44
26195
854
贵J
都匀市 福泉市
黔西南布依
族苗族自治 301.51
16805
859
州
贵E
兴义市 兴仁市
台江县 黎平县 榕江县 从江县 雷山县 麻江县 丹寨县 荔波县 贵定县 瓮安县 独山县 平塘县 罗甸县 长顺县 龙里县 惠水县
人口
面积
地级单位
(万人) (km2)
贵阳市
598.7
8034
遵义市
660.67
30763
六盘水市 303.16
67
毕节市
689.96
26852
铜仁市
329.85
18003
黔东南苗族 侗族自治州
375.86
受益村寨名单 - 中国·都匀
23 22 25 15 16 28 27 17 18 13 13 13
12 12 10 12
25
23 14 14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三、甘塘镇
都匀市2010年20户以上自然村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后公示
我市今年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共25863套,覆盖20 个乡镇(办事处)、109个行政村、1185个自然村;工期为 2010年4月初至8月底、历时5个月,经黔南州广播电视局验 收,为合格工程;现将受益村寨名单公示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21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5 25 25 25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8 5 6 6 6 6 6 6 6 6
朵罗村:上甲若上寨 上甲若下寨 下甲若下寨 火石坡 包谷 朵罗上寨 朵罗中院 朵罗下寨 沙拉河村:拉拉河桥头 拉拉河大寨一组 拉拉河大寨二组 龙河组弯河寨 鸡笼山 白岩组上寨 白岩组下寨 榜博寨 新寨 指润组塘陶 指润组指润 指润组懂板 指润组歪佳 指润组上寨 指润组下寨 指伟组岩脚 翁架组 坡营组坡营 坡宽组马场 坡营组石板寨 火坝组 塘广组 摆梭组摆梭 摆梭组烂窖
都匀市城乡用地需求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研究08-03-31
都匀市城乡用地需求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研究08-03-31一、都匀市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一)人口与城镇化趋势都匀市2005年全市总人口47.6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61万人,城镇人口22.01万人,城镇化水平46.21%。
城镇人口是居住在镇一级以上政府所在地,比较集聚、享受镇以上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的常住人口和部分暂住人口的总和。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暂住人口中居留时间在一年以上的部分均作城镇人口的统计范围。
都匀市城镇人口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城区不仅是全市中心,也是全州的中心城市,它的作用超越于全市范围,人口聚集力远高于全州各城镇。
都匀市城市建成区范围涉及老城区、开发区、沙包堡和小围寨等行政单位,按规划城区范围统计人口。
都匀市城区人口的构成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部分暂住人口。
都匀市城区人口近两年发展相当迅速,贵州省南下通道贵新公路的建成通车,带来了城市新的发展机遇,城市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扩大,城市人口规模也在扩大,机械增长成为城区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自然增长仅占很小一部分。
机械增长水平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二、户籍制度改革;三、贵新公路的开工建设;四、黔南州、都匀市经济制度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及综合实力提高,扩大了都匀市的影响范围,招商引资更具活力,带动了都匀市城市产业的发展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都匀市总人口预测在加快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将都匀市建设成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时期,都匀市总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其主要方式,自然增长只占较少部分,宜采用年均增长率法对都匀市全市总人口进行预测。
该方法利用都匀市人口变动的增长率,作为规划预测总人口的增长参数基础,同时参照都匀市及全省、全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拟定符合全市实际的人口综合增长率,作为今后一段时间里人口发展的增长水平控制指标,达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
都匀市调定位报告课件
经济发展状况
都匀市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主 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
都匀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拥有多个风 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吸引了大量 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都匀市农业发展以茶叶、水果、蔬菜 等特色产业为主,是贵州省重要的农 产品基地之一。
都匀市经济发展水平在贵州省处于中 等水平,人均GDP约为3万元人民币 。
价格策略
总结词
合理性、竞争力、灵活 调整
成本导向定价
根据产品的生产成本、 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竞争导向定价
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策 略,灵活调整价格,以
提高市场占有率。
心理定价
运用消费者心理,采用 尾数定价、限时折扣等 策略,提高消费者购买
意愿。
渠道策略
总结词
覆盖面广、效率高、可控性强
都匀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 府,也是贵州省南部地区的重要
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人口结构
都匀市人口数量约为50万,其中城市 人口约为30万,农村人口约为20万。
都匀市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劳 动力资源丰富,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凸 显。
都匀市人口以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 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0%以上。
THANK YOU
宏观环境分析
分析都匀市的经济、社会、技术 等方面的宏观环境因素,预测其
对市场发展的影响。
行业趋势洞察
了解都匀市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如政策变化、技术革新等,预测市 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市场需求预测
基于消费者需求、竞争态势和市场 趋势的分析,预测都匀市未来市场 的需求规模和增长速度。
长顺县17个乡镇简介
长寨镇位于长顺县中部,海拔1140米,距省城贵阳87公里,州府都匀178公里,安顺85公里,东与威远镇及惠水芦山镇相邻;西与摆所镇接壤;北与种获乡、摆塘乡交界;南与中坝乡相连,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全镇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63个村民组、173个自然寨,3个社区居委会。
全镇有8990户(其中:农业4187户),总人口28796人(其中:农业人口18084人,居民人口10712人);少数民族17465人,占总人口的60.7%,全镇有29个党支部,党员520名。
境内有乌麻河、喜步河、冗雷河三条河流贯穿全境,流域面积为25平方公里,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16‴左右,年降雨量1250—1450毫米,无霜期280—298天。
境内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属典型的农业大镇、总耕地面积为18255亩(其中:水田5580亩,旱地12675亩),农业种植以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生姜、脱毒马铃薯、烤烟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畜牧业以大牲畜和禽类为主广顺镇位于长顺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6°14´~ 106°38´,北纬26°11´~26°17´,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广顺镇辖南场、北场、来远、石洞、石板、四寨共4个村,2个社区,124个村民组。
2006年末,全镇共有住户7605户,总人口28437人(男14533人,女13904人),少数民族1208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2.5%,面积为146.8平方公里。
广顺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4.1‴左右(一月份、七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4.3‴和21.9‴),四季分明,春明秋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年无霜期200天以上,镇内有丰富的煤矿、石灰石、大理石、优质粘土等。
墨冲镇新坪村说明书
都匀市墨冲镇新坪村村庄整治规划(2011-2015)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总则................................................................................................................................................................................. - 1 -一、规划背景........................................................................................................................................................................ - 1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 1 -三、规划范围........................................................................................................................................................................ - 1 -四、规划依据........................................................................................................................................................................ - 2 -五、规划期限........................................................................................................................................................................ - 2 - 第二章现状分析及评价 ........................................................................................................................................................... - 2 -一、新坪村概况.................................................................................................................................................................... - 2 -(一)、区位概况 ......................................................................................................................................................... - 2 -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 ............................................................................................................................................ - 2 - (三)、经济发展状况与水平.................................................................................................................................... - 3 - (四)、社会发展状况与水平.................................................................................................................................... - 3 - (五)、基础设施现状................................................................................................................................................. - 3 - (六)、新坪村现状综述 ............................................................................................................................................ - 4 - (七)、中心整治区域选择 ........................................................................................................................................ - 4 -二、中心整治区域现状....................................................................................................................................................... - 5 -(一)、区域概况 ......................................................................................................................................................... - 5 - (二)、土地利用现状................................................................................................................................................. - 5 - (三)、建筑现状 ......................................................................................................................................................... - 5 - (四)、公共设施情况................................................................................................................................................. - 7 - (五)、道路交通情况................................................................................................................................................. - 7 - (六)、基础设施情况................................................................................................................................................. - 7 - 第三章村域总体规划 ............................................................................................................................................................... - 8 -一、规划定位........................................................................................................................................................................ - 8 -二、经济发展目标................................................................................................................................................................ - 8 -三、社会发展目标................................................................................................................................................................ - 8 -四、建设用地规模、村域人口预测.................................................................................................................................. - 8 -(一)、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 - 8 - (二)、村域人口预测................................................................................................................................................. - 9 - (三)、中心整治区域人口预测................................................................................................................................ - 9 - (四)、村庄整合原则............................................................................................................................................... - 10 -五、空间管制原则.............................................................................................................................................................. - 10 -六、村域基础设施规划..................................................................................................................................................... - 10 -(一)、交通路网建设规划 ...................................................................................................................................... - 10 - (二)、给水工程规划............................................................................................................................................... - 11 - (三)、排水工程规划............................................................................................................................................... - 12 - (四)、电力、电讯、广播电视规划..................................................................................................................... - 12 - (五)、环卫设施规划............................................................................................................................................... - 12 -七、村域公共设施规划..................................................................................................................................................... - 13 -八、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 14 -(一)、教育科学设施规划 ...................................................................................................................................... - 14 -(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 - 14 - (三)、文化体育设施.............................................................................................................................................. - 15 -九、防灾减灾规划............................................................................................................................................................. - 15 -(一)、抗震规划....................................................................................................................................................... - 15 - (二)、防洪规划....................................................................................................................................................... - 16 - (三)、消防规划....................................................................................................................................................... - 16 - 第四章新坪村村庄整治规划................................................................................................................................................ - 17 -一、村容村貌整治办法 .................................................................................................................................................... - 17 -二、村庄传统特色和风貌保护........................................................................................................................................ - 18 -三、主要村居点整治规划 ................................................................................................................................................ - 19 -(一)、村庄建设类型与目标 ................................................................................................................................. - 19 - (二)、住宅整治与建设.......................................................................................................................................... - 19 - (三)、基础设施整治规划...................................................................................................................................... - 21 - 第五章规划实施意见与措施................................................................................................................................................ - 22 -第六章附则.......................................................................................................................................................................... - 23 -一、规划权效 ..................................................................................................................................................................... - 23 -二、成果组成 ..................................................................................................................................................................... - 23 -三、规划公布 ..................................................................................................................................................................... - 23 -四、规划实施 ..................................................................................................................................................................... - 23 - 附件一:新坪村村庄整治规划评审意见及专家委员会人员名单.................................................................................... - 24 -附件二:修改说明 ..................................................................................................................................................................... - 26 -附表一: 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主要指标一览表附表二: 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行动计划表附表三: 房屋整治一览表都匀市墨冲镇新坪村村庄整治规划(2011-2015)说明书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引言本报告针对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数据研究报告对关键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等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数据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数据研究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 (1)第二节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一、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1)表2: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4)表6: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表 (8)表14: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黔南州都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黔南州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都匀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分析——以贵州省都匀市江洲村为例
都匀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分析——以贵州省都匀市江洲村为例袁子勇;杨昌铉【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的形式对都匀市江洲村居民支付水费情况、居民的经济收入进行了调查.计算了当地居民对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水价的心理承受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较低,尤其是对水价的心理承受能力更低.提出了提高都匀地区农村居民水价承受能力的措施.【期刊名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5)003【总页数】4页(P106-108,120)【关键词】水价承受能力;经济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作者】袁子勇;杨昌铉【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系,贵州都匀558000;平塘县民族中学贵州平塘55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3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受到水价的影响,而水价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
研究农村居民的水价承受能力,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运行和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以都匀市毛尖镇江洲村为例,来研究都匀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价承受能力。
江洲村位于贵州省都匀市西部,毛尖镇是其镇政府所在地,距都匀市区41千米,辖10个村民小组,共769户,总人口3160人,其中农业人口3005人。
耕地面积有2510.7亩,人均耕地0.84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
该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431.1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量2615立方米。
目前供水方式主要是自来引水工程,除集镇350户集中使用江洲水厂的自来水外,其他群众分散自建(该部分用户无支付水费情况)自来饮水点,自行解决生活饮用水问题。
居民水价承受能力可以从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两个方面来分析。
[1](P42-44)(一)经济承受能力分析本次所调查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如下:A组为人均收入小于600元/年的家庭,占28%;B组为人均收入600-1200元/年的家庭,占45%;C组为人均收入1200-1800元/年的家庭;占24%;D组为人均收入1800元/年以上的家庭;占3%。
贵州省各县农业人口
县名年末总人口(万人) 农业人口(万人)南明区56.25 5.44云岩区64.84 5.03花溪区32.4521.91乌当区29.718.59白云区20.24 6.88小河区15.32 2.46开阳县43.2136.49息烽县25.0421.81修文县29.6625.65清镇市50.3839.75钟山区47.7416.74六枝特区65.8252.23水城县79.0476.75盘县117.694.59红花岗区60.7221汇川区34.7920.87遵义县119.49105.77桐梓县68.5159.85绥阳县52.9948.25正安县62.3858道真仡佬族苗族33.730.08务川仡佬族苗族43.8440.42凤冈县42.7639.13湄潭县48.5442.33余庆县29.4926.28习水县69.0762.17赤水市30.1822.93仁怀市64.8855.64西秀区84.762.23平坝县34.5229普定县45.4742.58镇宁布依族苗族34.8434关岭布依族苗族37.4934.06紫云苗族布依族35.1734.01铜仁巿37.7124.36江口县23.1120.35玉屏侗族自治县14.8911.42石阡县40.2237.07思南县66.9461.68印江土家族苗族43.0540德江县51.1441沿河土家族自治62.5557松桃苗族自治县69.6365.03万山特区 6.42 4.59兴义市79.6365兴仁县50.9446.14普安县32.1729.75晴隆县31.5629.17贞丰县38.3736望谟县31.530册亨县23.2721.95安龙县43.840.07毕节市141.56123.12大方县99.8394.58黔西县84.9677.93金沙县63.6657.26织金县104.9599.31纳雍县88.9484.32威宁彝族回族苗131.92114赫章县73.6569.05凯里市42.0830黄平县36.1734施秉县14.412.8三穗县21.9220镇远县23.8119.87岑巩县22.5421天柱县37.7936锦屏县22.319.75剑河县22.2917.94台江县14.9313黎平县51.1847.47榕江县30.527.86从江县32.8331.03雷山县13.8312.36麻江县20.3520丹寨县16.3114.69都匀市48.1431.06福泉市31.9924.85荔波县17.0115.46贵定县28.8624.09瓮安县45.3643独山县34.8330.83平塘县31.2329.21罗甸县33.630.97长顺县25.8323.39龙里县21.6118.31惠水县44.2539.69三都水族自治县34.2133。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情况调研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情况调研作者:刘斌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5期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9万(2015),有布依、苗、水、瑶等33个少数民族。
市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4个镇、1个乡(其中有1个水族自治乡)。
是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地区出海重要交通枢纽,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文件,都匀市各级政府及国土、财政、农业等部门把握时机、密切配合,迅速推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列为政府和部门的重点工作。
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确权是新时期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是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土地规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以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
都匀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把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分级落实,统筹谋划,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工作。
1.出台工作方案,共同推进良好的工作局面。
一是建立确权工作领导工作小组。
成立了都匀市市长为组长的都匀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办事处)领导为成员,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出台了《都匀市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为确权登记颁证提供政策指引。
各级乡(镇、办事处)、村也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
三是建立纠纷排查调解小组。
各级政府以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不断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司法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通过现场调解、政府调处、司法诉讼等方式将纠纷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维护农村维定,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沼液滴灌低产茶园改造
沼液滴灌低产茶园改造整体提升农业生态综合开发水平,防止污染,化害为利,充分利用独有的沼液资源,对自有茶场进行沼液滴灌项目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农村致富阳光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辐射和带动周边茶农,生产优质无公害有机“都匀毛尖”茶,促进我州的茶叶发展,实现助民增收。
标签:低产茶园改造一、地理位置都匀市坝固镇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下辖的一个镇,是都匀市的东大门,距市区30公里。
是黔南、黔东南两州三县(都匀、麻江、丹寨)的交汇处,区域面积141.51平方公里。
项目区总占地面积200亩,分布在黔南州种畜场茶园南北面坡体间。
二、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所在镇辖7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
全镇有总人口25183人。
坝固镇经济发展条件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
“321”国道线穿镇而过,村级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通电、通电话。
坝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一个水旱无忧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
茶叶、烤烟、畜牧是坝固镇主要培育的三大支柱产业。
至2010年底,茶叶产业实现收入100万余元,比2009年增长5.6%。
完成烤烟种植面积4860亩,收购烟叶13300担,实现产值1千余万;全年牛出栏牛1621头,出栏马182匹,出栏肥猪33340头,出栏羊198只,出栏家禽82143羽,畜牧业产值达5545万元,比上年增长8.7%。
三大支柱产业成效逐渐凸显。
三、水文气象条件本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暖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和秋季为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冷暖交替影响,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年日照时数为1160.7时,年平均温15℃-16.2℃,年平均降雨量为1440毫米,无霜期为288天。
四、地形地貌及农畜种类本项目区地处丘陵地貌,地势东高西低,海拔高度710.8—1074.8米,坡度5—25度,地区内多数地方岩石外露,以白云岩为主,少量石灰岩。
土质为黄壤和石灰土。
耕地面积16860亩,人均0.7亩。
贵州都匀
地理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中南部 ,东与本省黔东南州相连, 南与广西自治区河池市毗邻,西与安 黔南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 靠省会贵阳。 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997米。 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997米。 山地高原为主,苗岭横贯。红水河、都柳江流经,多峰林、溶洞 及伏流。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
黔南小吃及其旅游风光
土特产:都匀毛尖茶、贵定云雾茶、根 雕奇石、腊染、陶艺、刺绣,竹器等 风味小吃:酸汤鱼火锅、独山盐酸 菜、四色甜酒耙、荞蕨象生梨,红袍油 糕、香炸玉米饼、雏鸡觅、清明粑、片 鸡粉、开水面、龙里辣子鸡等 民族节日:布依族的“看会” 民族节日:布依族的“看会”节、 苗族的摔跤节、瑶族的“糯山” 苗族的摔跤节、瑶族的“糯山”节等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荔波樟江风景 名胜区、都匀斗蓬山名胜区、都匀斗蓬山-剑江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兰喀斯特森 林 省级风景名胜区:酒金谷江界河、 猴子沟等 国家森林公园:瑶人山、朱家山、 紫林山
贵州黔南
-------美丽的自然风光 -------美丽的自然风光
黔南的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 中南部,处在大西南对外开放出海的黄 金通道上,北靠省会贵阳,南与广西壮 族自治区邻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辖都匀、福泉两个县级市,贵定、荔波、 独山、瓮安、平塘、惠水、龙里、罗甸、 独山、长顺10个县和三都水族自治县, 独山、长顺10个县和三都水族自治县, 面积26195平方千米,人口397万,州府 面积26195平方千米,人口397万,州府 位于都匀市。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 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四通八达的国道省道 县道,以及荔波机场、扩能改造的黔桂 铁路和红水河、都柳江航运等,构成了 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形成西南“ 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形成西南“借 船出海” 船出海”的黄金通道,使黔南具有近海、 近边的相对区位优势。
奉合水族乡[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下辖乡]
奉合水族乡[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下辖乡]奉合水族乡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下辖乡奉合水族乡位于都匀市区东南部,距市区38公里,地处东经107°41′至41′,北纬26°至26°6′之间。
乡辖四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其中,水族占总人口的39.2%。
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其次是红薯、洋芋。
基本信息行政区类别乡地理位置都匀市区东南部中文名奉合水族乡正文都匀市奉合水族乡榔木寨近年来积极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业,前来旅游观光的国内外客人络绎不绝,水家山寨走上旅游兴村路子。
家里摩托车、彩电、冰箱、音响、电磁炉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银行还有数万元存款,谁能想到在几年前一家人买盐巴吃都还得靠赶场天扛树子卖来解决,如今生活居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对于一个边远贫困村来说,不能不算一个奇迹。
今昔对比,村民罗德宽激动地说:“是种茶让我摆脱了贫困,光今年茶叶收入就达2万多元,真是越种越热心啊……”从都匀城区出发,沿着都三公路南行25公里就到了被层层栏杆式吊脚楼包围着的水族山寨。
位于都匀市东部奉合水族乡榔木水寨,远远看去,一层层吊脚楼,杆栏式建筑排列整齐,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寨中古木参天,吊脚楼掩映在绿色之中,炊烟袅袅。
这里,传统的吊脚楼、古屋\服饰\文字\语言,还有歌舞,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泛着悠远而神秘的古朴气息。
榔木水寨是一个仅有80多户水族群众聚居的村寨。
这里的水族同胞们都保持了最原始的最纯真的热情好客风俗。
水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原生态民族,大多聚族而居,在贵州就有32万之多,他们百分之九十都居住在黔南州。
都匀的榔木寨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水族聚集地。
年轻的水族姑娘戴上过节才用的耳环\颈圈和手镯,说话的时候还没开口脸上就泛起了红晕;年长的寨老率领寨里的中老男人们身着长衫,外罩马褂,在两旁卖力地吹着等身长的唢呐;妇女们看热闹之余,手也一直没停过,不是纳鞋底便是在刺绣参考资料/pages/news.aspx?id=%CD%B3%D5%BD%D5%FE%D0%AD 13710。
都匀市调定位报告课件
品牌形象定位实施
在品牌宣传、推广、营销 等各个环节,不断强化品 牌形象定位,提高品牌知 名度和美誉度。
04
CHAPTER
营销策略制定
产品策略
产品定位
明确产品的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具有竞争力的 产品定位。
产品差异化
通过创新、设计、功能、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化,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独特性和吸 引力。
都匀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 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形象 得到提升。
社会民生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
都匀市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 域加大投入,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都匀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化 、治污等工作,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明显 改善。
建议与展望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新兴 产业,提升都匀市整体竞争力。
都匀市调定位报告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都匀市概况 • 市场调研分析 • 目标市场定位 • 营销策略制定 • 实施与监控 • 结论与建议
01
CHAPTER
都匀市概况
地理位置
01
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东邻丹 寨县,南接独山县,西连惠水县 ,北靠贵定县和麻江县,是黔南 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都匀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 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为经 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2
CHAPTER
市场调研分析
消费者需求分析
消费群体划分
根据年龄、收入、职业等因素,将都 匀市的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分 析各群体的消费需求和特点。
消费行为研究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消 费者在都匀市的购物习惯、品牌偏好 、价格敏感度等方面的信息,为产品 定位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