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至新世纪我国谈话类节目主广播文化类线性节目
试论我国访谈类节目的嬗变与发展
试论我国访谈类节目的嬗变与发展【摘要】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我国访谈类节目发展时期所显露出的几个突出问题,以《鲁豫有约》为例,对比其今昔变革及启示,并结合我国访谈类节目未来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访谈类节目发展鲁豫有约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开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广播电视访谈节目迅速发展,先后经历了培育期、发展期、鼎盛期及衰落期等几个重要时期。
据《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6》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各类电视专题节目中,访谈类节目播出比重大为提升。
但与此相对的一面却显示出收视份额增幅甚微,对观众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投入产出失衡等一些问题。
一、我国访谈类节目的嬗变与问题1993年我国第一个电视访谈类栏目——《实话实说》诞生。
与此同时,各类新闻、时政、社教、娱乐、体育节目中也开始大范围地引入了“访谈”元素。
访谈类节目一时呼之欲出,迅速嬗变为中国广播电视栏目的一个“新兴宠儿”。
势头迅猛、数量剧增的同时,也表现出水平、质量参差不齐,孪胞效法等问题。
(一)克隆化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广播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超过150个,各式各样的节目充斥着观众的眼球,但是却集中表现出一个问题——克隆化。
尤其是节目形式的克隆化。
对于一个“叫好”的节目,能够获得成功,必须具有“卖座”的特点与优势,恰到好处地接引“他山之石”,可以“助力、搭台、捧角儿”,但绝不是一味地“东施效颦”。
不能让观众眼前一亮,终局只能是“被淘汰”。
我国访谈类节目克隆化的第二个表现便是节目内容的克隆化。
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突发事件、焦点问题、热门话题几乎同一时间和盘托出,各个节目也许是为了抢个“叫好”的出镜率,却忽视了视角、个性和应有的特色。
此时此刻节目内容的“整齐划一”,恰恰成为了访谈类节目的“硬伤”。
效法先前,固然可以引以为鉴、巧避天险,无可厚非。
但不求创新的盲目追风的后果只会导致时下访谈类节目曲靖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夹逼之下奄奄一息。
新闻业务部分真题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新闻业务真题名词解释:1、广播电视节目(1990)(1993)(1994)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系统。
有三个层次: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2、节目主持人(1990)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向受众,平等地进行传播的人。
3、受众调查(1990)以读者,听众,观众为对象,为了解他们对新闻传播的需求,态度,意见和建议而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的总称。
4、报道思想(1990)报道思想是编辑部在一定时期或阶段内,为达到预期的新闻传播目的而制定的新闻报道思想,意图。
对记者采访活动来说,报道思想往往是选择体裁的依据和出发点。
它指明采访的方向,范围,重点,同时也是判断事物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参照及报道角度的选择和主体立意构思的出发点。
5、录音评论(1990)(2003)以实况音响为论据的各种广播评论的总称。
伴随着客观事物发生的实况音响,其中用于表现事实的音响,属于事实性论据,用于表达采访对象对于事物看法的音响,属于观念性论据。
音响只有与评论主体的解说或说明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论据。
6、串连词(1990)将一次节目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串联为有机整体的语言文字。
它体现节目主旨,提示内容要点,升华稿件主体,激发受众联想,是引导收听收视节目的重要编辑手段。
7、录音现场报道(1991)录音现场报道是录音报道的一种,它以记者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音响结合的一种报道方式,要求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看,边听,边录,融采录播于一身。
8、板块节目(1991)即杂志型节目,对于这类节目的两种不同的称谓。
主要是着眼点不同的反映。
板块节目主要着眼于结构方式,而杂志性节目主要着眼于内容构成和节目表现功能。
9、隐性采访(1991)(1995)(2001)隐藏记者的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详细版)
《张越访谈》《实话实说》 《影视沙龙》《心理访谈》 《养生堂》
以娱乐为目的,话题内容广泛, 《艺术人生》《鲁豫有约》
但目前以明星故事为主要内容, 《背后的故事》《非常静距
主持人的语言强调诙谐幽默
离》《锵锵三人行》
行业服务类谈话节目
通过对当前行业内的热点问题 《对话》《财富人生》《聚 和理念引导拥有稳定的收视率 焦三农》《今日证券》
• 叙事技巧:悬念设置——细节描述——重复关键词——情节铺垫和渲 染高潮
• 特殊情绪场效应 • 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牵动着嘉宾和观众的情绪
•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多元功能
• 1.审美意义 • 人情味的交流摆脱孤独,身心愉悦 • 获取有价值的思想观点、知识信息和事件真相 • 文化与人格的魅力
• 2.社会功能 • 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文化理念 • 调节大众情绪、和谐社会关系的使命 • 培养大众的表达勇气和能力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
目录
添加LOGO
>>第一节 电视电视谈话节目概述 >>第二节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 >>第四节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特质 >>第五节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未来走向
第一节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概述
•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与分类
• 1.界定: • 是一种借助电子传播手段、在演播室里或户外录制、有两人以上的
• 大胆的将娱乐与谈话巧妙融合,节目一贯以最独特的视角、第一手的 明星资料、最刁钻的问题、最新鲜的爆料、最轻松搞笑的气氛而广受 大众欢迎
• 《对话》
• 央视2000年7月全新改版之后推出的一栏演播室谈话节目
浅析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瞻
“昨天”、“今天”和“明天”—浅谈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与嘉宾或参与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
起源于美国的广播,是一些广播节目主持人移植到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档电视媒体容量很大的成人节目,英文为“Talk show”,香港译为“脱口秀”。
一、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昨天”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刚开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㈠、20世纪60至80年代,谈话类节目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会组织受众对社会上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虽然节目制作粗糙、主持人意识淡薄,但就播出方式而言,基本上和现在的谈话节目相差无几。
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台的客人》。
㈡、90年代以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谈话节目进入了创始期。
之后,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谈话节目。
至此相继推出了《第12演播室》、《一丹话题》、《东方之子》等等㈢、90年代末,由杨东平策划、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在全国掀起了谈话热潮,开始了谈话节目的兴盛期。
这一时期全国各电视台谈话节目风起云涌,一发不可收拾。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对话》、《相约夕阳红》、《艺术人生》,上海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湖南台的《新青年》等栏目。
二、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今天”谈话节目发展至今,从最初的一哄而上、单纯靠话题的奇与异来吸引观众,已走向了以个性见长而生存发展的阶段,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谈话节目出现在众多电视台的节目表上:有《时事开讲》、《面对面》、《新闻1+1》等新闻时事类谈话节目;有《艺术人生》、《超级访问》、《康熙来了》等娱乐性谈话节目;有《金牌调节》、《人间》、《冷暖人生》等情感故事性谈话节目;有《谁来一起午餐》、《健康之路》、《头脑风暴》等专题性谈话节目;也有《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等分不清类型的“综合性”谈话节目。
节目类型各不相同,节目风格多种多样。
谈话类电视节目
嘉宾
受众参与
平等、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
电视访谈类节目未来发展的对策
1.接轨国际,真正成熟 2.注重包装,打造品牌 3.话题拓展,受众细分
4.样式丰富,手段多样
文案写作
主题阐述 嘉宾、观众和特殊对象介绍 节目导语 话题结构和问题设计 节目结束语
谈话节目的录制
谈话节目特点
特点 1、观众直接参与到节目中去 2、定位平民化 3、集团作战特点 4、主持人的区别
谈话节目种类
话题类型(社会类、新闻类、生活类);交流方式(论争型、访谈型、讨论 型、倾听型);按参与对象(行业、特殊人群); 播出方式(录制剪辑播出、 实况播出) 就某一新闻或专业话题与嘉宾 进行访谈,以信息传达为目的 的谈话节目。这种节目多在演 信息交流类的谈话节目 播室或某个特定场所进行,基 (《对话》、《东方之子》) 本形态为主持人、嘉宾的访谈, 辅之相关的新闻资料,有的有 观众参与,在节目进行的同时, 人际沟通类的谈话节目 观众可以通过电话参与节目讨 以大众参与的人际倾诉或讨论为 论 (《龙门阵》、《锵锵三人行》) 主体,具有较强可视性的谈话节 目,强调平等交流,重视的不是 权威性,而是大众参与性,以及 娱乐煽情类的谈话节目 正常人际沟通所产生的愉悦性、 通过特殊人物的选择或特殊场景 (《艺术人生》、《超级访问》) 放松感, 的设计,以娱乐轻松的话题展开 的谈话节目
主持人
“挑拨离间:挑是挑起每一个 人说心里话的欲望;拨是撒播 一个种子,去倾听别人的声音; 离是离弃,我要让假病离弃中 国人过去人前不说话的怯懦性 格,“间”同中有异,异中求 同的的空间”
最具平民意识的新锐人物(2000年十大新锐人物 窦文涛评语) 他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2004年“新锐 200”窦文涛评语) “窦氏脱口秀”开启了中国电视的“三人谈”模 式,到今天依然是中国知道分子客厅中的功夫茶。 他独创的这种江湖话语,让F40心领神会,让F4 们耳目一新。(2004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之最佳谈 话节目主持人评语) 他有效地令电视与生活中的知道分子们互换着谈 资和学识,并使各种官方消息和民间话语找到了 一个相得益彰的表达出口(2004年中国年度新锐 榜之优化生活特别贡献奖评语) 在众声喧哗的中国电视界,他以清醒的入世精神 和默契的谈话格调示范了主流之外的观点价值 (2004年中国电视榜之“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 电视节目和主持人”评语) 谈话节目的低成本引发群发效应,凸显了对主持 人内在功力和话题控制力的要求。在这一点上, 他与他的同行者没有对后起者淹没掉,反而因为 对时事和世事的精到点评,继续赢得一件领袖们 的青睐。(2006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之最佳谈话节 目主持人评语)
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1)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脉络谈话节目原指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节目现场围绕社会情感政治人生等话题各抒己见一般不事先备稿因而被港台翻译家形象地译为脱口秀
XINWEN AIHAOZHE 2010·2(上半月)
传媒观察
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
□陈 扬
摘要:从制造真实氛围的《实话实说》,到引领娱乐风潮的《超级访问》,再到定位礼仪公德的《天天向上》。 中 国谈话类节目在不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向。 从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到对明星成长经历的探 秘,再到对职业特色的表演性展示,谈话对象螺旋式的回归带动节目风格由“座谈论道”到“笑侃风云”的转型。 而 谈话方式由单调对白走向视听结合的趋向,也折射出中国谈话类节目形态出现多元素杂糅的新特点。
的探索, 在努力掌握电视谈话技巧的同 时,也谋求形式上的创新。
《实话实说》:伪真实中的话题互动 1996 年 播 出 的 《实 话 实 说 》完 全 由 室 内谈话组成,注重结合道德教育、社会公 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关注普通人真 实话语的表达,嘉宾和观众可以通过参与 对话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影响全社会对讨 论话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中央电视台的强势播出平台以及平 民化姿态的转型为《实话实说》的轰动奠 定了基础,主持人崔永元平易近人的外貌 与主持风格对节目的影响更是推动了《实 话实说》的大众化接受。 尽管《实话实说》 无法达到奥普拉秀、 拉里·金直播 中 节 目 风格与主持人形象形成完全统一的状态, 但崔永元本身具备了与该节目要求相符 的种种标准:风趣、真实、大胆、博学、反应 机敏等。 这使得崔永元逐渐成为节目中的 核心元素, 观众由信任主持人到信任节 目,这也成为《实话实说》在崔永元离开后 逐渐走向低谷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界具有标 杆意义的《实话实说》,实际上在用制造的 真实建构平等对话的假象。 表面真实但主 要以表演的成分为支撑, 让人真假难辨, 这可以说是早期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通 病。 事实上,《实话实说》能得到观众的喜 爱和肯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更适应 这种即兴谈话的新型节目形态。 自然不做 作的风格附着关注民生的内容,再加上观 众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强化,使得观众感到 获得了形式上的话语权。 但当观众的新鲜 感逐渐衰退并熟悉幕后规则,而节目制作 人员又无法实现对节目的整改和革新时, 盛极而衰成为必然。 可以说,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早期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更多的依靠复制外国 节目形式带来的样式新鲜感吸引观众,并
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作者:陈扬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03期摘要:从制造真实氛围的《实话实说》,到引领娱乐风潮的《超级访问》,再到定位礼仪公德的《天天向上》。
中国谈话类节目在不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向。
从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到对明星成长经历的探秘,再到对职业特色的表演性展示,谈话对象螺旋式的回归带动节目风格由“座谈论道”到“笑侃风云”的转型。
而谈话方式由单调对白走向视听结合的趋向,也折射出中国谈话类节目形态出现多元素杂糅的新特点。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脉络谈话节目(talk show)原指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节目现场围绕社会、情感、政治、人生等话题各抒己见,一般不事先备稿,因而被港台翻译家形象地译为“脱口秀”。
电视谈话节目最早诞生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产生出一些具有极高收视率和知名度的金牌节目,如《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今夜秀》、《拉里·金直播》等。
随着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逐渐成熟,这一节目类型很快被引进中国,并迅速在各台推出不同的衍生版。
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东方直播室》的节目,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邀请嘉宾和观众在演播室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正式登录中国荧屏。
但电视谈话节目真正引起观众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形成一股浪潮,则是从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热播开始。
2002年,东方卫视王牌栏目《东方夜谭》开播,旨在趣说时事和热点话题,将娱乐作为一种看待事物的态度,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档最幽默的夜间休闲节目,并号称是国内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节目。
随即,《鲁豫有约》、《艺术人生》、《锵锵三人行》、《越策越开心》等一系列电视谈话节目应运而生,并在各个频道均产生了比较好的收视效果。
遗憾的是,各电视台规模复制式的生产与播出,造成节目形式雷同后的观众审美疲劳,再加上主持人对谈话技巧分寸把握的僵化,电视谈话节目出现剑走偏锋的态势。
电视谈话节目
• 曾经有研究者对《艺术人生》主持人的问话进 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节目在问话方面,主 观问话,如“你觉得……你的感觉……”过多, 占了30%。其次,节目中虽然也用了许多委婉
五 主持艺术
• 1 平民化的形象定位 • 2 从倾诉者到倾听者的角色转化 • 3 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
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 在这个满是充斥着娱乐八卦的时代,一 个节目能以“用文化引导娱乐”为目标,
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做出努力并获得 成功的,也非《艺术人生》莫属了
• 二、大打“感情牌” • 用情感温暖人生,是《艺术人生》栏目秉承的
• 首先,家庭收视环境是电视谈话节目应 运而生的前提条件。
• 家庭收视环境下人们更倾向于“听”电 视。人们常常是手里干着其它的事情, 耳朵里听着电视里传来的声响,再时而 不时地看一下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谈话 节目很适应现代观众的这种收视状态, 其发生、发展其实是应运而生、应运而 成
• 其次,节目制作的低成本也是电视谈话节目蓬 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 兴起的主要背景
• 社会的发展与受众的需要给谈话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丰 厚的土壤。改革开放打破了封闭的环境,人们的生活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各种新现 象、新事物的冲击,对此,人们既有困惑,又有烦恼, 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但是, 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人们难免面临人 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人际关系越来越淡漠的困 境。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谈话节目因其特有的互动性 以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谈话方式的回归,受到了大众 的热烈欢迎。大众的需求成为电视谈话节目蓬勃发展 的最强有力的推动力
第六章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Convertor
第六章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节目类型通常广播电视节目按内容可以分为四大类:新闻节目、娱乐节目、教育节目和广告。
(也有的学者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公共服务类节目四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一种粗略的划分。
因为从业务实践上来看,有相当一类的节目很难严格地划分为哪一类:比如,有许多电台和电视台的谈话节目,既有新闻时事的成分,又有娱乐成分,既可以归类为新闻节目,又可以归类为娱乐节目;体育节目往往即是新闻节目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一、新闻节目二、娱乐节目包括综艺节目、游戏节目、文艺晚会和各类表演的转播,广播剧和电视剧、音乐,以及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等等一、新闻节目二、娱乐节目包括综艺节目、游戏节目、文艺晚会和各类表演的转播,广播剧和电视剧、音乐,以及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等等广播电视的主要节目类型三、教育节目分为社会教育类节目(公共教育类)、职业/专业教育节目两大类。
一般情况下,历史、自然、地理、文化、风光、民俗、科普等内容的广播电视节目统称社会教育节目职业/专业教育节目指的是通过广播电视手段进行的专门性的专业知识教育和远程职业训练,如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广播电视的外语教学节目等。
另外服务性节目也可以被看作社会教育节目。
这类节目多是介绍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常识和技巧、或是讨论人际关系和心理问题等。
广播电视的主要节目类型四、广告广播电视一般分为商业广告、政治广告、公益广告。
商业广告是广告主为了宣传推广其产品、品牌、服务和企业形象而购买广播电视时段播出的广告。
政治广告通常特指各类政治人物为参选而购买广播电视时段,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和个人形象的广告,多见于西方国家。
公益广告指的是媒体或社会团体提供的非盈利性的广告,以来倡导社会公共道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或者政府为群众提供的一些必要警示,如节约水电、防火、防盗等。
第二节谈话类节目概述一、谈话类节目的定义和产生1、定义谈话类节目在西方称为“Talk Show”,一般港台媒体习惯将其翻译成“脱口秀”。
中国谈话节目发展历程
中国谈话节目发展历程
谈话节目在中国的发展经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当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传媒的繁荣,综艺节目逐渐成为电视台的宝贵资源之一。
而谈话节目作为综艺的一种形式,逐渐在电视荧屏上崭露头角。
初期的谈话节目以娱乐性为主,倾向于热门话题和嘉宾的聊天互动。
这些节目通常通过明星和观众的互动,引发了人们对明星私生活的好奇心和八卦热情,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广告效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改变,谈话节目也逐渐深入探讨了社会热点问题和面向大众的主题。
一大批新的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深度采访和专业辩论,让人们在电视前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观点和信息。
此外,谈话节目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普通的谈坛式节目,发展到实境类、互动类、访谈类等不同类型的节目。
例如,《奇葩说》通过选拔辩论选手,让他们就特定话题展开激烈的辩论,成为一大亮点。
这种互动的形式不仅令观众更参与其中,也提高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话题性。
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加强,中国的谈话节目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国际化特点。
例如,引进一些海外著名主持人和嘉宾参与节目,以及与外国媒体合作制作一些国际性的谈话节目。
总之,中国谈话节目从最初的娱乐性到如今的多元化,经历了
艰难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不断满足观众需求,节目形式和内容逐渐成熟和丰富。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中国的谈话节目将会在未来继续发展壮大。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崔寅)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姓名:崔寅学号:2004212361班级:新硕20042班摘要:本文在回顾电视谈话节目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并描述了电视谈话栏目自诞生到蓬勃发展的历程,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自1993年起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章对目前我国电视谈话栏目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最后以《超级访问》为例,进行了个案研究。
关键词:谈话节目发展过程分类超级访问序言“谈话节目”(Talk Show)英文原指美国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谈话现场一起谈论各种社会、政治、情感、人生等话题,一般不事先备稿,因而被港台的翻译家们形象地译作“脱口秀”(郭晋晖,2002)。
目前,在我国电视中,谈话节目呈现出非常兴旺的势头。
自1993年大陆第一个电视谈话类栏目诞生起,各种类型的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但出现了《实话实说》这样影响极大的大型谈话节目,而且各类新闻、时政、社教、娱乐、体育节目中也大量引入了谈话元素。
谈话节目成为了中国电视栏目中一个新种类,其间出现了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名牌栏目。
文献综述对于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与分类,众多研究者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
将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划分为传统的谈话节目和新式的谈话节目两个阶段。
“传统的谈话节目”是指作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萌芽、雏形的节目形态。
它把镜头对准社会精英,采用“独白”或“对白”式的谈话方式,视点简单,缺乏层次,起伏不大。
“新式的谈话节目”则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
它更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赋予平民话语的权力,视点扩大,层次丰富,观点多元。
根据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标志性事件,结合电视事业发展史,又可以划分为:1960-1966年是我国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发轫期;1976-1987年是我国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复苏期;1987-1992年是我国新旧电视谈话节目的过渡期;1992-1996年是我国新式电视谈话节目的起步期;1996年至今是我国新式电视谈话节目的勃兴期(徐雷,2004)。
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头脑风暴
• 《头脑风暴》是 第一财经传媒开 办立足国内,面向 全球优秀企业总 裁的大型财经深 度访谈节目。
第42页,共74页。
谈话方式
1.群言模式
• 即有现场观众参与,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
成的“三结合”的大场面谈话节目。如《实话实说 》。 • 主持人对场面的引导和控制尤为重要。既要启发 、活跃场面,又要对表现欲过强的嘉宾和现场观 众进行适当的控制。
• 4、60年代,节目的低成本使得谈话节目大发展,
日间节目出现了交谈性节目
• 5、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种趋势,节 目内容、外观更注重现实生活
• 6、80年代到90年代的脱口秀变得更有对抗性,更尖
锐,节奏更快,充满了流言蜚语和丑闻
• 7、90年代脱颖而出了新一代主持人,一些以主持 人命名的脱口秀标志着此类节目中主持人、嘉宾 、现场观众和收视者之间密切的关系.
• 《一虎一席谈》是凤凰卫 视的一个谈话类节目,胡 一虎主持。选取每周在社 会、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的 重大事件,焦点或热门话 题,请来当事人、或各界 学者、专家、名人担任嘉 宾发表意见或精辟见解, 节目以讨论形式进行。
归真堂活熊取胆/vod/mp4/44/44417.shtml
第14页,共74页。
社会生活类
• 往往涉及家庭、恋爱、婚姻、伦理、 道德、法律、人际关系、教育等社会生 活内容的方方面面,讨论社会的良性运 行、文化的交融沟通、人际的和谐相处 ,一般是受大众关注的“软”性话题。
第15页,共74页。
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
/s?n=1&word=%EF%CF%EF%CF%C8%FD%C8%CB%D0%D0%202012031 6&f=4&id=919
电视谈话节目
电视谈话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谈话节目[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观众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在90年代中期才逐步形成且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有新闻信息类的《焦点访谈》,名人访谈的《东方之子》以及在“全民开讲”意义上有一定影响的《实话实说》等。
其实,谈话栏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
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其真实的节目形态,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谈话类节目在我国的兴起势在必行。
它一方面是社会文明程度、开放程度提升的结果,是社会成员自我意识、个人独立性日益突显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传媒遭遇激烈的市场竞争后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在传播观念上急剧更新的结果。
纵观近几年来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在不到10年里,全国各电视台开办的谈话类栏目已有百余个。
电视谈话节目已经度过了蹒跚学步的童年时期,正在一步一步成熟起来。
所以,从电视谈话节目中,我们可以追寻到许多值得探讨的经验和规律,进而把握不断发展、更新的传播观念。
受众是谈话类节目的核心谈话节目是媒介向电视机前的广大受众传播,可谈论的话题成千上万,但最终选中的只有少数,这里把受众的兴趣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从而确定选题是谈话节目的关键环节。
受众是节目的核心。
选题的内容与方式,节目的结构与节奏,主持人的风格,电视语言的运用以及节目包装等等一系列的元素都要受到它的制约。
只有明确了节目的目标受众,并将其牢牢抓住,才能保持节目稳定的收视率;然后通过这些目标受众对节目的评价和赞誉,去影响、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并逐渐成为节目的忠实观众,从而不断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扩大节目的社会影响。
只有这样,谈话节目才能迈着稳健的步伐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节目的风格。
所谓节目的风格,是指一个栏目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传播特质,它是栏目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兴奋点是谈话节目好看的保证谈话节目要取得优于其他节目形式的视听效果,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即争论电视性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姓名:崔寅学号:2004212361班级:新硕20042班摘要:本文在回顾电视谈话节目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并描述了电视谈话栏目自诞生到蓬勃发展的历程,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自1993年起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章对目前我国电视谈话栏目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最后以《超级访问》为例,进行了个案研究。
关键词:谈话节目发展过程分类超级访问序言“谈话节目”(Talk Show)英文原指美国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谈话现场一起谈论各种社会、政治、情感、人生等话题,一般不事先备稿,因而被港台的翻译家们形象地译作“脱口秀”(郭晋晖,2002)。
文献综述对于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与分类,众多研究者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
将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划分为传统的谈话节目和新式的谈话节目两个阶段。
“传统的谈话节目”是指作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萌芽、雏形的节目形态。
它把镜头对准社会精英,采用“独白”或“对白”式的谈话方式,视点简单,缺乏层次,起伏不大。
“新式的谈话节目”则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
它更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赋予平民话语的权力,视点扩大,层也有的学者将我国电视谈话栏目的发展时期分为准备时期、兴起阶段、兴盛阶段三个时期(易文,2004)。
一、准备时期。
这段时间的主要特点是广播的改革特别是广播中热线电话方式,为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在传播观念上、节目形态上准备了条件。
二、兴起阶段,1993年1月-2000年4月湖北电视台《财智时代》开播前。
这一阶段也可以说是“实话实说”阶段。
这段时间特点有:1、电视谈话节目初现端倪;2、1996年3月《实话实说》开播,借鉴国外“脱口秀”的形式,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3、“谈话节目”热,节目数量众多,但水平参差,鱼龙混杂,多数节目停留在对《实话实说》的模仿借鉴上;4、婚恋交友类谈话节目开始出现。
访谈类节目
访谈类节目葛苜【摘要】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之一,深刻地影响我们百姓的生活。
几乎每家市级电视媒体都有自己的谈话类节目。
本文将从市级电视媒体谈话类节目编导的角度入手,和大家谈一谈在新形势下市级电视媒体的谈话类节目。
【关键词】电视市级电视媒体谈话编导电视谈话节目起源于上世纪的美国,在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推出了一档《今夜秀》的节目。
这就是谈话类节目的鼻祖。
随后谈话类节目以自己独有的魅力风靡全球。
但是我国谈话节目起步较晚,199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东方直播间》,但是社会反响并不强烈。
直到1996年《实话实说》的播出,让我们中国人了解到了谈话节目的魅力。
随后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各大卫视和市级媒体都推出了自己的谈话节目。
现在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形态的主流之一,深刻地影响大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一、谈话类节目分类根据内容来分,有严肃、娱乐类等形式,也可以细分为人物性的、事件性的、话题性的、情感性的等几类。
在我国比较有名的谈话类节目基本都是人物类谈话类节目,如《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等。
但是在市级电视媒体的谈话类节目很难细分内容,由于地域人员和资源的问题基本都是一个大杂烩的谈话类节目。
现在我所在的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就叫《海波访谈》,这是以我们单位的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也是在借鉴《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
二、新形势下的市级电视媒体谈话类节目走向作为一个市级电视媒体的谈话类节目是无法和《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那样的大牌栏目相比的。
由于谈话的人知名度并不是很高,所以就需要整个栏目组进行大量的策划,立足本地抓住当地百姓的心理,做出合乎当地百姓的节目。
本土化是市级媒体的最大优势,虽然市级媒体没有各大卫视广泛的资源,但是市级媒体的谈话类节目说的都是百姓身边的事,谈的也是身边的人。
谈话的内容虽不能达到国内专家的水平,但是谈话的人就是城市居民,他们更了解当地市民的需求,所说的话也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文化、传播分析——以央视二套《对话》栏目为例》(王宁宁)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文化、传播分析——以央视二套《对话》栏目为例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所研究的谈话节目范围进行了界定,进而在对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展开论文:详细描述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中美发展历史并对两国节目现状进行比较,介绍了依据不同标准而进行的节目分类,着重分析论述了电视谈话节目的特点(从优势和不足两方面展开)以及相应的文化、传播分析。
最后以对个案《对话》的具体分析结束行文。
主料资源来源是中国期刊网以及相关书籍。
关键词脱口秀,主持人,话题,策划,互动,冲突,转型时期,公共领域,人际传播,场效应,窥视目录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2)文献综述 (2)第一部分: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 (3)第二部分:电视谈话节目分类 (4)第三部分: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特征分析 (5)第四部分:对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传播分析 (8)附1: 个案分析:谈话节目中的阳春白雪——《对话》 (10)附2:参考文献 (11)对谈话节目的界定传统的说法认为,谈话节目来源于英文的talk show,而在香港等地区被翻译为“脱口秀”。
笔者认为,在这三者之间存在些微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侧重点的不同:首先是脱口秀。
这个词强调了两个方面:脱口而出的即兴感和做秀的表演性质,强调以一种娱乐的姿态吸引观众而并没有突出“谈话”这个词的交流互动性;英文的talk show则强调了谈话和做秀两个方面,仍然是一种在交流的形式感中体现出的娱乐性;大陆的谈话节目则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娱乐性或者即兴的吸引受众注意的类型,它的娱乐性要弱于欧美和港台的形态。
因此笔者认为在译法上译为talk program更为合适。
谈话节目强调交流和对话,所以在这种节目的构成要素中至少要有主持和嘉宾,其次还可能有相当的现场观众。
因此,比如凤凰卫视梁东主持的《娱乐串串秀》以及在众多频道中播出的那威主持的《说吧》等仅有主持人一人在演播室内凭借其天赋的语言功能来吸引受众的节目就不算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格局和流变脉络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格局和流变脉络徐雷(南京邮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流变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改革密切相关,并受到西方‚脱口秀‛的影响。
它的发展史分为传统的谈话节目和新式的谈话节目两个阶段。
其中,1960 - 1966 年是我国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发轫期;1976 - 1987 年是我国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复苏期; 1987 - 1992 年是我国新旧电视谈话节目的过渡期;1992 - 1996 年是我国新式电视谈话节目的起步期;1996 年至今是我国新式电视谈话节目的勃兴期。
在不同的时期,节目形态迥异、特征有别。
[ 关键词] 电视谈话节目历史流变特点[ 中图分类号] G210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 - 5454 (2004) 03 - 0097 - 04大众传媒是社会的望哨和监视器,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动荡或多或少会通过媒介形态和传播内容反映出来。
大众传媒本身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罗杰〃菲德勒说‚: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 P19) 从报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
‛1刊、广播、电视到网络的发展历程来看,的确如此。
这些‚驱动程序‛对具体的某一节目形态的嬗变而言,同样适用。
因此,考察、梳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流变的历史轨迹,必须紧扣世界和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改革的宏观背景,既重视我国新闻事业指导思想方面的变化对媒介结构、功能、形态的影响,也不能忽略技术因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就早期的电视谈话节目而言,技术因素和设备、资源所起的制约作用也许更为明显。
世界电视事业从1936 年11 月诞生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娱乐性,节目形态以电视剧和综合节目为主;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纪实性,节目形态以社会纪实报道为主; 第三个阶段的特点是思考性,节目形态以谈话和讨论类节目为主。
第5章_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1. 辩论类谈话节目
通常以谈论或辩论的方式展开,以大家普遍
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心或作为讨论的由头, 由主持人、嘉宾或者现场观众来共同参与 探讨的节目类型。如《时事辩论会》、 《一虎一席谈》等。
2. 访谈类谈话节目 以电视为传播媒介,主持人调动各种电视 表现元素,以现场访谈或者连线等方式, 与被访者、嘉宾和观众进行平等的对话交 流的电视谈话节目类型。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倾听意识,给嘉宾以话语权。 2.对话题和现场的驾驭能力。 3.平等公正意识。 4.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
二、现场嘉宾
从受传双方的关系来看,在录制现场人际 传播的情境里,嘉宾既是传者又是受者;而 针对场外观众,嘉宾和主持人一样是传者。 如果说,主持人只是交代、引导话题,那么 话题的展开、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1月至1996年3月。这一 阶段以《东方直播室》为开端到《实话实说》 创办前。
第二阶段:从1996年3月《实话实说》创 办至今。
四、谈话类节目的特点 1.针对性和时效性强 2.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 3.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材料的提供 4.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有身临其境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30 20.11.3 000:35: 0600:3 5:06No vember 30,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30日 上午12 时35分2 0.11.30 20.11.3 0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 020年1 1月30 日星期 一上午1 2时35 分6秒00 :35:062 0.11.30
目前来看,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话题样式基本
上有三种:其一是社会思潮系列讨论;其二 是新闻事件延伸讨论;其三是新闻人物访谈。
90年代至新世纪我国谈话类节目,主持风格演进
90年代至新世纪我国谈话类节目,主持风格演进1.1 什么是谈话类节目“谈话节目”其英文是“talk show”用来指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态,“show”有“表演、说明”的意思,从字面上理解,谈话节目就是由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在特定的谈话环境中就当前的热点话题,利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一场讨论。
谈论的话题可以是国家政治、社会、人文、经济、历史等等,现实内容是随性的无任何稿件,是以主持人发挥为主,没有固定稿件,所以不可避免的由于此类节目的部分,因此很多港台媒体也把它形象的称之为“脱口秀”。
朱羽君教授认为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本身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
所谓谈话节目,形式上指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三者构成的主体,就特定的话题展开的讨论,内容上是多变的,运用一种双向的、平等的、即兴的沟通方式展开交流。
1.2 谈话类节目的分类及发展(一)我国谈话类节目的发展中国谈话类节目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很快。
在90 年代初期,流行用电话采访并邀请嘉宾参与节目的形式,在短时间内很受大家欢迎。
但随着电视这个媒介的出现,电视以其声画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取缔了电台。
我国谈话类节目的雏形出现在1958 年“工业先进生产者和农业合作社人庆祝五一座谈会”上,当时是由北京市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它的出现并未受到人们的注意。
在《东方直播间》的节目中,节目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就某一话题在直播间展开讨论,参与讨论的有主持人、特邀嘉宾以及观众,这种节目样式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电视节目诞生了一种新型的节目形式电视谈话类节目。
1996 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可以称之为这类节目的领航者。
节目最初的制作灵感来自于美国著名谈话节目《奥普拉温芙瑞秀》,而《实话实说》栏目大胆的进行了模仿,同时也开创了我国谈话节目新型式的改革先河,并达到了“洋为中用” 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文化类线性节目”本土化”初探------以陕西交通广播”长安处处有故事”为例摘要:一档节目总要适应其所处的环境,融入其所矗立的城市,尊重并注重本土人文特征和环境。
一款广播节目想要做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更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
长安处处有故事作为陕西交通广播中的一档历史文化类线性节目很好地结合了陕西当地的人文历史,即入乡随俗,使节目具有发展意义。
同时,对于一个节目来说,想要在一个地域内获得好的绩效,收获更多受众,就必须注重地域化的营销,这也就再次证明了节目本土化的重要性。
线性节目在交通广播当中具有自身不可比拟的优势,穿插于广播之中,赋予广播更多活力和趣味性,是一大亮点。
节目本土化的过程即是发展的过程,节目工作者需要根据节目本身的要求和受众的需求对文化和艺术进行结合,满足地域及时代的审美,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广播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广播线性节目本土化文化一、广播文化类线性节目本土化1.1 广播文化类线性节目的内涵广播节目,顾名思义,指的是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
线性则指的是在每天的整点报时,半点广告时间之后播出的节目,时长一般在四到五分钟。
广播线性节目在广播媒体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时间编排,短小精悍并且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同时当给其赋予了文化类的方向之后,这类型节目则更加容易抓住受众的心。
以文化为基础,线性播出为时间导向和安排方式。
广播文化类线性节目是广播节目当中的一大亮点。
1.2广播文化类线性节目的特点短小精悍,时效性强。
这是从时间的角度上所归结出来的特点。
时效性对于天气预报,交通路况等节目可能表现的更加突出和明显,而对于文化类线性节目来说,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的时效性。
但广播文化类线性节目可以针对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从文化层面或从文化角度出发对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又或者可以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给受众传递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加之以风趣的语言和传递方式,也更易于接受。
线性节目一般时长在五分钟左右,没有更充裕的时间,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就必须考虑其内容的紧凑性和丰富性。
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上面说到线性节目的时长有限,所以在编辑方面必须考虑内容的丰富性和紧凑性,所以制作方面也就要求更加细腻和精致。
语言方面也要通俗易懂,诙谐有趣,最好的就是可以和当下时代语言接轨,毕竟节目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受众,一档文化类节目的目的就是在于传递文化,传播知识,如果没有受众买单,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就成为了空谈,所以让受众接受是必须要考虑的方面。
而“长安处处有故事”以一期一个小故事的方式向人们呈现历史,在每一个小故事当中还会夹杂着许多历史知识点,有兴趣的受众可以深入研究,这就说明节目内容是丰富的,语言方面也采取轻松易懂的表达方式,帮助人们理解。
定位明确,线索单一。
广播文化类线性节目的关键核心词在于文化,节目所想传达的内容和理念都脱离不了文化,而每天的定时滚动轮播,其背后的含义就是让人们关注文化,重视文化。
在搜集资料和编辑稿件的过程之中,就是要针对受众,做出一系列有关文化的节目内容。
“长安处处有故事”其中包括地名篇和成语篇,分类明确,地名篇主要介绍西安各个地名的历史来源,成语篇则是将出自陕西的成语收集并列出,探索和编辑每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当人们思维清晰,了解节目当中想要表达和传递的,自然也会受到感应和启发。
趣味性强,可延续性。
文化类节目即就是在节目中探索文化,传递文化。
文化可以做出许多划分,每个领域都有其各自的文化,而无论去了解和钻研哪一种,都会发现其中乐趣无穷。
在这里说的趣味性并不是主观意义上的趣味性,而是文化本身就带有的,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方发掘不尽的宝藏。
它通过后期人们的加工,不论是语言加工还是展示在世人眼前之前的加工,或多或少改变了它本身的趣味性。
人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文化的追寻,加之当代的元素,使它更富价值,同时,也让世人更加理解曾经的经验或者文化对于今天发展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文化是具有延续性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反而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富底蕴。
一个城市的厚重,一个国家的稳固和美丽,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基奠,离不开人们的理解和传承。
1.3本土化的内涵和意义本土指的是人们最开始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而本土化是一个逐步与这个地方实现融合和发展的过程,是外来的事物进入另一个社会文化区域的适应性变迁。
本土化不是一个狭隘的地域观念,也不是一个拘泥于当下的概念,而是放眼未来,以点做线,连线成面的前进过程。
实现本土化也就是意味着要接受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并且有认同和共鸣,能够适应这个社会,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中有学习,当然也有文化和观念的相互碰撞。
对于一个节目而言,要实现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探究过程,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文,思想习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当地的受众对节目有期待,有共鸣。
一个节目,尤其是文化节目想要在一个地方实现生存和成长,融入当地的社会,了解当地的文化是必经的过程,这不仅是广播节目的成长,也是个人阅历的积累。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本土化或许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创新,将节目制作团队的个人经验发挥,这些人可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的思维凝聚后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新的思路,进而对节目产生影响和催化。
节目本土化是不同区域文化的碰撞所生发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富含本土气息的动态过程。
1.4本土化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政治原则。
在节目本土化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政策法规,这是必须要考虑在内的因素,只有在符合要求的范围之内节目才能够允许播出。
核心创意原则。
创意是一个节目的核心,就拿“长安处处有故事”来说,它利用每一个诙谐有趣的小故事去阐明和传达历史文化,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许多名胜古迹,以悠久历史闻名著称。
所以“长安处处有故事”正是将这一点作为节目的核心,在历史文化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今天,抓住这一点无疑是抓住了卖点和受众的心,这是节目的特色,所以这一点不能改变。
创新原则。
对于地方广播来说,本土化是其必然的选择,这是地方广播的发展趋势,想要存活就要适应。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贴着地皮办广播”,地方广播要针对受众的需求,关注社会民生,以通俗易懂的接地气的语言向受众传达信息。
在此基础上,谋得创新,寻求发展。
本土化节目必须要在坚持差异化原则的基础之上彰显区域特色和地域性优势。
而一档节目又要具有时代特征,同时还要实现本土化,开辟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就一定要找到突破口。
二、陕西交通广播“长安处处有故事”本土化初探2.1“长安处处有故事”的节目要求以及特点“长安处处有故事”作为一档广播文化类线性节目,旨在传播历史文化,让人们了解长安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什么,每一个地名有什么历史渊源,每一个源自长安的成语有什么趣味无穷的小故事。
诙谐风趣的语言,独树一帜的声音,令人耳目一新。
西安本身就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了历史流变。
而“长安处处有故事”将这份厚重和丰富转化成一篇篇美丽的文字以及动人的故事,不再是人们刻板印象当中的难以碰触和理解。
内容的贴近性和服务性是节目、也是受众的需求。
“长安处处有故事”很好的抓住了受众的心理,以简洁明了但不乏妙趣横生的文字向人们讲述历史,做出一档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节目。
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简单和波澜无惊,而变得更生动和富有情感。
这是“长安处处有故事”节目中所承载和认同的。
2.2长安处处有故事的受众及其逐步本土化的过程一般来说,节目的受众是根据这个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所决定的。
故而,我们可以分析“长安处处有故事”的受众。
“长安处处有故事”是一档文化类线性节目,讲述和传递的是历史文化,在当今这个时代,不管是工人、白领、教育工作者,亦或者孩子、学生都需要并且愿意多学习历史文化,借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这是时代的需求和趋势。
“长安处处有故事”现在已经印书成册,可以供给人们购买,销量很好。
这一现象表明了人们越发关注历史,也表明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对于一档节目来说,想要在一个地域内获得较高的人气,取得较好的绩效,那么就必须要注重地域化的营销。
广播节目的无论是内容的制定,讲述的方式,主持人的选择都必然要考虑受众的范围和喜好,为受众提供便捷化以及贴身化的服务。
毕竟广播最终面向的是受众,受众是被传播者,是传播效果的考量,更是最终的意见反馈,让广播节目工作者知道自身还存在哪些问题。
回归到节目,在其逐步本土化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问题,需要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尊重史实,制作出易于让人接受的作品。
地方广播的一档节目想要生存,实现本土化是必经之路和必然选择。
一档节目的本土化离不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理解和感悟,最终不过是融入了一座城,并引以为荣,热爱这里的人,留恋这里的情。
本土化使节目更富有地域风情,充满生活气息,这样的节目无疑会得到受众的追捧。
文化类线性节目在交通广播当中具有自身不可比拟的优势,如“长安处处有故事”是陕西交通广播中的一档线性节目,而它则成为一个亮点。
因为交通广播中所包含的节目基本上都是围绕交通而出现的娱乐或专业类节目,那么这时出现一个极富地方特色的文化类节目就显得非常夺目。
再者,人们在驾车出行的时候总会路过不同的地方,而每一个地方都有地名,也许在这里发生了某一件非常著名或者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那么“长安处处有故事”刚好就向人们阐述了这里的地名来由,又或者是在这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现实和历史相联系,印象会更为深刻。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长安处处有故事”似乎也可以说是为交通出行更加有趣和充实的文化类节目。
广播文化类线性节目想要在广播之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而“长安处处有故事”就是在逐步探寻地方特色的基础之上找到了做节目的格调和方式。
一档文化类广播节目想要在一座城市生存,必然经历本土化的过程,前提就是广播工作者必须保有一颗喜爱和尊重地方历史文化的心,如此在探索节目发展的道路上才可能有足够的勇气去克服未知的困难,本土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探寻和发展的过程,尤其对于历史文化类节目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把一档节目介绍同时推广给受众的过程,也就是营销的过程。
人们越来越愿意去了解各个地方的传统和习俗,环境和人文,想要让人们了解和爱上一座城市,这之间的沟通桥梁就至关重要,只有做到本地的节目真正的融入了本地的特色,包含了本地的文化,才具有了能够有效并有力的把节目打响,宣传城市的基础。
再往长远一点说,这也打下了未来人与人之间联系,城与城之间和谐共处的基础。
以点带面,逐步本土化的节目在宣传中有明显的突破口,有话可说,有故事可查,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关注。
“长安处处有故事”是一档典型的历史文化类线性节目,它就很好的把握了人们的喜好和心态,针对陕西这个地方的人文风貌,以及人们的接收范围和愿意获取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制作节目。
简短的故事,风趣的语言无形之中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便捷,成为人们喜爱这档节目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