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至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及外交政策(2020年整理).pdf

合集下载

第十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国际战略和国防建设

第十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国际战略和国防建设
第十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国际战略和国防建设 本讲主要阐述: 一、邓小平关于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论断
二、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论述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的主张
四、概述中国特色的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方针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1、20世纪世界主题的转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四)中国新时期对外关系的策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邓小平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及时提出了 我们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对 外关系的策略。他说,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 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对。不要急,也急不得。要 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在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 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又指出:“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只能是看着美国人的脸色行事,看着发达国家 的脸色行事,或者看着苏联人的脸色行事,那还有什么独立性!”
(三)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周恩来同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 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正式写入双方达成的 《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 6月,周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的联合声明以及此后的许多国际文件中 都采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法。这一原则是中国最早提出来的。
2、新形势下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一、单元综述本单元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的不同,也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五十多年来,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世界局势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二是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三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这一时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知识结构的构建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认识理解历史活动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调整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史料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外交调整原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和丰富,理解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组成部分,又服从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综合国力是外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后盾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2、知识结构三、课堂思考与讨论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答:国际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

浅论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演变

浅论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演变

浅论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演变——继往开来六十年绪论内容提要论述建国以来在政治影响下中国外交的演变论述建国以来在经济影响下中国外交的演变论述建国以来在文化影响下中国外交的演变论述建国以来在军事影响下中国外交的演变建国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是继往开来的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关键词建国后中国外交发展影响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继往开来正文建国以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可以说,1949年至今的中国外交史是一部辉煌的历史。

无论是政治上,文化上,还是经济上,中国的对外交流一直在进步。

由此可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中国外交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际形势五个方面简要分析一下建国以来中国外交的演变。

(一)政治与中国外交演变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性质决定它外交政策的制定。

二战后,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美苏对立的雅尔塔体系形成。

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不承认中国。

中央领导人根据这一国际形势以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性质和现有实力制定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废除建国前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拒绝承认国民党政府之前建立的一切外交关系,并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在建国后第一年就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和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中苏建交对中国初期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年,中国与其他16个国家建交。

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1954年6月周总理访问印度、缅甸,先后发表中印联合声明、中缅联合声明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中,中国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




国际经济恢复增长
• 2004年,多国经济克服了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增长速度 明显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底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估 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达5 %,比2003年的3.8%上升1.2 %,是近30年来最快的增速。美国将达4.3 %,日本4.4 %,欧元区 2.2 %,俄罗斯7.3 %,亚洲发展中国家7.6 %,非洲4.5 %,拉美4.6 %。后来资料证明这个估计是比较准确的。这些速度平均起来成为三 十年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人们普遍预计,2005 年世界 经济会继续维持增长势头,但增幅将较上年有所减缓。主要国际经济 组织发布的初步预计表明,2005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比2004年 回落0.5到1个百分点。过去我们讲,全球经济都是衰退,中国经济一 枝独秀,现在变成了全球经济百花齐放。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经济进 行了一些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区域络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发展, 形成了几个大的共同市场。
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
• •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国际形势的主调,是人类社会的 主题。但国际安全问题也是我们所不能掉以轻心的。 一是:军备竞赛在发展。由于美国恃武争霸,加深了很多国家的危机感。美国 的军备一年比一年高,2005年的预算增长到4200多亿,比2004年增加5 %, 其中高新技术比例增大,美国花重金保持他在军事高科技上的力量。这样就 促使英国、法国、德国、中国、日本以及很多国家增加自己的军费开支,甚 至韩国、朝鲜、巴基斯坦、印度也都增加自己的军费开支。全世界的,军事 开支呈水涨船高的局面。俄罗斯2005年的军费预算比2004年增加27.6%。 日本的军费预算比上一年增加很多。 二是:世界上还有一些地区冲突热点不断。2004年新发生的冲突,比上年增 加15起。发生在中东、伊拉克、朝鲜半岛、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冲突,就随 时随地可以加剧。外国人还把我们台海也看成冲突地区。 三是:人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加,非传统安全指SARS、口蹄疫、禽流感, 还包括大面积停电、地震、泥石流、海啸等。印尼海啸震惊全世界,专家认 为,它不完全是自然的问题,而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的过程 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度开发资源,使沿海的生态受到破坏,使海啸 的危害急剧扩大。 四是全球性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威胁有增无减,恐怖活动越来越分散、隐 蔽、本地化,而且频率高,破坏力大。今年英国、埃及、印尼、印度等都发 生了恶性事件。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前言】:曾任美国国务卿的布热津斯基所说的:“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

”伴随着当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进步也不能离开中国。

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周边地区中国是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作为世界第三领土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或潜力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总GDP总和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尤其在亚太地区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总之,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国际地位,保持清醒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妄自菲薄,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从更长远的层次考虑,中国必须有一个适合自我发展的外交战略,真正的做到和平崛起!【摘要】: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以肯定,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与日俱增。

然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外交也面临着困难挑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黄岩岛事件,已经钓鱼岛争端对于迅猛发张中的中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我们的外交战略必须在坚持和平自主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创新,应用新视觉新方法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促进世界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外交现状国际地位国际事务外交政策【正文】:上世纪末,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东欧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由此而引发的国际形势,格局和力量对比等一系列震荡和变化,这种变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变本国国际地位的机遇。

而中国则抓住机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的提高,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应当坚持和实施什么样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转换。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

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勇敢地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了全国政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密切关注世界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和各种矛盾的变化,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继续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PPT教学课件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PPT教学课件

三、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2、十分重视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3、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脑峰会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EAN)
东盟成员国列表:
目前有成员10个:菲律宾、 马来西亚、泰国、文莱、新加坡、 东南亚国家联盟 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 会议徽志鸽子 老挝和柬埔寨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
三、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 国际: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国内: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
国策,这就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国际环境;
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保持和发展与第三 世界国家的关系,有利于在国际事物中团结 战斗,建立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③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区域化 和全球化的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闭关 自守。
6.下列动物的胚后发育不属于变态发育的 是( D )
A.青蛙
B.蝗虫
C.苍蝇
D.蛇
第三次卵裂
囊胚
囊胚腔
囊胚
重复
植物极细胞內陷
原肠腔
原肠胚
原肠胚
囊胚腔
原肠腔
原肠胚
原肠胚
原肠胚
原肠胚
重复
外胚层 原肠腔
原肠胚
中胚层 原肠腔
原肠胚
内胚层 原肠腔
原肠胚
原肠腔
原肠胚
外胚层 内胚层
中胚层
原肠腔 胚孔
原肠胚
返回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优秀ppt课件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优秀ppt课件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题。
一、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 ①国内:改革开放后国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 (主要因素) ②国际: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平与发展、合作是主 题 ③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 论断 (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2、调整的内容
(1)邓小平分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 科学论断是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笔记)
①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意义: ②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③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精神: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尊重多样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中国和东盟全方位合作,涉及到政、经、安全、 国际和地区事务等诸多领域。双方的合作将不 仅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还能推动亚 洲与其他地方的合作。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中心: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 (2)表现: ①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②历届联大和安理会上: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 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 ③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④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 ⑤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举行了五个常任理事国首 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⑥作为发展中国家为积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 斗争
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从本质上都是国内 政治的延伸,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上 层建筑特别是政权阶级属性;国家利益;国际 地位和国家实力。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
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和平、平等 的基础上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至少有一 个正常关系。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就体现了这个外交的目标和思想。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

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时代主题的转换1、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60 年代的国际生活的主题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形成全面的、深刻的和持久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由此,列宁提出当时国际生活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2、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

人类在 20 世纪中已经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沉重代价。

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意历史的悲剧重演,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集团再推进新的霸权和强权。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这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其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以经济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的影响,纷纷把发展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冷战结束后,经济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经济斗争成为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发展问题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突出问题,具有全球的意义。

谋求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流。

其三,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首先是在发达国家,而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几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邓小平确立了中国 “真正的不结盟” 战略 。邓小平鲜明地 坚持独立自主,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 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际上保持自 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 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从“一条 线”到“真正的不结盟”战略,是一个重 大转变,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重大决 策。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因而迅速发展
一,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大,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收获者
我国和世界人民需要的是各
平等、共存、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潮流和自 身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
“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中 国将始终不 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 展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选 择。”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 主题,坚持走和 发展道路,就是 顺应当今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 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
作用的结果。这包括:两次世界
大战的惨痛教训,和平成民心所 向;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的相 互依赖;“核恐怖平衡”对战争 的制约作用;世界和平力量的壮
大等。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新判断的意义 有关时代主题的新判断,对我国的内政和外交都有重大 意义和深远影响。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的 战争与和平形势的深刻变化,为我国外交提出了 “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指出亚洲、非洲、拉美 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加拿大、大洋洲是第 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中间地带。根据 这一判断,中国在重点加强同亚、非、拉发展中 国家的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应重视发展同第二中 间地带国家的正常关系。 1964年的中法建交可说是这一战略的一大 成果。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意义:它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 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一边倒”: 含义: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它不仅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 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1950.01.18 越南
1950.04.01 印度
1950.04.13 印度尼西亚 1950.05.09 瑞典
1950.05.11 丹麦
1950.06.08 缅甸
1950.09.14 列支敦士登 1950.09.14 瑞士
最早于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关 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来的,“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 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 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 定的坚定力量。
三大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含义: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意义:它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 外交关系。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 原因: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20大起,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 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0年6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 月 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 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 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 中国始终( )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 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 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 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 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 经济改革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 结盟政策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 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 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 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点拨】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 问题看法的改变,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其他三项发生时间 与1985年不符合。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高瞻远瞩地对世界局势 作出正确判断,这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而且也为我们正 确处理我国在21世纪的建设与安全问题上提供了理论指导。本题 中ABD三项都可以逐一排除,A项美苏关系全面缓和说法与事实 不符;B项说法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 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 全会。据此,本题选C项这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理论思想,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 环境。

试论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曲折和成果

试论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曲折和成果

试论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曲折和成果摘要:我国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外交成果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5月9日是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

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作为互动中的国际社会的构成要素:国家,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国际行为体之间发生接触、产生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一国拿出应对的对外政策做指导。

对外政策是一国“对他国政府、政府问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NGO)和国际环境中的各种关系,有意或无意的给予影响的公共政策。

”对外政策也称外交政策[1]。

我国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基于历史的经验,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2]。

而曾经处于国际边缘位置的中国,在逐渐崛起为世界中心舞台上的一个主要角色的过程中,在体制、政策和观念上也做出了很多丰富、调整和改进[3]。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60多年来,我国外交政策先后进行过四次战略性抉择、调整。

大约每十余年一次的调整中,中国外交政策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为宗旨,在调整中,中国外交政策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

第15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第15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3、提案内容: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含安理会 席位);
(2)驱逐国民党集团的代表。
4、表决结果:
压倒性多数通过提案
4、意义
1、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使中 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正常化关系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
①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一 、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美苏争霸需要


④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正 常 化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祖国统一大业
图说历史 2、过程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乒乓外交
尼克松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5)、1978年12月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与《中美 联合公报》相比,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美国承认台 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 一合法代表。
(6)、1979年元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正常 化。
中美关系之间 最敏感的问题
是台湾问题
(二)、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日建交的原因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 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 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 原 因 1、中美关系的改善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和民间交往的推动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 2、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 美国的战略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至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及外交政策(2020年整理).pdf

中国改革开放至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及外交政策(2020年整理).pdf

改革开放到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政策一、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国际形势,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美苏争霸。

不过,如果再作进一步观察,人们就会发现,就在美苏两国激烈争夺,战争危险严重存在的现象背后,一种新的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趋势,也在这一时期孕育和发展起来,这就是和平与发展的趋势。

第一,在70年代后期,尽管美苏两国争霸造成的战争危险异常严重,但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主要任务却是恢复或发展经济。

甚至连超级大国自己也不能不把克服经济困难摆在首位。

第二,尽管当时世界上一些地区战火不断,尽管超级大国手里拥有并还在增加着足以毁灭世界的战争武器,但真正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并无马上到来的迹象,因为主要来自经济方面的诸多因素,限制了超级大国使用其战争力量。

第三,发展经济需要以和平的环境为前提,和平的维护又需要有经济的实力作保证。

所以,当时多数国家都把恢复和发展经济同反对霸权、维护和平一起,并列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第四,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以及超级大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困境,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把握住这一机遇,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就可以争取并利用和平的环境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就可以利用发达国家为克服萧条而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市场的时机,使本国的经济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如美苏争霸转入僵持,对外开放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明显加深。

特别是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发生有利于中国变化,为中国外交带来更大的回旋余地。

第一,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势头得以维系。

中美关系因为里根政府对台出售军火出现一些波动,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

第二,美国对苏联推行全球性进攻战略。

苏联入侵阿富汗,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

里根政府上台之后,提出"重振国威、扩军备战",志在从苏联手中夺回世界霸主的地位。

苏联解体政治、外交原因

苏联解体政治、外交原因

第二章苏联解体的政治根源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因素中,政治方面的因素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统一的苏联之所以能够建立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统一的苏联共产党,有赖于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而苏联的解体也正是由于苏共的衰败、瓦解,原有政治体制的崩溃、重组而成为现实的。

在谈到苏联解体的原因时,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指出:“苏联和苏共垮台的基本原因是对财产、权力和真理的垄断。

它断送了国家、导致国家上层的腐化和变质,直接出卖民族利益”。

毫无疑问,苏联政治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

然而,由于历史条件、各种主、客观因素所限,这种政治体制从形成、确定之时起就存在着种种弊病,尤其是其垄断性、强制性。

这种政治体制在数十年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其缺陷、弊端也在发展。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追根溯源,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乃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政治根源。

第一节维系联盟国家的主要支柱──苏共的过分集权“由于共产党处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体制的中心,是它的核心,所以研究政治体制的任何一个方面,只有考虑到党对于它的影响才会有成效”。

长期以来,苏共在苏联政治体制中起着领导作用、核心作用,在苏联这一联盟国家中起着领导作用、凝聚作用。

因此,在揭示苏联解体政治根源的时候,首先涉及的必然是有关苏共的各种问题。

一、苏共高度集权,以党代政,联盟国家兴衰系于苏共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无产阶级从被压迫阶级变成了国家的主人,使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从“地下”走到“地上”,从发动和领导暴动的革命党变成了领导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执政党。

苏维埃政权初期,在面临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国内阶级敌人破坏、颠覆的威胁,社会、民族矛盾十分复杂、尖锐的形势下,要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落后、文盲占居民绝大多数,缺乏民主传统的多民族国家里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重新架构新型的国家政权体系,把饱受沙俄民族压迫的其他各民族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国家,就必须有共产党的领导,“任何国家机关未经党中央指示都不得解决任何重大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

18-19 第4单元 第15课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18-19 第4单元 第15课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18-19 第4单元第15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第15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学习目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1.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目的、内容、意义及成就。

2.难点: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教材整理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表现(1)改变了过去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不结盟政策。

(3)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影响:中国的外交出现崭新局面。

教材整理2全方位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1.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与俄罗斯①中国与俄罗斯等15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②中俄基本上解决了边界问题,并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与东南亚:20世纪70—90年代,中国和东南亚所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3)与南亚:中国和南亚各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与印度的关系也有所改善和发展。

(4)与朝鲜半岛:中国积极发展与朝鲜和韩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支持南北双方缓和关系、实现自主和平统一,并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2.与美、日、欧盟的关系(1)中美关系①2019年和2019年,两国领导人成功互访,美国重申“三不”政策。

②2019年以来,两国在诸多领域达成重要共识。

(2)中日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经济贸易关系上。

[合作探究·攻重难]探究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史料解读史料一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史料反映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应抓住“不结盟”“世界和平”等重要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到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及中国外
交政策
一、国际形势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国际形势,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美苏争霸。

不过,如果再作进一步观察,人们就会发现,就在美苏两国激烈争夺,战争危险严重存在的现象背后,一种新的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趋势,也在这一时期孕育和发展起来,这就是和平与发展的趋势。

第一,在70年代后期,尽管美苏两国争霸造成的战争危险异常严重,但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主要任务却是恢复或发展经济。

甚至连超级大国自己也不能不把克服经济困难摆在首位。

第二,尽管当时世界上一些地区战火不断,尽管超级大国手里拥有并还在增加着足以毁灭世界的战争武器,但真正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并无马上到来的迹象,因为主要来自经济方面的诸多因素,限制了超级大国使用其战争力量。

第三,发展经济需要以和平的环境为前提,和平的维护又需要有经济的实力作保证。

所以,当时多数国家都把恢复和发展经济同反对霸权、维护和平一起,并列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第四,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以及超级大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困境,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把握住这一机遇,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就可以争取并利用和平的环境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就可以利用发达国家为克服萧条而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市场的时机,使本国的经济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如美苏争霸转入僵持,对外开放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明显加深。

特别是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发生有利于中国变化,为中国外交带来更大的回旋余地。

第一,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势头得以维系。

中美关系因为里根政府对台出售军火出现一些波动,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

第二,美国对苏联推行全球性进攻战略。

苏联入侵阿富汗,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

里根政府上
台之后,提出"重振国威、扩军备战",志在从苏联手中夺回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三,原先处于尖锐对抗的中苏关系开始酝酿某种积极变化。

1982年3月24日,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的讲话传递了改善中苏关系的信息,立即引起中国领导人的关注。

邓小平指示外交部,迅速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做出反应,中苏关系缓和由此发轫。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前,中苏双方已内部商定,由两国副部长级的政府特使就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举行政治磋商。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缓和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

第一,美苏关系明显趋于缓和。

苏联入侵阿富汗不仅没有实现预期战略利益,反而失去了同美国较量的战略优势。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的对外政策逐渐放弃与美国争夺军事优势,而改为全面收缩战略。

第二,与美苏缓和相伴随,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

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升,西欧、日本等其他主要政治力量继续奉行自主外交路线。

第三,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上升。

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调整和改革。

这种经济调整和改革,促使经济利益在国家对外交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世界局势相对稳定,经济进入调整发展时期,为中国外交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际形势出现了自战后以来最大的一波划时代的变化。

1989年苏东剧变、柏林墙倒塌,继华沙条约解散后,1991年12
月苏联解体。

冷战走至尽头,世界进入冷战后时代。

在此期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但是世界大战却是短时间内不可能爆发的,而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始终不断。

而随着苏东剧变、柏林墙倒塌乃至苏联解体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直至今日。

而国际形势也渐趋和缓。

二、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
在世界格局的转换时期,中国对外政策并未出现明显波动。

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波,邓小平顶住了西方一些国家的重压,依然坚持中国外交战略的国际目标,即"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同上。

一些西方国家的遏制和制裁不仅没有达到使中国屈服和孤立的目的,反而使中国赢得了更
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到1992年,中国已同15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贸易、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国能够保持对外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与世界建立了日益广泛的联系。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这要求中国继续推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政策虽然是国内政策,但是它同样需要对外政策的紧密配合。

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西方国家、周边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诸多重要机遇和现实利益。

邓小平深刻洞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国际战略思想,赋予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理论和实践以崭新的内容。

(一)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调整“一条线”战略,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

对一切国际事务,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含新的内容,即实行真正的不结盟,这既有利于维持国际局势的稳定,也有利于保持国际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

当然,坚持独立自主,绝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国际力量的支持,拒绝同国际力量合作或者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也不意味着中国只顾自身利益而不愿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

事实证明,奉行不结盟政策,既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又有利于保持世界的战略平衡; 既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伸张正义,支持人类进步事业,有利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它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的最好体现。

(二)重视国家利益的基础作用
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

通过总结
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邓小平了解到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的最高准则是维护国家利益。

他在会见美国已故前总统尼克松时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

"
(三)提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国积极推动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1988年12月,邓小平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指出,"世界总的局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他反复强调,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负起应负的责任。

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要有所作为,即积极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任务。

(四)发展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定亲疏
放弃简单的把世界划分为敌人和朋友的作法,决定处理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定亲疏的政策是在我国对外关系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也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意识形态因素不一定是决定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

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淡化意识形态分歧的联系与合作,简单地用意识形态划界来处理对外关系,只会阻挠改革开放的步伐,延缓经济建设的进程,只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普遍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增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我们坚持既不能把意识形态排除在国家利益之外,又不能把意识形态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绝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同样,也绝不允许别的国家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

我们坚持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

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定亲疏,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对外关系,使中国同世界各国改善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