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 练习(答案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47、以:因为眚:过错掩:抹杀
(三)解释重要词语
1、管:钥匙
2、潜:秘密
3、国:国都,都城
4、诸:兼词,“之于”
5、劳:疲劳
6、无乃----乎:恐怕„„吧
7、勤:劳而无功
8、悖:叛离
9、与:参加
10、御:抵抗
11、是:这
12、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13、超:跳跃乘:兵车;乘:辆
14、轻:轻狂放肆
15、脱:粗疏,不谨慎
16、乘:代指“四”
你是学生,我也是学生。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
(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
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
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
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
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骖()乘
(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
4.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译: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译:
6.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译:
7.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译:
8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译:
9.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
10.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32、何:何必,辱:屈尊
33、志:心意
34、舍:放掉
35、拘:捉拿,擒获诸:兼词,“之于”,原:原野,战场
36、暂:仓促,刹那之间免:赦免
37、堕:同“隳”,损害,毁坏
38、亡:没有
39、顾:回头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秦晋崤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秦晋肴之战》文言练习

课堂练习:《秦晋殽之战》一、文学文化常识(共14分,每空2分)1.《左传》是的简称,该书原名,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撰,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它与、合成“春秋三传”。
2.“”是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共54分,除9、11题每题6分外,其余每题3分)1.冬,晋文公卒.2.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3.穆公访诸.蹇叔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5.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6. 蹇叔之子与.师7.文王之所辟.风雨也8.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9.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10.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11.且使遽.告于郑/遂发命,遽.兴姜戎12.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1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14.遂墨.以葬文公15.彼实构.吾二君16.堕.军实而长寇雠三、指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句子:( )(3分)A.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B.函梁君臣之首C.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D.乡师而哭四、指出下列句子与“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句是:()(3分)A.劳.师以袭远 B.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D.羝乳.乃得归。
五、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共12分,每题3分)1. 劳师以袭远2.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3.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4.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六、指出下列句式与“牛十二犒师”相同的一句:()(4分)A.请其矢,盛以锦囊。
B.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何以女为见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七、句子翻译:(共10分,每题5分)1.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秦晋肴之战》文言字词检测答案

在
取独
回来
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 矣!”蹇叔之子□与 师,哭而送之曰:
合抱
参加
“晋人□御 师必于殽。殽有二□陵 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
抵抗
陵墓
之所□辟 风雨也。必死□是 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
同“避”,躲避 这
到那里
向东进发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 乘者三百乘。王孙
头盔 一跃而上
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 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
对
轻狂放肆
□脱 。入□险 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 于周,遇
不谨慎 险境
做生意
之,以□乘 □韦 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 行军 对本国的谦称
者。不□腆 敝邑,为从者之□淹 ,居则□具 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
如果进攻,无法取胜;如果包围,我们没有后继粮草,也无法持久,我们 还是回去吧! 2.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秦国违背了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使老百姓劳累,这是上天给了我们好机会。 3.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还没有报答秦国给予的恩惠而去攻打他的军队,这岂不是忘了国君遗命了吗? 4.何施之为?
秦伯素服□郊 □次 ,□乡 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 二三子,孤之罪
在郊外 等候 同“向”
使…受辱
也。”不□替 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 掩大德。”
撤换
小过错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 》,是一部 编年体 史书,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所撰,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的主要纲要,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秦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文学常识〗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秦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
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以秦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
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文言基础整理〗一、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同“避”,躲避]2、以间.敝邑 [间,同“闲”,休息]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同“砺”,磨砺]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同“餍”,满足]5、堕.军实而长寇仇 [堕,同“隳”,损害,毁坏]6、乡.师而哭 [乡,同“向”,面对]二、词类活用1、秦伯素服郊...次 [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2、若潜师.以来 [发兵,派兵,名作动]3、秦师遂东. [向东出发,名作动]4、左右免胄而下. [下车步行,名作动]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做生意,名作动]6、使皇武子辞.焉 [致辞,名作动]7、子墨.衰绖 [染黑,名作动]8、遂墨.以葬文公 [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9、先轸朝.,问秦囚 [上朝,名作动]10、武夫力.而拘诸原 [竭尽全力,名作动]11、入险.而脱 [险境,形作名]12、行则备一夕之卫. [保卫工作,动作名]1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装载之物(行装),动作名]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后援部队,动作名]1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恩德,动作名]16、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为……感到悲哀]17、劳.师以袭远 [使……疲劳,使动;远方的国家,形作名]18、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使……空闲、休息,使动]19、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使……劳苦,使动用法]20、彼实构.吾二君 [使……结怨]21、以逞.寡君之志 [使……满意]22、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使……受辱]三、一词多义1、败(1)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秦晋殽之战》) [打败](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破坏、毁坏](3)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失败](4)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 [破败、破旧](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垓下之围》) [打败仗](6)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残败、凋残] 2、报(1)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 [报答,酬谢](2)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回复,答复](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报复](4)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 [报告](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 [报效](6)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通“赴”,到……去]3、超(1)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 [一跃而上,跳上](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跳得轻快而高](3)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 [超过]4、乘(1)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明月几时有》) [凭借、依仗](3)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顺应](5)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趁着](6)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登上](7)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冒着](8)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交加,连接]5、出(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秦晋殽之战》)[出兵,出征](2)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出逃](3)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拿出,交纳](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超过](5)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产生,发生](6)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指南录〉后序》)[出现,显露](7)予出官二年。
崤之战练习

《崤之战》练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蹇.()悖.()甲胄.()犒.师()遽.()脯.()饩.()具囿.()栾.枝()衰绖()眚.()累.臣()稽.首()骖.()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2.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堕军实而长寇仇() 4. 乡师而哭()三、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劳.师以袭远2.秦师遂东.3.入险.而脱4.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5.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6.晋于是始墨.7.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8.弦高将市.于周9.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四、判断下列四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行李之往来,供其发困D.吾其还也五、判断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先指出词性,再解释。
1.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3.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4.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5.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6.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影响中国历史的战争就在晋国成为中原霸主的过程中,西边的秦国在秦穆公的领导下,国力也日益强盛,只可惜,秦国地处偏壤,其东进窥探中原之路被晋国阻挠,因此秦穆公在位30多年,仍未能达成称霸中原的愿望。
周襄王二十四年(西元前628年),郑文公、晋文公相继逝世。
就在此时,戍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杞子派人禀报秦穆公,他已掌握郑都北门钥匙,假如秦国出兵来袭,他可以作为内应,如此就能拿下郑国。
杞子的主意打动了秦穆公。
然而,秦国若要远袭郑国,从秦都到郑都约一千五百华里,而且中间需经过桃林、殽函等险要地区,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军事行动。
因此蹇叔谏道:“我军越千里以袭人,郑必知之,我军劳而力竭,欲攻敌人之有备,实无成功之望。
”秦穆公不听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他以孟明视(名相百里溪之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为将,精锐尽出,志在必得。
秦军出兵袭郑的消息被晋国得知。
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于是派遣卿大夫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控制崤山北麓险要路段,并连合姜戎军队,埋伏在隘道两侧,布成一个庞大的陷井以待秦军。
专升本大学语文《秦晋肴之战》练习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秦晋殽之战》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左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传为刘向所撰B.善于描写战争C.取材详略得当D.记事线索分明2.《秦晋殽之战》一文中,哭师止秦袭郑的人物是()A.杞子B.原轸C.蹇叔D.文嬴3.《秦晋殽之战》中,秦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劳师袭远B.以贪勤民C.轻而无礼D.准备不足4.《秦晋殽之战》中,蹇叔劝阻秦国袭郑的原因不包括()A.劳师袭远B.师劳力竭,远主备之C.入险而脱,又不能谋D.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成语“厉兵秣马”出自()A.《左传·秦晋殽之战》B.《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C.《史记·李将军列传》D.《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6.《秦晋殽之战》选自()A.《左传》B.《诗经》C.《史记》D.《汉书》二、解释加点词1.将有西师过轶..我。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蹇叔之子与.师。
4.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5.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6.以间.敝邑。
7.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8.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三、阅读分析题1.阅读《秦晋殽之战》,回答问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1)秦晋殽之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栾枝说的“秦施”指什么?(3)秦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齐桓公伐楚》,回答问题。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同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乘骖((二)通假字:辟:通()(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厌:通((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6()乡师而哭乡:通())则束载厉兵、秣马矣(7 厉:通((三)解释重要词语、无礼则脱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15..韦先2、若潜师以来16、以乘..、国3可得也17、敢犒从者..4、穆公访诸蹇叔18、不腆敝邑..19、为从者之淹5、师劳力竭..20、居则具一日之积6、无乃不可乎.....21、且使遽告于郑7、勤而无所..客馆228、必有悖心、郑穆公使视..师9、蹇叔之子与23、使皇武子辞焉..10、以闲敝邑、晋人御师必于殽24..25、不可冀也间11、必死是..、攻之不克、余收尔骨焉12 26..13、吾其、超乘者三百乘27还也....而无礼14、秦师轻贪勤民、而以28..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9、天奉我也(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彼实构吾二君)30.(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31、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32、君何辱讨焉)..(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33、以逞寡君之志..4、其之矣、吾舍34.(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5、武夫力而拘诸原...(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36、妇人暂而免诸国吾其还也。
..(、堕37军实而长寇仇).(3)其为死君乎?()38、亡无日矣.(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而唾39、不顾.(5)吾子取其麋鹿(河40、及诸).5、为、释41左骖赠孟明.(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不朽42、死且)..(2)为吾子之将行也(君惠而免之43、若从).(3)为从者之淹(、秦伯素服郊次44 ).(4)何施之为(师而哭、乡45 ).(5)莱驹为右46、不替孟明().6一眚掩、且吾不以47大德、乘...乘者三百乘()(四)一词多义(1)超乘(1、焉)(2)超乘者三百(3)以乘韦先()1()击之,必大捷焉()、而7))余收尔骨焉((2)))君何辱讨焉(3()勤而无所((1 、且))哭而送之((22)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左右免胃而下()2()且使遽告于郑())(4)秦师轻而无礼(3()()死且不朽()(5)灭滑而还3 )6、以()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劳师以袭远(1())()入险而脱7(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8、之(9)劳师以袭远()(10)入险而脱()))何施之为(1 ((11)行则备一夕之卫((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12)围之不继()))吾闻之(3 ((13)奉不可失((4)夏后皋之墓也())(14)未报秦施()))犹秦之有具囿也((5(15)寡君之以为戮((五)词类活用:)(16)劳师以袭远()))若潜师以来((1()(2)秦师遂东(17)以逞寡君之志()(18)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左右免胄而下((3 )))(19)以闲敝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4)))子墨衰绖(5 (20)秦不哀吾丧(()(6)晋于是始墨()21()蹇叔哭之()))秦伯素服郊次((7 (文嬴请三帅;22()夫人请之))秦伯素服郊次(8((六)特殊句式:))尔何知!(1(2()何施之为?()3()牛十二犒师()4()使出师于东门之外()5()弦高将市于周())吾子淹久于敝邑((6 ))败秦师于肴(7()))使归就戮于秦(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10 (七)翻译下列句子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

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秦晋ブ战》一、表述以下加点的字词。
1.冬,晋文公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去世.2.将殡于曲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殡葬.3.柩有声如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棺木.4.卜偃使大夫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跪拜之礼.5.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事..6.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君向我们公布战争命令....7.将存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边的军队..8.将存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过..9.击之,必大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攻取.10.郑人并使我殿中其北门之管_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11.若潜师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秘密.12.国可以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都,都城.13.穆公访华诸蹇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任词,“之于”.14.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队烦躁..15.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都用完了..16.远主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方国家(指郑国)的君主..17.远主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军的进攻)作好了准备..18.无乃不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怕??吧(固定句式)...19.勤而无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而无功....20.必有悖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叛离的心思..21.公辞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听,拒绝听取.2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23.中寿,尔墓之木拱形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等寿命..24.中寿,尔墓之木拱形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六寸.25.中寿,尔墓之木拱矣_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现在你坟上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26.蹇叔之子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27.晋人御师必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阻击.2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主.29.其北陵,文王之马萨省风雨也_________________同“躲避”,避开.30.必死就是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中间。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篇一」《曹刿论战》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
(12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
楚人济④泓而来。
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
(2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2)然后襄公鼓之鼓: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2分)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2.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崤之战》答案版

《崤之战》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越过。
轶,超越】;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秘密出兵】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劳累不堪】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您】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则具【供给】一日之积【粮食】,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同“砺”磨刀石】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同“粢”粮食,干粮】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

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秦金飞战争”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冬天,晋文公死了,死吧,死吧。
2人将被埋葬在Quwo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葬礼上。
3.棺材听起来像牛的棺材。
4.布颜让医生拜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生命中的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君向我们发布战争命令....7.将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边的军队..8.将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过..9.击之,必大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攻打.10.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_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11.若潜师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秘密.12.国可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都,都城.13.穆公访诸蹇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兼词,“之于”.14.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队疲劳..15.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都用完了..16.远程主要待机,远程主要主要待机,远程主要待机,远程主要待机,一遥远国家的君主(指郑郑国国)远主要待机(指郑郑郑国)的国家,远主要待机,远主要待机,远的主要待机,远的主主国家的君主(指郑国)的国家)远主要待机,远主要待机,远主要待机,远主要待机,远主要待机,远主要待机,远主要待机,远主要待机,主要待机,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BA(固定句型)。
秦晋肴之战 练习

秦晋肴之战练习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
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秦晋肴之战---练习(答案版)

)(高三上)《秦晋崤之战》练习答案1.《春秋左氏传》,左丘明,编年体,解释经书,《春秋》2.⑴钥匙;⑵暗地里、悄悄地;⑶兼词,之于;⑷拒绝;⑸参加;⑹同“避”,躲避;⑺抵御,抵抗;⑻这,这个;⑼往东进军;⑽轻狂放肆;⑾丰厚,富饶;⑿停留,驻扎;⒀磨砺;喂饱;⒁通“闲”,休息;⒂送,给予;⒃使……结怨;⒄通“餍”,满足,甘心;⒅放掉;⒆能“隳”,损害,毁坏;⒇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3.⑴结构助词,做的事情;⑵代词,代“功劳”;⑶句中语气助词,不译;⑷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可译为“岂”、“难道”;⑸句末语气助词,不译;⑹代词,蹇叔的意见;⑺副词,表示时间的承接;⑻副词,表前因后果。
4.D,(1)染黑;(2)穿黑色衣服;(3)(4)为……请求5.⑴远方国家的君王作好了准备,恐怕不行吧?⑵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行军到敝国去。
⑶住下就准备一天的军需给养,要走就做好一夜的保卫工作。
⑷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留下祸患。
⑸战士竭尽全力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话就从都城把他们放走了。
⑹秦穆公穿着简朴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军队哭着。
6.原轸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栾枝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1)讥刺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2)嘲笑阳处父诱捕的徒劳;(3)暗示报仇雪恨的决心8.决策阶段:蹇叔谏伐郑、蹇叔哭秦师;行军阶段:王孙满观秦师、弦高犒秦师;战争阶段:郑国巧辞逐客、原轸论击秦师;战后阶段:先轸怒斥纵囚、秦伯引咎自责。
9.本文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纲领,按秦军东征活动始末时间顺序,把秦晋郑三方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篇首蹇叔对这场战争的分析。
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
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崤之战,使全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苏武传》练习答案1.《汉书》班固孟坚东汉纪传体断代班昭班超2. ①职位②升迁③屡次④辈分⑤乘便⑥送⑦逐渐⑧正⑨暗中⑩拜访⑾财物⑿告诉⒀如果⒁报告⒂囚禁⒃跟外界隔绝⒄生育⒅全部3.A4.B5.D6.C7.⑴以汉朝使节的身份屈身受审,玷辱国家的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⑵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才,我为什么要见你⑶把他(苏武)和部下常惠等人分开,分别安置别的地方8.卫律:先“威逼”再“利诱”,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左传-秦晋崤之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左传·秦晋崤之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晋、陈、郑伐许,讨其贰于楚也。
楚令尹..子上侵陈、蔡。
陈、蔡成,遂伐郑,将纳公子瑕。
门于桔柣之门。
瑕覆于周氏之汪,外仆髡屯禽之以献。
文夫人敛而葬之郐城之下。
晋阳处父侵蔡,楚子上救之,与晋师夹泜而军。
阳子患之,使谓子上曰:“吾闻之,文不犯顺,武不违敌。
子若欲战,则吾退舍,子济而陈,迟速唯命,不然纾我。
劳师费财,亦无益也。
”乃驾以待。
子上欲涉,大孙伯曰:“不可。
晋人无信,半涉而薄我,悔败何及,不如纾之。
”乃退舍。
阳子宣言曰:“楚师遁矣。
”遂归。
楚师亦归。
太子商臣谮子上曰:“受晋赂而辟之,楚之耻也,罪莫大焉。
”王杀子上。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10. 下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B. 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C. 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D. 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衰绖,古人丧服胸前的麻布叫衰,围在头上或缠在腰间的麻绳为绖,衰绖合在一起可统指为丧服。
3.1.21《秦晋肴之战》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__错______个1、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3、穆公访诸.蹇叔。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5、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6、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7、秦师遂东.。
()8、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9、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10、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11、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12、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13、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14、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15、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16、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17、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错______个1、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
(此指战事)(经过、越过)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钥匙)(暗中)3、穆公访诸.蹇叔。
(之于)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却,表转折)5、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合抱)6、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这)(于此)7、秦师遂东.。
(向东进发)8、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头盔)9、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轻狂放肆)(不谨慎、粗疏)10、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做生意)(四)11、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磨砺)(喂养)12、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

《秦晋殽之战》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冬,晋文公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去世2.将殡.于曲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殡葬3.柩.有声如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棺木4.卜偃使大夫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跪拜之礼5.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事6.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君向我们发布战争命令7.将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边的军队8.将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过9.击.之,必大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攻打10.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_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11.若潜.师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秘密12.国.可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都,都城13.穆公访诸.蹇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兼词,“之于”14.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队疲劳15.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都用完了16.远主..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方国家(指郑国)的君主17.远主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军的进攻)作好了准备18.无乃..不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怕……吧(固定句式)19.勤而无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而无功20.必有悖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叛离的心思21.公辞.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听,拒绝听取2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23.中寿..,尔墓之木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等寿命24.中寿,尔墓之木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抱25.中寿,尔墓之木拱矣........._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现在你坟上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26.蹇叔之子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27.晋人御.师必于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阻击2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主2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_________________同“避”,躲避30.必死是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中间。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崤之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崤之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殽之战》)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B.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C.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D.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管,钥匙,北门之管就是北城门的钥匙,代指郑国把自己都城的守御重任委托给了杞子等秦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晋殽之战练习(答案版)2010年10月22日班级姓名一、解释文中划横线的字词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
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军队越过(过、轶为同义复词)在句末表语气,无实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代词,郑国的钥匙发兵(名作动) 之于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使……劳累远方的国家(指郑国)疲劳恐怕……吧(固定结构)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劳叛离的心思难道(副词)拒听于此(蹇叔的意见)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为……哭取消句子独立性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你中等寿命(指70岁)合抱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参加语气词,表肯定语气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辟同“避”躲避这我你的于此(兼词)秦师遂东。
于是向东进发(名作动)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头盔下车步行(名作动)一跃而上登车一车四马为一乘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轻狂放肆少谋略粗疏(不谨慎)险境(形容词作名词)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做生意(名作动)用这里代四熟牛皮先送犒劳秦师对郑国国君的谦称对秦帅的尊称行军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对本国郑国的谦称谦辞(冒昧)跟随秦帅的人丰厚、富饶停留、驻扎准备军队给养夜保卫工作(动作名)遽告于郑。
乘坐驿车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结束行装、磨砺兵器喂饱马匹辞谢,下逐客令代词(代他们)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各种食物都吃完了对人的尊称让我休息一下(间通“闲”休息)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没有后援,继:有后援还是(表祈使语气)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使……辛劳放纵、放跑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报答恩惠难道先君晋文公为……而哀伤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攻打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迅速染黑(名作动)衰,白色孝服绖,麻的腰带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穿黑色孝服于是始墨。
从此开始形成穿黑色孝服的习惯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为……请使……结怨厌同“餍”满足处罚他们杀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使……快心,满意代词(代文嬴)先轸朝,问秦囚。
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放掉名作动,竭尽全力捉拿原野,这里指战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仓促赦免通“隳”,损坏,毁坏助长回头看朝地上吐唾沫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孟明稽首曰:“君之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恩惠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古代用牲畜或战俘的血涂在钟鼓上的仪式。
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穿白色服装在郊外(名作状)停留,等候同“向”, 对着撤换、废弃“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比喻小的过错抹杀二、文学常识、文章内容填空1、《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
前者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
此书丰富多彩,富有文学性。
初中课文《曹刿论战》也出自此书。
这里的“传”和《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的意思相同,都是解释经书著作的意思。
2、《左传》擅长论战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
《秦晋殽之战》叙事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叙述简约。
上述秦、晋、郑三方,四重矛盾,九个场面,紧紧围绕蹇叔论战这个纲领,以秦军东征活动的始末为线索串起来。
作者不是为记事而记事,所以全文直接写殽之战本身的仅一句话:“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而着力写的九个场面,则从各个侧面写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文章开头所写的蹇叔对战争的论析。
文章之所以此为纲领,是由于作者的意图在于“论战”,而非“叙战”。
作者是通过蹇叔的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战争胜负的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
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一)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同“避”,躲避以间敞邑间同“闲”,休息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同“餍”,满足,甘心堕军实而长寇雠堕同“隳”,损坏,毁坏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乡师而哭乡同“向”,对着则束载、厉兵、秣马厉同“砺”,磨砺(二)虚词积累1、以劳师以袭远而,连词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用、拿,介词遂墨以葬文公来,连词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志用来,连词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因为,连词2、为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为吾子之将行也为了为从者之淹为了何施之为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莱驹为右担任,动词3、焉公辞焉于此(这里指对蹇叔的意见)有二陵焉表示肯定语气,助词余收尔骨焉于之,到那里,兼词君何辱讨焉他们,代词(代秦三帅)4、其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他们的,代词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指秦军,代词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中,代词吾子取其麋鹿那里的,指原圃中的,代词吾其还也还是,表祈使语气其为死君乎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副词(三)实词积累1、脱揽裙脱丝履脱下百计营谋不能脱摆脱、逃脱轻则寡谋,无是脱粗疏(不谨慎)2、顾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看群臣相顾,不知所归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探望子布、元表各顾妻子关心、照顾虽放流,眷顾楚国思念顾吾念之但,不过,表转折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表反问不顾而唾回头看顾安所得酒乎但是,可是3、辞:使皇武子辞焉辞谢,下逐客令公辞焉拒听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拒绝我从去年辞帝京告别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言辞动以朝廷为辞借口、托词讲评时再补充辱:以辱二三子(使……受侮辱)君何辱讨焉(谦辞,承蒙、屈尊、劳驾等义,作副词)宠辱皆忘(耻辱)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侮辱)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可耻,耻辱)免:若从君惠而免之(释放,赦免)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免除,避免)所:某所,而母立于兹(处所,地方)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代词,表人、物或地方)师之所为(代词,同上)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助词,表被动,为……所)(四)词类活用1、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若潜师以来名作动,发兵秦师遂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左右免胄而下下名作动,下车步行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名作动,市:做生意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动词作名词,装载之物;名词作动词,喂草料子墨衰绖名词作动词,染黑遂墨以葬文公名词作动词,穿黑衣晋于是始墨墨:名作动,形成穿黑色孝服的习俗先轸朝,问秦囚朝:上朝,名作动秦伯素服郊次素服:名作动,穿着白色的服装武夫力而拘诸原力:名作动,竭尽全力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此处为囚禁(名作动)秦伯素服郊次名词作状语,在郊外劳师以袭远形容词作使动,使……疲劳;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入险而脱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地方秦不哀吾丧哀:为……哀伤,为动用法而以贪勤民形容词作使动,使……劳苦彼实构吾二君动词作使动,使……结怨以逞寡君之志逞:使动用法,使……快心,满意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形容词作使动,使……受侮辱2、加横线的字,在词类活用上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D)A秦师遂东B左右免胄而下C武夫力而拘诸原D秦伯素服郊次(五)特殊文言句式1、庚辰,将殡于曲沃(介词结构后置句)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判断句)3、杞子自郑使告于秦(省略句)4、尔何知(宾语前置)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介词结构后置句)6、公使谓之曰(省略句)7、晋人御师必于殽(介词结构后置句8、必死是间(省略句)9、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判断句)10、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介词结构后置句)11、言于王曰(介词结构后置句)12、牛十二犒师(定语后置)13、吾子淹久于敝邑(介词结构后置句)14、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判断句)15、败秦师于殽(介词结构后置句)16、以辱二三子(被动句)17、使皇武子辞焉(省略句)18、杞子奔宋(省略句)19、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判断句)20、使归就戮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21、不替孟明,孤之过也。
(判断句)(六)固定结构:无乃不可乎无乃……乎:恐怕……吧何施之为何……为:还要……干什么?(七)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蹇叔说:“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2、“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
进入险境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3、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4、“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战士们竭尽全力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刹那之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坏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
5、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秦伯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军队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使你们各位将领受侮辱了,是我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