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传染病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传染病应对措施

一、突发传染病应对

我国卫生部要求对突发公共卫生做到: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队伍,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强化体系,迅速应对做好监测、预警与报告,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一)各级人民政府

1、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2、设施、设备参加应急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3、划定控制区域

4、疫情控制

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等。

5、流动人口管理

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对传染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观察、治疗,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

7、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要及时主动、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

8、开展群防群治

9、维护社会稳定

10、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卫生防护措施。

11、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卫生行政部门

1、调查与处理

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2、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

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

3、应急控制措施

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4、开展技术培训

5、督导检查

6、发布信息与通报

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

7、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

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等事件,组织力量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及时组织全国培训。

8、普及卫生知识

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9、进行事件评估

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三)医疗机构

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4、做好传染病人的报告

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5、病例分析与总结

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

6、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

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药品、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加快病原查寻和病因诊断。

7、具备接诊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突发事件致病人员就诊

8、报告与流行病学调查

医疗卫生机构接诊和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所在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相关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

3、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

4、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

(五)各医院

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由门诊部、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科、总务后勤的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统一协调指挥医院的应急及防治工作。

2、组建医院救治专家指导组。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

二、突发传染病应对措施

(一)疫源地控制

当出现鼠疫、霍乱、SARS病等重大传染病时,应对疫源地进行专门处置。疫点封锁及消毒: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同时保障封锁区人员的生活供给。

医务人员穿隔离服、戴手套、口罩、胶鞋进入疫点。出来时脱掉隔离服、手套、口罩、胶鞋等,并进行手消毒处理。定时反复进行空气、地面、墙体、物体消毒。还须在封锁区内实行灭鼠、灭蝇、灭蚤工作。

(二)发现传染病人的措施

1、早期发现

由于患者是许多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不仅有利于患者本身的及时诊治和康复,而且可以防止其病原体继续传播。

2、早期隔离治疗

隔离是将患者在传染期内置于不再传染健康人群的医疗监护环境,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便于管理和消毒,同时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休息和康复,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根据传染病的传染力不同,可采取住院、家庭和临时病房隔离。

(三)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1、消灭

对所传疾病危害性大、经济价值低的鼠类、某些野生动物及狂犬病犬、炭疽病牲畜等可杀灭,然后焚烧或深埋。

2、隔离治疗

对有经济价值且所传疾病属非烈性传染病的动物,如血吸虫病的耕牛,布鲁氏菌病的牛、羊等,可进行隔离治疗,防止在畜群间传播。

3、免疫预防

通过检查及早发现感染动物,做好家畜动物的预防接种及检疫。尤其对养犬施行狂犬病疫苗免疫,是预防人类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4、卫生管理措施

多种家禽、家畜带有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但因携带率高,动物数量大,目前只能在饲养、屠宰、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加强管理,减少危害。

资料

一、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2009.5

卫生部4.30日明确将人感染猪流感改名为“甲型H1N1流感”纳入我国传染病乙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应尽快将病例转运至当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