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拓展阅读-22 文言文二则含答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人教部编版

品读课文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 胤恭勤不倦。(疲倦) .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放弃)
提示:这种方法叫扩词法,也叫加字法。即在单音节 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思维导图
铁杵成针
学业未成 弃去 遇老媪 磨针
感其意 还卒业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源自拓展延伸水滴石穿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品读课文
从对人物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李白的什么品质?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持之以恒
品读课文
读准字音,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 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 意,还卒业。
译文: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 千枚铜钱。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 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
再见
第七单元•第22课
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大家都知道大诗人李白,他一生 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诗, 有“诗仙”之称。老师今天为大家带 来李白上学时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 习吧!
图文导入
铁杵成针
理解题目
齐读题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铁杵
用来舂米 或捣衣的 铁棒
成 磨成,做成
针 缝衣针
一起来解题: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品读课文
路过
这 遇到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老妇人 正在
译文: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品读课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课时练》及答案(最新)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课时练》及答案(最新)

22 文言文二则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ɡín y恭勤焉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囊萤夜读()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3.以夜继日焉()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四、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一、ōnɡq ān二、1.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3.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三、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四、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第二课时一、给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家贫.()不常得油。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三、《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一、1.贫:贫穷 2.弃:放弃二、1.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2.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三、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

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22 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22 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
《方舆胜览·眉州》
作品简介
《方舆胜览》:南宋地理总志。祝穆撰。 七十卷。略于建置沿革、疆域道里,而详于 名胜古迹、诗赋序记,尤重视“四六”一门。 于各地风土习俗,采摭丰富,为记载南宋地 理的重要著作。
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初读课文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 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
句意: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 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
从总体上介绍车胤的勤奋学习,博学多才。
品读课文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 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句意:曾经由于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点灯,夏天 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 夜以继日地学习。 通过具体的事例——囊萤夜读,讲车胤是

其意,还卒业。
初读课文
我会写
逢卒
注意上下穿插的安排
初读课文
逢 fénɡ
结构: 半包围 部首: 辶 书写指导:被包部分的撇、捺不要写得太
长,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
初读课文
用来舂(chōnɡ)
正在
米或捣衣的铁棒 铁杵成针 这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
“囊萤夜读”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勤 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品读课文
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理解文言文呢?
①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如“恭勤” “通”“练囊”等,也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来 理解;②可以将一些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 “贫”字可以组词“贫穷”来理解;③利用 已知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如“萤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2 文言文二则 课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2  文言文二则   课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课练22 文言文二则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胤.(yìn yìng )恭勤.(qíng qín )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chéng shèng )数.(shuòshù )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 过小溪,逢老媪.(ǎo áo )方磨铁杵.(chǔ wǔ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hái huán )卒业。

二、看拼音,写词语。

náng kuóyíng huǒ chòng bòxuépín kùn xiāng féng shìzú( ) ( ) ( ) ( ) ( ) ( )三、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胤恭.(A. 恭敬 B. 谦逊有礼)勤不倦,博学多通.(A. 通晓,明白 B. 通过)。

2. 夏月则.(A. 就 B. 如果)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A. 所以 B. 用)夜继日焉。

3.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A. 完成 B. 成就),弃去.( A. 到 B. 离开)。

4. 过是.(A. 就是 B. 这)溪,逢老媪方.(A. 正在 B. 方向)磨铁杵。

四、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囊萤..夜读。

囊:____________________萤:__________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练囊: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讲解
逢:相逢遭逢逢年过节
卒:士卒卒业兵卒部卒
形近字:
荧(荧光)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
萤(萤火虫)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
课文解析: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字词解释:
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课文主题: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オ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贫穷—(贫困)重逢—(重遇)恭敬—(尊敬)
五、反义词。
贫穷—(富有)恭敬—(鄙视)心不在焉—(全神贯注)
六、解释带“”的字词。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2 文言文二则课时练及答案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2 文言文二则课时练及答案

22 文言文二则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ɡín y恭勤焉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囊萤夜读()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3.以夜继日焉()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四、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一、ōnɡq ān二、1.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3.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三、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四、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第二课时一、给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家贫.()不常得油。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三、《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一、1.贫:贫穷 2.弃:放弃二、1.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2.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三、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

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第22课 文言文二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第22课 文言文二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B.夜读
3.分析“囊萤夜读”的因果。(用原文填空) (1)车胤囊萤夜读的原因是“______家__贫__不__常__得__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胤囊萤夜读的结果是“_____博__学__多__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李太白的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选文中加点的“之”字意思是( D )
A.结构助词,的。
B.指代李太白。
C.指代铁杵。
D.指代老媪。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李太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原文填空。 ____未__成__,__弃__去____→______还__卒__业______
五、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胤恭/勤不倦。 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六、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夏__天__的__夜__晚__,__车__胤__就__用__白__色__薄__绢__做__的__口__袋__装__上__几_____ _十__个__萤__火__虫__来__照__着__书__本__,__夜__以__继__日__地__学__习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李__白__被__她__的__意__志__感__动__,__回__去__完__成__了__学__业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_文言文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_文言文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语基训练1. 看拼音,写生字。

2. 写同音字。

3. 查字典,填一填,选一选。

“卒”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十部,再查 6 画。

“卒”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古时指兵;②旧时称差役;③死亡;④完毕,终了。

请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卒”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生卒年月________(2)士卒________(3)卒业________(4)狱卒________4. (《文言文两则》)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胤恭勤不倦(疲倦),博学多通________。

(2)家贫________不常得油。

(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________,弃________去。

(4)过是________溪,逢老媪方________磨铁杵。

5. 用自己的话翻译下列句子。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_______(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囊萤夜读》)从课文的插图可知,车胤读的书和我们今天一样,都是纸本书。

________(判断对错)“杵”,读“chú”,“铁杵”是指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________(判断对错)“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________(判断对错)《囊萤夜读》的故事发生在唐代,《铁杵成针》的故事发生在晋代。

________(判断对错)“囊萤夜读”的意思是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

形容家境贫寒,勤奋读书。

________(判断对错)二、阅读提高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文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世传________①世代相传②世上传说卒业________①完成学业②诵读完毕(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各指代什么。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五、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胤恭/勤不倦。 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六、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夏__天__的__夜__晚__,__车__胤__就__用__白__色__薄__绢__做__的__口__袋__装__上__几_____ _十__个__萤__火__虫__来__照__着__书__本__,__夜__以__继__日__地__学__习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李__白__被__她__的__意__志__感__动__,__回__去__完__成__了__学__业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李太白的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选文中加点的“之”字意思是( D )
A.结构助词,的。
B.指代李太白。
C.指代铁杵。
D.指代老媪。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李太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原文填空。 ____未__成__,__弃__去____→______还__卒__业______
4.说说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示__例__:__无__论__在__什__么__样__的__情__况__下__,__人__都__可__以__克__服__困__难__,__坚___ __持__学__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太白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用“____”在选文中画 出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22 文言文二则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用“_____ ”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囊(nánɡl ánɡ)( 萤荧莹)夜读》的主人公是车胤。

2.太白感其意,还卒(zúcù)业。

二、读拼音,写字词。

1.měi f énɡ()路过那户pín qi ónɡ()的人家,我便想起九月份大家都来ɡō nxɡǐ ( )他家bó( )学广知的小女儿考上清华大学的情景。

2.明明平时学习认真qín( )奋,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这两天总是心不在yān( )的。

三、照样子,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胤恭.勤.(肃敬勤勉)不倦.( ) ,博学多通.( )。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去。

3.过是溪,逢.( )老媪方磨铁杵。

4.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句子模块四、句子赏析。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 “以夜继日”和我们常用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意思是相同的(2) 夏天的时候,车胤用 _______ 的_方法学习。

(3) 这句话说明( ) A.车胤是一个学习刻苦勤奋的人。

B.车胤的家里实在太穷了。

C.车胤是一个喜欢小动物的人。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 这句话中的画线部分让我想到了词语________________ ,它也是“铁杵成针”的反义词。

(2)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

A.承上启下B.总结全文C.为下文做铺垫读写模块五、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 。

A.老媪B. 用铁杵磨针这件事C. 没有实际意义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_文言文二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_文言文二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一、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21分)1. 看拼音写词语。

2. 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 巧填同音字。

4. 比一比,再组词。

5. 选出下面的加点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过是溪。

()A.表示肯定;B.这;C.对,正确。

(2)博学多通。

()A.通晓,明白;B.有路达到;C.普通,一般。

(3)逢老媪方磨铁杵。

________ A方向,方面; B.正在;C.方法,办法。

6. 查字典填空。

“博”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博”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量)多;丰富;②通晓;③博取;取得。

在下列句子里“博”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博学多通________ 地大物博________ 以博欢心________7.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2)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________八、句子赏析.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以夜继日”和我们常用的成语________的意思是相同的。

(2)夏天的时候,车胤用________的方法学习。

(3)这句话说明()A.车胤是一个学习刻苦勤奋的人。

B.车胤的家里实在太穷了。

C.车胤是一个喜欢小动物的人。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这句话中的画线部分让我想到了词语________,它也是“铁杵成针”的反义词。

(2)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B.总结全文C.为下文做铺垫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A.老媪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C.没有实际意义(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车胤是怎样在萤火虫微弱的光下勤奋夜读的,想 象当时的情景编故事。
二、新课讲解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 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二、新课讲解
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解释文章重点词语的意 思,并翻译文章大意。(结合前面学到的翻译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注音或写字。
恭(gōng )勤
焉 ( yān )
杵 ( chǔ )
练náng( 囊 ) yíng( 萤 )火虫 zú( 卒 )业
2.解释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谦逊有礼 ) (4)过是溪( 这 ) (2)博学多通( 通晓,明白 )(5)逢老媪方磨铁杵( 正在 ) (3)囊萤夜读(用口袋装 ) (6)还卒业( 完成 )
一、新课引入
“小小萤火虫,聚少成多来照明” “粗大铁棒锤,持之以恒磨成针”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完璧归赵
纸上谈兵
狐假虎威
坐井观天
2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和注释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囊萤夜读》
二、新课讲解
车胤(约333年-401年),字武子, 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东晋大臣。 宁康初年,迁中书侍郎,累迁侍中,转 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因病离 职。起任护军将军,出拜吴兴太守,迁 丹阳尹,入朝拜吏部尚书。为人公正, 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 令自杀。
我会读
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流畅,有节 奏。
1.自己读。 2.同桌互读。
二、新课讲解
囊萤夜读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2.文言文二则》课文知识点归纳教材分析:《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

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

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オ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两则都是文言文成语故事,都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我会写:囊:行囊药囊气囊囊括皮囊萤:萤火流萤囊萤萤烛恭:恭敬恭维恭顺谦恭勤:勤苦勤劳勤奋辛勤博:博学博大博文广博贫:贫困贫穷贫病交加焉:焉知焉能心不在焉不复出焉逢:相逢遭逢逢年过节卒:士卒卒业兵卒部卒形近字:荧(荧光)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萤(萤火虫)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课文解析: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字词解释: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

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

萤,萤火虫。

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课文翻译: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晋朝人车胤谦逊有礼勤奋学习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家贫不常得油,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课文主题:《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

22.文言文二则2.字词理解。

(1) 下面加粗字的意思正确的请打 “√”,如有错误, 在括号里。

① 夏月则练囊 盛 (强烈)数十萤火以照书。

(② 过是溪,逢老媪 方(正在)磨铁杵。

( )(2) 照样子,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加粗字。

例:胤恭勤不 倦。

(疲倦)① 胤恭勤不倦。

( )② 博学多 通。

( )③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 照书。

( )④ 未 成 ,弃去。

( )(3) “卒”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解释如图所示,分别选哪个义项?A.七月 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

( )B .太白感其意,还 卒业。

( )3.下面成语中与“铁杵成针”意思相近的是 ( )A .水滴石穿B .恍然大悟C .点石成金D .粗中有细 1. 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恭敬(g ōn )g 练囊(l á ng)B . 勤奋(q í ng) 博学(b ó)C . 贫穷( p í n) 心不在焉(y ān)D . 车 胤 (y ì ng) 相逢(f é n )g请把正确的意思写 ) 列句子中的 “卒”4.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① 请在上图中圈出“练囊”所指的事物。

② 该句告诉我们时间是____________ ,“则”的意思相当于_____ ,“数十”形容萤火虫_______ ,所以才能_____________ 。

③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面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感动她的意志,回去完成了学业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C.李白感谢她的意志,最终完成了学业6.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2文言文二则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2文言文二则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22 文言文二那么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慨,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

②其:它的,指蜡烛。

③之:指代书。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偿:报酬、回报。

⑥遂:于是、就。

1.以下词语解释有错误的选项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答复〕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参考答案】1.C2.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3.本文写了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到大户人家帮佣只为借书这两件事。

4. 例如:匡衡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值得我学习。

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

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

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③荻〔dí〕: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

④闾〔lǘ〕里:乡里。

⑤文字:文章。

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

当这个字表示“供应;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

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

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

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参考答案】1.货物,钱资助2.C3.选文是从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已经欧阳修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机抄录这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 22.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 22.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

22.文言文二则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恭敬(gōng)练囊(láng)B.勤奋(qíng) 博学(bó)C.贫穷( pín) 心不在焉(yān)D.车胤(yìng) 相逢(féng)2.字词理解。

(1)下面加粗字的意思正确的请打“√”,如有错误,请把正确的意思写在括号里。

①夏月则练囊盛(强烈)数十萤火以照书。

( )②过是溪,逢老媪方(正在)磨铁杵。

( )(2)照样子,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加粗字。

例:胤恭勤不倦。

(疲倦)①胤恭勤不倦。

( )②博学多通。

( )③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④未成,弃去。

( )(3)“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如图所示,下列句子中的“卒”分别选哪个义项?A.七月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

( )B.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3.下面成语中与“铁杵成针”意思相近的是( )。

A.水滴石穿B.恍然大悟C.点石成金D.粗中有细4.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①请在上图中圈出“练囊”所指的事物。

②该句告诉我们时间是__________,“则”的意思相当于______,“数十”形容萤火虫______,所以才能____________。

③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感动她的意志,回去完成了学业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C.李白感谢她的意志,最终完成了学业6.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囊萤夜读》中能够直接概括车胤的精神品格的句子是( )。

A.恭勤不倦B.博学多通C.家贫不常得油D.以夜继日(2)引用原文回答。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句子,用“____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写词语。

他gōng jìng()地听着老师读《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 niān)……”别的同学却已经在下面看起náng y íng()映雪的小故事了。

他知道,作为贫.(pín píng)困家庭的孩子,只有qín fèn()学习这一条路可行,他努力不是为了bó()得老师同学的关注。

“铁杵成针”的故事总浮现在他的眼前,激励着他。

二、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香囊萤火虫B.恭敬贫穷C.相逢土卒D.渊搏勤奋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博.学多通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未成,弃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是.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家贫/不常/得油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C.逢/老媪方磨/铁杵D.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五、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1)这句话的意思是()A.车胤对人很恭敬,教育他人不知道困倦,知识丰富,学问精深B.车胤谦逊有礼,勤学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A.全文的中心句B.总结全文C.承上启下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2 文言文二则课时练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2 文言文二则课时练及答案

22 文言文二则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ɡín y恭勤焉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囊萤夜读()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3.以夜继日焉()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四、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一、ōnɡq ān二、1.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3.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三、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四、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第二课时一、给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家贫.()不常得油。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三、《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一、1.贫:贫穷 2.弃:放弃二、1.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2.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三、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

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时练(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时练(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时练(附答案)第一课时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ɡín y恭勤焉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 囊萤夜读()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3.以夜继日焉()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四、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一、ōnɡq ān二、1.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3.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三、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四、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一、给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家贫.()不常得油。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三、《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一、1.贫:贫穷 2.弃:放弃二、1.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2.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三、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

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22 文言文二则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

②其:它的,指蜡烛。

③之:指代书。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偿:报酬、回报。

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参考答案】
1.C
2.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本文写了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到大户人家帮佣只为借书这两件事。

4. 示例:匡衡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值得我学习。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

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

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③荻(dí):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

④闾(lǘ)里:乡里。

⑤文字:文章。

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

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

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
镇静了。

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

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参考答案】
1.货物,钱资助
2.C
3.选文是从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已经欧阳修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机抄录这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4.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