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20836复习过程
高中语文《劝学》文言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劝学》文言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 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 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 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 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高中语文《劝学》作者:荀子【先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荀子文言知识点总结
劝学荀子文言知识点总结一、修身养性荀子在《劝学》这篇文章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经过艰苦的修炼,才能够让自己的本性转为善。
他提出了“志士不忘在学”的观点,希望人们能够不断地修炼自己,不断地钻研学问,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荀子强调了自己的理想境界,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超越自己的局限,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他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克制自身的恶性。
对于学习的态度,荀子提出了“志士宁死不辱”的观点,也就是说,学习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品质,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的方法在《劝学》这篇文章中,荀子还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他认为,学习应以实践为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才能够真正掌握学问。
荀子提出:“学至诚,则明”,也就是说,只有真心实意地学习,才能够深刻地领悟学问的真谛。
荀子还强调了学习的态度,他认为,学习需要敬畏,需要恭敬,需要认真对待。
他认为,只有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够不断地进取,才能够真正打开学问的大门。
同时,他还提出了学问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领悟学问。
三、礼乐教化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他的礼乐教化的思想。
他认为,通过礼乐,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对人的思想进行引导,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和品德。
他主张,只有通过礼乐教化,才能够对人的恶性进行抑制,对人的善性进行培养。
荀子认为,礼乐是一种道德的教化工具,通过礼乐,可以对人的良心进行教化,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
他认为,只有通过礼乐,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主张,国家需要制定完善的礼乐制度,以实现对人的道德教育的全面引导。
四、王道政治在《劝学》这篇文章中,荀子还对王道政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国家需要通过道德化的教育和政治体制的建设,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他提出,只有通过王道政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荀子主张国家需要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人的恶性进行惩戒,对人的善性进行引导。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作品。
二、通假字。
1.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2.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 博学。
-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 参。
- 古义:验,检查。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加入。
3. 疾。
- 古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如“声非加疾也”。
- 今义:疾病;快。
4. 假。
- 古义:凭借,借助。
如“假舆马者”。
-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如“金就砺则利”。
- 今义:金子,黄金。
6. 爪牙。
- 古义:爪子和牙齿,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
如“蚓无爪牙之利”。
-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
2. 名词用作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快。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 其曲中规:“曲”,弯曲的弧度。
- 登高而招:“高”,高处。
4. 形容词用作动词。
-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
- 积善成德:“善”,善行。
五、一词多义。
1. 绝。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以为妙绝(极了)-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2. 强。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3. 假。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4. 望。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望也(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六、特殊句式。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
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下面为大家带来《劝学》考点知识整理,快来看看吧。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1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二、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如:用心一也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如:蟹六跪而二螯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二)动词的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2.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3.形容词的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四、一词多义1、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2、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3、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4、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5、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劝学的文学及文体常识归纳整理:《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劝学知识点:【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3.词类活用(1) 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 “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4.重点虚词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善假于物也:对,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助词“的”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因果:而神明自得,因而;也可以理解成顺承关系表假设:锲而不舍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
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者,助词,者也构成判断句式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禾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 “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 •輮(之)以(之)为轮。
2 •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出处。
二、通假字。
1. “輮以为轮”中“輮”通“煣”,使弯曲。
2. “虽有槁暴”中“有”通“又”,“暴”通“曝”,晒。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中“生”通“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 博学。
-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学问渊博。
2. 参。
- 古义:检验。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加入;参考等。
3. 金。
-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如“金就砺则利”。
- 今义:金子,黄金。
4. 爪牙。
- 古义:爪子和牙齿,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
如“蚓无爪牙之利”。
-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5. 用心。
- 古义:因为心思。
如“用心一也”。
-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每天,作状语。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上”“下”,向上、向下,作状语。
2. 名词用作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游水。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 “其曲中规”中的“曲”,弯曲的弧度。
- “登高而招”中的“高”,高处。
4.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輮以为轮”中的“輮”,使……弯曲。
5. 数词作形容词。
- “用心一也”中的“一”,专一。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表判断。
2. 状语后置句。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正常语序为“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语序为“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六、重点实词、虚词。
1. 实词。
- 劝:劝勉,鼓励。
- 学:学习。
- 青:靛青。
- 中:合乎。
- 绳:木工取直用的墨线。
高中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在高中阶段,学习是同学们最主要的任务,劝学文是以劝导同学们努力学习为目的的文学作品。
劝学文言知识点是指在写作高中劝学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文言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读者可以参考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写作高中劝学文。
一、典故引用:劝学文中经常可以使用典故进行引用,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在使用典故时,应注意使用合适的典故,并且要注意典故的探讨和运用,使之与文章内容相符。
例如,“扬子江上曰:流光容易把人逝,故乡恐于心中留”的引用,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学主题相契合,并增加了劝导的力度。
二、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喻,可以把抽象的观点或概念具象化,使文章更形象、生动。
例如,“读书如磨刀,不磨则钝,扬子江之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
”将读书比喻为磨刀,形象地表达了读书的重要性。
2. 赋予人性:将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文中的事物更有生命力,更贴近读者的感受。
例如,“艺海无涯,学海无涯,取长补短处己焉。
”将学海比喻为一个有自我决定能力的人,更加直观地表达了要不断学习的观点。
3. 对仗: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平行的语句结构使文章节奏感强,语意更加鲜明。
例如,“年纪不比船之停泊,待我舟楫,纵横曰利用。
”平行的句式结构使句子更加工整。
三、结构组织:1. 起承转合:劝学文多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组织,首先通过引出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展开论述,接着转入合适的引用和比喻,最后进行总结和呼吁。
例如,“少了学习这袋犁耙,少了学习这道摧绝骨肉的高墙,少了学习这个雄鬼的黄金熔炉。
”逐渐引出问题,展开劝导,最后总结呼吁努力学习。
2. 递进式:递进式结构组织是指逐渐深入,从表面到深层次地陈述观点。
例如,“学习是一种修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以致用,从小立志,从学业入手,切勿见小而不得为,见大而不敢为。
”四、文言文常用词汇:在写作劝学文时,可以使用一些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以增加文章的文雅和艺术感。
《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知识点总结《劝学》知识点总结《劝学》是唐代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劝勉人们勤奋学习、珍惜时光的诗篇。
本文将对该诗篇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主题思想《劝学》主题是劝勉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
诗篇开篇即道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二、诗篇结构1、诗篇起首以“颜真卿劝学”为题,点明主题;2、接着引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以强调学习要勤奋;3、随后,诗篇又引用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诗句,进一步说明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4、最后,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结尾,再次强调主题。
三、名句解析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中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有何深意?答:“三更灯火”、“五更鸡”都是形容古人夜间学习的刻苦情景,意指学习需要勤奋、持续不断地投入。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诗有何寓意?答: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不要等到老了才后悔没有早些读书。
3、“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答:这句话是在告诫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而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四、知识点回顾1、《劝学》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颜真卿;2、《劝学》是一首劝勉人们勤奋学习、珍惜时光的诗篇;3、诗篇中引用了“三更灯火五更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等诗句,表达了学习要勤奋、珍惜时光的思想;4、《劝学》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五、思考与启示通过学习《劝学》,我们可以领悟到: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时光荏苒,青春不再,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同时,也要鼓励身边的人一同珍惜时光,共同追求进步。
六、知识点应用1、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扬《劝学》中所倡导的勤奋精神,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充分利用年轻时的精力,勤奋学习,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3、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可以引用《劝学》中的诗句,鼓励他人珍惜时光,勤奋学习。
《劝学》知识点复习
《劝学》知识点复习《劝学》知识点复习一、文学常识1.荀子2.《荀子》二、字音靛青中绳车柔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参省知明而行无过矣须臾跂而望闻者彰舆马舟楫善假于物积水成渊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爪牙二螯蛇鳝之穴三、字词含义輮使之然也(使……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须臾(片刻)2.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强,宏大)劝学(勉励,鼓励)闻者彰(清楚)绝江河(横渡)跬步(古代的半步)驽马(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镂(雕刻)圣心备焉(具备)风雨兴焉(起)功在不舍(停止)锲(刻)而不舍君子博学而日参(验,检查)省(省察)乎己跂(提起脚后跟)而望蟹六跪(蟹腿)而二螯(蟹钳)四、通假并解释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五、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6、下饮黄泉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六、一词多义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善假于物也引出动作支配对象,不译之:1.锲而舍之:代词。
2.青,取之于蓝:代词。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5.輮使之然也:代词,木。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而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而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而表承接:锲而不舍而表因果: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焉:1.圣心备焉句末助词,了2.风雨兴焉:兼词,于此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哪里七、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语文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语文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语文劝学知识点一、通假字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5.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6.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7.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8.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9.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二、古今异义1.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
今:帮凶)2. 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三、词类活用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四、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7.輮以为轮(省略句)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五、重点字词解释1.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3. 輮使之然也(然:这样)4.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5.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六、一词多义1、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2、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③以为妙绝(极)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4、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整理一、关键信息1、文章主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鼓励人们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2、主要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学习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述出来。
对比论证: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通过骏马和劣马的对比,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3、重点文言词汇通假字:“輮以为轮”中的“輮”通“煣”。
古今异义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博学”古义为广泛地学习,今义为学问广博精深。
词类活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4、重要语句理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说明通过学习可以超越前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11 文章主旨的深入分析111 学习能够改变人的品性和能力文中指出“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如同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会锋利一样,人通过学习也能够纠正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112 学习使人不断进步,实现自我超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形象地表达了学习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后人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113 学习是终身的事业“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贯穿全文,强调了学习不应有终点,无论处于何种年龄和阶段,都应当持续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12 主要论证方法的具体示例121 比喻论证的丰富多样“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以登高招手和顺风呼喊为例,比喻善于借助外界条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而说明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
122 对比论证的鲜明有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通过蚯蚓和螃蟹的对比,突出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13 重点文言词汇的详细解释131 通假字的辨认与理解除“輮以为轮”中的“輮”通“煣”外,还有“虽有槁暴”中“有”通“又”,“暴”通“曝”等。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通假字:
1.以为轮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二、重点词语
1、木直中绳
2、虽有槁暴
3、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吾尝跂而望矣
6、声非加疾也 789101112三、古今异义
1.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蚓无爪牙之利
4.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非利足也
3、 以为轮/使之然也
4、非能水也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五、指出特殊句式并翻译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六、翻译句子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原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劝学原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归纳总结:1.学习的态度和目标- 学无止境: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点,要有不断学习的态度。
- 精进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追求卓越。
- 知行合一: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 认真负责:对待学习要认真负责,不轻率、不懈怠。
- 积极进取: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2.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而后行:在学习之前,要充分思考,明确目的和方法。
- 博览群书:要广泛阅读,吸取各种知识,开阔视野。
- 勤勉笃行:学习要坚持不懈,不断努力,不怕吃苦。
- 反思总结: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不断完善学习方法和技巧。
- 善于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发展潜能:学习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潜能,拓展自己的能力。
- 丰富人生:学习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懂得更多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生活。
- 实现人生价值:学习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提高素质: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使人更有竞争力。
-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互助:学习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理解和互助,促进社会和谐。
4.学习的困难和克服方法- 懈怠自暴: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要有毅力不轻易放弃。
- 毅力强化: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
- 合理规划: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压力过大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 寻求帮助:要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要独自承受压力。
5.学习者的修养和素质- 自律能力:学习者应该具备自律能力,能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不被外界干扰。
- 独立思考:学习者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不轻信。
- 团队协作:学习者应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礼仪修养:学习者应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为人礼貌,尊重他人。
- 诚实守信:学习者应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不撒谎,言行一致。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
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目的、态度和方法。
这篇文章言辞优美,富有哲理,蕴含着丰富的文言文知识。
下面我们来对其中的重点知识进行一番整理。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
今义:与“真”相对。
(3)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从。
而青于蓝:比。
善假于物也:向。
(2)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就。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3)之青,取之于蓝:代词,指青。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助词,的。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4、词类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2)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
(3)名词用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4)形容词用作名词其曲中规:“曲”,弯曲的程度。
登高而招:“高”,高处。
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用心一也。
(3)用心躁也。
2、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重点句子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知识点总结
荀子《劝学》知识点总结一、学习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天生三才,养生等秩,故各言学。
”天生的才能只是起点,想要成就大事业还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
荀子认为学习是一种修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才能和修养。
荀子还指出:“人生贵居,圣学贵道。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道德价值,认为学习是人生的高尚追求,是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此外,《劝学》还通过举例说明了学习对于个人成功的重要性,论述了学习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因此,可以说荀子在《劝学》中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习的方法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上智自立”的学习方法。
他认为,一个人通过学习可以达到“聪明、老成、明达、通达、通变、通乱”等六种境界,而达到这些境界的关键就在于“上智自立”。
所谓“上智”,即指的是人格和品德的高尚,而“自立”则是指立足于自身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荀子认为只有具备了这种“上智自立”的品质,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永葆初心,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此外,《劝学》中还强调了“勤学”和“审问”的学习方法。
荀子认为,只有通过勤奋的努力才能取得学习的成果,而通过审问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关于学习的态度在《劝学》中,荀子对学习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阐述。
荀子认为,学习是一种追求高尚和道德的活动,是一种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应该保持谦虚的心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地充实提升自己。
另外,荀子还强调了学习的持之以恒和不断进取的态度。
他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
通过对学习态度的阐述,《劝学》为人们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除上述主要知识点外,《劝学》还论述了学习的对象和内容、学习的标准、学习的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看出,《劝学》是荀子的一篇思想精深、内容丰富的文章,对于现代人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
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2、而
《劝学》(节选)一文中共有16个“而”,弄清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对研读课文很有帮助,并且“而”是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
(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此句也可表顺承。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4.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5. 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取独)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鳝之穴(的)
6.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4)因求假暂归(假期,休假)
(5)假以雄权(授予,给予)
7.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
八、文学常识
1.荀况
荀况(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越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
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
曾游于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荀卿废,便安家于兰陵,著书数万言而卒。
荀卿之儒与孟轲之儒在思想上有许多显著不同。
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性善论),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性恶论)。
正是基于他对人性的这样的认识,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功能和人的后天学习的作用。
这也是他把《劝学》置于其著作第一篇的原因。
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唯物主义观点。
2.《荀子》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通篇用排偶句法,也是荀子散文的特点,《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很大。
九、荀子名言名句
1、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