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
河北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
河北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资料仅供参考2.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4)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制度;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实行学分制管理。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从小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习观: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观:资料仅供参考(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2)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对待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学观:(1)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2)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3)从重结论轻过程到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教学1 .简述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概念及其基本要求。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促进者(2)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研究者(3)教学与课程的关系:者和开发者(4)学校和社区的关系:开放式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 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 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 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运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时,要做到:资料仅供参考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相统一3、简述循序渐进原则概念及其基本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教育学是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中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每个知识点,中公教师网小编特整理了教育学的高频考点。
下面是高频考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下面主要讲解前两个环节备课和上课。
【高频考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备课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
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
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1.备课的意义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教学资料,为上课做准备。
2.备课的要求(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首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就是指教师要弄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的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其次,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掌握学科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所在,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利用它来促进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转变,知识的拓展及各种能力的提高。
此外,各种参考资料是教科书的重要补充,教师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满足教学需求。
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当是全面的。
首先要考虑学生总体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还要了解学生个体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此外还要了解班级的一般状况,如班纪班风等。
设计教法:教师要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
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必背简答题
教育学1.简述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简述当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4.论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①教育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②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③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④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直接生产科学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从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4)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手段现代化生产必须通过教育提高生产管理者、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培养专业生产管理人员,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5.论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通过传递文化,教育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文化的发展。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从存储形态的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这一过程就是文化活化的过程。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
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吸收和排斥两种。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批判与选择是密切联系的,批判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5)教育的文化传播、交流、融合功能互派留学生等教育交流活动,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交流、融合。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完成的。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导入、知识讲解、示范演示、学生练习、巩固评价和作业布置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欲望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或引用相关的实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到本节课的内容上来。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在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兴趣后,教师开始正式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PPT等工具,结合生动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和例子,将知识点讲解清楚。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第三环节:示范演示知识讲解后,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模拟情境等方式,展示知识的具体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示范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第四环节: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环节:巩固评价巩固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和评价,旨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个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环节,通过作业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合理设计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巩固练习或拓展学习。
并在下节课开始前,对作业进行检查和讲解,引导学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教学过程的六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组织形式(一)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组织形式(一)教育学是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中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每个知识点,中公教师网小编特整理了教育学的高频考点。
下面是高频考点-教学组织形式。
【高频考点——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一、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得以进步完善而基本定型。
最后,以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
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按课教学。
“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按时授课。
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4.班级授课制的类型和结构(1)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一课是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任务的课,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等;综合课是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课的类型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主要有讲授课、演示课、自学课、讨论课和作业等。
(2)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湖北省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考点解析:教学组织形式(二)
湖北省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考点解析:教学组织形式(二)教育学是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中需考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每个知识点,中公教师网小编特整理了教育学的考点。
下面是考点-教学组织形式。
更多特岗教师招考笔试资料尽在中公特岗教师网-笔试资料里。
【考点——教学组织形式】一、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1.个别教学(1)个别教学的概念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
(2)个别教学的意义个别教学强调发现、珍惜、发掘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平均、划一教学的不足,是满足特殊化教育需要、实现个性发展的手段和途径。
当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的个别学习,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条件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时间。
(3)个别教学的要求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缺点;既要针对个体,又要使个体不脱离于群体;要制定详细的个案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好各项工作。
2.现场教学(1)现场教学的概念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
它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通常需要有关现场人员的参加。
(2)现场教学的意义现场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参观等,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3)现场教学的要求现场教学的要求是:目的明确;准备充分;现场指导;及时总结。
二、其他教学组织形式1.分组教学(1)分组教学的概念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美、英、法、德等国家实行的分组教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分组,即取消按年龄编班,改按学生的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另一类是内部分组,即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方法(二)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方法(二)教育学是河南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中必考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每个知识点,中公河南教师网小编特整理了教育学的高频考点。
下面是高频考点-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更多河南特岗教师招考笔试资料尽在中公河南特岗教师网。
【高频考点——教学方法】1.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种。
(1)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
练习法是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有重要作用。
更多河南特岗备考资料点击登录河南特岗教师招聘网。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练习的题目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以及基本技能的提高;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反馈;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常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
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使用仪器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作风。
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认真编写试验计划,加强实验指导,做好实验总结。
(3)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
实习作业法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归纳八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归纳八十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只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一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要注意两个问题: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又不能只重视学生的作用。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智力既是接受人类已有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
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一定的智力。
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
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
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采用启发式教学。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形式教育论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传授的倾向。
二是实质教育论只向学生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主要的教学模式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主要的教学模式教育学是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中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每个知识点,中公教师网小编特整理了教育学的高频考点。
下面是高频考点-主要的教学模式。
【高频考点——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一、当代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1.目标一导控式(1)理论依据:学习者本身含有不同的水平,对同一学习内容,尽管学习结果一样,但学习水平可能不同,因而建立目标体系能引导和控制学生达到的学习水平。
学习是按由低到高的不同水平逐步递进的。
每一较高水平的学习植根于较低水平的学习上。
因而要设计出由低到高的一个紧接一个的程序化目标,通过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所达到的水平,以调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条件和时间,发挥学生的潜能。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划分学习单元,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并按单元目标组织教学,借助评价、反馈、强化和矫正等活动,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能学好的潜能。
(3)操作程序:第一步,前提诊断。
对将要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检查、提示、复习和回顾,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第二步,明确目标。
第三步,达标教学。
通过讲授、提问、联系、自学等多种形式紧扣目标进行教学,力求使尽量多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第四步,达标评价。
评价通常不计分,答案由教师提供,方式可以是师评、学生自评、互评。
第五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强化补救。
(4)操作策略:教师是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达标的“组织者”。
为此教师要安排好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出各单元的每个知识点,并用目标去准确界定。
2.问题一探究式(1)理论依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必须通过时间才能逐步提高,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
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
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
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也是心理活动过程、社会化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心理过程、社会化过程的复合整体。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五个阶段。
一、引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导入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起始阶段,就是引发学习动机,俗称就是导入,导入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面的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起始阶段就是引发学习动机,也可以称为是首要阶段、前提阶段、基本阶段和心理准备阶段。
二、领会知识-新授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接下来是不是要进行相应的学习了,就是我们一节课花大篇幅时间去对知识进行学习,所以接下来就是领会知识,他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什么是中心环节,就是我们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知识是什么。
2.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领会知识又包括两方面,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什么是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比如我们上语文课,我们在一篇阅读课的时候,老师经常让我们通读一下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自然段,这篇课文大概讲了什么,这就是感知教材,也就是简单看看这篇文章讲什么。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这篇《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一)识记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教学工作的意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教学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历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
(1)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发展说):代表人物从苏格拉底到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杜威、皮亚杰、布鲁纳、赞科夫等。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实践说)(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交往说):最先在德国提出。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历史性2.周期性3.整体性4.个性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①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学科的不同、教学任务的不同、学生年龄特等的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②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③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湖北省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考点解析:教学组织形式(一)
湖北省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考点解析:教学组织形式(一)教育学是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中需考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每个知识点,中公教师网小编特整理了教育学的考点。
下面是考点-教学组织形式。
更多特岗教师招考笔试资料尽在中公特岗教师网-笔试资料里。
【考点——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一、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得以进步完善而基本定型。
最后,以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
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按课教学。
“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按时授课。
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4.班级授课制的类型和结构[page](1)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一课是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任务的课,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等;综合课是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课的类型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主要有讲授课、演示课、自学课、讨论课和作业等。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解析:课程内容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解析:课程内容【考点——课程内容】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每门学科都有对应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都有相应的教材。
1992年,原国家教委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时,把“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
指导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仍用“课程计划”这一术语,把原来用的“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
一、课程计划1.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2.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需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需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强制性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也就是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计划,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
因此,它具有强制性。
(2)普遍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教学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多数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3)基础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作用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
特岗教师《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宏观教育概论,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中观教育原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概述,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学生与教师,学生,教师,师生关系,课程,课程概述,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价,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微观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概述,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教学评价和教学模式,德育,德育概述,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与途径,德育模式,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班级与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培养,班主任工作,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概述,教育的由来,教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最基本的要素,受教育者,主体作用,最基本的要素,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的本质及社会属性,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均衡,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按性质划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呈现形式划分,是否具有计划性,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起源于神,朱熹,生物起源说,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本能生利西,心理起源说,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孟禄,区别,人类的本能,动物的本能,共同,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劳动起源说,起源于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马克思,米凯爱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无阶级性,尧,舜,禹,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内容简单,方法单一,古代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学校,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奴隶社会的教育,夏代,启,校,产生了学校,殷商,序,西周,庠,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兴起,封建社会的教育,战国,百家争鸣,儒家,墨家,为显学,两汉,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六学,二馆,等级性,科举制,宋元明清,书院,程朱理学,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古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印度,佛教,婆罗门教,古希腊,雅典,崇文,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斯巴达,尚武,军事体育训练,古罗马,家庭教育,西欧中世纪,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近代教育,公立教育,义务教育,世俗教育,法制教育,20世纪以后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萌芽阶段,17世纪以前,学记,中国最早,世界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启发性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相长,知不足,知困,课内课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长善救失,尊师重道,孔子,中国最早,世界最早,启发式教育,论语,教育作用,性相近,习相远也,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标,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性善论,扩充善性,大丈夫,明人伦,道德教育,盈科而进,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大儒,儒家经典,闻见知行,墨子,人性素丝说,兼爱,非攻,兼士,贤士,科学技术,量力性原则,亲知,闻知,说知,苏格拉底,西方最早,启发式教育,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强调知识,美德即知识,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理想国,强调哲学,亚里士多德,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政治学,强调理性和灵魂,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教育著作,世界第一,教学法,模仿,理论,练习,创立阶段,17至18世纪,培根首提出,科学归纳法,纽斯来独立,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之父,教育遵循自然,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巴特来规范,1806年,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知识+德育,二基础,伦理学,心理学,哲学,三中心,教师在课堂上教教材,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康德来讲授,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驽德,教育遵循自然,教育心理学化,爱的教育,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人,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学生,陶行知,三中心,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直接经验,生活即教育,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社会即学校,学校既社会,教学做合一,从做中学,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斯宾塞,教育论,教育预备生活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课程作为专业术语,发展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妻子,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凯洛夫,教育学,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当代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姆有掌握,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纳来结构,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认知主义,发现教学法,瓦根找范例,瓦根舍因,范例教学,高度赞发展,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全面和谐好斯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活的教育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发展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生理发展,身高,体重,骨骼,肌肉,心理发展,认知,意向,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5,※互补性,具体表现,生-生互补,生-心互补,教学启示,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A与B比较,具体表现,个体差异,群体差异,教学启示,因材施教,不平衡性,A与A比较,具体表现,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均衡,教学启示,适时而教,抓关键期,劳伦兹,阶段性,具体表现,某一阶段有某一阶段的特征,教学启示,教育工作,分阶段进行,反对成人化,顺序性,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学启示,循序渐进,反对拔苗助长,反对凌节而施,顺序是由多个阶段构成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翻坐滚爬,顺序性,三六七八,阶段性,一刀切,一锅煮,对个体来说,违背了阶段性,对群体来说,违背了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内发论,内在需要,孟子,性善论,弗洛依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机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外铄论,外在力量,孔子拉着墨子外出荀找洛华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4,※遗传,物质前提,可能性,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环境,可能变现实,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原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专门教师,控制因素,系统全面,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出淤泥而不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创造性,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决定教育的水平,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体制和结构,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促进生产力-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最基本,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科技创新的手段,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促进政治经济制度-政治功能,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最基本,教育促进政治民主,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教育与社会文化,文化制约教育的发展,文化制约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制约教育的内容选择,文化制约教育的方法使用,教育促进文化-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指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可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规范)(组织)文化,校园精神(观念)文化,核心,教育与社会人口,人口制约教育的发展,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规模,人口质量制约教育的质量,人口结构制约教育的结构,人口功能,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结构,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概念及作用,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教育目的:也称总的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普遍,学校,培养目标,特殊,课堂,课程目标,教师,教学目标,最具操作价值,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调控作用,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个体发展需要,培养自然人,罗梭人福禄奇,社会本位论,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公民,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辩证统一论,马克思,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结构,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者的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关系,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基础,体育,基础和保障,美育,动力和升华,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各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第四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结构,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外国学制的影响,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教育形态趋于稳定的实体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学制的出现,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在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化社会,根本-改变观念,第二节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单轨制,美国,双轨制,欧洲,英国,法国,前西德,分支型学制,苏联,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壬颁布,癸实施,长期戌美国,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首颁布,未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首实施,承袭日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男女不得同校,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资本主义性质,男女同校,学堂改为学校,1922年,壬戌学制,承袭美国,新学制,六三三学制,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优,育,改,促,提,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基本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班级授课制,最早起源于德国,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勉,强,普,免费性,强制性,普遍性,强,普,基,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2006年修订,九年义务教育,终身教育制度,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的培养,耶克斯利,终身教育,最早,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出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最终形成,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终身性,全民型,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具有可塑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依赖性,学生是未成年人,依赖父母,依赖老师,向师性,以教师为榜样,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最高体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与成人不同,学生有巨大潜能,学生有发展需要,学生的社会地位,多重地位,公民,未成年公民,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学生的主要权利,※学生,受教育权,最基本,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公正评价权,公民,人身权,身心健康权,最基本,人身自由权,搜身,关禁闭,人格尊严权,体罚,变相体罚,隐私全,日记,短信,成绩,名誉权,荣誉权,财产权,没收手机不归换,学生的义务,三个遵守一个努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个人行为规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第二节教师,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非专门化阶段,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教师不是专职的,专门化阶段,师范教育的诞生,世界最早,法国,基督教兄弟会,1681年,中国最早,南洋公学,上海交大,1897年,专业化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66年,教育工作,专门职业,教师,专业人员,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多样化,传道者,传播道德,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授业解惑者,解除困惑,示范者,提供榜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朋友,分担喜怒哀乐,研究者,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且正确的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连续性,时间上的连续,无明确的上下班时间,广延性,空间上的广延,无明确的劳动空间,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迟效性,滞后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启蒙老师,间接性,教师劳动,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教师自身成为榜样,示范性,榜样,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的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教师威信的分类,权力威信,信服威信,教师威信的结构,人格威信,主要,学识威信,情感威信,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内,培养良好的风度仪表和行为习惯,外,培养良好的第一印象,外,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的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忠于教育,热爱学生,团结同事,以身作则,知识素养,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教育理念,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控反思能力,心理素养,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健康的人格,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专业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三阶段发展观,福勒,布朗,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成熟标志,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看别人,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看自己,开展微格教学,多练习,进行专门训练,多反思,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布鲁巴奇,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最基本,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教师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贯彻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第三节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概述,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1939年,勒温,专制型,命令,权威,疏远,民主型,开放,平等,互助,放任型,无序,随意,放纵,师生关系的内容,※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道德上的促进关系,心理上的相容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保障教学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学相长,满足学生需要,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教师方面,最关键,学生方面,环境方面,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学生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发扬教育民主,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课程一词的由来,课程,最早,唐朝,孔颖达,专业术语,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类型,※内在属性,学科课程,知识,孔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经验课程,经验,杜威,克伯屈,优点,系统连贯的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缺点,不重视学生的经验,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知识,孔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综合课程,怀特海,针对分科课程分科过细提出,强调学科之间内容的关联性,不能取代分科课程,实施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开发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课程任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呈现形式,是否具有计划性,显性课程,隐性课程,课程理论,课程理论的发展,1949,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结构主义,布鲁纳,以学科结构为中心,要素主义,巴格莱,共同要素,新三艺,永恒主义,赫钦斯,永恒学科,经典名著,。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高频考点——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往往与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感知教材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
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巩固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
巩固知识的意义在于避免或减少对先前所学知识的遗忘,并且为顺利地学习新知识、新材料奠定基础。
更多河南特岗教师备考资料点击登录河南特岗教师招聘网。
4.运用知识在教学中,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的,如完成各种书面或口头作业、实验等。
此外,运用知识不只局限于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它还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等。
5.检查知识检查知识是指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的过程。
检查知识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以便及时改进。
【同步训练】1.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阶段B.基本途径C.基本内容D.基本部分答案:A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答案:D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答案:B4.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答案:C 更多河南特岗教师备考资料点击登录河南特岗教师招聘网。
5.教学过程的结构所包含的因素有()A.组织教学的构成部分B.认知活动C.行为操作D.方法因素E.内容因素答案:ABCDE6.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所划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阶段有()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答案:ABCDE更多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点击河南特岗教师招聘网。
2021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四
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四)有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在教学中,教师教依赖于学生学,学生学离不开教师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指引者和学习质量检查者,她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盼望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人才。
教师受过专门训练,不但“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思想修养,并且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可以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重要体当前三个方面:(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方向、内容、进程、成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作用;(2)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3)影响学生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形成。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是有条件: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实既有赖于教师自身条件,即具备应有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发挥还必要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诲过程中地位与否得到应有必定,教师工作条件与否得到基本保证。
教师主导作用是针对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与上进而言。
它体当前:一方面,在做人上能以身作则,正直、智慧、敬业、严谨、耐心、和蔼,受学生尊敬、爱戴,有很高威信与亲和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要善于启发、诱导、解说、示范、训练、辅导、指点和耐心服务,以便使学生积极而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自身才干、修养。
应当指出,教学中一切不民主逼迫灌输和独断专横做法,都算不上是教师主导作用,都不符合当代教学规定。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加教学能动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人,具备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重要体当前两个方面:(1)学生对外部信息具备选取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信息选取与否直接受学生本人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外部规定所左右;(2)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由于学生对信息进行内部加工过程受到个体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制约。
教学过程的结构名词解释
教学过程的结构名词解释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采取一系列有机衔接和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学法的研究中,教学过程被视为一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中包含了多个环节和组成部分。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的期望学生在学习后所能够达到的状态或能力。
它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方向,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了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发展。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等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性体现在教学内容应当是经过研究和验证的,能够准确而系统地传达给学生。
适应性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相适应,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操作性意味着教学内容应当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呈现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组织和展示教学内容的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并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问题解决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教学场景和效果。
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媒体和教具等物质载体。
教学手段的选择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常见的教学手段包括黑板、幻灯片、教学软件、实验仪器等。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过程进行量化或定性分析的过程。
教学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和调整的依据。
教学评价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的发展。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ative评价和summative评价两种类型,前者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后者则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总结和总体评价。
总结:教学过程的结构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组成。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整理8
第八章教学(下)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1)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2)上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
①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根据教学的任务,课的类型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巩固新知识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课。
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②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③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3)作业检查与批改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①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具有代表性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③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指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之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
课外辅导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
(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是以测验的形式定量地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的结果。
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和评价,可以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从检查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用来指导、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提高质量。
①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供答型试题又分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
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
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
②测验的质量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归纳十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归纳十十七、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首先由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进行理论论证。
中国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
(2)班级授课制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固定班级、按课教学、固定时间。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越性: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局限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
齐步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2.课的类型和结构(1)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指按课的任务将课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大致分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2)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指课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包括:①组织教学②复习过渡③讲授新教材④巩固新教材⑤布置课外作业。
3.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4.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十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活动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备课①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②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上课(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节好课的要求有如下几点:①教学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结构合理;④方法恰当;⑤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⑦态度从容自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高频考点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高频考点——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往往与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2.领会知识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感知教材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
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巩固知识
巩固所学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
巩固知识的意义在于避免或减少对先前所学知识的遗忘,并且为顺利地学习新知识、新材料奠定基础。
4.运用知识
在教学中,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的,如完成各种书面或口头作业、实验等。
此外,运用知识不只局限于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它还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等。
5.检查知识
检查知识是指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的过程。
检查知识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以便及时改进。
【同步训练】
1.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A.基本阶段
B.基本途径
C.基本内容
D.基本部分
答案:A
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答案:D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答案:B
4.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C
5.教学过程的结构所包含的因素有()
A.组织教学的构成部分
B.认知活动
C.行为操作
D.方法因素
E.内容因素
答案:ABCDE
6.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所划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阶段有()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答案:ABCDE
中公讲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