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认的职业类型分类全
徐州继续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7年徐州继续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第一套题《专业技术人员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教程》1.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高度(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必然会逐渐从社会普通公众中分离出来一部分人。
(填空)2.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都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断飞跃的过程。
(填空)3.(知识经济)_的基本内涵是以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生产、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
(填空)4.知识经济从根本上看是(人才经济). (填空)5.知识经济是以为主要生产要素,以创造性的为依托的经济. (填空)6.智力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最一般的及其转化的。
(填空)7.对于每个人的信念来说,能起支撑作用的,则是人的(意志)与(毅力)。
(填空)8.人的实践活动就是人对其以及其自身的创造活动。
(填空)9.对于当前管理,管理要素以(创新)为中心,管理模式变为(分权制)的网格化方式,管理程序变为(目标管理)。
(填空)10.我国要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型增长转向型增长(填空)11.《现代汉语词典》将“专业”解释为()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分或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的。
(单选) DA政府机关B企业单位C生产机构D产业部门12.专业技术是人类()过程中所取得的智力成果。
(单选) CA改造自然B改造社会C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D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13.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职业的前提和基础性条件是(). (单选) BA从事社会生产的专业技术工作或职业B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理论或操作技术手法C有相应专业理论基础D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1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状况. (单选) AA职业结构B职业属性C职业特征D职业分类15.知识经济是以()为主要生产要素,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 (单选) AA人的知识B人的认识C人的实践D人的创新16.“二八法则”,又称“马特莱法则”,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一、问答题、判断题1、职业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一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社会产生于中世纪末期,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新教徒把所从事的工作视为天职时,出现了职业精神。
二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
2、职业的内涵:一是职业职责,二是职业权力,三是职业利益。
每种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来说有三种意义:一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二是人们与社会进行交往的一种主要渠道。
三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场所,能够使个人的某些才能得到发挥和发展。
3、职业的特点:经济性、连续性、社会性、产业性、规范性、知识性和技术性、统一性和差异性。
职业的社会性主要有三个特点,即一是要体现社会功能,二是要体现社会报酬,三是要体现职业声望。
4、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我国现有的职业结构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和1838个细类(职业)。
自2004年8月正式建立新职业定期、按季度发布制度以来,至2007年4月25日,我国职业总数已达1989个。
5、职业变迁和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1)社会职业各类越来越多。
(2)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
(3)脑力劳动者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4)行业兴衰决定职业存亡。
(5)职业的内涵更加丰富。
6、把握职业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时必须把握引起职业变化的原因和规律:(1)决定和推动职业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2)现代职业演变迅速的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3)社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变革,促使一些职业演变。
(4)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使相关职业应运而生并竞相发展。
7、决定职业层级和职业地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功能、社会报酬、自然条件、职业要求。
职业声望和职业地位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舆论氛围、主观偏见、教育程度、男女差别、地区和国家。
8、职业历程对于每个人来讲,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衰退期。
9、引起职业流动的原因及特点:(1)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实施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构成部分。
学生不仅要学习必修的文化基础知识,更要掌握专业知识及与之职业相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本文在对中职学校专业课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确定专业课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对构建符合实际的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探索。
一、引言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构,其定位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一般采用考试和测评方法,教师是主体。
而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获得,以及与其将要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本文拟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课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确定专业课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建立专业学业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以便对中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评价,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二、中职学校专业课的界定教育家泰勒认为,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离开人的需要,黄金和泥土除了其物理性质的不同之外,别无差距”。
因此,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由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情况而决定的。
中职学校专业课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第四条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出版物发行员国家职业标准

出版物发行员国家职业标准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出版物发行员。
1.2 职业定义将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由出版领域输送到消费领域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1.4 职业环境室内、外。
1.5 职业能力特征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实际操作、人际交往能力,一定的观察、理解、计算、判断、应变能力。
1.6 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
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中级不少于9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应有标准教室和能容纳20人以上的模拟实习场所;具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和用具。
1.8 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我国的职业如何分类[整理]
![我国的职业如何分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55343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3.png)
我国的职业如何分类?我国职业分类,根据我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主要有两种类型:(1)第一种: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82年3月公布,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
该《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即8大类、64中类、301小类。
其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是:第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商业工作人员;第五,服务性工作人员,第六,农林牧渔劳动者;第七,生产工作、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八,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在八个大类中,第一、二大类主要是脑力劳动者,第三大类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四、五、六、七大类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第八类是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2)第二种: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发布,并于1985年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
这项标准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
门类共13个:①农、林、牧、渔、水利业;②工业;③地质普查和勘探业;④建筑业;⑤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⑥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⑦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⑧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⑨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⑩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1金融、保险业;12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3其他行业。
这两种分类方法符合我国国情,简明扼要,具有实用性,也符合我国的职业现状。
根据不同标准的职业,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如:从行业上划分,可分为一、二、三产业;从工作特点上划分,可分为务实(使用机器、工具和设备的工种)、社会服务、文教、科研、艺术及创造、计算及数学(钱财管理、资料统计)、自然界职业、管理、一般服务性职业等10多种类型的职业。
各国公务员制度

一、公务员的概念1、英国:中央政府系统中非选举产生的和非政治任命的常任官员称为公务员或事务官。
2、美国:政府系统中的所有官员称为公务员3、法国: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军人及其他公共事业机构在内的所有人员。
4、日本: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的工作人员5、英美共同——政务官与事务官:前者指由选举产生,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后者指在英国中央政府系统非经选举和非经政治任命的,不与内阁共进退,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没有过失可以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6、公务员传统定义:与其他专制服务于国家的机构相对应,如军队、司法、警察等7、现代定义:只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8、关于干部:干部和干部制度为政策术语和社会用语而非法律用语;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干部是一种身份,干部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身份制度9、干部制度弊端:①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②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③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④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干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⑤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二、公务员和公务员制度1、我国公务员定义: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主要有中共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三、公务员的范围1、公务员三重身份:国家性质,行政机关的权利代表;国家行政机关的雇员;社会普通公民2、公务员制度含义:现代国家为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而设定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从管理过程来看分为:入口管理、在职和出口管理3、特征:①特殊性②稳定性③从属性④执行性⑤重要性4、地位:①完成国家和政府使命的必要工具和手段,②政府实施其施政目标的主要载体,③政府存在合法性的具体体现5、作用:①有利于国家政治和行政秩序的稳定②有利于防止吏治腐败③有利于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政府选拔人才⑤有利于政府为社会提供规范性服务6、基本精神:①竞争精神与常任原则的统一②法制精神与中立原则的统一③专业精神与分类原则的统一④科学精神与人本原则的统一⑤民主精神与效率原则的统一第二章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一、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1、18、19世纪西方工革兴起,为其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2、政治理论发展是西方公务员制度产生的思想基础(社会契约理论、主权在民理论、代议民主理论、权力制衡理论)3、中国科举制度为其提供了借鉴(克鲁兹的《中国游记》)4、政治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演进过程1、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①实行官职考试录用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的标志②颁布两个枢密院令宣告文官制度建立③文官制度确立事务官和政务官分途而治2、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①克服官吏制度中的腐败现象是建立文官制度的直接原因②《彭德尔顿法》奠定了美国文官制度的基础(确立了公开竞争,机会均等的原则;职位常任;政治中立)3、法国的公务员制度:①公务员制度建立始于拿破仑,草创了公务员制度雏形,建立等级制②19世纪到20世纪前半叶,法国政府陆续建立了文官管理制度③一战后,颁布两项重要法令,规定各县市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升迁及惩戒等办法,制度初具规模④二战后,于1945年建立公职管理局⑤1946年10月,国民议会讨论通过了《公务员总章程》,从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公务员制度4、日本的公务员制度:①1885年,明治政府参照普鲁士法典,颁布了《官吏纲要》②1887年,颁布《文官考试试用机见习规则》③1893年,改革《文官用人令》,首建功绩主义原则④1899年,进一步修改《文官用人令》《文官资格保障令》《文官惩戒令》⑤二战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制定了《国家公务员法》《国家行政组织法》《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地方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法》在多方面借鉴了美国5、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共同特点:①实行功绩制、录考制、职业化、依法管理、分类科学管理②公开考试,择优录用③立法比较完备,标榜中立三、我国人事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改革古代时期发生阶段:原始社会贤能制——原始公社时期禅让制——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发展阶段:西汉时期察举制——东汉时期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成熟阶段:隋唐以后科举制1、历史背景:①新中国的人事干部制度建设的三个阶段,创立和发展阶段(1949-1966)、挫折阶段(1966-1976)、法制建设阶段(1976-1993)2、特点:①党管干部②党委和政府进行分工,分级部门进行管理③选贤任能,德才兼备④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缺陷:①老龄化,知识层次较低②干部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和管事脱节③“国家干部”这一概念过于笼统,造成模式单一,官本位④原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⑤干部管理的不规范,重人治轻法治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1985-1989年,理论准备;1989-1993年,试点;1993年以后,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后,实行《公务员法》5、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①坚持党管干部,反对政治中立,从实际出发确定公务员的范围,不实行两官分途②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6、与原来人事制度相比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①分类管理原则②竞争激励原则③新陈代谢原则④廉政保障原则⑤勤政保障机制⑥健全的法规体系7、当前公务员制度实施中的问题:①全国的发展不平衡②动态的满足实践发展8、公务员制度改革长短期目标:短期目标——①增强制度活力②提高队伍素质③改进公共服务④完善管理制度;长远目标——①制度建设②能力建设③社区服务④电子政府9、我国公务员制度实施情况:①职位分类制度和人员过渡工作已全面完成②凡进必考机制基本建立③考核机制运行良好④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广泛推开⑤培训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⑥公务员队伍出口初步畅通⑦较为完备的公务员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四、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模式(一)传统划分1、官僚型的公务员制度——法德为代表①公务员经由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拔②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崇高③强调公务员的专才作用④实行职务保障制度⑤在组织结构上实行韦伯的官僚制,强调上下级节制的关系⑥公务员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重视自己的利益甚于民众的利益2、贵族型的公务员制度——英国为代表①高级文官的考选,吸收的人员,大都出于上流社会家庭,贵族色彩浓厚②实行品位分类制度③实行通才教育3、民主型的公务员制度——美国为代表①公务员的大门尽可能向全社会各阶层的人员所敞开②实行以事为中心的职位分类制度③实行专才教育④实行功绩制⑤公务员流动性较高,相比而言,其在社会声誉地位较低⑥中央人事管理机构属于独立性机构4、社会主义类型——苏联为代表①实行党管干部原则,政治色彩浓厚②没有进入国家机关入口考试③有相应的工作评价规范,并订有职位说明书④有成文法典保障公务员的地位⑤工资的多寡视工人员的资历、资格及工作内容而定⑥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工作异动与升迁、均受到政治制度的严格规范(二)现代分类——基于政治发展程度(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展国家)1、发达国家——以英美法日为代表①政府所有行政组织系统与公务员管理形态都以韦伯的理想型官僚体制为典范②管理的人力资源以专业型人才为主,重视启用专业人才③具有相应的职业保障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便于公务员的职业稳定④实行两官分途,保证行政工作连续性⑤实行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选录制度,文官的录用和甄选以注重才能为标准⑥公务员体制以有效的政策规划与严格的法治管理为支撑2、发展中国家——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①做官重于人事,权位取向明显,文官热衷于争取权势地位,却未必勇于任事②人情恩惠重于法治③身份观念重于职位观念④公务员素质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各级行政组织中缺乏科技与管理人才⑤政治因素影响浓厚3、欠发达国家——尚未推行或仅在形式上推行公务员制度①传统的族群酋长权威与现代的功绩制观念相背离②政局不稳,动乱频生,行政体制在政治动荡的局面下毫无行政效率可言③其制度框架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离韦伯所说的理想型官僚体制相距甚远④极端缺乏各类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4、共同趋向:①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②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进而向民主制③在对公务员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④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第三章中外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一、中西公务员制度的共有原则①公平原则:录用机会均等、晋升机会均等、享受的待遇均等②公开原则: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录用公开、晋升公开③公正原则:过程的规范性、过程的充分性、过程的透明性、过程结果的公认性④法治原则;国家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公务员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国家公务员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对公务员管理机关和单位的监督二、西方公务员特有原则:①政治中立②两官分途③分权制衡三、中国公务员制度指导原则:1四项基本原则2党管干部3民主参与4德才兼备第四章公务员制度的环境制约因素一、政治与运行环境1政治环境2行政环境①行政体制——行政集权:优点:目标一致,政令统一、指挥方便、效率高;缺点:专制、下级唯上,限制下级创造性。
全国证书类型

全国证书类型摘要:一、全国证书类型的概述二、全国证书类型的分类1.学历证书2.职业资格证书3.荣誉证书三、各类证书的作用和价值1.学历证书2.职业资格证书3.荣誉证书四、获取证书的途径和方式1.学历证书2.职业资格证书3.荣誉证书五、全国证书类型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全国证书类型涵盖了各个领域,旨在表彰个人的成就和技能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国证书类型的概述、分类、作用和价值、获取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全国证书类型的概述全国证书类型是衡量个人在某一领域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证明。
在我国,证书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教育、职业、技能等多个方面。
这些证书为个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和社会选拔人才提供了依据。
二、全国证书类型的分类全国证书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荣誉证书。
1.学历证书学历证书是证明持证人完成规定学历教育的证书。
根据教育程度的不同,学历证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等。
在我国,学历证书由教育部门统一颁发。
2.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证明持证人具备某一职业所需技能和知识的证书。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
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繁多,涉及各个行业领域。
3.荣誉证书荣誉证书是表彰个人在某一领域取得优异成绩或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证书。
荣誉证书的类型包括各种比赛、评选活动等。
三、各类证书的作用和价值1.学历证书学历证书是求职、晋升和参加公务员考试等重要场合的门槛。
不同的学历证书对应着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
此外,学历证书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2.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晋升和提高薪资待遇的重要依据。
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职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同时,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荣誉证书荣誉证书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和鼓励。
荣誉证书有助于提高个人声誉,为求职、晋升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现代职业分类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劳动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
随着职业的发展变化,要求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职业分类的产生与发展。
所谓职业分类即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它是一个国家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基础,对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分类都影响并制约着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管理活动的成效。
我国自50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人口普查以及劳动人事规划指导等方面的需求,根据我国国情,开展了大量的职业分类调查研究工作,并制定了有关职业分类的标准与政策,在职业分类领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先后制定了《职业分类和代码》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修订了《职业分类和代码》国家标推,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使得我国的职业分类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职业分类和代码》(GB-6565)是1985年由原国家标准局和国家统计局为适应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等需要组织有关人员编制的,目的在于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形势等作出及时、客观、全面的信息统计,从而有效规范和准确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职业分类和代码》作为我国职业分类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其划分职业的依据是以在业人口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同一性进行职业分类。
这种分类不考虑从业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属于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还是个体经营者或其它所有制:不考虑其用工形式是固定工或是临时工:也不考虑其行政隶属。
对于脑力劳动者,一般要考虑其所具备的技能、学识、经历以及职务上所承担的责任:对于体力劳动者,一般要考虑其劳动作业程序、使用的工具设备及原料、生产的产品、提供服务的种类及服务的类型等。
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

04
CATALOGUE
培训、交流与回避
培训内容、方式和要求
培训内容
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 知识、工作技能等方面,旨在提 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
培训方式
采用集中培训、在线学习、实践 锻炼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果
。
培训要求
公务员应按规定参加培训,完成 培训任务,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 能力。同时,培训机构和人员也 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培训质量
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受理机构
原处理机关、同级公务员主 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 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为受理
公务员申诉的机构。
处理程序
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 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 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 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 不得超过三十日。
控告对象、条件和立案标准
控告对象
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 向上级机关或者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
05
CATALOGUE
考核与奖惩
考核内容、标准和程序
考核内容
01
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考核标准
02
以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
、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考核程序
03
包括制定考核方案、实施考核、考核结果反馈等步骤,确保考
核过程公正、公开、透明。
解聘
聘任制公务员在聘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任机关应当解除聘任合同,包括年度考核 不称职或者有两年为基本称职等。
辞职
公务员辞去公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 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予以审批 。
电气设备安装工国家职业标准

电气设备安装工国家职业标准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电气设备安装工。
1.2 职业定义使用机具、检测仪器对电气设备、装置进行安装、调试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室内、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有一定的识图及掌握技术资料的能力;有一定的分析、判断、推理和应用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形体知觉和空间感;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8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应具备电气设备及相关装置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电气设备安装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培训教学经验。
(1)培训初级、中级人员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电气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培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电气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3)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电气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较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
(4)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4年以上或具有电气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
1.7.3 培训场地设备(1)有可容纳30人以上的电气专业教室,室内配备各种电气设备模型、挂图、演示板等必要的教学仪器。
(2)有电气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场所和用于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训练的场所。
(3)有可用于拆装的模拟电气设备,有用于电气设备安装的常用设备、仪器、工具、材料等。
(4)可选用有变配电、电动机、照明装置、电梯等电气设备安装的施工工地(可变动)。
职业行业分类标准

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其划分职业的标准有所区别。
1、根据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在国外一般将职业分为三种类型:(1)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把工作人员划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两大类。
白领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农场以外的经理和行政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人员。
蓝领工作人员包括:手工艺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性的技工、运输装置机工人、农场以外的工人、服务性行业工人。
这种分类方法明显地表现出职业的等级性。
(2)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与其相对应的是六种职业类型。
(3)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以两种代表示例。
其一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至细分为四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
其中8个大类是:①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②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③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④销售工作者;⑤服务工作者;⑥农业、牧业、林业工作者及渔民、猎人;⑦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⑧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提高国际间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国际交流。
其二是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的分类。
它把分属于国民经济中主要行业的职业划分为23个主类,主类下分81个子类,489个细类,7200多个职业。
此种分类对每种职业都有定义,逐一说明了各种职业的内容及从业人员在普通教育程度、职业培训、能力倾向、兴趣、性格以及体质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我国职业分类,根据我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主要有两种类型:(1)第一种: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82年3月公布,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
国家职业标准—评茶员

国家职业标准—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说明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作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以《中华⼈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平和对从业⼈员的要求为⽬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平作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调整的灵活性和实⽤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五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作要求和⽐重表等四个⽅⾯的内容。
四、本《标准》是在各有关专家和实际⼯作者的共同努⼒下完成的,参加编写、审定⼯作的⼈员有赵⽟⾹、骆少君、管惠贤、沈红、吴锡端、蒋润浩、⽥明军、宋建、刘永澎、邓⽟成、刘志刚、谢国顺、乔国华、黄绪国、刘洁。
《标准》制定过程中,还得到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合作指导部、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持,在此⼀并致谢。
五、本《标准》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
⾃2001年8⽉3⽇施⾏。
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1.2职业定义以感觉器官评定茶叶品质(⾊、⾹、味、形)⾼低优次的⼈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级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评茶师(国家职业资格⼆级)、⾼级评茶师(国际职业资格⼀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常温1.5职业能⼒特征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良好,有⼀定的学习能⼒和语⾔表达能⼒。
国家公认的职业类型分类全

中国职业分类体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共1838个职业。
这部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国家标准性质的职业分类大全,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
大典参照国际标准职业,从我国实际出发,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职业结构状况,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的一项空白。
这部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
8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第七大类:军人;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GBM0)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行政机关,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团组织及其工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
本大类包括下列中类:1-01(GBM0-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1-02(GBM0-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1-03(GBM0-3)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1-04(GBM0-4)事业单位负责人1-05(GBM0-5)企业负责人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2(GBM1/2)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本大类包括下列中类:2-01(GBM1-1至1-2)科学研究人员2-02(GBM1-3至1-6)工程技术人员2-03(GBM1-7)农业技术人员2-04(GBM1-8)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2-05(GBM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6(GBM2-1)经济业务人员2-07(GBM2-2)金融业务人员2-08(GBM2-3)法律专业人员2-09(GBM2-4)教学人员2-10(GBM2-5)文学艺术工作人员2-11(GBM2-6)体育工作人员2-12(GBM2-7)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2-13(GBM2-8)宗教职业者2-99(GBM2-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GBM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工作的人员和从事安全保卫、消防、邮电等业务的人员。
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8-08-22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有关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方面的基本工作情况。
分5个方面内容: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3、就业准入制度;4、我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规定。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职业资格证书概念由于多证并存,理解不同。
广义上:包括职业技能类证书,专业技术类证书。
一般意义上:是指职业技能类证书,包括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安全操作证,特种作业证,技术岗位上岗证。
狭义上: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即所谓的“国证”。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
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
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就业和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其中英文对照版《职业资格证书》)也是境外就业、出国劳务的公证有效凭证。
与学历文凭不同,更多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标准规范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
由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各职业领域应该是最具权威性的证书,其效用应该超过任何别的证书。
1990年国务院批准劳动部颁发《工人考核条例》,把技术工人等级证书统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等级证书》,1999年7月1日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
(二)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分为5个等级:即初级技能、中技能、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证书封面分别用绿色、蓝色、红色、紫褐色、浅紫色标识。
分别对应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结构体系表:初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1999年5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全国的职业划定为8大类、66中类、413小类、1838细类(职业),把此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中的4700多个工种分别合并列入细类。
职业技术教育学名词定义

职业技术教育学名词定义1. 职业技术教育 vocational-technical education中国对受教育者在不同水平的文化和专业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的总称,其目标是培养各级各类合格的技术员、技术工人和其他劳动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术语“技术和职业教育”基本同义。
2. 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国际较为公认的对各级各类培养技术员和技术工人等应用人才的教育及培训的总称。
3. 职业教育 vocational education以技术工人为主要培养目标,传授某种技能性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等的教育,参见“技术工人”。
4. 技术教育 technical education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的教育,以技术员为主要培养目标,参见“技术员”。
5. 专业教育 professional education传授某种专业性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的教育,以律师、医生、工程师或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参见“专业技术人才”。
6. 生涯与技术教育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对帮助各年龄段的学生和成人为工作做好准备的各层次、各种形式、有组织教育的总称。
7. 继续职业教育 continuing vocational education国际上对受教育者在首次就业后所继续接受的与职业态度、知识、技能相关的教育或培训的总称,类似我国的“职后培训”。
8. 中学后教育与培训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受教育者在完成中学阶段学习后,所接受的教育与培训。
既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也包括为想进入就业市场的学生所提供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9. 高等职业教育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中国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由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旨在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教育。
GBZ1、GBZ2.1、GBZ2.2等职业卫生标准及应用

•
一、职业卫生标准概述
(一)标准定义和分类 1、标准定义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 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 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 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技术基本术语》(GB/T 3935.1-83)定义:标准是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 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 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 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 定义: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 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 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2、GBZ1-2010总则 《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职业病防治原则、方针,前期预防要
求的描述。
•
二、GBZ1及其应用
(三) GBZ1-2010具体要求
•N
3、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W
•S W
•风玫瑰图
•
二、GBZ1及其应用
(三) GBZ1-2010具体要求
3、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1)选址要求 ➢总要求:依据我国现行法规、标准及拟建项目生 产过程的卫生特征、有害因素危害状况,结合建 设地点的规划与现状,水文、地质、气象等因素 综合分析确定。 ➢避开自然疫源地 ➢ 避开可能产生或存在危害健康的场所和设施 ➢排放污染物企业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 被保护区域的上风侧,符合防护距离要求 ➢同一工业区内,避免交叉污染与联合作用
– 在选择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时,应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 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新建电力设施时,应在不影响健康、社会效益 以及技术经济可行的前提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极低频电 磁场辐射的接触水平。
我国的职业如何分类

我国的职业如何分类?我国职业分类,根据我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主要有两种类型:(1)第一种: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82年3月公布,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
该《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即8大类、64中类、301小类。
其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是:第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商业工作人员;第五,服务性工作人员,第六,农林牧渔劳动者;第七,生产工作、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八,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在八个大类中,第一、二大类主要是脑力劳动者,第三大类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四、五、六、七大类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第八类是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2)第二种: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发布,并于1985年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
这项标准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
门类共13个:①农、林、牧、渔、水利业;②工业;③地质普查和勘探业;④建筑业;⑤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⑥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⑦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⑧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⑨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⑩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1金融、保险业;12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3其他行业。
这两种分类方法符合我国国情,简明扼要,具有实用性,也符合我国的职业现状。
根据不同标准的职业,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如:从行业上划分,可分为一、二、三产业;从工作特点上划分,可分为务实(使用机器、工具和设备的工种)、社会服务、文教、科研、艺术及创造、计算及数学(钱财管理、资料统计)、自然界职业、管理、一般服务性职业等10多种类型的职业。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0大类132种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序号 一
类型
职业性尘 肺病及其 他呼吸系
统疾病
种类
(一) 尘肺病(13种)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
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
11.β-萘胺所致膀胱癌
1.金属烟热
十
其他职业 2.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 病 3.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
人员)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1.中暑 2.减压病
物理因素 3.高原病 六 所致职业 4.航空病
病 5.手臂振动病
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 7.冻伤
1.化学性眼部灼伤
三
职业性 2.电光性眼炎 眼病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
职业性耳 鼻喉口腔
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2023年最新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类型目录》

2023年最新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
业类型目录》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类型目录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用于规范和管理职业分类的重要文件。
该目录的最新版本于2023年发布,旨在跟进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需求。
目的
该目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的职业分类体系,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选择职业。
它还为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以便更好地规划职业培训和发展。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类型目录》包含了各种职业的分类和描述。
该目录根据职业的性质、技能要求和培训需求将职业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级。
每个职业类别下都有具体的职业名称和描述,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每个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使用
该目录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政府可以根据该目录的分类
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教育机构可以根据该目录的指导,设
计职业培训课程和教学计划。
企业可以根据该目录的分类,制定招
聘要求和人才发展计划。
目录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类型目录》将定期进行更新,以适应社
会的发展和职业的变革。
更新的过程会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目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类型目录》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分类文件,将为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人们可以根据该目录更好
地了解和选择职业,政府和企业也可以根据该目录更好地制定相关
政策和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职业分类体系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共1838个职业。
这部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国家标准性质的职业分类大全,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
大典参照国际标准职业,从我国实际出发,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职业结构状况,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的一项空白。
这部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
8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第七大类:军人;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GBM0)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行政机关,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团组织及其工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
本大类包括下列中类:
1-01(GBM0-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1-02(GBM0-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1-03(GBM0-3)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1-04(GBM0-4)事业单位负责人
1-05(GBM0-5)企业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2(GBM1/2)专业技术人员
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本大类包括下列中类:
2-01(GBM1-1至1-2)科学研究人员
2-02(GBM1-3至1-6)工程技术人员
2-03(GBM1-7)农业技术人员
2-04(GBM1-8)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
2-05(GBM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06(GBM2-1)经济业务人员
2-07(GBM2-2)金融业务人员
2-08(GBM2-3)法律专业人员
2-09(GBM2-4)教学人员
2-10(GBM2-5)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2-11(GBM2-6)体育工作人员
2-12(GBM2-7)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
2-13(GBM2-8)宗教职业者
2-99(GBM2-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3(GBM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工作的人员和从事安全保卫、消防、邮电等业务的人员。
本大类包括下列中类:
3-01(GBM 3-1)行政办公人员
3-02(GBM 3-2)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人员
3-03(GBM 3-3)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
3-99(GBM 3-9)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4(GBM 4)商业、服务业人员
从事商业、餐饮、旅游娱乐、运输、医疗辅助及社会和居民生活等服务工作的人员。
本大类包括下列中类:
4-01(GBM 4-1)购销人员
4-02(GBM 4-2)仓储人员
4-03(GBM 4-3)餐饮服务人员
4-04(GBM 4-4)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4-05(GBM 4-5)运输服务人员
4-06(GBM 4-6)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
4-07(GBM 4-7至4-8)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
4-99(GBM 4-9)其他商业、服务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5(GBM 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从事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水利业生产、管理、产品初加工的人员。
本大类包括下列中类:
5-01(GBM 5-1)种植业生产人员
5-02(GBM 5-2)林业生产及野生动物植物保护人员
5-03(GBM 5-3)畜牧业生产人员
5-04(GBM 5-4)渔业生产人员
5-05(GBM 5-5)水利设施管理养护人员
5-99(GBM 5-9)其他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GBM6/7/8/9)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从事矿产勘查、开采,产品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
本大类包括下列中类:
6-01 (GBM6-1)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
6-02 (GBM6-2至6-3)金属冶炼、轧制人员
6-03 (GBM6-4至6-5) 化工产品生产人员
6-04 (GBM6-6)机械制造加工人员
6-05 (GBM6-7至6-9)机电产品装配人员
6-06(GBM7-1) 机械设备修理人员
6-07(GBM7-2)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
6-08(GBM7-3)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
6-09(GBM7-4)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
6-10(GBM7-5)纺织、针织、印染人员
6-11(GBM7-6)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
6-12(GBM7-7)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
6-13(GBM7-8)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
6-14(GBM7-9)药品生产人员
6-15(GBM8-1)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及木材制品制作人员 6-16(GBM8-1)制浆、造纸和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6-17(GBM8-2)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
6-18(GBM8-3)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6-19(GBM8-4)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作业人员 6-20(GBM8-5)印刷人员
6-21(GBM8-6)工艺、美术品制人员
6-22(GBM8-7)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
6-23(GBM8-8至8-9)工程施工人员
6-24(GBM9-1)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25(GBM9-2)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
6-26(GBM9-3)检验、计量人员
6-99(GBM9-9)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军人
7(GBM X)军人
7-00(GBM X-0)军人
7-00-00(GBM X-00)军人
7-00-00-00军人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8(GBM Y)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8-00(GBM Y-0)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8-00-00(GBM Y-00)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8-00-00-00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国家公认的职业类型分类全智遨泊江苏人才网提示仅供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