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建设下的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研究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花园施工技术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花园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19-11-13T10:09:53.8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4期作者:余若凡李金丰吕金刚邵珠令[导读]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用地,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极为重要。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1206 摘要:基于“海绵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以星空之镜海绵公园工程为对象;陈述了在多洪涝、土壤重盐碱环境下雨水花园的设计优化与植物选型;阐述该工程雨水花园的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LID;雨水花园;雨水收集1引言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用地,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极为重要。
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应用雨水收集系统,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及防灾减灾水平,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良性循环。
雨水花园也被称为生物滞留区域,指在绿地中种有苗木的低洼区域,由树皮或地被灌木植物作为覆盖,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2工程概况及特点星空之境海绵公园工程位于上海市南汇新城,绿地面积约41.3万平米,雨水花园绿面积约1.5万平米。
建设内容包括海绵景观工程、海绵设施工程等。
针对公园内部和周边道路径流,选取透水铺装、植草沟、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这4种海绵城市生态设施作为主要的雨水收集措施。
现有场内土壤土质均为盐碱沙土,土壤pH值大于8.5的土地占比超过95%;此外土壤含盐量极高,多半为重盐土和中盐土,植物生长环境恶劣。
3雨水花园设计概况由蓄水层、覆盖层、介质土层、多级级配碎石层组成。
在多级级配碎石层底部与基层素土间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
雨与周边园路接壤处铺设两布一膜土工布。
在多级级配碎石层中埋置集水穿孔管,安装雨水溢流井并连通雨水井,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理念,其旨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本文通过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和背景,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并总结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原则。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探讨,揭示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价值。
结论部分总结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为建设更加宜居、宜景观的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景观设计、研究、理念、概念、影响、原则、案例分析、实践、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的大量人口聚集、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城市雨水径流量增加,导致城市内部的水资源短缺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剧。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城市内涝和水灾现象加剧。
海绵城市理念因此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始于2005年汇丰银行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意指一种能够模拟海绵般具有吸收、储存、净化和运用雨水功能的城市。
海绵城市理念倡导通过综合的规划和设计手段,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和利用,从而减少城市内涝、改善水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海绵城市理念,积极开展相关的科研和实践工作。
目前国内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城市景观设计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和生态挑战,如城市内涝、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浅析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以徐州泉润公园中雨水花园设计为例
浅析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以徐州泉润公园中雨水花园设计为例史慧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82]摘要:作为新式雨洪管理措施,海绵城市的理念近年来备受推崇。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中景观效果较好的一种形式。
而植物是雨水花园的灵魂,因此,植物的正确选择及合理搭配在雨水花园构建过程中尤为重要。
本文以徐州泉润公园规划设计项目中雨水花园的设计为例,通过阐述雨水花园中植物的作用和选择原则,列举了适合徐州地区雨水花园选择的植物,并对雨水花园植物配置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为苏北地区雨水花园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泉润公园;植物;植物配置中图分类号:TU98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10-0079-030引言随着城市的急速发展,我国原有绿色生态机理不断被破坏,地表径流污染、城市内涝灾害频发。
为此,“海绵城市”的新理念应运而生。
具体而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
以更灵活多变的形式,来解决城市一下雨就发生涝害,不下雨干旱连绵的忧人现状。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也指出,未来城市建设应当优先利用雨水花园、生态草沟、下沉绿地等多种生态技术措施,达到合理组织排水的目的。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土壤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2]。
广义上来讲,就是凡采用了雨水收集、处理、利用等生态措施,而且也有较好景观效果呈现的绿地建设,都可以归类为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海绵体”形式,也是一种高效、低成本且可持续的雨水利用设施,为最新的城镇化构建提供重要的保护。
1泉润公园项目总体设计概况1.1项目概况泉润公园项目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基地在泉山区西部区域,徐商公路南侧,三环西路西侧且现状为采煤塌陷地,总面积52.7hm2,水域面积24.5hm2,陆地面积28.2hm2。
海绵型道路绿化LID设施植物选择配置
关键词:海绵型道路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方式道路绿化是海绵型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是道路绿化中的重要元素,也是构成海绵型道路绿化中“海绵体”的重要材料。
随着城市海绵型道路的快速建设,对海绵型道路绿化也提出更高的品质要求与标准。
1海绵型道路绿化的概念与作用1.1海绵型道路绿化的概念“海绵型道路绿化”指在常规道路绿化的基本功能上,通过植物配置融合各类海绵设施实现道路雨水径流、滞蓄、净化等雨洪管理,达到提升道路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
1.2海绵型道路绿化的作用海绵型道路绿地作为道路雨水径流重要的消纳载体,不仅具有常规道路绿化的景观功能,还具有渗透、净化、存储、收集利用雨水径流的功能。
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实现道路绿化与海绵设施的统筹建设,在提升道路绿化景观效果的同时,减少道路地表径流,降低径流污染,节约水资源,发挥海绵设施效能,对改善与保护城市道路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目前海绵型道路绿化建设存在的现象2.1海绵设施设置过于形式,设施功能缺失在海绵型道路绿化设计中,由于对海绵设施特性及海绵设施对植物景观功能的影响缺乏了解,过度偏重道路景观美观度与即时效果,不切实际地选用昂贵植物品种,对植物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导致海绵设施的设置过于形式而丧失有效的雨洪功能。
2.2植物造景缺少美感,海绵设施功能与植物景观功能相矛盾在海绵型道路建设中,海绵设施的雨洪功能虽有所提升,但缺乏对道路绿化功能的提升和拓展,因海绵型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缺乏合理性,导致道路绿化植物景观欠缺丰富性与美感。
3海绵型道路绿化植物选择原则3.1优选乡土植物,慎用外来物种本土植物适应能力强,适用范围广,构建的植物群落较稳定,后期维护管理成本低,优选适应场地环境的本土植物。
谨慎选用具有入侵性或根系具有破坏性的物种,以避免该类植物破坏已建立的生态系统,给维护管理带来压力。
3.2优选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城市道路环境比较恶劣,灰尘、尾气、噪音等不利因素影响道路生态环境,道路绿地应优选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植物,能有效净化空气、吸附尘土、阻挡噪音,创造优良生态道路环境。
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浅析
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浅析一、引言雨水花园在国内算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技术,此项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雨水的回收和利用也愈加关注,因此,雨水花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雨水花园的发展为构建“海绵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二、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雨水花园的发展,是人们从古至今都一直关注的重点内容。
从最开始对于生存的需求,到后来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再到当今时代对生态的诉求,雨水花园技术的发展开始逐渐成熟。
国外的雨水花园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2、国内研究现状现阶段,我国对于雨水花园技术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基础阶段,在实际应用方面还不够成熟。
我国有很多关于雨水花园的理论书籍,从多个角度对雨水花园技术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这也为其实际应用和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雨水花园已经逐渐成为提高城市雨水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雨水花园与城市建设的有效结合将会在雨洪管理中发挥出极大的价值效益。
以北京为例,在我国北京是第一个开展关于雨水利用率研究的城市。
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已经成功建成超过1200个雨水利用工程,雨洪利用也已经达到4500万立方米。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市的雨水花园建筑已经初见规模,例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建设,其中就应用到了雨水花园的基本理念。
三、雨水花园的应用3.1、居住区由于居住区的硬质景观比较多,所以居住区最好應该安装排水系统,虽然大多数的雨水都可以直接进入到地下的管道中,但是如果遇到暴雨,居住区的道路就会出现严重的积水情况。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雨水花园技术在居住区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雨水花园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收集来自屋顶的雨水与小区内的景观用水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用水率。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植物在海绵城市中作为景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雨水净化、滞留和储存的重要单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植物在水淹等特殊环境下的生长以及在海绵设施中的功能均受到水淹时间、频率及淹没深度等的影响。
因此合理地选择与配置植物是维持海绵设施长期正常运行的关键。
同普通的绿化和花园一样,在植物选择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地域性、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时间性和经济性,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设施,对植物的选择有了更高的要求。
1)海绵设施会面临着雨水冲刷的问题,所以需要选择深根性、根系发达的植物来防止水土流失。
2)需要过滤和净化雨水能力较强的植物。
3)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在暴雨期间需要暂时储水,充当了小型临时的“雨水储存池”,因此植物面临雨水长时间浸泡的问题,要求植物耐涝、耐水湿;同时,久旱之时也需要能够耐干旱。
4)考虑到地域特色、管理方便以及成本,优先选用本土植物。
5)多种植物的搭配不仅可以提升景观效果,还可以使植物在土壤中稳定生长,提升雨水净化能力。
下面是部分北方地区常用或推荐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十大植物种类:①狼尾草它的花穗很长,适合种植在水边、河边,在公园的一角或者充当花镜的花材,观赏作用都是非常强的。
狼尾草的适应性很强,种植很容易成活,一般春季栽植效果较好。
在海绵城市中可用于植草沟。
②芦苇多生长于沼泽、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可耐长期水淹,而且芦苇的叶和根茎都具有通气组织,在净化雨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用于雨水花园、湿地等。
③千屈菜生长于河岸等潮湿环境,耐水淹,对土壤要求不高,分布于我国各地,景观效果好,可用于雨水花园、植草沟等。
④紫花地丁性喜光,喜湿润的环境,耐荫也耐寒,不择土壤,适应性极强,繁殖容易,可用于雨水花园、湿地等。
⑤佛甲草佛甲草适应性强,不择土壤,可以生长在较薄的基质上,其耐干旱能力强,耐寒力亦较强,可用于雨水花园。
⑥萱草中性,喜光,耐半阴。
性强健,耐寒,耐干旱。
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规划实践探究
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规划实践探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规划实践的相关内容。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研究目的在于分析雨水花园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正文部分解析了海绵城市的理念,讨论了雨水花园规划的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实践探究的成果。
挑战与应对策略也得到了讨论。
在总结了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规划实践的成效,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展示,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进一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规划实践、理念、原则、案例分析、实践探究、挑战、应对策略、成效、发展方向、总结、环保、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管理问题。
城市中的雨水排放不畅、城市内涝频发、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建设具有海绵性质的城市,即城市具备吸收、储存、渗透、净化雨水的能力,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作为重要的绿色空间,旨在通过规划和设计合理的雨水花园,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并能够有效解决雨水管理问题。
通过对雨水花园规划实践的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海绵城市理念在实际落地中的应用和效果。
深入研究雨水花园规划原则、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为建设更加可持续、宜居的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探讨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规划的实践情况,探讨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规划的实践探究,从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海绵城市理念和雨水花园规划原则,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我们旨在了解如何将雨水花园规划应用到海绵城市建设中,以达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水文循环、减缓城市水logging的目的。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选择与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选择与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6-17T08:52:43.358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37卷2月第4期作者:李根汪明泉[导读]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利用生态基础设施和相关技术来对城市的雨水系统进行绿色建设,是各城市当中控制内涝和降低地表径流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简要阐述植物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李根汪明泉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81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利用生态基础设施和相关技术来对城市的雨水系统进行绿色建设,是各城市当中控制内涝和降低地表径流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简要阐述植物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海绵城市建设中进行植物的选择原则进行说明,重点提出了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栖息地修复和生态浮岛等具体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屋顶绿化;雨水花园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不断加剧,我国各城市时常出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再加上“雨岛效应”和水污染的影响,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内涝和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行尤为重要。
植物作为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各大城市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将对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选择和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植物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海绵城市建设是以减少和避免城市内涝、缓解水资源短缺和降低径流污染基本目标,而通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合理进行植物的选择和应用能够起到降低噪音、调节空气、净化水质和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通过将城市道路、绿地和建筑中的雨水汇入雨水花园、下凹绿地和植草沟等设施中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提高雨水的有效利用率,起到雨水储存和净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可用水资源且改善了水污染的问题,另外种类丰富、颜色多样的各类植物还能对城市环境进行美化,在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二、海绵城市建设植物的选择原则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选择时,首先要结合当地城市的气候变化、土壤条件和实际环境等选择适宜的品种,一般优先选用本土植物再对外地植物进行合理的引进与其搭配,本着适地原则进行精心培育,从而尽可能地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还要注意选择生态适应性较好的植物种类,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抗涝性和耐湿性,比如垂柳、水杉和落羽杉等;再者要选择茎叶茂盛、根系发达且具有较强抗污染能力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合作用将氧气从植物根系传输到机制当中,并利用根系对重金属、沙砾和易沉降的污染物质进行拦截和过滤,比如芦苇、莎草、睡莲等;由于各城市受天气影响会有时出现满水期和枯水期交替的情况,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选择的植物品种最好在有较强耐水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比如旱伞草、细叶芒等;城市建设人员还可以适当利用植物辅助设备来加强对微生物的作用,充分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分解和吸收,并通过多种类植物的良好搭配进一步提高其功能性和观赏性。
雨水花园植物选择及配置——以上海共康雨水花园为例
雨水花园植物选择及配置——以上海共康雨水花园为例马逍原;舒也;史琰;包志毅【摘要】以低影响开发模式表现的雨水花园,是构建海绵城市的绿色\"海绵体\".采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植物的气候适应性,着重从植物选择与配置角度进行研究,对上海共康雨水花园植物配置中的林下植物景观进行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园内林下植物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康雨水花园的常用植物以耐旱涝、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水杉、垂柳、紫花泡桐、红枫等乔木类,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红花檵木等灌木类,萱草、大吴风草、细茎针茅等草本类,芦苇、唐菖蒲、黄菖蒲、鸢尾、千屈菜、旱伞草等水生类.依据生长区域、植物观赏特性等,筛选出景观效果良好的3种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模式A,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玉带草+香蒲+德国鸢尾;模式B,千屈菜+朱蕉+鸢尾+旱伞草+再力花+唐菖蒲+灯心草;模式C,旱伞草+德国鸢尾+鸢尾+朱蕉+萱草+再力花+黄菖蒲.【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0)009【总页数】8页(P1526-1533)【关键词】雨水花园;植物选择;林下植物配置;层次分析法【作者】马逍原;舒也;史琰;包志毅【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4;TU98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过度的地表开发导致城市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进而改变了城市下垫面条件,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循环机制[1]。
水文循环机制的破坏直接造成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水环境问题。
为了应对日益加重的水文灾害,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雨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体系的研究。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之“雨水花园“研究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之"雨水花园"研究发布时间:2021-05-31T11:50:45.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作者:邓瑜[导读] 摘要:雨水花园是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景观的营造,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要:雨水花园是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景观的营造,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通过结合设计实例的方式,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雨水花园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具体设计策略和主要设计要素,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雨水花园;景观设计;城市道路园林引言:雨水花园景观属于一种特殊的绿地形式,其作用主要以收集重复利用雨水和节约水资源为主。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极为重视,在此背景下,雨水花园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因此,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现状及雨水花园的应用意义(一)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现状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道路雨水系统承担的压力逐渐增加,雨水系统逐渐暴露出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不透水路面占城市道路的比重较大,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积水点在分布上呈现出广而多的特点。
比如:机动车道多采用沥青混凝土,人行道加铺混凝土砖和花岗岩。
这些材料的使用,会使道路雨水径流系数进一步增加,在雨水量较大的季节,甚至会诱发城市内涝。
第二,雨水管网设施无法使排水需求得到满足,目前,雨水口、窖井等设施是收集雨水,并将其排放到雨水管网中的重要设施,但在垃圾和颗粒污染物的影响下,雨水口和窖井很容易被堵塞,导致雨水无法顺利进入。
此外,管道干径过小,管网设施年久失修,同样会引发城市积水问题。
第三,道路绿化的截流蓄水能力不强,传统园林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法以微地形为主,简言之就是将绿化垄起,使雨水被排入到市政排水系统之中[1]。
(二)雨水花园的应用意义雨水花园与道路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二者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花园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花园设计作者:唐黎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7年第04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的内涝问题日益严重,“海绵城市”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花园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雨水花园的适用范围雨水花园作为绿化生态蓄滞区,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形成的浅凹绿地。
由树皮或植被作为覆盖,具有蓄水、净水和收集雨水的功能,用来吸收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降低暴雨地表径流,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和雨水利用设施。
主要应用于居住区、街道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
居住区雨水花园不仅可以改善屋顶积水,还可以增加绿化面积。
街道中的雨水花园主要是在人行道边设置绿化隔离带。
雨水花园通过蓄水和净水的功能降低地表径流、降低雨水污染、实现雨水循环再利用,同时可以有效地缓解路面积水的压力。
雨水花园的建造结构(1)蓄水层。
主要是对雨水进行短暂的储存,蓄水层深度是影响设施储水能力的主要因素,蓄水层越深,储水能力越强。
早期的设计手册要求设施蓄水深度为150毫米,一般要求积水在24小时内排干,如蓄水层深度增加则要求具有更高的渗透能力;但是,蓄水深度增加,不利于植物生长,也不能确保景观质量,建议设计时选择蓄水深度为150~300毫米。
(2)覆盖层。
主要是用树皮进行覆盖,作用是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土壤硬化影响雨水渗透,覆盖层的深度为50~80毫米。
(3)植被种植层。
具有很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在种植土表层铺树叶、树皮等覆盖物,防止雨水径流对表面土层的直接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还可以使植物根部保持潮湿,为生物生长和分解有机物提供媒介,并过滤污染物,种植层所选的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4)人工填料层。
一般选用渗透性好的人工或天然材料,填料层是雨水花园的主体部分,设施通过填料的物理、化学和其中微生物综合作用削减径流污染。
城市海绵公园种植空间打造及植物配置--以楼村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海绵公园种植空间打造及植物配置———以楼村湿地公园为例谭芸璟(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佛山斯美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00)摘要:城市海绵公园作为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对系统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景观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深圳光明区楼村湿地公园改建工程为依托,着重从种植的空间及植物选择与配置等角度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植物与LID 设施完美结合的实施路径、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与使用者在空间中的身心感受等,为现有城市海绵公园的景观优化和新建公园的景观营造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人工湿地;景观营造;植物配置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1)06-0047-030引言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
本项目利用种类多样的植物群落、通过植物色彩及质感搭配、根据独特的地形设置,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空间;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植物对雨水的滞留、渗透吸收、净化、生态修复及景观美化等功能,合理选择与配置植物是维持LID 措施性能长期有效的关键。
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既能充分发挥净化水质的功能,又能降低日后维护成本;本项目充分贯彻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和控制利用措施,结合城市特质和多样化的植物景观空间形式逐步推进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充分考虑激发空间活力。
1项目背景1.1气候与区域特征光明区是广东省深圳市设立的第一个功能新区,成立于2007年8月。
光明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东至观澜、西接松岗、南抵石岩、北与东莞市接壤。
其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2°46′34″,东经113°54′44″。
光明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台风多发,高温多雨,天气较为干燥,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2℃,最高气温38.7℃。
绿地土壤普遍砾石含量较高,重砾质土壤占91%以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低,土壤有机质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光明区的气候及区域特征,光明区植物选择应具备抗风性强、耐干旱、粗生等特点。
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的价值探究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以称为“水弹性城市”。
其中的雨水花园不仅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而且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雨水收集处理措施,可以处理雨水污染的问题。
下水管道存在堵塞的问题,因为有很多的垃圾和污染物进入到下水道,并且没有经历过处理,而海绵城市可以减少污染。
海绵城市的理念其实并不是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生态草沟之类的这种简易海绵,还包括了江河、湖海,城市里的绿地都属于海绵城市,经过改造,变成一个更好的海绵体,这样的话跟城市的排水系统可以共存,共同应对更大的洪峰。
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更多去关注海绵城市的建设,只有海绵城市建设得更好,城市才会拥有一个好的环境。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者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这块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者是地面的雨水。
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渗入到土壤当中去,然后通过下凹的结构进行过滤下渗,可以处理很多的雨水污染、径流量控制的问题。
但雨水花园不同于普通的设施,主要集中在植物的配置和当地的土地条件,大体来说会需要土壤渗水性较高、植物对于耐旱洪涝等自然条件适应度要高。
2.2.1改善环境功能雨水花园通过滞蓄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排、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和水体;然后利用植物截流、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减少污染;充分利用径流雨量涵养地下水,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
经过合理的设计以及妥善的维护,能改善小区的环境,为鸟类、蝴蝶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通过花园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气候环境。
2.2.2美观性功能雨水花园除了可以收集雨水、消化雨水之外,它的美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周边的绿化和整个公园形成一个非常和谐的关系。
另外,绿化的层次感也是非常丰富的,有高有低是组团化的种植,形成丰富的生态花园的效果。
雨水花园的基本结构:第一层是一个覆盖层,为100夏琦,彭嵘(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西安710048),分析了雨水花园究竟是怎么跟景观设计相结合。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建设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适应能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思路。
它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水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过度开发、城市内涝、水体污染等。
海绵城市理论侧重于通过自然化的方式,将城市转化为一个具有高效、灵活和可持续水管理系统的“海绵”,实现城市和自然水循环的有机结合。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被广泛应用,旨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延伸为景观海绵理念。
景观海绵是指在城市设计中,通过植被与景观的合理配置,使城市内的景观环境具备一定的吸水、保水、透水和净水功能。
景观海绵旨在通过自然的方式来处理城市中的降雨和雨水径流,减少洪水威胁,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绿地、雨水花园、湿地和河道等景观元素,将降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滞留,从而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系列基于自然系统和生态过程的绿色解决方案,用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适应能力。
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河岸林带、城市森林等绿地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服务,增加城市的自然回归感。
通过建设生态廊道、绿色道路和景观墙等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和宜居性,增强城市的生态连续性和景观多样性。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利用自然景观元素,如湖泊、山脉和植被等,来营造城市的自然氛围和自然体验空间,可以带给居民与自然亲近的感觉,提高城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价值。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可以通过景观海绵理念、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水管理和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展开。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花园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花园规划设计郑雪静(北京路桥海威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北京101500)摘要:雨水花园是一类将景观美化设计与城市雨洪相融合的发展体系,能够滞留雨水,对强暴雨径流进行削减,较大程度上降低城市雨洪自然灾害,同时设计要以景观美化、低影响等为基本条件,才能实现雨水花园真正的雨洪截留作用与景观美化效果。
本文从海绵城市与雨水花园的概念入手,对海绵城市的发展意义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总体布局后再通过地形、边界、树池以及铺装等分区进行规划,同时考虑植物配景来尝试将该雨水花园规划得更为高效,以期为花园雨洪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14-0097-030引言雨水利用从最初无意识的自然利用逐步发展到现代有意识的开发有着漫长的历史。
所谓对雨水资源进行利用,主要指把雨水资源进行转化,使其能够成为被人们所利用的各种水资源,结合城市的实际条件,通过各种相关技术以及各种相关管理手段保护雨水、利用雨水的一系列过程。
对城市实施规划设计,对雨水展开阻拦措施和集蓄措施将其转化为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使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得以美化[1]。
对雨水资源进行利用的途径有自然方式和人工方式两种,本文研究的我国有关雨水花园方面的设计亦可视为该地区雨洪相关管理利用方面的一部分,是人工雨水有关资源化的范畴,它必须配合城市其他有关雨洪利用方面的系统才可以涵养水源,使城市水环境及生态景观得以改善。
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过滤、清除雨水径流里所含有的污染物,以此对于雨水径流量进行控制及对水质进行净化。
由于雨水花园控制雨水径流耗时极短,因此范围广、费用低、管理简单、环保美观、易适应场地环境,故而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环境质量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加强雨水花园同各种功能之间的复合。
雨水花园--上海临港新片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大风向
雨水花园--上海临港新片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大风向摘要:上海临港新片区作为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建成了大量的海绵城市景观及设施。
目前已完成了大量的海绵景观、小区海绵改造、道路海绵改造、水生态改造修复等关于海绵的建设。
新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不仅要有具体的海绵功能,还需要景观营造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帮助,使得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的作用。
其中,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及海绵景观建设中最主要的形式,具备完整的海绵功能和极佳的景观效果。
为此,本文针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花园的结构分析、营造方法和效益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雨水花园;蓄水消纳上海临港新片区作为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建成了大量的海绵城市景观及设施。
目前已完成了大量的海绵景观、小区海绵改造、道路海绵改造、水生态改造修复等关于海绵的建设。
新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不仅要有具体的海绵功能,还需要景观营造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帮助,使得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的作用。
其中,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及海绵景观建设中最主要的形式,具备完整的海绵功能和极佳的景观效果。
为此,本文针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花园的结构分析、营造方法和效益分析。
1海绵城市建设随着城市的急剧发展,城市消纳功能和景观生态功能需要相互融合,在推进城市建设中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功能基础上,需要转变园林建设理念,优化海绵景观发展模式,保持共享、绿色的发展理念,统筹协调海绵城市园林建设、市政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注重地下结构、外部景观的有机结合,实现营造优美景观环境和提升城市海绵功能双赢。
2雨水花园雨水作为自然资源对大自然的循环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另外,对于一些水资源会发的地区,雨水也是对其有一定的补充补给作用。
因此,雨水本身在城市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及功能。
因此,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打造雨水花园首先需要考量雨水的收集、处理与综合利用。
长期以来在,城市环境的建设中,由于技术、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雨水的收集处理并未达到既定的效果;并且大量的雨水反而引发了洪涝等自然灾害。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绿地植物选择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绿地植物选择探讨摘要:文章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绿地植物选择进行分析,包括雨水对于植物选择的影响、绿地植物选择中的现状和问题、主要的选择要求和选择措施。
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绿地植物的合理选择与海绵城市的科学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地植物;植物选择引言:在进行现代化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绿地植物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
因此,在具体选择中,相关单位一定要明确雨水在其中的影响作用,并对当今海绵城市中的绿地植物选择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依据,对具体的选择要求和选择措施加以深入思考。
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实现绿地植物的合理选择,从而有效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一、.雨水对植物选择影响分析人为建造的雨水花园离不开植物,植物不仅能吸纳雨水,还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是景观效果的重要体现。
同时雨水对植物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经分析发现,在植物选择中,雨水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影响植物生长,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雨水的淹没时间,植物长时间淹没,植物就容易根坏活不成,就如积水地方,植物都活不成,长时间没水又容易旱死,不能生长。
第二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雨水的淹没频率,经常给水淹的地方只能种些单一的水生植物如湿地、偶尔淹一会的种些半水生植物如岸边,不怎么水淹的就可以选择各种植物第三是影响植物生长环境,其中最小的一项因素就是雨水的淹没深度,直接水淹在水底的只能水生植物,浅水的种些半水生挺水植物或漂浮植物,不直接淹水的在岸边湿度大的种植耐水湿的植物。
二、海棉城市绿化植物配置选择现状及问题分析目前国内针对雨水花园中植物的功能、选择原则及设计方法等的研究比较滞后,导致在海绵城市的设计实施阶段,往往无法正确的选择植物,及提供适当的生存环境,难以充分发挥植物各自植物的景观效果。
就目前我国海绵城市中的绿化植物配置及其选择来看,其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纯人工改造造景的,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针对雨水花园设计种植了耐水生植物,但过了雨季后当出现旱季的时候不及时养护浇灌就造成大量耐水生植物死亡,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选择与设计探究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选择与设计探究发布时间:2021-11-25T06:39:36.97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2期作者:刘博[导读]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文环境受到影响并进一步恶化,导致旱涝极端化现象日趋严重。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文环境受到影响并进一步恶化,导致旱涝极端化现象日趋严重。
海绵城市是我国为应对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综合治理措施,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
因此,如何在雨季将雨水储存在“海绵体内”,在枯水期将“海绵体内”的水分释放出来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构成城市景观的植物是形成“海绵体”的重要材料,在自然截留、积累、渗透、净化等相关功能上,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在整个 “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植物的旱涝特性和景观效果进行耦合研究,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植物选择;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绿地引言在“海绵城市”的概念下,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既要满足“海绵体”的蓄水、渗透、利用等功能,又要起到丰富城市绿地景观,营造宜人的城市人居环境的作用。
城市绿地的构成主要包括地形、土壤和植物。
地形主要用于雨水收集、储存、净化、疏散;土壤主要是实现雨水的净化和渗透,以及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植物利用自己的形态也可在城镇建设中创造景观,并利用自己的冠层直径、根际来保留、储存、净化雨水,并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选取恰当的植物不但可使园林设计更加合理,还可增加蓄水储水效果。
实践中,需要采取多元化的理论体系研究不同植物在发挥污染净化、水体存储及参与水文循环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同时结合植物配置,形成较为丰富的群落,使植物的生态功能性和园林观赏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海绵城市的未来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选择与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选择与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的五大基本要素包括坡度、土壤、地下水、给排水设施和植物。
植物能够收纳及净化雨水,是解决雨水面源污染和水体储存循环的关键一环。
在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中,植物更是海绵城市中收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选择与配置植物是维持雨水设施性能长期有效的关键。
雨水设施中的植物选择,要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要求,充分考虑水分淹没时间、场地尺寸等特殊条件,选择适合其生长环境的植物种类。
此外,根据场地设计的目标与要求,还应从植物的平面布局、色彩、形态等方面进行配植设计,达到美化环境的景观要求。
1.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植物是天然的蓄水库,能够有效防止地表的水土流失,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
植物的茎叶与根系,可以滞留和渗透雨水,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径流量,减缓雨水流速,还可以净化滞纳雨水中的污染物,这是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基本调节作用。
当降雨超过了一定的强度,山体坡面便会产生地表径流,此时绿地植物的树冠、树干和枝叶会对径流的流动速度产生一定的阻力,从而有效减缓雨水流速,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量,控制水土流失。
植物对雨水中污染物质的降解和去除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氮、磷等物质;二是通过根系将氧气传输到基质中,在根系周边形成有氧区和缺氧区穿插存在的微处理单元,使好氧、缺氧和厌氧微生物各得其所;三是植物根系对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拦截和吸附作用。
植物根系吸收渗透到土壤中的雨水,并通过茎叶的蒸腾作用向大气中释放,某些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浮尘和有害离子,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调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促进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2.海绵城市中的植物选择与设计合理的植物选择与设计是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的关键。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中的植物选择不同于常规的植物选择,除了要考虑景观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考量植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及在雨水设施中的特殊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下的雨水花园景观植物配置研究作者:李蕴,吕正安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年第05期摘要:为了研究植物景观配置对雨水花园观赏性及净水能力的影响,本文以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为例,分析该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科学性。
研究发现,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配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植物观赏受季节影响较大,植物的观赏特性比较单一等。
其他城市进行雨水花园建设时,可以参考桂溪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配置,但是要丰富观赏特性,增加常绿植物的种植,充分发挥出雨水花园的景观特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景观植物;生态公园无论是空气污染,还是降雨灾害,都会给一个城市带来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海绵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统筹城市的自然降雨、地下水、地表水等,完成城市生态水循环,有效减少降雨带来的影响,平衡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1]。
雨水花园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诞生的。
雨水花园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可有效缓解城市空气污染,也可作为城市的一道景观。
在提倡环保的今天,雨水花园建设对于城市至关重要,未来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雨水花园。
1 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概况雨水花园是一种人工挖掘或自然形成的浅凹绿地,是基于“雨水滞留-渗透-净化-蓄水-循环利用”原则的产物[2],可以吸收自然降雨或地面水,通过植物及植物下沙土的作用,达到吸收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些地表水通过雨水花园净化后,渗透到地下,与地下水结合,可以补充地下水,也可以作其他用途,比如,厕所用水、景观用水等。
这既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也能净化污水,节约大量水资源,契合现下的环保主题。
雨水花园是一种贴合自然的净水及绿化系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绿色“海绵体”[3],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
雨水花园这种独特的水利用方式一般存在于屋顶或街道绿化中,在城市大型公园的设计中并不多见,但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却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
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总面积为94.6hm2,坐落于成都市天府一街、世纪城路北面,处于绕城高速路段益州大道东面,红星路南延线西面。
年平均降雨量1148.8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
在成都市生态系统中,桂溪生态公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和都市共享价值。
桂溪生态公园建设既为全国雨水花园建设提供了标杆,也是雨水花园的试验点、研究点。
对桂溪生态公园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城市雨水花园建设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
桂溪生态公园属于雨水花园,既能促进成都市绿化发展,又能完善城市生态水循环系统。
所以,桂溪生态公园建设主题强调“可持续性”,即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在桂溪生态公园中,有85.3%的面积为绿地,雨水在公园绿地中会自然渗透,达到净化与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除此之外,公园建设过程中还使用了大量的透水材料,充分发挥了公园的渗水功能,绿地与渗水材料结合,让桂溪生态公园总渗水能力达到了95%以上。
如此高的渗水能力,足以保证桂溪生态公园地表水能够充分渗透,达到充分净化雨水的目的,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能有效减少由降雨带来的路面积水问题。
雨水花园是城市生态公园发展的未来形式,桂溪生态公园具备非常高的研究价值,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完善桂溪生态公园建设的过程,发现并且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利于雨水花园的发展建设,可以给其他城市的雨水花园建设提供借鉴,也有利于桂溪生态公园本身的发展。
2 桂溪生态公园植物配置雨水花园植物配置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桂溪生态公园植物配置,可以找到桂溪生态公园建设方面的优缺点,进而为其他城市雨水花园建设提供借鉴,也为桂溪生态公园的发展提供改进的参考。
2.1 桂溪生态公园植物种类桂溪生态公园植物种类繁多,拥有乔木9种,分别为:樱花、香樟、旱柳、黄葛树、水杉、无患子、象牙红、南酸枣、碧桃,其中2种为常绿植物,7种为落叶乔木;地被植物12种,分别为:菖蒲、鸢尾、铜钱草、再力花、紫穗狼尾草、鹅掌柴、肾蕨、黄金菊、紫娇花、金鸡菊、百日菊、草坪草,其中菖蒲、鸢尾、铜钱草、再力花一年四季都具有极佳观赏效果。
水杉、旱柳等众多植物品种为耐涝植物,菖蒲等具有净水功能,即使遇到大量降雨,这些植物也能够正常存活并且发挥好吸水渗透作用。
总体来看,桂溪生态公园植物种类配置较为科学,既具有观赏作用,又能够起到较好的吸水渗透作用。
雨水通过植物渗透进入地下,能较好地完成水净化及循环利用。
通过乔木、地被植物的共同作用,可实现较为理想的雨水公园效果,即观赏性与功能性俱佳。
2.2 植物结构研究桂溪生态公园植物结构的中心点在于植物垂直结构方面,通过对植物垂直结构的研究,可以发现区域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决定了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即决定了该区域植物的层次。
一般来说,较稳定的植被生态系统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这3层结构,拥有这3种垂直结构的植物群落可以更稳定地发挥其生态功能。
桂溪生态公园场地以园路、水渠作为分界线,可分为3个部分,即入口绿地、沿线绿地和中心绿岛,现分别对其绿地植物结构展开研究。
(1)入口绿地植物结构较为完整,分别有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这样的植物结构可以保障光照及营养的充分利用,能最大限度丰富区域植物多样性。
所以,入口绿地处植物结构较为完整,并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为雨水花园提供稳定的生态功能。
(2)沿线绿地植物结构与入口绿地类似,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都存在,因而绿地植物结构较稳定,能够保障光照及营养的供给。
(3)中心绿岛植物结构只有乔木层和地被层,缺少灌木层,植物结构稳定性较差。
植物结构稳定性差的植物群落营养及光照供给不平衡,植物生存难度增加,相关部门需要付出更多精力进行养护,其养护成本较高,其提供的生态功能不稳定,需要进一步加强。
2.3 植物观赏特性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桂溪生态公园除了要承担地表水净化及循环利用职责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观赏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升社区“海绵化”程度[4],这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十分有利。
(1)入口绿地处植物有:象牙红、碧桃、菖蒲、黄金菊、无患子、香樟、鹅掌柴等,这些植物适合观赏的部位分别为叶子或花。
象牙红、碧桃、菖蒲、黄金菊等植物适合观赏其花朵,因而有季节限制;无患子、香樟、鹅掌柴等植物是观赏其叶子,但有的不是常绿植物。
因此,入口处的植物观赏,无论是观叶还是观花,均受到季节限制,观赏入口处植物以春夏两季为佳。
(2)分布在沿线绿地的植物主要以赏叶为主,并且该区域植被不受季节影响,适合全年观赏,其中,如菖蒲、紫穗狼尾草、蒲苇等大量观赏草的分布,让沿线绿地植物景观充满野趣,更适宜孩童玩耍,丰富了桂溪生态公园的层次。
(3)中心绿岛植被以观花、观叶为主,一年四季均可观赏,其中,观花以樱花为主,觀叶植物较多。
中心绿岛观赏植物分布较合理,但是作为桂溪生态公园的中心,中心绿岛承担了主要的观赏责任,所以在观赏层次的丰富性方面,中心绿岛的植物还有所欠缺,可以考虑增加观赏枝条或者果实类型的植物,丰富其观赏特性。
2.4 植物种植形式桂溪生态公园景观效果受到植物种植形式的影响,挖掘植物内在本质和特性,并以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空间组合模式发挥出其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5],是雨水花园建设的核心。
植物种植形式宏观上可分为自然式、人工式、混合式3种,微观上可分为中心植、对植、三角形植、环植等多种形式,每种种植形式呈现出来的景观效果也不同,城市在进行雨水花园建设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观赏及功能需求,进行植物种植形式的设计。
(1)入口绿地植物种植形式有丛植、列植、孤植、片植,其中,地被植物主要种植形式为片植,其他4种形式为乔木的种植形式。
(2)沿线绿地由于要考虑到其对于桂溪生态公园的空间分隔作用,所以,植物种植形式偏向于丛植、片植。
事实上,沿线绿地乔木以丛植为主,灌木、地被植物以片植为主,起到分隔绿地的作用,将各个区域分隔开来,沿线绿地的植物种植形式较好地发挥了其分隔的职能。
(3)中心绿岛是桂溪生态公园的中心区域,人们的主要目光都会集中在这里。
为了便于观赏,乔木种植比较松散,以丛植、孤植形式为主。
地被植物不会遮蔽视线,因而种植比较密集,可遮盖裸露的土壤,种植形式以片植为主,视野通透,同时,契合了自然式雨水花园的建设主题。
3 桂溪生态公园对雨水花园植物景观配置的启发桂溪生态公园是比较成功的雨水花园案例,既能够起到城市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能实现地表水的净化与循环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但其植物景观配置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果能加以改进,可进一步提升公园景观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公园养护成本,对于其他地方雨水花园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1 常绿植物的种植桂溪生态公园植物种类虽然较多,但常绿植物只有2种。
非常绿植物虽然也有较佳的观赏效果,但受时令影响较大,无法保证一年四季都具有同样的观赏效果。
到了秋冬季节,植物叶片发黄、凋落,雨水公园呈现萧条景象,观赏效果大打折扣,桂溪生态公园在这段时间内失去了观赏职能,其城市绿化作用大大降低,同时,还会影响到植物的净水效果。
因此,建设雨水花园,需要考虑增加常绿植物的运用,这样可以保证雨水花园的作用发挥。
3.2 丰富植物的观赏特性对于城市绿化景观,可观赏的植物特色越丰富,人们的观赏体验就越佳。
雨水花园具有城市绿化的功能,所以,对植物观赏特性也有一定要求。
桂溪生态公园植物仅为观花、观叶类,整体景观显得有些单调,且观赏体验不佳。
另外,无论是观花植物还是观叶植物,受到季节的限制都较大,使雨水花园无法充分发挥其观赏及绿化性能;秋冬季节雨水较少,雨水花园的净水需求较少,若再失去其观赏特性,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资源闲置及资源浪费。
桂溪生态公园作为雨水花园,渗水性较好,但在观赏方面,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植物带给人们的观赏体验。
在其他雨水公园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种植观果或枝条美观的植物,除了观感体验外,应注意不同的观赏效果在不同季节的呈现,比如,春季赏花、赏叶,秋冬季赏果,既保证了一年四季雨水公园的观赏性,又可以丰富观赏层次,增强观赏趣味性,充分发挥雨水花园的作用,市民对于雨水花园的认可度也会随着其观赏性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推动雨水花园的建设十分有利。
3.3 完善植物垂直结构在桂溪生态公园植物垂直结构中,除了中心绿岛只有乔木层和地被层外,其他两个区域均有3种结构。
三层垂直结构可以保证园区的光照及营养供应,丰富园区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植物成活率,进而减少植物养护成本,能稳定发挥雨水花园的生态功能。
雨水花园一个十分突出的作用是——城市地表水通过该区域渗透并且净化,然后实现循环利用。
所以,雨水花园植被在雨季会受到雨水的浸泡,雨水浸泡会严重影响植物生存,要科学调整植物垂直结构,增强植物生存能力,增加如水杉、旱柳等耐涝植物的种植,同时减少养护成本,以利于城市的雨水花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