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评价方法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f7a3b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6.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评价方法一、混凝土的耐久性概述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耐久性是建筑结构的关键因素之一。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和外部环境作用下能够保持其功能和性能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混凝土组成材料、施工质量、外部环境等。
因此,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砂、水等组成。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成材料之一,其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骨料和砂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架材料,其质量也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是混凝土中的活性材料,其使用量和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是决定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低质量的水泥、骨料和砂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例如,水泥中的含量和含氧化钙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含氧化钙量高的水泥会导致水泥浆体中的钙离子溶解,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骨料和砂的粒径、形状、表面性质等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粒径过大或形状不规则的骨料会导致混凝土中空隙率增加,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表面性质不良的砂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混凝土的耐久性。
三、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包括混凝土拌和、浇筑、养护等方面。
混凝土拌和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耐久性等方面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施工工艺、天气、施工人员素质等。
混凝土养护的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良的养护条件会导致混凝土中的蒸发量增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混凝土的外部环境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的外部环境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质等方面。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4d930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4.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了解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建筑行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的耐久性,并分析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首先,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其在特定环境下长期抵抗各种力学、物理和化学破坏的能力。
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所组成的,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第一,水泥的质量和配比。
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而水泥的配比则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使用的水泥质量较低或者水泥的配比不合理,混凝土就会失去一定的抗压能力和抗渗性能,从而降低了其耐久性。
第二,砂和石子的质量和粒径。
砂和石子是混凝土中的骨料,其质量和粒径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砂和石子存在较多的夹杂物、泥土或者其粒径分布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第三,混凝土的密实性。
混凝土的密实性是指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密实性越高,孔隙率越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越好。
混凝土的密实性受到施工工艺、振捣方式和养护条件等影响。
如果混凝土没有得到充分的振捣和养护,就会导致孔隙率较高,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第四,混凝土的养护条件。
混凝土在初凝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正常硬化和强度的发挥。
养护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时间等,不同的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养护条件不合理,混凝土在早期即会出现龟裂、起砂等现象,大大影响其耐久性。
第五,外部环境因素。
混凝土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中暴露,会受到气候、酸碱性、盐分和化学物质等的侵蚀,从而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造成影响。
例如,在潮湿和高盐分的环境中,混凝土容易受到腐蚀,导致其强度下降。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水泥的质量和配比、骨料的质量和粒径、混凝土的密实性、养护条件以及外部环境等。
在建筑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水泥和骨料,调整配比,加强振捣和养护过程,并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要点全总结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要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03d6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f.png)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要点全总结一、什么是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混凝土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正确维修与例行检测。
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析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是指结构在所使用的环境下,由于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引起结构的长期演变,最终使混凝土丧失使用能力。
即所为的耐久性失效,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很多,有抗冻失效,碱-集料反应失效,化学腐蚀失效,钢筋锈蚀造成结构破坏等。
下面作具体分析。
1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结构处于冰点以下环境时,部分混凝土内孔隙中的水将结冰,产生体积膨胀,过冷的水发生迁移,形成各种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表面剥落,严重时可以露出石子。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和气泡含量多少密切相关。
孔越少越小,破坏作用越小,封闭气泡越多,抗冻性越好。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除了孔结构和含气量外,还包括:混凝土的饱和度,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集料的孔隙率及其间的含水率等。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与设计方法¥97.5购买2、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集料中活性组分发生的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的膨胀,开裂,甚至破坏。
因反应的因素在混凝土内部,其危害作用往往是不能根冶的,是混凝土工程中的一大隐患。
许多国家因碱-集料反应不得不拆除大坝,桥梁,海堤和学校,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工程中也有碱-集料反应损害的类似报道,一些立交桥,铁道轨枕等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破坏。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需具备三个条件,即有相当数量的碱,相应的活性集料,水份。
反应通常有三种类型:碱-硅酸反应,碱-碳酸盐反应,慢膨胀型碱-硅酸盐反应,避免碱-集料反应的方法可采用:①尽量避免采用活性集料;②限制混凝土的碱含量;③掺用混合材。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https://img.taocdn.com/s3/m/935b9517e87101f69e31952b.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
其良好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抗渗、抗冻、抗侵蚀、碳化、碱骨料反应及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等性能,这些性能均决定着混凝土经久耐用的程度,故称为耐久性。
(1)抗渗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分P4、P6、P8、P10、P12共五个等级。
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与其密实度及内部孔隙的大小和构造有关。
(2)抗冻性。
混凝土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分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和F300共九个等级。
抗冻等级F50以上的混凝土简称抗冻混凝土。
(3)抗侵蚀性。
当混凝土所处环境中含有侵蚀性介质时,要求混凝土具有抗侵蚀能力。
侵蚀性介质包括软水、硫酸盐、镁盐、碳酸盐、一般酸、强碱、海水等。
(4)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水。
碳化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消弱对混凝土的保护作用,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碳化显著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混凝土耐久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https://img.taocdn.com/s3/m/a60c67d983c4bb4cf6ecd188.png)
混凝土耐久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答:(一)耐久性的定义:混凝土除了应有适当的强度外,还应根据使用方面的特殊要求,具有一定的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耐热性等,统称为耐久性。
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
(1)抗渗性;指混凝土抵抗液体和气体渗透的性能。
由于混凝土内部存在着互相连通的孔隙和毛细管,以及因振捣欠密实而产生蜂窝、孔洞,使液体和气体能够渗入混凝土内部,水分和空气的侵入会使钢筋锈蚀,有害液体和气体的侵入会使混凝土变质,结果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长期安全使用。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标号P表示。
如P4表示在相应的0.4N/㎜2水压作用下,用作抗渗试验的6个规定尺寸的圆柱体或圆锥体试块,仍保持4个试块不透水。
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一般分为P6 、P8 、P10 、P12 。
(2)抗冻性:指混凝土抵抗冰冻的能力。
混凝土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既接触水,又遭受冷冻的环境中,常常会被冻坏。
这是由于渗透到混凝土中的水分受冻结冰后,体积膨胀9%,使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和毛细管受到相当大的压力,如果气温升高,冰冻融化,这样反复地冻融,混凝土最终将遭到破坏。
混凝土的抗冻性用抗冻标号F表示。
如受冻融的试块强度与未受冻融的试块强度相比,降低不超过25%,便认为抗冻性合格。
抗冻标号以试块所能承受的最大反复冻融循环次数表示。
根据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抗冻标号一般分为:F15、F25、F50、F100、F150和F200。
(3)抗侵蚀性:指混凝土在各种侵蚀性液体和气体中,抵抗侵蚀的性能。
对混凝土起侵蚀作用的介质主要是硫酸盐溶液、酸性水、活动和或带水压的软水、海水、碱类的浓溶液等。
硫酸盐侵蚀是指硫酸根离子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有害化合物,而导致混凝土组成和结构的破坏、强度下降、表面剥离等。
(4)耐热性:指混凝土在高温作用下,内部结构不遭受破坏,强度不显著丧失,具有一定化学稳定性的性能。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cd8fb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0.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一、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结材料。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等高强度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骨料的质量: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
骨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优质的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不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3.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合理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耐久性。
4.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5. 环境因素:混凝土的耐久性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水质、土壤条件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方法1. 选择优质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应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不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2. 合理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耐久性。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应控制水灰比,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和开裂倾向。
3. 引入掺合料:掺合料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
常用的掺合料有矿物掺合料、化学掺合料等。
4.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5. 加强混凝土的防护:混凝土的防护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防护材料,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受到外界侵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c5f76d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a.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一、混凝土的定义及其特点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等混合而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二、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其影响因素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化学环境、物理环境等,以及混凝土自身材料的老化、损伤等因素。
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砂、石、水等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和用量。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水灰比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水灰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易开裂、易脱落,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水灰比过低会导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差,易产生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混凝土的材料混凝土的材料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的质量不同,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比如,水泥的含量和质量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砂石的粒度和含量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水的质量和用量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混凝土的材料选择和配比中,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混凝土在施工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养护应包括水养护、覆盖养护和加热养护等。
水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加水,以减缓混凝土的干燥速度,保持混凝土湿润。
覆盖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防水材料,以减缓混凝土的干燥速度,保持混凝土湿润。
加热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加热,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因此,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应根据环境条件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合理的养护,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及评定标准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及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27c1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1.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及评定标准一、前言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耐久性是评价建筑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中,混凝土的耐久性直接影响其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因此,制定可靠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及评定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物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1. 强度指标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混凝土强度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
其中,抗压强度是混凝土强度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项,其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 密实性指标混凝土的密实性是指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和孔隙分布情况。
若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孔隙,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耐久性下降。
因此,制定合理的密实性指标对于保障混凝土的耐久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3. 耐久性指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其耐久性降低。
常见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包括耐水性、耐久性、耐磨性、耐冻融性等。
4. 稳定性指标混凝土的稳定性是指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能力。
若混凝土出现变形、开裂等情况,会导致其承载能力下降、使用寿命缩短。
因此,制定合理的稳定性指标对于保障混凝土的耐久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1. 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其强度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项。
根据不同的强度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标准也有所不同。
在我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工程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标准分为以下几类:(1)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混凝土按照其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大小,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不同等级。
(2)特殊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工程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如C70、C80、C90等。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https://img.taocdn.com/s3/m/09b3433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f.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损坏,因此混凝土的耐久性对于建筑结构的长期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2.1 压缩强度2.1.1 压缩强度测试方法2.1.2 压缩强度与混凝土耐久性的关系2.2 抗折强度2.2.1 抗折强度测试方法2.2.2 混凝土抗折强度与耐久性的关系2.3 水泥水化产物2.3.1 水泥水化反应2.3.2 水泥水化产物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3. 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因素3.1 环境因素3.1.1 水分3.1.2 温度3.1.3 化学物质3.2 结构因素3.2.1 设计参数3.2.2 施工质量3.3 载荷因素3.3.1 静载荷3.3.2 动载荷3.4 预应力混凝土的耐久性3.4.1 预应力混凝土的优势3.4.2 预应力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分析4.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4.1 材料选择4.1.1 水泥品种选择4.1.2 矿物掺合料的应用4.1.3 纤维增强剂的使用4.2 结构设计4.2.1 强度设计4.2.2 防水设计4.2.3 收缩和开裂控制4.3 施工质量控制4.3.1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4.3.2 施工工艺的控制4.3.3 养护措施的落实5. 结论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建筑结构长期使用的关键因素。
各种因素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扩展内容:1、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 混凝土耐久性测试报告样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格-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记录表2、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水泥:指用于制备混凝土的粉状物质。
- 水化:指水泥与水反应胶凝物的过程。
- 预应力混凝土: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先计算的预应力,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b64459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1.png)
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耐久性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标准耐久性要求。
二、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长期性能,包括抵抗环境侵蚀、耐久性、耐磨性、耐压性、耐冻融性等指标。
三、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1. 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单位面积的抗压应力。
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其抗压强度不低于规定的标准值,且在长期使用中不低于其设计强度。
2. 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指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抗渗能力,包括水密性、渗透性等指标。
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其抗渗性能符合标准规定,如水泥混凝土防水标准等。
3. 抗冻融性混凝土的抗冻融性是指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其抗冻融性能符合标准规定,如水泥混凝土耐冻融标准等。
4. 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如氧化、腐蚀等)的影响,保持其原有的性能。
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其耐久性符合标准规定,如水泥混凝土耐久标准等。
5. 耐磨性混凝土的耐磨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受到磨损。
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其耐磨性符合标准规定,如水泥混凝土耐磨标准等。
6. 抗腐蚀性混凝土的抗腐蚀性是指混凝土在接触腐蚀性介质时不易发生破坏。
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其抗腐蚀性符合标准规定,如水泥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标准等。
四、混凝土标准耐久性要求的实现方法1. 优化配合比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抗冻融性、耐久性、耐磨性和抗腐蚀性等性能。
2. 选用优质材料选择优质的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掺合料等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加强养护措施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如保持湿润、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等性能。
4. 引入新技术引入新技术,如添加剂、改良剂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性等。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与检验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与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301b82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a.png)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与检验【混凝土耐久性要求与检验】1. 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耐久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建筑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检验标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和检验方法,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个主题。
2. 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能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长期保持其使用功能而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化学侵蚀化学侵蚀是混凝土耐久性的一大难题,主要来源于化学物质的渗透和侵蚀。
建筑物常常受到酸雨、化学工业废水等的侵蚀,这会导致混凝土的酸碱度发生变化,进而破坏混凝土的结构和性能。
混凝土的耐化学侵蚀能力是评估其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2.2 耐久性与强度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其强度密切相关。
强度越高,混凝土的抗压、抗弯能力就越强,从而更能抵抗外界环境的侵害。
在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实际使用条件确定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确保其耐久性。
2.3 密实性混凝土的密实性指的是混凝土内部无气孔、无潜在的缺陷,这有助于阻隔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的侵害。
在混凝土的制备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如控制水灰比、采用合适的振捣方法等。
3. 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方法为确保混凝土耐久性,建筑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方法,以下列举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3.1 破坏性检测破坏性检测是通过对混凝土试件进行物理破坏来评估混凝土的性能。
常用的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压力试验、抗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
这些试验能够评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耐冻融性等关键指标。
3.2 非破坏性检测相对于破坏性检测,非破坏性检测更适用于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
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电阻率测定、雷达检测等。
这些方法能够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密实性和内部缺陷等指标,为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4. 作者观点和结论通过对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观点和结论:4.1 混凝土耐久性是保障建筑物安全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此对其要求应高度重视。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评定标准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e845c5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7.png)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评定标准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与耐久性,需要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检测评定。
本文将从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检测方法、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能够维持其原有的功能和性能,不失效、不劣化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等。
二、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方法1.化学试验法化学试验法是通过分析混凝土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来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
常用的化学试验方法包括碱度试验、氯离子含量试验、硫酸盐含量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反映混凝土的碱性、氯盐侵蚀和硫酸盐侵蚀等情况。
2.物理试验法物理试验法是通过检测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来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
常用的物理试验方法包括压缩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弹性模量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反映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性能和抗裂性能等情况。
3.外观检查法外观检查法是通过观察混凝土表面的变化来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
常用的外观检查方法包括裂缝检查、渗漏检查、表面变色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反映混凝土的渗透性、裂缝情况和表面的变化情况等。
三、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混凝土的耐久性评定标准应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制定。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1.建筑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建筑混凝土的耐久性评定标准应符合GB/T50082-2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其中,建筑混凝土的耐久性等级可分为一般耐久性、较高耐久性、高耐久性和极高耐久性四个等级。
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相应的耐久性等级。
2.道路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道路混凝土的耐久性评定标准应符合JTJ073-2000《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的要求。
其中,道路混凝土的耐久性等级可分为Ⅰ、Ⅱ、Ⅲ、Ⅳ、Ⅴ、Ⅵ六个等级。
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相应的耐久性等级。
混凝土耐久性标准评定
![混凝土耐久性标准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ff015d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b.png)
混凝土耐久性标准评定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耐久性是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耐久性标准评定的相关知识。
二、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和风吹日晒,仍能保持其设计要求的强度、稳定性和外观等特性。
三、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混凝土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养护和保养等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
3. 环境因素: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气候、湿度、温度和化学物质的侵蚀等,也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 使用条件:混凝土的使用条件,如荷载、震动、变形等,也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需要制定相应的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以下标准:1.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该标准是我国建筑行业中最常用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其中包括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标准。
2. ACI 201.2R-16《Guide to Durable Concrete》:该标准是美国混凝土协会制定的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指南,涵盖了混凝土的材料、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的内容。
3. EN 206-1:2000《混凝土规范》:该标准是欧洲国家制定的混凝土规范,其中包括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标准。
以上标准均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混凝土养护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这些标准还包括混凝土的使用环境、使用条件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考虑。
五、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方法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强度测试法:通过对混凝土强度的测试,来评定混凝土的耐久性。
一般采用压缩强度、抗拉强度、弯曲强度等指标来测试。
混凝土的耐久性名词解释
![混凝土的耐久性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3e127a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5.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名词解释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稳定性,它可以承受一定的损伤、磨损和腐蚀。
由于混凝土耐久性的强大性能,它得以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及公共工程中。
混凝土耐久性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水性:由于混凝土中增加了水泥和粉煤灰,它具有极强的耐水性能。
混凝土能够有效抵抗水蚀影响,使其不会毁坏和变形。
烟性:混凝土表面亦具备耐烟效果,能有效抑制因烟气腐蚀造成的损坏。
冻性:当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时,它的坚硬度会大大提高。
从而使其具备较高的耐冻性。
碰性: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撞击性,并且具有防止裂缝和变形的功能,使其具备较高的耐碰性。
腐蚀性:由于混凝土的表面能够有效阻隔外界污染物,使其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
混凝土耐久性的强大性能保证了它在建筑结构及公共工程中的广泛使用。
它可以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并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
而且,在足够的维护和保养的情况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几十年或是甚至更长的时间。
混凝土耐久性的强大性能也使其在多种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例如,混凝土在基础施工和桥梁建设中是最常用的材料,通常可以作为高强度特殊地面材料使用;另一方面,混凝土在污水处理厂、管道、港口、航道工程中也非常普遍。
此外,混凝土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工程领域,如堤坝、水利等。
由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它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使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由自身物理化学性能决定的,主要取决于混凝试样的配比比例和混凝土中的特殊材料,如各种抗渗剂、增强剂等的添加。
因此,使用混凝土时,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结合混凝土组分和施工工艺,合理选择混凝土配比比例和特殊材料,最大程度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另外,除了混凝土试样的制备和施工过程外,对混凝土的维护和保养也很重要,要改善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耐久性,除了使用专业化施工以外,还应按时对混凝土进行保养和维护,及时清除表面的污垢,并使用腐蚀抗剂防止混凝土表面的腐蚀。
综上所述,混凝土耐久性的强大性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
浅谈混凝土耐久性
![浅谈混凝土耐久性](https://img.taocdn.com/s3/m/2f467c7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2.png)
浅谈混凝土耐久性提纲:1.混凝土耐久性概述2.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4.混凝土耐久性保养维护技巧5.混凝土耐久性案例分析一、混凝土耐久性概述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在一定的使用环境中,混凝土材料能够维持其设计寿命的一种性能。
混凝土是建筑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其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在复杂的使用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出现裂缝、硬度降低和腐蚀等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1.环境因素。
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对其耐久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气温、湿度、风、雨、冰雪等气候条件。
2.设计与施工因素。
混凝土的设计构造、选用配合比、施工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3.材料因素。
混凝土中的原材料(水泥、骨料、细集料和外加剂等)的质量、配比和破碎度等因素都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4.使用与保护因素。
混凝土的使用和保护条件对其耐久性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机械荷载、化学腐蚀、日晒雨淋等。
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1.选用高质量的建筑原材料。
采用高品质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优化配合比。
科学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耐久性。
3.正确施工。
合理施工可以避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缺陷等问题。
4.加强养护。
良好的养护可以加速水泥的化学反应,使混凝土更加紧密,从而增强其耐久性。
5.使用保护材料。
选择适当的保护材料,如防水涂料、防腐剂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腐蚀和劣化问题。
四、混凝土耐久性保养维护技巧1.定期检查。
对需要长期使用的混凝土建筑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
2.适当养护。
适当的养护包括治理损伤、防止新的劣化、弥补老的缺陷等,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3.清洁维护。
及时清理混凝土表面的杂物,避免杂物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4.涂层保养。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https://img.taocdn.com/s3/m/0ad469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e.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的施工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其耐久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一、混凝土的耐久性原因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化学性能稳定:混凝土主要由胶凝材料、骨料、水和掺合料等组成,其中胶凝材料起着胶结作用。
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是水泥,其化学性能稳定,能够有效地与水和其他成分反应,形成水化产物,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密实性高:混凝土在浇筑后,经过养护过程,能够形成致密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能。
这种高密实性可以有效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渗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 抗冻融性好:混凝土的水泥凝固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这种升温过程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提高其抗冻融性能。
二、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 材料性能: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其耐久性。
合理选择优质的胶凝材料、骨料和掺合料,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2. 施工工艺: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包括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发展。
因此,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操作,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
3. 环境因素: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气候、水质、大气污染物等,也会对其耐久性产生影响。
例如,高盐度环境容易导致混凝土的腐蚀,而酸雨也会侵蚀混凝土表面。
4. 维护保养:混凝土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及时修补和预防措施,可以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提高其耐久性。
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合适的材料:选用优质的胶凝材料、骨料和掺合料,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
2. 合理的配合比: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合理调配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成分的配合比,以满足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
混凝土的耐久性名词解释
![混凝土的耐久性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3c6de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6.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名词解释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由水泥、砂、石头和水混合而成。
在建筑领域中,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项目的建设中。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评估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能够长时间保持结构完整性的能力。
耐久性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内源性耐久指标1. 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指在承受压力下能够抵抗破坏的能力。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常以MPa(兆帕)为单位进行测量,该指标可以用来估计混凝土结构的负荷承载能力。
2.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指在拉伸力下能够抵抗破坏的能力。
虽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但通过添加钢筋等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其抗拉强度,从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抗冻性(freeze-thaw resistance):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能否保持其结构稳定性的能力。
当水分渗入混凝土中并在温度下降时冻结,水的膨胀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从而降低其耐久性。
优质混凝土可以通过适当的混凝土配方和施工管理来提高其抗冻性。
二、外源性耐久指标1. 耐化学侵蚀(chemical resistance):混凝土在存在酸、碱等化学物质的环境中能否保持其结构完整性的能力。
化学物质的侵蚀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的腐蚀和溶解,进一步影响其耐久性。
特殊的混凝土配方可以针对不同的化学环境,提供更好的耐化学侵蚀性能。
2. 耐磨性(abrasion resistance):混凝土在机械磨损作用下能否保持其完整性的能力。
在高流量的交通道路、机场跑道等场所,混凝土需要具备良好的耐磨性,以避免表面破损和减少维护成本。
3. 耐盐性(salt resistance):混凝土在海洋环境或者盐湖附近的地区中能否保持其结构稳定性的能力。
海洋环境中的盐分和海水的浸泡可能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的破坏,因此具备良好的耐盐性对于这些地区的建筑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
![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c8ce3e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4.png)
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的耐久性评定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对于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环境下长期保持其性能和功能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材料本身、施工质量、使用环境等。
1. 材料因素(1)水泥品种和用量: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品种和用量的水泥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影响。
(2)骨料种类和质量: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不同种类和质量的骨料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影响。
(3)掺合料种类和用量:掺合料是指混凝土中添加的矿物掺合料和化学掺合料,不同种类和用量的掺合料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影响。
2. 施工因素(1)配合比的合理性:配合比的合理性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较大,过水或缺水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振捣质量: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工序,振捣质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直接影响。
(3)养护质量:养护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很大影响,养护期间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使用环境因素(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低温、干燥、潮湿等气候条件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2)物理环境:物理环境包括荷载、震动、腐蚀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3)化学环境:化学环境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酸碱、盐类等化学物质都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
三、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是对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和功能进行评估的标准。
下面将从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耐久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强度评定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在荷载下的承载能力。
评定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通过在混凝土中插入钢筋、压缩试验等方式进行。
2. 密实性评定混凝土的密实性是指混凝土的结构紧密程度。
评定混凝土的密实性可以通过测量混凝土的孔隙度、气孔率等方式进行。
混凝土耐久性及规格
![混凝土耐久性及规格](https://img.taocdn.com/s3/m/49760e3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3.png)
混凝土耐久性及规格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结构中,包括墙体、地板、柱子等,因此,混凝土的耐久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耐久性及规格,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混凝土的性能,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混凝土的耐久性1.定义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特定环境中长期使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和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融性、抗碳化性等。
2.影响因素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质量: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对其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选择优质的材料。
(2)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对其耐久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3)施工工艺:施工工艺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应该确保施工的质量。
(4)使用环境:混凝土的使用环境也会影响其耐久性,比如温度、湿度、盐分等。
3.评价指标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价:(1)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其强度的指标。
(2)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衡量其抗拉性能的指标。
(3)抗冻融性:混凝土的抗冻融性是衡量其在冻融循环中的性能指标。
(4)抗碳化性:混凝土的抗碳化性是衡量其在酸性环境中的性能指标。
4.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选择优质的材料:应该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粉煤灰等材料。
(2)合理设计配合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3)加强施工质量:应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4)加强养护管理:应该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管理,尤其是在初期,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
三、混凝土的规格1.定义混凝土的规格是指混凝土的各项参数及其规范,包括强度等级、配合比、施工方式等。
2.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规定的养护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小抗压强度,主要分为C15、C20、C25、C30、C35等等。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https://img.taocdn.com/s3/m/91d52be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a.png)
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基础设施以及其他领域中广泛应用。
它的耐久性是影响其长期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将探讨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一、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其在长期使用中所能保持的力学和物理性能,以及其抵御正常使用条件下和特殊环境下的侵蚀和损坏的能力。
混凝土在自然环境中,如大气、水、温度、荷载及化学物质等的作用下,其硬度、韧性、抗压强度和耐磨性等都会发生变化。
混凝土的耐久性不仅受到材料本身的特性所影响,还受到设计、施工、维护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和养护等,都会对其耐久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1.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合格的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和加筋钢筋等都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早期龟裂能力,从而提高其耐久性。
2.混凝土设计混凝土设计时,应考虑设计寿命和工程特点等因素。
设计寿命是指混凝土所需的可靠使用寿命,而工程特点则是根据建筑的用途,考虑所需的载荷和环境因素。
通过科学地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和掺合料,可以有效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细节问题也会对其耐久性产生重大影响。
在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应首先进行地基处理和模板安装。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避免空气和水的渗透,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冻构。
施工后,应进行及时的混凝土养护,以确保其提前硬化和充分强度发挥。
4.混凝土环境混凝土在特定环境中的使用时,常受到化学气溶胶、盐分、高温和高湿度等的影响。
在这些环境中,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缩短。
此外,不同类型的混凝土也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材和设计以提高其耐久性。
三、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优化材料选择选择高质量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应该考虑以环保为基础的清洁生产技术,以提高混凝土的环境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和砂浆制作采用强制式小型搅拌机拌合,为保证纤维均匀分布,采用了先干拌后湿拌的拌合工艺。
混凝土的工作性依据GB/T50081-2002进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的试验依据GB/T50082-2002进展,其中抗压和劈裂抗拉试件尺寸150 mm ×150 mm ×150 mm,抗折强度试件尺寸100 mm×100 mm ×400 mm;砂浆抗裂性试验依据CECS38:2004的方法进展;保水性试验参照德国瓦克公司提供的方法进展;抗渗性试验参照DL-T5150-2001的方法进展;弯曲韧性试验依据ASTM-1089和CECS13:1989的方法进展;抗冲击试验采用美国ACI544委员会提出的方法进展,抗冲击试件尺寸为?150 mm ×60 mm。
试件在振动台上振动成型,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 d后进展性能测试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近百年来,混凝土强度不断的提高成为它主要的开展趋势。
兴旺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
有些远见卓识的专家考虑到某些工程的需要,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也提出耐久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尤其是近5年,在很多重要工程中都成功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尽管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彼此均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根本特征是按耐久性进展设计,保证拌和物易于浇筑和密实成型,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由温度和收缩产生的裂缝,硬化后有足够的强度,内部孔隙构造合理而有低渗透性和高抗化学侵蚀。
基于上述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成为我国近期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开展方向。
高性能混凝土的核心是保证耐久性。
耐久性对工程量浩大的混凝土工程来说意义非常重要,假设耐久性缺乏,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
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混凝土根底设施工程总价值约为6万亿美元,每年所需维修费或重建费约为3千亿美元。
美国50万座公路桥梁中20万座已有损坏,平均每年有150-200座桥梁局部或完全坍塌,寿命缺乏20年;美国共建有混凝土水坝3000座,平均寿命30年,其中32%的水坝年久失修;而对二战前后兴建的混凝土工程,在使用30-50年后进展加固维修所投入的费用,约占建立总投资的40%-50%以上。
回看中国,我国50年代所建立的混凝土工程已使用40余年。
如果平均寿命按30-50年计,那么在今后的10-30年间,为了维修这些建国以来所建的根底设施,耗资必将是极其巨大的。
而我国目前的根底设施建立工程规模宏大,每年高达2万亿人民币以上。
照此来看,约30-50-年后,这些工程也将进入维修期,所需的维修费用和重建费用将更为巨大。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更要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入手,以降低巨额的维修和重建费用。
一般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年限约为50-100年,不少工程在使用10-20年后,有的甚至使用9年以后,即需要维修。
用普通水泥混凝土所完成的工程不能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根本原因,在于混凝土本身的内部构造。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在混凝土工程中为了满足混凝土施工工作性要求,即用水量大、水灰比高,因而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很高,约占水泥石总体积的25%-40%,特别是其中毛细孔占相当大局部,毛细孔是水分、各种侵蚀介质、氧气、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引起混凝土耐久性的缺乏;其次,水泥石中的水化物稳定性缺乏也会对耐久性产生影响。
例如,波特兰水泥水化后的主要化合物是硷度较高的高硷性水化矽酸钙、水化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钙。
此外,在水化物中还有数量很大的游离石灰,它的强度极低、稳定性极差,在侵蚀条件下,是首先遭到侵蚀的局部。
要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减少或消除这些稳定性低的组分,特别是游离石灰。
根据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就可以找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术途径。
如上分析,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最主要的方法是降低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
但如果纯粹的降低用水量,混凝土的工作性将随之降低,又会导致捣实成型共所困难,同样造成混凝土构造不致密,甚至出现蜂窝等宏观缺陷,不但混凝土强度降低,而且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同时降低。
目前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根本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掺入高效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
水泥在加水搅拌后,会产生一种絮凝状构造。
在这些絮凝状构造中,包裹着许多拌和水,从而降低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施工中为了保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的工作性,就必须在拌和时相应地增加用水量,这样就会促使水泥石构造中形成过多的孔隙。
当参加减水剂的定向排列,使水泥质点外表均带有一样电荷。
在电性斥力的作用下,不但使水泥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还在水泥颗粒外表形成一层溶剂化水膜,同时使水泥絮凝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因而到达减水的目的。
许多研究说明,当水灰比降低到0.38以下时,消除毛细管孔隙的目标便可以实现,而掺入高效减水剂,完全可以将水灰比降低到0.38以下。
二、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水泥石中水化物稳定性的缺乏,是混凝土不能超耐久的另一主要因素。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活性矿物的目的,在于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的胶凝物质的组成。
活性矿物掺料中含有大量活性Si02及活性Al203,它们能和波特兰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石灰及高硷性水化矽酸钙产生二次反映,生成强度更高、稳定性更优的低硷性水化矽酸钙,从而到达改善水化胶凝物质的组成,消除游离石灰的目的,使水泥石构造更为致密,并阻断可能形成的渗透路。
此外,还能改善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构造和界面区性能。
这些重要的作用,对增进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强度都有本质性的奉献。
三、消除混凝土自身的构造破坏因素:除了环境因素引起的混凝土构造破坏以外,混凝土本身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也可能引起混凝土构造的严重破坏,致使混凝土失效。
例如,混凝土的化学收缩和干缩过大引起的开裂,水化性过热过高引起的温度裂缝,硫酸铝的延迟生成,以及混凝土的碱骨料反映等。
因此,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减小或消除这些构造破坏因素。
限制或消除从原材料引入的碱、S03、C1- 等可以引起破坏构造和侵蚀钢筋物质的含量,加强施工控制环节,防止收缩及温度裂缝产生,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四、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尽管强度与耐久性是不同概念,但又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是基于混凝土的内部构造,都与水灰比这个因素直接相关。
在混凝土能充分密实条件下,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孔隙率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因而各种耐久性指标也随之提高。
在现在的高性能混凝土中,除掺入高效减水剂外,还掺入了活性矿物材料,它们不但增加了混凝土的致密性,而且也降低或消除了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在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此外,在排除内部破坏因素的条件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抵抗环境侵蚀破坏的能力也越强。
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灰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和骨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集料和高效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减少体积收缩,提高强度,提高耐久性。
总之,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开展的必然趋势。
混凝土耐久性的简介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近百年来,混凝土强度不断提高成为它主要的开展趋势。
兴旺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
有些远见卓识的专家考虑到某些工程的需要,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也提出耐久性及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年,在很多重要工程中都成功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但同行们均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根本特征就是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对方量大的工程来说意义非常重要,假设耐久性缺乏,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
然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在混凝土工程中为了满足混凝土施工工作性要求,就会产生用水量大、水灰比高的情况,因而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很高,约占水泥总体积的25%-40%,特别是其中毛细孔占相当大局部,毛细孔是水分、各种侵蚀介质、氧气、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引起混凝土耐久性的缺乏;其次,水泥的水化物稳定性缺乏也会对耐久性产生影响。
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生成强度低,稳定性差的游离物,在侵蚀条件下,它便是首先遭到侵蚀的局部,进而翻开了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
据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进展分析,便可以找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术途径。
如上分析,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最主要的方法是降低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
但如果纯粹的降低用水量,混凝土的工作性将随之降低,又会导致捣实成型有所困难,同样会造成混凝土构造不致密,甚至出现蜂窝等宏观缺陷,不但混凝土强度降低,而且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同时降低。
目前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根本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掺入高效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
二、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普通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物稳定性的缺乏,是混凝土不能超耐久的另一主要因素。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活性矿物的目的,在于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的胶凝物质的组成,让其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的生成物,以增进混凝土的耐久性。
总之,随着混凝土孔隙率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因而各种耐久性指标也随之提高。
在现在的高性能混凝土中,除掺入高效减水剂外,还掺入了活性矿物材料,它们不但增加了混凝土的致密性,而且也降低或消除了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在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浅谈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影响构造耐久性的因素很多,砼质量及其保护层是内在因素;环境与载荷作用那么是外在因素,不同的原因会造成不同的后果。
首先讨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接着分析了混凝土冻融作用破坏机理分析﹑混凝土缺陷检测﹑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最后做了总结。
一、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构造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平安性、正常使用和可承受的外观能力。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50010-2002)中,明确规定混凝土构造设计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