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与全连接神经网络

合集下载

45. 深度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的联系是什么?

45. 深度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的联系是什么?

45. 深度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的联系是什么?关键信息项:1、深度学习的定义与特点2、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与结构3、深度学习中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领域4、两者在算法和模型方面的相似性5、两者在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上的关联6、深度学习对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推动作用7、人工神经网络为深度学习提供的基础和启示1、引言深度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是当今人工智能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促进和影响。

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1 深度学习的背景和发展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近年来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11 深度学习的技术突破介绍一些关键的技术突破,如大规模数据的利用、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优化算法的改进。

112 深度学习的应用实例列举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医疗诊断、智能推荐等,以展示其实际影响力。

12 人工神经网络的起源与演进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结构和算法不断完善。

121 早期的理论基础阐述一些早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

122 现代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类型如前馈神经网络、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

2、深度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解析21 深度学习的定义和核心思想详细解释深度学习如何通过多层的神经网络进行特征学习和模式识别。

211 深度学习中的层次结构说明不同层次在信息处理和特征抽象方面的作用。

212 深度学习的训练过程包括数据准备、模型构建、参数调整和优化等步骤。

22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介绍神经元的工作机制、网络的连接方式以及信号传播和处理的过程。

221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如误差反向传播算法、随机梯度下降等。

222 人工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不同拓扑结构对网络性能和功能的影响。

3、两者在算法和模型方面的相似性31 共同的数学基础例如线性代数、概率论、微积分等在两者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区别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区别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区别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内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两个概念可能会混淆。

虽然两者密不可分,但仍然有着显著的区别。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这些区别。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类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它由互相连接的节点组成,节点分别代表着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

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系列大量的计算处理、模型迭代,使得神经网络学习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并能够推广至新的数据集中。

一个神经网络通常跨越多个层次,每层子节点都有许多不同的变化方式,从而使得神经网络具有拟合复杂数据的能力。

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技巧,名称来源于其使用的深度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技术不同,传统的机器学习技术(如支持向量机(SVM)或K-最近邻(KNN))通常需要手动选择特征。

而深度学习技术不需要人为干预,它能够自动地从数据中学习到可以产生更好结果的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来进行分类或回归等任务,从而完成复杂的数据分析。

深度学习的核心思路是“层次化”,将网络的计算过程组织为不同的抽象层,每一层的输出作为下一层的输入,满足多次非线性叠加的传递过程,从而提高模型的分类准确率。

因此,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并非等同,而是具有某些联系和区别。

首先,神经网络包含浅层、深层和反馈神经网络(如循环神经网络),而深度学习则是针对深度神经网络的。

其次,在数据特征和处理方面,神经网络一般需要人工提取特征,而深度学习则是在大量数据训练中自我提取特征,使得模型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

最后,在使用方面,神经网络着重于分类、回归和聚类问题,而深度学习则对模式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

综上所述,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区别在于深度学习是特别针对深度神经网络而言的,并且不需要人工手动提取特征,具有强大的模型泛化能力,能够应用于多种领域的数据分析和分类。

神经网络则更加重视数据的预处理和手动选择特征,适用于分类、回归和聚类等方面的问题。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知识点整理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知识点整理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知识点整理●神经网络基础●MP神经元模型●可以完成任何数学和逻辑函数的计算●没有找到训练方法,必须提前设计出神经网络的参数以实现特定的功能●Hebb规则●两个神经元同时处于激发状态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将得到加强●Hebb学习规则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算法根据神经元连接的激活水平改变权值,因此又称为相关学习或并联学习。

●●感知机模型●有监督的学习规则●神经元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的误差e作为学习信号,调整网络权值●●LMS学习规则是在激活函数为f(x)=x下的感知器学习规则●由于激活函数f的作用,感知器实际是一种二分类器●感知器调整权值步骤●单层感知器不能解决异或问题●BP网络●特点:●同层神经网络无连接●不允许跨层连接●无反馈连接●BP学习算法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BP网络的激活函数必须处处可导——BP权值的调整采用 Gradient Descent 公式ΔW=-η(偏E/偏w),这个公式要求网络期望输出和单次训练差值(误差E)求导。

所以要求输出值处处可导。

s函数正好满足处处可导。

●运算实例(ppt)●Delta( δ )学习规则●误差纠正式学习——神经元的有监督δ学习规则,用于解决输入输出已知情况下神经元权值学习问题●δ学习规则又称误差修正规则,根据E/w负梯度方向调整神经元间的连接权值,能够使误差函数E达到最小值。

●δ学习规则通过输出与期望值的平方误差最小化,实现权值调整●●1●自动微分●BP神经网络原理:看书●超参数的确定,并没有理论方法指导,根据经验来选择●BP算法已提出,已可实现多隐含层的神经网络,但实际只使用单隐层节点的浅层模型●计算能力的限制●梯度弥散问题●自编码器●●自编码器(Auto-Encoder)作为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网络●将输入“编码”为一个中间代码●然后从中间表示“译码”出输入●通过重构误差和误差反传算法训练网络参数●编码器不关心输出(只复现输入),只关心中间层的编码————ℎ=σ(WX+b)●编码ℎ已经承载原始数据信息,但以一种不同的形式表达!●1●正则编码器——损失函数中加入正则项,常用的正则化有L1正则和L2正则●稀疏自编码器——在能量函数中增加对隐含神经元激活的稀疏性约束,以使大部分隐含神经元处于非激活状态●去噪自编码器——训练数据加入噪声,自动编码器学习去除噪声获得无噪声污染的输入,迫使编码器学习输入信号更加鲁棒的表达●堆叠自编码器●自编码器训练结束后,输出层即可去掉,网络关心的是x到ℎ的变换●将ℎ作为原始信息,训练新的自编码器,得到新的特征表达.●逐层贪婪预训练●1●深度神经网络初始化●●卷积神经网络●全连接不适合图像任务●参数数量太多●没有利用像素之间的位置信息●全连接很难传递超过三层●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其输出神经元可以响应部分区域内的输入信息,适宜处理图像类信息●1●1●Zero Padding:在原始图像周围补0数量●卷积尺寸缩小,边缘像素点在卷积中被计算的次数少,边缘信息容易丢失●●卷积神经网络架构发展●1●深度发展●LeNet●具备卷积、激活、池化和全连接等基本组件●但GPU未出现,CPU的性能又极其低下●LetNet只使用在手写识别等简单场景,未得到重视●LeNet主要有2个卷积层(5*5)、2个下抽样层(池化层)、3个全连接层●通过sigmoid激活●全连接层输出:共有10个节点分别代表数字0到9,采用径向基函数作为分类器●AlexNet●第一次采用了ReLU,dropout,GPU加速等技巧●AlexNet网络共有:卷积层 5个(1111,55,3*3),池化层 3个,全连接层3个●首次采用了双GPU并行计算加速模式●第一卷积模块:96通道的特征图被分配到2个GPU中,每个GPU上48个特征图;2组48通道的特征图分别在对应的GPU中进行ReLU激活●第一层全连接:同时采用了概率为0.5的Dropout策略●VGG●通过反复堆叠3x3卷积和2x2的池化,得到了最大19层的深度●卷积-ReLU-池化的基本结构●串联多个小卷积,相当于一个大卷积的思想●使用两个串联的3x3卷积,达到5x5的效果,但参数量却只有之前的18/25●串联多个小卷积,增加ReLU非线性激活使用概率,从而增加模型的非线性特征●VGG16网络包含了13个卷积层,5个池化层和3个全连接层。

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关系

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关系

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关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研究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两个热门话题。

那么,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之间有何关系呢?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结构的机器学习技术,其最基本的思想就是通过神经网络来描述多层次的非线性关系,从而达到对数据的高效建模和预测。

而神经网络则是一种模仿人类神经系统功能的计算模型,通过互相连接的节点以及这些节点之间的权重来模拟人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

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在于构建多层的神经网络结构,在每一层中学习到更高级别的特征表示,并最终对整个数据集进行训练和预测。

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优秀的特征表示以及高效的优化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分类、回归和生成等多种机器学习任务。

而神经网络则是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基础,它提供了一种强大且灵活的方法来组织和处理复杂的数据集,例如图像、视频、音频和自然语言文字等等。

简单来说,深度学习是有关神经网络的一系列算法,而神经网络则是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引擎。

深度学习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而神经网络则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工具。

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它们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事实上,现在很多深度学习中的重要算法都是基于神经网络设计的,例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自编码器等。

此外,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也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机器人学等领域。

总之,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深度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神经网络这一重要的计算引擎,而神经网络的高效应用也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进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仍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课程标准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课程标准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智能产品开发专业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智能产品开发专业职业技能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能力,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相关概念,介绍TensorFlow的变量、矩阵和各种数据源等基本概念,深度剖析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近邻域、神经网络和自然语言处理等算法,并结合丰富的实例详细讲解情感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实战等应用等。

3.课程衔接本课程的前序课程为《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后续课程为《顶岗实习》。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智能产品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AI技术,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完成人工智能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积极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使教学过程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

具体应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人工智能产品结构设计与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2.理解人工智能产品的基本算法、机器学习概念;3.理解深度学习概念,了解其应用领域;4.TensorFlow的变量、矩阵和各种数据源等基本概念5.理解线性回归概念;6.支持向量机;7.聚类分析;8.神经网络和自然语言处理等算法;9.人工智能产品控制程序编写与调试;10.智能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编写。

【教学内容】学习情境 职业能力目标 学习子情境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一、安装TensorFlow 1、安装前的环境准备2、能够使用Linux系统和Python语言3、能够独立安装Anaconda4、能够安装CUDA和cuDNN5、掌握TensorFlow测试方法(一)安装CUDA和cuDNN1、CUDA的安装2、cuDNN的安装3、Protocol Buffer4、Bazel5、从源代码编译并安装4(二)安装和测试TensorFlow1、安装TensorFlow2、运行向量相加的例子3、加载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4二、TensorFlow 编程策略 1、掌握计算图与张量2、熟练使用TensorFlow的运行模型3、正确创建变量并管理变量空间4、掌握variable_scope()与name_scope()及其使用方法(一)TensorFlow的数据模型1、分析并演示分析TensorFlow的数据模型2、会使用计算图描述TensorFlow计算模型3、张量的使用6(二)TensorFlow的运行模型1、TensorFlow系统结构概述2、简单使用会话3、使用with/as环境上下文管理器4、Session的参数配置5、placeholder机制6三、深度前馈神经网络 1、掌握网络的前馈方式2、全连接的概念3、神经元与全连接结构4、前向传播算法5、线性模型的局限性6、激活函数(一)网络的前馈方式及全连接的概念1、前馈网络2、全连接的概念3、神经元与全连接结构4(二)激活函数 1、常用激活函数2、激活函数实现去线性化3、激活函数调用栈的查看6(三)多层网络解决异或运算1、损失函数2、经典损失函数3、自定义损失函数4四、优化网络的方法 1、基于梯度的优化2、反向传播3、学习率的独立设置4、拟合(一)基于梯度的优化1、梯度下降算法的概念2、随机梯度下降4(二)反向传播 1、简要解释反向传播算法2、自适应学习率算法3、TensorFlow提供的优化器6(三)学习率的独立设置 1、指数衰减的学习率2、其他优化学习率的方法6合 计 50 三、考核与评价本学习领域的课程宜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上机随即抽题方式。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神经网络结构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神经网络结构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神经网络结构近年来,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关注。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神经网络结构是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神经网络结构,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知识。

1.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具有多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高效处理和智能分析。

其基本原理如下:(1)数据预处理:深度学习的第一步是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标准化、降噪等操作。

这些操作旨在提高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2)特征提取:在深度学习中,特征提取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可以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高维特征空间中的向量表示,以便神经网络进行处理。

(3)神经网络训练:深度学习的核心是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训练过程中,通过反向传播算法不断调整神经网络的参数,使其能够逐渐优化和学习输入数据的特征规律。

(4)模型评估和调优:训练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调优。

通过与真实标签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和参数设置,提高模型的性能。

2. 常见的神经网络结构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不同的网络结构适用于不同的任务。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神经网络结构。

(1)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前馈神经网络是最基础的神经网络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隐藏层和一个输出层。

其中,隐藏层与输入层之间存在权重和偏置项,通过激活函数将输入传递到下一层。

(2)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主要用于处理图像和视频数据。

它通过卷积操作和池化操作,有效地提取输入数据中的特征,并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或回归任务。

(3)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循环神经网络在处理序列数据时具有优势。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区别与联系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区别与联系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区别与联系在当今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是两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名词是同义词,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深入探讨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异同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1.定义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它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单元来模拟人类神经元的工作原理,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学习。

而神经网络是一个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网络,其中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些输入和一个输出。

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隐藏层和一个输出层组成的。

2.结构从结构上来看,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有着明显的不同。

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包含多个层次,一般包括输入层、多个隐藏层和输出层。

而神经网络的层数相对较少,一般只包含一个或几个隐藏层。

这也意味着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数据结构和任务,而神经网络的能力相对较弱。

3.计算原理深度学习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这种算法能够根据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之间的误差,来调整网络中每个神经元之间连接的权值,从而达到最小化误差的目的。

而神经网络的计算原理与深度学习比较相似,但是神经网络训练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基于梯度下降法的反向传播算法。

4.应用场景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例如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等,在这些领域中深度学习模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而神经网络的应用场景相对较为狭窄,一般只应用于图像处理等相对简单的任务。

5.优劣势分析深度学习相对于神经网络的优势在于其更加高级的结构和学习能力,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数据结构和任务。

但同时也存在着训练时间较长、过拟合等问题。

而神经网络的优势在于其简洁的结构和速度快的训练过程,但其在处理复杂数据结构和复杂任务时表现相对较差。

6.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也随之模糊。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之间的融合和优化,以达到更加高效和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

李宏毅深度学习(一):深度学习模型的基本结构

李宏毅深度学习(一):深度学习模型的基本结构

李宏毅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模型的基本结构李宏毅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模型的基本结构转⾃简书的⼀位⼤神博主:下⾯开始正题吧!1、全连接神经⽹络(Fully Connected Structure)最基本的神经⽹络⾮全连接神经⽹络莫属了,在图中,a是神经元的输出,l代表层数,i代表第i个神经元。

两层神经元之间两两连接,注意这⾥的w代表每条线上的权重,如果是第l-1层连接到l层,w的上标是l,下表ij代表了第l-1层的第j个神经元连接到第l层的第i个神经元,这⾥与我们的尝试似乎不太⼀样,不过并⽆⼤碍。

所以两层之间的连接矩阵可以写为如下的形式:每⼀个神经元都有⼀个偏置项:这个值记为z,即该神经元的输⼊。

如果写成矩阵形式如下图:针对输⼊z,我们经过⼀个激活函数得到输出a:常见的激活函数有:这⾥介绍三个:sigmoidSigmoid 是常⽤的⾮线性的激活函数,它的数学形式如下:特别的,如果是⾮常⼤的负数,那么输出就是0;如果是⾮常⼤的正数,输出就是1,如下图所⽰:.sigmoid 函数曾经被使⽤的很多,不过近年来,⽤它的⼈越来越少了。

主要是因为它的⼀些 缺点:**Sigmoids saturate and kill gradients. **(saturate 这个词怎么翻译?饱和?)sigmoid 有⼀个⾮常致命的缺点,当输⼊⾮常⼤或者⾮常⼩的时候(saturation),这些神经元的梯度是接近于0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梯度的趋势。

所以,你需要尤其注意参数的初始值来尽量避免saturation的情况。

如果你的初始值很⼤的话,⼤部分神经元可能都会处在saturation的状态⽽把gradient kill掉,这会导致⽹络变的很难学习。

Sigmoid 的 output 不是0均值. 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导致后⼀层的神经元将得到上⼀层输出的⾮0均值的信号作为输⼊。

产⽣的⼀个结果就是:如果数据进⼊神经元的时候是正的(e.g. x>0 elementwise in f=wTx+b),那么 w 计算出的梯度也会始终都是正的。

全连接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全连接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全连接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全连接神经网络 (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 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分类、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图像分类任务中,全连接神经网络通常被用来提取图像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具体地,我们将图像作为算法的输入,经过一系列卷积层和池化层的处理,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输出分类结果。

卷积层和池化层是深度学习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卷积层可以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通过卷积核在图像中进行卷积计算,得到卷积特征图。

池化层则主要用于数据降维和特征选择,通过对卷积特征图进行平滑化或减采样操作,得到池化特征图。

而全连接层则主要用于将提取到的特征进行分类。

这里的全连接就是最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每一个神经元都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接,每个神经元的权重通过训练得到。

最终输出的结果,可以通过 softmax 函数进行多分类。

然而,全连接神经网络也有其缺点。

一方面,全连接层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使得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训练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全连接层对输入数据的维度大小不敏感,不利于处理高分辨率或大尺寸的图像数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和残差网络 (Residual Network)。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网络结构,其卷积层和池化层可以有效地减少神经网络的参数数量和计算量。

而残差网络则是在深层神经网络中解决梯度消失和训练困难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这些改进,全连接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例如,在 2012 年的 ImageNet 比赛中,AlexNet 使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和全连接层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变种,例如 Dropout 和 Batch Normalization 等方法,也被广泛使用于图像分类和其他深度学习领域。

2.5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4

2.5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4
2.掌握使用TensorFlow、PyTorch等工具搭建和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3.将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4.分析和解决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过拟合、欠拟合等。
(二)教学设想
1.引入生活实例,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例如,通过手写数字识别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的神奇之处,从而引出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3.深度学习的概念、原理以及与神经网络的联系。
4.深度学习中的关键技术,如卷积、池化、全连接层等。
5.神经网络模型的搭建、训练和优化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图示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2.编程实践:利用TensorFlow或PyTorch等工具,搭建并训练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完成手写数字识别任务。要求学生提交代码、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报告中需包括模型结构、训练过程、优化策略及最终识别效果。
3.案例分析:选择一个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分析其技术原理、优点和潜在不足。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字数不少于800字。
2.提供详细的编程指导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工具和库的使用。
3.加强团队合作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别是深度学习中的关键技术,如卷积、池化等。
6.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相关的经典论文、书籍或在线教程,了解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竞赛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深度学习模型的常见结构

深度学习模型的常见结构

深度学习模型的常见结构深度学习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并且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深度学习中,模型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模型的性能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深度学习模型中常见的结构,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生成对抗网络(GAN)。

一、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网络结构,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任务中。

它模拟了人类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构成。

其中,卷积层负责提取图像的特征,池化层用于降采样和减小计算量,全连接层则将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

二、循环神经网络(RNN)循环神经网络是一种适用于序列数据处理的模型,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等领域。

与传统的前馈神经网络不同,RNN 具有循环连接的结构,使其能够捕捉到序列数据中的上下文信息。

RNN 中的隐藏状态可以储存前面时间步的信息,并传递到后面的时间步中,以此实现对序列数据的有效建模。

三、生成对抗网络(GAN)生成对抗网络是一种包含生成器和判别器的模型结构,用于生成逼真的合成数据。

生成器负责生成伪造数据,而判别器则负责判断生成的数据和真实数据的区别。

GAN 通过两个网络相互对抗的方式进行训练,逐渐提高生成器生成真实数据的能力。

四、注意力机制(Attention)注意力机制是一种用于强化模型重点关注区域的结构。

它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任务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聚焦于输入数据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

五、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残差连接是一种用于解决深度神经网络中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问题的结构。

在残差连接中,模型的前向传播不仅仅包括正常的组件,还包括一个跳跃连接,将前一层的输出直接与当前层的输入相加。

通过这种方式,残差连接可以使信息更好地从一个层传递到另一个层,加快训练速度并提高模型性能。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区别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区别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区别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是两个备受瞩目的领域,它们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它们常常被混淆,但实际上,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之间的区别,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本质和用途。

一、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神经网络是一种受人脑神经系统启发的计算模型。

它由多个神经元(或节点)组成,这些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络。

每个神经元接收输入,进行一定的计算,然后产生输出。

这些输出可以成为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从而形成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神经网络通常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输入层接受原始数据,隐藏层执行复杂的计算,而输出层生成最终的结果。

神经网络使用权重和偏差来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便实现学习和适应不同的任务。

常见的神经网络类型包括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和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二、深度学习的核心概念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旨在模拟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以便实现智能任务。

深度学习的关键特征是深度神经网络,即包含多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

这些深层结构允许模型自动提取和表示数据的高级特征,从而提高了性能和泛化能力。

深度学习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推荐系统等领域。

深度学习模型通常通过大规模数据集进行训练,使用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来调整权重和偏差,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深度学习的流行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和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等。

三、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区别虽然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都涉及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关键区别:1. 深度:神经网络通常包括一到两个隐藏层,而深度学习模型包含多个隐藏层,通常称为深层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是两个核心的概念。

神经网络是指通过模拟生物神经元来处理信息、学习和存储信息的数学模型,而深度学习则是指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来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机器学习技术。

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来探索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是由神经元和它们之间的连接构成的。

神经元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处理单元,它的输入信号经过加权和之后,被激活函数处理,输出给其他神经元作为输入。

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调整神经元之间的权重和偏置,不断优化网络的性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神经网络的训练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反向传播算法。

反向传播算法是指先用前向传播算法计算网络输出,然后再根据误差大小,逆向调整每个神经元之间的权重和偏置,从而将误差传递回去,直到最终达到误差最小化的目标。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训练浅层神经网络,也能够训练深层神经网络,从而实现更加复杂的任务。

二、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深度学习是指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来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机器学习技术。

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相比,深度学习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模式,并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深度学习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逐层抽象,将数据从低层次的特征进行转化,到高层次的语义表示,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更深入理解和分析。

深度学习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是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

在图像识别方面,深度学习已经能够实现对不同种类的物体进行识别,并且有着和人类相似的准确度。

而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深度学习已经能够实现对文本的情感分析、机器翻译、自动摘要等任务。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未来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包括图像生成、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领域。

三、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深度学习中最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是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图像的神经网络模型,它通过卷积操作来提取图像中的特征,将其抽象为更高层次的特征表示。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任务实现(一)线性分类器全连接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器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任务实现(一)线性分类器全连接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器

分类问题的求解过程如下图:2.⽤pytorch的逻辑回归实现图像分类#导⼊包#损失函数和优化器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learning_rate=0.001loss = nn.CrossEntropyLoss()#定义交叉熵损失函数, 这个⽅法集成了softmax计算optimizer = torch.optim.SGD(linearnet.parameters(),lr=learning_rate)#SGD优化器#测试集数据评估def evaluate_accuracy(data_iter, net):acc_sum, n =0.0, 0for data in data_iter:X, y=dataX, y=X.to(device),y.to(device)acc_sum +=(net(X).argmax(dim=1)== y).float().sum().item()n += y.shape[0]return acc_sum / n#定义训练过程epochs =200def train_model(optimizer):for epoch in range(epochs):train_loss_sum, train_acc_sum, n =0.0, 0.0, 0for data in trainloader:inputs, y=datainputs, y=inputs.to(device),y.to(device)#print(inputs)y_hat = linearnet(inputs)cost = loss(y_hat, y).sum()optimizer.zero_grad()cost.backward()optimizer.step()train_loss_sum += cost.item()train_acc_sum +=(torch.argmax(y_hat, dim=1)== y).float().sum().item()n += y.shape[0]test_acc = evaluate_accuracy(testloader, linearnet)print('epoch %d, loss %.4f, train acc %.4f, test acc %.4f' % (epoch + 1, train_loss_sum / n, train_acc_sum / n, test_acc)) #调⽤函数训练数据train_model(optimizer)#结果可视化#准确度绘制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绘制训练%验证的精度Trainacc=[]#请输⼊上述训练过程中保存的数据Testacc=[]##请输⼊上述训练过程中保存的数据plt.plot(Trainacc)plt.plot(Testacc)plt.title('qijiajing-Residual Block Model accuracy')plt.xlabel('Epoch')plt.ylabel('Accuracy')plt.legend(['Train acc', 'Test acc'], loc='upper left')plt.show()#loss绘制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loss=[]plt.plot(loss)plt.xlabel('Epoch')plt.ylabel('Loss')plt.title('qijiajing-Model accuracy')我们进⾏了250次迭代,最终训练集精度稳定在43.5%左右,测试集精度稳定在41%左右,是随机猜测10%的四倍。

一文看懂深度学习(白话解释8个优缺点4个典型算法)

一文看懂深度学习(白话解释8个优缺点4个典型算法)

一文看懂深度学习(白话解释8个优缺点4个典型算法)深度学习有很好的表现,引领了第三次人工智能的浪潮。

目前大部分表现优异的应用都用到了深度学习,大红大紫的AlphaGo 就使用到了深度学习。

本文将详细的给大家介绍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优缺点和主流的几种算法。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关系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简单来说:1.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最重要的分支)2.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目前表现最好的一些应用大部分都是深度学习,正是因为深度学习的突出表现,引发了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

详情可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史——3次 AI 浪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但是并不完全等于传统神经网络。

不过在叫法上,很多深度学习算法中都会包含”神经网络”这个词,比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

所以,深度学习可以说是在传统神经网络基础上的升级,约等于神经网络。

大白话解释深度学习看了很多版本的解释,发现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讲的是最容易理解的,所以下面直接引用他的解释:我们以识别图片中的汉字为例。

假设深度学习要处理的信息是“水流”,而处理数据的深度学习网络是一个由管道和阀门组成的巨大水管网络。

网络的入口是若干管道开口,网络的出口也是若干管道开口。

这个水管网络有许多层,每一层由许多个可以控制水流流向与流量的调节阀。

根据不同任务的需要,水管网络的层数、每层的调节阀数量可以有不同的变化组合。

对复杂任务来说,调节阀的总数可以成千上万甚至更多。

水管网络中,每一层的每个调节阀都通过水管与下一层的所有调节阀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从前到后,逐层完全连通的水流系统。

那么,计算机该如何使用这个庞大的水管网络来学习识字呢?比如,当计算机看到一张写有“田”字的图片,就简单将组成这张图片的所有数字(在计算机里,图片的每个颜色点都是用“0”和“1”组成的数字来表示的)全都变成信息的水流,从入口灌进水管网络。

深度学习知识:卷积神经网络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区别

深度学习知识:卷积神经网络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区别

深度学习知识:卷积神经网络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区别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和全连接神经网络(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 FCN)是目前深度学习领域中比较常用的两种神经网络模型,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网络结构CNN网络包含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输出结果。

卷积层的作用是提取图像的特征,将图像中的信息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会被卷积核处理一次。

池化层则是对特征图进行降采样,减小数据量,同时保留图像的主要信息。

最后通过全连接层将所有图像的信息汇总起来得到分类结果。

FCN网络中,所有的输入都与所有的神经元相连接。

从数学上来看,FCN是将输入向量与权重矩阵相乘,再加上偏差项,最后得到输出结果的一种模型。

在全连接神经网络中,每个神经元与上一层所有的神经元相连,这种结构使得FCN可以学习到输入数据的所有特征,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导致参数量过大,计算量也会变得更大。

二、适用场景CNN常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

这是因为卷积层和池化层可以帮助网络学习到图像中的视觉特征,提高模型对于图像的理解能力。

同时,卷积操作也避免了图像大小对于模型的影响,使得模型对于不同大小的图像都具有通用性。

因此,CNN在许多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FCN则常用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任务,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等。

这是因为在自然语言处理中,需要处理的文本序列的长度是可变的,无法用卷积层和池化层处理。

此时,FCN的全连接结构能够学习到所有的特征信息,提高模型的分类精度。

同时,FCN也常被用于推荐系统中,因为推荐系统需要对用户的历史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FCN可以很好地处理这种数据。

三、效率和精度比较由于CNN存在着卷积层和池化层,使得CNN在图像处理任务中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同时,卷积层的权重共享和池化操作降采样可以大大降低网络的参数数量,减轻了计算负担。

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当今科技领域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AI的众多技术领域中,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任务中。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发展为AI带来了巨大的突破与进步,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简介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工作原理的计算模型,它由多个节点(神经元)和连接它们之间权重组成。

每个节点接收来自前一层节点传递过来的信息,并根据权重进行计算和传递。

通过不断调整权重和阈值,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得到输入数据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层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表示学习的机器学习方法。

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深度学习可以自动地从原始数据中提取特征,并进行高效地分类或回归任务。

深度学习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多个隐层的非线性变换,逐层提取数据的高级特征,从而实现更准确的预测和识别。

二、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科学家们开始模拟人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传递过程,提出了感知机模型。

然而,由于感知机模型只能解决线性可分问题,无法解决非线性可分问题,使得神经网络研究陷入停滞。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提出了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模型,并引入了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来训练神经网络。

这一突破使得神经网络能够解决非线性可分问题,并开始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

然而,在当时计算能力和数据量有限的情况下,深度神经网络很难训练成功。

直到近几年随着计算能力和数据量的大幅提升,以及更加高效的训练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三、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应用领域1. 图像识别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深度学习全连接神经网络应用-深度学习分类任务

深度学习全连接神经网络应用-深度学习分类任务

行人
自行车 汽车
深度学习分类任务
分类任务与回归任务的区别
分类任务与回归任务的区别,主要在于需要预测的值的类型不同。
分类任务的预测结果处于离散区间,预测该值属不属于或者属于哪一类,如 预测一个人健康还是不健康,明天是阴天、晴天还是雨天。 这种预测结果就只有有限个数的值,再把每一个值当作一个类别,所以分类 任务就是预测对象所属类别的任务。
二分类 任务
多分类 任务
多标签 分类任务
深度任务是指具有两个类别标签的分类任务,判断一个样本是否属于某一类的问题, 通常将属于某一类别的样本记为正常状态,赋予标签1; 将不属于某一类别的样本记为异常状态,赋予标签0。
如以判断新闻类型是否为体育新闻为目的,将新闻分为体育新闻和非体育新闻两类, 则体育新闻属于正常状态的类别。

深度学习分类任务
多分类 任务
多分类任务是指具有两个以上类别标签的分类任务,其中每个样本只能有一个标签。与 二分类任务不同,多分类任务没有正常和异常状态的概念,样本被分类为属于一系列已 知类别中的一个。在某些问题上,类别标签的数量的可能很大,常见的多分类问题有鸢 尾花分类和手写数字识别等。
常见的分类任务
回归任务的预测结果处于连续区间,如要通过一个人的饮食情况预测体重。 体重的数值可以有无穷多个,有的人50Kg,有的人51Kg,在50和51之间 存在无穷多个数值,这种对于连续的数值进行预测的任务就是回归任务。
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
1+X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工程应用
深度学习基础应用
深度学习全连接神经网络实战
深度学习分类任务
深度学习的分类任务与机器学习一样,是通过学习样本中的规律,建立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 其中输出值为离散值。深度学习中的分类任务中,根据类别标签可分为二分类任务、多分类任务 和多标签分类任务,接下来对这3种分类任务进行了解。

全连接层详解

全连接层详解

全连接层详解全连接层是深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神经网络层,也称为密集连接层或全连接层。

全连接层的主要作用是将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与当前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接,每个连接都有一个权重。

全连接层的输出是通过对输入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并经过一个激活函数处理得到的。

全连接层的结构非常简单,它由多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接。

在计算中,每个连接都有一个权重,表示该连接的重要性。

这些权重是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学习得到的。

每个神经元还有一个偏差项,用于调整神经元的激活阈值。

全连接层的计算过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y = f(Σ(wx + b))其中,y是当前层的输出,f是激活函数,Σ表示对所有输入的加权求和,w表示权重,x表示输入,b表示偏差项。

全连接层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音识别等任务。

在图像分类中,全连接层可以将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过程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权重和偏差项来提高分类准确率。

在目标检测中,全连接层可以用于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分类和定位。

在语音识别中,全连接层可以将语音信号转化为文本信息。

为了提高全连接层的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添加正则化项,用于约束权重的大小,防止过拟合。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批标准化技术,可以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并提高模型的稳定性。

此外,一些研究还尝试了不同的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和Tanh,以及不同的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和Adam。

然而,全连接层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全连接层的参数量非常大,会导致模型的存储和计算复杂度增加。

其次,全连接层没有考虑到输入的空间结构信息,无法有效处理图像、语音等具有高维度结构的数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局部连接和卷积操作的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它在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总结而言,全连接层是深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与当前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接,并通过权重和激活函数的计算,输出最终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建模与R语言全连接神经网络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年级 2019级学生学号 19920191151134 学生姓名梅子阳一、绪论1、人工智能背景信息技术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互联网、智能家居等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编程的方式,人类可以将提前设计好的交互逻辑交给机器重复且快速地执行,从而将人类从简单枯燥的重复劳动工作中解脱出来。

但是对于需要较高智能水平的任务,如人脸识别、聊天机器人、自动驾驶等任务,很难设计明确的逻辑规则,传统的编程方式显得力不从心,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是有望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技术。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崛起,人工智能在部分任务上取得了类人甚至超人的智力水平,如围棋上 AlphaGo 智能程序已经击败人类最强围棋专家之一柯洁,在 Dota2 游戏上OpenAI Five 智能程序击败冠军队伍 OG,同时人脸识别、智能语音、机器翻译等一项项实用的技术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现在我们的生活处处被人工智能所环绕,尽管目前能达到的智能水平离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简称 AGI)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仍坚定地相信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

怎么实现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广袤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实现人工智能的探索足迹。

早期,人们试图通过总结、归纳出一些逻辑规则,并将逻辑规则以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来开发出智能系统。

但是这种显式的规则往往过于简单,并且很难表达复杂、抽象的概念和规则。

这一阶段被称为推理期。

1970 年代,科学家们尝试通过知识库加推理的方式解决人工智能,通过建庞大复杂的专家系统来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水平。

这些明确指定规则的方式存在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很多复杂、抽象的概念无法用具体的代码实现。

比如人类对图片的识别、对语言的理解过程,根本无法通过既定规则模拟。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一门通过让机器自动从数据中学习规则的研究学科诞生了,称为机器学习,并在 1980 年代成为人工智能中的热门学科。

在机器学习中,有一门通过神经网络来学习复杂、抽象逻辑的方向,称为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方向的研究经历了两起两落。

2012 年开始,由于效果极为显著,应用深层神经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任务上甚至超越了人类智能水平,开启了以深层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第三次复兴。

深层神经网络有了一个新名字:深度学习。

一般来讲,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本质区别并不大,深度学习特指基于深层神经网络实现的模型或算法。

2、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将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浅层神经网络阶段和深度学习阶段,以2006 年为分割点。

2006 年以前,深度学习以神经网络和连接主义名义发展,历经了两次兴盛和两次寒冬;2006 年,Geoffrey Hinton 首次将深层神经网络命名为深度学习,他发现通过逐层预训练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训练多层神经网络,并在 MNIST 手写数字图片数据集上取得了优于 SVM 的错误率,开启了第三次人工智能的复兴。

在论文中,Geoffrey Hinton 首次提出了 Deep Learning 的概念,这也是(深层)神经网络被叫作深度学习的由来。

2011 年,Xavier Glorot 提出了线性整流单元(RectifiedLinear Unit,简称 ReLU)激活函数,这是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激活函数之一。

2012 年,8层的深层神经网络AlexNet 发布,并在图片识别竞赛中取得了巨大的性能提升,此后数十层、数百层、甚至上千层的神经网络模型相继提出,展现出深层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

一般将利用深层神经网络实现的算法称作深度学习,本质上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可认为是相同的。

二、线性模型与优化1、神经元模型典型生物神经元结构1943 年,心理学家 Warren McCulloch 和逻辑学家 Walter Pitts 根据生物神经元(Neuron)结构,提出了最早的神经元数学模型,称为 MP 神经元模型。

该模型的输出f(x) = ℎ(g(x)),其中g(x) = ∑i xi, xi∈ {0,1},模型通过g(x)的值来完成输出值的预测,如图所示。

如果g(x) ≥ 0,输出为 1;如果g(x) < 0,输出为 0。

可以看到,MP 神经元模型并没有学习能力,只能完成固定逻辑的判定。

MP神经元模型1958 年,美国心理学家 Frank Rosenblatt 提出了第一个可以自动学习权重的神经元模型,称为感知机(Perceptron),如图 1.5 所示,输出值o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用于调整神经元的权重参数{w , w , … , w }。

Frank Rosenblatt 随后基于“Mark 1 感知机”硬件实现感知机模型,输入为 400 个单元的图像传感器,输出为 8 个节点端子,可以成功识别一些英文字母。

一般认为 1943 年~1969 年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次兴盛期。

感知机模型2、神经元的线性模型假设神经元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单个神经元中的输出与输入间存在线性变化,用线性方程来模拟这个过程:f(x) = wx + b其中w为信号的增益过程,b为信号的偏置过程;而当输入为向量形式x = [x1, x2, x3, … , xn ] T时,线性方程变为:f(x) = w1x1 + w2x2 + w3x3 + ⋯ + w n x n + b则单层神经元的线性模型如下图所示对于已知的多组数据点(x, y),将x作为数据的输入,而将y作为数据的真实标签,建立模型,通过输入x来预测真实标签y的值,这个过程可以视为一个朴素的决策过程。

3、回归问题从点集中找到距离所有点距离最短的直线问题,就是线性回归问题。

在R 语言中,线性回归几行代码便可实现:在神经网络中,我们常用梯度下降法来解决回归问题;梯度下降法将回归问题变为了优化问题,我们通过优化f(x) = wx + b中的参数w与参数b,使得均方函数的取值最小,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损失函数,上述过程可以记为4、梯度下降函数及其梯度向量根据梯度的知识,梯度∇f总是向着函数值增大的方向前进,则梯度的反方向指向函数值减少的方向,则只需要按照x′ = x−η⋅ ∇f来迭代更新x′,就能获得越来越小的函数值,其中η用来缩放梯度向量,一般设置为某较小的值,如 0.01、0.001 等。

根据梯度下降算法,我们需要计算出函数在每一个点上的梯度信息:( ∂ℒ /∂w , ∂ℒ /∂b )。

我们来推导一下梯度的表达式,首先考虑∂ℒ/ ∂w,将均方差函数展开:经过化简后,最终有同理可推导出这意味着,我们只需要计算在每一个点上面的(wx(i) + b−y(i) ) ∙x(i)和(wx(i) + b−y(i) )值,平均后即可得到偏导数∂ℒ /∂w和∂ℒ /∂b。

最后根据之前的梯度下降方法:来实现w和b值的不断更新,最终达到优化网络参数的目的。

在python中,可以用如下代码实现直线的梯度下降法线性回归: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def grad_w(xi, yi, w, b):return2*(w*xi + b - yi)* xidef grad_b(xi, yi, w, b):return2*(w * xi + b - yi)def erro_account(points, w, b):erros =0for i in range(len(points)):erros +=(1/len(points))*(w*points[i,0]+ b - points[i,1]) **2return errosdef final_grad_w(points, w, b):finalGrad_w =0for i in range(0, len(points)):finalGrad_w +=(grad_w(points[i,0], points[i,1], w, b)/len(points))return finalGrad_wdef final_grad_b(points, w, b):finalGrad_b =0for i in range(0, len(points)):finalGrad_b +=(grad_b(points[i,0], points[i,1], w,b)/len(points))return finalGrad_bdef main_runner(points, initial_w, initial_b, times_of_calc,learning_rate):w = initial_wb = initial_bfor i in range(times_of_calc):w_new = w - learning_rate * final_grad_w(points, w, b)b_new = b - learning_rate * final_grad_b(points, w, b)w = w_newb = b_newprint("After {0} times of calc, final w = {1}, b = {2}".format(times_of_calc, w, b))return[w, b]def visualize(points, w, b):x = np.linspace(0,100)y = w*x + bplt.figure()plt.xlabel('value of X')plt.ylabel('value of Y')plt.ylim(0,150)plt.xlim(0,100)plt.scatter(points[:,0], points[:,1], s=20, color='blue',label='points')plt.plot(x, y, label='Regression line', color='red')plt.legend()plt.show()if __name__ =="__main__":points = np.genfromtxt("data.csv", delimiter=",")answer_list =[0,0]print('the original erros = {0}'.format(erro_account(points, answer_list[0], answer_list[1])))answer_list = main_runner(points,0,0,1000,0.0001) print('erros = {0}'.format(erro_account(points, answer_list[0], answer_list[1])))visualize(points, answer_list[0], answer_list[1])经过1000次循环(Epoch)更新后,均方差(MSE)的大小从5565.11下降到了112.61,得到的回归线也与前文中R代码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