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11张)【课件17】

合集下载

《中古时期的亚洲》优质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优质课件

4、文化繁荣
◎清真寺:阿 拉伯建筑艺术 的集中体现, 晚期受到印度 建筑艺术的影 响
◎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 学家,曾对本初子午线一度 之长进行测量,据此推算地 球的圆周和体积;编写了世 界上最早的“天文表”。著 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一千零一夜》:又 译《天方夜谭》,以波 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 又吸收印度、希腊、埃 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崛起之时正是中国唐朝兴盛之际。751年,阿拉 伯帝国军队与唐军在中亚城市怛逻斯交手,是役唐军虽败,但阿拉伯军 亦遭重创。从此阿拉伯军未再东进,唐军也未西征,两国遣使交好,互 访频繁。中国古籍中常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留下了大食使臣多次 访唐的记载。
——菲利普 希提《阿拉伯通史》
阿拉伯帝国贸易范围广泛,欧亚非各洲商品汇集,成为东西方的桥梁。为世 界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材料三: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 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结合上面的材料和教材知识,说明奥斯曼帝国的经济状况。
税,一定程度阻碍东西方贸易,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
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
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 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运来的香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 红宝石;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从波斯运来香水和蔬菜,城里 竟然还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听欧莱叶说,长安城里也有类似的专卖阿 拉伯商品的市场。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精品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精品课件

4、经济繁荣
西 东

5、文化繁荣
A.吸收融合: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 (文学《一千零一夜》)
830年,哈里发麦蒙创建智慧宫,拉开了“百年翻译运动” 的序幕。他在位时期,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 部之多。
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 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4.将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到欧洲,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
B 桥梁的是( )
A.土耳其人
B.阿拉伯人
C.西班牙人
D.印度人
5.“征服....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
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
A 在欧洲。”材料中“这个新的巨人”( )
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
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引入 政治 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经济 推行土地国有,实行授田制。 文化 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 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1、背景
点击添加文本
◎地理:三洲五海之地,气候炎热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宗教:多个氏族部落,信仰多神教。 ◎特点:矛盾多,原始法律,血债必用血偿还。
争夺水源和牧场,战争多。
2、形成过程
6世纪
多部落, 多混战, 多神崇拜
7世纪
622年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天赐沃土下的辉煌与倔强
“大食国”是当时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麦地那o 麦旅海南包整个半岛
7世线报的灌界7 2 0 年 代 伊 斯 兰传播的主要方向间 拉 监 高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萨 册 波 斯
公元632年阿拉伯统治地区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4)文化:①吸收: 融合东西方文化;②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桥梁。
著名的数学家与医学家阿拉伯“代 数学之父”是花拉子密,他编撰的 代数学著作传入欧洲后,直到16 世纪仍为各大学的通用教科书。巴格达医院院长拉 齐 斯 ,医道精 湛 ,著有《医学集成》 ; 伊本·西那 ,博学多才,写有《医 典》 一 书 ,被译成拉丁文,长期 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
三、 衰亡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原因:1、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2、政治腐败,社会黑暗;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4、雇佣军难以节制;5、财政危机。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
欧 洲河6 九 科 单 高 加 索 里科家天已尔主考二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巴本阿 德 里 亚 堡 453 海C 布 善 院 底叩 小亚细亚 拉心 里斯 亚 洲巴格达阿 拉 伯埃及洲 尼罗 ○麦地 那河/ ○麦加1350年的疆域到1453年扩张的领土到1481年扩张的领土到1683年扩张的领土扩张的主要路线1683年帝国强界
北方是平原,有两条著名的大河;南方嗷嗷隆起,基本全是高原。
7 月口复 谁 :波斯、希腊、阿拉伯、突厥……
这里有个缺 口, 山开伯尔山口, 正对着西方。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 入幕府政治时期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 一 )日本秦汉之际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 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 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PPT)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PPT)
• 2、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大化改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 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给日本历史 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3. 幕府统治: (1)背景: ● ①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 ● ②庄园经济形成并推动武士集团的形成发展 (2)形成: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 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
(3)特点:
● 拥有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 ● 天皇无实权,将军为首的幕府掌实权; ● 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
(4)局限
17世纪德川幕府以锁国加强统治,严重影响了日本社 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朝鲜
1、 发展历程
(1)、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 中央集权国家; (2)、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政治: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上划分为十道,实
②控制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征收重税,影响东 西方贸易,从而引发了西方早期的新航路开辟。
二、多种宗教的南亚
(一)笈多帝国 1、兴起:
4 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 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2、统治: (1)、政治:政局稳定,政令不够统一 (2)、经济:经济繁荣 (3)、宗教: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宗教。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
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亚洲这一时期不同地区文
明面貌
重点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难点
日本幕府政治的兴起

核心素养
• 唯物史观: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各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 时空观念:认识各文明不同时空环境
•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探究伊斯兰教产生、发展过程以 及印度教、阿拉伯文化、日本幕府政治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3)奥斯曼土耳其人信奉伊斯兰教,随着其兴起,小亚细亚及巴尔干半 岛的大部分基督教地区逐渐为穆斯林所取代,伊斯兰教得到传播。
(4)奥斯曼土耳其人建国后,打着反基督教徒的旗号,发动一系列战争, 所到之处推行封建制度,16 世纪达到鼎盛,形成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军 事封建帝国。
主题二 中华文明对东亚的影响
宗教
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 03_印_度_教__得到统治阶级支 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建立:11 世纪,04__突_厥_入侵印度。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 立德里苏丹国。 ②统治状况
2.日本 (1)初步发展 07_秦_汉__之际,中国移民把 08__冶_铁_、09_水_稻__种植技术带到 日本。 (2)大化改新 ①背景: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大化改新:10__6_46___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年号“11 _大_化__”,史称“大化改新”。改革模仿建立了 12__中_央_集_权_国家。 (3)幕府制
③幕府统治特点: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 18_名_义_上的中央政府称 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 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 和兵役等义务。
④危机:17 世纪,19_德_川_幕府面对世界变局,以 20_锁_国_加强统 治,抵御外来影响。
化,认识这一 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时 期 世 界 各 4.搜集相应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 区 域 文 明 的 容及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论,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 多元面貌。 幕府政治的原因。
精梳理 • 通时空观念
一 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1)兴起 ①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 01_伊_斯_兰_教_。 ②02_62_2 _年,穆罕默德迁居 03_麦_地_那__,建立政权。到他去世时, 阿拉伯半岛 04_基_本_统_一_。 (2)扩张 7 世纪中期起,大规模向外扩张,到 05_8世_纪___中期建立起地跨 06 亚_非_欧_三_洲_的大帝国。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1.中古时期的印度(南亚次大陆)
(1)笈多帝国笈多帝国(约320年~约540年,南北朝时期) ②印度教的兴起:
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 印度的主要宗教。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要
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
婆罗多》《摩罗衍那》等。印度教恪守等级森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 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 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笈多王朝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 笈多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种姓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大王,皇亲贵族和婆罗门 高僧构成王室顾问和各部门重臣。
印度处于欧亚大陆中间,与东西方贸易。输出棉花、谷物、细布、挂毡、首 饰、香料、靛蓝、象牙等,输入各国珍奇、丝绸、茶叶、白铜、瓷土、肉桂及黄 莲等。
1453年,奥 斯曼土耳其人攻 占君士坦丁堡, 灭亡拜占庭帝国, 将君士坦丁堡改 名伊斯坦布尔, 定为首都。
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到16世纪后期, 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 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 洲的大帝国。
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1)政治领域: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
苏丹,他即是宗教领袖,又是国 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 的最高所有者。
3.阿拉伯的衰亡
从9世纪中叶起, 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 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 裂势力,以及近200年之 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 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 被蒙古西征军所灭。
蒙古帝国攻破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拉
4.阿拉伯帝国的鼎盛
(1)政治领域: ①政治稳定; ②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 教大权; ③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 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 务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回归运动的皇国史观,有某种相似之嫌。另外,部分研究者从 社会变化着眼,认为大化改新使血缘氏族制社会崩溃,古代国 家成立,改新前的部民转变为奴隶或类似的依附阶级。也有人 主张,改新后建立的律令制国家是基于封建生产方式而建立的 封建国家。中国学者大多也持这种见解。
观点(二)——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日本的部民奴隶制是不发达的奴隶制。对日本由不发达的 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封建制度的影 响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日本部民奴隶制生产关系,至 6 世纪 中叶已经同在中国先进生产技术影响下迅速提高了的生产力 水平和性质不相适应,发生危机,开始要求封建生产关系。日 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也开始参照隋唐封建制,局 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了全面的社会改革,日本社会遂迅
知识梳理(一) 阿拉伯帝国 1.背景 (1)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古兰经 》成为伊斯兰教 的经典。 (3)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及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帝国建立: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 帝国。
3.鼎盛 (1)政治:最高统治者 哈里发 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下设官僚机构辅助。 (2)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上和海洋贸易繁 荣;帝国境内城市繁多。 (3)文化 ①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②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③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帝国
统治 措施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 掌握政治、军事和 宗教大权,下设官 僚机构辅助
政治体制
政教合一
交流、吸收和融合 对外来文 的方式,具有沟通
化态度 东西、承上启下的 作用
奥斯曼帝国
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 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 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明朝建立后, 一度 直接在越南设立州 县,后恢复越南的 藩属国地位明朝到19世纪
968年,越南北 部地方统治者自 立为王,后得到 北宋承认,获得 藩属国地位
自主学习:阅读【历史纵横P25】 , 梳理中古越南的历史。
1.中古越南【自主学习部分】
方的官吏
1010年
【6-7C】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 ,“权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标志◆ 【10C】 中央集权制瓦 解
集宗教、政治、 军事权力于一身国家土地的最 高所有者
①15-16世纪帝国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控制了连接欧亚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 一
二、 奥斯曼帝国2、 统治: (2)经济状况
促使西欧人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洲e4 共 伊 布(+细亚
(
据考古发现, 东阿拉伯数字在元代已由 穆斯林传入中国。 (斡耳垛元代安西王 府旧址出土方形铁板,阿拉伯幻方)欧洲风格的阿拉伯数字是17世纪早期由西班牙和葡萄牙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
3.文化兴盛
9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分别来自印 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
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二)阿拉伯帝国的发展情况
一 一·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疆界 =--= 主要商路一 一 洲界▲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沟通世界贸易中的桥梁
北非

西欧
微马尔平亚
2.经济繁荣
0实条克码章
印 度 洋
向拉 波解
红海七1表加 伯
海也格达
中洲
西 洋
碎叶
大洋洲
(二)阿拉伯帝国的发展情况Y 乙 】 V A0 123 45 6789印度一阿拉伯数字是公元6世纪在印度发 明的。后来传到了阿拉伯,字体有了变化 ,成为东阿拉伯数字。13世纪初经北非传 入欧洲。在欧洲,数字的印刷体逐渐改成 了拉丁字体,最后发展成西阿拉伯数字,基本上就是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教学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教学课件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高丽王朝仿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制,考试选拔官员。
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列岛、 中南半岛的越南以及以后随着移民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的大 部分地区都曾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共同打造一个带有鲜明 中华文化的文化圈。
本课小结
中古时期,亚洲各国封建文明各美其美,多元共生。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第4课 中古时期的源自洲• 核心主题:多元并存的文明
阿拉伯帝
亚洲
奥斯国曼帝
中古时期 伊斯兰文明 德里国苏丹
的亚洲
东亚 儒家 文明
日本国、朝 鲜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
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二、东亚儒家文明 1、模仿与创生——日本
根据材料概括为什么日本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后却又瓦解为封建庄园领主制?
班田制瓦解和庄园兴起:由于土地兼并,模仿中国均田制的班田制逐渐废弛。大 土地所有制发展起来,庄园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单位。
寄进和分封共同形成封建庄园领主制:农民生活艰难,面对沉重的赋税多有破产, 不得不投靠大庄园主。而一些大的庄园领主从天皇那里获得了“不输不入”(可以既 不向中央政府交税,也不让中央政府官吏进入庄园)的特权,中小庄园主为了获得类 似特权,把自己土地通过“寄进”方式交给大庄园领主,使得大庄园领主的势力进一 步膨胀,独立性日益增强。镰仓幕府建立后,分封土地给臣下,因此除了寄进,分封 也是封建庄园领主制建立的一个途径。
1.7C初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 622年
穆罕穆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3. 632年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
自主阅读教材第三目第四、五段并结合材料思考:17世纪德川幕府时期面 对世界变局采取了措施是什么?有何影响?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3.处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朝鲜
新罗统治末期,朝鲜半岛又分裂为三部分: 原高句丽土方被梁吉起义军占有,901年弓裔夺得 政权称王,国号震旦;西南部甄莹建立了后百济 国家,剩下的仍为新罗。半岛再现三国鼎,史称 “后三国时期”。这一时期十分短暂,918年弓裔 部将王建夺位称王,改国号高丽,开始了高丽王 朝的统治,935年、936年分别灭新罗和后百济, 统一半岛。
奥斯曼 土耳其
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亚欧传统商路的枢纽,土耳
其的横征暴敛加之长期的战争使正常的商业秩序被破坏,从此东方运到欧洲
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猛涨。
—王斯德《世界通史》
3.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有何影响?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1.南亚的印度 阅读教材第三目结合“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思考:
蒙古人在朝鲜统治了大约一个世纪。元朝统治被明推翻后,蒙古人也退 出了朝鲜。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定都汉城, 开始了李朝的统治。面对土地国有制遭受破坏和兵源枯竭状况,李朝积极实 行“田制改革”,烧毁公私田契,重新清丈登记土地,并按“科田法”重新 分配。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2.东亚的日本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 公元57年(东汉初),九州北部的倭奴 国曾遣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其
“汉倭奴国王”金印。
“汉委奴国王”金印
(1)材料反映中日交往最早开始于哪一朝代?何时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2.东亚的日本
(2)日本效仿中国哪一朝代而 进行的什么改革?为什么说这场 改革是日本中古史上的转折点?

《中古期的亚洲》PPT课件统编版

《中古期的亚洲》PPT课件统编版

(注)夏州:故址在今陕西靖边东北。晋代时为夏王赫连勃勃建都的统万城,后北魏灭夏,改名夏州。
中材国料运一来的巴瓷格器达、城丝的绸码和头麝,香停;泊从着印几度百运艘来各的式香各料样;的从船中只亚,细有亚从运 认①((本识元14文1)小 日 集)越说中崖农长的表限历城荒现当正之诞了道月限性冀(初(,中当一限通白:日:过洋动。界对淀词限文人,)本民挡荒的住诞抗)性日的斗解争读,揭描示写的了西在方白现洋西大代淀西班社的西临会一牙洋对个人村的里异,化有。七个青年要去参黑军海,北与在接里县里海报了名。他们怕家中里东国人拖接唐后朝
来的红宝石;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从波斯运来香水和蔬 腿,就公推水生回去跟他们家里的妇女讲明。妇女们惦念丈夫,探望丈夫未果,在返程划船的途中,见证了丈夫们在荷花淀里巧妙歼
敌的过程。后来妇女们也学会了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作品肯定了人民战争,热情歌颂了根据地人民英勇、乐观的革命精神,展示
菜,城里竟然还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听欧莱叶说,长安城里也有 着一种特定的人情美。
[近[解 考世题点还技分常巧析诸用]] 干《支中史纪国年记来史·表大籍示宛重对大传印历》史度事,的件唐,最如朝早“甲初记午年战载争,见”“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教初学七工 及具下统:九多,一媒嬉改体戏,莫称教相为案忘和。天教(《竺材孔。雀东如南《飞》汉) 书》“从 姚鼐(17东32—南1天815竺),国字,姬传可,数一字千梦里榖,,清得代桐蜀城贾(今人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 桐十城九派 年集(市大17成7”4。者)。辞与官方,苞就、在刘这大一櫆年并辞称别为京“师桐南城下三途祖中”。登乾上隆泰二山十,八写年了(《17登6泰3)山进记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前3500--476年)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476年--1453年)
中古时期是历史学名词,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 元476年)开始,此后数百年中,在世界范围内, 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 (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古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2)经济:15-16世纪一度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 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 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 劫掠: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 士不靠多的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 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 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 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 令。
13世纪征服小亚细亚 14世纪征服巴尔干和东南 欧部分地区
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 16世纪后期征服西亚和北 非部分地区, 建立起地
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
2.帝国统治
(1)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 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层和封建 主是统治阶层,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中古时期的朝鲜
朝鲜半岛在唐朝初年 存有高句丽、百济与 新罗三个“国家”
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 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
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 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 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
阿拉伯帝国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
使者。
——《古兰经》
1.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权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7世纪中期起向外扩张 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
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 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 传播。 ——初中教材
阿拉伯帝国
(2)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 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
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是“Turkey"一 词的音译,我国古称 为突厥。
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 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
1.帝国兴起
14 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2.帝国鼎盛时期(8世纪中期)
(1)政治稳定:哈里发掌握政治、 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 (2)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发展,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经 贸中心之一
阿拉伯帝国
3.阿拉伯文化
(1)文化繁荣的原因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继承融合了世界文化;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的推动。
中古时期的日本
1.大化改新
(1)背景:日本社会发展;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2)时间:646年开始,约半个世纪。 (3)影响: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2.幕府政治
(1)背景: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庄园形成使武士集团壮大。 (2)建立:12世纪末 源赖朝 镰仓幕府 (3)特点:天皇没有实权,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4)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1633年发布锁国令,抵制外来影响。
——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时期的印度
1.笈多帝国(4世纪初)
(1)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政令不够统一。 (2)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家
(1)建立:13世纪,突厥人建立,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2)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 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地方划分为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 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