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唐诗坛,大致有以下几派:
•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 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 作,要求“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和为事 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 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 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 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 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 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 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 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 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 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 出色。
•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
• 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
• 朱熹盛称“贤矣”,
• 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 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 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 乎!”
• 滁州西涧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 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 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 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 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 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 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抒情,诗人 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 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清朝纪晓岚认为本诗“语极凄切, 却不衰飒”,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 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 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横舟 。 •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
种孤寂、闲wk.baidu.com的意境 。
•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 襟。
贬谪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作者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 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 称韩文公。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柳宗元齐 名,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他和柳宗元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 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 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 (zhāo)(chóng)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zhàng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一篇奏折早晨上奏给像在九层天外的皇帝, 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革除有弊病的事情, 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乌云横亘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皑皑白雪拥堵蓝关,马儿都裹步不前。 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意图, 好瘴气漫漫的潮州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 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 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 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 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 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 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诗歌数量最多, 约一万九千余首,诗歌流派也最多,所以 称之为"中唐之再盛"。这时与安史之乱期 间相比,虽然时局得到相对的稳定,但藩 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 锐的阶级矛盾,使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 脱的危机之中。盛唐那积极浪漫主义的热 情和理想退潮了,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 人们不得不倾向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所以 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道路。
• 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 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 看法。
• 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 抒写朋友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 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所以拖着病体 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他想辞官归 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 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 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这样一种淡 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诗人的人生至 味。
二、背景
唐宪宗一心想着长生不老,把死去的高僧骸 骨迎奉到朝廷大内,一时上下乌烟瘴气。韩愈正 是上疏驳斥这种无聊之举,而触怒唐宪宗。幸得 好友裴度、崔群等人力争,才得以免死,由刑部 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 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 而知的。而有司急命赴任,家人随即也被驱赶。 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先行赶到,自己的 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诗人在这种情况下, 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了这首名篇。
•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 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 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 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 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 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 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 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 的“朝奏夕贬”,“路八千”,“衰 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 “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 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 因是诗中融人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 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 “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 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 觉得衰飒。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
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
•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 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 析。
答:“朝奏”,点名获罪的原因是“自 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 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 忠而遭贬的怨愤,也含蓄地表现了他 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作者及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
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
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
•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 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 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 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 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 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 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 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 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