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栩栩如生B. 振聋发聩C. 罄竹难书D. 黄粱美梦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说:“我叫李明。

”B.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说:“我叫李明。

”C.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叫李明。

”我回答说。

D.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叫李明。

”,我回答说。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强了环保意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4.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5.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语。

他做事总是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6.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5分)7. 文中描述的荷塘环境有什么特点?(10分)8. 作者为什么选择在夜晚去荷塘?(15分)四、作文(共40分)9.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B二、填空题4. 花落知多少5. 雷厉风行三、阅读理解6. 答案要点:作者表达了一种内心的不宁静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广东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蹊跷(qī qiāo)B. 剽悍(piāo hàn)C. 箴言(zhēn yán) D. 踌躇(chóu chú)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气横秋,精力充沛。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态龙钟,精力充沛。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成持重,精力充沛。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次讨论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这次讨论,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这次讨论,对这个问题使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填空题4.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

”5.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7.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四、阅读理解题8.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文段略)(1)请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的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五、作文题9. 请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1. C2. A3. B4. 秋水共长天一色5. 后天下之乐而乐6. 林黛玉性格特点:聪明、敏感、多愁善感,有时显得孤傲。

7. 宋江形象:忠义双全,智勇兼备,有领袖气质,但有时过于注重义气,导致决策失误。

8. (1)文段主要内容概括(略)(2)主人公品质:勇敢、善良、有责任感。

结束语:本次广东高中语文试题涵盖了字词读音、成语使用、病句辨析、名句填空、文学作品分析、阅读理解以及写作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练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常见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常见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常见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羁旅缱绻蹉跎岁月栉风沐雨B. 峥嵘恣意桀骜不驯桎梏C. 桀骜桎梏缱绻羁旅D. 桀骜桎梏蹉跎缱绻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中的。

C.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孤芳自赏。

D.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成持重。

答案:A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床前明月光,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4. 请根据题目提示,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简答题5.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孤傲和敏感。

6.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领导风格。

答案:宋江以仁义为先,善于团结人心,具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和领导魅力,能够凝聚各路英雄,共同对抗腐败的官府。

四、论述题7.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及其对蜀汉的影响。

答案: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计策,不仅展现了其智慧,也极大地提升了蜀汉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

同时,诸葛亮的忠诚和勤政,也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需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惴惴不安C. 栩栩如生D. 涣然一新2.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不骄不躁,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B.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总是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户外活动。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C.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D.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议论文为主。

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走”、“看”等。

B.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如“红”、“大”等。

C.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等。

D. 介词是表示方位、时间等关系的词,如“在”、“从”等。

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技艺的磨练,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和精神的支撑。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也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提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唯一手段。

B. 书法艺术的传承需要技艺磨练和文化涵养。

C.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模仿。

D. 书法艺术的实践与个人品德修养无关。

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是(3分)A. 技艺磨练B. 文化涵养C. 精神支撑D. 政治环境3. 作者认为书法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3分)A. 提升艺术水平B. 体验传统文化C. 锤炼个人品德D. 传承传统技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高中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王维C. 苏轼D. 李清照答案:C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答案:李白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园不值》。

答案:叶绍翁三、简答题1. 请简述《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答案: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横溢,擅长骈文,其代表作《滕王阁序》以其辞藻华美、气势磅礴著称,被誉为“骈文之冠”,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夜晚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更是将这种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诗歌鉴赏题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李白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

3.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氛围。

诗人通过“举头望明月”的动作,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骥伏枥。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马识途。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态龙钟。

答案:A解析:成语“老当益壮”意为年纪虽大但精神更加旺盛,形容老年人精力充沛。

B选项中的“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但与精力充沛不符。

C选项“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很熟悉,D选项“老态龙钟”形容老年人动作迟缓,精神不振,均不符合题意。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C.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答案:D解析:A选项中“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去掉“使”。

B选项中“不仅”和“而且”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这次活动”之后。

C选项中“这次活动,不仅”缺少主语,应去掉“,”。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1)千里共婵娟。

(2)天涯若比邻。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分别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三、阅读理解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讣告(fù gào)恣意(zì yì)缜密(zhěn mì)B. 遒劲(qiú jìng)蹊跷(qī qiāo)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偌大(ruò dà)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D. 缱绻(qiǎn quǎn)踌躇(chóu chú)咫尺(zhǐ chǐ)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培训,他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B.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D.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阵阵掌声。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公试比高。

D.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定和不屈。

答案:A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答案:A5.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风声鹤唳铿锵有力B. 委曲求全别出心裁栩栩如生C. 一愁莫展风华正茂出类拔萃D. 殚精竭虑金榜提名风起云涌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还乐于助人。

B. 春天来了,大地苏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高中语文常识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常识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常识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聊斋志异》答案:D2. “床前明月光”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A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王安石B. 苏轼C. 李清照D. 辛弃疾答案:A4. “春眠不觉晓”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之涣答案:C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以下哪首词?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C. 《将进酒》D. 《江城子》答案:A二、填空题6.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曹雪芹7. 鲁迅的代表作有《呐喊》、《彷徨》和________。

答案:《故事新编》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描述________的诗句。

答案:庐山9.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鹜”指的是________。

答案:野鸭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这首词是为庆祝________而作。

答案:中秋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诗歌,“颂”是祭祀用的歌。

《诗经》以其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12. 请谈谈你对《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知识之后,能够不断地复习和实践,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践的必要性,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中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常识,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蹉跎(cuō)恣意(zì)踟躇(chí)B. 踌躇(chóu)忖度(dù)缱绻(quǎn)饕餮(tāo)C. 缱绻(qiǎn)踌躇(chú)饕餮(táo)忖度(duó)D. 蹒跚(pán)蹉跎(cuō)恣意(zì)踟躇(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学识渊博,深受学生喜爱。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加强管理。

D. 这篇文章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诗仙”是指唐代诗人李白,而“诗圣”是指宋代诗人杜甫。

4. 下列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翻译是“学习了之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的翻译是“温习旧知识而能获得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翻译是“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翻译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5. 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通过描绘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爱的深切怀念。

B.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通过描绘荷塘的月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C. 《春》是鲁迅的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

高中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中的词语使用不正确?A. 暮霭沉沉B. 灯火辉煌C. 人声鼎沸D. 花团锦簇2. “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莺”是指以下哪种鸟?A. 百灵鸟B. 啄木鸟C. 燕子D. 黄莺3. 下面哪一句成语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相同?A. 异曲同工B. 落花有意C. 来日方长D. 纸上谈兵4.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鲁迅的作品的是:A. 《草地》B. 《狂人日记》C. 《呐喊》D. 《围城》5. 叙事诗的写作手法主要包括:A. 夸张B. 比喻C. 说明D. 描述...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简述唐代诗人杜牧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先驱者,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请选取一篇鲁迅的作品进行简述。

3.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请简要介绍一下该小说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4. 对比古诗和现代诗,分析二者在表达方式、题材内容以及艺术特点方面的差异。

5. 叙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形式,请以《红楼梦》中的某一段情节为例,分析叙事文学的特点和叙述手法。

6. 相比于现代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作品常常具有一定的艺术规范和约束,请选择并分析一首古代诗歌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

...三、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塑造的特点及对小说整体情节的影响。

2. 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关键元素,请选择50本你认为最喜欢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从中选取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解释该形象对整个作品的意义。

...四、综合题(共30分)请根据下面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描写了骆驼祥子在生活的逆境中以坚韧的毅力和独立的精神奋斗的故事。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劳动者的困境和斗争。

1. 请简要介绍小说《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蹒跚(pán)呱呱(gū)B. 踌躇(chóu)缄默(jiān)饕餮(tāo)C. 踯躅(zhú)窸窣(sū)僭越(jiàn)D. 踯躅(zhú)窸窣(sū)僭越(jiàn)答案:C解析:选项A中“呱呱”应读作“gū guā”,选项B中“缄默”应读作“jiān mò”,选项D与C相同,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加强语文教学,增加课外阅读。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体育成绩也很好。

D.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答案:D解析:选项A中“加强语文教学”和“增加课外阅读”并列不当,选项B中“通过”和“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成分残缺,选项C中“不仅”和“而且”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但……而且”。

二、填空题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文中的名句,请填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解析:此句出自《滕王阁序》的开头,描述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

同时,她又具有一种脆弱和敏感的特质,经常因为情感的波动而感到悲伤。

林黛玉的这种性格特点,使她在贾府中显得与众不同,也为她的命运增添了许多悲剧色彩。

四、论述题1. 试论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答案:《论语》中的这句话出自孔子,意思是说,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和实践,这样不是很快乐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B. 箴言(zhēn yán)缄默(jiān mò)C. 缱绻(qiǎn quǎn)叱咤(chì zhà)D.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这让我们非常遗憾。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4. 下列古文中,属于《史记》的一篇是:A. 《左传》B. 《汉书》C. 《史记》D. 《资治通鉴》5. 下列诗句中,出自李白的诗句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8.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9. “______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10. “__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D. 一诺千斤,一言九鼎答案:A详解:成语“一诺千金”意为承诺非常宝贵,不可轻易违背。

选项B 中的“斤”字用错,应为“金”。

选项C和D中,虽然“一诺千金”和“一言九鼎”都是成语,但它们不能连用,因为这样会使得句子意思重复。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他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学习好,品德高尚,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答案:B详解:选项A中“不仅...而且...”后面的句子成分不完整,应为“不仅...而且...”。

选项C中缺少了连接词“不仅...而且...”,使得句子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

选项D中虽然使用了“不仅...而且...”,但缺少了“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来说明原因。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床前明月光,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详解: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2.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以物喜详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保持内心的平和。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机智,才华横溢,但同时也多愁善感,性格中有着明显的忧郁和敏感。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友情真诚,但命运多舛,最终悲剧收场。

详解:林黛玉的性格复杂,既有着高贵的气质,也有着脆弱的一面。

她的才华和智慧使她在大观园中独树一帜,但她的身世和健康状况又让她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四、论述题1.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

高中语文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孟浩然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苏轼C. 陆游D. 李清照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商隐B. 王之涣C. 李白D. 杜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7. “________,________”出自《滕王阁序》,形容人才能出众。

8. “________,________”是《将进酒》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豪放的态度。

9. “________,________”出自《静夜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0. “________,________”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请简述《静夜思》一诗的意境和情感。

12.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两句诗的意象是什么?1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几句诗表达了什么主题?14. 请简述《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5. 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成现代汉语。

16. 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写作题(共40分)17. 以“月夜思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古诗词中的相关诗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高中语文选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峥嵘(zhēng róng)缱绻(qiǎn quǎn)缄默(jiānmò)B. 踌躇(chóu chú)恣意(zì yì)蹉跎(cuō tuó)C. 翩跹(piān xiān)踌躇(chóu chú)缄默(jiān mò)D. 峥嵘(zhēng róng)恣意(zì yì)蹉跎(cuō tu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他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

C. 这种新药的疗效很好,但副作用也不少,需要谨慎使用。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要坚持不懈。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 《左传》是一部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D.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著,是一部志怪小说集。

6.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B. 巴金是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举世皆浊我独清(污浊)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温故而知新(复习)答案:B(举世皆浊我独清中的“浊”应解释为“混浊不清”,而非“污浊”。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答案:C(C选项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而其他选项分别使用了设问、对偶和拟人。

)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和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答案:《诗经·郑风·子衿》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答案:范仲淹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填空题。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答案:文章中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2-4. 略(根据实际文章内容,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和答案。

)四、作文(30分)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我的眼中,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点滴体现。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对家庭团圆和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传统文化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高中人教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妖:妖艳)C.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平民)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答案:B(妖:不正)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_。

答案:屈原2.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情出众,聪明机智,但同时也有些孤傲和敏感。

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领导风格。

答案:宋江的领导风格以仁义为先,善于团结人心,能够凝聚梁山好汉,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权谋和妥协。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略)(1)文章中“他”为什么会感到迷茫?(2)“他”最终是如何找到生活的方向的?答案:(1)“他”感到迷茫是因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多种选择,不知道哪一条是正确的道路。

(2)“他”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的指导,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此处省略其他阅读理解题)五、作文题(30分)请以“成长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作文参考答案:(略)结束语:本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高中人教版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文学常识、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能力。

简单的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简单的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简单的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画龙点睛B. 望梅止渴C. 一箭双雕D. 急中生智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左传》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苏轼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B.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C. 月光如水,洒在宁静的湖面上。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桃夭》D. 《采薇》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7. 《红楼梦》是清代著名作家______的代表作。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______卦。

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

12. 请解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诗的含义。

13. 请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理解。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4. 论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 D2. B3. A4. B5. A6. 孟浩然7. 曹雪芹8. 苏轼9. 乾10. 屈原11.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记述了作者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1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诗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

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意在告诫我们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做好试卷的练习,对你的考试是有帮助的。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拙劣/ 相形见绌告竣/ 怙恶不悛讥诮/ 峭拔刚劲
B. 积攒/ 人头攒动脉络/ 脉脉含情折本/ 百折不挠
C. 绝唱/ 角逐激烈俏皮/ 金蝉脱壳晾晒/ 量力而行
D. 提防/ 啼笑皆非喟叹/ 振聋发聩盱眙/ 长吁短叹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云南彝良地区,震后出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附近省市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

B. 中秋、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客流量大增,服务部门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和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 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D. 经过网友推荐和专家评定,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教师张丽莉被评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大家公认的最美女教师。

3.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给绿色建筑下定义。

(4分)(不超过
50字)
绿色建筑并不意味着高成本和高价。

绿色建筑要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使用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材和节水。

绿色建筑应该提倡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绿色建筑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
4. 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出现了莫言热,作品被抢一空,修建故居,品牌开发对此,请你写一段评论,表达你的观点。

(5分)(不超过50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

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

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

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

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

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

于是二人并罢,并责御史纠起鸣者四人。

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

二十一年京察。

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

及南星被斥,宪成疏请同罢,不报。

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

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陈有年。

后廷推阁臣,万化复不与。

锡爵等皆恚,万化乃获推,会帝报罢而止。

及是,锡爵将谢政,廷推代者。

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百十疏,帝悉不报。

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

四十年,卒于家。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

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

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

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

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

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

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

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

而其时于玉立、黄正宾辈附丽其间,颇有轻浮好事名。

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

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

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

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

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

疏入,不报。

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

(选自《明史顾宪成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修坐是失执政意坐:因犯罪或错误
B.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论:议论
C.及是,锡爵将谢政谢:推辞
D.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专:独占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顾宪成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②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
③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④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
⑤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⑥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宪成天性不凡,聪慧绝伦,从小有志于圣学,读书勤奋刻苦,乡试考第一,万历八年后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

新课第一网
B.顾宪成对于考核京官、处理辛自修、何起鸣感到不平,上奏朝廷,语言触犯皇帝,被皇帝严厉斥责,贬为桂阳判官。

C.顾宪成被削去官籍回到故乡后,集中精力研究学问。

东林书院恢复后,携志同道合者来书院讲学,一时,东林党人名声大震。

D.顾宪成为李三才被弹劾一事曾向人求情,徐兆魁等人借口东林党结党营私,极尽污蔑诋毁,直至顾宪成去世,还有人攻击他。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

(3分)
(2)中外推荐百十疏,帝悉不报。

(3分)
(3)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眉峰碧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1)开头两句写了哪两种离别心理?二、三两句和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2)结尾两句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请简要说明。

(4分)
(3)本词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概括。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6)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7)________________,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 14题。

画菊
高军
赵县长一回到家中就来到画案前,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勾勒点染起来。

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只有赵县长喜欢舞文弄墨。

他除在家中画几笔,从不在公开场合显摆。

当县长事情就多,有时回到家中还不等拿起画笔来就有人来拜访,他也会毫不客气地继续画他的菊花,有一搭没一搭地与来人敷衍着。

这天,他刚刚在一张横幅上拉出整幅画的主枝和辅枝来,畜牧局的蒋局长就进了门。

全县局级领导班子马上就要调整了,这次会提拔两名副县级干部,蒋局长这几年抓生态养殖很有特色。

赵县长抬起头来,平静地打了声招呼:来啦。

蒋局长显得热情多了,把腋下夹的那个小包拿到手中,迅速走上前来。

赵县长不动声色地把正画着的那张宣纸拿到一边去,另换上一张方形宣纸,拿着画笔在纸的右部提顿自如地勾出了几根向上直立的花茎。

墨色的菊花茎峻拔劲挺,立即显示出一股超凡脱俗之气。

蒋局长站在那里,认真地盯着赵县长的手。

赵县长聚精会神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