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一、目的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一)设备部管理职责: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1.常压储罐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一、引言 预防性维修是指为了防止设备故障和停机,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性的维修措施。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性维修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二)原则预防为主,维修为辅。
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科学管理,合理维修。
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三、预防性维修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一)设备的分类和编号根据设备的用途、结构、性能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不同的类别。
对每台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
(二)设备的巡检和保养制定设备的巡检计划,明确巡检的内容、周期、责任人等。
巡检人员按照巡检计划,对设备进行巡检,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故障隐患等。
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故障隐患,制定设备的保养计划,明确保养的内容、周期、责任人等。
1. 2. 3. 4. 1. 2. 3. 4. 1. 2. 1. 2. 3.保养人员按照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
(三)设备的维修和更换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及时进行维修,记录维修的内容、时间、费用等。
对于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记录更换的原因、时间、费用等。
维修和更换后的设备,应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设备的备件管理根据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计划,制定设备的备件需求计划。
建立设备的备件库存,定期对备件库存进行盘点,确保备件的充足和完好。
对于常用的备件,应建立安全库存,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供应。
(五)设备的档案管理建立设备的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记录、备件库存等。
定期对设备的档案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1. 简介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是为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成本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该制度通过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障生产持续高效进行。
2. 目标•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主要内容3.1 设备预防性维护设备预防性维护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预防设备因磨损、老化或其他原因而发生故障。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周期,明确每个设备的维护频率和内容;•编制设备维护手册,记录设备的维护记录和维修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清洁、紧固、校准等维护工作;•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问题;•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设备状态评估;•对设备进行升级和改进,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
3.2 设备预见性维护设备预见性维护是指通过监测和分析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知潜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使用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收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和信号;•建立设备故障预警系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根据设备运行数据和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措施;•进行设备故障模式分析和故障原因分析,找出设备故障的根本原因;•定期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提早采取维护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
4. 实施步骤4.1 制定计划制定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计划,明确每个设备的维护频率、维护内容和责任人。
4.2 建立档案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购买和安装信息、维修和保养记录等。
同时,建立设备故障和维修记录数据库,用于故障分析和问题发现。
4.3 培训员工组织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培训,培养员工的设备维护意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维护能力。
4.4 定期维护按照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润滑、清洁、校准等工作。
医疗设备巡检与预防性维修制度
医疗设备巡检与预防性维修制度为保证重点医疗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医工科特制定此制度和工作计划,由维修组组长负责实施。
1.巡检设备范围、周期与内容范围:全部医疗设备。
周期:巡检周期为6个月。
检查内容:(1)电气安全检查:检查各种引线、插头、连接器等有无破损, 接地线是否牢靠,接地电阻和漏电电流是否在允许限度内。
(2)机械检查:检查机架是否牢固, 机械运转是否正常, 各连接部件有无松动、脱落或破裂现象。
(3)设备运行状态检查:功能、性能、噪音等。
(4)临床使用中的问题。
2.预防性维修(PM)的医疗设备包括:除颤器、呼吸机、血液透析机、重症监护仪等生命支持设备及其他10万元以上的设备。
3.PM的周期:除颤器、呼吸机、重症监护仪为6个月,其他10万元以上的设备为12个月。
4.PM内容:外观检查:外观检查首先检查仪器各按钮、开关、接头插座有无松动及错位, 插头插座的接触有无氧化、生锈或接触不良, 电源线有无老化,散热排风是否正常, 各种接地的连接和管道的连接是否良好。
清洁保养:是对仪器表面与内部电气部分、机械部分进行清洁,包括清洗过滤网及有关管道,对仪器有关插头插座进行清洁, 防止接触不良, 对必要的机械部分进行加油润滑。
更换易损件:对对管道漏气及导线绝缘破损的部件、已达到使用寿命及性能下降、不合要求的元器件或使用说明书中要求定期更换的配件,及时进行更换。
对后备电池充电不足的情况要督促有关人员进行定期充电,电池失效或充电效率下降的更换电池。
功能检查:开机检查各指示灯、指示器及基本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模拟试验, 检查设备各项报警功能及输出是否正常。
性能测试校准:测试各直流电源的稳压值、电路中要测试点电压值或波形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整,以保证仪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标准, 确保仪器在医疗诊断与治疗中的质量。
5.工作记录:维修人员认真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包括维修时间、内容、效果等。
遗留问题或重要问题,由维修组长及时向医工科主任汇报。
设备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5篇)
设备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一、设备安全分为三级管理1、公司设备动力科设专职设备安全管理员,对本单位全部设备进行建帐、建卡、建档。
2、车间设兼职设备安全员,负责本部门设备安全运转情况,检修维修情况,隐患和事故的报告。
3、班组设设备安全员,负责本班组的设备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车间,填写安全隐患检查表。
二、定期检修制度1、机动、传动设备每月进行一次液体润滑油的更换。
2、各类机泵每年进行一次解体检修。
、3、升降机(货梯),每天进行一次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检修。
4、电器设备开关,开关柜内电气器件(接触器接点)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5、防雷设备每年雨季前进行一次检查测试。
6、变点室每年两次检修、清扫。
7、锅炉、油炉每年至少一次按国家运行标准进行检修。
设备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2)是指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管理措施和流程。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责任:明确各岗位的设备安全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 设备安全培训: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
- 设备安全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记录检查情况。
- 设备事故处理:建立应急预案,对设备事故进行快速反应和处理,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
2. 设备检修制度- 检修计划: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生产计划,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包括检修周期和时间安排。
- 检修标准:制定设备检修的标准和流程,明确检修内容和要求。
- 检修记录:对设备的检修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检修时间、维修内容和维修结果等信息。
- 检修质量控制:建立检修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检修质量符合要求。
3. 设备维修制度- 维修要求:明确设备维修的要求,包括维修流程和方法、维修材料和工具的选用等。
- 维修标准:制定设备维修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维修质量要求和安全操作要求。
- 维修记录:对设备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内容和维修结果等信息。
怎样做好设备预防性管理
怎样做好设备预防性管理设备预防性管理旨在通过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设备,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风险,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做好设备预防性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1. 确定设备的关键指标和预防性维护计划在进行设备预防性管理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设备的关键指标和相应的预防性维护计划。
关键指标可以包括设备的故障率、维修成本、停机时间等。
根据这些指标,制定出适当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包括定期保养时间、维护内容和维护方法等。
2. 建立设备台账和保养记录建立设备台账是设备预防性管理的基础,可以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购买时间、维修记录等。
保养记录是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的记录,包括保养日期、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
通过建立设备台账和保养记录,可以及时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保养情况,为后续的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3. 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定期的设备检查是设备预防性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或潜在问题,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设备检查可以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润滑检查等内容。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实施设备保养措施设备保养是设备预防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减少设备的磨损和腐蚀,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保养可以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
清洁可以去除设备表面的灰尘和污物,防止积尘影响设备的散热和正常运行。
润滑可以减少设备的摩擦,降低设备的磨损。
紧固可以保证设备各部件的连接紧密,避免设备出现松动和故障。
5. 培训设备操作人员设备操作人员是设备预防性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需要了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
因此,培训设备操作人员是做好设备预防性管理的关键。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故障排除方法等。
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水平,有助于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6. 分析设备故障原因和优化维护计划设备故障分析是设备预防性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找出设备故障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设备检维修作业管理制度(5篇)
设备检维修作业管理制度为了设备检维修、检测过程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公司财产和职工生命的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一、设备检维修可分为:计划检修和非计划检修二种:1.计划检修包括设备大修、中修等有计划的维修。
2.非计划检修是因特殊情况(如管道泄漏、机器突然损坏等)而作出临时检修决定。
有短期检修,局部检修、日常维修,事后检修等。
二、设备检修维修提出和实施1.大修、中修计划由各组提出,生产管理责汇总,再由生产管理编制维修计划,技术负责批准。
2.短期检修、局部检修、日常维修和事后检修由生产管理实施,并对安全检修加以监督。
确保检修能顺利进行。
3.装置停车大修必须做到事项1)大修由车间主管作为检修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科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实施,负责搞好项目落实,材料的准备,安全施工方案的确立及劳力的准备等工作。
2)对大修实施方案和大修作业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安全、可行、可靠、合理。
3)大修时,做到由检修项目负责人统一指挥,面向现场,分工负责,确保检修过程的安全。
4)特种设备检修必须由具备相应检修资质的单位进行。
5)设备大、中修要填写竣工验收报告单,对设备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设备检修安全规则1.加强检修工作小组领导,做到安全组织、安全任务、安全责任、安全措施“四落实“。
2.一切检修项目应根据检修计划,到安全处办理“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
3.凡在厂区内需要动火、入罐、动土、高处作业、等都应到安全主管办理相关的作业票证,电气作业应到生产办办理电气作业票。
检修单位应严格执行行业标准HG23011-23018-____《化工企业厂区作业安全规程》,并检查和落实安全措施。
4.检修传动设备或传动设备上的电气设备,必须切断电源(拨掉电源熔断器),并经两次启动复查证明无误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牌或上安全锁卡。
5.使用移动电器应配备漏电保护装置。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一、引言预防性维修是指在设备使用正常期通过定期检查、保养、调整、更换设备易损件等方法,以防止故障产生或降低设备故障频率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防性维修旨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有效实施预防性维修,本公司制定了以下的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二、管理职责与权限1. 设备管理部门(1)负责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明确预防性维修的周期和内容。
(2)统筹协调设备管理各部门,协助制定设备修理与保养方案。
(3)负责设备维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负责制定设备维护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
(5)组织开展设备维修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
(6)对设备维护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和运行状况。
2. 设备维护人员(1)依据预防性维修计划进行设备保养和修理。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保养记录管理,如润滑、紧固、清洁等。
(4)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设备易损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5)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6)参加设备维修培训,提高维修技能水平。
三、预防性维修计划的制定与执行1. 预防性维修计划的制定(1)根据设备的使用特点和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维修计划。
(2)依据设备制造商的要求,结合设备的技术标准,制定维修周期。
(3)考虑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操作条件,制定相应的设备保养方案。
(4)对设备的易损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更换周期。
2. 预防性维修计划的执行(1)设备管理部门按照预防性维修计划,下发设备保养和维修的任务。
(2)设备维护人员按照计划进行设备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工作。
(3)设备维护人员在保养和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设备管理部门。
(4)设备管理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设备维保的预防性保养与维修计划
评估维保人员在设备操作、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方 面的实际技能。
资质认证
根据考核结果,对合格的维保人员进行资质认证 ,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水平。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培训反馈
收集维保人员对培训的反馈意见,了解培训的优点和不足。
效果评估
通过设备故障率、维保工作完成情况等指标,评估培训效果。
持续改进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计划等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 培训质量。
设备原理与结构
让维保人员深入了解设备的原理、结构、性 能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维护保养。
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培训维保人员掌握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以 及相应的排除技巧。
预防性保养计划
教授维保人员制定和执行预防性保养计划的 方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培训考核与资质认证
理论考试
对维保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详细描述
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故障维修。这种维修通常涉及对故障原因的分析,更换损坏的部件或 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使设备恢复正常功能。在故障维修后,通常需要对设备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性能和安全 性符合要求。
04
维保人员培训与资质
培训内容与计划
安全操作规程
确保维保人员了解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包 括预防事故措施、紧急情况处理等。
档案保存
选择适当的存储介质和环境,确保档案的安全和长期保存。
档案的查询与借阅
档案查询
建立档案查询系统,支持关键词、属性等条件的查询,提高档案的查询效率。
档案借阅
制定档案借阅规定,对借阅人、借阅时间、借阅内容等进行管理,确保档案的安 全和保密。
06
维保制度与流程优化
维保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设备维修、检查制度(5篇)
设备维修、检查制度1.对公司的各种设备进行分类,并统一编号,建立详细的设备台帐。
对老的台账进行核对,保证帐物相符。
2.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所管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操作规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妥善保管一般设备的技术资料及使用说明书。
3.保证仪器设备及附件配套的完整,认真做好仪器的过往记录,做到帐、卡、物相符。
4.电子仪器使用前必须熟读使用说明书,按要求检查自身保护装置,控制环境温度、湿度、连续工作时间、电源电压等,注意防潮、防尘、防腐。
5.部门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组织对设备完好率进行检查评定,并严格执行《设备检查管理规程》的规定进行奖罚。
6.定期维护保养仪器,及时排除仪器故障,做好维修记录。
7.损坏的仪器设备应由技术部专业人员检修,若需外修应向工程部提出申请。
8.严把设备故障的确认关。
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认真进行检测,在送修或自修之前,责任人应向指定设备维修负责人提交故障诊断书。
9.对于在免费保修期内的设备故障。
各责任人可及时、直接与厂家(公司)联系,或转告设备维修负责人联系。
10.对于在免费保修期外的设备故障。
在维修之前,责任人应会同维修人员进行认真检测,然后填写维修申请卡,连同诊断结果、维修方案等一并提工程部。
11.对于人为造成的设备故障。
该设备在管理上归属的责任人应责令肇事人员承担必要的维修费用及其它费用。
严格执行“损坏公物要赔偿”的原则。
12.设备出库后,日常保养及经常性修理等费用由使用部门承担;需大中修的要填写《施工设备大中修计划》报工程部审批。
13.外部验收检查:主要检查机械设备装配的完美性,其中包括润滑、坚固和渗漏现象的检查。
主要试验机械设备的动态性能,包括起动性能、制动性能和安全性能等,验证机械设备是否达到正常使用技术要求。
填写“机械设备的试运行记录”。
复查试用后有无不正常现象产生,同时要消除试用中发现的缺陷和故障,进行必要的调整。
____组织对增添和更新的设备进行验收,并及时收集、整理好原始资料,填写设备验收交接单,经参加人员共同签字后,存档备查。
设备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安全检维修管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检维修管理,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故障维修、事故抢修等。
第三条设备安全检维修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设备安全检维修管理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
第五条设备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设备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设备安全检维修工作的开展;(三)负责设备安全检维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四)监督设备安全检维修工作的执行;(五)负责设备安全检维修资料的归档和管理。
第六条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职责:(一)提供设备安全检维修所需的资源和支持;(二)协助设备管理部门开展设备安全检维修工作;(三)负责设备安全检维修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工作;(四)及时报告设备故障和事故,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检维修计划与实施第七条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运行状态和预防性维修要求,制定设备检维修计划,并报公司领导批准。
第八条设备检维修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检维修项目名称、内容、周期和责任人;(二)检维修时间、地点和所需资源;(三)检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环保措施;(四)检维修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
第九条设备检维修工作应按照检维修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检维修质量。
第十条设备检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检维修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
第十一条设备检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持证上岗。
第四章安全与环保第十二条设备检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确保检维修作业的安全和环保。
第十三条设备检维修前,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医疗设备器械巡查预防性维护制度及监督检查表
微山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巡查、保养、维修制度为使医疗设备的预防保养、日常维护、故障请修、备品零件管理、维修绩效作业有章可循,以维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率,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提高医疗质量目的,根据《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巡查要求:巡查保养周期:1、设备维修人员每月定期对全院在用医疗设备进行全面巡查。
对重点科室(急诊科、式工手术室、产房、)等急救类、生命类设备每10天逐一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2、维修人员每季度定期对全院设备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所有医疗设备的运行环境(防静电、防尘、防潮、防蚀、防霉等问题),水电气路进行巡检,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磨损程度进行检查校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改进维护措施,有针对性的做好维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3、医疗设备保管人员或操作人员有义务对医疗设备基本状况进行日检查,每日下班前或交班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反馈。
维修人员立即响应,单独重点巡检。
二、实行分级保养:1、日常保养:由仪器保养人负责,进行机器表面污渍的清洁、机械部分的紧固和润滑;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
设备使用人员交接班时,做好设备检查和交接工作。
2、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按计划进行,主要是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湿度、指示灯等),局部检查和调整,清除机器内灰尘,清洁电路板脚的氧化层相关电位器的清洁以及光学医疗设备光路灰尘的清洁。
3、二级保养,属预防性修理,由仪器保养人会同维修人员共同进行,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已达到磨损限度的机械易损部件,抽样检查一些性能变差的电子元器件(电位器、电容、电阻等),提前更换。
4、重点科室所有设备必须实行二级保养措施(属预防性维修,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组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应更换易损件)。
对抢救设备必须进行插电测试,保证该类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2024年设备点检、维护、定修、全面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设备点检、维护、定修、全面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强化设备点检制在维检中心全面贯彻执行,巩固和深化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以达到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维修费用的目标。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所属设备的点检管理。
三、组织机构(1)危险中心经理是设备点检管理工作的第一领导者、管理者和责任者。
(2)维检中心点检站站长是设备点检管理工作的常务领导。
(3)公司设备科是设备点检日常工作管理和考核的职能部门。
(4)各作业区区长兼本作业区点检作业长。
(5)各作业区下设点检责任员及兼(专)职点检员。
四、职责(1)公司设备科点检站负责全厂设备点检工作的管理和考核。
(2)各作业区负责所辖区域设备点检工作的执行和推广。
(3)维检中心负责厂设备专业点检的实施。
五、定义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早期处理的设备检查。
六、点检管理的内容及要求1、点检制的特点(1)生产工人负责日常管理。
(2)有一支从事点检工作的专业点检员队伍,按设备分区进行管理;(3)有一套科学的点检基准、业务流程、合理的责权关系和推进工作的组织体系;(4)有比较完善的仪器、仪表、检测手段和维修设施的现代化;(5)推行以作业区长为责任主体的现代化基层管理模式。
2、点检的“五定”要求(1)定点:要详细设定设备应检查的部位、项目及内容,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实施点检作业;(2)定法:对检查项目定明确的检查方法,即是采用“五官”判别,还是借助于简单的工具、仪器进行判别;(3)定标:即检测标准,作为衡量和判别检查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4)定期:设定点检周期(对主要、关键设备和重点检查部位等);(5)定人:明确点检项目的实施人员。
3、点检的分类及分工(1)按点检的周期划分日常点检:由岗位操作人员或作业区维修工承担。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5篇)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全厂设备的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及时修复,减少停机时间,确保全年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标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厂区所有设备的维修。
三.职责1、本制度由工程技术人员编写或修改,由分管经理审批2、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协同岗位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执行3、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四.内容及要求1、依据设备故障、事故等发生的不同情况,将设备维修分为三大类:定期维修、紧急维修和设备更新及系统改造。
2、定期维修2.1坚持预防为主的设备维修原则,进行定期维修,并制订相应的大修、中修和小修计划。
2.2相关人员必须认真执行维修计划,以便尽可能延长设备正常使用寿命,并减少紧急维修的机会。
2.3设备管理部负责建立设备维修档案,维修记录及更换零配件记录必须完整、真实,以便分析故障原因,确定责任。
2.4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后,由生产部和设备部共同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共同填写设备维修验收单,双方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投入生产。
2.5进行正常系统定期维修时,如对生产使用造成影响,必须提前三天通知生产部,以便做好充分准备。
3、紧急维修3.1必须进行紧急维修时,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部,由设备管理部安排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3.2如因紧急维修,对生产使用造成影响时,必须立即通知生产部,同时,需考虑尽量减少影响范围。
3.3如发生故障的设备在保修期内,应做出适当的应急处理,以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并立即通知有关供应商的保修负责人。
3.4紧急维修结束后,须由设备管理部填写维修记录及更换零配件记录,并以书面形式将事故障原因、处理方法、更换零配件之名称、规格及数量、品牌等、处理结果、事故发生时间、恢复正常时间等向分管经理报告。
4、设备更新及系统改造4.1出于技术更新、提高效率、安全运行、减少污染及降低能耗等方面考虑,设备管理部有责任提高对现有设备做出更新或改造的建议。
4.2设备更新及改造建议,必须向分管经理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
设备检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设备检维修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检维修质量管理,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检维修活动,包括定期维修、故障维修和改造升级。
第三条设备检维修质量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维修与保养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设备检维修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设备检维修质量管理的实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公司设立设备管理部,负责设备检维修质量管理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设备管理部职责:(一)制定设备检维修计划和方案;(二)组织实施设备检维修活动;(三)监督、检查设备检维修质量;(四)建立、更新设备检维修档案;(五)组织设备检维修人员培训;(六)处理设备检维修中的质量问题。
第七条设备检维修团队应按照分工负责设备检维修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设备检维修质量。
第三章设备检维修质量管理第八条设备检维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按照设备运行状况和故障情况,制定合理的检维修计划和方案;(三)确保设备检维修质量,避免因检维修导致设备故障;(四)提高设备检维修效率,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第九条设备管理部应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设备检维修计划和方案,明确检维修项目、内容、标准和周期。
第十条设备检维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检维修项目及范围;(二)检维修方法及工艺;(三)检维修时间及进度安排;(四)检维修人员及职责分工;(五)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第十一条设备检维修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检维修过程中人身和设备安全。
第十二条设备检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检维修方案,确保设备检维修质量。
第十三条设备检维修后,应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达到预期检维修效果。
第四章设备检维修质量控制第十四条设备管理部应加强对设备检维修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设备检维修质量。
第十五条设备检维修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检查设备零部件,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二)更换磨损、损坏的零部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三)对设备进行润滑、紧固、调整等保养工作,确保设备运行顺畅;(四)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设备卫生条件达标;(五)对设备进行功能性试验,确保设备达到预期效果。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石,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的生产事故和延误。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修工作。
三、制度内容1.设备预防性检修a.建立设备维护计划,明确每台设备的维护周期和维护内容。
b.设备维护计划的编制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经设备使用部门审核和确认。
c.检修内容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件的检查、传动装置的调整、故障排除等。
d.设备使用部门按照维护计划的要求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并填写维护记录。
e.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维护记录进行审核,对未按计划维护的设备进行整改和追责。
2.设备故障维修a.设备故障由设备使用部门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进行维修。
b.设备故障维修由具备相应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和取得相应证书。
c.维修人员按照设备故障维修流程进行维修,进行故障排除、更换损坏零件、调整设备等。
d.维修人员必须填写维修记录,包括故障原因、维修措施和维修时间等。
e.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维修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设备预防性检修和维修提供调整和改进方案。
3.设备备件管理a.设备备件的采购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采购前需进行备件需求计划编制,确保备件的及时供应。
b.设备备件采购要具备合格供应商,确保备件的质量和适用性。
c.设备备件采购入库前,需进行备件验收和分类存放。
d.设备备件的领用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进行备件发放,并记录备件流向。
e.设备备件库存量的管理和盘点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确保备件库存的准确性和充足性。
四、执行与监督1.执行a.所有设备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须严格按照该制度进行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修工作,不得擅自调整或忽略维护任务。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一、引言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基石,而设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维护管理。
预防性维护是一种主动的保养手段,可以大大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设备的顺利运行,我公司制定了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旨在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目的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1. 减少设备故障率,确保生产流程的稳定性;2.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3.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保障产品质量;4. 合理利用维护资源,提高维护效率。
三、责任分工1. 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和记录;2. 生产部门负责设备的操作和设备故障的即时反馈;3. 管理部门负责编制设备维护计划和培训维护人员;4. 质量部门负责设备故障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四、维护计划1. 设备部门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历史,制定维护计划,包括日常巡检、定期保养和定期检修。
2. 维护计划要具体明确,包括维护的内容、频率、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等。
3. 维护计划应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关键设备得到及时维护。
五、设备日常巡检1.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日常巡检,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
2. 巡检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运行状态、润滑、冷却、电气连接等方面。
3. 巡检结果应详细记录,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设备部门进行处理。
六、定期保养1. 设备部门按照维护计划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油脂更换、零部件更换和设备清洁等项目。
2. 保养工作应由熟悉设备的专业人员进行,保证保养质量。
3. 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保养内容、时间和责任人等信息。
七、定期检修1. 设备部门按照维护计划进行定期检修,主要对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检查和更换。
2. 检修工作应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3. 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
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5篇)
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设备的管理,安全合理有效的发挥设备的功效,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公司职工、临时工、外来人员、实习人员等。
3、职责3.1操作人员(1)培训后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运行。
(2)设备执行“定人定机”的专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3)认真做好设备润滑、维护保养工作。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5)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设备的跑冒滴漏等现象。
3.2维修人员(1)定时定点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2)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
(3)认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3.3车间领导、设备管理人员(1)对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总结操作和维修工人的维护保养经验,改进设备管理工作。
4、主要内容4.1设备的使用4.1.1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防止设备的非正常损坏,提高生产效率,必须实行定人定机和培训上岗的规定。
a.严格实行定人定机原则,由车间提出设备操作人员名单,经生产部同意执行。
b.设备操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专人专机负责,并严格执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详见《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c.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后,才可上岗工作。
d.设备的使用同时也要遵守《设备管理制度》.4.2设备的三级维护保养管理4.2.1三级维护保养的内容:a.日常维护保养: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设备,擦拭各个部位和加注润滑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安全生产详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时消除各种泄漏现象,班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排除,并认真做好交班记录。
b.一级维护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辅导。
按计划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零件,疏通管路,更换磨损的零件,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件。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5篇)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5篇)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第一条预防性维护保养1、所有设备必须根据维修保养手册及相关规程,进行定期检修及保养,并制订相应年度、季度、月度保养计划及保养项目。
2、相关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保养计划及保养检修项目,以便尽可能延长系统设备正常使用之寿命,并减少紧急维修之机会。
3、保养检修记录及更换零配件记录必须完整、真实,并须由使用方工程部建立设备维修档案,以便分析故障原因,确定责任。
4、各系统之维护保养计划及保养检修项目之制订由使用方工程部负责,并提交管理方工程部经理审阅;保养检修及更换零配件之记录由使用方工程部负责。
5、进行正常系统维修保养及检修时,如对业主使用产生影响,必须提前三天通知管理处,由管理处发出通告,确定检修起止日期及时间(须尽可能减少对业主之影响范围),以便使受影响之业主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条紧急维修1、必须进行紧急维修时,须立即通知工程部经理,安排有关人员立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2、如因紧急维修,必须对业主使用产生影响时,管理处须立即通知业主,并向受影响之业主发出紧急通告,同时,需考虑尽量减少影响范围。
3、如发生故障之设备在保修期内,应做出适当之应急处理,以尽量减少对业主之影响,并立即通知有关供应商之保修负责人。
4、紧急维修结束后,须由使用方工程部填写维修记录及更换零配件记录,并以书面形式将事故障原因、处理方法、更换零配件之名称、规格及数量、品牌等、处理结果、事故发生时间、恢复正常时间等向管理方工程部报告。
此报告由工程部资料管理人员存入设备维修档案,备查。
第三条设备的更新及系统改造1、出于技术更新、提高效率、安全运行、减少污染及降低能耗等方面考虑,工程部有责任提高对现有设备做出更新或改造之建议。
2、设备更新及改造建议,必须向管理方总经理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
3、由于此类工作通常没有迫切性,故须尽量安排在最有利及对业主影响最小之时间进行。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2为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运行和维修成本,结合各类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相关规定,根据我公司设备的使用情况,对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制规定如下:1、各车间实行设备维修保养专人负责制,对每台设备进行责任划分,并根据实际情况列出详细的设备维修保养责任人员分工表。
技防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
一、目的技防监控(报警)室是企业整个安全防范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充分发挥其预防功能,确保整套技防设备的正常运行,规范技防管理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二、程序1.在公司范围内己形成的技防监控系统,由监控摄像机、“110”报警器、红外侵入报警器(剧毒品库)、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地下管网线、监控主机、视频监控等设施组成。
为确保其完好性,必须进行必要的维修、检测程序。
2.为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安保部应根据治安保卫管理要求制订年度技防设施改造、检、维修等工作计划及所需资金的使用计划,公司应确保技防资金落实及项目实施。
3.为确保设施24小时正常运行,保安人员每天应对现场监控设施、系统、进行目测检查、维保。
每周定期对周界报警系统检查、监控主机、视频显示屏、摄像机进行清洁保养工作,检查中发现设施有故障时,应及时向安保部报告。
并将各项检查情况记录在案。
4.值勤(任何)人员不得私动监控设备,私拉外来接线、或者改动监控程序,发现设施故障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安保部。
严禁带入、使用与工作无关光盘、音像、硬盘等物件。
由于个人的失职导致监控程序损毁、漏录、漏控、录像资料丢失,或因接警处置不及时导致造成后果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严重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安保部负责设施正常运行监督管理及检、维、修的保障工作,接故障报告后应及时到场了解情况。
发出整改指令并迅速联系维保单位,同时将联系后的信息返回现场安保管理人员,及时在督促记录中记录联系维保的信息。
6.安保部每年必须对己安装的技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测试工作,并对维修使用的器材质量进行复核,确保各主机、硬盘录像机、摄像机等附件,符合国家技防规范要求。
并根据公安部、集团治安保卫管理要求及时添置或更新监控设施。
7.现已聘用的有资质的、专业化的技防维护单位,作为公司的技防设施故障维修专职队伍。
每月定时到厂进行常规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图像显示清晰,回放清楚。
紧急情况下接警后应在24小时内进厂抢维修,保证技防设施的运行质量,并在双方的维修保养记录上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一、目的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一)设备部管理职责: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1.常压储罐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2.内衬容器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内衬层大面积损坏;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内衬层进行外观检查和电火花局部检测。
3.压力容器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减薄量超出强度计算书允许量;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1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安全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罐体焊缝进行检查;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聘请有压力容器检验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
4.锅炉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运行正常效能达不到要求;锅炉受热面管道存在裂纹、撞伤、龟裂、压扁、砂眼、分层、鼓包、减薄超过设计壁厚20%、麻坑深度超过20%设计壁厚、联箱麻坑大于等于2㎜、联箱及管接头有杂物、管道蠕胀超过2.5%管径、管卡吊架防磨罩瓦正常牢固;吊挂装置、立柱表面有裂纹、重皮、严重锈蚀、损伤,立柱横梁弯曲度、扭转值不符合《锅规》要求(最大不超10㎜),梁和立柱的搭接、对接焊缝存在裂纹,各加强筋板焊缝存在裂纹;(5)锅炉汽包、锅炉联箱外观存在伤痕、裂纹、变形等缺陷,汽包内部清洁有杂物,汽水分离、加药装置等附件有严重锈蚀、变形,连接部件松动,人孔结合面泄漏,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外观无裂纹、撞伤、龟裂、压扁、砂眼和分层;锅炉本体管路垂直度、水平度、弯曲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小于20mm),所有管线、阀门、焊口不堵不漏;安全阀外观无裂纹、砂眼;弹簧无裂纹、分层和重皮等现象;阀瓣和阀座接合面严密无泄漏;防爆门、安全阀、紧急排空阀、快速排污阀等安全设施损坏;炉墙外表温度不超过50℃,保温层大面积损坏;锅炉主体立柱变形,炉顶大板梁挠度超出要求范围;空气预热器运行时卡涩严重,电机电流大幅度波动,空气预热器漏风严重、效率低下;到达锅炉说明书规定检修保养周期。
检测和检查方法: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按照锅炉各项规程定期进行各项试验;每年进行一次内部检查,对受热面、空气预热器、锅炉汽包、锅炉联箱、锅炉本体管路等进行包括防爆防磨、金相等各项检查;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聘请有锅炉检验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
5.换热器类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设备本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厚度、安全附件、防腐保温层、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焊缝进行检查。
6.管道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管道存在变形、鼓包、泄漏、凹陷等外形缺陷;管道发生明显减薄;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管道法兰跨接电阻大于0.03欧;管道支吊架失载;管道焊缝存在缺陷;管道保温外护层及防腐层大面积损坏。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管道厚度、外形缺陷、保温防腐情况、焊缝进行检查;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聘请有压力管道检验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
(二)机泵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1.离心泵预防性检维修标准:压力、流量大幅度波动;润滑、冷却系统无法正常降温,轴承温度升高;运行时轴位移和振幅等超出规程规定;机封和油封渗漏;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机泵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
2.风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设备出力无法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润滑系统、封油系统、冷却系统气体密封、平衡管等损坏,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温度超出合同要求;运转参数(温度、压力、液位)等超出要求范围;报警及停机控制系统损坏;运行时振幅及轴位移超出要求范围;主要转动部件存在变形或表面裂纹、磨损等缺陷;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机泵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对转动部件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3.往复式压缩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设备出力无法满足正常生产需要;压力润滑和注油系统损坏;机体及管系振幅超出标准要求,运行时有杂音;运转参数超出标准要求,各部轴承、十字头等有摩擦磕碰等问题,温度偏高;振动超出要求范围;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机泵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对运动部件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4.离心式压缩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设备出力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润滑系统、封油系统、冷却系统气体密封、平衡管等损坏,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温度超出标准要求;运转参数(温度、压力、液位)等超过规定范围;报警及停机控制系统损坏;运行时,振幅及轴位移符合设计规定;主要转到部件表面存在变形、裂纹、磨损等缺陷;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机泵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对运动部件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5.螺杆式压缩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设备出力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润滑系统、封油系统,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温度超出标准要求;运转参数(温度、压力、液位)等超过规定范围;报警及停机控制系统损坏;运行时,振幅及轴位移符合设计规定;主要转到部件表面存在变形、裂纹、磨损等缺陷;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机泵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对运动部件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6.汽轮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持续出力无法达到要求负荷,在某种工况下无法正常运行;热效率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机组震动不符合标准,油质、油压、油温等偏离指标要求;真空系统的严密性、凝汽器的真空度、排汽背压、各级气缸的温差等运行指标偏离操作规程要求;动静叶片和喷嘴存在破损、裂纹、腐蚀、冲刷等缺陷,动静间隙超出标准范围,动叶片频率不合格或发生拉金及叶片断裂等问题;汽缸、转子、隔板、轴瓦等主要部件存在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胀差、轴向位移、汽缸内外壁温等测量表计损坏;调节系统动态特性、静态特性偏离操作规程要求;各种保护装置、信号装置损坏;汽轮机本体和附属重要观点保温大面积损坏;汽轮机重要辅机损坏或性能达不到要;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对凝汽器、油净化装置等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三)电气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1.盘柜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标准:运行参数偏离要求,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数表等各显示仪表损坏;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操作机构损坏或存在影响使用的缺陷;接点松动温度超过70℃;指示灯指示不准确;存在过流、过压、超温现象内部有异常气味;柜体存在结构性缺陷;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停机时进行相关电气试验检查各部件。
2.电动机预防性检维修标准:电流、电压在超出允许范围;温升按不同等级的绝缘材料,超出标准要求范围;运转部位振动超出标准要求范围;对电机绝缘性能进行测试时,绝缘性能低于标准要求范围;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定时对振动、轴承温度进行测量;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润滑保养标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定期进行试验。
3.变压器预防性检维修标准:油浸式变压器上层油温度超过85℃;一次回路设备绝缘性能低于标准要求;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表等主要计量表损坏;油枕油位不符合标准要求,呼吸器内硅胶失效;变压器本身及周围环境灰尘较多,照明、消防器材、安全警示牌不齐全;外壳、套管渗油;冷却装置效果差,变压器温度偏高;设备到达检维修保养标准要求保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