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
2017北京交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

2017北京交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命题人:魏洁审题人:王春梅 2017.11说明:本试卷共5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30分.)1.一名同学从操场中心A点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B点,然后向东走了30m到达C点.则该同学由A到C过程中的位移是()A.30m B.40m C.50m D.70m2.关于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很小的物体,如液滴、花粉颗粒、尘埃等B.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C.一山路转弯处较狭窄,司机下车实地勘察,判断汽车是否能安全通过,此时在司机看来,汽车是一个质点D.描绘航空母舰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时,航空母舰可看作质点3.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大小分别是25N和30N,则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不可能的是()A.60N B.25N C.10N D.5N4.如图所示,放置在斜面上的物块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保持静止,现在使力F增大,物块仍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受到的重力可能减小B.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可能减小C.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可能减小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增大5.如图所示,重物通过动滑轮悬挂在细绳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绳和动滑轮质量以及一切摩擦均不计.已知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相等.如果将细绳的左端沿着屋顶向左平移,要保证细绳不断,左右两部分细绳之间的夹角不能大于()A.60︒B.90︒C.120︒D.150︒6.如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这1h(小时)内,B熊的平均速度较小t=时刻,A熊的速度较大B.在10.0minC.在这1h(小时)内,B熊始终在加速D.在这1h(小时)内,A熊始终沿着一个方向运动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它的位移时间关系可下表示为2324x t t =−(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的加速度为24m/s −C .汽车在4s t =时恰好停下来D .汽车在0t =到5s t =过程中的位移为60m8.气球下挂一重物,以速度010m/s v =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面高175m h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物体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空气阻力不计,g 取210m/s )( ) A .3s B .5s C .7s D .9s9.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18s ~22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 B .整个过程中,E 点所表示的状态是离出发点最远 C .CD 段加速度与DE 段加速度方向相反 D .BC 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4m10.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图甲所示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与OC 为细绳,图乙所示为通过实验数据得到的四个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只需要记录1F 、2F 的大小 B .实验中需要使用量角器测量1F 、2F 的夹角 C .F 与F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F D .要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F 与F '必须完全重合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只要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内为物体速度的变化相同B .把物体由赤道移到北极,若用天平称量,则示数在两地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称量,则示数在北极略微增大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作用力D .两个分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分力在作用效果上是相同的 12.一个物体放在固定斜面上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压力,摩擦力B .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C .物块对斜面的压力是由于物块发生形变产生的D .物块对斜面没有摩擦力13.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上,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下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滑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F B .2mg μ C .1()m M g μ+ D .22Mg mg μμ+1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物体的(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24m/s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210m/s15.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 ;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 .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210m/s 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B .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C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 ,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D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 三、实验题(共10分)16.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下图给出了小车拖动的纸带上的某一段,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2m/s ,打点计时器打下D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7.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然后在弹簧下端依次挂1、2、3、4、5个钩码,待静止时,测出弹簧相应的总长度.每只钩码的质量都是10g .实验数据见下表.(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g 取10N/kg ) (1)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给定的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 跟弹簧总长度l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2)图象跟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__________N/m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45分)18.(4分)如图所示,一个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力F 作用在物块上,力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现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力F ,求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1F 和2F .19.(8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α为37︒的斜面上,一质量为10kg m =的光滑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 370.6︒=,cos370.8︒=.求:(1)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1N . (2)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2N .20.(9分)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和B ,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用长度相同的两根细线把A 、B 两球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 ,并用长度相同的细线连接A 、B 两个小球,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 作用在小球A 上,此时三根线处于伸直状态,且OB 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如果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求力F的大小.21.(10分)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7m x =,物体A 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以14m/s v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210m/s v =,由于摩擦力作用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22m/s a =−,求: (1)B 物体还能运动多少时间. (2)物体A 追上B 所用的时间.22.(10分)神州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距地面100km 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m/s ,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中降落.距地面1.2m 时,返回舱的4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并且到达地面时恰好速度为0,求最后减速阶段的运动时间和加速度.物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答案】C【解析】该同学的总位移大小为:224030m 50m x =+=. 故选C . 2. 【答案】D【解析】A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体积大小无关,体积很大的物体也能看成质点,比如地球的公转,故A 错误;B .能否看成质点,与体积大小无关,体积很大的物体也能看成质点,比如地球的公转,故B 错误;C .判断汽车是否能安全通过时,汽车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D .描绘航空母舰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时,航空母舰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D 正确. 故选D . 3. 【答案】A【解析】大小分别为25N 和30N 的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5N 55N F ≤≤合,所以合力不可能为60N . 故选A . 4. 【答案】D【解析】A .物体保持静止,重力-直力零,故A 错误;BC .设物块的质量为m ,斜面的倾角为θ,对物块分析由平衡条件得知,斜劈对物块的支持力1cos N mg θ=,当F 增大时,1N 不变,则物块对斜劈的压力不变,故BC 错误;D .当sin F mg θ>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F 增大,静摩擦力增大,当sin F mg θ<时,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当F 增大时,静摩擦力减小,故D 正确. 故选D . 5. 【答案】C【解析】受力分析如图:两个力的合力不变,始终为G 且夹角在逐渐变大,故两个力逐渐变大,两侧绳子拉力F 达到了最大为G ,则由这两侧的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之和等于重力G ,得:2cos 2G G θ⎛⎫= ⎪⎝⎭,解得:120θ=︒,故C 正确.故选C . 6. 【答案】B【解析】A .根据x t −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知在1h 内、B 熊的位移大于A 熊的位移,则B 熊的平均速度大于A 熊的平均速度,故A 错误;B .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在10min 时刻A 的图线斜率大,则A 的速度较大,故B 正确;C .根据斜率表示速度,可以知道,在这1h (小时)内,B 熊以不同的速度分段匀速,故C 错误;D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A 熊在40min 时刻和50min 时刻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D 错误. 故选B . 7. 【答案】C【解析】AB .依据运动学公式2012x v t at =+,对应032m/s v =,28m/s a =−,故AB 错误;CD .依据0t v v at =+解得:0t v =时,4s t =, 代入公式20164m 2x v t at =+=,故C 对,D 错.故选C . 8. 【答案】C【解析】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210m/s a =,010m/s v =−,175m h =,根据:2012h v t gt =+, 代入数据得:7s t =.故C 正确. 故选C . 9. 【答案】D【解析】A .在18s ~22s 时间内,质点先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再反向做匀加速运动,由“面积”可知,物体的位移为零,故A 错误;B .在0~2s 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故位移一直增大,而20s ~22s 内,物体反向运动,故D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故B 错误;C .CD 段加速度与DE 段加速度方向相反,故C 错误; D .BC 段的位移为1(512)4m 34m 2x x =++⨯=,故D 正确. 故选D . 10. 【答案】C【解析】依据平行四边形实验原理,故C 对,ABD 错.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只要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1. 【答案】ABD 【解析】A .依据va t∆=∆可知,故A 正确; B .由于g g >地赤,故B 正确;C .不一定接触才可以产生力,故C 错误;D .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的关系,故D 正确. 故选ABD . 12. 【答案】BC【解析】A .物块受重力、弹力、摩擦力,故A 错误;B .支持力垂直于斜面,故B 正确;C .压力是物块的形变产生,故C 正确;D .依据平衡关系,故D 错误. 故选BC . 13. 【答案】AC【解析】木块与木板一起做匀速知运动处于平衡状态,以木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 F =,故A 正确;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知,木板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11()f N m M g μμ==+,故C 正确.故选AC . 14. 【答案】AD【解析】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04m/s v =,10m/s t v =,1s t =,则加速度:220104m/s 6m/s 1t v v a t −−===, 加速度的大小为:214m/s , 位移:04101m 3m/s 22v v x t +−==⨯=−,位移大小为3m . 故选AD . 15. 【答案】ACD【解析】A .直尺下降的高度h ,根据212h gt =,得2h t g =,所以下落的高度最大的用的时间最长,所以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故A 正确;B .由22v gh =可知,乙第一次抓住直尺的速度:2100.22m/s v =⨯⨯=,故B 错误;C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s ,则下落的高度:220011100.4m 0.8m 22h gt ==⨯⨯=,大于该直尺的长度,所以将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故C 正确;D .将计算出的反应时间对应到尺子上的长度时,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故D 正确. 故选ACD . 三、实验题(共10分) 16.【答案】8.0;4.1【解析】从左到右设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x ,2x ,3x ,4x ,5x ,6x ,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T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2x aT ∆=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24113x x a T −=, 25223x x a T −=, 2633x x a T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有: 1234561232()()39a a a x x x x x x a T ++++−++==, 代入数据得:28.0m/s 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D 点的瞬时速度: 2402x v T= (44.4936.51)cm20.1s+=⨯4.1m/s =.故答案为:8.0;4.1. 17.【答案】(1)如图(2)弹簧的自由长度;20【解析】(1)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F 和L 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2)该图线跟横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自由长度, 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注意,单位要化成国际单位, 因此,根据图象求出弹簧劲度系数为:20N/m k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45分) 18.【解析】依据几何关系,1cos F F θ=,2sin F F θ=. 19.【答案】(1)125N(2)75N【解析】(1)将球受到的重力G 按照实际效果分解成压紧档板的力F 和压紧斜面的力N ,则:tan F mg α=,cosmgN α=, 解得:3tan 3710075N 4F mg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得出F 的反作用力,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75N . (2)100125N cos 4mg N α5==⨯=,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得出N 的反作用力, 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为125N . 20.【答案】3mg【解析】以B 球为研究对象:OB 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说明细线AB 没有拉力,再以A 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 tan 603F mg mg =︒=.21.【答案】(1)5秒(2)8秒【解析】(1)物体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 ,由速度公式2B v v at =+,则有:2105s v t a−==. (2)在15s t =的时间内,做匀减速的物体B 位移为:11 / 11 2212111110525m 25m 22B x v t at =+=⨯−⨯⨯=, 做匀速运动物体A 的位移为: 1145m 20m A x v t ==⨯=, 由于11A B x x x <+,故在B 物体停止之前,物体A 未追上物体B , 5s 后,物体B 静止不动,故物体A 追上物体B 的总时间为:1257s 8s 4A A x s t v ++===. 22.【答案】241.7m/s −【解析】根据2202v v ax −=,得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222v v a x −=01002.4−=241.7m/s =−,v t −图像如图所示:word 下载地址。
2024届北京人大附中物理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北京人大附中物理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测定某辆轿车在平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大约为:( )A .1m/s 2B .2m/s 2C .3 m/s 2D .4 m/s 22、下列物理量不属于矢量的是( ) 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3、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0t v v A s-=,其中0v和tv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0A >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0A <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0t a tv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B .若0A >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减小C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02t v v +D .若A 2202tv v + 4、从同一地点出发,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ls 和4sB .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随后反向运动C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为2mD .4s 后甲在乙前面5、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第2s 内和第3s 内速度方向相同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C .前4s 内位移为4mD .3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 .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C .加速度变化越快,速度越大 D .速度的变化率大,加速度越大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 .物体经过AB 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122v v + B .物体经过AB 22122v v +C .物体通过AB 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122v v + D .物体通过AB 这段位移所用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122v v + 8、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静摩擦力还是受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B .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一致D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9、运动员把质量为m 的足球从水平地面踢出,足球在空中到达最高点的高度为h ,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员踢球时对足球做功为212mv B .足球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mghC .运动员踢球时对足球做功212mv mgh + D .足球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212mv mgh + 10、有一直升飞机停在200m 高的空中静止不动,有一乘客从窗口由静止每隔1 s 释放一个钢球,则钢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邻钢球间距离相等;B .越靠近地面,相邻钢球间的距离越大;C .早释放的钢球落地时的速度大D .在落地前同一时刻,早释放的钢球速度总是比晚释放的钢球速度大;1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 内的位移是1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2m/s 2 B .物体在第3s 内的位移是5 mC .物体在第4s 内的平均速度是3.5m/sD .物体从静止开始通过16m 的位移需4s 时间12、如图所示,轻杆长为3L ,在杆的A 、B 两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 的球A 和球B ,杆上距球A 为L 处的点O 装在光滑的水平转动轴上,外界给予系统一定的能量后,杆和球在竖直面内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忽略空气的阻力.若球B 运动到最高点时,球B 对杆恰好无作用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球B 在最高点时速度一定不为零 B .此时球A 的速度为零C .球B 在最高点时,杆对水平轴的作用力为1.5mgD .球B 转到最高点时,杆对水平轴的作用力为3mg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3、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所测得的几组数据: 组数12345弹力F/N 0.5 1.0 1.5 2.0 2.5弹簧的伸长x/cm 2.6 5.0 6.1 9.9 12.4(1)根据表中数据作F-x图象时第_____组数据应舍去;(2)在坐标图中作出F-x图象;(_____)(3)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14、某同学有一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取计数点A、B、C、D、E,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已用刻度尺测量以A为起点,到B、C、D、E各点的距离且标在图上,则打纸带上C 点时瞬时速度大小v C=______m/s,纸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 m/s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5、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图中已标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 Z.(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2)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s.(3)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4=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拖动纸带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22分)16、(12分)重20N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8N的水平拉力拉物块可以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物体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2)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6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3)物块在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外力,在物块停止运动前它受到的摩擦力多大?17、(10分)汽车以15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遇情况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后2s 速度变为10m/s 。
2016-2017北京市海淀区 - 人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完整版) 物理真题卷

人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物理模块考核试卷2017年4月26日制卷人:李晓东 审卷人:刘永进 成绩:说明:本练习共五道大题,30道小题,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其中前18道题为必修二模块考试.请将所有选择题中符合题意的选项涂在对应题号的答题纸上,所有试题均答在答题纸上,只交答题纸)一、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数的科学家分别是( ) A .牛顿、卡文迪许 B .牛顿、伽利略 C .开普勒、卡文迪许D .开普勒、伽利略【答案】A【解析】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牛顿,首次比较精确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故A 项正确. 故选A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其速度一定增大B .物体受到不变的合外力的作用,其加速度一定不变C .物体做曲线运动,说明其受到合外力为变力D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受到的合外力为不变的力 【答案】B【解析】当合外力与速度成钝角的时候速度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受到不变的合外力的作用,其加速度一定不变,平抛运动中合外力为重力.是恒定不变的,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时刻指向圆心,B 正确. 故选B .3.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圆筒绕其竖直中心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质量为m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在圆筒的内壁上相对圆筒静止,小物块受到静摩擦力大小为,f 弹力大小为N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N = f mg =B .N mg = 0f =C .N mg = 2f m r ω=D .2N m r ω= f mg =【答案】D【解析】小物块在圆筒的内壁上相对圆筒静止,故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物块水平方向受到的圆筒内壁弹力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2N m r ω=,竖直方向受到摩擦力和重力作用,受力平衡,即f mg =.故D 项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在皮带传动中,A 、B 两轮半径不等,A B t r <皮带不打滑且不可伸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轮角速度相等B .A 、B 两轮边缘线速度的大小相等C .大轮B 边缘一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小轮A 边缘一点的向心加速度D .同一轮上各点的向心加速度跟该点与中心的距离成正比 【答案】C【解析】由v r ω=因为半径不相等,角速度不相等,由向心加速度2v a r=,半径小的向心加速度大,同一轮上各点角速度相等,由2a r ω=可知,半径同一轮上各点的向心加速度跟该点与轮心的距离成正比,C 正确. 故选C .5.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 B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D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其速度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答案】B【解析】AB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A .C 错误,B 正确.D .平抛运动落地时的速度等于竖直分速度和水平分速度的合速度,因为水平分速度不为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落地速度不可能竖直向下,故D 错误. 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相对地面静止不动B .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虽被确定,但高度和速度可以取不同的值C .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同步,因此同步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但高度可以不同D .只要能发射到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都可以叫地球同步卫星 【答案】A【解析】A .它若在除赤道所在平面外的任意点,假设实现了“同步”那它的运动轨道所在平面与受到地球的引力就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不可能的,ACD 错误. 故选A7.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倾角为θ的斜而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A .1tan θ B .12tan θC .tan θD .2tan θ【答案】B【解析】小球最后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即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即0tan v gtθ=,竖直下落距离与水平距离之比为200122gtgt v t v =,联立可得该比值为12tan θ,故B 正确. 8.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2:3,它们距离地面高度之比为5:3,让它们由静止自由下落,甲,乙两物体落地时的动能之比为( ) A .10:9 B .3:5C .5:3D .9:10【答案】A【解析】依据动能定理212mgh mv =代入数据可解得: =10:9k k E E =甲乙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9.下面各个实例过程,物体与地球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B .物体从高处以0.9g 的加速度竖直下落C .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曲面滑下D .拉着一个物体沿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 【答案】C【解析】A .物体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减小,A 错误. B .物体的加速度不是g ,那么一定受外力作用,外力的负功,物体机械能减小B 错误. C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C 正确. D .拉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大,D 错误. 故选C .10.河宽420m ,船在静水中速度为3m/s ,水流速度是4m/s ,则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 ) A .140s B .105s C .84s D .647s【答案】A【解析】当静水速与河岸垂直,渡河时间最短,则420s 1403d t g vv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BCD 错误.故选A .11.物体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物体的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从A 下落到B 的过程中,弹性势能不断减小 B .物体从A 下落到B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 C .物体从A 下落到B 的过程中,动能先变小后变大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B【解析】A .物体从A 下落到B 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增大,弹性势能不断增大,所以A 错误. B .物体从A 下落到B 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不断减小,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C .物体从A 上落到B 以及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当弹簧的弹力和重力平衡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所以动能都是先变在后变小,故C 错误.D .物体在B 点时,速度为零,但速度为零,合力不为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D 错误.故选B .12.如图所示,在推力作用下,斜面与物块m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水平向右匀速移动,则在它们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对物块m 做正功B .弹力对物块m 不做功C .摩擦力对物块m 不做功D .摩擦力对物块m 做负功【答案】D【解析】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A .物块m 水平向右匀速移动,处于平衡状态,故合力为零, 则cos 0W F L α==合即合力不做功,A 错误.B .如图弹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故弹力做正功,B 错误.C .摩擦力与位移之间夹角为钝角,故摩擦力做负功,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3.质量为0.5kg 的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重力加速度取210m/s g =) (1)在下落的头2s 内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_____. (2)在下落的头2s 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__________. (3)2s 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是__________. 【答案】100J 50W 100W . 【解析】2s 内的位移,221110220m 22h gt ==⨯⨯=;重力所做的功为:520100J W mgh ==⨯=; 2s 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0050W 2W P t ===;2s 末的速度为:10220m/s V gt ==⨯=;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10.51020100W P mgv ==⨯⨯=.14.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影方格的边长均为5cm ,如果g 取210m/s ,那么:(1)闪光频率是__________HZ .(2)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 . (3)小球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 .【答案】(1)10Hz .(2)1.5m/s .(3)2.5m/s . 【解析】(1)在竖直方向上,根据22y L gT ∆==得,220.05s 0.1s 10L T g ⨯===, 则闪光的频率:11Hz 10Hz 0.1f T ===. (2)平抛运动的初速度:030.15m/s 1.5m/s 0.1L V T ===.(3)B 点的竖直分速度80.058m/s 2m/s 20.2y L V B T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B 点的速度220 2.254m/s 2.5m/s B V V VB =+=+=.15.(1)某同学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部分步骤如下: A .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 B .将连有重物的纸带穿过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的上端 C .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D .更换纸带,重复几次.然后选用点迹清晰的纸带;上述步骤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步骤前的字母)(2)某同学在上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若O 点为重物下落的起始点,重物的质量为m ,电源的频率为f ,则重物从O 到C 过程减小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增加的动能为__________(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用给出的字母表示).【答案】(1)C .(2)2212()32mfx x +.(3)01()mg x x +. 【解析】(1)应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C 错误.(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1212()44C x x x x fV f++==动能的增加量为 222121()232k mf E mvc x x ∆==+;其中O 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当打点计时器打到C 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01()P E mgh mg x x ==+.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4分)解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2分)现有总质量为210m t =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从静止开始直线滑跑,当位移达到26.010m l =⨯时,速度达到起飞过程的最大速度60m/s v =开始起飞,在起飞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力的0.02倍(210m/s g =).求: (1)飞机起飞时的动能. (2)飞机起飞时牵引力的功率.(3)若飞机在整个起飞过程中保持功率不变,当速度为30m/s 时的加速度. 【答案】(1)53.7810J ⨯.(2)62.5210W ⨯.(3)20.2m/s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道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为60m/s v =,所以飞机起飞时的动能.28112100003600 3.7810J 22k E mv ==⨯⨯=⨯. (2)根据题意得0.02f mg =,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飞机速度最大,则 660.02 2.101060 2.5210P Fvm fvm W ===⨯⨯⨯=⨯.(3)当飞机速度为30m/s v =时,牵引力642.52108.410N 30P F 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计算得出:46258.4100.02 2.10100.2m/s 2.1010F f a m -⨯-⨯⨯===⨯. 17.(10分)质量为m 的卫星离地心r 处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的半径为R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数为G ,求: (1)地球的质量. (2)卫星的线速度大小. 【答案】(1)20gR G .(2)02gR .【解析】(1)对地面的物体,根据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得:20Mmmg G R = ① 由①可得:地球的质量为20gR M G= ②(2)设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V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得: 22002(2)Mm V G m R R = ③由上两式,可得:02gR V =.18.(12分)小物块A 的质量为2kg ,斜坡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5m h =,倾角为37θ=︒;斜坡与水平面均光滑;物块从斜坡进入水平滑道时,在底端O 点处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g 取210m/s .将轻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水平滑道M 处并固定墙上,另一自由端恰位于坡道的底端O 点,如图所示.物块A 从坡顶由静止滑下,求(sin 370.6︒=,cos 370.8︒=): (1)物块滑到O 点时的速度大小.(2)从物体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最短时的弹簧力做的功.(3)物块A 被弹回时,若在斜坡上放了一层特殊物质,此时物块与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0.3μ=,则物体在坡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答案】(1)215m/s .(2)30J .(3)215m/s 1.07m . 【解析】(1)物体沿走道下滑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cos mgh mg μθ+?2010sin 2h mV θ=- 可得,物块滑到O 点时的速度大小0=215m/s V . (2)物体压缩弹簧的过程,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弹簧最大的弹性势能20130J 2P E mV ==.(3)物块A 被弹回到O 点时速度大小仍为0215m/s V =. 设沿坡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物体沿坡道上滑的过程,运用的动能定理得,cos mgH mg μθ--?2010sin 2H mV θ=- 解得: 1.07m H =.必须二模块考试到此结束,以下为期中考试部分四、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7分.每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是符合题意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零分.19.河宽420m ,船在静水中速度为3m/s ,水流速度是4m/s ,则船过河的最短轨迹为( ) A .420m B .560m C .650m D .630m【答案】B【解析】当合速度垂直船在静水中速度时,船的位移最短,则有:C B V d s V =,即为4420560m 3s =⨯=;B 正确. 故选B .20.水流以10.0m/s 的速度由横截面积为24.0cm 的喷口处垂直冲击墙壁,冲击后水流无初速度地沿墙壁上,则墙受水流的冲击力为( )(水的密度330 1.010kg/m ρ=⨯)A .20NB .40NC .60ND .80N【答案】B【解析】应用动量定理.240N vtsvF sv t tρρρ∆====.B 正确. 故选B .21.如图所示,a 、b 、c 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三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线速度B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向心加速度C .c 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b 减速可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D .a 卫星由于某原因,轨道半径缓慢减小,其线速度将增大 【答案】BD【解析】A 项,根据过程分析的计算结果,k 越大则v 越小,则b 、c 的线速度相等,且小于a 的线速度,故A 项错误. B 项,2GMm ma R =,化简得2GMa R=,R 越大则a 越小则b 、c 的加速度相等,且小于a 的加速度,故B 项正确.C 项,根据过程分析的计算结果,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的两颗行星,速度是相等的,后者永远不可能追上前者.故C 项错误.D 项,根据过程分析的计算结果,R 减小则v 将增大,故D 项正确. 故选BD .22.如图所示,长0.5m 的轻质细杆,一端固定有一个质量为3kg 的小球,另一端由电动机带动,使杆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的速率为2m/s ,取210m/s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是24NB .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对杆的压力大小是6NC .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是24ND .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是54N 【答案】BD【解析】A .设在最高点杆子表现为拉力,则有2mv F mg R+=,代入数据得,6N F =-,则杆子表现为推力,大小为6N ,所以小球对杆子表现为压力,大小为6N ,故A 错误,B 正确.C .在最点,杆子表现为拉力,有2v F mg m R-=,代入数据得,54N F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BD .故选BD .23.如图所示,甲是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乙是“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周期约90分钟)、丙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它们运行的轨道示意图如图,它们都绕地心作匀速圆周运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 a a >>乙甲丙B .它们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是v v v <<乙甲丙C .已知甲运动的周期24h T =甲,可计算出地球的密度23πGT ρ=甲D .已知乙运动的周期T 乙及轨道半径r 乙,可计算出地球质量2324πr M GT =乙乙【答案】A【解析】AB .根据22224πMm v G m r ma m r r T ===,得22πr GM GM T r a v GM r r =⋅=⋅=.据题知,同步卫星-丙的周期为24h ,大于乙的周期,则丙的轨道半径大于乙的轨道半径.根据线速度,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知a a >口口,v v >乙丙.又因为甲与丙的角速度相等,根据v r ω=知,v v >甲丙,根据2a r ω=知,a a >甲丙,所以有:a a a >>乙甲丙,v v v >>口口口.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B 错误.故选A .24.起重机将质量为m 的重物从地面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加速提起,起重机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恒为重物所受重力的倍,经历时间t 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 ,此时起重机的输出功率恰好达到额定输出功率P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这一过程中,钢索对重物做的功为2mgHB .重物在高度为H 的位置具有的速度大小为/P mgC .重物在高度为H 的位置具有的动能为mgHD .在这一过程中,重物受到的合力的冲量大小为2mgt 【答案】A【解析】A .钢索做的功:2W Fx mgH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B .重物到达H 处,功率为P ,此时的钢索拉力仍为2mg ,有:P Fv =得:2p p v F mg==,故B 错误. C .2222112224k p p E mv m mg mg ⎛⎫==⨯⨯= ⎪⎝⎭;故C 错误. D .物体的合外力为2mg mg mg -=;合力的冲量I Ft mgt ==;故D 错误. 故选A .25.将甲、乙两具质量相等的物体在距水平地面同一高度处,分别以v 和2v 的速度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物体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时间内它的动量变化都相同B .甲物体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时间内它的动能变化都相同C .两物体落地时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相同D .两物体落地时重力的功率相同 【答案】ACD【解析】A .物体做的是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只有竖直方向的速度在变化,并且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动量的变化p m v ∆=∆也均匀变化的,所以A 正确. B .由动能定理可得,k mgh E =∆,因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下降的高度也是越来越大,重力做的功越来越多,动能的变化量也是越来越大,所以B 错误.C .因为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同,所以物体落地前瞬间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的大小,平抛运动的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即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所以两物体落地前瞬间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相同,所以C 正确.D .因为两个物体是在同一个高度水平抛出的,做的都是平抛运动,物体的运动的时间相等,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的大小也相同,所以两物本落地前瞬间重力做功的功率p m gv =相同,所以D 正确. 故选ACD .26.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2013年世锦赛上实现女子3000m 接力三连冠.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对乙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相同B .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D .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 【答案】B【解析】A 项,因为冲量是矢量,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 项错误.B 项,设甲、乙两运动员的质量人分别为m 甲、m 乙,追上之前的瞬间甲、乙两运动员的速度分别是v 甲、v 乙,根据题意整个接棒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①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交棒”:=()m v m v m m v ++甲甲乙乙甲乙共; ②向前推出(人船模型)→“交棒”:()=m m v m v m v ''++甲乙甲甲乙乙共; 由上面两个方程联立可以解得:m v m v ∆=∆甲甲乙乙,即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 项正确.C .D 项,交接棒过程中经历了中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会有能量损失,故C .D 项错误. 故选B .27.2012年11日,“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 )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0.4s t =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 )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200m .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a )图(b )A .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B .在0.4s 2.5s -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随时间不断随时间变化C .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D .在0.4s 2.5s -时间内, 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答案】AC【解析】A 项,在v t -图中,面积和位移的数值大小相等,故估算图中的面积即可,约为105m ,而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没行距离约为1000m ,所以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的1/10.故A 项正确.B 项,由图可知0.4s 到2.5s 过程中,飞机可以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飞机受合力不变,合力由两个张力提供,而两个张力夹角变小,所以两个张力变小.故B 项错误.C 项,由图可知0.4s 到2.5s 加速度的大小最大,则va t∆=∆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为 26510max 26m/s 2.5g 2.50.4a -=≈>-.故C 项正确.D 项,系统对飞机的功率等于阻拦索对飞机的合力的功率,因为合外力不变,由p F v =合外力可知,功率逐渐减小.故D 项错误. 故选AC .五、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3分)解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8.(6分)一质量为0.5kg 的小球以2m/s 的速率竖直向上碰到天花板,又以原速率反弹,小球与天花板用时间为0.1s ,求(1)小球在这0.1s 内动量的变化.(2)小球对天花板的平均作用力.(重力加速度取210m/s g =) 【答案】(1)4kg m/s -⋅.(2)35N .【解析】(1)依据动量变化规定向上为正方向.2v D p p p mv mv mv ∆=-=--=- 代入数据4kg m/s p ∆=-⋅.(2)依据动量定理(规定向上为正方向)N I p F t =∆=即()N mg F t p -+=∆ 代入解得平均作用力=35N N F .29.(5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固定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右端,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水平向左的外力推物体压缩弹簧,使弹簧长度被压缩了b .已知弹簧被拉长(或者压缩)长度为x 的弹性势能212p E kx =.求:在下述两种情况下,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1)地在光滑. (2)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答案】【解析】(1)地面光滑的情况下,弹簧达到原长时,物体速度最大 .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212p E kb =,弹簧弹力做功将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所以物体的最大速度为12pE k v bmm ==. (2)当弹簧弹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时,物体速度最大,设此时弹簧形变量为s ,则ks mg μ=,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212ks ,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和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由动能定量,222111()222kb ks mg b s mv μ'---=,所以可得mg k v b k m μ⎛⎫'=- ⎪⎝⎭.30.(12分)如图甲所示,一倾角为37︒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0t =时刻,将一质量2kg m =的小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放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g 取210m/s ,sin 370.6︒=,cos 370.8︒=.求:(1)0~10s 内物体对传送带做的功. (2)0~10s 内传送带对物体做的功.(3)0~10s 内物体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Q .【答案】(1)540J -.(2)684J -.(3)405J .【解析】(1)依据牛二定律sin cos mg mg ma θμθ-+=.由题可知291.5m/s 6v a t ∆===∆. 即摩擦力的大小为1cos 15N f mg μθ==.即物块对传送带做的功: 0~10s 内111566540(J)Wf f vt =-⋅=⨯⨯=-.(2)当6s 8s t <<时,则2sin 12(N)f mg θ== 即2221262144(J)Wf f vt =-⋅=⨯⨯=- 故12540144684(J)Wf Wf Wf =+=+=-.(3)010s -内只有前6s 发生相对滑动.在06s -内传送带运动的距离为362m 9m 2s +=⨯=物则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为 27m s s s ∆=-=物事.产生的热量为cos 405J Q mg s μθ=⋅∆=.。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含解析 精品

北京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A 、B质量都不为零,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下,都保持静止.关于物体A 与B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与B之间一定有压力,不一定有摩擦力B. A与B之间一定有压力和摩擦力C. A与墙壁之间可能有压力,不一定有摩擦力D. A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压力,不一定有摩擦力【答案】B【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水平方向上:竖直方向上不受力,所以墙对A没有弹力也没有摩擦力;对A受力分析受重力,B对A的弹力,由于弹力不是竖直向上的,所以应该还受到B对A 的摩擦力的作用,所以AB之间一定有压力和摩擦力,故B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2. 如右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与箱顶压力不为零.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A. 加速下降B. 加速上升C. 自由落体D. 木箱整体做抛体运动【答案】B【解析】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与箱顶压力不为零,说明弹簧弹力大于物块的重力,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说明物块只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并且合力向上,即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是向上加速也可能是向下做减速运动,故B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3. 如图所示为探究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力关系的实验示意图局部.该实验中,两小车各自受到向左的恒定拉力,通过控制铁夹子同时释放让两小车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通过铁夹子同时夹住小车后面的细线使小车同时突然停止运动从而使小车近似做了一段匀加速直线运动,进而比较两小车的加速度.关于此实验中两小车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小车的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B. 两小车的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的反比C. 两小车的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平方之比D. 两小车的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平方的反比【答案】A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4. 在地面上方某一点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的运动中()A. 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都在不断变化B. 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一直减小C. 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率的改变量相等D. 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答案】BD【解析】A、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匀速,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所以小球的速度方向一直在改变,但加速度方向不变为g,故A错B、加速度的方向在竖直方向,则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小;故B正确C、竖直方向上的速度,所以则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率的改变量不相等,故C错误;D、由公式知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D5.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在家里,当你开一个开口朝下的水龙头时,仔细调节水流速度,你会发现水流稳定时是一定形态的水柱;在公园里,我们也常能看到各种漂亮的喷泉,观察从粗细均匀的水管管口竖直向上喷出的水柱,处于上升阶段的水柱也会呈现一定的形态.结合日常观察,分析这两种情况水柱的形态()A. 水龙头流出的水柱:粗细均匀;喷泉喷出的水柱:粗细均匀B. 水龙头流出的水柱:上细下粗;喷泉喷出的水柱:上细下粗C. 水龙头流出的水柱:上粗下细;喷泉喷出的水柱:上细下粗D. 水龙头流出的水柱:上粗下细;喷泉喷出的水柱:上粗下细【答案】D【解析】水龙头流出的水柱,按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时间越长速度越大,而水在单位时间内出来的流量是没有变化的,所以看到的是“上粗下细”,相反喷泉喷出的水柱,按竖直上抛运动来处理,时间越长,速度越小,在单位时间内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看到的是“上粗下细”,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6. 小明同学在放学坐车回家的路上发现,汽车速度变化过程中将伴随汽油的消耗.为了先粗略分析,他把问题做了这样一些假设:(1)忽略汽车所受各种阻力;(2)认为汽车发动机效率与速度无关;(3)汽车行驶在空旷的平直高速公路上.在这样的理想化条件下,他提出了如下猜想,请你帮他分析哪个或哪些是正确的()A. 如果汽车保持恒定牵引力,司机必须持续加大单位时间内的油门供油B. 如果汽车保持恒定牵引力,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m/s与从10m/ s加速到20m/s耗油一样多C. 如果汽车保持油门不变,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m/ s 与从10m/s加速到20m/s耗油一样多D. 如果汽车保持油门不变,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m/s与从10m/s 加速到20m/ s用时一样多【答案】A【解析】A、如果汽车保持恒定牵引力,则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汽车的效率和速度无关,所以汽车的效率不变,而汽车有用功率逐渐增大,要保持效率不变,则必须持续加大单位时间内的油门供油,故A正确;B、如果汽车保持恒定牵引力,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m/s与从10m/ s加速到20m/s过程中有用功率还是后一段大,同理要保持效率不变就必须持续加大单位时间内的油门供油,由于两段运动时间相等,所以耗油量后一段大于前一段,故B错误;C、如果汽车保持油门不变,则单位时间内提供的能量就不变,但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m/ s 与从10m/s加速到20m/s的过程中有用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保持效率不变,故C错误,D、如果汽车保持油门不变,要保持效率不变,则汽车的有用功率也就不变,由于汽车的速度增加,所以汽车的牵引力就要变小,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所以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m/s与从10m/s 加速到20m/ s用时不相等,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7. 如图所示为一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的子弹发射瞬间的照片.已知子弹射出枪口的瞬时速度约为500m/s,子弹头长度约为1cm,照片上,由于弹头运动造成的影像模糊部分约为弹头影像长度的十分之一.关于这张照片的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拍摄此照片时,曝光时间小于十万分之一秒B. 如果曝光时间一定,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影像越清晰C. 如果认为火药气体在枪管内给子弹头的推力一定且与弹头速度无关,则在一定范围内,枪管越长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越大D. 如果认为火药气体在枪管内给子弹头的推力一定且与弹头质量无关,则弹头质量越大射出枪口时的速度越大【答案】AC【解析】A、子弹向前运动的距离,则曝光时间为,故A正确;B、如果曝光时间一定,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影像越模糊,故B错误;C、如果认为火药气体在枪管内给子弹头的推力一定且与弹头速度无关,则在一定范围内,枪管越长则运动时间越长,所以对子弹来说,合外力的冲量就越大,由动量定理知子弹获得的速度就越大,故C正确;D、同理,若质量越大,由动量定理知,子弹获得的速度越小,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C8. 下列有关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 图甲中钩码和铅笔静止,轻质铅笔中的弹力沿铅笔方向B. 图乙中人随自动扶梯一起沿斜面以加速度运动中,人受的摩擦力水平向右C. 图丙中与水平转盘一起匀速转动的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垂直物块的速度D. 图丁中运动火车车轮在不侧向挤压铁轨的转弯路段所受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沿路面向下【答案】ABC【解析】图甲中钩码和铅笔静止,轻质铅笔中的弹力沿铅笔方向,选项A受力分析正确;图乙中人随自动扶梯一起沿斜面以加速度a 运动中,人受的摩擦力水平向右,选项B受力分析正确;图丙中与水平转盘一起匀速转动的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垂直物块的速度,指向圆心,选项C受力分析正确;图丁中运动火车车轮在不挤压铁轨的转弯路段所受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指向轨道的圆心,选项D受力分析不正确。
2017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二(上)期中物 理(理)

2017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二(上)期中物理(理)卷Ⅰ(机读卷共48分)一、本题共 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关于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和分子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引力存在时斥力就不存在B.引力总是大于斥力,分子力总为引力C.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D.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2.关于物体的内能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B.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3.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和+5Q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 2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则F1 与F2 之比为( )A.2∶1B.4∶1C.16∶1D.60∶14. 下列关于电荷的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荷在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能一定大B.电荷在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能一定为零C.只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少D.只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电荷的电势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5.如图所示,孤立点电荷+Q 固定在正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与+Q 相邻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 三点的场强相同;B.A、B、C 三点的电势相等;C.A、B、C 三点所在的平面为一等势面;D.将一电荷量为+q 的检验电荷由 A 点沿直线移动到 B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始终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极板 A 接地,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 B 与一个灵敏的静电计相接.下述哪些做法可使指针张角增大()A.保持两板正对面积不变,使A、B两板靠近一些B.保持两板之间距离不变,使A、B两板正对面积减小一些C.在 A、B两板之间插入绝缘板D.在 A、B两板之间插入金属板7.如图所示,有一带电粒子贴着 A 板沿水平方向射入匀强电场,当偏转电压为 U1时,带电粒子沿①轨迹从两板正中间飞出;当偏转电压为 U2 时,带电粒子沿②轨迹落到B 板中间;设粒子两次射入电的水平速度相同,则两次偏转电压之比为( )A.U1∶U2=1∶8 B.U1∶U2=1∶4C.U1∶U2=1∶2 D.U1∶U2=1∶18.如图所示,真空室中电极 K发出电子(初速度不计),经过电压为 U1 的加速电场后,由小孔 S 沿水平金属板 A、B 间的中心线射入板中.金属板长为 L,相距为 d,当 A、B间电压为U2时电子偏离中心线飞出电场打到荧光屏上而显示亮点.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不计电子重力,下列情况中一定能使亮点 偏离中心距离变大的是( ) A .U 1 变大,U 2 变大 B .U 1 变小,U 2 变大 C .U 1 变大,U 2 变小 D .U 1 变小,U 2 变小 二、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24 分。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A .B .C .D .北京市 人大附中 2016-2017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物理试卷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3 分)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是质点B .运动的物体不可以看作质点C .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是质点D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物体就可以简化为一个质点,而与物体的实际质量和大小无关2.(3 分)出租车载小明到车站接人后返回出发地,司机打出全程的发票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出租车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A .4.3km , 4.3kmB .4.3km ,0C .0 , 4.3kmD .0 , 03.(3 分)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75m 的速度为9m/s ,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9m/sB .9.6m/sC .10m/sD .10.2m/s 4.(3 分)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C .速度方向为正时,加速度方向一定为正D .速度变化越快时,加速度越来越小5.(3 分)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释放开始计时,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其v-t 图像正确的是( )6.(3 分)一物体从离地面H 高处自由落下,下落位移为时,物体下落时间恰好是整个下落时间的一半,则h 等于( )A .2H B .3H C .4H D .5H7.(3 分)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一颗礼花弹上升至320m 高处,在地面发射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至少为( )(g 取 10m/s 2)A .40m/sB .60m/sC .80m/sD .100m/s8.(3 分)某同学从台阶向下跳到地面的软垫上,从接触软垫到停下来的过程中,该同学受( )A .重力B .重力、垫子的支持力,该同学对垫子的压力C .重力、垫子的支持力D .重力、垫子的支持力,垫子对该同学的冲击9.(3 分)如图所示两板间夹一木块A ,向左右两板加压力F 时,木块A 静止,若将左右两板各压力增大到2F ,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A .与原来相同B .是原来的4倍C .是原来的2倍D .因摩擦系数未知无法计算10.(3 分)如图所示,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半球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右侧是光滑的.左侧面粗糙,O 点为球心,A 、B 是两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A 静止在左侧面上,物块B 在图示水平力F 作用下静止在右侧面上,A 、B 处在同一高度,AO 、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则A 、B 分别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之比为( )A .sin 2θ:1B .sin θ:1C .cos 2θ:1 D .cos θ:1二、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6 分,每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是符合提议的,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11.(4 分)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将重力G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2,那么()A.F1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1方向相同,大小为GcosαC.F2就是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D.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F1和F2共五个力的作用12.(4 分)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间的摩擦力方向垂直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C.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不可能存在静摩擦力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3.(4 分)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时增加10N,F也增加10NC.F1、增加10N,F2减少10N,F一定不变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14.(4 分)如图所示重10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3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上底端,另一端与物体连接,设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7cm,现用力F沿斜面上拉物体,而物体仍静止,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N,则力F的可能值是()A.5N B.15N C.50N D.85N三.本题共 2小题,每空2分,共计 14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15.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中一根小组的同学从所打的几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A、B、C、D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还有四个打印点没有画出.(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袋,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A.电压合适的50Hz的交流电源 B.电压可以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G.重锤(2)下图打出的纸袋中,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3)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物理量中有一不是矢量,它是()A.加速度B.速度的变化量 C.时间 D.力2.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物体的速度很大时,其加速度一定很大B.当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可以增大C.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时,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以为正D.物体的运动方向就是位移方向3.如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这1h(小时)内,B熊的平均速度较小B.在t=10.0min时刻,A熊的速度较大C.在这1h(小时)内,B熊始终在加速D.在这1h(小时)内,A熊始终沿着一个方向运动4.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弹簧不受力时,它的劲度系数为零C.由μ=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D.要产生摩擦力,两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积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5.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6.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物体A受到的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B.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C.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D.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7.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在0°到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则合力越小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C.合力可以同时垂直于每一个分力D.合力的方向不可能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8.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t=1s是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2B.t=5s是物体的加速度为0.75m/s2C.物体在0s至7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D.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3m9.在弹簧弹性限度内,用轻弹簧将质量为2m的小物体吊起来,当物体静止时轻弹簧伸长量为L,在该弹簧两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各系上质量为的小物体,如图所示,这时弹簧的伸长量为()A.L B.C.D.010.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B为AC之间连线上的一点,物体通过AB段上的平均速度为v,在BC段上的平均速度为2v,则()A.物体通过AB和BC两段所用时间一定相等B.A、C之间的距离一定为vtC.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的加速度一定为D.物体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一定为v二、多项选择题11.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取g=9.8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开始下落起,下落1m,2m,3m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B.从开始下落起,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C.从开始下落起,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1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大小分别是25N和30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可能是()A.40N B.20N C.4N D.0N1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两个长方形物体A、B,有一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体B 上,使两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14.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其中v0和v 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不变,则a也不变B.若A不变,则物体的位移中点处的速度为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D.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三、填空题15.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的直线运动,途中先后经过相隔125m的A、B两点,从A点到B点用10s时间.已知过B点的速度为15m/s.则汽车的加速度为m/s2;汽车从出发位置到A点的位移为m,时间为s.16.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g).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cm(g取10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17.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 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A=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18.如图所示,质量m=4.9kg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用大小为15N,方向与水平地面成θ=37°斜向上的拉力F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水平地面匀速滑行取(g=10m/s2 sin37°=0.6,cos37°=0.8,)求:(1)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多大?(2)木块所受支持力N多大?(3)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力因数μ多大?19.某小物体以v0=4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2)从抛出开始计时t=5s内物体的位移;(3)若在运动过程中,小物体两次经过A点所用时间间隔为△t1=3s,两次经过B点所用时间间隔△t2=4s,求A、B两点间的高度差.20.在某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0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s.求:(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多高?(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取g=10m/s2)21.2012年6月9日,受沿线焚烧秸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车辆追尾事故.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两车距离为s0=100m时,速度均为v0=30m/s,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1)说出0﹣9s内,甲、乙两车分别做什么性质的运动.(2)请通过公式计算判断在0﹣9s内两车是否会相撞.①若两车会相撞,求出两车相撞的时间;②若两车不会相撞,求出两车的最小距离.2015-2016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物理量中有一不是矢量,它是()A.加速度B.速度的变化量 C.时间 D.力【考点】矢量和标量.【分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解答】解:时间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力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本题选不是矢量的,故选:C2.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物体的速度很大时,其加速度一定很大B.当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可以增大C.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时,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以为正D.物体的运动方向就是位移方向【考点】加速度.【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解答】解:A、当物体做速度很大的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B、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那么速度增加,故B正确;C、速度变化量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为负值,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负,故C错误;D、位移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方向,不是运动方向,故D错误;故选:B3.如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这1h(小时)内,B熊的平均速度较小B.在t=10.0min时刻,A熊的速度较大C.在这1h(小时)内,B熊始终在加速D.在这1h(小时)内,A熊始终沿着一个方向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x﹣t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根据位移的大小和时间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根据图象的斜率分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答】解:A、根据x﹣t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知在1h内,B熊的位移大于A熊的位移,则B熊的平均速度大于A熊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B、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在10min时刻,A的图线斜率较大,则A的速度较大.故B正确.C、根据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这1h(小时)内,B熊以不同的速度分段匀速,故C错误.D、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A熊在40min时刻和50min时刻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B4.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弹簧不受力时,它的劲度系数为零C.由μ=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D.要产生摩擦力,两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积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考点】滑动摩擦力;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挤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解答】解:A、只有规则的,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故A错误;B、它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弹力有无无关;故B错误;C、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用及压力均无关;故C错误;D、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故D正确;故选:D.5.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受的重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答】解: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受的重力,但不能说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因为两者产生的原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都不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故A错误.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的弹力.故B错误.C、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得知,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故C正确.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木块受的重力二力平衡.故D错误.故选C6.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物体A受到的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B.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C.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D.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可判断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解答】解:物体受重力、支持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静止,受力平衡,则物体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故物体受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三个力,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在0°到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则合力越小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C.合力可以同时垂直于每一个分力D.合力的方向不可能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考点】力的合成.【分析】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合力不一定大于其中任意的一个力,也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力.两个力的夹角在0~180°之间,夹角越大,其合力也越小.【解答】解:A、设两个分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α,则由数学知识得到,合力F=,当α增大时,cosα减小,则F减小,即两个力的夹角在0~180°之间,夹角越大,其合力越小.故A正确;B、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关系,合力在两个分力之差与两个分力之和之间,合力不一定大于其中任意的一个力,也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力,故B错误.C、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对角线不可能同时垂直两个边,则合力也不可以同时垂直于每一个分力,故C错误;D、两个分力相反时,其合力可以与某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A.8.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t=1s是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2B.t=5s是物体的加速度为0.75m/s2C.物体在0s至7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D.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3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由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5m/s2,故A错误.B、t=5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0.75m/s2,故B错误.C、物体在0s至7s内的位移是:x==12m,平均速度是: ==m/s.故C错误.D、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x=vt=3×1m=3m.故D正确.故选:D9.在弹簧弹性限度内,用轻弹簧将质量为2m的小物体吊起来,当物体静止时轻弹簧伸长量为L,在该弹簧两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各系上质量为的小物体,如图所示,这时弹簧的伸长量为()A.L B.C.D.0【考点】胡克定律.【分析】胡克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是适用于一切固体材料的弹性定律,它指出: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这个定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所以叫做胡克定律.本题先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弹簧的拉力,由于物体保持静止,故重力等于拉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弹簧的拉力与弹簧对物体的拉力相等;再由胡克定律可知,弹力F=k△l,最终可以求出弹簧的伸长量.【解答】解:弹簧伸长x,根据胡克定律有:F=kx物体保持静止,故物体对弹簧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有:F=2mg=kl当F′=mg=kl′时,联立解得:l′=,故C确故选:C10.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B为AC之间连线上的一点,物体通过AB段上的平均速度为v,在BC段上的平均速度为2v,则()A.物体通过AB和BC两段所用时间一定相等B.A、C之间的距离一定为vtC.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的加速度一定为D.物体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一定为v【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结合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求出A、C的速度之差,从而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物体的运动加速度.【解答】解:C、AB段的平均速度为v,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2v,则,联立两式解得v C﹣v A=2v,则加速度a=.故C正确;A、B、D、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无论是AB段、BC段还是AC段,是每一段运动的过程中是5个相关的物理量: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以及位移中,只有AC的时间已经该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已知的,所以不能通过2个已知的物理量求出其他的三个物理量.故ABD均错误.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11.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取g=9.8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开始下落起,下落1m,2m,3m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B.从开始下落起,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C.从开始下落起,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即可解题.【解答】解:A、根据位移公式h=知,下落1m,2m,3m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A正确;B、根据速度公式v=gt得知,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2:3,故B错误,C、根据位移公式得知,物体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故第1 s内,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可知: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比是1:3:5,故C正确;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公式△x=aT2,相邻两个1 s 内的位移之差为△x=gT2=9.8×12=9.8m,故D正确;故选:ACD1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大小分别是25N和30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可能是()A.40N B.20N C.4N D.0N【考点】力的合成.【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两共点力合成时,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合力随着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范围为:F1+F2≥F≥|F1﹣F2|.【解答】解:由于合力范围为F1+F2≥F≥|F1﹣F2|,故有55N≥F≥5N;故AB正确,CD错误;故选:AB.1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两个长方形物体A、B,有一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体B 上,使两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对整体分析,通过共点力平衡判断地面对B是否有摩擦力,再隔离对A分析,判断A、B之间是否有摩擦力,从而确定A、B间,B、C间动摩擦因数是否为零【解答】解:对整体分析,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平衡,可知B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不等于0,则B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一定不等于0.对A分析,因为A做匀速直线运动,知B对A的摩擦力为零,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14.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其中v0和v 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不变,则a也不变B.若A不变,则物体的位移中点处的速度为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D.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考点】加速度.【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题目所提供信息的物理意义,将A=和a=类比学习,即可正确解答该题.【解答】解:A、若A不变,有两种情况一是:A>0,在这种情况下,相等位移内速度增加量相等,所以平均速度来越大,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少,由a=,知a越来越大;第二种情况A<0,相等位移内速度减少量相等,平均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多,由a=,知a越来越小,故A错误.B、因为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所以中间位置处位移为,速度变化量为,所以此位置的速度为=.故B正确.C、若a不变,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故C正确.D、若a>0且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相等时间内速度增加量相等,所以平均速度来越大,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由A=可知,A越来越小,故D正确.故选BCD.三、填空题15.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的直线运动,途中先后经过相隔125m的A、B两点,从A点到B点用10s时间.已知过B点的速度为15m/s.则汽车的加速度为0.5 m/s2;汽车从出发位置到A点的位移为100 m,时间为20 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求出A点的速度,结合速度公式求出加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的时间.【解答】解:根据得解得A点的速度为:.则汽车的加速度为:.汽车从出发位置到A点位移为:.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汽车从出发位置到A点过程有:,解得:.故答案为:0.5,100,20.16.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g).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80 cm(g取10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不相等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自由落体运动.【分析】直尺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计算下降的时间,直尺下降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应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变化规律.【解答】解:直尺下降的时间即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根据x=gt2可得,t=,即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测量范围为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即为自由落体下降4s的位移的大小,即h=gt2==0.8m=80cm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等时间间隔通过的位移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故答案为:;80;不相等.17.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结50H 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A= 0.337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0.393 m/s2.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分析】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解答】解:由于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两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A===0.337m/s由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不相等,根据运动学公式推论△x=at2采用逐差法得出:a===m/s2=0.393m/s2故答案为:0.337; 0.393.四、计算题18.如图所示,质量m=4.9kg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用大小为15N,方向与水平地面成θ=37°斜向上的拉力F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水平地面匀速滑行取(g=10m/s2 sin37°=0.6,cos37°=0.8,)求:(1)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多大?(2)木块所受支持力N多大?(3)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力因数μ多大?【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利用平衡态列方程即可求解,注意利用正交分解法.【解答】解: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拉力,由于物体匀速,所以合外力为零.受力如图,根据正交分解得,f=Fcos37°=15×0.8N=12N。
2017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

2017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1.(3分)关于时间和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2013年12月2日 1点30分,“嫦娥三号”发射升空,这里指的是时间B.高速摄影机拍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曝光时间为10﹣6s,这里指的是时刻C.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D.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节目开播时间是19点,这里指的是时间间隔2.(3分)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D.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3.(3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位置的变化就越大B.物体的瞬时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的速度不变C.物体的速度不变,则物体的瞬时速率也不变D.物体的位移越大则速度越大4.(3分)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物体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C.物体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也一定随之增大D.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其速度可能逐渐增大5.(3分)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为()A.﹣200m/s2B.200m/s2C.﹣100m/s2D.100m/s26.(3分)汽车匀速行驶,由甲地到乙地时速度为v1,由乙地返回甲地时速率v2则往返全程的平均速率是()A.B.C.D.7.(3分)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8.(3分)如图所示为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而位移为零C.4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9.(3分)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实验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你用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但手的任何部位在开始时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木尺,根据木尺下降的高度,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若某次测量中木尺下降了约11cm,由此可知此次你的反应时间约为()A.0.2 s B.0.15s C.0.1 s D.0.05 s10.(3分)从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0.5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粒小石子,在两石子落地前,它们之间的距离()A.保持不变B.不断减小C.不断增大D.根据两石子的质量的大小来决定11.(3分)一个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它的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规律是x=3t2﹣4t,其中x与t的单位分别为m 和s,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0时,质点的坐标是x=0mB.在最初的1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1m,方向沿x轴正方向C.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v=(6t﹣4)m/sD.质点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3分)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若测得汽车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发生的位移为x,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求得的量是()A.可以求出汽车的初速度,但不能求出加速度B.可以求出汽车的加速度,但不能求出初速度C.只能求出汽车在这一过程中的平均速度D.可以求出汽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及平均速度13.(3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14.(3分)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A.B.C.D.15.(3分)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所走的路程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二、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共15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只要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16.(5分)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6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9m/s,在1s内该物体的()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2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2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17.(5分)如图横轴表示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若纵轴表示位移,图象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纵轴表示速度,图象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若纵轴表示位移,图象中直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D.若纵轴表示速度,图象中直线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18.(5分)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A.v1:v2:v3=3:2:1 B.v1:v2:v3=::1C.t1:t2:t3=1:(﹣1):(﹣1)D.t1:t2:t3=(﹣):(﹣1):1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18分)19.(4分)一小球从离地面50m高处的A点自由下落,经水平地面弹回后在离地20m高的B处被接住.在上述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是m;位移的大小是m.20.(4分)一个物体以9m/s的初速度冲上一个光滑斜面,加速度为﹣1m/s2,12s内的位移为m;若改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初速度和加速度都保持不变,12s内的位移又是m.21.(4分)一矿井深125m,在井口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s,这时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相距.(g取10m/s2)22.(6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得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注了几个计数点O、A、B、C、D、E、F,并且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还给出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即打点周期为0.02s.(1)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计数点 A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 cm;(2)由纸带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是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对应于纸带上的A点,小车的瞬时速度v A=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共2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分析、公式和计算过程,直接写答案的不得分)23.(9分)升降机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做直线运动,3s后改做匀速运动,匀速运动7s后改做匀减速运动,再经2s停止.试求:(1)升降机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2)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3)升降机从静止开始运动到最后停止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24.(13分)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3)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s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4)第2s末的瞬时速度和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一、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共24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只要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25.(4分)物体第1s由静止向右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不变,以后每隔1s加速度的方向都改变一次,但大小不变,则1min后物体在()A.原位置B.原位置左0.5m C.原位置右0.5m D.原位置右30m26.(4分)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B.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末追上气球D.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27.(4分)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28.(4分)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图中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m,当B 向A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m,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0 m/s2B.10 m/s2C.5 m/s2D.无法确定29.(4分)质点从A到B沿直线运动,已知其初速度为零.从A到中间某一点C的加速度为a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从C到B加速度大小为a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到达B点时速度恰好为零,AB=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A到B的平均速度B.从A到B的平均速度C.通过C点时的即时速度D.AC:CB=a2:a130.(4分)自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A物的同时B物自塔底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且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若v0>两物体相遇时,B正在上升途中B.v0=两物体在地面相遇C.若<v0<,两物体相遇时B物正在空中下落D.若v0=,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8分)31.(4分)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第2s内后1/3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t1,物体通过第3s内后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t2,则t1:t2为.32.(4分)中国首架空客A380大型客机在最大重量的状态下起飞需要滑跑距离约为3 000m,着陆距离大约为2 000m.设起飞滑跑和着陆时都是匀变速运动,起飞时速度是着陆时速度的1.5倍,则起飞滑跑时间和着陆滑跑时间之比是.三、计算题(共1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分析、公式和计算过程,直接写答案的不得分)33.(8分)一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向右的水平恒力,使其产生向右的恒定加速度大小为a1,经过时间t速度为v1;此时撤去向右的恒力,并立即对它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使其产生向左的恒定加速度大小为a2,又经过时间t后物体回到出发点,速度大小为v2.求:(1)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a1:a2(2)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的比值v1:v2.34.(10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物理试题答案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1.【解答】A、2013年12月2日 1点30分,“嫦娥三号”发射升空,这里的“2013年12月2日 1点30分”是时间点,是时刻,故A错误;B、高速摄影机拍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曝光时间为10﹣6s,这里的“10﹣6s”是时间段,是时间,故B错误;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故C正确;D、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节目开播时间是19点,这里的“19点”是时间点,是时刻,故D错误;故选:C2.【解答】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m,由于方向关系未知,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B、位移和路程既可以用来描述直线运动也可以描述曲线运动,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故B错误;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故C正确;D、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m,X乙=﹣5m,位移大小分别为3m和5m,则位移X乙较大.故D错误.故选:C3.【解答】A、物体运动的越快,瞬时速度越大,但位移不一定大,故位置的变化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B、物体的瞬时速率始终不变,但速度的方向可能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故物体的速度可能是变化的,故B错误;C、物体的速度不变,也就是瞬时速度不变,故C正确;D、物体的位移大,但用时可能也长,故速度不一定大,故D错误;故选:C4.【解答】A、物体的速度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B、物体的速度为零,速度变化可能很快,加速度可能很大,故B错误.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故C错误.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故D正确.故选:D.5.【解答】初速度方向为正,则v0=8m/s; v=﹣12m/s;则加速度:a==﹣100m/s2;所以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6.【解答】设甲与乙间距为S,由甲到乙的时间为t1=,由乙到甲的时间为t2=;故全程的平均速率为:;故选:D.7.【解答】A、B、伽利略通过实验测定出小球沿斜面下滑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并证明了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A错误,B正确;C、不论斜面光滑与不光滑,当斜面的长度一定时,小球滑到斜面地的速度都与斜面的倾角有关,且倾角越大,小球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就越大;故C错误;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故选:B.8.【解答】A、由图看出,质点的速度先为负后为正,说明质点先沿负方向运动,后沿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B、前2s内质点的位移为x1=﹣m=﹣2m,路程为s1=2m,后2s内质点的位移为x2=m=2m,路程为s2=2m,所以前2s内质点的位移为x=x1+x2=0,路程为s=4m.故B正确.C、由上分析得知,2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D、根据图象的斜率看出,质点的加速度不变,方向沿正方向,而初速度沿负方向,则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B9.【解答】由题意,在反映时间内,木尺下落的高度H=11cm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H=gt2得 t≈0.15s故选B.10.【解答】设落地前第一个小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s,则第二个小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0.5)s,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h1=,则两粒石子的距离△x=h1﹣h2=gt﹣,所以随着时间的增大,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解答】A、根据x=3t2﹣4t知,当t=0时,质点的坐标x=0m,故A正确.B、质点在最初1s内的位移x1=3×1﹣4×1m=﹣1m,方向沿x轴负方向,故B不正确.C、根据得,质点的初速度v0=﹣4m/s,加速度a=6m/s2,则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v=v0+at=6t ﹣4,故C正确.D、质点的初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质点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 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12.【解答】把汽车的运动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已知位移X,运动时间t,初速度为:V0=0,根据公式 X=at2得:a=.由 V2=2ax,得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即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V2=2x=.由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解答】A、0时刻两车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0﹣10s内乙车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所以两车逐渐远离.故A错误.B、在10﹣20s内,a车速度小于b车的速度,两车逐渐靠近.故B错误.C、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几何知识看出,5﹣15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故C正确.D、在t=10s时两车速度相等,但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b还没有追上a.故D错误.故选:C14.【解答】(1)小球从O点上升到最大高度过程中:h1=g ()2①小球从P点上升的最大高度:h2=g()2②依据题意:h1﹣h2=H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g=故选:A15.【解答】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位移相等,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甲乙位移相等时,乙车的速度为2v.从图象上无法知道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也无法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的路程.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共15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只要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16.【解答】当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速度的变化量△v=v2﹣v1=9﹣6m/s=3m/s,加速度a=,当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的变化量△v=v2﹣v1=﹣9﹣6m/s=﹣15m/s,加速度a=.负号表示方向.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17.【解答】AC、若纵轴表示位移,该图是位移﹣时间图线,其斜率表示速度,直线的斜率一定,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正确.B、若纵轴表示速度,该图是速度时间图线,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D、若纵轴表示速度,该图是速度时间图线,图象中直线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故D正确.故选:ACD18.【解答】A、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零,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2=2ax得:因为位移之比为1:2:3,则速度之比为.故A错误,B正确.C、子弹在通过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为,反过来,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的时间之比为t1:t2:t3=,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18分)19.【解答】解:物体的初位置距地面高度为50m,末位置距地面高度为20m,则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x=50m﹣20m=30m,方向竖直向下;物体运动的总路程是:s=50m+20m=70m.故答案为:70,3020.【解答】沿光滑斜面上滑=在粗糙水平面上速度减为0的时间12s末已经停止故答案为:36 40.521.【解答】设第一个小球下落到井底用时为t,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关系 h=gt2可得:t===5s;则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T===0.5s;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时,第3个小球下落时间为t3=8T第5个小球下落时间为t5=6T两者高度差为g(8T)2﹣g(6T)2=35m;故答案为:0.5;35.22.【解答】(1)按刻度尺的读数规则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因此 A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为:5.80cm.故答案为:5.80.(2)根据△x=aT2有: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得到a===0.80m/s2,则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00m/s2.故答案为:2.00.(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因此有:故答案为:0.581.四、计算题(共2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分析、公式和计算过程,直接写答案的不得分)23.【解答】解:(1)匀加速阶段:v=a1t1=2×3m/s=6m/s.(2)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匀速运动的位移x2=vt2=6×7m=42m,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1)升降机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6m/s.(2)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3)升降机从静止开始运动到最后停止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4.75m/s.24.【解答】解:(1)由x=gt2得,下落总时间为t== s=4 s.(2)小球下落时间的一半为t′==2 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x′=gt′2=×10×22 m=20 m.(3)小球第1 s内的位移为x1=gt12=×10×12 m=5 m小球前3 s内的位移为x3=gt32=×10×32 m=45 m小球从第3 s末到第4 s末的位移,即最后1 s内的位移为x4=x﹣x3=80 m﹣45 m=35 m(4)v=gt=10×2m/s=20m/s答:(1)经过4s长时间落到地面(2)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为20m(3)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s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分别为5m和35m(4)第2s末的瞬时速度和前2s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0m/s和10m/s.一、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共24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只要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25.【解答】第一秒末的速度为:v=at=1m/s,第一秒的平均速度为;第二秒内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第二秒的平均速度为:;故每一秒的平均速度都为,故60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60s内的位移为:;故选D.26.【解答】AB、设石子经过时间t后速度与气球相等,则t=此时间内气球上升的位移为10×1m=10m,石子上升的位移为:因为15﹣10m=5m<6m,所以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故A错误,B正确;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在石子在抛出后1s末,气球上升的位移为9×1m=9m,石子上升的位移为:因为15﹣9m=6m,所以1s末石子追上气球,故C正确;D、由C的分析可知,当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在1s末追上气球,所以当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m/s,石子追上气球的时间肯定小于1s,而石子到的最高点的时间为2s,所以石子在达到最高点之前就追上气球了,故D错误.故选:BC27.【解答】由图可以知道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差是一样的,由△x=at2可知,a==,所以BC的说法正确;由于时间的间隔相同,所以2点瞬时速度的大小为1、3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2=,根据V=V0+at可知点1的速度大小是V1=V2﹣at=﹣•T=,所以A错误;点3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2、4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3=,所以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28.【解答】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运动的时间为t,有=355﹣335=20m,超声波来回的时间为t,则单程的时间为,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在t时间内的位移为20m,则时间内的位移为x′=5m,知超声波追上汽车的位移x=5+335m=340m,所以=1s,t=2s.所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9.【解答】设C点的速度为,有:,解得: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有:,则平均速度为:因为,,则有:,故A错误,BCD正确;故选:BCD30.【解答】若B球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相遇,则有:B速度减为零所用的时间:t=…①s a=gt2…②s b=…③s a+s b=h…④由①②③④解得:v0=当ab两球恰好在落地时相遇,则有:t=此时A的位移s a=gt2=h解得:v0=A、若V o>,则两物体在b上升途中相遇,故A正确;B、若V o=,则b球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相遇,故B错误;D、若V o=,则b球正好运动到地面时相遇,故D正确;C、若<v0<,则两物体在b下降途中相遇,故C正确;故选:ACD.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8分)31.【解答】解: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第2s、第3s位移之比为1:3:5则第2s内后的位移和第3s内后的位移相等,相当于位移分成相等的9等分,相当于求第4段与第9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1:所以:故答案为:32.【解答】解:设着陆时的速度为v,则起飞的速度为1.5v,根据,代入数据,解得:.故答案为:1:1三、计算题(共1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分析、公式和计算过程,直接写答案的不得分)33.【解答】解:经同样时间后回到原处,整个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有:=0,又v1=a1t,解得a2=3a1,即a1:a2=1:3,因为v2=v1﹣a2t=﹣2a1t=﹣2v1.则速度大小之比v1:v2=1:2.答:(1)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为1:3.(2)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的比值为1:2.34.【解答】解:(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有:t1=,此时货车的位移为:s货=(t0+t1)v1=(5.5+4)×10 m=95 m警车的位移为:.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s=s货﹣s警=75 m.(2)v0=90 km/h=25 m/s,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为:,此时货车的位移为:s′货=(t2+t0)v1=(5.5+10)×10 m=155 m。
【精品】2016-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带答案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3分)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是质点B.转动的物体不可以看作质点C.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可以被看作质点D.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物体就可以简化为一个质点,而与物体的实际质量和大小无关2.(3分)出租车载小明到车站接人后返回出发地,司机打出全程的发票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出租车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A.4.3km,4.3km B.4.3km,0 C.0,4.3km D.0,03.(3分)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 秒末的速度是9m/s,10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m/s B.9.6m/s C.10m/s D.10.2m/s4.(3分)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描述物理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C.速度方向为正时,加速度方向也一定为正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时,加速度越来越小5.(3分)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其v﹣t图象正确的是()A.B.C.D.6.(3分)一物体从离地面H高处开始自由下落,下落位移为h时,物体下落时间恰好是整个下落时间的一半,则h=()A.B.C.D.7.(3分)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一颗礼花弹上升至320m高处,在地面发射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至少为(g取10m/s2)()A.40m/s B.60m/s C.100m/s D.80m/s8.(3分)某同学从台阶向下跳到地面的软垫上.从接触软垫到停下来的过程中,该同学的受力是()A.重力B.重力、垫子的支持力、该同学对垫子的压力C.重力、垫子的支持力D.重力、垫子的支持力、垫子对该同学的冲击力9.(3分)如图所示,两板间夹一木块A,向左右两板加压力F时,木块A静止,若将压力各加大到2F,则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A.与原来相同B.是原来的4倍C.是原来的2倍D.因摩擦系数未知无法计算10.(3分)如图,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半球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右侧面是光滑的,左侧面粗糙,O点为球心,A、B是两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A静止在左侧面上,物块B在图示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右侧面上,A、B处在同一高度,AO、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则A、B分别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之比为()A.sin2θ:1 B.sinθ:1 C.cos2θ:1 D.cosθ:1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11.(4分)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将重力G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2,那么()A.F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1方向相同,大小为GcosαC.F2就是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D.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F1和F2共五个力的作用12.(4分)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间的弹力方向垂直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C.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不可能存在静摩擦力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3.(4分)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A.F1、F2同时增大一倍,F 也增大一倍B.F1、F2同时增加10N,F 也增加10NC.F1增加10N,F2减少10N,F 一定不变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 不一定增大14.(4分)如图所示,重10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3N/m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底部,另一端与物体连接.设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7cm,现用一力F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而物体仍静止,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N,则力F的可能值是()A.5N B.15N C.50N D.85N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5.(8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024届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若实验中,算出各点的时刻所对应的瞬时速度,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出v﹣t图,量出倾斜角α,由a=tanα,求出加速度B.根据任意两点的速度用加速度公式算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画出v﹣t图,由图线上适当的两点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加速度公式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因而下落越快D.在地球上同一个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一定越快B.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一定增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等于零4、一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0m/s2,则小球在第7秒内的位移大小为A.55m B.60m C.65m D.70m5、气球以10 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 (g取10 m/s2)()A.重物需要经过7 s才能落到地面B.重物需要经过6 s才能落到地面C.重物到达地面时的速度50 m/sD.重物到达地面时的速度40 m/s6、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三边中点分别是D、E、F,在三角形中任取一点O,如果OE、OF、DO三个矢量代表三个力,其中有向线段OE、OF、DO(图中未标识)的长度和指向分别代表该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为( )A.OA B.OB C.OC D.DO7、一个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从15 m/s变到10 m/s所经历的时间是(g=10 m/s2)A.0.5 s B.1 sC.1.5 s D.2.5 s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碰石头,虽然鸡蛋碎了而石头完好无损,但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完全相同的B.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书本的形变而产生的C.“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可以存在的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9、如图所示,一木板B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水平弹簧与竖直墙壁连接.现用水平力F向左拉B,使B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这时弹簧对木块A的拉力大小为F 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B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木板B受到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F TC.若木板以2v的速度运动,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F TD.若作用在木板B上的水平力为2F,则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仍等于F﹣F T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B.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支持面C.胡克定律的表达式F=kx中的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D.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11、两个共点力F1与F2的合力大小为6N,则F1与F2的大小可能是( )A.F1=2N,F2=7N B.F1=4N,F2=8NC.F1=5N,F2=8N D.F1=2N,F2=1N12、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恒定,若在2s内速度大小从4m/s变为2m/s,则其加速度大小是( )A.一定是1m/s2B.一定是3m/s2C.可能是1m/s2D.可能是3m/s2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1)要使两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满足________;A.每次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得到如下数据,请选择合适的标度在如图方框中作图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__。
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1.身体健康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石。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国家体委制定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男生在高一阶段50米跑单项成绩7.1秒为100分;女生在高一阶段50米跑单项成绩7.8秒为100分。
某次体质测试中,女生小红和男生小明在标准400米跑道上进行50米跑测试(50米跑是直线跑)。
关于小红能否被看作是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试50米跑步成绩时,小红可以被看作质点B.如果研究小红跑步的动作,小红可以被看作质点C.小红的身体体积比我们研究过的小物块大很多,故不可以被看作质点D.小红跑步过程中,研究小红双臂前后摆动情况,可以被看作质点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若加速度随时间减小,则物体的速度一定在减小D.若速度随时间减小,则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3.物体从某高处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经过一个高为5m的窗户,窗户的上边缘距释放点为20m,已知它在落地前1s内共下落45m,g=10m/s2,物体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4.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
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
则()二、多选题5.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
其中“时速110公里”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A.其中“时速110公里”指的是速率B.其中“时速110公里”指的是速度C.“行驶200公里”指的是路程D.“行驶200公里”指的是位移6.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速度B.时间C.位移D.加速度7.某小物体以v0=4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t=4s时处于静止状态B.前3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C.前5s内物体的路程为85mD.前7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0m/s8.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以x表示它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
2017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

2017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位移B. 质量C. 温度D. 时间2. 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刹车测试中,初速度为,经过汽车停止运动.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电动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B. C. D.3. 人大附中几位高一同学从学校附近步行去中科院听物理前沿讲座.如图所示,他们从海淀黄庄(图中位置)出发,用手机导航沿知春路向东到十字路口处(图中位置),然后转弯沿中关村东路向北到达目的地(图中位置).利用网络地图的测距功能测得:、间的距离约为,、间的距离约为,、间的距离约为.由以上信息可知,从到的位移大小约为()A. B. C. D.4. 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以为单位)则()A.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B.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C.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D.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5. 如图所示,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弹簧下端拴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则轻弹簧的伸长量等于()A. B. C. D.6. 物体静置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A. 就是物体的重力B. 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D. 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7.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速度达到,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又经停止,则汽车在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A. 速度变化量相同B. 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C. 加速度的大小相等D. 位移的大小相等8.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 B. C. D.9. 小红同学为了估测某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她从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下落,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块砖的厚度约,若想估算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可测量下列物理量的()A. 石子的质量B. 照片中石子径迹的长度C. 照片中点距地面的高度D. 石子释放时距地面的实际高度10. 某同学在海淀医院体检时做了一次心电图,输出纸带结果如图所示.他发现心电图仪器和打点计时器有类似之处,心电图仪器卷动纸带,匀速率输出纸带,速度大小为(米/分钟).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毫米),则这位同学的心率最接近()A. 次/B. 次/C. 次/D. 次/二、不一项选择题:11. 一个苹果从树上无初速度地自由下落,将苹果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取向下为正方向.设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速度为、加速度为、下落时间为,则所示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12. 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B. 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 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大D.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速度将越来越大13. 两辆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行驶,以向东为正方向,两辆汽车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两辆汽车都向东行驶B. 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D. 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14. 如图所示,长方体形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长方体形的物块叠放在物体上.现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结果、仍然都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与之间不存在摩擦力B.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C. 若仅减小、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则与可能会发生相对滑动D. 若仅将作用在上的恒力撤去,并对物体施加同样大小的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则不可能相对地面滑动三、填空题:15.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_____.()图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为依次选中的计数点(各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出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位有效数字)16. 显示微小形变可以有很多办法,课本上介绍了利用光学知识观察有机玻璃中的微小形变的办法,还有其他一些将微小形变放大观察的方法.()如图所示,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和,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用力压桌面,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增大,上移 B.增大,下移 C.减小,下移 D.减小,上移()在演示坚硬物休微小弹性形变的实验中,若墨水瓶横截面积为椭圆形,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A.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下降;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上升B.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上升;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下降C.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均下降D.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均上升17. 为了交通安全,交通部分会对道路实施限速监控.目前,限速监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通过某位置的速度;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即监测汽车通过某一区间的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某高速路上一“区间测速”的区间长度为,全程限速(千米/小时),在不超速行驶的情况下,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至少为__________(小时).小明爸爸驾驶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时间为分钟,但车上的小明曾看到汽车的速度表如图所示,这说明“区间测速”的监控方式存在着不足.据此,请你说明该种监控方式的不足,并就“区间测速”监控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四、计算题:18.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一足够长的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试求该滑块.()第末的速度大小.()前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第内的位移大小.19. 将一小球在足够高的地方以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求:()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从抛出开始计时,求第末小球的速度和内小球的位移.()若运动过程中小球两次经过某点所用时间间隔为,求该点与抛出点之间的高度差.20. 小明和小华暑假在广州社会实践时,发现一口深井.为了测出从井口到水面的距离,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自由落下,经过后听到石块击水的声音.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地点纬度重力加速度赤道广州武汉上不第东京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如图所示,他们知道物理教科书中有世界各地的一些重力加速度值.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小华认为就是石头自由下落的时间,并结合教科书中数据求出了井口到水面距离.求该距离.(结果保留位有效数字)()小明考虑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据此分析说明小华估算的距离是偏大还是偏小.21. 如图甲所示,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在高速公路上很常见.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通讯,从而达到车辆通过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费的目的.如图乙所示,这是汽车分别通过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路的流程.假设汽车以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通道,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前处正好匀减速至,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请完成:()画出汽车通过人工收费通道的图像(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汽车过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汽车通过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是多少.物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属于矢量,而质量、温度、时间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均属于标量,A正确.2.【答案】B【解析】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得,B正确.3.【答案】B【解析】由位移定义:始点至终点的有向线段,由间直线距离为位移大小,故为,B正确.【点睛】在计算位移大小时,一定要找到两个位置:初始位置和末位置,位移大小就是这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4.【答案】D【解析】对比公式,即,可知,,D正确.5.【答案】C【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C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注意x不是弹簧的长度,而是弹簧的形变量.6.【答案】C【解析】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但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力,A错误;物体对桌面压力方向也是竖直向下,与重力方向相同,B错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物体的形变产生的,重力是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 正确D错误.7.【答案】B【解析】由过程可画出图像.加速阶段速度变化量为,减速阶段速度变化量为,A错误;加速阶段平均速度,减速阶段平均速度,故,B正确;加速阶段加速度,减速阶段加速度,,C错误;加速阶段位移,减速阶段位移,,D错误.8.【答案】D【解析】图像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2017北京三中高一(上)期中物理

2017北京三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0分)1.从高出地面2m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3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则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A.5m,7m B.7m,5m C.2m,8m D.8m,2m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B,参考系可以不选择地面C,在某一参考系中是静止的物体,换一个参考系它可能是运动的D.研究物体的运动,不管参考系如何选取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必然在物体上B.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与形状有关C.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D.物体被举高后,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将改变4.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莳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落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甲、乙同时落地D.无法确定谁先落地5.在物理学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6.在研究下列问题时,下列物体不能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向下滑动B.研究地球自转时C.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D.研究海洋中航行的轮船的速度7.某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m/s B.10.3m/s C.10.2m/s D.10m/s8.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9.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经3s后到达底端并沿水平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9s停止,物体在斜面上面的位移与水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是()A.1:1B.1:2C.1:3D.3:110.下图为某一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在02s-这段时间内()A.位移的方向发生过变化B.速度的方向发生过变化C.加速度的方向发生过变化D.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都发生过变化11.关于加速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加速度增大,则物体速度一定增大B.若加速度一定,则每秒钟速度的改变量一定为定值C.若加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若运动速度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也一定为零12.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原长为10.0cm.当弹簧下端挂2.0N的重物时,伸长1.0cm;则当弹簧下端挂8.0N的重物时,伸长量为()A.4.0cm B.14.0cm C.8.0cm D.18.0cmμ=,垂直于墙壁作用在物块13.如图所示,重力为10N的物块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表面的推力50NF=,现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则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A.10N B.50N C.15N D.3.0N14.小型轿车的“百分里加速时间”是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km/h所用的最少时间,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参数.甲、乙两种型号的轿车实测的百公里加速度时间分别为11.3s和15.5s.在这段加速时间里,两种型号的汽车相比()A.甲车速度增大的较快B.乙车速度增大的较快15.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至零,则在此过程中( )A .位移逐渐减少,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至零时速度最小B .位移逐渐减小,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至零时速度也为零C .速度逐渐增大,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至零时速度最大D .速度逐渐增大,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至零时速度也为零二、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漏选得2分,共30分) 16.以下物理量是矢量的有( )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时间17.以下关系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步行的速度为1m/s 是瞬时速度B .雨点落地时的速度为平均速度C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相等D .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8.一本重2N 的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A .桌面发生形变对书产生支持力的作用B .桌面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压力的作用C .书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压力的作用D .书发生形变对书产生力支持力的作用 1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力把物体向上抛出,物体上升过程中仍受到向上的力B .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D .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20.下列关于摩擦力与弹力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B .有摩擦力不一定有弹力C .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D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21.物体M 的加速度23m/s ,物体P 的加速度是25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M 的加速度比P 的加速度大B .物体P 的速度变化比M 的速度变化快C .物体M 的速度一定在增加D .物体P 的速度可能在减小22.下图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个物体运动过程的x t -或v t -图象,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 .丙和丁的运动方向相反B .只有乙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在运动中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D .甲运动中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23.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为1v ,经过t 时间后速度变为2v ,位移为x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x tB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2()/2v v +C .经过/2x 时的瞬时速度是12()/2v v +D .经过/2t 时的瞬时速度是/x t24.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A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 .物体的加速度是21.2m/sC .前3s 内的位移是6mD .2s 末的速度是3.6m/s25.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 -和3t t -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的方向相反B .加速度的方向相反C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D .位移的大小之比为1:2三、实验、画图及填空(每空1分,图象2分,受力分析图每图3分,共计16分)27.(1)请读出C点的刻度尺读数__________cm.(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某段如图所示,若O、A、B、C……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可知打点C点时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m/s,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是2m/s.(保留两位小数)(3)在v t 图上标出B点速度,并描绘出速度-时间图线.28.一小球从距地面h高处自由落下,落地时的速度是v,当它下落/4h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v,当小球下落的速度是14v时,下落了__________h.29.如下图所示,均匀的长棒A和均匀的木块B均处于静止状态,直接在图中画出它们所受重力G和弹力F的示意图.四、计算题(有必要的作图和公式依据,说明结果,否则不得分.本题共4个小题,共24分)过程都要写在答题纸上30.(4分)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a=,从物质开始运动时计时,求:2m/s(1)物体在5st=时的速度大小.(2)物体在开始运动后前5s内的位移大小.31.(6分)一辆汽车正在以15m/s的速度行驶,司机以26m/s大小的加速度刹车,求:(1)刹车后2s末汽车的速度多大?(2)刹车3s后汽车的位移是多少?32.(8分)重500N的雪橇静止于水面冰面上,用11N的水平拉力刚好可使它运动,此后保持匀速前进只需5N的水平拉力.(1)若开始与5N的水平力拉雪橇,此时雪橇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2)雪橇与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大?(3)雪橇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4)用该雪橇运载重1000N的货物,若使雪橇能匀速前进,水平方向拉雪橇的力应多大?33.(6分)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25m/s,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跑道长100m.(1)请你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从静止开始只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2)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至少具有多大的初速度?(结果用根式表示)物理试题答案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0分)1.【答案】D【解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球上升3m,又下降5m,故全过程的总路程是:358mS=+=,全过程的总位移是2mx=-,则位移大小为2m,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故选D.2.【答案】D【解析】A、B.运动是绝对的,但描述运动是相对的,必须选定参考系,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正确;C.参考系的选择可以任意,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原则,不一定选取地面,故C正确;D.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其结果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选D.3.【答案】B【解析】一般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内,但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外,例如,如图所示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直角尺,其重心就不在该物体内,而在该物体外(图中的C点),故B选项正确.故选B.4.【答案】C【解析】甲和乙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无关,所以甲乙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即甲乙同时着地,C正确.故选C.5.【答案】B【答案】D【解析】A .研究小孩沿滑梯向下滑动时,小孩自身大小可忽略,则可看成质点,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B .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不能看成质点,故B 错误;C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形状远小于目地距离、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地球可以看成质点,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D .求在平直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可以把自行车看作质点,所以D 是正确的. 故选D . 7. 【答案】D【解析】百米赛跑,10s 末达到终点,这个过程中位移是100m ,所用时间为10s ,平均速度10m/s sv t==,故D 正确. 故选D . 8. 【答案】A【解析】实验中要尽量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同时为了打点的稳定,操作时要求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释放纸带,从速度为零点开始记录,故A 项正确. 故选A . 9. 【答案】C【解析】设匀加速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 ,匀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22v vv +==,位移111x v t =匀减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22v vv +==,位移222x v t =,所以位移之比为3:91:3=,故C 正确. 故选C . 10. 【答案】C【解析】A .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据图可以知道,位移为正,即位移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故A 错误;B .据图象可以知道,速度都为正,即速度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 错误;C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据图可以知道,斜率有正负之合,即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答案】B【解析】A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少,A 错误;B .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与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必然联系,B 正确;C .加速度为零,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能静止,故C 错误;D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故D 错误. 故选B . 12. 【答案】A【解析】当弹簧下端挂2.0N 的重物时,弹簧的拉力12N F =,弹簧伸长的长度0.01m x =,根据胡克定律F kx =,得弹簧的劲度系数112200N/m 0.01F k x ===,当弹簧下端挂8.0N 的重物时,弹簧的拉力28N F =的重物时,弹簧的拉力28N F =,则弹簧伸长的长度为228m=0.04m=4cm 200F x k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A . 13. 【答案】A【解析】对物块受力分析,设物块受的重力为G ,摩擦力为f ,墙支持力为N ,示意图如下:根据受力平衡的条件:10N f G ==,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A . 14. 【答案】A 【解析】因为va t∆=∆,由此可以知道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而不是增加的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而不是描述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所以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小表示速度变化慢,因此甲车速度增大得较快,所以A 是正确BCD 错误.15.【答案】C【解析】质点做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时,质点做加速运动,速度不断增大,速度大小只要存在且方向不变,则质点位移始终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将不再增加,此时速度最大,故C正确.故选C.二、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漏选得2分,共30分)16.【答案】ABC【解析】A.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是矢量,所以B选项是正确;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的方向,是矢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时间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D错误.故选ABC.17.【答案】D【解析】A.步行的速度为1m/s,是平均速度,故A错误;B.雨点落地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B错误;C.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故C错误;D.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始终不变,故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D.18.【答案】AC【解析】当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因为桌面对书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使书底部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书要恢复原状,就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压力,即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书形变形成的;而书受到的支持力是由桌面发生形变,要愀复原状,就对书产生向上的支持力即书受到的支持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AC正确.19.【答案】C【解析】A.用力把物体向上抛出后,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没有受到向上的力,故A错误;B.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极之间的相互作,故B错误;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错误.故选C.20.【答案】CD【解析】存在摩擦力的充分条件是接触面粗糙,存在弹力且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弹力属于相互作用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故A 、B 错误,CD 正确. 故选CD . 21. 【答案】BD【解析】A .物体A 、B 的加速度,正负号代表方向,绝对值大小代表加速度大小.故A 项错误;B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B 项正确;C .若A 速度方向与其加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A 的速度减小,故C 项错误;D .若B 速度方向与其加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B 的速度减小,故D 项正确. 故选BD . 22. 【答案】AC【解析】A .由x t -图象可知斜率代表速度,故A 正确;B .丙、丁、乙都做匀速运动,故B 错误;C .速度的正负代表物体运动的方向,故C 正确;D .v t -图象斜率代表加速度,故D 错误. 故选AC . 23. 【答案】ABC【解析】A .因为位移为x ,运动时间为t ,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xv t=,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B .因为初速度为v ,末速度为1v ,根据推论知,平均速度为:12()2v v v +=,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C C 是正确的;D .中间位移时的速度是大于中间时刻时的速度的,故D 错误. 故选ABC . 24. 【答案】AB【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的规律可知:一段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道第3s 内的位移,可以求出第3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5s 时刻的瞬间速度,即32.5m/s=3m/s 1vt vs ===,所以加速度22.5 1.2m/s t v a t ===,前3s 内的位移2154m 2S at ==,3s 末的速度2 2.4m/s vt at ==,故A 、B 正确.故选AB . 25. 【答案】BCD【解析】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则有在00~t 和00~3t t 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2:1a a =方向相反,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则有位移之比为12000011::21:222x x v t v t =⋅=,故BCD 正确.故选BCD .三、实验、画图及填空(每空1分,图象2分,受力分析图每图3分,共计16分) 26.【答案】0.020.1【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有6V 以下,电源频率为50Hz 时,每隔0.02s 打一次点,如果每5次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0.1s . 27.【答案】(1)8.40cm (2)0.44 1.0 (3)见解析 【解析】(1)由图象可知C 点的读数为8.40cm .(2)依据运动学公式2t xv v t==,即: 2(13.30 4.50)100.44m/s 220.1BD C x v T --⨯===⨯,依据运动学公式2x aT ∆=,解得:22222(13.308.40)10(8.40 4.50)10 1.0m/s 0.01CD BC x x x a T T ---∆-⨯--⨯====. (3)图略. 28. 【答案】2v 16h 【解析】设物体落地时速度为v ,下落4h时物体的速度为1v ,由位移速度公式22102v v as -=得: 2agh v =,2124hg v ⋅=, 二式联立解得:12v v =; 设小球某时速度是落地速度的14时,下落高度为2h , 同理得22gh v =, 2224v gh ⎛⎫= ⎪⎝⎭,二式联立解得:216h h =. 29.【解析】依据受力分析中重力弹力的产生特点.四、计算题(有必要的作图和公式依据,说明结果,否则不得分.本题共4个小题,共24分)过程都要写在答题纸上 30.【答案】(1)10m/s(2)25m【解析】(1)物体在5s t =时的速度:25m/s 10m/s v at ==⨯=.(2)物体在前5s 内的位移大小:221125m 25m 22x at ==⨯⨯=.31.【答案】(1)3m/s(4)18.75m【解析】(1)汽车速度减至零所需的时间0000155s 62v t a --===-,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05s 2s 2t =>,所以2s 末汽车还未停止,则刹车后2s 末的速度01(1562)m/s 3m/s v v at =+=-⨯=. (2)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0000155s m/s 62v t a --===-, 则刹车后3s 末汽车的速度为0, 汽车的位移0215518.75m 222v x t ==⨯=. 32.【答案】(1)5N (2)1N(3)0.01 (4)15N【解析】(1)依据平衡关系可知5N F f ==.(2)依据最大静摩擦力的特点,故21W f =.(3)依据滑动摩擦力的特点1f N μ=,依据平衡关系:N mg =, 故动摩擦因数50.01500μ==.(4)依据平衡关系拉力为1()0.01150015N F M m g μ=+=⨯=. 33.【答案】(1)不能(2)38.7m/s【解析】(1)设飞机依靠自身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获得的末速度为t v ,由22vt ax =,得:31.6m/s vt ≈,因为50m/s vt <,所以飞机依靠自身的发动机不能从航空母舰上起飞. (2)设弹射装置使舰载飞机的初速度为0v , 由2202v v ax -=,得:038.7m/s v ==.。
2017北京二中高一(上)期中物理

2017北京二中高一(上)期中物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8分)1.(4分)对于被运动员踢出的在水平草地上运动的足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足球受到踢力作用 B.足球受到沿运动方向的动力C.足球受到地面给它的阻力D.足球没有受到任何力2.(4分)下列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放在光滑半圆碗里静止的筷子所受弹力B.放在竖直墙角的静止的光滑球所受弹力C.冲上粗糙固定斜面物体A的受力D.细绳拴住置于粗糙地面静止的物体A的受力3.(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B.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位移为零,其路程一定为零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它的加速度可能不为零4.(4分)汽车以2m/s的初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加速行驶,经过4s它的末速度为10m/s,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的加速度为4m/s2B.汽车的加速度为8m/s2C.汽车前进的位移为24m D.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m/s5.(4分)如图所示,一个重物用两根长短不同的轻绳AO、BO挂在天花板上,已知AO>BO,绳OC不会被拉断,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重物的质量,BO会先断B.增加重物的质量,AO会先断C.增加重物的质量,两根绳子同时断D.以上说法都不对6.(4分)如图所示,一物体受到1N、2N、3N、4N四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沿3N力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现保持1N、3N、4N三个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变,而将2N的力绕O点旋转60°,此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大小为()A.2N B.2N C.3N D.3N7.(4分)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设均做匀减速运动,甲经3s停止,共前进了36m,乙经1.5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A.9m B.18m C.36m D.27m8.(4分)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点B.任何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几何中心重合C.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9.(4分)一个物体放在固定斜面上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下滑力,摩擦力B.物体的重力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竖直向上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由于斜面发生形变产生的10.(4分)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①测出相同长度的斜面在不同倾角时,物体落到斜面底端的速度v和所用时间t,比较的比值的大小②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③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的比值的大小④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④ D.③④11.(4分)张明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的过程中,张明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那么()A.f1方向竖直向下,f2方向竖直向上,且f1=f2B.f l方向竖直向上,f2方向竖直向上,且f1=f2C.f1为静摩擦力,f2为滑动摩擦力D.f1为静摩擦力,f2为静摩擦力12.(4分)物体受共点力F1、F2、F3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三个力可能选取的数值为()A.15牛、5牛、6牛B.3牛、6牛、4牛C.1牛、2牛、10牛D.5牛、1牛、3牛13.(4分)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一定相同B.合力的大小可能小于它的任一个分力C.合力的大小不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的大小D.合力的大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大于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14.(4分)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仍相同,则()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D.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路标15.(4分)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在乙车前方S0处()①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②若S0<S1,两车相遇两次③若S0=S1,两车相遇一次④若S0=S2两车相遇一次.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③16.(4分)平直公路上有一台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汽车向测速仪作直线运动,当两者相距355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由于紧急情况刹车,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恰好停止,此次测速仪以汽车相距335m,已知超声波的声速为340m/s.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0m/s2B.10m/s2C.5m/s2D.无法确定二、实验题(共9分)17.(3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回答以下问题.(1)弹簧的原长为 cm.(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cm.(3)分析图线,总结出弹簧弹力F跟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18.(2分)关于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一种的科学思想方法;(2)某同学完成该实验后得到的图形如图(b)所示,图上所画的四个力中,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力是.19.(4分)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图2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做S1、S2、S3…S6记录在以下表格中,其中第2点的读数如图3,请填入下方表格中1 2 3 4 5 6S(cm) 6.18 19.86 27.32 35.22 43.54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打计数点时的速度v1、v2、v3、v4、v5,并记录在以下表格中,请计算出v1并填入下方表格.1 2 3 4 5v(m/s)0.68 0.73 0.77 0.81f.以v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请在图4中描出各点,并画出v﹣t图线.由图求得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43分)(g取10m/s2,sin37o=0.6,cos37o=0.8)20.(8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α为37o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10kg的光滑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求:(1)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多大?(2)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为多大?21.(9分)在离地面高度为175m处以v0=1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空气阻力不计)求:(1)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距离抛出点的高度?(2)小球抛出后经多长时间落地?(3)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22.(9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30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方向成α=37o拉力F作用,F的大小为100N,物体恰好能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3)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的大小?23.(8分)从屋檐上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下落一个水滴,假设水滴离开屋檐时初速度为0,已知当第1滴水刚刚落地时,第6滴水正好要离开屋檐,此时第3滴水离地面的高度为12.8m.(空气阻力不计)求:(1)屋檐离地面的高度?(2)每相邻两滴水下落的时间间隔?24.(13分)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x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若该饮酒志愿者发现他前方13米处有一个实验小车以10m/s匀速同向前进时,发现情况后采取措施,他会撞上小车吗?请通过计算说明原因.物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8分)1.【解答】AB、足球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的阻力、支持力,并没受到踢力,是由于惯性导致继续向前运动,故A错误,B错误;C、足球水平方向受到阻力,从而做减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解答】A、根据弹力的特点与方向可知,放在光滑半圆碗里静止的筷子所受弹力方向,下面的一点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指向圆心,是正确的,上边的一点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应与筷子垂直,图中的N2方向错误.故A错误;B、放在竖直墙角的静止的光滑球只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不受竖直墙壁的弹力,否则会沿水平方向运动.故B 错误;C、冲上粗糙固定斜面物体A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没有向上的力,向上运动与惯性有关,故C错误;D、细绳拴住置于粗糙地面静止的物体A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的拉力,由于绳子的拉力存在沿水平方向向右的分力,所以A还要受到地面的向左的摩擦力.故D正确.故选:D3.【解答】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不是增加的速度,故A错误;B、速度与加速度无关,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大,如高速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故B错误;C、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起点和终点相同,但只要物体在运动,则路程就不为零,故C错误;D、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如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为g,故D正确.故选:D.4.【解答】AB、汽车的加速度为:,故AB错误;C、汽车前进的位移为:,故C正确;D、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C5.【解答】以O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BO,AO的方向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很容易做出平行四边形,其中BO边(OB的反向延长线)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的邻边较长.即这条边上的力较大从而得出增大OC的拉力时,BO边上的力总是大于AO边上的力所以BO先断.A,增加重物的质量,BO先断,故A正确;B,增加重物的质量,AO会先断,故B错误;C,增加重物的质量,两根绳子同时断,故C错误;D,A正确,故D错误.故选:A.6.【解答】由题意可知,四力的合力为零,则可知1N、3N、4N三个力的合力2N;与2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2N的力绕O点旋转60°,其他三力的合力不变,那么现在变为2N的两个力,其夹角成120°,因此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2N,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解答】甲车的平均速度,则初速度v0=24m/s.乙车的平均速度,则通过的位移.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解答】A、重心在效果上可以看作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点.故A错误.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其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而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则不一定.故B 错误.C、物体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比如均匀圆环的重心在环外.故C错误.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点.故D正确.故选D9.【解答】A、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没有下滑力,故A错误;B、物体的重力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等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但不能说分力就是压力,故B错误;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故C错误;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由于施力物体(斜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10.【解答】①、在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计时仪器,因此采用的是用水钟计时,故①错误;②、在伽利略时代还没有发明打点计时器,故②错误;③、在伽利略时代,技术不够发达,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所以不可能直接得到速度的变化规律,但是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出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且x与t平方的成正比,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③正确;④、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故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解答】解:A、B匀速攀上时,其重力与静摩擦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可知:f l方向竖直向上,f1=G;匀速下滑时,其重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则f2方向竖直向上,且f2=G,所以f1=f2.故A错误,B正确.C、D张明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竹竿匀速攀上过程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匀速滑下的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2.【解答】解: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所受的合力为零.因为是三个力,我们可让前两个先合成,再和第三个合成:A:前两个力的合力范围是:[10N,20N],第三个力是6N,所以合力不可能为零.故A错误.B:前两个力的合力范围是:[3N,9N],第三个力是4N,所以合力可能为零.故B正确.C:前两个力的合力范围是:[1N,3N],第三个力是10N,所以合力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D:前两个力的合力范围是:[4N,6]N,第三个力是3N,所以合力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故选:B13.【解答】解:A、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等效替代的关系,等效说的就是相同的作用效果,故A正确.B: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是:,所以合力的大小可能小于任意一分力的大小,故B正确.C: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是:,合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某一分力的大小,故C错误.D: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是:,所以合力最大时等于两个分力的代数和,不能大于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故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14.【解答】设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乙先加速后减速,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v;丙先减速后加速,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小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v.根据x=t,知乙的运动时间最短,所以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故选:B.15.【解答】由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两者位移之差为S1.①若S0=S1+S2,则S0>S1,则两车不会相遇,故①正确;②若S0<S1,则 S0+S2<S1+S2,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追上甲车一次,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②正确;③若S0=S1,两车只在T时刻相遇一次,故③正确,④若S0=S2,由于S1>S2,故有S1+S2>S2+S0,说明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④错误.故选:B16.【解答】超声波从B发出到A与被A反射到被B接收所需的时间相等,在整个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x=355﹣335m=20m.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开始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所以x1=5m,x2=15m,则超声波被A接收时,AB的位移x′=335+5m=340m,所以超声波从B发出到被A接收所需的时间T=.则t=2T=2s.根据△x=aT2得,a===10m/s2.故选:B二、实验题(共9分)17.【解答】(1)当弹簧下端所挂钩码的重力G为0时,弹簧的拉力也为0,此时弹簧长度即为原长,由图示图象可知,弹簧的原长为10cm.(2)由图示图象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0N/cm.(3)由图示图象可知,弹簧力F跟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F=k(L﹣L0)=10(L﹣10).故答案为:(1)10;(2)10;(3)F=10(L﹣10)18.【解答】该实验中,两个力拉绳套和一个力拉绳套时,节点要到同一位置,即要求作用效果相同,故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本实验采用了“等效法”,F1与F2的合力的实际值测量值为一个弹簧拉绳套时的弹簧的弹力大小和方向,而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值,理论值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故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力是F.故答案为:等效替代,F.19.【解答】c、根据图3得S2测量值是12.80cm,e、每4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1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1==m/s=0.64 m/sf、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因v﹣t图象的斜率即是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所以a=k==m/s2=0.42 m/s2故答案为:c、1 2 3 4 5 6S(cm) 6.18 12.80 19.86 27.32 35.22 43.54e、1 2 3 4 5v(m/s)0.64 0.68 0.73 0.77 0.81f、0.42(0.40﹣0.45).三、计算题(共43分)(g取10m/s2,sin37o=0.6,cos37o=0.8)20.【解答】解:将球受到的重力G按照实际效果分解成压紧挡板的力F和压紧斜面的力N,则F=mgtana,N=,解得:F=mgtan37°=100×=75(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得出F的反作用力﹣﹣﹣﹣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75N.N==100×=125(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得出N的反作用力﹣﹣﹣﹣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为125N.答:(1)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为125N;(2)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为75N.22.【解答】解:设向上为正方向(1)设最高点距离抛出点的高度为h,由于上升到最高点速度为0,由,可知,即02﹣102=﹣2×10×h,解得:h=5m;(2)设小球抛出后经t时间落地,由,即,解得:t1=7s,t2=﹣5s(舍去)(3)设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为v,从开始运动到落地,由,可知,即:v2﹣102=﹣2×10×(﹣175),解得:v=60m/s答:(1)小球上升到最高点距离抛出点的高度为5m(2)小球抛出后经7s落地(3)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60m/s22.【解答】解:(1)对物体受力分析可得知:在水平方向上,向左的力等于向右的力,即摩擦力等于F水平的分力:f=Fcosaf=100×0.8=80(N);(2)竖直方向上,向下的力等于向上的力,即重力等于支持力和F在竖直方向上的合力:G=N+FsinaN=G﹣Fsina=300﹣100×0.6=240(N);(3)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又N和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由(1)(2)可得;答:(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80N;(2)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为240N;(3)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的大小为.23.【解答】解:设相邻两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则H=h=第3滴水局地面的高度△h=H﹣h联立解得T=0.4s,H=20m答:(1)屋檐离地面的高度围20m(2)每相邻两滴水下落的时间间隔为0.4s24.【解答】解:72km/h=20m/s(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代入数据:解得:减速过程所用时间:(2)反应时间内的位移反应时间:饮酒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t=0.7﹣0.4=0.3s(3)设经过时间t速度相等,则20﹣8t=10解得:汽车位移:实验小车的位移:,所以汽车会撞上实验小车答:(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所用时间为2.5s;(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0.3s;(3)若该饮酒志愿者发现他前方13米处有一个实验小车以10m/s匀速同向前进时,发现情况后采取措施,他会撞上小车。
北京人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北京人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①位移②路程③速度④加速度⑤力⑥质量A. 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①③⑤⑥D. 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分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等;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质量、等等【详解】位移、速度、加速度、力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路程、质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要能抓住矢量与标量的区别: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能正确区分物理量的矢标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的物体不可以作为参考系B. 只要是体积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C. 若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则速度也减小D. 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答案】D【解析】【分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物体能否看做质点是根据忽略大小和形状时,对研究的问题有无影响,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并不反映速度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详解】A、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故运动的物体可以作为参考系,A错误;B、原子体积很小,但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时,不能看做质点,B错误;C、若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则速度变化变慢了,并不能说明速度减小,C错误;D、若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则这段时间内物体作单向直线运动,D正确;故选:D。
2023-2024学年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和答案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 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在每小题的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A.平均速度B.质量C.力D.加速度2.关于重力和弹力的基本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C.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数值上等于该物体的重力,但它们不是同一个力3.我校和三所高校承办的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于10月13日—19日在北京举行,赛事服务工作细致、严谨、热情、规范,受到各关注方的普遍好评。
以下为组委会拟发布的参观活动的一则通知:时间:2023年10月17日目的地:航天员训练中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活动形式:分组分时段参观具体安排:上午A组参观航天员训练中心、B组游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下午两组参观、游览地点互换。
早上7:55在友谊宾馆迎宾楼停车场按安排的乘车号集合,上午11:00集合乘车,集体到达下午参观地点。
……。
请注意参观游览中的注意事项。
如图为大林所在的8号车从友谊宾馆上车点(起点)到航天员训练中心下车点(终点)的导航路线预选图。
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常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通知中划线的时间术语中“早上7:55”指时间段B.预估路线①的总行驶时间时,可将8号车视为质点C.预估路线①的总行驶时间时,只需知道该路线的总路程和最高限速D.8号车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选择路线①的位移与选择路线②位移不同4.梅崃同学做了这样的实验:手沿水平方向将物理教科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书保持静止,这一情景可简化成如图乙所示的情境,图中F 为人手对书施加的压力,则( )A .F 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 .若逐渐增大F ,书受到的合外力将增大C .若逐渐增大F ,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 .若撤去F ,书将不受摩擦力5.原地纵跳摸高是竖直的弹跳,先蹲地预备动作纵向向上加速,离地后身体形状近似不变,直至触碰摸高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位移B. 质量C. 温度D. 时间2. 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刹车测试中,初速度为,经过汽车停止运动.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电动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B. C. D.3. 人大附中几位高一同学从学校附近步行去中科院听物理前沿讲座.如图所示,他们从海淀黄庄(图中位置)出发,用手机导航沿知春路向东到十字路口处(图中位置),然后转弯沿中关村东路向北到达目的地(图中位置).利用网络地图的测距功能测得:、间的距离约为,、间的距离约为,、间的距离约为.由以上信息可知,从到的位移大小约为()A. B. C. D.4. 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以为单位)则()A.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B.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C.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D.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5. 如图所示,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弹簧下端拴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则轻弹簧的伸长量等于()A. B. C. D.6. 物体静置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A. 就是物体的重力B. 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D. 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7.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速度达到,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又经停止,则汽车在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A. 速度变化量相同B. 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C. 加速度的大小相等D. 位移的大小相等8.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 B. C. D.9. 小红同学为了估测某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她从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下落,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块砖的厚度约,若想估算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可测量下列物理量的()A. 石子的质量B. 照片中石子径迹的长度C. 照片中点距地面的高度D. 石子释放时距地面的实际高度10. 某同学在海淀医院体检时做了一次心电图,输出纸带结果如图所示.他发现心电图仪器和打点计时器有类似之处,心电图仪器卷动纸带,匀速率输出纸带,速度大小为(米/分钟).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毫米),则这位同学的心率最接近()A. 次/B. 次/C. 次/D. 次/二、不一项选择题:11. 一个苹果从树上无初速度地自由下落,将苹果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取向下为正方向.设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速度为、加速度为、下落时间为,则所示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12. 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B. 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 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大D.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速度将越来越大13. 两辆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行驶,以向东为正方向,两辆汽车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两辆汽车都向东行驶B. 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D. 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14. 如图所示,长方体形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长方体形的物块叠放在物体上.现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结果、仍然都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与之间不存在摩擦力B.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C. 若仅减小、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则与可能会发生相对滑动D. 若仅将作用在上的恒力撤去,并对物体施加同样大小的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则不可能相对地面滑动三、填空题:15.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_____.()图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为依次选中的计数点(各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出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位有效数字)16. 显示微小形变可以有很多办法,课本上介绍了利用光学知识观察有机玻璃中的微小形变的办法,还有其他一些将微小形变放大观察的方法.()如图所示,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和,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用力压桌面,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增大,上移 B.增大,下移 C.减小,下移 D.减小,上移()在演示坚硬物休微小弹性形变的实验中,若墨水瓶横截面积为椭圆形,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A.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下降;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上升B.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上升;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下降C.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均下降D.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细管中水面均上升17. 为了交通安全,交通部分会对道路实施限速监控.目前,限速监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通过某位置的速度;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即监测汽车通过某一区间的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某高速路上一“区间测速”的区间长度为,全程限速(千米/小时),在不超速行驶的情况下,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至少为__________(小时).小明爸爸驾驶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时间为分钟,但车上的小明曾看到汽车的速度表如图所示,这说明“区间测速”的监控方式存在着不足.据此,请你说明该种监控方式的不足,并就“区间测速”监控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四、计算题:18.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一足够长的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试求该滑块.()第末的速度大小.()前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第内的位移大小.19. 将一小球在足够高的地方以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求:()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从抛出开始计时,求第末小球的速度和内小球的位移.()若运动过程中小球两次经过某点所用时间间隔为,求该点与抛出点之间的高度差.20. 小明和小华暑假在广州社会实践时,发现一口深井.为了测出从井口到水面的距离,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自由落下,经过后听到石块击水的声音.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地点纬度重力加速度赤道广州武汉上不第东京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如图所示,他们知道物理教科书中有世界各地的一些重力加速度值.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小华认为就是石头自由下落的时间,并结合教科书中数据求出了井口到水面距离.求该距离.(结果保留位有效数字)()小明考虑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据此分析说明小华估算的距离是偏大还是偏小.21. 如图甲所示,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在高速公路上很常见.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通讯,从而达到车辆通过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费的目的.如图乙所示,这是汽车分别通过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路的流程.假设汽车以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通道,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前处正好匀减速至,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请完成:()画出汽车通过人工收费通道的图像(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汽车过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汽车通过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是多少.物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属于矢量,而质量、温度、时间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均属于标量,A正确.2.【答案】B【解析】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得,B正确.3.【答案】B【解析】由位移定义:始点至终点的有向线段,由间直线距离为位移大小,故为,B正确.【点睛】在计算位移大小时,一定要找到两个位置:初始位置和末位置,位移大小就是这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4.【答案】D【解析】对比公式,即,可知,,D正确.5.【答案】C【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C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注意x不是弹簧的长度,而是弹簧的形变量.6.【答案】C【解析】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但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力,A错误;物体对桌面压力方向也是竖直向下,与重力方向相同,B错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物体的形变产生的,重力是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 正确D错误.7.【答案】B【解析】由过程可画出图像.加速阶段速度变化量为,减速阶段速度变化量为,A错误;加速阶段平均速度,减速阶段平均速度,故,B正确;加速阶段加速度,减速阶段加速度,,C错误;加速阶段位移,减速阶段位移,,D错误.8.【答案】D【解析】图像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在0~,物体有正方向的加速度,故AB两项错误。
~T,物体做匀速运动。
从T开始,物体有负方向的加速度,且加速度大小与0~内加速度大小一样,所以时物体速度与0时刻的速度一样。
故C项错误。
D项是可能的,故选D。
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要知道曝光时间,AB间的距离可通过砖的厚度得出,需要知道石子的平均速度,而这个速度这家需要知道AB距最高点的距离,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是正确的,因为知道了石子释放时距地面的实际高度,也就知道了石子释放时距AB的距离了。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10.【答案】C【解析】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因为.则心动周期,人的心率:次次,C 正确.二、不一项选择题:11.【答案】AD【解析】苹果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为g,则选项D正确,C错误;根据v=gt可知,选项A正确,B错误;故选AD.12.【答案】CD【解析】对于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对于速度很大的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由知,速度变化快,则大,C正确;当、同向时,做加速运动,D正确.13.【答案】ABC【解析】内,甲、乙速度均为正值,即都向东运动,A正确;乙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正确;在时,,C正确;内,速度与时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则,D错误.【点睛】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14.【答案】ABD【解析】、相对静止且相对地面也静止,则之间摩擦力为,、之间无摩擦力,则与动摩擦因数无关,A正确C错误;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B正确;此时将、当整体受力分析,此时仍满足,不可能相对地面滑动,D正确.三、填空题:15.【答案】 (1). () (2). () (3). ()【解析】()打点周期为.()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该段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得:.()利用逐差公式可得:.【点睛】做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时,其两个推论能使我们更为方便解决问题,一、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二、在选定的某一过程中,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6.【答案】 (1). ()BD (2). ()A【解析】()若在两镜之间桌面用力下压,、将向中间倾斜,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光束的位置相对降低,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点会在刻度尺上从点移动到点,则位置比低,其力越大,移动越明显,则B对A错.同理,可知若减小,光束的入射角增大,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点会上移,故C错D对.()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瓶子容积变大,管中水面下降,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瓶子容积变小,管中水面上升,则对,BCD错.17.【答案】 (1). 0.12; (2). 在“区间测速”的区间内,适当增加定点测速的监控.【解析】以最高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速距离太长,在区间没法监控,故在“区间测速”的区间内适当增加定点测速的监控.四、计算题:18.【答案】()()()【解析】()根据知,代,,.得.()根据,,代入数据可得得.()根据公式,代入数据.19.【答案】()(),()【解析】()由速度公式.()速度公式,代入,,.得.位移,公式得.()到最高点的时间..代数得.20.【答案】()随纬度升高,重力加速度值增加()()偏大【解析】()观察数据,随纬度升高,重力加速度值增加.()根据,代入,得,.()偏大,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与被算进了小华计时的内,实际时间小于,故结果偏大.21.【答案】()略()()【解析】(1)汽车通过人工收费通道的图像如图所示:()过通道时,减速的位移和加速时位移相等,均为,.故总位移.()汽车过通道时有:.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时,位移为:.二者位移之差:.在这段位移内过通道时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有:.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