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原真菌分类

合集下载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优秀文档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优秀文档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棉花立枯病)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水稻纹枯病)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草坪褐斑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番茄白绢病)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番茄白绢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花生白绢病)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草坪褐斑病)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棉花立枯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花生白绢病)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棉花立枯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花生白绢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花生白绢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番茄白绢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番茄白绢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番茄白绢病)
2021/8/21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棉花立枯病)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2021/8/21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草坪褐斑病)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2021/8/21
小核菌属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花生白绢病)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草坪褐斑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花生白绢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番茄白绢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番茄白绢病)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棉花立枯病)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花生白绢病)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水稻纹枯病)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水稻纹枯病)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棉花立枯病) 丝核菌属所致病害(水稻纹枯病)
2021/8/21
小核菌属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2021/8/21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番茄白绢病)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2021/8/21
小核菌属所致病害(花生白绢病)

最新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

最新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鞭毛菌亚门真菌1.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icae):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节壶菌属(Physoderma)→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玉米褐斑病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 无4.卵菌纲(Oomycetes)4.1水霉目(Saprolegniales)a1水霉属(Saprolegnia)→寄生水霉(S. parasitica):引起鱼类水霉病a2绵霉属(Achlya)→稻绵霉(A. oryzae):引起水稻烂秧病4.2霜霉目(Peronosporales)4.2.1腐霉科(Pythiaceae)a1腐霉属(Pythium)→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西葫芦绵腐病a2疫霉属(Phytophthora)→致病疫霉(P. infestans):马铃薯晚疫病4.2.2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霜疫霉属(Peronophthora)→荔枝霜疫霉(P. litchii),为害荔枝花序和果实引起霜霉病。

4.2.3霜霉科(Peronosporaceae)a1霜霉属(Peronospora) →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a2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a3单轴霉属(Plasmopara)a4盘梗霉属(Bremia)a5指梗霉属(Sclerospora) →禾(谷生)指梗霉(S. graminicola)谷子白发病4.2.4白锈科(Albuginaceae)→白锈属(Albugo)→白锈菌(A. candida)十字花科、旋花科等植物白锈病。

接合菌亚门真菌a1根霉属(Rhizopus)→匍枝根霉(R.stolonifer)特征:有匍匐丝和假根,孢子囊与假根对生;病例:甘薯软腐病a2毛霉属(Mucor)→特征:不形成匍匐丝和假根,孢子囊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病例:果实或贮藏器官的腐烂。

农作物病害分类

农作物病害分类

农作物病害分类农业生产中,病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病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甚至会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农作物病害的分类和认识,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十分重要。

一、病害的分类1. 真菌病害真菌病害是农作物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们通过孢子传播,感染植物体内并在植物内部生长。

真菌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萎缩、变黄、变褐、变黑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真菌病害包括白粉病、黑斑病、锈病、炭疽病等。

2. 细菌病害细菌病害是由细菌感染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植物的伤口或气孔进入植物体内。

细菌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腐烂、变色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细菌病害包括黑腐病、炭疽病、晚疫病等。

3. 病毒病害病毒病害是由病毒感染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昆虫传播或接触感染植物。

病毒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弯曲、变形、变色、出现斑点等,甚至会导致植株畸形、凋零。

常见的病毒病害包括花叶病毒、黄化病毒、卷叶病毒等。

4. 真菌细菌混合病害真菌细菌混合病害是由真菌和细菌共同感染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伤口或气孔进入植物体内。

真菌细菌混合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腐烂、变色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真菌细菌混合病害包括软腐病、炭疽病、腐霉病等。

5. 昆虫害昆虫害是由各种昆虫危害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啃食、吸食植物汁液、繁殖等方式危害植物。

昆虫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斑点、变形、变色、凋零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昆虫害包括蚜虫、螨虫、飞虱、白蚁等。

二、病害的防治针对不同的病害,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1. 真菌病害的防治真菌病害的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药剂喷洒等方式进行。

同时,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减少病害的传播也是很重要的。

2. 细菌病害的防治细菌病害的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药剂喷洒等方式进行。

同时,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减少病害的传播也是很重要的。

3. 病毒病害的防治病毒病害的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使用无污染的种子、防止昆虫传播等方式进行。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 三。子囊菌亚门病害:包括果树腐烂病,轮 纹病,炭疽病,缩叶病,白粉病,水稻烂 秧,各种根腐,各种叶斑,叶霉,根腐等 病害。是最多的一个亚门病菌。
常用杀菌剂:唑类,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 环唑、氟硅唑、睛菌唑、亚胺唑、恶唑菌酮、 悪咪唑、多菌灵、甲托、多抗霉素、霜脲、咪 鲜胺等。
圈。 • 褐斑病(褐腐病):鞭毛菌亚门,阴雨高温潮湿有利发生,下叶开始。 • 纹枯病:半知菌亚门,(有性世代担子菌亚门),危害茎秆、叶鞘和
早穗苞叶,成褐色椭圆斑。 • 干腐病:半知菌亚门,危害果穗和茎秆,粒间有白色菌丝。 • 锈病:担子菌亚门,10%石灰水浸种2-4天。 • 青枯病:半知菌亚门,乳熟期突然萎蔫,遇大雨3-4天病株萎蔫。 • 茎基腐病:鞭毛菌亚门,7月下8月上抽穗前后,高温(34-35度)多
病毒病害及防止用药
• 病毒的种类有80多种,有花叶病毒、矮化 病毒、黄化病毒等。大部分表现是:黄叶、 黄化、矮化、蕨叶、小叶、斑驳、条纹、 斑点等形状。
• 病毒用药:植病灵、菌毒清、盐酸吗啉胍、 菌毒杀星、菇类蛋白多糖、十二烷基硫酸 钠、氯溴异氰尿酸、牛奶葡萄糖复配制剂、 氨基寡糖素、葡聚烯糖、83增抗剂、世奇 悬浮剂、三氮唑核甘硫酸铜、宁南霉素、 年年乐、10%磷酸三钠、克毒灵、病毒宁、 苦参碱、硫磺氧化钙等。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芦笋)
• 茎枯病:半知菌亚门。 • 褐斑病:半知菌亚门。 • 炭疽病:子囊菌亚门。 • 梢枯病:半知菌亚门。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韭菜)
• 疫病:鞭毛菌亚门。 • 软腐病:细菌性病害。 • 灰霉病:半知菌亚门。 • 茎枯病:半知菌亚门。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大葱)
• 紫斑病:半知菌亚门。 • 疫病:鞭毛菌亚门。 • 灰霉病:半知菌亚门。 • 霜霉病:鞭毛菌亚门。 • 叶枯病:子囊菌亚门。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的研究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的研究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的研究植物病原真菌是指能引起植物疾病的真菌。

由于植物病原真菌对农作物的破坏性,其分类研究对植物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介绍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方法、分类依据、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讨目前植物病原真菌分类的研究情况。

形态学分类是通过观察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该方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根据形态学特征,真菌可以分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束孢菌门、乳菇菌门等。

子囊菌门包括黑粉菌目、炭角菌目等,该类真菌的特征是产生子囊;担子菌门包括柄菌目、鳞嵌菌目等,该类真菌的特征是产生担子;束孢菌门包括白粉菌目、鞘腔菌目等,该类真菌的特征是产生束孢子;乳菇菌门包括绿脓菌目、伞菌目等,该类真菌的特征是产生子实体。

形态学分类方法简便易行,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生理学分类是根据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生理特性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真菌的生理特性,可以将植物病原真菌分为黑长真菌、白腐真菌和赤壳真菌等。

黑长真菌主要侵染庄稼的根部,导致根部腐烂;白腐真菌主要侵染果树和蔬菜,导致水果和蔬菜腐烂;赤壳真菌主要侵染瓜果类作物,导致瓜果类作物产生坏疽。

生理学分类方法可以从真菌的传播方式、寄主范围、致病机制等方面揭示植物病害的规律。

分子生物学分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类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基因分析,进而了解其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

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测序、PCR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同时还可以分析真菌的致病基因和毒力因子,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虽然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在分类速度和分类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生理学分类方法只能从少数真菌的生理特性出发,不能对所有真菌进行分类。

最后,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虽然准确可靠,但需要高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植物病原真菌统计

植物病原真菌统计

21个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玉米干腐病菌(Diplodia zeae)玉米弯孢弯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 魔芋基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玉米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康乃馨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dianthi)烟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nicotianae )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 vasinfectum)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雪腐病菌(Gerlachia nivalis)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烟草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甘蔗黑腐病菌(Ceratocystis adiposum )苹果斑点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f sp. mali)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烟草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所有菌株均来自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李干腐病病菌Polvporus hirsutus灰霉病病菌Botrytiscinerea茄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马铃薯干腐病病菌Fusarium caerulem(Libert) Sacc.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银杏叶枯病病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金银木假尾孢叶斑病菌Pseudocercospora lonicericola (Yamam.) Deighton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棉花红点病病菌Fusarium monihforme 葡萄痂圆孢菌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菜豆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巴西毛壳菌Chaetomium brasiliense枝孢芽枝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oeum)黄瓜猝倒病菌(Phthium aphanidermatum) 大豆猝死病菌(Fusarium virguliforme)大豆紫斑病菌(Cercospora kikuchii)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叶霉病(Fulviafulv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 is maydis)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实验室保存。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害的病原体实验室观察明显,农民朋友在从事农艺生产过程中使用此法相对不易,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病害症状上进行观察、区别,进而针对其病害种类对症下药,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真菌性病害:1、病害症状: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焉,少数畸形。

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霉状物、磨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大的病征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2、常见病害种类:黑粉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菌核病等。

蔬菜上常见的有茄子黄萎病、瓜类白粉病、霜霉病;大田作物上如向日葵菌核病,西瓜、水稻的三大病害等。

3、化学防治方法:真菌类病害种类繁多,常规用药可达上百种,我们常见的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阿米西达等。

二、细菌性病害1、病害症状:细菌通过植株的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初期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发病后的植株一般表现为坏死、腐烂或萎蔫。

斑点、腐烂、坏死、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形成。

2、常见病害种类:十字花科软腐病、茄科青枯病、马铃薯环腐病、水稻叶枯病、杏叶焦病、桃幼果病、细菌性穿孔病等。

3、化学防治药剂:1)抗生素类:农用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2)铜制剂类:氢氧化铜、王铜、碱式硫酸铜、噻菌铜3)其他类:叶枯唑、三氯异氰尿酸、敌磺钠等实际上,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我们可采取的方法还有很多,像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病虫害入侵;加强农业防治,比如使用无病繁殖材料、建立合理种植制度、保持田园卫生、加强栽培管理、轮作等;选用抗病性品种;采用生物防治;实施物理防治如:热处理、温汤浸种、、外科手术、高脂膜防病等。

五大亚门真菌五

五大亚门真菌五

五大亚门真菌五五大亚门真菌引起病害类型1、鞭毛菌亚门2、接合菌亚门3、子囊菌亚门4、担子菌亚门5、半知菌亚门(1)鞭毛菌亚门(低等)病种:腐霉、疫霉、白锈、猝倒、根腐、黑胫、叶腐、果腐、绵腐、茎基腐、晚疫、疫病、溃疡、斑点、根肿、叶霉等。

(2)接合菌亚门(低等)病种:褐腐、果腐、花腐、腐烂、茎腐、蒂腐、冠腐。

(3)子囊菌亚门(高等)病种:白粉、缩叶、丛枝、黑痣、落叶、菌核、叶斑、芽腐、果畸、煤污、树脂、黑痘、赤霉等。

(4)担子菌亚门(高等)病种:黑粉、黑穗、纹枯、锈病、紫纹羽、白纹羽、黄粉、木腐等。

(5)半知菌亚门(高等)病种:灰霉、早疫、炭疽、褐斑、叶斑、黑斑、(角、圆、大、小、黄、网、灰、紫)斑、赤霉、流胶、轮枯、轮纹、斑点落叶、立枯、茎枯、折梢、枝枯、恶苗、黄萎、枯萎、黑星、赤星、稻瘟、稻曲、疮痂、纹枯、房枯等大亚门真菌真菌引起症状1、不仅有病症:如,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

2、有明显病症: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物。

(子实体)。

3、如子实体(霉状、粉状、堆装)没形成则将叶片保湿24小时,即可出现。

半知菌亚门真菌四大菌属1、无孢菌类:主要为害根、茎、果等部位,引起立枯、茎腐和果腐等症状,如:幼苗立枯和花生白绢病。

2、丛梗孢菌类:主要引起叶斑病、穿孔病、灰霉病、红斑病、黄萎病、轮斑病、黑斑病。

3、球壳孢菌类:主要引起斑点、斑枯、褐斑、枝枯病等。

4、盘菌类:引起植物,炭疽、叶斑、叶枯、黑斑、灰斑病等。

二、半知菌小结1、半知菌,除少数侵染维管束,引起系统性萎嫣外,大多数引起局部坏死和腐烂症状,如侵害叶片,可以引起圆斑、角斑、轮斑。

为害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如黑腐,褐腐。

侵害根、茎,引起根腐,茎腐和枝干腐烂。

侵害幼苗引起立枯等症状。

2、注:半知菌是指一群只有无性或有性阶段未发现的真菌,它们中大多数属于子囊,部分属于担子菌,由于为观察到他们的有性阶段无法定性分类地位,暂归半知菌担子菌亚门真菌三大菌属1、层菌类:为害叶、茎、果、受害部位常发生膨肿状,有的组织坏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杀菌剂类别及其特点—选择性杀菌剂(杀真菌剂)由真菌引起作物病害种类最多、最普遍。

人类对植物病原真菌研究的最早最详尽,所以,至今专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种类也最多。

如何更容易记忆和使用这些种类繁多的杀菌剂,最好是首先认识常见作物病害的病原真菌类别。

再针对不同病害类别去选择适宜相当的药剂。

比如,对于霜霉病、疫霉病和晚疫病等低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选用烯酰吗啉、霜霉威、瑞毒霉、霜脲氰等,而三唑类杀菌剂对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锈病等半知菌、子囊菌或担子菌引起的病害有效。

咯菌腈、嘧霉胺、异菌脲等对灰霉病特效。

作物病原真菌分为低等真菌和高等真菌两大类,低等真菌是指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而子囊菌、担子菌以及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的半知菌三个亚门。

详情见下表。

表1,作物病原真菌分类类别亚门属别常见病害低等真菌一、鞭毛菌:无性孢子为带有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动的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厚垣孢子或卵孢子。

1根肿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整体产孢繁殖。

无性孢子为薄壁孢子囊中产生的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厚壁孢子囊中产生的休眠包子。

十字花科根肿病2粉痂菌:休眠包子聚集成多孔的海绵状圆球。

马铃薯粉痂病3霜霉菌: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体,产生吸器伸入作物组织细胞内吸取养分。

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有性孢子多为卵孢子。

在被害发病的作物叶片背面出现的霜霉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和游动孢子囊。

多种蔬菜、果树的霜霉病4疫霉菌:菌丝体发达,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自然条件下很难见到其卵孢子。

其病征(病菌在被害作物体上表现的特征)是白色绵絮状物。

疫霉根腐病、马铃薯、番茄等晚疫病等。

二、接合菌:无性孢子为包囊孢子,有性孢子为接合子。

根霉菌:菌丝上有假根。

甘薯软腐病。

高等真菌一、子囊菌: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体,无性孢子为产生于分生孢子梗或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有性孢子则是子囊孢子。

间隔--------------间隔-------------间隔1白粉菌:菌丝体可以产生吸器伸进植物组织体内细胞间吸收营养。

在被害部位产生的白粉状物是其分生孢子和菌丝体。

小麦、蔬菜、果树白粉病2长喙壳菌:其子囊壳有一个长颈。

甘薯黑斑病3赤霉菌:其主要病征是在被害的作物体上产生红色霉状物:分生孢子,以及黑色颗粒状物:子囊壳。

水稻恶苗病、禾谷类赤霉病。

4黑腐皮壳菌:子囊壳埋在被害作物组织的子座内并伸出一长管。

高湿条件下产生的子囊孢子呈橘红色粘液从病斑的黑色粒点上分泌出来。

苹果树腐烂病。

5黑星菌:在作物体上形成星状病斑,病斑表面往往有黑色霉状物。

梨树黑星病6核盘菌:由菌丝体发育成菌核,外观形似老鼠粪状黑色小颗粒。

各种蔬菜菌核病二、担子菌:营养体发达分为初生菌丝体和次生菌丝体,无1锈菌:在作物体表面上往往产生铁锈色的锈孢子蔬菜、禾谷类、果树锈病性孢子少见,有性孢子为担子上的担孢子。

2黑粉菌:病菌在被害植物器官内逐渐发育成黑色的黑粉状冬孢子。

禾谷类作物黑粉病、黑穗病等 三、半知菌:因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特征,故暂时划分为半知菌。

已经被发现其有性世代的半知菌大多数都是子囊菌。

1丛梗孢菌:分生孢子散生或丛生。

稻瘟病、玉米小斑病、棉花枯萎病2黑盘孢菌:分生孢子生于孢子盘上。

各种作物炭疽病3球壳孢菌: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器内黄麻干枯病4无孢菌:只产生厚垣孢子。

蔬菜水稻等立枯病表2,常见杀真菌剂类别及其作用特点化学结构分类类别 主要品种及其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有机磷:1960年代相继开发出稻瘟净、异 1、甲基立枯磷(利克菌):防治土传性真菌病害的 经典老药。

苗床土壤处理、淋根、灌根、拌种等方式,防治多种作物的立枯病、白绢病、菌核病等,尤其是多马铃薯茎腐病和黑斑病特效。

1、 提前使用预防,效果更好; 3、不能和碱性药剂混用2、三乙膦酸铝(疫霜灵、乙磷铝):1977年法国罗那普朗克开发。

具有双向内吸性传导。

主要防治由疫霉菌引起的根茎疫病、霜霉病和白锈病,也可防治少数半知菌病害。

茎叶喷雾处理,防治蔬菜、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茄子绵疫病、梨树黑点病等。

1、 高剂量高浓度使用易对黄瓜、白菜产生药害;2、 最好和多菌灵、代森锰锌、福美双等杀菌剂复配使用;3、 对疫霉菌引稻瘟净等有机磷杀菌剂。

起的根茎部病害用土壤处理方法效果好,而对由其引起的叶部病害用喷雾方法效果差。

3、异稻瘟净:内吸性杀菌剂,对稻瘟病、纹枯病和胡麻斑病有效,兼治叶蝉。

稻瘟病发生初期茎叶喷雾,尤其是用颗粒剂撒施效果好持效期长。

1、不能与碱性农药、高毒有机磷农药、五氯酚钠、敌稗混用,施药前后10天内不能施敌稗;2、安全间隔期为20天,否则稻米具有异嗅味。

本品易燃,不能接近火源,以免引起火灾。

稻田使用时,喷撒不匀会产生褐色药斑;3、和防治叶蝉的杀虫剂混合使用,对抗性叶蝉效果更好。

4、稻瘟灵(富士一号):对稻瘟病特效。

稻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特别是集中于穗轴和枝梗上,抑制病菌侵入和扩展,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兼治飞虱。

1、防治水稻叶瘟 在田间出现叶瘟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60-75克,兑水30公斤喷雾,经常发生地区可在发病前7-10天,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60-100克,兑水30公斤泼浇。

2、防治穗颈瘟 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

在孕穗后期到破口和1、和稻瘟净、异稻瘟净等有正交互抗性;2、速效性不强,但持效期较长;3、鱼塘附近使用该药要慎重。

齐穗期各喷1次。

二甲酰亚胺:1967年住友发现了菌核利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菌的活性,但之后发现对人畜有致癌作用,1、乙烯菌核利(农利灵):保护剂,对核盘菌、灰葡萄孢菌、交链孢霉和长蠕孢霉有特效。

防治油菜菌核病,花卉、茄子、黄瓜灰霉病 在发病初期,每次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共3-4次。

1、可与多种杀虫、杀菌剂混用;2、 施药植物要在4-6片叶以后,移栽苗要在缓苗以后 才能使用;3、 低湿、干旱时要慎用。

2、腐霉利(速克灵):经典性防治灰霉病特效药剂。

属于保护剂,但有弱内吸性。

对核盘菌、灰葡萄孢菌、交链孢霉和长蠕孢霉有特效。

1、 防治油菜、番茄、黄瓜、向日葵菌核病 每亩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适量水喷雾; 2、 玉米大小斑病、樱桃褐腐病 每亩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75-100公斤喷雾,间隔7-10天喷药1-2次;3、 葡萄、番茄、桃、黄瓜、葱等灰霉病 发病初期每亩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0-50克对适量水喷雾,1周以后再喷1次。

1、最好和其它杀菌剂配合或混合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提高防效;2、但不能碱性药剂、有机磷药剂混合使用。

3、异菌脲(扑海因):保护剂。

除核盘菌和灰葡萄孢菌之外,对丛梗孢霉、交链孢霉和小菌核菌也有效。

1、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茎叶喷雾处理、浸泡插条对瓜类、番茄、辣椒、茄子、园林花卉、草坪等植物的灰霉病、早疫病、黑斑病、菌核病等以及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病害有防效;2、 在蘸花药液中加进异菌脲可以防治黄瓜、番茄等蔬菜灰霉病对花器和幼果的侵染。

1、不能与腐霉利(速克灵)、乙烯菌核利(农利灵)等作用方式相同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

2、不能与强碱性或强酸性的药剂混用。

3、为预防抗性菌株的产生,作物全生育期异菌脲随即停产。

的施用次数要控制在3次以内,在病害发生初期和高峰前使用,可获得最佳效果。

苯并咪唑类:1960年代苯菌灵的上市,开辟了该类杀菌剂的研制。

对作物高度安全,能被植物吸收以防治被侵染的真菌性病原菌,但对交链孢菌、长蠕孢菌、轮枝孢菌和卵菌无效。

1、噻菌灵(特可多):在筛选稻瘟病的抗菌剂时发现的,现在日本、台湾和韩国广泛用于稻瘟病的防治。

近几年研究发现,噻菌灵具有诱导植物产生抗病能力的机理,除去对稻瘟病有良好防效以外,噻菌灵对黄瓜细菌性斑点病和甘蓝黑腐病也有防效。

但国内多用于防腐保鲜。

1、柑橘贮藏病害用45%悬浮液1000-5000毫克/公斤浸果3-5分钟,低温下保存2-3个月,仍新鲜。

2、香蕉防腐用45%悬浮液500-700毫克/公斤浸果3分钟,捞出凉干,低温保存,保鲜期1个多月。

3、水稻恶苗病每100公斤稻种用有效成分含量180-300克可湿性粉剂拌种,如60%可湿性粉剂用300-500克,90%可湿性粉剂用200-300克。

4、苹果和梨的青霉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等防治收获前每亩用含有效成分30-60克药液喷雾。

对鱼类有毒,不要污染池塘和水源2、乙霉威(万霉灵):一种与多菌灵有副交互抗性的杀菌剂。

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

这种作用方式与多菌灵很相似,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

如灰霉菌一旦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而对乙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混配使用用于防治灰霉病、褐斑病。

1、本剂只适用于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灰霉病发生田块。

使用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也会出现对多菌灵和乙霉威均居抗性的双抗菌株;2、不能与铜制剂及酸碱性较强的农药混用。

霉威很敏感。

相反,对多菌灵敏感的灰霉菌,乙霉威则表现为无抑菌活性。

羧酸替苯胺类:1960年Uniroyal公司首先发现其活性,1969年法国登记使用。

萎锈灵、氧化萎锈灵、拌种灵、戊菌隆主要用于种子处理防治由担子菌引起的禾谷类作物黑穗病或黑粉病等操作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BI s):197 0年代发现其抗菌活性。

甾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真菌中麦角甾醇还具有细胞代谢的调节作用和激素作用。

干扰真菌甾醇的合成不但可以破坏真菌细胞膜的1、嘧啶类:氯苯嘧啶醇(乐必耕):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是一种麦角淄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使其不能侵染植物组织。

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疮痂病和黑星病等1、苹果黑星病、炭疽病、梨黑星病、锈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以30-40毫克/公斤(即100公斤水中加6%可湿性粉剂50-66.7克)进行叶面均匀喷雾,每隔2周左右再喷1次,共3-4次。

2、苹果、瓜类白粉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以15-30毫克/公斤(即100公斤水中加6%可湿性粉剂25-50克)进行叶面喷雾。

3、花生黑斑病、褐斑病、锈病的防治每亩用6%可湿性粉剂30-50克,兑水喷雾,每隔2周喷1次,共3-4次。

1、避免药液直接接触身体,药液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2、存放在远离火源的地方;3、在发病初期使用,要均匀喷洒。

2、咪唑类:抑霉唑(抑霉力):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菌具有高活性。

尤其是对青霉菌、胶孢炭疽病菌、拟茎点霉和茎点霉1、防治柑橘贮藏期的青霉病、绿霉病,采收的当天用浓度50-500毫克/升药液(相当于50%乳油1000-2000倍液或22. 2%乳油500-1000倍液)浸果1一2分钟,捞起晾干,装箱贮藏或运输。

单果包装,效果更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