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教育育人工作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安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

高校安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

一是要构建安全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要建立由校领 导、学校安全保卫干部、有关法律教育、德育教师及有关负责 学生工作的干部组成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统一负责 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进 行授课,考评教育效果等。教研室可单独设立,在学校教务 部门指导下开展安全教学工作,也可以纳入学校德育或法制
高校安全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现在,更影响着他们 的未来。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开展大学生安全文化
教育成为必修课。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体的安全行为是受
其安全的意识、价值、法律、伦理道德观念支配的,并与其所 处安全环境密切相关,它由个体安全文化素质所决定,并反 映了个体的人格品质。大学生缺少安全文化品质,那他的人
责任编辑:禹兰
万方数据
163
[1]葛高林、左惟:《大学生安垒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童宣海:《对在枝大学生应进行安叁教育》,保卫学研
究,2001年第2期。
[3]陆宏彬:《关于加强大学生安空教育的探讨》,南通纺 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4]蒋厦宁:《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扬州大学学 报,2003年第4期。 [5]刘魁建:《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之我见》,广西大学学 报,2003年第5期。
作,罗4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高等学校应 体组织安全教育及其管理工作”。这些法律、法规为高校对
*作者简介:扬能山,湖南科技学院副研究员,湖南永州,425l。o。
万方数据
161
万方数据
文教・历史
2.依法治校,狼抓落实,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妇l 《教育法》,关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 定,既保持德、智、体在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又包含了劳 动、法僖等其他方面的教育,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必要 的法律依据。为此,必须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

职业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职业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职业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①———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刘甲珉,尹一萍,王体晓(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推动实施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我校积极探索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长期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专业学院、产业学院、社区学院、书院等“一校四院”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了基于全员育人的“三导师”制,基于全过程育人的“十二主题教育月制”和基于全方位育人的“六大工程”五育并举特色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基于“三导师”的全员育人体系为改善高校传统日渐疏远的师生关系,构建基于“三导师”的全员育人体系。

(一)大学生人生与思政导师实施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进一上”制度,即领导干部进教室、进宿舍、进车间、上讲台。

实施党员导师制,全体校领导、处级干部、全体共产党员与对口联系的二级学院和学生班级结对,与书院和学生宿舍结对,与社区学院和社团结对,与产业学院和实习学生结对,定期开展座谈、讲座、走访、家访等,深入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破解人生难题。

专业书院配备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配备兼职班主任;书院聘请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等在内的社会知名人士和校内名师担任德育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也定点联系班级和宿舍,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全体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学业与职业导师各书院成立了学业辅导中心,聘请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为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定期开展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培训,开展企业参观、专业实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咨询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财政厅、文化厅、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教育局、财政局、文化局、团委,中央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武警部队政治部,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1.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

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第37卷 第5期 2021 年 5 月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JilinEngineeringNormalUniversity
Vol.37 No.5 May.2021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秦志勇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
[摘 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落实 立 德
1.抓牢 大 一 年 级 理 想 信 念 教 育,细 心 “启 航 ”。 “良好的开 端,是 成 功 的 一 半”,因 此,科 学 制 定 新 生 入学 教 育 方 案,在 大 一 年 级 入 学 适 应 期 开 展 导 入 教 育,细心“启航”尤为重要。学校可 以 通 过 开 学 典 礼、 主题班会、社团招新、主题团日及迎 新 晚 会 等 丰 富 多 样的 形 式,对 新 生 进 行 理 想 信 念 教 育 和 爱 国 主 义 教 育,帮助他们 建 立 责 任 感,增 强 使 命 感;对 新 生 进 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他们的成长 指 明 方 向;对 新 生 进行法律、校规、纪律教育,为他 们 成 才 提 供 保 障;对 新生 进 行 心 理 健 康 教 育,使 他 们 尽 快 适 应 新 的 生 活 学 习 环 境 ,早 日 融 入 到 大 学 生 活 中 来 。
6.积极利用社会资 源,加 强 校 企 合 作,形 成 育 人 合力。实 践 教 学 是 大 学 教 育 重 要 且 必 不 可 少 的 环 节,学 校 要 多 联 系 社 会 优 秀 企 业 并 与 他 们 建 立 长 期 合作关系,为 学 生 提 供 良 好 的 实 习 实 践 环 境。 企 业 里的优秀员工实践能力强,社会经 验 丰 富,通 过 他 们 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 强 学 生 就 业 的 竞争力。

谈高校校园安全教育

谈高校校园安全教育
目前,高校校园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校园内外的治安状况相对复杂,各类安 全问题时有发生。例如,校园火灾、学生安全事故、刑事案件等频发,给师生带 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一些高校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 力、安全教育缺失等问题,使得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二、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建 立
四、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1、智能化安全管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校园 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例如,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校园安全状况, 提高预警和处置效率。
四、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2、多元化安全教育:拓展安全教育方式和内容,实现多元化、全面覆盖。例 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安全体验式教育,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安全知 识和技能。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特别是在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的安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庆市作为一个西南地区的著名城市,也 面临着校园安全方面的挑战。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保障学生的人身安 全,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校园安全教育现状
校园安全教育现状
目前,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园安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安全教育 不足,很多学校并未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或者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 质性的内容。其次,教育形式单一,多以口头宣传和简单的演练为主,缺乏实践 性和创新性。此外,一些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 乏等问题。
总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是培养全能人才和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保障。面对 当前复杂多变的校园安全形势,高校必须加强对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 完善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管理和互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成长环境,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 献力量。

“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及运行模式研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及运行模式研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及运行模式研究摘要:“三全育人”理念提出的目的为了解决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它不仅揭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更为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思路。

本文从“三全育人”角度出发,主要研究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总结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统一目标、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研究如何发挥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对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三全育人;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一、“三全育人”对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高校是“三全育人”理念落地执行的终端,需要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对研究生的各项教育活动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活动是其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效果。

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作为体现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建设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高校是推进基地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主体,应当用好“三全育人”这把“金钥匙”,将“三全育人”与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有机结合,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以“三全育人”理念为依据来研究如何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实践基地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一)有利于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应用型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可以极大地调动高校、企业和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实践、创造和收益实现三者的互利共赢。

通过校企之间的联系,包括课程内容和研究方向、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等的连接,实现高校与行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在专业课程的实验、企业实习等环节中,都依赖于学生主动参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够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高校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高校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财政厅、文化厅、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教育局、财政局、文化局、团委,中央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武警部队政治部,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1.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

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三全育人”背景下加强高校重点关注学生管理的探索研究

“三全育人”背景下加强高校重点关注学生管理的探索研究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14,2021 Sum No.5302021年第14期总第30期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探索研究重点关注学生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解决好重点关注学生在学校教育、家庭生活、心理健康和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其营造健康、轻松的学习条件和成长环境,促进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安全、全面成长。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树人;重点关注学生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pecially Focuse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WU Kaifan,WANG Conghui,JI Maomao Abstract Guided by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we must conscientiously carry out the spirit of the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persist in taking enhanc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 as the central link,and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so as to achieve full range of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explore and research the management methods of specially focused students,and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chool education,family life,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protection to the greatest extent,so as to fully create healthy and relaxed learning conditions and growth environment for them,and pro-mote the healthy,safe and all-round growth of specially focused students.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enhanc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specially focused students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构建高校“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

构建高校“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

构建高校“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汪旻旻(安徽医科大学团委 安徽 合肥 230000)摘要: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是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强化共青团育人职能的关键路径,是推动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

安徽医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要求,着力构建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提升当代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五育并举;第二课堂;高校育人体系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要创新方式,拓展途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机会和舞台。

”[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劳动的习惯。

” [2]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应该主动适应“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一体化高校育人体系。

一、高校“五育并举”的科学内涵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进入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五个重要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安徽医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特点及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特点及发展路径研究

V0 1 . 3 3. No . 9 S e p. 2 01 3
文章 编号 : 2 0 9 5— 4 6 5 4( 2 0 1 3) 0 9— 0 1 8 5— 0 2
高校学生安全 教 育特点 及发 展路径研 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许 璐 璐
( 龙岩学院 资源工程学院, 福建

龙岩 3 6 4 0 1 2 )
要: 高校 学生的主体特征 发生 了转 变 , 学生工作应利 用新 媒体技 术手段 帮助 “ 9 0后 ” 大 学生制 定长效 可行 的
安全教育机制 。以高校 主体特征来剖析 学校安全教 育的局 限性 , 并探 索新 时期 高校 构建安全教育 的实现路径 。 关键词 : 高校 学生 ; 安 全教育 ; 发展 趋势
划, 完善教育制度 , 培养专业 化 的安全 教育 人才 , 让安 全教 育独立成一 门课程 , 列 入必修课 程 。 由于 没有把 安全教 育 学生主体特性是做 好高校安全教育 的前提 , 也是 高校安全教 作为高校教 学的一部分 , 零散 的安全 教育 导致部 分专 业老 育工作方法的基础 , 进而构建高校安全教育实现路径 。 师不重视安全教育 , 认 为安全教 育是 辅导 员或保 卫部 门的 高校学 生主体 性特征 职责 , 只传授专业知识 , 不 管育人 , 使 安全 教育工 作无 法实 自2 0 0 8年开始 , “ 9 0后 ” 大 学生 渐渐 进 入 了学生 工 作 现全员育人 、 全方位无漏洞 的开展 。 的视 野。他们生活在改 革开放 进一 步深 化 , 社会 经 济及 互 ( 二) 高 校安 全 教育 形 式 传 统 , 不 重视 安 全 技 能 的培 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联 网快速发 展 , 物质 生活不断丰富 的时代背景下 , 并且 大多 养 , 数是独 生子女 , 从 而形 成 了具 有鲜 明 的时代 特 色 、 个 性 突 当前 , 所有高校对学生安全工 作都异 常重视 , 但是仍沿 出、 自我意识强烈 、 缺乏 团队合作 意识 和容易接受 新鲜事 物 用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 , 如主题班 会、 制 作安全 主题 海报或 的特征 。同时他们的见识 、 经验 和阅历 尚浅 , 对各 种 问题 缺 手抄报 、 播放安全警示片 、 发放宣传广告册 、 悬挂安全警示条 乏深入 的了解、 理性 的认 识和辩证 的思 考 , 难免在 思想 和判 幅 、 安全知识竞赛 、 专家讲 座、 系列 安全 主题 活动等形 式 , 对 断上表 现出一定的片 面性 、 表 面性 和盲 目性… 。 学生进行防交 通事故 、 防骗、 防抢、 防敲诈勒索 、 防盗 、 防火 、 他们 在父母呵护宠爱 下成 长 , 往 往形 成心理 素质 及 抗 防性侵害等安全教育 , 向学生普 及人身 、 财产 、 饮食、 消防 、 交 挫折 能力 较差 , 遇到 事情容 易 冲动 , 更 易产 生焦 虑心理 , 辨 通 、 心理健康及 医疗知识 , 逐步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 , 增 明是非能力 弱 , 易被不 良势力利用 , 促使高校大学 生思想 活 强学生的安全 防范意识 。这些手 段 的安 全教育在 一定程度 跃, 与 社会接轨程度 高 , 网络化 严重 , 安 全意识淡薄 , 自我管 上对学生起到 了警示教育 的作用 , 但并没有提高学生参与 的 理能力差 的特点 。因此 , 需要强化高校学 生的安全意识 、 积极性 , 说教式 的教育也 易引起 学生 的排 斥心理 , 难 以吸引 自我管理 、 危机应变 能力 , 进 而形成 大 学生安 全 管理机 制 , 学生的注意力 。未将安全防范实 践技能 与安全理论 知识相 构建大学 生安全教育实现路径 。 结合 , 难以深人人心 , 较少 的实战经验 , 使得高校学生在真正 二、 高校安全教 育的现状及特点 面临突发安全事故时 , 往往惊慌失措 , 甚至束手无策。 随着社会 经济及 网络 信息 的迅 猛发 展 , 高校 大学 生 的 ( 三) 高校通过 网络对 学生开展 有针对 性 的安 全教育 , 安全 隐患也不 断的发生 着变化 , 面对新 时期 学生 安全 稳定 但对 网络本身 的安全重视不够 随着数字化 飞速 的发展 , 网络 的应用 范围越 来越广泛 , 工作 , 各 高校也都不断 的转 变观念 , 通 过多种形式 和途径加 大高校学生安 全教 育的力度 , 提高大学生 的安全 防患 意识 、 信息全球化给高校安 全教育 带来 了便利 , 高校可 以及 时的 自我保护 意识 , 以减少 校 园安全 事故 的发 生 。即使一 些 高 根据 当下事实热点及在安全事 故多发的特殊时期 , 如开学 、 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具有 一定 的成效 , 但 构建 安全 教育 实现 放假 、 社会 实践 与兼职 、 课 程实 习 、 毕业 前夕 等针 对性 的适 路径还存在诸 多困难。 时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在利用 网络对 学生开展针对性 教 ( 一) 高校 日 益重视安 全教育 , 但 仍未 形成规 范 的教学 育的同时 , 多数 高校 往往 忽略 了 网络 信息 安全 问题 。互联 网的全球性特征 , 一 些不 良及不 实的信 息易腐 蚀 学生 的思 模 式 目前大多数高 校都只是依托学校 的保卫部 门及 学生工 想道德品质 , 对 教育 产生 强大 的冲击 。多元化 的 思想 冲击 作部 门, 利 用安全教育 主题 活动 、 入 学教育 、 晚点 评集 中思 易使学生产生 西化 的倾 向, 淡 薄 民族 观念 和社 会 责任 感 。 想政 治教育 、 行 前教育及 安全 事故典 型事 例分 析 宣传 教育 网络购物的兴起引发 了网络诈 骗 , 而法律 知识 淡薄 的学生 等对 大学生进行 日常的安全 教育 。并没有将 安全教育 与专 浏 览、 下载 、 传播黄赌毒信 息等 , 易 于触犯 网络 信息安 全法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五育融合路径探索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五育融合路径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1]作为类型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凸显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特色,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体现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五育融合”。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高校充分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通过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2-3]。

“三全育人、五育融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核心组成部分,并深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方法论层面生动体现唯物辩证法[4]。

“三全育人”理念能够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进行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的环境[5]。

从教育行动研究的角度看,其具有实践理性的理论基础。

实践理性能够创新和拓展行动研究的实践范式。

马克思的实践理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理性是实践的理性,理性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来源于实践;二是实践是理性的实践,实践活动需要理性的指导。

马克思实践理性可以理解为社会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科学认识,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指引和规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实践行为,使实践活动合理化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6]。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将“三全育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突出“五育融合”,实现“五育”之间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

70安全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

新时代背景下,尽管我国高校已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要工作不断贯彻落实且成效显著,但大学生安全教育仍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学生对高校环境安全稳定的需求与高校对危机分析处理、安全教育的不充分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

因此,推动安全教育指导原则与时俱进、构建系统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是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应然之举。

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构成要素变化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安全环境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构成要素的外延也更为广泛。

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应该涵盖原有的传统安全领域,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更要涵盖非传统安全教育方面,包括信息安全、社会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管理方式的变革,高等院校的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现已成为综合型社会化机构。

这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不断延展,活动空间更开放多元,社会互动、人际交往更为频繁,同时也使他们更容易暴露在诸多风险之中。

因此,空间范围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安全教育内涵的拓展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空间的延展,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构成要素发生新的变化,这一变化也促使安全教育育人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对此,高校应该认识到,当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内容的交织,也有校内与校外安全场域的交织。

高校在构建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时应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本研究通过对“安全教育涉及的范围与领域”“安全教育的开展现状与效果”以及“如何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的调研总结,发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如下——首先,调查显示,电信诈骗是大学生普遍容易受到的侵害,传销、偷窃、暴力外伤、性侵和自然灾害等次之。

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涵盖了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两大方面。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方法研究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方法研究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方法研究【摘要】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主要围绕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展开研究,分析了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发展路径和方法,并对其成效进行评估。

通过对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其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高校提供指导意见和实践建议。

结论部分重点强调了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提出了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改进和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路径方法、研究、现状分析、成效评估、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课程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网络育人工作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研究背景部分需要从网络育人工作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现代高校面临着严峻的人才培养挑战,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而传统的教育手段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网络育人工作成为了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等。

深入研究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方法,探索有效的实践策略,对于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转型升级,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教育日益普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网络育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方法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首先在于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构建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构建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构建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刘 蒙(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摘 要]“三全育人”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简称,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育人指导思想。

“三全育人”对高校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文提出了构建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基金项目] 2017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2017JYDJ-ZD007)[作者简介] 刘 蒙(1966—),女,江苏扬州人,学士,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53-0099-03 [收稿日期] 2020-10-2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深入推进指明了新方向[1],推进“三全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2],“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南京邮电大学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近几年在教学、管理及服务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和尝试,对已建立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机制、平台、措施进行科学分析,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搭建“三全育人”平台,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论文提出了构建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目标、策略及实施措施。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还在于通过育人工作,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和竞争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综合素质比单一的学科知识更加重要,高校育人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是培养既有责任感、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又有创新思维、多元文化素养和社会服务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高校不仅要注重个人素质培养,还要加强社区服务和社会责任感教育,进一步促进高校与社会的融合。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策略高校资助育人的核心策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此外,高校资助育人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社会技能培养、行为规范意识、职业规划和个人品德修养。

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高校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培养策略,如社会实践、竞赛训练、学术研究、志愿者服务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措施高校资助育人的实施措施包括制定完善的育人政策及措施、搭建多样化的育人实践平台、提高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意识、建立贴近学生思想和需求的育人指导机制等。

此外,高校还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营造开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努力打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总结一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育人策略,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推动高校与社会的融合。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全员参与,从教师、学生、管理员到校外社会机构,都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推进高校育人工作的不断完善。

首先,高校教师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

高校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高校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高校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看过《校园安全教育读本》后,我收获很多,感慨很多,体会也很多,其中一些内容尤其让我记忆深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不法分子开始把注意力投注到大学生这一群体上,因而,校园治安情况日趋复杂严峻,学生安全问题亦日益凸显:大学生被抢、被骗、被盗、被骚扰、被伤害等案件时有发生;大学生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现象屡禁止不止;大学生遭遇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逐年增加;一些治安案件、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中主要包括: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校园防盗、校园预防诈骗、校园用电安全教育等。

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对于消防安全问题,我们都不陌生,每年都会有各种火灾报道。

虽然它多次重复被提起,但依然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火灾的起因虽然层出不穷,但就其根本还是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息息相关。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做好预防火灾的措施,如: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乱拉乱接电线;不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电饭煲等电器。

校园防盗:校园中易被盗的场所主要是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

平时我们应该注意现金和贵重物品的保管、离开宿舍时锁好门窗、在食堂,教室,图书馆里注意自己的包。

校园预防诈骗:学生被骗的原因不外乎(一)有求于人,轻率行事。

(二)贪图钱财。

(三)社会阅历少,思想单纯,容易感情用事,加上自我防范意识差,客观上给了骗子行骗的机会。

(四)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行骗组织趁此行骗。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学习法律法规,掌握一些预防受骗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善于辨别真假,要洁身自好,对自己严格要求。

不贪私利,不图虚荣、知己知彼,心明眼亮、克服主观感觉,避免以貌取人、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环境的快速发展,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的理念与实践,分析其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概念及其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定位,然后阐述了综合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最后探讨了高校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的策略与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的理论基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育人方式,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现代教育理念、社区教育理论以及全面育人理论。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让学生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社区教育理论认为,社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强调将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社区环境中接受教育,同时也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中,学生社区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平台,通过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机会。

全面育人理论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代教育理念、社区教育理论以及全面育人理论。

这些理论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研究

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研究

重 视 程 度 、 安 全 隐 患 的 预 见 性 等 软 件 因 素 , 且 后 者 往 往 对 而
更重要却不易控制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 不一定成熟 , 由于
竞 争 激 烈 . : 压 力 大 , 因 为 情 感 问 题 , 理 较 脆 弱 , 因 习 ’ 或 心 或 为 社 会 }种 种 脱 象 的 诱 惑 , 难 以 约 束 自 己 的 行 为 , 由 于 : 而 或 技 能 方 面 的 因 , 突 发 事 件 的 预 见 性 不 够 , 加 上 高 校 的 对 再 急 剧 扩 招 , 得 安 全 措 施 未 能 及 时 跟 上 , 往 易 导 致 意 外 事 使 往 故 的 发 生 。 高 校在 以 往 的 日常管 理 工 作 存 在 片 面 性 , 乏 科 缺
学性 、 系统 性 。 我 们 研 究 高 等 院 校 大 学 生 安 全 工 作 评 价 体
系 , 是希 望 促 使 高 校 安 全 防 范 工 作 制 度 化 、 范 化 、 统 就 规 系
化 , 立一个安全 、 序的育人环境。 建 有
了《 等 教 育 法》 《 等 院 校 学 生 行 为 准 则 ( 行 ) 、高 等 院 高 、高 试 》《
发 展 带 来 了生 机 和 活 力 , 使得 影 响 高 校 安 全 的 因 素 逐 渐 增 也
多 。 近 年 来 , 校 内 发 生 的 各 类 治 安 案 件 、 件 呈 逐 年 上 升 高 事 的趋 势 。 如 盗 窃 、 骗 、 氓 滋 扰 、 学 生 酗 酒 滋 事 、 架 斗 诈 流 大 打
殴等治安案件和火灾 、 气 中毒等灾 害事故 , 煤 涉及 大 学 生 学 习 、 活的方方面 面。校园安全 是一个 老生 常谈 的话题 , 生 高 校 大 学 生 安 全 教 育 工 作 是 一 个 经 久 不 衰 的 主 题 , 学 生 安 全 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安全教育育人工作研究》摘要。

育人工作是高校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高校的基本职责。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安全防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技能。

本文着重研究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现状和育人模式。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育人
高校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做好育人工作也是政府和人民对高校的更高层次要求。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办学开放性进一步扩大,导致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造成校园及周边治安形势愈发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随着00后开始上大学,学生的学业不良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安全的隐患也逐渐增加,安全无小事,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全球化对社会影响的进一步加剧,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也不断发生变化,然而的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对境外反华势力渗透认识不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梳理当今我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十分必要,为更好的发挥安全教育的育人功能做好铺垫。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重新审视,并探索安全教育育人的模式。

1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基本状况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整体上呈现内容不够系统、学校不够重视、学生对安全教育缺乏认识、教育的时效性及形式创新性不够。

1.1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松散,缺乏系统规划。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一般包
括生命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环境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国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都是由保卫处(部)负责,都是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如全国两会、“五四”青年节、全国安全生产月、六月毕业季、秋季开学季、“十一”国庆节、国家安全日、全国交通日、元旦等,在节前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与大学生的契合度不够,开展后,相关的总结流于形式。

安全教育缺少系统规划,往往导致大学生的感知不强,收获较少,因此安全教育的效果往往大大折扣。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显现,不仅需要系统规划,还需要安全教育的课程化,通过课程化,学生才会用心掌握安全知识,安全教育才会有成效。

1.2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学校重视。

“雷声大雨点小”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随着近些年高校安全事故频发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家长和社会也愈加重视,可以说,其重要性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事业;安全稳定是高校压倒一切的大事。

安全教育往往被认为是学校某一个特定部门的事情,其他部门存在领导不够重视、执行不够到位、敷衍了事的情况,学校缺乏后续有效监督。

现在国家坚决防止工作中出现“形式主义”,高校安全教育的开展要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学校重视,从工作布置、过程监督、效果成效等环节都要全程参与,充分重视。

只有这样,安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落细落具体;只有这样,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只有这样,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守住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底线,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

1.3学生对安全教育认识不够,
存在侥幸心理。

近年来,高校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包括治安方面、心理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都有发生,然而学生普遍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网络媒体报道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

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不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是一种自理能力的提高,但是,在中国,大学以前的教育都是以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主,系统安全教育少之又少,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大学生,其安全意识与社会上的人相比,还比较低,因此,近些年,高校发生一些女大学生被社会上人欺骗的事情,对学生的心理、生理造成不良影响。

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安全技能,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高校安全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更加需要大学生重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安全教育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缺乏与时俱进,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与时代发展脱钩,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安全形势也始终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也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智能化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功能愈加丰富,很多信息安全事故最后都发展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事件。

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较快的人群,传统的安全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安全的认知,因此需要开展非传统的安全教育,即结合新时代,由不同层次、多种安全要素组成的安全观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要做到育人,最重要的是要做吸
引学生,使学生感兴趣,内容上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2高校安全教育的育人功能
做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将安全教育融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到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做到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守住安全底线,落实安全教育育人作用,做到安全教育课程化,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开展高校安全教育,实现教育育人,同时,做好高校安全教育,为学校各项事业提供安全、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鲁晓平.新形势下高校安全教育及其有效机制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24).
[2]何军峰.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9).
[3]楼情雅,周高峰.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因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14).
[4]权海鹏,詹正发,邓先锋.高校周边环境特点与大学生安全保护[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4).
[5]周高峰.书院制下大学生学业不良辅导体系的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17,5(18).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