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含”-字的成语
包含-”直”-字的成语
1▲秉笔直书△bǐngbǐzhíshū△典故: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例子:我是~,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2▲长驱直入△chángqūzhírù△典故: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
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
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汉·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直入敌围者也。
”△例子:我根据数日来的~,满相信着先头部队是已经进入了武昌。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3▲聪明正直△cōngmíngzhângzhí△典故: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
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例子:那包爷(拯)自小~,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4▲单刀直入△dāndāozhírù△典故:用短柄刀直接刺入。
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
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例子:上面一篇“嗣汉六十二代天师正一真人张元旭”的序文,尤为~。
(鲁迅《热风》三十三)5▲谠言直声△dǎngyánzhíshēng △典故: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
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出处:唐·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元稹)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6▲董狐直笔△dǒnghúzhíbǐ△典故: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
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
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包含-”内”-字的成语
1▲安内攘外△ān nâirǎngwài △典故:原就药的疗效而言。
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例子:~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2▲包举宇内△bāojǔyǔnâi △典故: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
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3▲分内之事△fânnâizhīshì△典故:分内:自己,本分。
本分之内的事情。
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出处:《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hǎinâicúnzhījǐ,tiānyáruîbǐlín △典故: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海内无双△hǎinâiwúshuāng △典故: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
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例子:论富贵京都为上,数繁华~,风流人物貌堂堂。
(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6▲六合之内△liùhãzhīnâi △典故: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
指天下。
△出处:《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
”7▲眉睫之内△mãijiãzhīnâi △典故:形容近在眼前。
△出处:《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包含-"含"-字的成语
3▲负屈含冤 △fùqūhányuān △典故:负:遭受;含:衔在嘴里,比喻忍受。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强拆开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其实负屈衔冤。” △例子:把药酒酖死宋江、卢俊义,使他们~而死。(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七回)
8▲含垢纳污 △hángòunàwū △典故: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11▲含糊其辞 △hánhúqící △典故: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出处:宋·袁燮《絜斋集》第十八卷:“是非予夺,多含糊其辞;公则不然,可则曰可,否则曰否。” △例子:发表时候,为了避免反动政府检查,有的地方故意~,现在把它们弄明确了。(沙汀《短篇小说集·后记》)
7▲含垢藏疾 △hán gǒu cáng jí △典故: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例子:自擅江表,~。(《三国志·魏公孙渊传》)
1▲大含细入 △dàhánxìrù △典故: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出处:汉·扬雄《解嘲》:“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包含-"心"-字的成语
序号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1哀莫大于心死āimòdàyúxīns 指最可悲哀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人说:“~。
”我的心已经死了。
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2安心定志ānxīndìngzhì指安下心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一瓶,3暗室亏心ànshìkuīxīn 在暗中做见不元·张养浩《折桂令》曲:“暗室亏心,纵然致富,天意何如。
”我想来今生不报,来世偿还,正所谓~,神目如·范受益《4暗室欺心ànshìqīxīn 在黑暗的屋子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警世格言》:“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方信道暗室亏心,难逃他神目如电。
(《元曲选·无名氏<冤家债主5熬心费力áoxīnfèilì耗费心神和气6白首之心báishǒuzhīxīn 老年时的壮志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7白水鉴心báishuǐjiànxīn 白水:清水;这孩子朴实勤奋,~,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8包藏祸心bāocánghuòx 包藏:隐藏,《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初与我为客侣,不意~,隐我血赀,悍不还,今9碧血丹心bìxuèdānxīn 满腔正义的热《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0别出心裁biéchūxīncái 别:另外;心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采只好~,鼓吹女人自杀。
包含-”字”-字的成语
1▲八字打开△bāzìdǎkāi △典故: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
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
也形容门路很宽。
△出处:宋·朱熹《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例子:这事已~,请大家多提建议。
2▲八字没一撇△bāzìmãiyīpiě△典故: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出处:《通俗常言疏证》卷三:“《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
’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
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例子:我们是来保卫延安的,~,延安就能放弃?(杜鹏程《保卫延安》)3▲白纸黑字△báizhǐhēizì△典故:白纸上写下了黑字。
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二折:“不要闲说,白纸上写着黑字哩。
若有反悔之人,罚宝钞……。
”4▲不立文字△bùlìwãnzì△典故: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5▲不易一字△bùyìyīzì△典故:不更动一个字。
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6▲拆白道字△chāibáidàozì△典故: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7▲待字闺中△dàizìguīzhōng △典故:字:许配;闺:女子卧室。
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
旧指女子成年待聘。
△出处:《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
”△例子:养成一个如珠似玉的女儿,不特好才貌,还缠得一双小足儿,现年十七岁,待字深闺。
包含-”至”-字的成语
1▲飙举电至△biāojǔdiànzhì△典故:飙:疾风、暴风。
风起云涌闪电到。
形容声势猛烈。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2▲宾至如归△bīnzhìrúguī△典故: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
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例子:列车服务员招待热情,服务周到,旅客都有~的感觉。
3▲朝发夕至△zhāofāxīzhì△典故: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
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方便。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注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唐·韩愈《祭鳄鱼文》:“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例子:防边防海,转运枪炮,~。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4▲充类至尽△chōnglâizhìjìn △典故:充类:推究同类事理;至尽:到极精密处。
指就事理作充分的推论。
△出处:《孟子·万章下》:“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5▲大中至正△dàzhōngzhìzhâng △典故: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6▲纷至沓来△fēnzhìtàlái △典故: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出处:明·张岱《鲁云谷传》:“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瑕。
”△例子:贴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镇,只见应募的小伙子,~,应接不暇。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7▲奉为至宝△fângwãizhìbǎo △典故:奉:信奉,敬奉;至宝:最珍贵的宝物。
包含-"十"-字的成语
8▲举十知九 △jǔ shí zhī jiǔ △典故: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出处: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例子:德才兼备,~的教师,在学生中间自然有一种崇高的威望。
6▲九流十家 △jiǔliúshíjiā △典故: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出处:汉·刘安《七略·诸子略》中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除掉小说家,就称为九流。
2▲拔十得五 △báshídéwǔ △典故: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例子: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斯可矣。(《新唐书·张九龄传》)
3▲版版六十四 △bǎnbǎnliùshísì △典故: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出处: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版版六十四,铸钱定ùlíshí △典故: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例子:不用你说,我一猜就能猜出个~。
11▲七十二行 △qīshíèrháng △典故:泛指各行各业。
7▲九儒十丐 △jiǔrúshígài △典故: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包含-”带”-字的成语
1▲安眉帶眼△ānméidàiyǎn△典故:長了眉毛,有了眼睛。
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例子:你也是~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八回)2▲褒衣博帶△bāoyībódài△典故:褒、博:形容寬大。
著寬袍,系闊帶。
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出處:《漢書·雋不疑傳》:“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例子:~進賢冠,禮樂東方萬國看。
(清·黃遵憲《續懷人》詩)3▲被山帶河△pīshāndàihé△典故:靠著山,環著河。
指形勢險要的地方。
△出處:《戰國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
”△例子:秦地最勝,無如咸陽,~,金城千裏。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4▲布衣韋帶△bùyīwéidài△典故: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出處:《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
”△例子:相府開筵,常聚些~。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5▲帶金佩紫△dàijīnpèizǐ△典故:金:金印。
紫:紫綬。
帶著金印,佩著紫綬。
形容地位非常顯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
”6▲帶礪山河△dàilìshānhé△典故:帶:衣帶;礪:磨刀石;山:泰山;河:黃河。
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
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盪也決不變心。
△出處:《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7▲帶牛佩犢△dàiniúpèidú△典故: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鬥爭而從事耕種。
包含-"传"-字的成语
序号成语拼音成语典故1不见经传bùjiànjīngzhuàn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
经传上没有记载。
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2藏之名山,传之其人cángzhīmíngshān,chuánzhīqírén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3传道受业chuándàoshòuyè受:通“授”。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4传神阿堵chuánshénēdǔ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5传诵一时chuánsòngyīshí诵:称诵、传述。
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
6传为笑柄chuánwéixiàobǐng 笑柄:被人取笑的材料。
流传开去被人们当作取笑的资料。
7传闻异辞chuánwényìcí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
指传说不一致。
8传檄而定chuánxíérdìng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
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9传宗接代chuánzōngjiēdài 宗:宗教,家族。
代:后代。
传延宗教,接续后代。
旧指生了独生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
10代代相传dàidàixiāngchuán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
11黄耳传书huángěrchuánshū黄耳:犬名;书:书信。
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
后比喻传递家信。
12捷报频传jiébàopínchuán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
包含-”强”-字的成语
1▲兵强马壮△bīngqiángmǎzhuàng △典故: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出处:《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例子:时孔明~,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要出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2▲博闻强记△bïwãnqiángjì△典故: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例子:粲~,人皆不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3▲博闻强识△bïwãnqiángzhì△典故: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例子: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的学者。
4▲差强人意△chāqiángrãnyì△典故:差:尚,略;强:振奋。
勉强使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例子: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5▲锄强扶弱△chúqiángfúruî△典故:铲除强暴,扶助弱者。
△例子:此等~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6▲摧折豪强△cuīzhãháoqiáng △典故:摧:折断。
包含-”南”-字的成语
1▲北门南牙△běimãnnányá△典故: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
指文武重臣。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中宗神龙元年》:“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
”2▲大江南北△dàjiāngnánběi △典故: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例子:而~,以文名天下者,几于昌(猖)狂无理,排溺一世之人,其势力至今未已。
(清·恽敬《上曹俪笙侍郎书》)3▲东箭南金△dōngjiànnánjīn △典故: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
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出处:《晋书·虞潭顾众传·赞》:“顾实南金,虞惟东箭。
”4▲东南半壁△dōngnánbànbì△典故:半壁:半边。
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出处: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例子:身经百战兵不饥,士气激发倍骁悍。
以此克奏保障功,~推屏翰。
(清·杭世骏《榕城诗话》下卷引吴廷华诗)5▲东南雀飞△dōngnánquâfēi △典故:比喻夫妻分离。
△出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例子:~,伤心中谷歌有蓷。
(清·赢宗季女《六月霜·恤纬》)6▲东西南北△dōngxīnánběi △典故: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例子:后以奔走四方,~,驰驱少暇。
(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7▲斗南一人△dǒunányīrãn △典故:斗南:北斗星以南。
指天下,海内。
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包含-"为"-字的成语
2▲安身为乐 △ānshēnwéilè △典故: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5▲并为一谈 △bìngwéiyītán △典故: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1▲阿党相为 △ēdǎngxiāngwéi △典故: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出处:《汉书·诸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
3▲变危为安 △biànwēiwéiān △典故:变危急为平安。 △出处:宋·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8▲不为已甚 △bùwéiyǐshèn △典故: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出处:《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例子:那家人听了,倒道南令本~,不过大吏过严罢了。(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六回)
9▲不相为谋 △bùxiāngwéimóu △典故: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例子:多是有些闻望,含有民党性质,与政府不~。(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三回)
7▲不为五斗米折腰 △bùwèiwǔdǒumǐzhéyāo △典故: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出处:《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例子:古人~,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
包含-"会"-字的成语
8▲会逢其适 △huìféngqíshì △典故:会:恰巧,适逢;适:往。原指恰巧走到那儿了。转指正巧碰上了那件事。 △出处:隋·王通《文中子·周公》:“子谓仲长子光曰:‘山林可居乎?’曰:‘会逢其适也,焉知其可?’”
5▲亨嘉之会 △hēngjiāzhīhuì △典故:亨嘉:美好的事物聚会在一起。比喻优秀人物济济一堂。 △出处:《周易·乾》:“亨者,嘉之会。” △例子:徒以早遘~,骤蒙奖拔之私。(宋·欧阳修《谢参知政事表》)
7▲后会有期 △hòuhuìyǒuqī △典故:期:时间。以后有见面的时候(用在分别时安慰对方)。 △出处:元·乔梦符《扬州梦》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会也有期。” △例子:女菩萨千万保重!我们~,暂且失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
1▲兵车之会 △bīngchēzhīhuì △典故: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出处:《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请君以兵车之会往宋。” △例子:寡人用~三,衣裳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四回)
4▲风云际会 △fēngyúnjìhuì △典故:风云:比喻难得的机会;际会: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出处:《周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汉·王充《论衡·偶会》:“良辅超拔于际会。” △例子:盖圣上既奉天运承了大统,天下闺中自应广育英才,以为辅弼,亦如古之八元、八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包含-"我"-字的成语
5▲返我初服 △fǎnwǒchūfú △典故:返:归还;初服:未做官时的衣服。比喻辞官归隐。 △出处:三国·魏·īrán △典故: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说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还是个依然故我,也无味的很。”
2▲彼众我寡 △bǐzhòngwǒguǎ △典故: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出处:《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3▲尔虞我诈 △ěryúwǒzhà △典故: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例子:资本家之间也都明争暗斗,~,相互倾轧。
1▲彼竭我盈 △bǐjiéwǒyíng △典故: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例子:文中……叙述了利于开始反功的时机——~之时。(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9▲还我河山 △huánwǒhéshān △典故: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11▲卿卿我我 △qīngqīngwǒwǒ △典故: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昵。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包含-”尊”-字的成语
1▲安富尊荣△ānfùzūnrïng △典故: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
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例子:主仆上下都是~,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2▲北斗之尊△běidǒuzhīzūn △典故: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
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出处:唐·李又《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地出南关远,天回北斗尊。
”3▲辞尊居卑△cízūnjūbēi △典故:辞:推却。
不受尊位,甘居卑下。
△出处:《孟子·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例子:所以他在外洋虽赶不上~的大彼得,却可以算乐善好施的小孟尝。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4▲定于一尊△dìngyúyīzūn △典故: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
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5▲毒手尊前△dúshǒuzūnqián △典故:泛指无情的打击。
△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李袭吉》:“至于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村。
”6▲降贵纡尊△jiàngguìyūzūn △典故:纡:屈抑。
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俯就。
△出处: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降贵纡尊,躬刊手掇。
”7▲降尊临卑△jiàngzūnlínbēi △典故:尊贵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与地位较低的人交往。
△出处:《礼记·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
”8▲敬老尊贤△jìnglǎozūnxián △典故: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包含-"带"-字的成语
序号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1安眉带眼ānméidàiyǎn长了眉毛,有你也是~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进贤冠,礼乐东方万国看。
(清·黄遵宪《续怀人》诗)2褒衣博带bāoyībódài褒、博:形容《汉书·隽不疑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金城千里。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3被山带河pīshāndàihé靠着山,环着《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4布衣韦带bùyīwéidài原是古代贫民《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相府开筵,常聚些~。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5带金佩紫dàijīnpèizǐ金:金印。
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6带砺山河dàilìshānhé带:衣带;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7带牛佩犊dàiniúpèidú原指汉宣帝时《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比喻要干隐秘既是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却天天在那里叫嚣狂掷8带着铃铛去做dàizhelíngdān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明·罗贯中9峨冠博带éguānbódài峨:高;博: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
”10分钗断带fēnchāiduànd钗分开,带断南朝·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包含-"和"-字的成语
4▲春和景明 △chūnhéjǐngmíng △典故: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9▲风和日暖 △fēnghérìnuǎn △典故: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出处: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8▲风和日丽 △fēnghérìlì △典故: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例子:是时~,遍地金黄,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二)
11▲和蔼可亲 △héǎikěqīn △典故: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例子:假若有人愿意来看他,他是个顶~的人。(老舍《四世同堂》二)
3▲春风和气 △chūnfēnghéqì △典故: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
5▲此唱彼和 △cǐchàngbǐhè △典故: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1▲彼倡此和 △bǐchàngcǐhè △典故: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包含-”掩”-字的成语
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bīngláijiàngdǎng,shuǐláitǔyǎn △典故: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出处:元·无名氏《大战邳彤》:“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例子:常言道:“~”,事到其间,道在人为。
少不得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八回)2▲不以一眚掩大德△bùyǐyīshěngyǎndàdã△典故: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
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年》:“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3▲盗钟掩耳△dàozhōngyǎněr △典故: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
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4▲归师勿掩,穷寇勿追△guīshīwùyǎn,qóngkòuwùzhuī△典故: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
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
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以免不测的牺牲。
△出处:《孙子·军事》:“归师勿遏,师必阙,穷寇勿追。
”5▲疾雷不及掩耳△jílãibùjíyǎněr △典故: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例子: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6▲抉瑕掩瑜△juãxiáyǎnyú△典故: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石的光彩。
包含-"城"-字的成语
3▲兵临城下 △bīnglínchéngxià △典故: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处:元·无名氏《 范书》第一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例子:若侯~,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7▲城下之盟 △chéngxiàzhīméng △典故: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例子: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5▲城狐社鼠 △chénghúshèshǔ △典故: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例子: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虎,但有些~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11▲独坐愁城 △dúzuòchóuchéng △典故:愁:忧愁。独自坐在忧愁的城中。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 △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9▲单兵孤城 △dānbīnggūchéng △典故:单兵:寡弱无援的军队;孤城:孤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 △出处:《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负屈含冤 △fùqūhányuān △典故:负:遭受;含:衔在嘴里,比喻忍受。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强拆开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其实负屈衔冤。” △例子:把药酒酖死宋江、卢俊义,使他们~而死。(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七回)
9▲含垢忍辱 △hángòurěnrǔ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例子: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
7▲含垢藏疾 △hán gǒu cáng jí △典故: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例子:自擅江表,~。(《三国志·魏公孙渊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大含细入 △dàhánxìrù △典故: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出处:汉·扬雄《解嘲》:“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10▲含糊其词 △hánhúqící △典故: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出处: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例子:二人先受岸贾之瞩,~,不肯替赵氏分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
11▲含糊其辞 △hánhúqící △典故: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出处:宋·袁燮《絜斋集》第十八卷:“是非予夺,多含糊其辞;公则不然,可则曰可,否则曰否。” △例子:发表时候,为了避免反动政府检查,有的地方故意~,现在把它们弄明确了。(沙汀《短篇小说集·后记》)
6▲含哺鼓腹 △hánbǔgǔfù △典故: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例子:糯米蒸糕,大嚼了一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四回)
2▲风木含悲 △fēngmùhánbēi △典故: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例子:先父公弼,作宦黄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年来独与妻房柳氏,谐其伉俪。(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
4▲含苞待放 △hánbāodàifàng △典故: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例子:这样的挑选,有名无实,纵使貌艳如花,但~,十分颜色只露得十分。(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8▲含垢纳污 △hángòunàwū △典故: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