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铸件中的裂纹总结
压铸件出现裂纹的原因
压铸件出现裂纹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温度梯度引起的热裂纹:在冷却过程中,不均匀的温度分布会导致部分区域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从而引发裂纹。
2. 疲劳裂纹:长时间的循环加载和应力集中会导致材料疲劳,最终导致裂纹的形成。
3. 内部气孔:在铸造过程中,如果存在气体未能完全排除,会在压铸件内部形成气孔。
这些气孔可能会成为裂纹的起点。
4. 不合适的材料选择:选择了强度或韧性不足的材料,无法承受所需的工作条件下的应力和载荷,从而导致裂纹的形成。
5. 设计缺陷:不合理的设计、结构薄弱或应力集中的区域,可能会导致压铸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纹。
6. 制造工艺问题:制造过程中操作不当、工艺参数设置不正确等因素,如铸造温度、冷却速度、注射压力等,都可能导致压铸件出现裂纹。
为了避免压铸件出现裂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设计,避免应力集中区域的存在。
-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所需的工作条件和要求。
-严格控制制造工艺,确保温度、压力和冷却速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检查和修复内部气孔,以减少裂纹的起始点。
-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1。
铸件裂纹和六种铸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热裂热裂是裂纹外形弯弯曲曲,断口很不规则呈藕断丝连状,而且表面较宽,越到里面越窄,属热裂其机理是:钢水注入型腔后开始冷凝,当结晶骨架已经形成并开始线收缩后,由于此时内部钢水并未完成凝固成固态使收缩受阻,铸件中就会产生应力或塑性变形,当它们超过在此高温下的材质强度极限时,铸件就会开裂。
热裂纹的形貌和特征热裂纹是铸件在凝固末期或凝固后不久尚处于强度和塑性很低状态下,因铸件固态收缩受阻而引起的裂纹。
热裂纹是铸钢件、可锻铸铁件和某些轻合金铸件生产中常见的铸造缺陷之一。
热裂纹在晶界萌生并沿晶界扩展,其形状粗细不均,曲折而不规则。
裂纹的表面呈氧化色,无金属光泽。
铸钢件裂纹表面近似黑色,而铝合金则呈暗灰色。
外裂纹肉眼可见,可根据外形和断口特征与冷裂区分。
热裂纹又可分为外裂纹和内裂纹。
在铸件表面可以看到的热裂纹称为外裂纹。
外裂纹常产生在铸件的拐角处、截面厚度急剧变化处或局部疑固缓慢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地方。
其特征是表面宽内部窄,呈撕裂状。
有时断口会贯穿整个铸件断面。
热裂纹的另一特征是裂纹沿晶粒边界分布。
内裂纹一般发生在铸件内部最后凝固的部位裂纹形状很不规则,断面常伴有树枝晶,通常情况下,内裂纹不会延伸到铸件表面。
热裂纹形成的原因形成热裂纹的理论原因和实际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铸件的凝固方式和凝固时期铸件的热应力和收缩应力。
液体金属浇入到铸型后,热量散失主要是通过型壁,所以,凝固总是从铸件表面开始。
当凝固后期出现大量的枝晶并搭接成完整的骨架时,固态收缩开始产生。
但此时枝晶之间还存在一层尚未凝固舶液体金属薄膜(液膜),如果铸件收缩不受任何阻碍,那么枝晶骨架可以自由收缩,不受力的作用。
当枝晶骨架的收缩受到砂型或砂芯等的阻碍时,不能自由收缩就会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其材料强度极限时,枝晶之间就会产生开裂。
如果枝晶骨架被拉开的速度很慢,而且被拉开部分周围有足够的金属液及时流入拉裂处并补充,那么铸件不会产生热裂纹。
相反,如果开裂处得不到金属液的补充,铸件就会出现热裂纹。
第一节:铸件中的裂纹
第一节铸件中的裂纹一热裂热裂是铸件生产中常见的铸造缺陷之一,是在高温下形成的,裂口表面呈氧化色。
热裂又是沿晶粒边界产生和发展的,故裂口外形曲折而不规则,如图1-1所示。
图1-1 铸件中的热裂热裂分为外裂和内裂两种类型。
在铸件表面可以看到的热裂纹为外裂,裂口从铸件表面开始逐渐延伸到铸件的内部,表面宽内部窄,裂口有时会贯穿铸件整个断面。
外裂常产生要铸件的拐角处、截面厚度有突变处或局部冷凝慢以及产生应力集中的地方。
内裂常产生在铸件内部最后凝固的部位如缩孔附近,裂口表面很不平滑,有分叉。
外裂大部分可以用肉眼就能观察出来,细小的外裂则需用磁粉和着色探伤检查;内裂必须用射线或超声波探伤才能检查出来。
1 热裂的形成机理热裂的形成机理到现在为止尚存在分歧。
我们先来看看热裂纹的形成温度范围。
关于热裂纹的形成温度范围说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热裂纹是在凝固温度范围内但邻近于固相线温度时形成的,此时合金处于固-液态;另一种观点认为热裂纹是在稍低于固相线温度时形成的,此时合金处于固态。
有人对含碳量不同的碳钢进行了热裂形成温度范围的研究。
该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含碳量多少,碳钢产生热裂的温度都在固相线附近,当钢中硫、磷含量增高时热裂温度便降到固相线下。
必须指出的是:在铸造条件下,由于铸件冷却速度较快而引起的过冷,使液相线和固相线下移,加上合金中存在低熔点组成物,所以实际的固相线有时远低于平衡状态图中的固相线。
由此可以看出热裂是在合金接近完全凝固时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的。
此时大部分合金已凝固成结晶骨架,而在骨架之间还剩有少量的液体。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热裂纹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两种理论:强度理论和液膜理论。
(1)强度理论强度理论认为铸件在凝固末期,当结晶骨架已经形成并开始线收缩后,由于收缩受阻,铸件中就会产生应力或塑性变形,当应力或塑性变形超过了合金在该温度的强度极限或延伸率时铸件就会开裂。
铸件凝固之后在稍低于固相线时,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同样会形成热裂。
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铸件缺陷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1).冷紋:原因:熔汤前端的温度太低,相叠时有痕迹.改善方法:1.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設計或制造) ,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2.检查形狀是否不易充填;距离太远、封閉区域(如鳍片(fin) 、凸起) 、被阻挡区域、圆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並注意是否有肋点或冷点.3.缩短充填时间.缩短充填时间的方法:…4.改变充填模式.5.提高模温的方法:…6.提高熔汤温度.7.检查合金成分.8.加大逃气道可能有用.9.加真空裝置可能有用.2).裂痕:原因:1.收缩应力.2.頂出或整缘时受力裂开.改善方式:1.加大圆角.2.检查是否有热点.3.增压时间改变(冷室机).4.增加或缩短合模时间.5.增加拔模角.6.增加頂出銷.7.检查模具是否有錯位、变形.8.检查合金成分.3).气孔:原因:1.空气夾杂在熔汤中.2.气体的来源:熔解时、在料管中、在模具中、离型剂.改善方法:1.适当的慢速.2.检查流道转弯是否圆滑,截面积是否渐減.3.检查逃气道面积是否够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后充填的地方.4.检查离型剂是否噴太多,模温是否太低.5.使用真空.4).空蚀:原因:因压力突然減小,使熔汤中的气体忽然膨胀,冲击模具,造成模具損伤.改善方法:流道截面积勿急遽变化.5).缩孔:原因:当金属由液态凝固为固态时所占的空间变小,若无金属补充便会形成缩孔.通常发生在较慢凝固处.改善方法:1.增加压力.2.改变模具温度.局部冷却、噴离型剂、降低模温、.有时只是改变缩孔位置,而非消缩孔.6).脫皮:原因:1.充填模式不良,造成熔汤重叠.2.模具变形,造成熔汤重叠.3.夾杂氧化层.改善方法:1.提早切換为高速.2.缩短充填时间.3.改变充填模式,浇口位置,浇口速度.4.检查模具強度是否足夠.5.检查銷模裝置是否良好.6.检查是否夾杂氧化层.7).波紋:原因:第一层熔汤在表面急遽冷却,第二层熔汤流過未能将第一层熔解,却又有足夠的融合,造成組织不同. 改善方法:1.改善充填模式.2.缩短充填时间.8).流动不良产生的孔:原因:熔汤流动太慢、或是太冷、或是充填模式不良,因此在凝固的金属接合处有孔.改善方法:1.同改善冷紋方法.2.检查熔汤温度是否稳定.3.检查模具温充是否稳定.9).在分模面的孔:原因:可能是缩孔或是气孔.改善方法:1.若是缩孔,減小浇口厚度或是溢流井进口厚度.2.冷却浇口.3.若是气孔,注意排气或捲气問题.10).毛边:原因:1.鎖模力不足.2.模具合模不良.3.模具強度不足.4.熔汤温度太高.11).缩陷:原因:缩孔发生在压件表面下面.改善方法:1.同改善缩孔的方法.2.局部冷却.3.加热另一边.12).积碳:原因:离型剂或其他杂质积附在模具上.改善方法:1.减小离型剂喷洒量.2.升高模温.3.选择适合的离型剂.4.使用软水稀釋离型剂.13).冒泡:原因:气体捲在铸件的表面下面.改善方式:1.減少捲气(同气孔).2.冷却或防低模温.14).粘模:原因:1.鋅积附在模具表面.2.熔汤冲击模具,造成模面损坏.改善方法:1.降低模具温度.2.降低划面粗糙度.3.加大拔模角.4.镀膜.5.改变充填模式.6.降低浇口速度序缺陷名称缺陷特征预防措施1气孔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
铝铸件开裂原因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铝铸件开裂原因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铝铸件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开裂是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开裂不仅会导致铝铸件失效,还可能对整个生产链条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准确识别和解决铝铸件开裂问题,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效以及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铝铸件开裂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其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将讨论与原料质量相关的问题,包括原料成分、杂质含量等方面。
其次,我们将探究工艺参数对于开裂问题的影响,并介绍如何优化工艺参数以预防开裂。
最后,我们会谈到设计缺陷对开裂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阐述铝铸件开裂的原因、解释说明以及概述相关内容。
通过深入剖析这一问题,期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方案,并促进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展望。
同时,本文也将总结主要开裂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建议,以帮助铝铸件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工效,从而获得更好的竞争力。
2. 铝铸件开裂原因2.1 原料质量问题铝铸件的原料是铝合金,其质量对于决定铝铸件是否会出现开裂问题至关重要。
原料质量不好会导致铝合金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力学性能下降,从而增加了开裂风险。
一些常见的原料质量问题包括:夹杂物、过高或过低的杂质含量、非均匀的化学成分等。
2.2 工艺参数不当工艺参数是指在铸造过程中控制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
如果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容易造成应力集中或急剧冷却等情况,进而引发开裂问题。
例如,在注射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可能引发瞬时超载而导致开裂;若铸造时温度控制不好,可能出现组织偏析,使部分区域成为脆弱点。
2.3 设计缺陷设计缺陷也是导致铝铸件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在零件结构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棱角或孔洞形状时,容易引起应力集中,导致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
此外,在铝铸件的壁厚分布不均匀或过薄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热应力集中,导致开裂。
综上所述,铝铸件开裂的原因主要包括原料质量问题、工艺参数不当和设计缺陷。
3.3.2 铸件的变形、裂纹
铸件的变形、裂纹副教授:陈云铸件的变形、裂纹变形裂纹残余热应力的存在,使铸件处在一种非稳定状态,将自发地通过铸件的变形来缓解其应力,以回到稳定的平衡状态。
当铸造内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铸件便产生裂纹(热裂纹与冷裂纹)。
一、铸件的变形具有残余应力的铸件是不稳定的,它将自发地通过变形来减缓其内应力,以便趋于稳定状态。
只有原来受拉伸部分产生压缩变形、受压缩部分产生拉伸变形,才能使残余内应力减小或消除。
厚部、心部受拉应力,出现内凹变形;薄部、表面受压应力,出现外凸变形车床床身的导轨部分厚,侧壁部分薄,铸造后导轨产生拉应力,侧壁产生压应力,往往发生导轨面下凹变形。
将一刚生产出来的圆柱体铸件,作如下加工:1、将铸件外表面车掉一层;2、将铸件心部钻一通孔;3、将铸件侧面切去一部分;问:在这三种情况下铸件会发生什么变化?防止变形的方法与防止铸造应力的方法基本相同。
此外,工艺上还可采取某些措施,如反变形法;对某些重要的易变形铸件,可采取提早落砂,落砂后立即将铸件放入炉内焖火的办法消除机械应力。
二、铸件的裂纹当铸造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铸件便产生裂纹,裂纹是严重的铸造缺陷,必须设法防止。
按裂纹形成的温度范围可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两种。
1、热裂纹热裂纹是在凝固末期高温下形成的裂纹。
其形状特征是缝隙宽、形状曲折、缝内呈氧化色。
铝合金6061圆铸锭 100X热裂纹在金相分析上的形状表现为锯齿状裂开,裂纹弯曲、分叉或呈网状、圆弧状,断口位置处裂纹凹凸不平。
热裂纹一般分布在应力集中部位(尖角或断面突变处)或热节处。
防止热裂纹的方法:使铸件结构合理,减小浇、冒口对铸件收缩的机械阻碍,内浇口设置应符合同时凝固原则。
此外减少合金中有害杂质硫、磷含量,可提高合金高温强度,特别是硫增加合金的热脆性,使热裂倾向大大提高。
2、冷裂纹冷裂纹是铸件处于弹性状态即在较低温下形成的裂纹。
其形状特征是裂纹细小、连续直线状,有时缝内呈轻微氧化色。
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汇总
铸件常见缺陷、修补及检验一、常见缺陷1.缺陷的分类铸件常见缺陷分为孔眼、裂纹、表面缺陷、形状及尺寸和重量不合格、成份及组织和性能不合格五大类。
(注:主要介绍铸钢件容易造成裂纹的缺陷)1.1孔眼类缺陷孔眼类缺陷包括气孔、缩孔、缩松、渣眼、砂眼、铁豆。
1.1.1气孔:别名气眼,气泡、由气体原因造成的孔洞。
铸件气孔的特征是:一般是园形或不规则的孔眼,孔眼内表面光滑,颜色为白色或带一层旧暗色。
(如照片)气孔照片1产生的原因是:来源于气体,炉料潮湿或绣蚀、表面不干净、炉气中水蒸气等气体、炉体及浇包等修后未烘干、型腔内的气体、浇注系统不当,浇铸时卷入气体、铸型或泥芯透气性差等。
1.1.2缩孔缩孔别名缩眼,由收缩造成的孔洞。
缩孔的特征是: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产生的原因是:金属在液体及凝固期间产生收缩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浇铸系统不适当,冷铁的大小、数量、位置不符实际、铁水化学成份不符合要求,如含磷过高等。
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等。
1.1.3缩松缩松别名疏松、针孔蜂窝、由收缩耐造成的小而多的孔洞。
缩松的特征是:微小而不连贯的孔,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明显的网状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
(如照片2)缩松照片2产生的原因同以上缩孔。
1.1.4渣眼渣眼别名夹渣、包渣、脏眼、铁水温度不高、浇注挡渣不当造成。
渣眼的特征是:孔眼形状不规则,不光滑、里面全部或局部充塞着渣。
(如照片3)渣眼照片3产生的原因是:铁水纯净度差、除渣不净、浇注时挡渣不好,浇注系统挡渣作用差、浇注时浇口未充满或断流。
1.1.5砂眼砂眼是夹着砂子的砂眼。
砂眼的特征是:孔眼不规则,孔眼内充塞着型砂或芯砂。
产生的原因是:合箱时型砂损坏脱落,型腔内的散砂或砂块未清除干净、型砂紧实度差、浇注时冲坏型芯、浇注系统设计不当、型芯表面涂料不好等。
1.1.6铁豆铁豆是夹着铁珠的孔眼、别名铁珠、豆眼、铁豆砂眼等。
铁豆的特征是:孔眼比较规则、孔眼内包含着金属小珠、常发生在铸铁件上。
铸造裂纹的产生原因及种类
铸造裂纹的产生原因及种类
铸造裂纹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原因:铸造材料质量不良,有夹杂物或缺陷,导致铸件强度不足,易产生裂纹。
2.工艺原因:铸造工艺控制不当,例如铸造温度不均匀、浇注方式不
正确、冷却速率不协调等都会导致铸件内部应力过大,从而产生裂纹。
3.设计原因:铸件设计不合理、结构形状复杂、壁厚过薄等都是容易
产生裂纹的原因。
铸造裂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热裂纹:在铸造过程中,铸件受到热应力的作用,从而产生的裂纹。
2.冷裂纹:指铸件在自然冷却过程中,由于内部应力大、冷却不均等
因素导致的裂纹。
3.拉伸裂纹:在铸件拉伸过程中,由于应力集中导致铸件表面产生的
裂纹。
4.疲劳裂纹:铸件经过长时间的载荷作用,由于应力交替的影响,会
产生裂纹。
5.焊接裂纹:铸造件经焊接后,由于热应力、冷却速率不协调等因素,容易产生的裂纹。
铸造裂纹产生的原因和避免的措施
在所有的铸造缺陷中,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铸造裂纹,按照其特征可将其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它们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1)热裂纹热裂纹是铸件在凝固末期或凝固结束后不久,铸件尚处于强度和塑性都很低的高温阶段,形成温度在1250~1450℃,因铸件固态收缩受阻而引起的裂纹。
热裂纹的主要特征有:•在晶界萌生并沿晶界扩展,形状粗细不均匀、曲折不规则;•通常呈龟裂的网状;•裂纹的表面呈氧化色,无金属光泽,铸钢件裂纹表面呈近似黑色;•裂纹末端圆钝,两侧有明显的氧化和脱碳,有时有明显的疏松、夹杂、孔洞等缺陷。
按照热裂纹在铸件中的形成位置,又可将其分为外裂纹和内裂纹。
•在铸件表面可以看到的热裂纹为外裂纹,外裂纹常产生在铸件的拐角或局部凝固缓慢、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位置,其特征是:表面宽,心部窄,呈撕裂状,有时断口会贯穿整个铸件断面。
•内裂纹一般发生在铸件内部最后凝固的部位,其特征是:形状不规则,裂纹面常伴有树枝晶。
通常情况下,内裂纹不会延伸到铸件表面,内裂纹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冒口切除后根部所显露的裂纹。
热裂纹的形成原因可归纳为:1.浇铸冷却过程中收缩应力过大;2.铸件在铸型中收缩受阻;3.铸件冷却不均匀;4.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几何尺寸突变;5.有害杂质在晶界富集;6.铸件表面与涂料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
(2)冷裂纹冷裂纹是铸件凝固结束后继续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因铸件局部受到的拉应力大于铸件本体的破断强度而引起的开裂。
冷裂纹的主要特征有:1.总是发生在承受拉应力的部位,特别是铸件形状、尺寸发生变化的应力集中部位;2.裂纹宽度均匀、细长,呈直线或折线状,穿晶扩展;3.裂纹面比较洁净、平整、细腻,有金属光泽或呈轻度氧化色;4.裂纹末端尖锐,裂纹两侧基本无氧化和脱碳,显微组织与基体的基本相同。
冷裂纹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铸件结构系统设计不合理,铸件壁厚不均匀会导致铸造应力,有时会产生冷裂纹,刚性结构的铸件,由于其结构的阻碍,温度降低导致的收缩应力容易使铸件产生冷裂纹,薄壁大芯、壁薄均匀的铸件非常容易产生冷裂纹;2.浇冒口系统设计不合理,对于壁厚不均匀的铸件,如果内浇口设置在铸件的厚壁部分时,将使铸件厚壁部分的冷却速度更加缓慢,导致或加剧铸件各部分冷却速度的差别,增大了铸造热应力,容易使铸件产生冷裂纹,浇冒口位置设计不当时,也会直接阻碍铸件收缩,使铸件容易产生冷裂纹;3.型砂或型芯的强度太高,高温退让性差,或舂砂过紧,使铸件收缩受到阻碍,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导致铸件产生冷裂纹;4.钢的化学成分不合格,有害元素磷含量过高,使钢的冷脆性增加,容易产生冷裂纹5.铸件开箱过早,落砂温度过高,或者在清砂时受到碰撞、挤压等都会引起铸件的开裂。
1.2.3 铸造应力、变形与裂纹解析
d) 设计结构时避免应力集中;
1.2.3 铸造内应力、变形及裂纹
本节内容回顾:
重点:铸造内应力的分布、形成及预防,变形和 裂纹的预防; 难点:铸造热应力的形成及分布规律,铸件的变 形规律——需理解 !
4)铸造内应力的预防 a)采用同时凝固的原则 同时凝固是指通过设置冷铁、 布置浇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温差尽量变小,基本实现 铸件各部分在同一时间凝固,可有效降低4)铸造内应力的预防 b)提高铸型温度(对铸型进行预热) c)铸件壁厚设计均匀 d)改善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 e)进行去应力退火 预防热应力 预防机械应力
浇注温度 铸件结构 本节内容
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铸型条件
§1-2 金属液态成形的基本原理
1.2.3 铸造内应力、变形及裂纹
1、铸造内应力
铸造内应力——铸件固态收缩受到阻碍产生的内部应力。
铸件 冷却
受约束
完全冷却后 瞬时应力与 残余应力 应变 与变形
1)铸造内应力的种类
2)铸造内应力的形成原理 3)铸造内应力的预防
超过材料强度极限而引起的开裂。
冷裂常常出现在铸件形状复杂受拉
伸处,特别是应力集中部位。壁厚不均 匀、形状复杂的大型铸件容易产生冷裂 纹。
冷裂裂纹穿晶断裂,裂纹细小,外形呈 连续直线状或圆滑曲线状,裂纹缝内干 净,有时呈轻微氧化色。
铸件尖角部位的裂纹
1.2.3 铸造内应力、变形及裂纹
2)铸件裂纹的预防措施 a) 改善铸型的退让性;
§1-2 金属液态成形的基本原理
内容回顾
1)合金的流动性 2) 合金的充型能力
合金铸造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合金铸造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合金铸造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影响铸造质量的因素。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铸造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合金熔炼:了解不同合金的熔点、熔炼方法以及熔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合金铸造:学习铸型制作、浇注、冷却、脱模等铸造工艺。
3. 铸造缺陷分析:观察和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铸造缺陷,如缩孔、裂纹、夹杂物等,了解其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4. 铸造性能测试:对铸造样品进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等方面的测试,评估铸造质量。
三、实验过程1. 合金熔炼:按照实验要求,选取合适的合金材料,通过电弧炉进行熔炼。
在熔炼过程中,注意控制熔炼温度、熔炼时间以及熔体保护措施,以确保合金成分的均匀性。
2. 铸型制作:根据样品形状和尺寸,选用合适的铸型材料,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铸型。
在铸型制作过程中,注意铸型的刚度、透气性和尺寸精度。
3. 浇注:将熔炼好的合金液倒入铸型中,注意控制浇注速度和温度,避免产生浇注缺陷。
4. 冷却与脱模:根据合金性质和铸型材料,确定合理的冷却速度。
冷却过程中,注意防止铸件变形和裂纹。
待铸件冷却至室温后,进行脱模。
5. 铸造缺陷分析:对实验中出现的铸造缺陷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6. 铸造性能测试:对铸造样品进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等方面的测试,评估铸造质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合金熔炼:实验过程中,成功熔炼了多种合金,如铝合金、铜合金等。
通过控制熔炼温度和熔炼时间,确保了合金成分的均匀性。
2. 铸型制作:根据实验要求,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铸型,保证了铸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
3. 铸造缺陷: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铸造缺陷,如缩孔、裂纹、夹杂物等。
通过分析,发现这些缺陷主要是由熔炼、铸型制作、浇注、冷却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4. 铸造性能:对铸造样品进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等方面的测试,结果表明,实验中铸造的合金具有良好的性能。
铸造金属凝固原理第-热裂
合金收缩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合金在凝固期间收缩值的变化也可以说明,热裂是在固相线附 近T2~T4温度范围内产生的。出现裂缝时,如附近的液态金属有良 好的流动性,裂口可能被液体充填而愈合,裂缝内往往浓聚着低熔 点偏析物可说明这一点。
2 热裂形成机理 ① 强度理论 脆性温度区间:固相线附近 脆性温度区间强度和塑性小,脆性区愈大,金属处于低塑
⑤ 控制铸钢的结晶过程,使初晶组织细化,减少热裂倾向。
• 用超声波振动可使碳钢、高铬钢和高烙镍钢铸件结晶细化 ,晶粒尺寸可减小3~6倍。使金属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凝 固也可以使晶粒细化。采用悬浮浇注法,即在钢水浇注的 同时通过浇口或其他通道加入细颗粒金属粉末使初晶组织 细化。例如35碳钢铸件加入2%粒度为0.1 的铁粉;高锰 钢铸件浇注时加入2%的锰铁粉;浇注铬钼模具铸件时加 入粒度0.1 的钼粉,均有细化晶粒提高力学性能,减少热 裂缺陷的作用。
热裂纹的形成是由于铸件在凝固末期晶间存在液膜和铸件 在凝固过程中受拉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液膜是产生热裂 纹的根本原因,而铸件收缩受阻是产生热裂纹的必要条件。
凝固过程的四个阶段
脆性温度区:上限为枝晶开始交织长 合的温度,其下限为液膜完全消失的 实际固相线温度。
晶间液体的形态:晶间液体铺展液膜时,热裂倾向显著增 大;若晶间液体呈球状而不易铺展时,合金热裂倾向明显 减轻。
2 铸型(型芯)性质的影响 铸型(型芯)对收缩的阻力越大,铸件内产生的收缩应力
愈大,铸件愈易开裂。 铸件表面粘砂将影响铸件相对于铸型表面移动,因而会影
响铸件收缩并促使热裂形成。 金属型温度
3 浇注条件的影响 ① 浇冒口系统 靠近浇冒口部位易形成热裂。 浇注时金属引入铸型的方法 浇冒口的布置 ② 浇注工艺 提高浇注温度可减轻薄壁铸件的热裂倾向。 厚大铸件,浇注温度过高,会使铸件晶粒粗大,晶间结合
压铸裂纹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压铸裂纹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压铸裂纹是指在压铸过程中产生的裂纹缺陷,对压铸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压铸裂纹的成因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压铸裂纹的成因以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1. 压铸裂纹的成因:1.1 温度问题:在压铸过程中,金属液体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如果温度过高或压力不合适,会导致压铸件内部产生应力过大,从而引发裂纹。
1.2 材料质量:低质量的原材料(如含有过多的杂质)常常会导致裂纹形成。
1.3 设计缺陷:如果产品的设计有缺陷,如壁厚不均匀、结构过于复杂等,容易在压铸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裂纹。
1.4 压力问题:压铸过程中的冷却时间、冷却速度以及压力的控制不当,往往也会导致裂纹的产生。
2. 预防措施:2.1 控制温度和压力:在压铸过程中,确保金属液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合适的范围内,避免应力过大。
2.2 优化材料选择: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并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杂质含量在合理范围内。
2.3 设计合理性:在产品设计阶段,要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加工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尽量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况发生。
2.4 控制压力和冷却过程:在压铸过程中,合理控制压力和冷却过程,确保产品快速冷却,减少应力积累。
2.5 严格的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个压铸件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压铸裂纹作为一种常见的缺陷,对于压铸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探究压铸裂纹的成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压铸裂纹的发生。
尽管无法完全消除压铸裂纹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措施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提高压铸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关于压铸裂纹的成因和预防措施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欢迎随时与我沟通。
一、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并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杂质含量在合理范围内。
铸件缺陷(砂眼、裂纹)学习
铸件缺陷(砂眼、裂纹)学习一、砂眼砂眼是铸件内部或表面存在着砂粒,主要是浇注前型腔内的散砂未清理干净或浇注过程中铸型被损坏面造成的。
防止铸件产生砂眼的主要措施有:(1)浇注系统的开设不应使型腔和砂芯被冲坏,合箱工作应细致,合箱后要防止脏物落入铸型内。
(2)为了提高型壁或芯壁的表面强度,可以适当地提高紧实度,但应力求均匀。
(3)适当增加粘结剂的加入量,以提高型砂的强度。
(4)砂型中的细薄和尖角部分,合箱时容易损坏或被金属液流冲坏,为此应予以加强。
二、裂纹按产生裂纹的温度范围,裂纹可以分为热裂、冷裂两种。
1、热裂:热裂是铸件处于塑性变形的状态下产生的。
由于铸件处于高温状态,热裂纹的表面被严重氧化,无金属光泽,这种裂纹沿晶粒边界通过,故裂纹弯曲而不规则。
热裂又分为外裂和内裂两种。
铸件外裂,裂口从铸件的表面开始逐渐深入铸件的内部,而且愈深入内部愈狭窄,外裂较容易产生在铸件转角处或壁厚突变处,一般肉眼可见。
内裂通常产生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有时出现在缩孔的附近,裂口表面很不规则,常有许多分叉。
热裂产生的基本原因是,金属液在接近凝固温度时,铸件要产生一定量的收缩,当铸件或凝固层的收缩受到阻碍时,铸件或凝固层就会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铸件或凝固层的强度极限时,铸件或凝固层就会被拉裂。
防止热裂的措施有:(1)改善铸件结构。
尽可能使铸件壁厚均匀,使铸件各部分同时凝固,减少热应力。
尽可能避免铸件壁十字相交,尽可能减小各断面壁厚的突然改变,以免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2)提高铸型的退让性。
为了防止薄壁或中等壁厚的铸件产生裂纹,主要的措施之一是降低型砂和芯砂的高温强度,提高退让性。
在型砂和芯砂中加入退让性好的材料,使铸件和箱挡保持较大的距离,收缩量较大的铸件,可在铸件与箱挡间做出退让空腔等。
(3)合理的工艺设计。
合理布置内浇道,可让金属液从多处注入铸型,从而减少铸件内的热应力,可用冷铁调节铸件各部分的冷却速度,可在铸件的转角,壁的交接处设置防裂筋以增加其抗裂能力。
分析铸钢件裂纹的成因与控制措施
环球市场工程管理/-279-分析铸钢件裂纹的成因与控制措施吕 威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摘要:铸钢件在铸造生产过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出现裂纹,严重时会给铸件造成至命的破坏而报废。
特别是一些大型铸钢件,由于零件尺寸大,重量重,运输很不方便,在现场安装时发现裂纹,通过制定合理的焊补措施使之得到修复,达到使用性能要求,是很有意义的。
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铸钢件裂纹的成因与有效控制措施,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铸钢件;裂纹;成因;控制1、铸钢件热裂控制热裂是铸钢件处于塑性变形的状态下产生的,由于铸件处于高温状态,裂口断面被严重氧化而呈氧化色,当铸钢件缓慢冷却时,裂口的边缘尚有脱碳现象,有时还可以发现树枝状结晶。
存在于铸件表面的热裂纹,裂缝较宽而成撕裂状,裂口粗糙,其微观组织为晶间断裂,与冷裂纹有显著区别。
热裂纹一般分为三种,即外热裂纹、内热裂纹和皮下热裂纹。
外热裂纹存在于铸件表面,一般肉眼能看到。
而后两种热裂纹隐藏在铸件内部,无法目视检查到,只能在加工后才能看到。
在三种热裂纹当中,外热裂纹最为常见,它与冷裂纹的明显区别是其形成在铸件的表面呈单条或多条裂纹,裂纹长度短,走向扭曲,互不连续,裂纹表面呈现黑的氧化色。
针对铸钢件热裂,我们主要采取的控制如下:1)选择热裂敏感小的铸造合金,严格控制有害元素S 的含量。
不同铸造合金,对热裂的敏感性也不同。
凡是凝固过程中收缩系数较小,凝固时形成的固相的强度较高的合金,其热裂敏感性较小。
因此凡有利于提高固相线附近结壳高温强度和降低结壳收缩率的因素都有利于减缓热裂的产生。
表1所示为某些合金钢在固相线以上30~40℃时的高温强度。
2)严格控制型砂强度及含水量。
以水玻璃脂自硬砂铸造为例,型砂强度一般在在3.5-3.8范围内。
强度过高,导致型壳退让性降低,使收缩受阻加大了热裂倾向,铸件更易形成裂纹;强度太低,型砂在浇注是易脱落、粉化,造成砂眼气孔,进而导致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因受力不均造成热裂。
铸造应力变形及裂纹
9.1铸造应力
铸件在凝固、冷却过程中,由于受阻收缩、热 作用和相变诸因素引起的应力,称为铸造应力。
铸造应力按其形成原因分为类: 热应力 相变应力 机械阻碍应力
铸造应力的形成
温度 变化
热膨胀 受阻 或收缩
热应力(自身拘束) 机械阻 碍应力(外部拘束)
受阻
固态相变
相变应力
(伴随比容变化)
9.1.1热应力
而移即粗,粗杆 其 杆仍 温 的处 差 自于 逐 由凝 渐 线固 增 收初 大 缩期 。 速, 如 度枝 果 大晶 两 于骨 杆 细架能杆尚自。未由因形收而成缩,。,粗此则杆时细被铸杆拉 件的长的收,变 缩 产形 量 生由 要 拉比 应细粗 力杆杆 ;确大 细定。 杆,由 则细于 相杆两 反带,杆动粗产彼杆生此一压相起应连收力,缩。始。冷终到却具到有t1
热裂产生的温度 应在O—×之间;
O—●是硫含量 偏高的情况;
△—▲是磷含量 偏高的情况。
试验表明,铸钢热裂形成温度在固相线附近。 应当指出,在铸造条件下、合金是在非平衡条件 下结晶的,低熔点物质被排斥于晶界,使实际固 相线低于平衡固相线。试验中硫、磷含量偏高 时,影响更为明显。
在低于液相线某温度时,铸件开始线收缩。因 此可以认为,热裂形成温度是在非平衡的线收缩 开始温度到非平衡的固相线温度区间内。这一温 度区间被称为“有效结晶温度范围”。
1.合金方面 在满足工作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弹性模量
和线膨胀小的材料作为铸件材料。 2.合理设计铸件结构
铸件的壁厚差要尽量小;厚薄壁连接处要圆滑 过渡;热节小而分散。
3.合理选择工艺
将铸件厚壁部位的砂层减薄,或放置冷铁,或 采用蓄热系数大的型砂;合理设置浇冒口,尽量 使铸件各部分温度均匀,避免产生较大的应力和 应力集中。
铸件的裂纹
1.影响合金冲型能力的因素1)合金的流动性:流动性好,充填铸型的能力就是强,鱼鱼获得尺寸准确。
外形完整和轮廓清晰的铸件。
可避免产生铸造缺陷2)浇注条件:浇注温度。
冲型压力3)铸型条件2.铸件的凝固方式1)逐层凝固2)糊状凝固3)中间凝固3.影响铸件收缩的因素1)化学成份2)浇注温度3)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4.减少和消除铸造应力的措施1)合理地设计铸件结构2)尽量选用线收率小。
弹性模量小的合金3)采用同时凝固的工艺4)改善铸型、型芯的退让,合理设置浇冒口5)对铸件进行时效处理4.铸件的裂纹当铸造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铸件便产生裂纹。
裂纹是严重的铸造缺陷,必须阻止。
1)热裂:热裂是铸件在凝固后期,在接近固相线的高温下形成的。
防止热裂的措施:尽量选择凝固温度范围小,热裂倾向小的合金。
提高铸型和铸芯的退让性,以减少机械应力。
合理设计浇筑系统。
对于铸钢件和铸铁件,严格控制硫的含量,防止热脆性。
2)冷冽:在较低温度下。
由于热应力和收缩应力的综合作用,铸件内应力超过合金的强度极限而产生的。
防止冷裂:凡是减小铸件内应力或降低合金脆性的因素都能防止冷裂。
5.缩松和缩孔铸型内的熔融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缩减的体积得不到补充,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将形成孔洞。
按孔洞的大小和分布可分为缩孔和缩松。
大而集中的孔洞成为缩孔。
细小而分散的孔洞成为缩松。
缩孔和缩松的防止1)按照顺序凝固原则进行凝固2)合理地确定内浇道位置及浇注工艺3)合理地应用冒口、冷铁和补铁等6.铸铁和铸钢的生产工艺特点P577.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按砂箱分类:1)两箱造型特点:铸型由上下型构成,操作方便2)三箱造型特点:铸件两端截面尺寸比中间大,必须有两个分型面3)脱箱造型特点:采用活动砂箱造型,合箱后脱出砂箱4)地坑造型特点:在地面沙坑中造型,不用砂箱或只用上箱8.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浇注位置的选择:其指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铸件失效分析报告
铸件失效分析报告引言铸件是常用的金属成型工艺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机械制造中。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铸件可能会出现失效现象,例如裂纹、变形、断裂等。
本报告旨在对铸件失效进行分析,找出失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失效描述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某些铸件出现断裂现象。
断裂表现为铸件上出现明显的裂纹,并伴随着变形。
这些断裂的位置主要集中在铸件的连接处,例如焊接缝或连接孔。
二、失效原因分析经过对失效铸件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我们初步推断铸件失效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问题:铸件可能使用了低质量的材料或者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其力学性能不符合要求,易发生断裂。
2.设计问题:铸件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如圆角半径不足、壁厚变化过大等,导致应力集中,增加了断裂的风险。
3.制造问题:铸件的制造过程可能存在问题,例如铸型不完善、铸造温度控制不当等,造成铸件内部存在缺陷,从而降低了其强度。
4.使用问题:铸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异常的外力载荷作用,或者受到了腐蚀、疲劳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断裂。
三、实验分析为了进一步确认铸件失效的原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分析。
首先,我们对失效铸件的材料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结果显示,铸件所使用的材料与设计要求的标准材料存在差异,材料中掺杂了较高含量的夹杂物,这可能是材料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后发现,失效铸件的金相组织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非均匀性。
部分区域存在晶界偏析和孔隙等缺陷,这些缺陷对铸件的强度和韧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同时,我们对失效铸件的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观察结果显示,断裂面上存在明显的沿晶裂纹,这表明铸件可能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
此外,断裂面上还发现了一些细小的颗粒,初步判断为夹杂物或者金属氧化物,这些颗粒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铸件的脆性。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基于对失效铸件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1.选择合适的材料:铸件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标准,并经过相关质量检测,避免选用低质量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铸件中的裂纹一热裂热裂是铸件生产中常见的铸造缺陷之一,是在高温下形成的,裂口表面呈氧化色。
热裂又是沿晶粒边界产生和发展的,故裂口外形曲折而不规则,如图1-1所示。
图1-1 铸件中的热裂热裂分为外裂和内裂两种类型。
在铸件表面可以看到的热裂纹为外裂,裂口从铸件表面开始逐渐延伸到铸件的内部,表面宽内部窄,裂口有时会贯穿铸件整个断面。
外裂常产生要铸件的拐角处、截面厚度有突变处或局部冷凝慢以及产生应力集中的地方。
内裂常产生在铸件内部最后凝固的部位如缩孔附近,裂口表面很不平滑,有分叉。
外裂大部分可以用肉眼就能观察出来,细小的外裂则需用磁粉和着色探伤检查;内裂必须用射线或超声波探伤才能检查出来。
1 热裂的形成机理热裂的形成机理到现在为止尚存在分歧。
我们先来看看热裂纹的形成温度范围。
关于热裂纹的形成温度范围说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热裂纹是在凝固温度范围内但邻近于固相线温度时形成的,此时合金处于固-液态;另一种观点认为热裂纹是在稍低于固相线温度时形成的,此时合金处于固态。
有人对含碳量不同的碳钢进行了热裂形成温度范围的研究。
该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含碳量多少,碳钢产生热裂的温度都在固相线附近,当钢中硫、磷含量增高时热裂温度便降到固相线下。
必须指出的是:在铸造条件下,由于铸件冷却速度较快而引起的过冷,使液相线和固相线下移,加上合金中存在低熔点组成物,所以实际的固相线有时远低于平衡状态图中的固相线。
由此可以看出热裂是在合金接近完全凝固时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的。
此时大部分合金已凝固成结晶骨架,而在骨架之间还剩有少量的液体。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热裂纹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两种理论:强度理论和液膜理论。
(1)强度理论强度理论认为铸件在凝固末期,当结晶骨架已经形成并开始线收缩后,由于收缩受阻,铸件中就会产生应力或塑性变形,当应力或塑性变形超过了合金在该温度的强度极限或延伸率时铸件就会开裂。
铸件凝固之后在稍低于固相线时,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同样会形成热裂。
钢在高温时很小的铸造应力或塑性变形就能超过其强度极限从而引起热裂纹,铜在这方面做的研究工作很少,也会存在同样的情况。
(2)液膜理论液膜理论认为铸件冷却到固相线附近时,固体周围还有少量未凝固的液体构成一层液膜,初期较厚,温度愈接近固相线,液膜就愈薄,当铸件全部凝固时,液膜即告消失。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必然经历这个由厚变薄以至消失的液膜期,在液膜存在期间,当铸件收缩受阻时,液膜被拉长,当液膜拉长速度超过某一限度时液膜就被拉裂(图1-2)。
图1-2 液膜被拉断形成热裂2 影响热裂形成的因素凡是影响合金在热裂纹形成的温度范围内的线收缩、收缩阻碍和合金力学性能(强度和塑性)的因素,都将对热裂趋向产生影响。
其中主要与合金性质、铸型阻力、铸造结构、浇冒口的布置和铸造工艺等方面有关。
(1)合金性质的影响合金性质对热裂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合金在热裂形成的温度范围内的绝对收缩量和强度。
在结晶温度范围内,当固相形成完整的结晶骨架时线收缩便开始了,从线收缩开始到凝固完毕这段温度范围内的线收缩率可用下式表示:E=α(t始-t固) .(1)式中:t始――线收缩开始温度t固――不平衡固相线温度t始-t固――有效结晶温度范围α――有效结晶温度范围内的平均线收缩系数由此可见:α和(t始-t固)愈大,则E 愈大,在其它条件相同时,E愈大表示有效结晶温度范围内铸件的应力也愈大,热裂趋向也愈大。
因此,宽结晶温度范围内的合金,有效结晶温度范围较大,热裂趋向也愈大;窄结晶温度范围内的合金,有效结晶温度范围较小,热裂趋向也愈小。
凡是能扩大有效结晶温度范围的元素,都将增加热裂趋向;凡是能减小有效结晶温度范围和相变的元素,都将减小热裂趋向。
另外铸件的初晶组织对热裂趋向也有影响,粗大枝晶的晶间强度比细晶的低,柱状晶的晶间强度不如等轴晶(图1-3所示)。
图1-3 粗大柱状枝晶间裂纹实际铸造尤其是半连续铸造的冷却速度比平衡态要快得多,因而元素扩散速度远落后于结晶过程,造成了实际结晶组织从平衡组织的偏离。
冷速愈快,偏离愈严重。
铸锭边部组织由于激冷常与冷却较慢的中心组织有明显的不同。
铸锭的横截面尺寸愈大,差别愈显著。
冷却速度与铸锭组织的一般关系是:冷却很小时易出现粗大的晶粒和粗疏的枝晶网格;当冷速增大后使结晶前沿形成温度梯度,造成柱状晶的出现和不断长大,同时枝晶网趋于细密;若冷速进一步增大,过冷度也不断增大,金属液内结晶形核率将明显大于晶粒长大速度,此时晶粒趋于细化,枝晶网可能很细。
在半连续铸造中通过对结晶器、二次冷却水、铸造速度和浇铸温度的选择,可改变结晶前沿构成的液穴形态,同时铸锭组织也可得到改善。
(2)铸件结构的影响铸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对热裂形成的影响很大。
如果设计不合理,使局部造成过厚的热节或引起应力集中现象则热裂易在这些部位形成。
铸件厚薄不一样,冷却速度快慢也不同,薄的部位先凝固,降至较低温度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它对厚的部位的凝固起阻碍收缩作用,所以在厚的部分易产生热裂。
(3)铸造工艺的影响由于在浇铸过程中,铸造速度慢和冷却强度较小,造成铸锭厚度中间位置形成粗大的柱状晶,而且铸锭在最后凝固的中间部分产生拉应力,从而在厚度中间部分形成沿晶界开裂的热裂纹。
冒口设计不合理上大下小的冒口也可能造成铸件收缩时的机械阻碍,导致铸件热裂。
(4)铸型阻力的影响铸件凝固后期进行线收缩时受到铸型的阻力愈大,则铸件内产生的机械阻力愈大,铸件愈易开裂。
3 防止铸件热裂的方法影响铸件热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预防热裂主要从减少铸件收缩时的机械阻碍、热阻碍和提高合金强度加以考虑。
二铸造应力铸件在凝固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下降将继续产生收缩,有些合金还会发生固态相变而引起的膨胀或收缩,这些都使铸件的体积和长度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受到阻碍,使铸件中产生应力,称为铸造应力。
铸造应力按其形成原因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阻碍应力三种。
热应力:铸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冷却不一致,便会造成同一期间各部分收缩量不一样,但铸件各部分是连成一个整体的,因此,彼此间相互制约的结果便造成了应力,这种由于线收缩受热阻碍而产生的铸造应力称为热应力。
相变应力:铸件各部分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固态相变时的时间不一致,体积和长度变化的时间也不一致,而彼此又互相制约,结果产生了应力,称为相变应力。
机械阻碍应力:是铸件线收缩受到铸型、型芯、浇冒口等机械阻碍而产生的应力。
如果铸造应力在铸件冷至常温后仍然存在则称为残余应力。
铸造应力对铸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铸造应力超过了合金的屈服强度则产生塑性变形,使铸件尺寸有所改变,如果铸造应力超过了合金的强度极限则产生裂纹,铸造应力小于合金的弹性极限时则将残留于铸件。
铸件有了残余应力就要用时效或去应力退火消除,否则会降低铸件的使用性能。
1 铸件在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产生热应力的原因是铸件各部分冷却速度不一致而引起的收缩量不一致造成的。
现以厚度不均的丁字梁为例来讨论残余热应力的形成过程。
图1-4 T字形梁铸件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T字形梁铸件的厚截面部分称为A,薄截面部分称为B。
这样铸件就可看成杆A和杆B两部分组成,下面分三个阶段来分析T字形梁铸件的热应力的形成。
第一阶段:杆A和杆B都处于塑性状态。
由于杆B截面较小,冷却速度较快,收缩量稍大,而杆A温度较大,收缩量较小,但它们是联在一起的一个整体,所以杆A被塑性压缩,杆B被塑性拉伸,由于是塑性变形,变形后应力基本消失。
第二阶段:杆A仍处于塑性状态,杆B进入弹性状态。
由于弹性杆的变形比塑性杆困难得多,所以整个铸件的收缩由弹性杆来确定,杆A仍处于塑性状态,所以变形后应力也基本消失。
第三阶段:两杆都进入弹性状态。
在第二阶段末期杆A温度高于杆B,当降至室温时如果两杆都能自由收缩,则杆A收缩量比杆B大,但由于二者联在一起,收缩时彼此制约,若铸件不产生弯曲变形,只能是同一长度。
因此杆A被弹性拉伸,杆B被弹性压缩。
因为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不能松驰和消失,便在杆A中残留拉应力,在杆B中残留压应力,这就构成了铸件中的残余热应力。
2相变应力铸件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固态相变,晶体体积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铸件收缩的方向和数量。
如果相变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即合金处于塑性状态,则不会产生大的相变应力;如果相变温度低于临界温度而且铸件各部分温度不一致,相变不同时发生则会产生相变应力。
3机械阻碍应力铸件在冷却到弹性状态后,由于收缩受到机械阻碍而产生的应力称为机械阻碍应力,表面为拉应力和切应力。
由于机械阻碍应力是在弹性状态时产生的,形成的原因一经消除,应力也随之消失。
铸件厚部分的机械阻碍应力与热应力是同方向的,两种应力的叠加会使铸件厚的部分发生冷裂。
薄部分的与热应力的方向相反,应力可以互相抵消一些,但当铸件薄的部分机械阻碍应力过大,超过合金的强度极限时也会在薄的部分发生冷裂。
三铸件的冷裂1冷裂的产生和预防冷裂是铸件处于弹性状态时铸造应力超过了合金的强度极限而产生的。
冷裂往往出现在铸件受拉伸的部位,特别是在应力集中的地方,如内尖角处、缩孔处或非金属夹杂物附近等。
冷裂纹的特征与热裂纹不同,外形常是圆滑曲线或连续直线状,而且往往是穿晶断裂,断口表面干净具有金属光泽或呈轻微的氧化色(图1-5)。
图1-5 铸件的冷裂铸件的冷裂趋向与铸造应力及合金的机械性能有密切的关系。
影响冷裂的因素与影响铸造应力的因素是一致的。
防止铸件冷裂的方法与防止热裂的方法大致相同。
2大型铸件中的内冷裂以园柱形截面的大型铸件为例来讨论它们在各个阶段的应力状态。
铸件在结晶凝固后,进入弹性阶段以前,由于铸件截面较大,在冷却过程中表面和心部出现较大的温差,表面冷得快,心部冷得慢,表面受冷降温后将要收缩,内部由于温度较高保持一定的长度和体积,这样便在工件心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拉应力,由于此时的心部处于塑性状态,这种应力将随着工件发生塑性变形而松驰。
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工件表面先进入弹性状态,心部仍处于塑性状态,此时塑性状态的心部将发生塑性变形以保持与表面的收缩统一。
继续降温,当心部也要进入弹性状态时,由于园柱形工件的外园表面与顶部已形成了一个冷硬的弹性外壳,心部的收缩受到了外壳的强烈牵制,心部便产生拉应力,外园产生压应力,这就是铸件中的热应力。
随着铸件冷却到室温一直残留在工件中不能消除。
由于大型工件心部存在很大的残余应力,因此在随后的加热(包括去应力退火、淬火、正火)工序应特别注意。
因为快速加热,会使工件内外温差增大,表面的受热膨胀将加剧工件心部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当这个拉应力超过铸件心部的强度极限时便在工件内部产生裂纹。
因工件表面承受较大的压应力,内部产生的裂纹扩展到表面很困难,这就形成了大型铸件中的内冷裂。
试验证明:轴心部位径向和切向应力较小,而轴向拉应力较大,因此大型铸件(如轴类和轧辊等)横向内裂纹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