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问题与勾股定理

合集下载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课件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课件

8
x
6
4
10
知识讲解
变式1.已知长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8)D(10,8),如图AD沿着AE翻折后点D落在 BC上,求点E的坐标.
E(10,3)
10
8 10
8-x
8 8-x x
6
4
10
知识讲解
变式2.在长方形ABCD中,AB=8,AD=10, 如图AD沿着AC翻折, 求CE的长.
10
8x
8
x
10-x
8
10
课堂练习
变式3.在长方形ABCD中,AB=8,AD=10,如
图,翻折长方形ABCD,使点D与点B重合,
求 折痕EAFE 的长.
x 10G10-x
8 10-x
小结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基本步骤: (1)标出已知和问题,明确目标在哪个直角三 角形中,设适当的未知数x; (2)利用折叠找全等; (3)将已知边和未知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转化到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表示出来; (4)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方程,得解。
知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
类型一、直角三角形的折叠
例1.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 AC=6,BC=8,现折叠纸片使A与B重合,折痕为DE, 求CD的长.
解: ∵Rt△ABC,AC=6,BC=8
设观C察D为、x思,考则BD=8-x
由1折.题叠中的已性知质可什得么,求的是什么?
2∴.D折B叠=A过D=程8中-x 你发现了什么?
在3R.观t △察BCDDE在中哪,一由个勾直股定角理三得角形中,
你能x2表6示2 出(这8 个x直)2角三角形的每
解得条x边= ?7
6 8-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7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折叠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7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折叠问题(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常见的类型: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等于以直角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和.③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篇】【经典例题】1.如图,在Rt△ABC中,∠C=90°,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图中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当AC=4,BC=2时,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4B.4πC.8πD.82.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或直径),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那么,这四个图形中,其面积S1、S2、S3满足S1+S2=S3的个数是()A.1B.2C.3D.43.如图,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得OP1=;再过点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7=()A.B.C.D.4.现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弦图”.Rt△ABC中,∠ACB=90°,若AC=b,BC=a,请你利用这个图形解决下列问题:(1)试说明a2+b2=c2;(2)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6,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求(a+b)2的值.5.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3,求S1+S2+S3的值.6.如图,一架长25米的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离墙7米.(1)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多少米?(2)若梯子顶端下滑4米,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多少米?7.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此人以1米每秒的速度收绳,7秒后船移动到点D的位置,问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是直的)8.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km到达B 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9.如图,△ABC中,∠C=90°,AC=3,AB=5,点D是边BC上一点.若沿AD将△ACD翻折,点C 刚好落在AB边上点E处,则BD=.10.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BE的长是()A.3 B.4 C.5 D.611.矩形ABCD中AB=10,BC=8,E为AD边上一点,沿CE将△CDE对折,点D正好落在AB边上的F点.则AE的长是()A.3B.4C.5D.61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4,BC=6,点E在AB边上,将纸片沿CE折叠,点B落在点F处,EF,CF分别交AD于点G,H,且EG=GH,则AE的长为()A.B.1C.D.213.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3cm2B.4cm2C.6cm2D.12cm2。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CB ADE一、折叠问题1、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2、折叠矩形ABCD 的一边AD ,使D 落在BC 边上的F 处,得折痕AE ,若AB =8,BC=10, 求CE,CF,EF3、如图,将矩形ABCD 纸片沿直线AE 折叠,顶点D 恰好落在边BC 的F 处,已知3,CE cm =8AB cm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4、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AB =8 cm,BC =10 cm,在边CD 上取一点E ,将△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求CE 的长.5、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________ 。

A CD F /E图56、将矩形ABCD(A B﹤A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求三角形BED的面积。

7、如图,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则DE的长为8、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痕(对角线)BD,再折叠使AD边与BD重合,得折痕DG,若AB=4,BC=3,求AG的长。

9、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BP=a.求:以PE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二、生活应用D ˊABCD A ˊ B ˊC ˊ1、将穿好彩旗的旗杆垂直插在操场上,旗杆从旗顶到地面的高度为320cm , 在无风的天气里,彩旗自然下垂,如右图. 求彩旗下垂时最低处离地面的最小高度h .彩旗完全展平时的尺寸如左图的长方形(单位:cm ).2、八(2)班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时,发现升旗的绳子垂到地面要多1米,当他们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

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有关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有关折叠问题
x2=42+(8−x)2. 解得x=5. ∴S△DBE=12×5×4=10;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 1. 找到等量关系,相等线段(折叠,垂直平分线,边
角关系,三角形全等……), 2.运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方程思想) 3.解方程并求出所求量 作业: 1.完成学案 2.补充练习 3.思考题(选做)
动手操作
• 2.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使点D落在BC上 一点F处,折痕的两端点分别在AD,CD上(含端 点),且AB=6,BC=10.设CF=x,
• ①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 ②当CF取最小值时,折痕与线段CD的交点E与F的
距离为_____________
A
D
B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由折叠可知
1.如图,在Rt△ABC中,∠B=90°,AB=8,BC=6
⑴如图1将△ABC折叠,使得A、C重合,折痕MN,
求AM;
(2)如图2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 痕为MN,求BN;
(3)如图3将△ABC折叠,使直角边AB折叠使它落在斜 边AC上,折痕为AD,求BD。
图2
图3
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 思考1.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 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交BC于点G,连接AG.
• (1)求证:△ABG≌△AFG;
• (2)求BG的长。
思考2: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
(1) 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交AD于点E,交BC于点F,
连接CE.
①求证:AE=AF=EC=CF; ②设AE=a,ED=b,DC=c,请写出一个a,b, 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如图2,当C的对应点C′在线段AD里运动时,C′E、

用勾股定理求折叠问题

用勾股定理求折叠问题

用勾股定理求折叠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折叠这个话题其实还挺有趣的。

咱们常常看到衣服、纸张、甚至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需要折叠,这时候大家可能会想,这折叠的过程究竟有什么奥秘呢?说到这,不得不提到勾股定理,嘿嘿,这可是个神奇的工具,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麻烦。

想象一下,一张纸对折成两半,然后又折叠成小小的四分之一,最后一摞起来,哇,简直就是艺术品!不过,折叠过程中其实也藏着不少数学的智慧,咱们来聊聊。

折叠的时候,纸张的边边角角往往会形成一些三角形。

大家想象一下,咱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形成一个小长方形。

这个时候,长方形的对角线就出现了。

哎呀,看到这个对角线,是不是瞬间有种“哈,这不就是勾股定理的舞台吗?”的感觉?对角线的长度其实就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很简单。

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像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而对角线就是斜边。

只要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平方相加,再开根号,就能得到对角线的长度。

简单吧?就像把一根香肠切成两段,轻松搞定。

说到这里,想想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讲这道题时,我们是不是都在心里默念“能不能快点啊,我还想出去玩呢?”勾股定理不只是数学课堂上的干货,在生活中也能派上大用场。

你有没有试过把一张纸折成一个小飞机?这个小飞机的翅膀得对称,要不然飞不起来。

你在折的时候,恰好就用上了勾股定理,找准了折叠的角度和位置,嘿,飞机飞得可远了。

再说说折叠衣服,那可是个技术活。

有时候一堆衣服像小山一样堆在角落,简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状态。

于是,咱们用折叠的技巧,把它们理顺。

每次折叠时,心里默念“衣服的宽和长能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直角三角形呢?”折得越整齐,找衣服的时候就越方便。

这时候,勾股定理又在你耳边悄悄响起,想想每一件衣服的边缘,就像是一个个小三角形,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矩形,真是让人感叹,折叠这门艺术,简直太精彩了!然后,咱们还可以想象一下折叠纸飞机的场景。

拿出一张纸,开始在手中翻飞,折啊折,最后变成一只酷炫的纸飞机,准备起飞。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 解决折叠问题
三角形中的折叠
例1: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如图1所 示折叠,使两个锐角的顶点A、B重合。若 ∠B=30°,AC= 3,求DC的长。 B
E D
C
图1
A(B)
长方形中的折叠
例2: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纸片ABCD的一边 AD向下折叠,点D落在BC边的F处。已知 AB=CD=8cm,BC=AD=10cm,求EC的长。
解:根据折叠可知,△AFE≌△ADE,
∴AF=AD=10cm,EF=ED,
AB=8 cm,EF+EC=DC=8cm, ∴在Rt△ABF中
A
D
BF AF2 AB2 102 82 6cm
FC=BC-BF=4cm 设EC=xcm ,则EF=DC-EC=(8-x)cm
E
在Rt△EF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3、将已知边和未知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表示出来。
4、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得解。
课堂小结
❖ 1、标已知; ❖ 2、找相等; ❖ 3、设未知,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 4、解方程,得解。
EC²=FC²=EF² 即x²+4²=(8-x)²,x=3cm,
B
F 图2
C
∴EC的长为3cm。
发挥你的想象力
❖ 长方形还可以怎样折叠,要求折叠 一次,给出两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并解答问题。
EAEຫໍສະໝຸດ DDCAD
F
B F
C
C
A
B
B
E FC
课堂小结
解题步骤
1、标已知,标问题,明确目标在哪个直角三 角形中,设适当的未知数x; 2、利用折叠,找全等。

8.C专题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8.C专题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专题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方法归纳】扣住折叠前后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将有关线段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来解决.一、折叠直角三角形1.如图,在△ABC 中,∠A =90°,点D 为AB 上一点,沿CD 折叠△ABC ,点A 恰好落在边BC 上的A ′处,AB =4,AC =3,求BD 的长.A BCD A'【解答】由题意得AD =A ′D 、AC =A ′C ,设AD =x ,则BD =4-x ,在Rt △A ′BD 中,22+x 2=(4-x )2,x =32.BD =52.二、折叠长方形2.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4,BC =5,F 为CD 上一点,将长方形沿折痕AF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上的点E 处,求CF 的长.【解答】BE =3.设CF =x ,DF =EF =4-x ,CE =2, 22+x 2=(4-x )2,x =32.3. 如图,长方形ABCD 中,AD =8cm ,AB =4cm ,沿EF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使点C 与点C′重合.(1)求DE 的长; (2)求折痕EF 的长.【解答】(1)由题意得DE =EB ,设DE =EB =x ,则AE =8-x .在Rt △AEB 中, x 2=42+(8-x )2,x =5.(2)作EM ⊥BC 于M ,证∠DEF =∠BEF =∠BFE ,∴BE =BF =5,MF =2.∴EF =EM 2+MF 2=2 5.4. 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6,AD =8,沿BD 折叠使点A 到A ′处,DA ′交BC 于点F .(1)求证:FB =FD ;(2) 求证:CA ′∥BD ;(3) 求△DBF 的面积.【解答】(1)∠DBF =∠ADB =∠DBF ,∴FB =FD .(2)A ′D =AD =BC ,FA ′=FC ,∠DBF =∠BDF =∠FCA ′=∠FA ′C ,(3)设FB =FD =x ,x 2=(8-x )2+62,x =254,∴S △BFD =12×254×6=754.三、折叠正方形5.如图,长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将△ADE 沿AE 对折至△AFE ,延长EF 交边BC 于点G ,G 为BC 的中点,连接AG 、CF .(1)求证:AG ∥CF ;(2)求DE CE 的值.【解答】(1)连接BF ,∴BG =FG =CG .∴CF ⊥BF .∵BG =FG ,AB =AF ,∴AG 垂直平分BF .∴AG ∥CF .(2)设DE =EF =x ,BG =FG =y ,则CE =2y -x ,CG =y ,在△CEG 中,(x +y )2=(2y -x )2+y 2,3x=2y ,∴DE CE =12。

第17章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教案)

第17章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整体来看,学生们对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勾股定理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将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直观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更直观地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折叠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勾股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学生需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数学关系。
-学生需学会如何将勾股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折叠问题中的长度计算。
-举例:在折叠问题中,若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度,学生应能迅速计算出斜边长度。

微专题四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微专题四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A
△ABC折叠,使点A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BN的长是(
A.4
B.3
C.6
D.5
)
3.(2022济宁)如图所示,在三角形纸片ABC中
,∠BAC=90°,AB=2,AC=3.沿过点A的直线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
A
BC上的点D处;再折叠纸片,使点C与点D重合,若折痕与AC的交点为E,
则AE的长是(
A.


B.


)
C.


D.


四边形折叠与勾股定理
4.(2024莱州期中)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90°,AB=4 cm,
AD=2 cm,BC=CD,E是AB上的一点.如果沿CE折叠,使B,D两点重合,



△AED的面积为
cm
2
.

5.如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中,AB=4,BC=5,F为CD上一点,将长方形
2
2
2
在 Rt△EFC 中,CF +CE#43;2 =(4-x) ,解得 x= ,








所以 CF= ,所以△CFE 的面积 S= CE·CF= ×2× = .

6.如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中,P为边AD上一点,沿直线BP将△ABP翻
折至△EBP(点A的对应点为点E),PE与CD相交于点O,且OE=OD,BE与
微专题四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三角形折叠与勾股定理
1.如图所示,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边AC上的点B′处,AE为折痕,则EC长为(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而深远的。

勾股定理,这一几何学中的基本定理,在解决与折叠有关的几何问题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勾股定理,简单来说,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神秘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实则蕴含了无尽的智慧和奥秘。

在解决折叠问题时,这个定理成为了一把利器。

当我们面对一个折叠问题时,首先需要识别出隐藏在折叠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

一旦找到,我们就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建立数学方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经过折叠后变为一个正方形或矩形,我们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推导出原来三角形的角度、边长等属性。

然而,解决折叠问题并不总是那么简单。

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借助其他的几何定理和性质,如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线性质等,来帮助我们找到隐藏在折叠图形中的几何关系。

这些定理和性质与勾股定理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几何体系,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复杂的折叠问题。

总的来说,勾股定理在解决折叠问题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我们找到隐藏在折叠图形中的几何关系,还为我们提供了建立数学方程的工具,使我们能更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因此,对于任何对几何学感兴趣的人来说,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复习专题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复习专题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复习专题一、知识回顾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22b c a=-=-,22c a b=+,22a c b知道直角三角形三边中的两边,就能求出第三边;如果只知道直角三角形三边中的一边,能求出另外两条边吗?例1、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荷花,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过来,荷花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荷花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的水深多少米?例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5cm,另一条直角边比斜边短1cm,则斜边长为()cm.A.10B.11C.12D.131、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大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是()A、8B、10C、12D、142、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为6,另两条边长为连续的偶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20B、22C、24D、263、升旗仪式的时候,小明突发奇想,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

放学后,他观察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与地面接触,则旗杆的高度为()A、11米B、12米C、13米D、14米4、小明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竖直插到离岸边1.5m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求河水的深度是多少?5、小东拿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为3米的城门,他先横着拿不进去,又竖起来拿,结果竹竿比城门高1米,当他把竹竿斜着时,两端刚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竿长多少米?二、折叠问题解题心得:1、看见“折叠”、“翻折”就要想全等,把题目的数据标在图上2、设折叠的一条边为x(不要设折痕)3、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然后解答例1、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12cm,BC=16cm,现将直角边AC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DE的长度为_________例2、已知,矩形ABCD中,E在AB上,把△BEC沿CE对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基础的定理之一,又被称为“经典的三角形定理”。

它的核心概念是当两条边的平方相加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便是直角三角形,这时这条等式就可以写成a2 + b2 = c2。

勾股定理也可以用来解决各种折叠问题。

折叠问题是一种要求将若干张尺寸不同的纸条组合成特定形状的搭建问题。

例如有一张尺寸为的纸条,要求将其折叠成三角形的形状,那么就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样的折叠问题。

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a和b,要求折叠纸条拼凑成直角三角形,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解决。

首先,将纸条折叠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a,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b,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两小三角形的高度,即c,将两个小三角形拼接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假设将其拼接的角度为γ,则γ的大小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γ = arccos()。

可以看出,使用勾股定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折叠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由于折叠问题的复杂性,有些折叠问题可能是无法通过勾股定理来解决的。

比如,当纸条尺寸比较大时,很难将其精确地折叠成要求的形状,或者特定形状需要纸条折叠多次,在折叠过程中精确度可能会有所损失,从而使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另外,在折叠问题中,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比如,在折叠一个尺寸为的纸条时,有可能出现三角形不能顺利折叠的情况,或者当纸条数量有限时,也有可能出现无法精确折叠的情况。

此时,就需要考虑其他对解决折叠问题的办法。

总之,在折叠问题中,勾股定理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有助于计算纸条折叠后形状的精确度、大小等,但是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就需要采取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折叠问题了。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一、引言折叠问题是指将一张纸片沿着某条线折叠后,能否在某种条件下使得所有的线段重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二、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两边平方和的定理。

即:设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为直角,则有AB²+AC²=BC²。

三、折叠问题的基本原理折叠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几何变换问题,在几何变换中,保持长度不变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在折叠纸片时,我们需要保证每个线段长度不变。

四、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1. 假设我们要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将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3. 将其中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沿着斜边对折,使得斜边与底边重合。

4. 将纸片展开,我们可以发现,原来的正方形纸片已经被折叠成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5.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的长度。

具体而言,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底边长为a,则有a²=c²÷2。

6. 利用上述结论,我们可以将任何正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五、拓展应用1. 利用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将任何矩形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还可以将任何平行四边形折叠成一个正方形或矩形。

六、总结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几何变换和勾股定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解决更加复杂和有趣的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方程思想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方程思想

第一讲 勾股定理本章知识要点导航 :(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2)勾股定理公式a 2+b 2=c 2 的变形有:;;222222b a c a c b b c a +=-=-=及(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数:满足a 2+b 2=c 2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说明:①三个数必须是正整数,例如:2.5、6、6.5满足a 2+b 2=c 2,但是它们不是正整数,所以它们不是够勾股数.(5)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课堂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考点1☆☆☆:在Rt △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1)在ABC Rt ∆中,已知ο90=∠C ,8,6==b a ,则c=______________;(2)在ABC Rt ∆中,12,5==b a ,则c=______________;变式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__;变式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之比为4:3,斜边的长为20,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 变式3:已知在ABC Rt ∆中,ο90=∠C ,4,12==+b c a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 知识考点2☆☆☆: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思考:“问号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类型的问题还有哪些拓展呢?【经典例题1】有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D C B A 、、、的边长分别是3,2,5,3,则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是( )A.13B.26C.47D.94【变式1】如图,直线l 上依次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是3,2,1,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321,,,S S S S ,则=+++4321S S S S _________________【变式2】如图,已知直角△ABC 的两直角边分别为6,8,分别以其三边为直径作半圆,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例1) (变1) (变2)➢ 知识考点3☆☆☆:应用勾股定理,求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cm 13,底边长为cm 10,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一腰上的高为3,以底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3、等腰中,,是底边上的高,若,求 ①AD 的长;②ΔABC 的面积.➢ 知识考点4☆☆☆:利用方程思想求线段长(含双勾股)1、在ABC ∆中,AD 是高线,若4=AB ,2=AD ,3=AC ,则BC 的长为_____________;2、在ABC ∆中,17=AB ,10=AC ,9=BC ,则BC 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_;3、如图,小溪边有两棵树隔岸相望,一棵树高m 9,另一棵树高m 6,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m 15,在两棵树顶上各停着一只水鸟,两只鸟同时看到水面上有一条小鱼,它们立刻以相同的速度飞去抓鱼,结果同时到达目标,求小鱼离较高那棵树有多远?4、如图,点P 是长方形ABCD 内一点,7,5,1===PC PB PA ,求PD 的长。

第11讲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第11讲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第十一讲勾股定理折叠问题一、知识梳理初中数学中,有关折叠的问题也是相对比较难的问题,主要涉及求角的度数、求线段的长度、求周长、面积等,其中求线段的长度的问题必然用到勾股定理.图形折叠问题核心实质是轴对称性质,即先找出对称轴,再观察元素不变量与变量,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有序、全面解决问题。

图形折叠对象主要是三角形、矩形、梯形等,考查问题涉及点坐标、角度、线段、周长、面积、图形规律、最值、三角函数、比例、解析式等等,折叠问题中,“折”是过程,“叠”是结果,此题型灵活多变,能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解决折叠问题,首先要对图形折叠有一定准确定位,把握折叠实质,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发现图形中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抓住图形的变量和不变量,其次探索折叠变化规律,充分挖掘图形隐含的几何性质,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有序、全面解决问题。

折叠性质:①对应线段相等(能够重合的线段)②对应角相等(能够重合的角)性质记忆:折叠必有角相等、边相等。

处理策略:求什么设什么,找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二、典型例题(1)折叠与角度问题例1、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5°,则∠CDE=__________.解:∵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ACB=90°,∴∠BCD=∠ECD=45°,∠B=∠CED,∵∠A=25°,∴∠B=90°-25°=65°,∴∠CED=65°,∴∠CDE=180°-45°-65°=70°,故答案为:70°.例2、如图,在△ABC 中,∠ACB=90°,将∠A 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的点A′处,折痕为CD ;若∠A′DC=84°,则∠B=________°.解:∵△CDA′与△CDA 关于CD 成轴对称,∴∠ADC=∠A′DC=84°,∵∠ACB=90°,∴∠DCA=∠DCB=45°,∵∠CDA=∠B+∠DCB ,∴∠B=84°-45°=39°故答案为:39.(2)折叠与线段长度例3、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90ACB ∠=︒,5cm AB =,3cm AC =,现将ABC ∆折叠,使边AC 与AB 重合,折痕为AE ,则CE 的长为()A .1cmB .2cmC .3cm2D .5cm 2【解析】∵90ACB ∠=︒,5cm AB =,3cm AC =∴4BC ===由折叠可知CE=DE,AC=AD ,90ADE ACE ∠=∠=︒设CE x =,则4,2,BE x BD AB AD =-=-=在Rt BDE 中∵222DE BD BE +=∴2222(4)x x +=-解得32x =故选C例4、如图,在矩形ABCD 中,6,8AB AD ==,点E 是边A D 上一动点,将ABE △沿直线BE 对折,点A 的落点为A ',当A DE ' 为直角三角形时,线段AE 的长为()A .3B .4C .6或3D .3或4【答案】C 【分析】当A DE '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A '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 =1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90BA E DA E ''∠=∠=︒,设AE =x ,则A E x '=,DE =8-x ,然后在Rt A DE ' 中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出x 的值即可;②当点A '落在边BC 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四边形ABA E '是正方形,得出AE =AB =6.【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C =90°,AB =6,AD =8∴10BD ===当A DE '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A '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得,AE A E '=,6A B AB '==设AE x =,则A E x '=,8DE x =-∴1064DA BD A B ''=-=-=在Rt A DE ' 中,222A E DA DE ''+=∴2224(8)x x +=-解得,x =3∴AE =3;②当点A '落在边BC 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四边形ABA E '是正方形,∴AE =AB =6故选:C .例5、如图,在Rt ABC 的纸片中,90C ∠=︒,5AC =,13AB =.点D 在边BC 上,以A D 为折痕将ADB △折叠得到AD B ' ,A B '与边BC 交于点E .若D EB ' 为直角三角形,则BD 的长是_______.【答案】7或263【分析】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出BC 的长,由折叠可知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当△D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考虑,分别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D 的长.【详解】解:在Rt ABC 中,12BC ===,(1)当90ED B ∠'=︒时,如图1,过点B ′作B 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由折叠得:13AB AB ='=,BD B D C F ='=,设BD x =,则B D CF x '==,12B F CD x '==-,在Rt AFB'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5)(12)13x x ++-=,即:270x x -=,解得:10x =(舍去),27x =,因此,7BD =.(2)当90D EB ∠'=︒时,如图2,此时点E 与点C 重合,由折叠得:13AB AB ='=,则1358B C '=-=,设BD x =,则B D x '=,12CD x =-,在Rt △B 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12)8x x -+=,解得:263x =,因此263BD =.故答案为:7或263.例6、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6,BC=8,将边AC A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B'F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答案】9625【分析】由题意可得AB=10,根据面积可得CE=4.8,根据勾股定理可求BE=6.4,由折叠可求∠ECF=45°,可得EC=EF=4.8,即可求BF 的长,可求面积.【详解】解:∵Rt △ABC 中,∠ACB=90°,AC=6,BC=8,∴BA==10,∵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AEC=∠CED ,∠ACE=∠DCE ,∵∠AED=180°,∴∠CED=90°,即CE ⊥AB ,∵S △ABC =12AB×EC=12AC×BC ,∴EC=4.8,在Rt △BCE 中,=6.4,∵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BF=B'F ,∠BCF=∠B'CF ,∵∠BCF+∠B'CF+∠ACE+∠DCE=∠ACB=90°,∴ECF=45°,又CE ⊥AB ,∴∠EFC=∠ECF=45°,∴CE=EF=4.8,∵BF=BE-EF=6.4-4.8=1.6,∴△BFC 的面积为:12FB×EC=18249625525⨯⨯=,由翻折可知,△B'FC 的面积=△BFC 的面积=9625故答案为962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根据折叠的性质求∠ECF=45°是本题的关键.(2)折叠与最值问题例7、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A .不存在B .等于1cmC .等于2cmD .等于2.5cm【解析】当C′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 ,BC=3cm ,∴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BC=3cm ,∴AC′=AB-BC′=2cm .故选:C .例8、如图,矩形纸片ABCD,3AD=,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E处,AB=,5折痕为PQ,当点E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 D边上移动,则点E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A.1B.2C.4D.5【答案】B【分析】根据翻折变换,当点Q与点D重合时,点E到达最左边,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E到达最右边,所以点E就在这两个点之间移动,分别求出这两个位置时EB的长度,然后两数相减就是最大距离.【详解】解:如图1,当点D与点Q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ED=AD=5,在Rt△ECD中,ED2=EC2+CD2,即52=(5-EB)2+32,解得EB=1,例9、如图2,当点P与点B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EB=AB=3,∵3-1=2,∴点E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故选:B .例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10AB =,12AD =,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A D 边上的动点,将AEF ∆沿EF 翻折,得到A EF '∆,则A C '的最小值是()A .6B .7C .8D .9【答案】C 【分析】求A C '的最小值,先求出EC 的大小,再根据EA A C EC ''+≥,求出A C '的范围即可.【详解】解析:连接E C 在△A CE '中,可得EA A C EC ''+≥.在Rt EBC ∆中,由勾股定理,得13EC ==.由折叠可知,5EA EA '==,∴8A C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关系及勾股定理,正确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关系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11、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已知∠ABC =90º,AC =5,BC=4,过点A 作直线l 平行于BC ,折叠三角形纸片ABC ,使直角顶点B 落在直线l 上的点P 处,折痕为MN ,当点P 在直线l 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M 、N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端点M 、N 分别在AB 、BC 边上(包括端点)移动,则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析】分别找到两个极端,当M 与A 重合时,AP 取最大值,当点N 与C 重合时,AP 取最小,即可求出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详解】如图所示,当M 与A 重合时,AP 取最大值,此时标记为P 1,由折叠的性质易得四边形AP 1NB是正方形,在Rt △ABC 中,,∴AP 的最大值为A P 1=AB=3如图所示,当点N 与C 重合时,AP 取最小,过C 点作CD ⊥直线l 于点D ,可得矩形ABCD ,∴CD=AB=3,AD=BC=4,由折叠的性质有PC=BC=4,在Rt △PCD 中,∴AP 的最小值为AD PD=4-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AP AP=341----故答案为1例12、如图,在△ABC 中,∠C =90°,∠ABC =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BD =2,将△ACD 沿直线AD 翻折,点C 刚好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若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则△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2【分析】连接CE,交AD于M,根据折叠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先求出BC和BE 长,代入求出即可.【详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M,∵沿AD折叠C和E重合,∴∠ACD=∠AED=90°,AC=AE,∠CAD=∠EAD,∴AD垂直平分CE,即C和E关于AD对称,BD=2,∴,∴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即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DEA=90°,∴∠DEB=90°,∵∠ABC=45°,∴∠B=45°,∵,∴,即,∴△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 点的位置.三、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将长方形ABCD 沿DE 折叠,使点C 恰好落在BA 边上,得到点C′,若∠C′EB=40°,求∠EDC′的度数.2.在Rt △ACB 中,∠ACB =90°,点D 在边AB 上,连接CD ,将△ADC 沿直线CD 翻折,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若AC =3,BE =1,则DE 的长是_____.【答案】157【分析】过点D 作DHAC ⊥于H ,DF BC ⊥于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3AC CE ==,45ACD BCD ∠=∠=︒,由勾股定理可求5AB =,由面积法可求D F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D E 的长.【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HAC ⊥于H ,DF BC ⊥于F ,将ADC ∆沿直线CD 翻折,3AC CE ∴==,45ACD BCD ∠=∠=︒,4BC ∴=,D H AC ⊥ ,DF BC ⊥,45ACD BCD ∠=∠=︒,DF DH ∴=,45DCF FDC ∠=∠=︒,DF CF ∴=,22291625AB AC BC =+=+= ,5AB ∴=,111222ABC S AC BC AC DH BC DF ∆=⨯⨯=⨯⨯+⨯⨯ ,127DF ∴=,127DF ∴=,127DF CF ∴==,97EF =,157DE ∴===,故答案为:157.3.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把矩形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AE 折叠,点D 落在矩形ABCD 内部的点D′处,则CD′的最小值是()A .4B .C .4-D .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和当点D'在对角线AC 上时CD′最小解答即可.【详解】解:当点D'在对角线AC 上时CD′最小,∵矩形ABCD中,AB=4,BC=2,把矩形ABCD沿过点A的直线AE折叠点D落在矩形ABCD内部的点D处,∴AD=AD'=BC=2,在Rt△ABC中,=4∴,故选:C.4.如图,在长方形ABCD的边CD上适当选定一点E,沿直线AE把△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边BC上的点F处.已知AB=6cm,△ABF的面积是24cm2.(1)求BF的长;(2)求AD的长;(3)求点E与点C的距离.【答案】(1)8cm;(2)10cm;(3)83 cm【分析】(1)由在长方形ABCD中,AB=6cm,△ABF的面积是24cm2,即可求得BF的长;(2)由(1),易得AD=AF,DE=EF,即可求得AF的长,然后得出AD的长;(3)首先设EC=xcm,则EF=DE=(6﹣x)cm.由勾股定理得:CE2+CF2=EF2求出x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ABCD是长方形,∴△ABF是直角三角形,∵△ABF面积是24cm2,∴12AB•BF=24.∵AB=6cm,∴BF=8cm;(2)由题意知,△ADE和△AFE重合,则△ADE≌△AFE,则AD=AF,DE=EF.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10AF===(cm).则AD=10cm;(3)∵BC=AD=10cm,∴CF=BC﹣BF=2cm.设EC =xcm ,则EF =DE =(6﹣x )cm .由勾股定理得:CE 2+CF 2=EF 2,∴x 2+22=(6﹣x )2,解得:83x =,∴点E 与点C 间的距离是83cm.【点睛】此题考查长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3)是此题的难点,根据(2)求出CF ,由折叠得到EF =DE ,设EC =xcm ,因此利用勾股定理列得关于x 的关系式解出x 的值,由此解答此题.5.在矩形纸片ABCD 中,3AB =,5AD =.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线段AB 、A 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A .1B .2C .3D .4【答案】B 【分析】根据翻折变换,当点Q 与点D 重合时,点A′到达最左边,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A′到达最右边,所以点A′就在这两个点之间移动,分别求出这两个位置时A′B 的长度,然后两数相减就是最大距离.【详解】解:如图1,当点D 与点Q 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A’D=AD=5,在Rt △A’CD 中,A’D 2=A’C 2+CD 2,即52=(5-A’B)2+32,解得A’B=1;如图2,当点P与点B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A’B=AB=3,∵3-1=2,∴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故选B.6.矩形ABCD中,AB=4,BC=6,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上任意一点,把△EBF沿直线EF翻折,点B落在点P处,则PC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答案】2【详解】连接CE,当点P在CE上时,CP的值最小.CE===∴=-=.CP CE EP2故答案为:2.7.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3AB =,9AD =,折叠纸片ABCD ,使顶点C 落在边A D 的点G 处,折痕分别交边A D 、BC 于点E 、F .(1)求证:GEF △是等腰三角形(2)求GEF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见解析;(2)152【分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EFC EFG ∠=∠,根据//AD BC 得到EFC GEF ∠=∠,从而得到EFG GEF ∠=∠,问题得证;(2)根据GEF △高为AB=3,得到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GEF △的面积最大.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F=5,进而得到GE=5,即可求出GEF △的面积.【详解】(1)由翻折得:EFC EFG ∠=∠.∵//AD BC ,∴EFC GEF ∠=∠,∴EFG GEF ∠=∠,∴GE=GF ,∴GEF △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GEF △高为AB=3,∴当GE 最大时GEF △的面积最大,∴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GEF △的面积最大.在Rt ABF 中,222AF AB BF =+,∴()22239AF AF =+-,解得:5AF =,∴5GE AF ==,∴GEF △的面积最大值=1155322=⨯⨯=.四、举一反三1.如图,EF 是正方形两对边中点的连线段,将∠A 沿DK 折叠,使它的顶点A落在EF 上的G 点,求∠DKG 的度数.2.如图,在Rt ABC 中,90,A AB AC ∠=︒==,点,E F 分别是边,AB BC 上的动点,沿EF 所在直线折叠B Ð,使点B 的对应点B ′始终落在边AC 上,若FB C ' 为直角三角形,则BF 的长为__________.【解析】90,A AB AC ∠=︒==,∴∠C=45°,2BC ==,折叠后,要使FB C ' 为直角三角形,则有:FB C '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当90B FC '∠=︒时,∴45C FB C '∠=∠=︒,此时点B '与点C 重合,∴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112BF BC ==,②当90FB C'∠=︒时,∴45C B FC '∠=∠=︒,∴BF FB B C ''==,在Rt B FC '△中,FC F '=,BC=BF+FC ,∴)12BC BF BF =+=+=,解得:2BF =-;故答案为2-或1.3.如图,Rt △ABC 中,AB =18,BC =12,∠B =90°,将△ABC 折叠,使点A 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A .8B .6C .4D .104.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10AB =,8BC =,点P 在BC 边上,将CDP 沿DP 折叠,点C 落在E 处,PE ,D E 分别交AB 于点O ,F ,且OP OF =,则A F 长为______.【答案】103【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DC=DE 、CP=EP ,由“AAS”可证△OEF ≌△OBP ,可得出OE=OB 、EF=BP ,设EF=x ,则BP=x 、DF=10-x 、BF=PC=8-x ,进而可得出AF=2+x ,在Rt △DA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 的值,即可得AF 的长.【详解】解:∵将△CDP 沿DP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DC=DE=10,CP=EP .在△OEF 和△OBP 中,90EOF BOP E B OF OP ∠=∠⎧⎪∠=∠=︒⎨⎪=⎩∴△OEF ≌△OBP (AAS ),∴OE=OB ,EF=BP .设EF=x ,则BP=x ,DF=DE -EF=10-x ,又∵BF=OB+OF=OE+OP=PE=PC ,PC=BC-BP=8-x ,∴AF=AB -BF=2+x .在Rt △DAF 中,AF 2+AD 2=DF 2,∴(2+x )2+82=(10-x )2,∴43x =;∴410233AF =+=.故答案为:103.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AD=4,点E 是AD 边上一动点,将△ABE 沿BE 折叠,使点A 的对应点A′恰好落在矩形ABCD 的对角线上,则AE 的长为_______.答案:3924or 6.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5,BC =8,E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将△ABE 沿着AE 折叠到△ADE 处,再将边AC 折叠到与AD 重合,折痕为AF ,当△DEF 是等腰三角形时,BE 的长是___________.【答案】52或258或74.【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DE=DF ,DE=EF ,EF=DF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解题.【详解】解:由折叠可知,BE=DE ,DF=CF ,AD=AB=AC=5,当DE=DF 时,如图1,此时DE=DF=BE=CF ,∵AB=AC ,∴∠B=∠C ,在△ABE 和△ACF 中,AB AC B C BE CF =⎧⎪=⎨⎪=⎩∠∠∴△ABE ≌△ACF ,∴AE=AF ,∴AD 垂直平分EF ,∴EH=FH ,142BH CH BC ===,∴3AH ===,∴532HD =-=,设BE DE x ==,则4EH x =-,则在直角△DHE 中,()22242x x -+=,解得52x =,当DE=EF 时,如图2,作AH ⊥BC 于H ,连接BD ,延长AE 交BD 于N ,可知BE=DE=EF ,∵AH ⊥BC ,AB=AC ,BC=8∴BH=CH=4,∴3AH ===,设EH m =,则4BE EF m ==-,∴()8242CF m m =--=,即2DF m=∵AB=AD ,∠BAN=∠DAN ,∴AN ⊥BD ,BN=DN ,∴12EN DF m ==,∴EN EH=在△AHE 和△BNE 中,90AHE BNE EH ENAEH BEN ==︒⎧⎪=⎨⎪=⎩∠∠∠∠∴△AHE ≌△BNE ,∴AE=BE ,设BE AE x ==,则4EH x =-,在直角△AEH 中,()22243x x -+=,解得258x =,当DF=EF 时,如图3,过A 作AH ⊥BC 于H ,延长AF 交DC 于M,同理258 EF CF==∴252578884 BE=--=故答案为:52或258或74.【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等腰△ABC中,AB=AC=10,BC=12,AD平分B A C∠,且AD=8,P,Q分别是AB、AD上的动点,连接BP,PQ,则BP+PQ的最小值为___.【答案】9.6【分析】过C作CQ⊥AB于Q,交AD于P,得到CQ=BP+PQ的最小值,由勾股定理不求得AD=8,再利用等面积法即可求得其值.【详解】∵AB=AC,AD是角平分线,∴AD⊥BC,BD=CD,∴B点,C点关于AD对称,如图,过C作CQ⊥AB于Q,交AD于P,则CQ=BP+PQ的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得,AD=8,利用等面积法得:AB•CQ=BC•AD,∴CQ=12310BC ADAB⨯==9.6故答案为:9.6.8.如图,在△ABC中,∠BAC=90°,AB=3,AC=4,点D是BC的中点,将△ABD沿AD翻折得到△AED,联结CE.(1)求证:AD∥CE;(2)求CE的长.【答案】(1)见解析;(2)75【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BD ,AE=AB ,可证EF=BF ,AD ⊥B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DBE =∠DEB ,∠DEC =∠DCE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CE ⊥BE ,可得结论;(2)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BF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CE 的长.【详解】证明:(1)∵∠BAC =90°,AB =3,AC =4,∴BC 5==,∵点D 是BC 的中点,∴AD =BD =DE =52,∵将△ABD 沿AD 翻折得到△AED ,∴DE =BD ,AE =AB ,∴AD 垂直平分BE ,∴EF =BF ,AD ⊥BE ,∵DE =DB =CD ,∴∠DBE =∠DEB ,∠DEC =∠DCE ,∵∠DBE +∠DEB +∠DEC +∠DCE =180°,∴∠DEB +∠DEC =90°,∴∠BEC =90°,∴CE ⊥BE ,∴AD ∥CE ;(2)∵S △ABC =12×AC ×AB =12×3×4=6,且CD =BD ,∴S △ADB =12S △ABC =3,∴12AD ×FB =3,∴FB =125,∴BE =245,∴CE 75==.【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等知识,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五、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 =10,AC =6,BC =8,将△ABC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AD 是折痕,则△BDE 的周长为()A .6B .8C .12D .14【解析】在Rt △ABC 中,∵AC =6,BC =8,∠C =90°,∴AB ==10,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E =AC =6,CD =DE ,∴BE =4,∴△BDE 的周长=DE +BD +BE =CD +BD +E =BC +BE =8+4=12.故选:C .2.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90ABC ∠=︒)沿EF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的中点1A 处,6BC =,那么线段AE 的长度为()A .5B .4C .4.25D .154【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 1E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6,∴AB=6,∵A 1为BC 的中点,∴A 1B=3,设AE=A 1E=x ,则BE=6-x ,在Rt △A 1B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32+(6-x )2=x 2,解得x=154,故选:D .3.如图,矩形ABCD ,AB =3,BC =4,点E 是AD 上一点,连接BE ,将△ABE 沿BE 折叠,点A 恰好落在BD 上的点G 处,则AE 的长为()A .2B .52C .32D .3【解析】在Rt △ABD 中,AB=3,AD=BC=4,∴BD=5由折叠得,∠BGE=∠A=90°,BG=AB=3,EG=AE ,∴DG=BD-BG=2,DE=AD-AE=4-AE ,在Rt △DEG 中,EG 2+DG 2=DE 2,∴AE 2+4=(4-AE )2,∴AE=32.故选:C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B =90°,∠C =60°,BC =CD =8,将四边形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EF ,则BE 的长为()A .1B .2CD .2【解析】作DG ⊥BC ,连接AE ,在Rt △CDG ,∠DCG=60°,得出CG=4,∴DG=4AB=,设BE=x ,则CE=8-x ,根据折叠得AE=CE=8-x ,在Rt △ABE 中,AE 2=AB 2+BE 2,即(8-x)2)2+x 2解得x=1,故选A.5.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6AC cm =,8BC 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解析】在RT△ABC中,∵AC=6,BC=8,∴AB=10,△ADE是由△ACD翻折,∴AC=AE=6,EB=AB−AE=10−6=4,设CD=DE=x,在RT△DEB中,∵DE2+EB2=DB2,∴x2+42=(8−x)2∴x=3,∴CD=3.故选:B.6.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 =9,则BF的长为()A.4B.C.4.5D.5【解析】∵点C′是AB边的中点,AB=6,∴BC′=3,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C﹣BF=9﹣BF,在Rt△C′BF中,BF2+BC′2=C′F2,∴BF2+9=(9﹣BF)2,解得,BF=4,故选:A.二、填空题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BC =6,P 为AD 上一动点,把△ABP 沿BP 翻折,使点A 落在点F 处,连接CF ,若BF =CF ,则AP 的长为_____.【答案】53【分析】过点F 作EN ∥DC 交BC 于点N ,交AD 于点E ,设AP =x ,则PF =x ,得出(3﹣x )2+12=x 2,解方程即可得解.【详解】解:过点F 作EN ∥DC 交BC 于点N ,交AD 于点E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D =∠DCB =90°,∴FN ⊥BC ,FE ⊥AD ,∵BF =CF ,BC =6,∴CN =BN =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B =BF =5,AP =PF ,∴4FN ==,∴EF =EN ﹣FN =5﹣4=1,设AP =x ,则PF =x ,∵PE 2+EF 2=PF 2,∴(3﹣x )2+12=x 2,解得,53x =,故答案为:5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变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折叠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是关键.8.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 =90 ,BC =6,AB =10.在AC 边上取一点E ,以BE 为折痕,使AB 的一部分与BC 重合,A 与BC 延长线上的点D 重合,则CE 的长为________.【答案】3【分析】根据折叠得,BD=AB=10,EA=ED,求出CD=4,在直角三角形CDE中,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ACB=90 ,BC=6,AB=10∴8=由折叠得,BD=AB=10,EA=ED,设CE=x,则EA=ED=8−x,在Rt△DCE中,CD=10−6=4,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3故填:3.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BC,点E在射线BC上运动,AD=AB=1,则△ADE的周长最小值为______.【答案】1+【分析】作D点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AD’与BC的交点即为E点,此时△ADE的周长为AD+AE+DE=AD+AD’,故可求解.【详解】作D点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AD’与BC的交点即为E点,此时△ADE的周长最小,即△ADE的周长AD+AE+DE=AD+AD’,∵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BC,AD=AB=1∴四边形ABFD为正方形,∴AD+AD’=1+1+1+.10.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 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___________.【答案】12-或1.【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所以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则EB=EB′,AB=AB′=1,可计算出-1,设BE=x,则EB′=x,CE=2-x,然后在R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详解】解: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在Rt△ABC中,AB=1,BC=2,∴=∵∠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AB′E=∠B=90°,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EB=EB′,AB=AB′=1,∴CB′=1-,设BE=x,则EB′=x,CE=2-x,在Rt△CEB′中,∵EB′2+CB′2=CE2,∴x2+1-)2=(2-x)2,解得x=51 2-,∴BE=1 2;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BE=AB=1.故答案为:12-或1.11.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点D是BC边上的点,AB=18,将△ABC沿直线AD翻折,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P是直线AD上的动点,则BP+EP的最小值是____.【答案】9【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点C、E关于AD对称,再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BC与AD的交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C=60°,再求出∠CAD=30°,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详解】∵将△ACD沿直线AD翻折,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点C、E关于AD对称,∴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PB+PE=BC,∵∠C=90°,∠BAC=30°,∴BC=12AB,∴BC=9.∴PB+PE的最小值为9.故答案为9.12.如图,在Rt△ABC中,∠C=90°,AC=6,∠A=60°,点F在边AC上,并且CF=2,点E为边BC上的动点,将△CEF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答案】.【分析】延长FP交AB于M,当FP⊥AB时,点P到AB的距离最小.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如图,延长FP交AB于M,当FP⊥AB时,点P到AB的距离最小.∵AC=6,CF=2,∴AF=AC-CF=4,∵∠A=60°,∠AMF=90°,∴∠AFM=30°,∴AM=12AF=2,∴,∵FP=FC=2,∴-2,∴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等,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出点P 的位置.12.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B 点落在A D 上一点E 处,折痕FG 的两端点分别在AB BC 、上(含端点),且6,10AB BC ==.则AE 的最大值是_____,最小值是_______.【答案】6;2.【分析】点G 在AB 边上,点F 在BC 边上.分别利用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以及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求出AE 的极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设AE 的长度为,x 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10,EC BC ==在Rt CDE ∆中,222,CE CD ED =+即()22210106AE =-+,解得2,AE =即2,x =如图,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6,AE AB ==即6x =;所以AE 的最大值是6,最小值为2.故答案是:6,2.三、解答题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10,E 为CD 边上一点,将△ADE 沿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1)求BF 的长;(2)求CE的长.【答案】(1)BF长为6;(2)CE长为3,详细过程见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及翻折可知,∠B=90°,AF=AD=10,且AB=8,在Rt△AB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BF的长;(2)设CE=x,根据翻折可知,EF=DE=8-x,由(1)可知BF=6,则CF=4,在Rt△CE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详解】解:(1)∵四边形ABCD为矩形,∴∠B=90°,且AD=BC=10,又∵ AFE是由 ADE沿AE翻折得到的,∴AF=AD=10,又∵AB=8,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故BF的长为6.(2)设CE=x,∵四边形ABCD为矩形,∴CD=AB=8,∠C=90°,DE=CD-CE=8-x,又∵△AFE是由△ADE沿AE翻折得到的,∴FE=DE=8-x,由(1)知:BF=6,故CF=BC-BF=10-6=4,CF+CE=EF,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x=(8-x),解得:x=3,∴222故CE的长为3.14.如图,在△ABC中,∠C=90°,把△ABC沿直线DE折叠,使△ADE与△BDE重合.(1)若∠A=35°,则∠CBD的度数为________;(2)若AC=8,BC=6,求AD的长;(3)当AB=m(m>0),△ABC的面积为m+1时,求△BCD的周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CBD=20°;(2)AD=164;(3)△BCD 的周长为m+2【分析】(1)根据折叠可得∠1=∠A=3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ABC=55°,进而得到∠CBD=20°;(2)根据折叠可得AD=DB ,设CD=x ,则AD=BD=8-x ,再在Rt △CDB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 2+62=(8-x )2,再解方程可得x 的值,进而得到AD 的长;(3)根据三角形ACB 的面积可得112AC CB m =+ ,进而得到AC•BC=2m+2,再在Rt △CAB 中,CA 2+CB 2=BA 2,再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可得CA+CB 的长,进而得到△BCD 的周长.【详解】(1)∵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ADE 与△BDE 重合,∴∠1=∠A=35°,∵∠C=90°,∴∠ABC=180°-90°-35°=55°,∴∠2=55°-35°=20°,即∠CBD=20°;(2)∵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ADE 与△BDE 重合,∴AD=DB ,设CD=x ,则AD=BD=8-x ,在Rt △CDB 中,CD 2+CB 2=BD 2,x 2+62=(8-x )2,解得:x=74,AD=8-74=164;(3)∵△ABC的面积为m+1,∴12AC•BC=m+1,∴AC•BC=2m+2,∵在Rt△CAB中,CA2+CB2=BA2,∴CA2+CB2+2AC•BC=BA2+2AC•BC,∴(CA+BC)2=m2+4m+4=(m+2)2,∴CA+CB=m+2,∵AD=DB,∴CD+DB+BC=m+2.即△BCD的周长为m+2.15.如图,长方形ABCD中,AB=8,BC=10,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后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求CE的长;(2)在(1)的条件下,B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A+PE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3;(2.【分析】(1)先判断出AF=AD=8,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6,最后在Rt△ECF,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先作出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进而求出DE',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长方形ABCD中,AB=8,BC=10,∴∠B=∠BCD=90°,CD=AB=8,AD=BC=10,由折叠知,EF=DE,AF=AD=8,在Rt△AB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F6,∴CF=BC﹣BF=4,设CE=x,则EF=DE=CD﹣CE=8﹣x,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F2+CE2=EF2,∴16+x2=(8﹣x)2,∴x=3,∴CE=3;(2)如图,延长EC 至E '使CE '=CE =3,连接AE '交BC 于P ,此时,PA +PE 最小,最小值为AE ',∵CD =8,∴DE '=CD +CE '=8+3=11,在Rt △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E '.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AD m ==,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射线DA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 方向运动,连接CP ,把PDC △沿PC 翻折,得到PEC V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1)若3m =,当P E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t 的值;(2)若点E 到直线BC 的距离等于1,求t 的值;(3)若AE 的最小值为1,直接写出m 的值.【答案】(1)t=3(2)t=;(3)m=【分析】(1)如图1中,设PD=t .则PA=3-t .首先证明BP=BC=6,在Rt △ABP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解决问题;(3)当点A,点E ,点C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E 最短,利用勾股定理求值即可.【详解】解:(1)如图1中,设PD=t .则PA=3-t∵P 、B 、E 共线,∴∠BPC=∠DPC ,∵AD ∥BC ,∴∠DPC=∠PCB ,∴∠BPC=∠PCB ,∴BP=BC=3,在Rt △ABP 中,∵AB 2+AP 2=BP 2,∴22+(3-t )2=32,∴t=3(舍去)或∴当t=3P E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2)过点E 作MN ⊥BC ,交AD 于点M∵四边形ABCD 是矩形,MN ⊥BC∴MN ⊥AD∵点E 到直线BC 的距离等于1∴EN=1∵MN=AB=2,EC=CD=2,∴EN=MN-EN=2-1=1∴在Rt △ENC 中,∴MD=∵由题意得:-t,ME=MN-EN=2-1=1,EP=PD=t∴在Rt △MPE 中,222=ME MP PE +即:)2221=t +,解得:(3)如图,当点A,点E ,点C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E 最短.由题意得:AE=1,EC=CD=AB=2∴在Rt△ABC中,BC=∴.【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学会构造图形思考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压轴题.。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实例解析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实例解析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实例解析1.如图,在△ABC 中,∠B=90°,AB=3,BC=4, 将△ABD 沿 A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的点E 处,则CD 的长是 解:根据题意得:将△ABD 沿A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的点E 处∴BD=DE,AB=AE,∠B=∠DEA=DEC=90°设DE=BD=x, ∵AB=3,BC=4,∠B=90°∴AC=5CE=AC-AE=AC-AB=5-3=2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²+CE ²=CD ²即x ²+2²=(4-x)²,解得:x=32∴CD=BC-BD=BC-DE=4-32 =52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BC=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 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且EF=3,求AB 的长.解:由折叠可知,△ABE ≌△AFE,∴AB=AF,BE=EF=3,∴CE=BC-BE=8-3=5.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CF= √CE 2−EF 2=4设AB=AF=a,则AC=AF+CF=a+4.在Rt △ABC 中,∵AB ²+BC ²=AC ²,∴a ²+8²=(a+4)²解得a=6,∴AB 的长是6。

3.如图,在矩形ABCD 中 ,AB=8,BC=4, 将矩形沿AC 折叠, 点B 落在点B 处,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解:由旋转的性质及长方形可得:∠D=∠B ′=90°,AD=CB ′,在△AFD 和△CFB ′中,{∠D =∠B ′=90°∠AFD =∠B′FC AD=CB ′ △AFD ≌△CF B ′∴DF=B ′F设 DF=x,则AF=8-x,在Rt △AFD 中,(8-x)²=x ²+4²解 得 :x=3,∴AF=AB-FB ′=8-3=5,∴S △AFC=12×AF ×B ′C=12×5×4=104. 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得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1)试说明△ABE≌△C′BF;(2)若AB=4,AD=8,求△BEF的面积;解:(1)∵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AB=CD,∠A=∠D=90°∴BC′=AB,∠A=∠C′=90°∵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BC′=CD,∠D=∠C′,∠DEF=∠BEF∵AD//BC∴∠DEF=∠EFB∴∠BEF=∠BFE∴BE=BF在Rt△ABE与Rt△C′BF中{AB=B C′BE=BF∴△ABE≌△C′BF5. 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使得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上.(1)试说明△ABE ≌△C ′BF;(2)若AB=4,AD=8,求△BEF 的面积;( 2 ) 设AE=x,根据翻折不变性,BE=DE=AD-AE=8-x在Rt △ABE 中,x ²+4²=(8-x)²解得:x =3, 即AE=3,则 D E = 5∵BE=BF=5,∴CF=3, 则S △BEF=S 长方形ABCD-S △ABE-S 梯形CDEF=4×8-12×3×4-12×(5+3)×4=106.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E 为BC 的中点,连接AE,将△ABE 沿AE 折叠得到△AFE, 连接CF.若AB=4,BC=6,则CF 的长为 解:连接BF, 交AE 于点G, 如下图,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 垂直平分BF即AE ⊥BF,BG=FG,∵AB=4,BC=6,E 为BC 的中点,∴BE=CE=BC=3,∴在Rt △ABE 中 ,AE=√AB 2+BE 2+=√42+32 =5∵AE 垂直平分BF,∴S △ABE=12 AB ×BE=12 AE ×BG 即12×4×3=12×5×BG 解得BG=2.4∴BF=2BG∵AE 垂直平分BF∴BE=FE∴BE=CE=FE∴∠EBF=∠EFB,∠EFC=∠ECF,∠BFC=∠EFB+∠EFC=12180°= 90°∴在Rt △BFC 中,CF=√BC 2−BF 2=√62−4.82=3.6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13,AB=24,点E为射线DC上一个动点,把△ADE沿直线AE折叠,当点D的对应点F刚好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则DE的长为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当点F在长方形内部时,∵点F在AB的垂直平分线MN上,∴AN =12;∵AF=AD=13,由勾股定理得FN=5,∴FM=8,设DE为y,则EM=12-y,FE=y,在△EMF 中,由勾股定理得:y2 =(12-y)2+82∴y=263。

八年级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八年级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八年级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大家聚在一起,准备探讨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乐趣的主题——勾股定理。

想象一下,咱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四周的花儿争相斗艳,孩子们在旁边欢声笑语。

嘿,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古老而神奇的数学法则!先别急,听我慢慢说。

勾股定理,说白了就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能碰到它的影子。

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个三角形的形状就像个小房子,房子里面有你最爱的甜点,嘿嘿,谁不想一探究竟呢?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些小故事。

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院子里玩飞盘,我们决定用勾股定理来测量飞盘落地的位置。

一个个围成一圈,开始比拼,飞盘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简直是完美得不像话。

然后,我们就开始琢磨怎么用这道理来计算飞盘落点的距离。

想想当时的样子,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数学探险家”的光辉,真是好玩极了!不知不觉,我们就把这道理运用到了实际,心里那个高兴呀,感觉自己简直成了小小科学家。

勾股定理的魅力不止于此,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你在搭帐篷的时候,得确保帐篷的每个角都是直角,才能撑得稳。

此时,你心里是不是默念着“勾股定理”呢?而当你用绳子把两根杆子绑在一起时,不妨一试,用三角形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搭出个完美的帐篷。

哦,对了,听说过“好马配好鞍”吧,做事情也得讲究技巧,勾股定理就是你在生活中的好搭档,绝对让你事半功倍。

再说说学校的课堂,老师们总是用各种方法来解释这个定理。

有的老师甚至用小动物来举例,像小猫、小狗,真是萌到不行。

想象一下,小狗在追小猫,跑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而那个小猫就是斜边,追得可真不容易。

每次上课,我都觉得这个定理比吃冰淇淋还要甜。

老师的幽默让这些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感觉数学真是个神奇的世界。

勾股定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上来就搞懂的。

有人可能一头雾水,心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别急,慢慢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叠问题与勾股定理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折叠问题与勾股定理
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

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后,使点D 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F 处。

(1)求EF 的长;(2)求梯形ABCE 的面积。

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20,AC=12,BC=16,把ABC 折叠,使AB 落在直线AC
上,求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长
AD=9 cm ,宽AB=3 cm ,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那么
折叠后DE 的长是多少
4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B=6,BC=8,将三角形ABC 折叠,使AB 落在斜边AC 上得到线段AB ’,折痕为AD ,求BD 的长为.
5.如图,折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一边AD ,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8cm ,BC=10cm .求EC 的长.
6.如图,将边长为8 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中点E 处,点A 落在点F 处,折痕为MN ,求线段CN 的长.(MN 的长)
7.如题,在长方形ABCD 中,将ABC 沿AC 对折至AEC 位置,CE 与AD 交于点F. (1)试说明:AF=FC
(2)如果AB=3,BC=4,求AF 的长。

C
D
B
A
E
E
F
A
B
8.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 若AB = 3 cm ,BC = 5 cm ,
(1)重叠部分△DEF 的面积是多少cm 2
(2)求EF 的长。

9.如图,在Rt △ABC 中,∠C=90°,M 为AB
M 旋转,使点C 与点A 重合得到△DEA ,设AE 交CB 于点(1) 若∠B=25°,求∠BAE 的度数; (2) 若AC=2,BC=3
,求CN 的长.
1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与CD 交于点E .
(1)求证:△AED ≌△CEB';
(2) AB =8,DE =3,点P 为线段AC 上任一点,PG ⊥AE 于G ,PH ⊥EC 于H .求
PG +PH 的值,并说明理由.
11.有一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ABCD ,先将正方形
ABCD 对折,设折痕为EF ;再沿过点D 的折痕将角A 翻折,
使得点A 落在EF 的H 上,折痕交AE 于点G,求EG 的
长。

折叠问题作业
1、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90C ∠=,
4cm AC =,3cm BC =,将斜边AB 翻折,使点B 落在直角边AC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折痕为AD ,则CE 的长为( ) A .1cm
B .1.5cm
C .2cm
D .3cm
2、如图,一圆柱高8cm ,底面半径2cm ,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取3)是( ).
')
A 20cm
B 10cm
C 14cm
D 无法确定
3、矩形纸片ABCD 中,AD =4c m ,AB =10c m ,按如图18-1方式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DE =_______c m .
4、在Rt ABC △中,90
BAC ∠=°为边BC 上的点,联结
AM .如果将ABM △沿直线AM 翻折后,点B 恰好落在边的中点处,那么点M 到AC 的距离是 .
AC
5、如图所示:在一块砖宽AN =5cm ,长ND =10cm ,CD
上的点B 距地面BD =8cm ,地面上A 处的一只蚂蚁到B 处吃食,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

6、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先折出折痕(对角线)BD ,再折叠,使AD 落在对
角线BD 上,得折痕DG ,若AB = 2,BC = 1,求AG.
7、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点B 相交于点F.
(1)求证:△FAC 是等腰三角形;
(2)若AB=4,BC=6,求△FAC 的周长和面积.
8、如图,将矩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顶点D cm CE 6=,cm AB 16=,求BF 的长.
9、如图,一张矩形纸片ABCD 的长AD=9㎝,宽AB=3㎝。

现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

求折叠后BE 的长和折痕EF 的长。

10、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4,AD =2.将矩形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
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如图),求着色部分的面积。

D
B
F E
D
C B A 2题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