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

2024年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

2024年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认识100以内的数2.加法和减法3.表内乘法和除法4.角的初步认识5.数据的收集和整理6.量的计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加减法、乘除法运算,认识角、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量的计量。

2.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读写、乘除法运算、角的分类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100以内的数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引导学生关注100以内的数。

2.教学内容认识100以内的数,包括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相邻数等。

利用教具(如计数棒、小圆点等)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3.活动设计分组游戏:学生两人一组,轮流抽取数字卡片,读出卡片上的数,并比较大小。

个人展示: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数,用小圆点表示出来,并介绍这个数的特征。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加法和减法1.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100以内的数。

2.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

利用实际问题引入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3.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小贩和顾客,模拟购物场景,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表内乘法和除法1.导入复习加法和减法。

2.教学内容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

3.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

游戏活动:设计乘法和除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运算方法。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角的初步认识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形状和特征。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五、四边形的认识课题名称:长方形的特征1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长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法】:自主探究、引导讲解【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生2:长方形相对的边都相等。

生3: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生4:长方形有2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对长方形的了解,那么这些猜想究竟对不对呢?想不想亲自验证一下。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生:我想用剪刀剪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角。

生:我想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生:我想用小尺量一量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在小组内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做法。

下面的时间就交给你们了。

(学生活动)师:刚才同学们猜想出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哪个小组同学愿意汇报。

生1:我是用直尺量的方法得出上下两边一样长,左右两边一样长。

生2:我是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生3:我是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4个角都是直角。

生4:我是用直尺先量出一个角得出结论是直角,然后对折再对折,这样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生总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齐读: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三、认识长和宽师:刚才同学们猜想出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请你指出手中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

【板书设计】: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正方形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1页到3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

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

思考并讨论: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主学习: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四、合作探究: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 估一估测一测◆教学内容教科书1页、2页,比较铅笔和蜡笔的长度,测量课桌面的长度。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选择的物品都是学生每天使用的。

本节课的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讲,没有困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3.感受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铅笔、蜡笔、课件、直尺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文具盒、曲别针、橡皮◆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展示1只铅笔和1只蜡笔,并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和蜡笔。

解答问题:(1)铅笔和蜡笔,哪个长?那个短?(2)估计一下,1只铅笔的长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2.小组合作,动手比一比,并解答上述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实际量一量。

要让学生学会量的方法:方法1:两支笔一端对齐,在铅笔上一根蜡笔长度的地方画上线,在移动蜡笔,接着量。

方法2:可以用几只蜡笔接着摆,看一看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

3.找同学来展示自己比一比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在这个过程中,要学生体会“大约”的意思是大概,差不多。

)设计意图:直接给出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抓住重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的空间。

了解“大约”的含义,体会“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1.指一指:哪个是课桌的长?2.同桌合作,选用身边的物品作为测量的工具,实际测量一下,看看课桌的长是多少?(教师指导各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米的认识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稳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建立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稳固计算的方法;在比照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稳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稳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预备:课件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一)游戏活动: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课件依次演示:)七八()()三十()八十一四八()54÷9=()35÷()=7 ()÷8=9 ()÷2=5(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忆梳理,建立联系(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1)三道题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4.学生自主提问。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排列问题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等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把三组图形有规律的摆放和照相等问题,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和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一课时探索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教材分析说明: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摆图片的摆作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学习。

学习活动它排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在原有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把○□△各三张图片有规律地排成一行,并交流各自的做法;二是把○□△各三张图片有规律地摆在“3×3”的方格里,并交流做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规律的多样性和探索规律的乐趣。

教学目标: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发现和欣赏图表排列的美妙。

教学准备:○□△图片各3张,2—5扑克牌各4张教学过程:1、学生观察,说出摆的图片中的规律。

2、教师出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谈话:老师把3个○、3个□、3个△摆成了一排,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规律?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各三张在课桌上有规律地摆成一排。

引导学生交流出示九宫格,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各三张有规律地摆在方格里。

3、交流各自的摆法,说出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摆出每行和每列的图片各不相同的摆法。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冀教版)备课教案(主备人:蒙阳丽)集体备课共案再备设计(个案)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第一课时:认识厘米教学内容:课本1-4页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2、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建立估测的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出示课本铅笔盒蜡笔出示蓝灵鼠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

课题引入我采用更为简单的方式: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书,那你们知道书有多长吗?汇报结果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

提示学生可以选用身边的物品作工具,测量一下学生汇报师出示问题: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讨论后师小结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同一的长度单位测量。

2、认识尺子: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

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师: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认识厘米)3、认识1厘米的长度: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

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数到99的读法。

2. 能够理解百位上的数是几十几,并能用言语表达出来。

3. 能够用竖式计算加法,并能够正确填写计算过程中的进位。

4. 能够用竖式计算减法,并能够正确填写计算过程中的借位。

5. 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

教学重点:1.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读法。

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能够正确填写计算过程中的进位和借位。

2. 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本和练习册。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和直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与学生互动问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会数到多少?2.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学过的数的读法,然后告诉学生,现在我们要学习数到99,提问:那你们知道从10数到99用什么方法呢?3. 鼓励学生尝试用心算的方法数到99,然后把答案说出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教学。

Step 2 新知呈现1. 显示数字卡片10和11,并问学生这两个数是怎么组成的。

2. 引导学生自己组成其他的两位数,例如12、21、30等,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每个两位数的百位和十位分别代表什么吗?3.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3,并读出23的读法:二十三。

然后提问:百位上的数是几十几呢?4. 引导学生发现百位上的数代表几十几,并且通过更多的例子加以巩固。

Step 3 拓展练习1. 让学生用书上的数字卡片进行练习,组成不同的两位数,并说出它们的读法。

2. 教师给出两个两位数,例如15和29,让学生说出百位上的数是几十几,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二课时Step 1 复习巩固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问一位学生:55是几十几?2. 让学生自己写一个两位数,然后问:这个数是几十几?3. 随机请几位学生回答问题。

Step 2 引入新知1. 显示一个加法竖式,例如:34+26=。

新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新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新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设计。

本教案力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几何图形认知和空间观念,加深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3.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第二单元: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3.第三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4.第四单元:简单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计划第一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1.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和认识,通过数数、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等方法,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理解。

2.学习加减法运算,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辅助,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第二周: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1.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三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1.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观察等,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2.学习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等,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四周:简单的逻辑思维1.通过图片和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和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运用数学知识。

3.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米的认识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完整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 认识厘米课时安排: 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 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 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 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法】: 直观讲解、讲练结合【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画到数字几, 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 米的认识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 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 认识长度单位“米”。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 讲练结合、实物演示【板书设计】: 米的认识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 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 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 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教案3篇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教案3篇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冀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

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

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 估一估测一测◆教学内容教科书1页、2页,比较铅笔和蜡笔的长度,测量课桌面的长度。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选择的物品都是学生每天使用的。

本节课的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讲,没有困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3.感受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铅笔、蜡笔、课件、直尺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文具盒、曲别针、橡皮◆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展示1只铅笔和1只蜡笔,并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和蜡笔。

解答问题:(1)铅笔和蜡笔,哪个长?那个短?(2)估计一下,1只铅笔的长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2.小组合作,动手比一比,并解答上述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实际量一量。

要让学生学会量的方法:方法1:两支笔一端对齐,在铅笔上一根蜡笔长度的地方画上线,在移动蜡笔,接着量。

方法2:可以用几只蜡笔接着摆,看一看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

3.找同学来展示自己比一比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在这个过程中,要学生体会“大约”的意思是大概,差不多。

)设计意图:直接给出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抓住重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的空间。

了解“大约”的含义,体会“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1.指一指:哪个是课桌的长?2.同桌合作,选用身边的物品作为测量的工具,实际测量一下,看看课桌的长是多少?(教师指导各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冀教版2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2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第 2 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 都填在统计表中。 2、“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 从生活实践引入,沟通数学与相识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提高 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做工具 (单位) 去测量另一物品长度的过程。 亲自参与 测量活动,通过汇报交流,促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理解测量方法多样化, 提高 操作能力。
认识分米
教学目标 : 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初步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 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 1 米=10 分米, 1 米 =10 分米 =100 厘米。 3、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长度单位在 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具准备:米尺、尺子、线绳、电脑课件、长纸条。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回忆、展示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 2、通过观察,引出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分米。
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数, 从而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空间观念, 并通过数自己探索出 1 米 =100 厘米。 联系生活实际,第三次体验 1 米到底有多长。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以身边的数学为窗口, 将学 生的视野拓展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在已经建立 1 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 让学生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对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巩固练习。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对个别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请学生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请你们用尺子(包括米尺)来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 指导学生总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做单位。 开展测量课桌的比赛,看那个组测量的又快有准。 可能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有的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米尺进行测量。 汇报交流时学生很容易比较出用米尺测量又快又准。 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需要用米作单位? 小朋友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那么你们知道 1 米到底有多长吗?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 1 米。 预设可能: 有的用手感知;有的会看一看 1 米到自己哪儿;有的学生会说墙围的宽度是 1 米。 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 让学徒手比划 1 米的长度, 1 米的高度 ; 米尺上有多少个 1 厘米。让学生观察一下米尺上的 1 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数一数有多少个 1 厘米。 学生通过一边做动作,一边归纳比划: 1 厘米这么长, 100 个这么长就是 1 米。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米的认识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单元主备人: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1页到3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

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

思考并讨论: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及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及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

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二关:我能快速填出答案。

(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1厘米记作()。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

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第三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归纳小结:(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六、巩固提升: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

1、完成课本第2页的1、2小题。

七、板书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测量长度教学内容:课本4页到5页内容。

学习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会分辨什么是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

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标:(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

思考并讨论: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及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及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

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一关:量一量。

第二关:请你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第三关:找一找、量一量。

第三关:第三关:找一找、量一量五、归纳小结: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时,将直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线段的另一个端点对着直尺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六、巩固提升:七、板书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画线段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内容。

学习目标:会用刻度尺画一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画指定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直尺来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你能不能用刻度尺来画一定长度的线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相关知识。

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6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

思考并讨论:画5厘米长线段时你要注意从直尺的哪个刻度开始?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停笔就是几厘米的线段。

(自学3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画5厘米长线段时你要注意从直尺的哪个刻度开始?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停笔就是几厘米的线段。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及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及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一定长度的线段的画法: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直尺上的几厘米的地方。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

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一关:画一画。

(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第二关:考眼力第三关:画一画(在练习本上本,抽一组小对子上台展示)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五、归纳小结:一定长度的线段的画法: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直尺上的几厘米的地方。

六、巩固提升:课后反思:第四课时认识米.用尺量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内容。

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

2、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难点:以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1、谈话引入:哪个同学能用尺子测量出黑板的长度?测量时你感到方便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的单位“米”。

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认识长度单位“米”,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并知道1米=100厘米。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7-8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

思考并讨论: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什么?常见的尺子有哪些?2、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的小格?1米等于多少厘米?(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什么?常见的尺子有哪些?(2)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的小格?1米等于多少厘米?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及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及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记作1m.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

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一关:做一做。

1米= ( )厘米100厘米= ( ) 米5米= ( )厘米200厘米= ( )米第二关:填长度单位,米或厘米.第三关:知识应用.(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五、归纳小结: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卷尺或米尺进行测量,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直量到另一端.物体较长时,用卷尺会更简便一些.六、巩固提升:完成课后第8页1.2小题.课后反思:第五课时分米的认识及米、厘米的关系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