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期末复习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附参考答案■01古诗应用题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系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海布下,仰望海布顺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10.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爷爷却叹道: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
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干,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
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
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
此景象真可谓是。
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表达了离别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
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_______”、“ ________”、“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解析】【分析】(1)根据夏季景物的特点答题。
“新苔”满地说明是夏天,“绿树”也说明是夏天。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夏季的中午,诗人午睡醒来,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南风把房门吹开,正不停地掀起桌上的书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降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么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个地方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继续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终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不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不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继续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预备往北飞去了。
在如此的生活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个地方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个地方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③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同“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附】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分析】考查两首诗歌中所描写的干枯树木对抒发感情的不同意义。
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
而《宿牛群头》“草木枯”是为了反衬“拙蘑菇”,突出蘑菇长得旺盛和多。
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旅途中的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安逸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点评】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古诗的能力。
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找出两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主要差异即可。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宿牛群头》是诗人描写在羁旅途中见到的美丽的自然之景与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古诗文专题测评(含参考答案)
古诗文专题测评一、把加点字的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8分)1.问渠那得清如许..( )A.许多B.像这样C.如此D.如果2.等闲..识得东风面( )A.等到闲下来B.等待C.闲暇D.平常3.及其日中如探汤..( )A.菜汤B.肉汤C.热水D.热汤4.孰为汝.多知乎( )A.女子B.南方C.你D.你们5.停车坐.爱枫林晚( )A.因为B.坐下C.坐车D.坐着6.劝君更.尽一杯酒( )A.更加B.更好C.更多D.再二、把诗句补充完整。
(17分)1.在括号中填入表示颜色的字。
(1)一枝( )杏出墙来(2)千里( )云( )日曛(3)( )云生处有人家(4)春来江水( )如( )(5)日照香炉生( )烟(6)两个( )鹂鸣( )柳(7)野径云俱( )(8)( )银盘里一( )螺2.在括号中填入鸟名。
(1)一行( )上青天。
(2)明月别枝惊( )。
(3)( )声中雨如烟。
(4)枯藤老树昏( )。
(5)千里( )啼绿映红。
三、把古诗名句与其作者连起来。
(10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毛泽东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杜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陆游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于谦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王安石四、先解释画线的词语,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2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古诗文专题测评(含参考答案)
古诗文专题测评一、把加点字的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8分)1.问渠那得清如许..( )A.许多B.像这样C.如此D.如果2.等闲..识得东风面( )A.等到闲下来B.等待C.闲暇D.平常3.及其日中如探汤..( )A.菜汤B.肉汤C.热水D.热汤4.孰为汝.多知乎( )A.女子B.南方C.你D.你们5.停车坐.爱枫林晚( )A.因为B.坐下C.坐车D.坐着6.劝君更.尽一杯酒( )A.更加B.更好C.更多D.再二、把诗句补充完整。
(17分)1.在括号中填入表示颜色的字。
(1)一枝( )杏出墙来(2)千里( )云( )日曛(3)( )云生处有人家(4)春来江水( )如( )(5)日照香炉生( )烟(6)两个( )鹂鸣( )柳(7)野径云俱( )(8)( )银盘里一( )螺2.在括号中填入鸟名。
(1)一行( )上青天。
(2)明月别枝惊( )。
(3)( )声中雨如烟。
(4)枯藤老树昏( )。
(5)千里( )啼绿映红。
三、把古诗名句与其作者连起来。
(10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毛泽东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杜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陆游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于谦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王安石四、先解释画线的词语,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2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分类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分类复习-(含答案)小升初诗词曲鉴赏分类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词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范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给诗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新:(①柳叶格外清新②新种的柳树)故人:(①故乡的人②老朋友)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
“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从“______”可以看出来。
《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从“、”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B.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D.《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情感虽带惆怅,却不悲伤。
十五夜望月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将古诗补充完整。
6.本诗写的是_______(季节)的景色,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等处看出来。
7.诗的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是我们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写出了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8.根据古诗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亲的五言律诗。
( )②“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惆怅的心境。
( )③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 )9.“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可否换成“在”?为什么?______ ______。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选诗歌鉴赏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补全古诗。
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________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________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________”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何其芳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
A.唱歌B.赞美(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
“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册期末易错点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册期末易错点复习-(含答案)期末易错点复习-古诗词诵读-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雨雪霏霏(yǔ)B.花重锦官城(zhòng)C.渭城朝雨浥轻尘(yī)D.百啭无人能解(zhuǎn)2.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C.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对下列诗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比喻)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比喻)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对偶)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反问)4.京口瓜洲一水间()A.珠江B.长江C.大运河5.下列诗词句中与春天无关的一项是()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6.下列诗词句中没有蕴含哲理的一项是()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7.下面对《泊船瓜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A.这首诗是由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C.第三句为千古名句,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写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D.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出了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表现诗人怀念朋友的思想感情。
二、填空题8.看拼音写词语和诗句。
huàn qǔzōng jìchúfēi( ) ( ) ( )chūn ɡuīhéchù?jìmòwúxínɡl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分析】(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
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
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
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
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
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
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故答案为:(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古诗文专题测评(含参考答案)
古诗文专题测评一、把加点字的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8分)1.问渠那得清如许..( )A.许多B.像这样C.如此D.如果2.等闲..识得东风面( )A.等到闲下来B.等待C.闲暇D.平常3.及其日中如探汤..( )A.菜汤B.肉汤C.热水D.热汤4.孰为汝.多知乎( )A.女子B.南方C.你D.你们5.停车坐.爱枫林晚( )A.因为B.坐下C.坐车D.坐着6.劝君更.尽一杯酒( )A.更加B.更好C.更多D.再二、把诗句补充完整。
(17分)1.在括号中填入表示颜色的字。
(1)一枝( )杏出墙来(2)千里( )云( )日曛(3)( )云生处有人家(4)春来江水( )如( )(5)日照香炉生( )烟(6)两个( )鹂鸣( )柳(7)野径云俱( )(8)( )银盘里一( )螺2.在括号中填入鸟名。
(1)一行( )上青天。
(2)明月别枝惊( )。
(3)( )声中雨如烟。
(4)枯藤老树昏( )。
(5)千里( )啼绿映红。
三、把古诗名句与其作者连起来。
(10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毛泽东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杜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陆游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于谦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王安石四、先解释画线的词语,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2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理解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课外阅读(二)鹊桥仙①[宋]秦观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
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
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③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④银汉:银河。
⑤迢迢:遥远的样子。
⑥暗度:悄悄渡过。
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⑧忍顾:怎忍回视。
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暗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③忍顾鹊桥归路?(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________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________。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2.阅读练习马诗【唐】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
”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
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
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B.杜牧C.杜荀鹤(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A.此/马非/凡马B.此马/非凡/马C.此马/非/凡马(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古诗文专题测评(含参考答案)
古诗文专题测评一、把加点字的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8分)1.问渠那得清如许..( )A.许多B.像这样C.如此D.如果2.等闲..识得东风面( )A.等到闲下来B.等待C.闲暇D.平常3.及其日中如探汤..( )A.菜汤B.肉汤C.热水D.热汤4.孰为汝.多知乎( )A.女子B.南方C.你D.你们5.停车坐.爱枫林晚( )A.因为B.坐下C.坐车D.坐着6.劝君更.尽一杯酒( )A.更加B.更好C.更多D.再二、把诗句补充完整。
(17分)1.在括号中填入表示颜色的字。
(1)一枝( )杏出墙来(2)千里( )云( )日曛(3)( )云生处有人家(4)春来江水( )如( )(5)日照香炉生( )烟(6)两个( )鹂鸣( )柳(7)野径云俱( )(8)( )银盘里一( )螺2.在括号中填入鸟名。
(1)一行( )上青天。
(2)明月别枝惊( )。
(3)( )声中雨如烟。
(4)枯藤老树昏( )。
(5)千里( )啼绿映红。
三、把古诗名句与其作者连起来。
(10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毛泽东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杜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陆游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于谦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王安石四、先解释画线的词语,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2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部编版六下期末复习诗词鉴赏含答案
六下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理解(-)寒食韩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
1.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说说“春城无处不飞花”中“飞”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梳理本诗、注释以及“阅读指南"的相关信息,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所了解的寒食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寒食”是指5。
这首诗前两句写风光,主要突出长安城。
后两句写夜晚景象,讽喻。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字点明自然节候,为下面写景总起。
B.“飞"字动感强烈,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C。
“斜”字照应前面的“飞”,间接地写风 D.“传"字写出皇帝对重臣“五侯”的恩宠。
7.本诗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 (人名)(2分)。
8.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春风拂面,杨花飞扬,宫柳轻斜,美不胜收。
”春城无处不飞花"成为当时流传甚广,皇帝都特别称许的名句。
B。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
日暮时分,皇官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C。
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作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
D。
“五侯”指汉成帝时封王皇后五个兄弟为侯,诗中借此典故委婉地讽刺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
9。
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从内容看,本诗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
B.从空间看,本诗由皇城直接转入权贵门第.C.从时间看,本诗由白天转入日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代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诗词鉴赏(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诗词鉴赏(有答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总复习诗词鉴赏题精选精练附答案送别(唐)王雄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饮君酒:劝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里。
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
1.解释词意:君(____________ ) 不得意(____________ )2.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地点。
4.全诗没有表现依依不舍之情,更多的反而是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可以看出。
旅次朔方(唐)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释:旅次:旅行途中临时在某地住宿。
朔方:泛指北方。
并州:城市名,太原旧称。
咸阳:地名,位于陕西省。
5.“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中“忆”的意思是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的故乡在________,他离开故乡已有________(时间),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中体会到的。
7.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你还积累过类似的诗句吗?请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首句写了飘转不定的柳絮和悲戚地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于景物中既点明了时令,又暗含____之情。
9.后两句诗人将“____”拟人化,表达了对友人王昌龄____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下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理解(-)寒食韩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
1.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春城无处不飞花”中“飞”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梳理本诗、注释以及“阅读指南”的相关信息,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所了解的寒食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寒食”是指5.这首诗前两句写风光,主要突出长安城。
后两句写夜晚景象,讽喻。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字点明自然节候,为下面写景总起。
B.“飞”字动感强烈,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
C.“斜”字照应前面的“飞”,间接地写风D.“传”字写出皇帝对重臣“五侯”的恩宠。
7.本诗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人名)(2分)。
8.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春风拂面,杨花飞扬,宫柳轻斜,美不胜收."春城无处不飞花”成为当时流传甚广,皇帝都特别称许的名句。
B.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
日暮时分,皇官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C.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作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
D.“五侯”指汉成帝时封王皇后五个兄弟为侯,诗中借此典故委婉地讽刺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
9.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容看,本诗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
B.从空间看,本诗由皇城直接转入权贵门第。
C.从时间看,本诗由白天转入日暮。
D.从感情看,本诗由平和转为庄重。
10.(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两词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11.寒食节,在节前两天,节日期间不能 (2分)1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B.前两句写暮春景色,后两句暗寓讽喻之情。
C.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中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人木三分。
D.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二)迢诏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写出织女的忧伤。
2.“札札弄机杼”中的“弄”字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表现了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主要从织女的角度入笔,写了她织布“弄机杼”“”“不得语”的情形,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
4.这首诗大量使用了叠音词,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是产生与汉代的一首文人(文学体裁)。
(2分)6.下列队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迢迢”形容遥远;“皎皎”形容明亮。
B.“素手”形容瘦手,形容手指细长。
C.“终日不成章”是说织女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匹。
D.“相去复几许”意思是说两人相距并不遥远。
7.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
9.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10、这首诗出自《》。
(2分)1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本诗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心情,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
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 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诗题中的“十五”,指的是农历月日,这一天是节,民俗都要吃月饼,寓意2.诗中主要写秋夜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4分)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树梄鸦”写的是夜深人静,鸦雀无声,静谧中透出一片死寂。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让人联想到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今夜月明人尽望”描绘了十五之夜,月色明朗,人们放眼远望,心境开阔。
D.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静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6.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李白《静夜思》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2分)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意境显得悠远,耐人寻思。
C.“今夜月明人尽望”这一句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相思。
D.“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
8.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2分)9.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B.“中庭地白树栖鸦”,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C.“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四)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填体裁)。
(2分)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B.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C.诗的前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D.诗的后两句借马以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赏识却不能建功立业的痛苦。
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6、本诗把“此马”比作();“瘦骨”写出“此马”().7.这首诗写出了作者__ __(A恃才傲物、B怀才不遇、C妒才忌能、D庸才当道)的忧郁.(五)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本诗的作者是明朝诗人__________。
“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石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石,但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寓情于景,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3.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浑:_________________清白:_________________4.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5.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