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理据-文档资料
什么是词义的理据[整理版]
七、什么是词义的理据?怎样理解?词义的理据就是语言中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的词的构成依据,就是一个词用这样的音节或这样的语素而不是那样的音节那样的语素来构造的道理和依据。
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现象,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或者特别引人注意,于是人们在给这样的事物现象命名时,首先就选择能突出其特征的方面,作为命名的根据、理由,这就是词义的理据。
例如汉语中用“布谷”这两个音节表示“布谷鸟”这一事物,那是因为布谷鸟这种动物的叫声本身就是bu-gu-bu-gu这样的声音形式。
在我国,尤其是江南,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布谷鸟就在春意渐浓的田野里歌唱着,给农民报告着该播种的信息。
这声音特征十分突出,于是人们就用同布谷鸟的叫声近似的bu-gu音节表示这种鸟的名称,同时鸟来到的季节又正是播种的季节,于是在书面上人们又选择了“布-谷”这样的语素去记录。
可见,“布谷”这个名称具有双重的理据意义。
又如“飞机”,汉语用语素“飞”和“机”表示,意思是会飞行的机器,这的确也是飞机这一事物给人最直观的印象,用这样的语素给飞机命名就显得特别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易于为人接受。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音译的外来词都被意译词取代了,其实根本原因就是音译外来词在字面上不容易看出理据性来,不容易为人理解,不容易为人接受,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被淘汰就非常自然了。
例如“科学”代替“赛因思”,“话筒”代替“麦克风”,“水泥”代替“士敏土”等等。
词义的理据性与词义之间不是对等的,但是它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认识,同样的意义,用不同的词表示,词义的理据不同,例如“番茄、西红柿、火柿子、洋海椒”。
可见,词义的理据不是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是反映事物的一般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往往是外在的,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于是就用来命名。
同时,由于事物所呈现的外在特征是多方面的,有无穷的细节,不同的人,观察角度不同,认识角度不同,看事物的侧重点不同,于是同样的事物就会出现很多词义理据不完全相同的词语。
词汇学--词的意义及理据
1.In other words, only when a connec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linguistic sign(语言符号) and a referent (所指物), i.e., an object, a phenomenon, a person, etc. does the sign become meaningful. 2.The reference of a word to a thing outside the language is arbitrary (随意的)and conventional(约定俗成的). This connection is the result of generalization( 归纳) and abstraction(抽象).
Cats
Eagles Frogs Goats
croak. bleat.
• • • • • •
Hens cluck. Larks warble Lions roar Magpies chatter. Mice squeak Owls hoot (screech) pigeons coo. Pigs squeal. Snakes hiss. Wolves howl. Turkeys gobble.
Limitations of Reference Theory
1.Many words have no real-world referents. Yet speakers do know the meanings of these expressions. 2.Similarly, function words have no realworld entities to refer to.
词汇学论语义理据
词汇学论语义理据
语义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词汇和句子的意义。
在语义理据的研究中,人们致力于探索词汇和句子意义的构成方式、逻辑关系以及推理规则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语义理据的相关问题。
一、词汇的语义理据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具有丰富的语义含义。
在词汇的语义理据中,重要的一点是词汇的多义性。
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这是由语言的灵活性决定的。
例如,词汇“红”可以表示颜色,也可以表示政治意义上的革命。
这种多义性给语义理据的分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句子的语义理据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完整的意义。
在句子的语义理据中,重要的一点是句子的逻辑关系。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语义角色、语法关系和上下文等来确定。
例如,在句子“他买了一本书回家。
”中,动词“买”表示动作,名词“书”表示购买的对象,这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三、语义理据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语义理据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语义理据,人们可以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同时,语义理据也
可以帮助人们推理和判断。
例如,在判断推理中,人们可以通过对语义理据的分析来判断一个命题的真伪。
语义理据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词汇和句子的意义、逻辑关系以及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通过对语义理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逻辑结构,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
认识语音理据,理性掌握单词
认识语音理据,理性掌握单词英语词汇 2009-05-12 09:16:01 阅读159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语言符号与客体的联系是任意的,但在一种语言内部的单位之间,大部分是有理据性的。
英语词汇中,大量词语的意义和形式、语音和语义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程度的关联。
词汇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词的理据”。
词的理据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本文就理解记忆英语单词的几种语音理据做以简单的归类总结。
一、以汉语音为理据的英语单词1.直接音译词:汉语吸收外来词语时经常表现为“拿来主义”,即音译。
常见的音译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a. 食品:coffee 咖啡salad 沙拉soda 苏打mango 芒果cigar 雪茄pudding 布丁lemon 柠檬nicotine 尼古丁cocoa 可可 apple-pie 苹果派 toast 吐司 sandwich 三明治aspirin 阿司匹林 coca-cola 可口可乐 chocolate 巧克力b. 生活用品:nylon 尼龙 copy 拷贝fee 费用 salon 沙龙bar . 吧 cashmere 开司米, typhoon 台风c. 政治:Nazi 纳粹 Soviet 苏维埃 lama 喇嘛mummy 木乃伊 Olympics 奥林皮克 Chauvinism 沙文主义hysteria 歇斯底里 Nazism 纳粹主义 Fascist 法西斯主义者d. 音乐:guitar 吉他jazz 爵士waltz 华尔兹mandolin 曼陀林tango 探戈 bass 贝丝f. 计量单位:radar 雷达ton 吨quart 夸脱pint 品脱, volt 伏 meter 米 ounce 盎司. pound 磅、镑 gallon 加仑 watt 瓦特 ampere 安培 inch 英寸joule 焦耳ohm 欧姆erg 尔格Celsius 摄氏mark 马克 franc 法郎2. 音译加注词:有些音译词进入汉语后,在音译词后加一表类概念的字,使其所指明朗化,motor 马达card 卡片shark 鲨鱼beer 啤酒, Zsar 沙皇 Tailand 泰国 AIDS 爱滋病 sardine 沙丁鱼, club 俱乐部tractor 拖拉机Mauser 毛瑟枪ballet 芭蕾舞, flannel 法兰绒 rifle 来福枪 neon 霓虹灯 jeep 吉普车, jacket夹克衫 opium 鸦片烟 golf 高尔夫球 ping-pong 乒乓3. 音义兼顾词:在选用汉字音译某些英语单词时,有时既译出了音,也表出了义,一举两得,gene 基因 tire (轮)胎 humor 幽默 miniskirt 迷你裙, logic 逻辑bandage 绷带utopia 乌托邦Beetles 披头士Hippy 嬉皮士 Benz 奔驰 Simmons 席梦思 Canon 佳能romance 浪漫pump 泵 shock 休克 model 模特 Forward 富华Sprite 雪碧 Goldlion 金利来 Rally 拉力赛marathon马拉松 valve阀 sonar 声纳 geometry 几何 modern 摩登Pepsi 百事(可乐)4. 拟声词:各种语言都善于模拟自然界中物体或现象发出的声响来取音造词。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及其理据
[收稿日期] 2003-07-12[个人简历] 张乃玲(1966-),女,山西离石人,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张乃玲(太原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部, 山西 太原 030012)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及其理据[摘 要] 外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尤其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学生对词汇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影响他们能否快速提高读、听、说、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探索如何有效记忆和准确运用词汇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心理语言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和词汇的“板快性”理论对此都有针对性的理论阐述。
在这些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师可以探索出诸如上下文法和作文法等许多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理论;方法[文章编号] 1672-2035(2004)01-0146-02 [中图分类号] G 642 [文献标识码] C 修订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
[1]而这五种语言技能的提高无一不和学生的词汇知识密切相关。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一定的词汇量以及对词汇的熟练掌握和恰当应用,无论是对听的理解,写作内容的丰富,还是阅读速度的提高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以及翻译的精确和表达的准确,都是必不可少的保证。
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词汇能力低是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和写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多由词汇能力差引起。
英国学者H.Piers on 于1990年在EF L 杂志上撰文指出:“多数中国大学生虽然已受过14年的正规英语教育,许多人却还对读懂原文没有把握……他们的困难仅仅是由词汇引起的。
”[2]由此看来,假如不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相当数量的词汇,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根据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和语用能力发展的规律,笔者认为抓好词汇教学就是抓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矛盾。
第三章词的理据课件
英语中声音与动作发生联想的词很多,tremble, quiver, slink)
5)反义类比 (利用现有的反义词构成新的复合反义词)
high–rise → low-rise
over-produce → under-produce
III. 逻辑理据(logical motivation)
逻辑理据利用传统的逻辑学下定义, 以属差加种概念的方式,把要表达的对象 和与之相似的其它对象区别开来。
the Pentagon(五角大楼)指美国国防部
II. 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
4. 类比(analogy) 仿照原有的同类词创造出其对应词或近似词。 如 telethon=television+marathon
1)色彩类比 2)数字类比 3)地点空间类比 4)近似类比 5)反义类比
想。鸟兽类动物的叫声属于这一范畴,如: flies buzz cats mew lions roar pigeons coo wolves howl snakes hiss
I. 拟声理据(onomatopoeia motivation)
2. 次要拟声 (secondary onomatopoeia) 指音与某种象征性的意义发生联想。Bloomfield
Identity crisis区别于economic crisis 和 spiritual crisis,identity是属差,crisis是概念。
IV.词的理据的消失
谈英语词语理据
英语词语从 形态结构看 , 可分为简单词 、派生词和 复台 词。 简单 词除少数拟声词外通常为无理据词 。有的要经 过一 番考证 , 才能了解其古 时为何要如此命名 的理 由,重现出早 已被历史所埋没 的内部形式。派生词一般 具有一定的理据 , 因为 可 以 从词 根 和词 缀 的含 义 上 了解 该 词 的意 义 。 如 mir c mp tr 一 词 是 由 前 缀 mir 一 { 型 的 ) coo u e co 微
在他之后许多学者如前苏联的斯米尔尼茨基英国的乌尔曼等都在承认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前提下同时肯定了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有至少在一定程度有理据的词语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2期 20 0 2年 4月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o Ln l g T a h r f igi n e c es Colg l e e
+ o u e 计算机)构成 的。从 其形态上可以分析 此词 c mp tr( 就是“ 型计算机” 微 之意 , 如 a r l无道德的) d so a 又 mo a { , ily l { 不忠诚的) ,mi ikr 迷你裙) v r ih 超重 ) ns i t{ ,o eweg t{
定程度有理据的词语。
等等。复合词是由两个 或两个鼠上语素构成 的 , 这些组成 从
复合的词的语素 的意义上可大致推 断出整个词 的意义 , 所以
一
般来说 ,复合词是具有理据性 的词。如 ar i意 为 “ imal 航
有某些联系 ,可 看 到词之所 吼这样命名的缘 由,即理据 。
在英语中,大多数词语 的形成并没有什么理据可言 , 亦 即不能合乎逻辑地解 释符号与其意义的关系. 确有一些 词 但
种观点认为 , 名称和事物之间 , 词语 的形式和意义之 间是
英语词汇习得与词汇理据
英语词汇习得与词汇理据黄惠平文章摘要:本文论述了英语词汇习得的重要性以及传统的英语词汇习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用词汇理据习得英语词汇,让学生轻松学英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
关键词: 英语词汇习得词汇理据英语词汇习得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
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
”英语词汇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而英语的词汇如此浩瀚,一个人想用一生的时间来记住所有的词汇也是不可能的。
其实,一个人需要掌握的词汇量是有限的。
然而尽管如此,英语词汇习得仍让我们学生头疼。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英语好似一个永恒的话题,永不乏味,永不会淡出校园的历史舞台。
在校园里时常流传这样一句话,“现在考试考的就是英语,而英语考的就是词汇,因此,攻克英语,必须攻克词汇。
"词汇在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XX项能力的.学生的词汇量越大,对语言输入内容的理解能力越强,输出语言材料时质量就越高。
对那些英语底子不太好的同学来说,学习英语的坎坷之路如漫漫长夜,遥遥无期,永无尽头!不禁感叹,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学生看过多少的英语书,做过的英语试题成千上万,简直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学习精神更是“硬着头皮,磨破嘴皮,厚着脸皮”,可英语词汇的习得却为何这么在地难呢?依我之见,恐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在传统的英语词汇习得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1。
拼读记忆法。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记忆方法。
拼,就是拼出某一个单词的字母组成。
如pen应当拼为p-e—n.读,就是根据国际音标的标注读出某一单词.如pen应当读作[pen]。
2。
读写记忆法。
这是一种嘴、手、脑并用的记忆方法,即边读边写边记,以强化记忆。
3. 循环记忆法。
即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记,而是一组词一组词地记,不断循环反复。
4。
常用记忆法。
即集中时间和精力,反复背诵和记忆3000-5000个常用词。
词的理据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词的理据名词解释现代汉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其词汇的丰富多样。
而对于词汇的构成和解释,我们需要依靠一种细致并严谨的方法,即名词解释。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词的理据名词解释,并探索其中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名词解释的基本概念。
名词解释是一种理据推论的过程,通过对某一事物或概念的定义来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并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论证。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解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帮助我们准确地传达和理解信息,还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提供了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讨论现代汉语中词的构成和形态。
汉语词语的构成是基于音形义的关系,即以音质列表示其发音,以字形表示其写法,以义项表示其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词的构成既具有规律性又具有灵活性。
有些词是通过单个字的组合而成,如“书桌”、“学校”,而有些词则是通过多个字的组合而成,如“计算机”、“大学生”。
此外,还有一些词是通过字与词的结合而成,如“走得慢”的“慢”就是一个词。
在名词解释中,我们需要注意到词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内涵是指词语所包含的具体和抽象的属性和特征,而外延则是指词语所能指称的具体事物和概念。
在现代汉语中,词的内涵和外延往往是相互交织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通过名词解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词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词的解释还受到语境的影响。
语境是指词语在特定环境下所发挥的语义作用和语用功能。
词语的解释需要考虑到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小心”这个词可以指示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情况要特别谨慎对待,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它也可以表示一种警示或提醒的意味。
因此,在进行名词解释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词的内涵、外延和语境,使得解释更加准确和全面。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现代汉语中词的演变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词、新义和新用法不断涌现,推动着汉语词汇的不断更新和丰富。
词的理据
什么是词义客观事物(这里指人脑以外的所有事物,包括一切生物、非生物、事件以及它们的行动、状态、性质等等)反映在人脑中,产生感觉(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表象(representation);人脑把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和抽象,形成概念(concept)。
人们用语言形式把概念固定下来,成为人们交流思想的符号(sign),这就是有一定意义的词。
也就是说,词的意义是"人"赋予它的,难怪英国语言学家帕特里奇(Eric Partridge)说过,"Words have no meaning; peop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义,人赋予之)。
传统语义学家通常用三角图形来说明词义,称"词义三角"(triangle of significance):意义(概念)Meaning (Concept)词Word形式Form……所指对象Referent这个图形表示:第一,词有两个方向—“形式”和“意义(概念)”。
“形式”首先是指词的语音形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发音,其次是指词的书面形式,也就是平常的说的拼写;与此相对的是词的意义(其核心部分是概念),也就是词的内容。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形式和意义;这两方面缺一不可,统一在每个词中。
第二,词义与所指对象联接在一起--一方面,词义在客观世界中是有所指的,另一方面,词义又是客观世界的某一(或某些)事物在语言中的反映。
客观世界是无穷无尽、无限丰富的,客观世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千差万别。
人类语言无法完完全全地准确表达客观世界。
一种语言无论词汇多么浩瀚、词义多么丰富,都不足以完完全全地准确反映客观世界。
现代语义学家对"词义三角"提出很多批评,涉及哲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
但是如果我们从学习语言的实用目的出发,粗浅地分析词义、解释有关词义的种种现象,传统语义学提出的"词义三角"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4英语词汇学第四章_词的理据
semantic triangle 语义三角
proposed by Ogden / Richards
The meaning of meaning 1923
(The relation between a word and a thing it refers to is not direct. It is mediated by concept.)
concept (thought /sense) meaning
mental image/reference
cat
word ------------------ thing
(name/symbol/form signifier) (referent/object/ signified) (when/spirit/as??) mental image?
R: actual response / hearer’s response
S
r ………s
R
(S)
Jack and Jill are walking on a trail.
Jill is hungry and sees apples on a tree.
She says to Jack, “I like to eat an apple.” (r)
b. metonymy( 借代,换称)
*
Name sth. by one of its attributes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工具代动作) He has the best stable in the town. (容器代内容) I am not going to let my heart rule my head.(身体 器官代功能) I hate that brass button.(事物特征代事物本身) Hollywood
第1讲 词的理据研究
4、理据分析释义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以词的理据为基础,从词语由来的角度、从词的本义,理解 词语的意义以及内部构成成分与词义的内在关联,可以对词 的理解和使用更准确。 可以使学习者明白词义得名之由,明白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 关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趣,提高教学效果。
汉语中不少合成词的理据与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直接 关联,适当介绍词中的理据可从根本上解决词语的理解和使 用问题,也可使学生了解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一些俗语的 由来多有理据可循,如 “吃醋(忌讳)” 唐太宗,为笼络人心,要为宰相房玄龄纳妾,大臣之妻出 于嫉妒,横加干涉。太宗无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 和纳小妾之中选择其一。房夫人宁愿一死也不在皇帝面前 低头。于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饮而尽。
理据与造词法、构词法的关系: (1)造词法和理据都是发生学视角的研究。 理据是造词的动因,是造词的基础; 造词是对理据的提炼和凝固; (2)造词是表层显性的,理据是深层的,或隐或显。作为 造词的依据,理据间接决定了构词方式。 构词方式反过来可以反映造词法,从而反映理据。 (3)理据是一种心理或认知动因,构词是最终表现形式。 理据分析离不开构词分析。
《释名》是一部最早探求事物命名理据的词源学著作。 • 刘熙站在较为客观的词源学立场,采取当时盛行的声训方 法探究事物得名由来,成就高于汉代其他声训。 “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 所 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于实, 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 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 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释名》自序 如“冬,终也,物终成也”;
• 八道,纵横交错于古长安城内的东市,西市两大集市的八 条长安道。 胡人常于长安城两集市间穿行叫卖,吵吵嚷嚷。长安城的 老百姓在市集道路间听着胡人的不知所云,故为胡说八道, 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乱讲一通,无道理无根据的话语。
词汇搭配的理据分
诗中deep, keep, sleep的同现很显然是出于诗歌修辞的需要,因而产生一种韵律美。 修辞语音理据大多以头韵 (allitcration)和尾韵(rhyming)为表现形式,不仅广泛运用在诗歌 等韵律文体中,而且在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
brain drain, high and dry, safe and sound, wear and tear 我们除了说brain与drain存在语音理据以外,很难说清楚为什么不可以用intellectual drain或human drain来表示人才流失。 语音理据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并不局限于拟声词或回声词。任何一个词在特定的 情况下都有可能表示不同的语音理据,表达不同于两点:一是语法规则,二是词汇的语义特征。 He elapsed the man.
He frightened that he was coming.
从语法规则来看这两个句子是错误的。elapse为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 而frighten后面不可跟从句。
三、语义理据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John Steinbeck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第25章里对丰收 果园有一段描写: And then the leaves break out on the trees,and the petals drop from the fruit trees and carpet the earth with pink and white. The centers of the blossoms swell and grow and color: cherries and apples, peaches and pears, figs which close the flower in the fruit (and the fruit grows heavy, and the limbs bend gradually under the fruit so that little curtches must be placed under them to support the weight. 读完这段文字,相信大家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不仅欣赏了作者用文字创造的 果园美景,同时还领略到了文字本身的魅力。而这段文字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 它生动再现了人类对果园从开花到结果的认知过程,源自它与人类认知规律的高度 吻合。因为果园,所以有trees, petals, blossoms, (fruit)trees, cherries, apples, peaches, pears, figs等,所以会看到盛开的和凋落满地的pink和white等花朵;因 为开花、结果、生长,所以才会breakout, drop, carpet, swell, grow, color, close in the fruit;因为丰收,果树枝才不堪重负,才会grow heavy、limbs bend,才需要 crutches ,placed under,support the weight。可见,语言的搭配有时是受到人类认 知规律的高度制约的。
词汇与理据(词法)
词汇与理据(词法)一、词汇的概念。
1. 定义。
- 词汇(cí huì),名词。
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例如,在汉语中,“天空”“大地”“奔跑”“美丽”等单个的词以及“一帆风顺”“守株待兔”等固定短语都属于词汇的范畴。
2. 词汇的构成。
- 基本词汇。
- 基本词汇(jī běn cí huì),名词。
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构词能力强等特点。
例如“人”“山”“水”“火”等词,在各种语言环境中都经常被使用,从古至今意义变化不大,而且可以作为构词成分组成很多其他的词,像“人民”“山水”“火车”等。
- 一般词汇。
- 一般词汇(yī bān cí huì),名词。
是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成分。
它包括新造词、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等。
例如“电脑”是新造词,“之乎者也”是古语词,“巴士(bus)”是外来词,“晓得(某些方言中的‘知道’)”是方言词。
二、理据的概念。
1. 定义。
- 理据(lǐjù),名词。
是指语言中某个词的构成依据和表达意义的根据。
也就是一个词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其他样子的原因。
例如,汉语中的“火车”,“火”是因为早期的火车是靠蒸汽机车,以燃烧煤炭产生蒸汽来驱动的,所以有“火”这个语素,这就是“火车”这个词的理据。
2. 理据的类型。
- 语义理据。
- 语义理据(yǔyì lǐjù),名词。
是基于语义的联想而产生的词的理据。
比如“鸡冠花”,因为这种花的形状像鸡冠,所以得名,这里就是根据花和鸡冠在形状上的语义联系而命名的。
- 语音理据。
- 语音理据(yǔ yīn lǐjù),名词。
是通过语音的模仿或联想而形成词的理据。
例如拟声词“滴答”,它的发音模仿的是水滴落下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理据。
- 形态理据。
- 形态理据(xíng tài lǐjù),名词。
英语词汇理据
英语词汇理据
一、构词理据
构词理据主要通过词的构造来产生新的词汇,这种理据通常基于语言的形态学和语法规则。
例如,英语中有很多派生词,它们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来改变词义或词性。
例如,“unhappy”是通过添加否定前缀“un”来形成的,“happiness”是通过添加名词后缀“-ness”来形成的。
此外,合成词也是构词理据的一种表现,如“bedroom”、“notebook”等。
二、语义理据
语义理据是指词汇的意义与其所指的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种理据通常基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经验。
例如,“apple”这个词的语义理据就是指那种圆形的、红色的水果。
此外,一些比喻性的词汇也属于语义理据的范畴,如“lionhearted”、“lamblike”等。
三、文化理据
文化理据是指词汇的意义与其所处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理据通常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传统习俗等。
例如,“turkey”这个词在美国文化中通常指代感恩节晚餐的主菜,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这种含义。
此外,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习语、俚语等也属于文化理据的范畴,如“the salt of the earth”、“to rain cats and dogs”等。
英语词汇理据分析
英语词汇理据分析【摘要】: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
词的理据是词义构成的道理,是一个词的词素与词素之间的语义联系或一个词词义发展的逻辑依据。
英语词汇的理据主要有,拟声理据(onomatopoeic motivation), 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语源学理据(original motivation),形态理据(morphological motivation), 逻辑理据(logical motivation)AbstractLinguistic D.Wilkins once said“ people can express a few things without grammar, people can express noting without vocabulary. The motivation of words is the principal of word’ meaning.the main motivation of English vocabulary is onomatopoeic motivation, semantic motivation, and morphological motivation, original motivation, logical motivation.关键词:英语,词汇,理据一“拟声理据(onomatopoeic motivation)“通过模仿动物登的发生而形成拟声词(onomatopoeia)。
英语中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词可以通过语音的模仿构成。
既包括那些音与义相似,引起音与音之间联想的词。
这类词的发音表示意义,例如:cat----mewfrog---croak hen----cluck等。
这类词可分为以下四种:通过模拟人类的声音构成的词。
04第五章词的理据
3.the contextual theory语境论 meaning / context--- related Malinowski I don’t like her. She is tall and thin and moves like a crane. I like her. She is tall and thin and moves like a crane.
b. metonymy( 借代,换称)
* Name sth. by one of its attributes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工具代动作)
He has the best stable in the town.(容器代内容)
I am not going to let my heart rule my head.(身体器官代功能) I hate that brass button.(事物特征代 事物本身)
a. metaphor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The boy wolfed down the food .
I want to escape from the prison of my home. 保护伞
Ducks quack. Frogs croak. Horses neigh.
b. secondary onomatopoea (要拟声) sound symbolism语音象征
(sounds evoke movement)
hassle →wrestle, bustle, tussl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音理据------拟声词
英语------天人分离
描写溪水流动的声音
gurgle
描写雷声
rumble
描写蟋蟀的叫声
chirp
描写蛙鸣
croak
汉语------天人合一 哗哗
轰轰隆隆 唧唧 呱呱
9
汉语除了发音更接近自然声音外, 并尽可能多地创造词汇去模仿和体现自然, 而 英语则往往用一个词模仿好几种声音
②形态理据——派生词或复合词; ③语义理据——借助于词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取得的; ④文字理据——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的联系:汉字是象形表意
文字,其文字理据性是相当强的;英文主要特征是以音表意,字母 表音文字的文字理据性要弱于汉字。
7
中西词汇理据中的文化差异
叶 荔 、李 瑛: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的主要词汇理据(语音理据、文字理据、形态
Umbreit 考察的也是词汇理据的内部关系。借助本族语者的直觉判断,他发现传统上认为词汇 理据是从简单词汇到复杂词汇的单向过程的观点并不正确,并指出所有形式和意义存在关联的 所有词汇形成一个多向的理据网络。因此,一个词汇单位可与多个词汇单位互为理据,它们之 间的关系或为一词多义、或为派生、或为合成。
英汉词汇理据对比
王驰、洪子怡
1
(1)词语的理据性
定义:词的理据(motivation)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 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词语的理据能够使人了解词义构成与发展的 逻辑依据和词内诸词素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是语义学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 题。
词汇学:语言符号与客体的联系是任意性的, 但在一种语言内部的单位之间, 大 部分有理据性 。英语词汇中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 大量词语的意义和形式、语音和语义之间确实存在着种种不同程度的关联。词 汇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词的理据。
高低或学习动力大小,如a highly motivated learner 或The learners are not motivated。这个词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术语,在认知语言学文献中出现频 率极高,被用来描述语言本身,如The language is motivated 或The word is
4
许国璋在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时就曾指出:“文明社会时期创造的新词 词语,就不再是任意的了,而是立意的(motivated),甚而即使是民间任意创造 的词,也被语言学家赋予了有理有据的形态了。”
赵宏宇、胡全生, 2009:理据是语义形成的道理和语义构成的根据,涉及语言符 号的可分析性和自我解释性;
Marzo 通过实证的方法考察意大利本族语者对词汇理据关系的判断。他对词汇理据的定义带有 浓重的皮尔斯符号学色彩: 如果一个词汇单位的形式和概念都与其他词汇单位有关联的话,它 就是有理据的。据此,作者区分了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 前者指单词与其他单词语义上存在认 知关联,后者指单词与其他单词形式上有关联。
王艾录、司富珍,2002:也可以指语言系统在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 象、语言实体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
董银燕2007:认为英汉词汇的音、形、义虽然有着“任意性”的一面,但同时 更存在着语音、形态和语义的理据性的一面。
5
词汇理据的分类
乌尔曼在《语义学》一书中,他将词语的理据分为三类, 即 语 音 理 据 ( phonetic motivation ) 、 形 态 理 据 (morphological motivation)和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他认为,语音理据是绝对理据,形态理据 和语义理据是相对理据。
motivated,说明某一语言形式或语义表达是非任意、可解释、有理据的。
与形式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任意性不同,认知语言学家强调语言的理据性, 认为语言根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语言的形成和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隐喻、转喻和意象。
3
理据问题是语言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自然说”“约定说”之 争(赵敦华,2001) 和中国先秦时期的“名实之辩” (刘利民, 2007)
2
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 几,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的理据是词义构成的道理,是一 个词的词素与词素之间的语义联系或一个词词义发展的逻辑依据。
教学展望 在应用语言学领域,英语“motivated”一词通常用来描述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最 早 对 词 语 理 据 展 开 详 细 讨 论 的 是 英 国 语 言 学 家 、 语 义 学 奠 基 人 之 一 乌 尔 曼 ( Stephen Ullmann),他将词分为隐性词(opaque word)和显性词(transparent word)。每一种 语言都包含在语音与语义间毫无联系的约定俗成的隐性词,同时也含有至少一定程度上有理据 的,因而是显性的词语。
但 是 一 些 语 言 学 家 认 为 词 源 理 据 ( etymological motivation)也是其中一种类型。另外,许余龙从文字书 写形式与词义联系的角度出发提出“文字理据”一说。
6
① 语 音 理 据 —— 象 声 词 ( 感 叹 词 interjection 和 拟 声 词 onomatopoeia);
rustle可表示/ 唰唰、/ 哗哗、/ 飒飒、/ 瑟瑟; rumble可表示/ 轰隆、/ 咕噜 等; splash 表示/ 扑通、/ 咕咚 等
理据和语义理据) 的不同, 初步探讨了词的理据中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词汇是所有语言构成的基础和要素, 因此词汇的语音、构成、语义方方面面也会 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和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特征, 换句话说, 词汇蕴藏着语言 使用者的人生观, 价值观,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对于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不少专家学者着重讨论了文化差异与词的涵义, 文化与 词的比喻和联想意, 文化与颜色词汇, [英汉构词法异同等, 但很少关注英汉词的理 据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特征, 也没能进行系统的对比、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