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0e2cd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9.png)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寒地水稻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浅析。
在探讨了该技术的重要性、现状和研究意义;在重点阐述了关键环节、技术要点、栽培模式、示范案例以及发展趋势;而结论部分则总结了该技术的成果、展望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了解到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为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也展望了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其实践意义。
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推动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关键环节、要点、栽培模式、示范案例、发展趋势、成果、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气候下种植的水稻品种,对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北方寒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寒地气候条件的限制,寒地水稻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慢,产量低等问题是北方水稻生产的主要难题。
通过研究和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延长水稻生长期,提高生长速度,增加产量,改善水稻品质。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北方寒地农民多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生计,而水稻产量低下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通过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农民可以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生产效益,从而增加收入。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还可以改善环境保护。
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往往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而高产栽培技术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在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环境保护,对于北方寒地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当得到重视。
1.2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现状在寒地水稻种植领域,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一直备受关注。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9b0fe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8.png)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栽培措施,以提高
水稻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从选择品种、土壤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四个方面对寒地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浅析。
选择适应寒地气候的水稻品种是寒地水稻高产的基础。
寒地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
夏季短暂,气温变化大。
选择早熟、耐寒抗冻的水稻品种是寒地水稻高产的前提。
还要考
虑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品质特点。
土壤管理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
寒地水稻栽培地的土壤肥力通常较低,因此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和土壤改良措施。
施肥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量进行科
学施肥,可以选用有机肥、矿质肥或复合肥进行施用。
还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合理
调整土壤酸碱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水肥管理也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方面。
寒地水稻栽培地一般为湿润地区,
因此要注意合理的灌水和排水。
特别是在季节转换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和水稻的生长状况
进行及时的灌溉,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要根据水稻的需水量和肥水比例合理施肥,确保水
稻良好的生长发育。
最后是病虫害防治。
寒地水稻栽培地通常气温低,湿度高,容易造成病虫害大发生。
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增强水稻的抗病虫
害能力,采用农药防治等措施,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ead7a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f.png)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地区生长的水稻品种,由于寒地气候的特点,寒地水稻的生长环境与一般的水稻种植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其高产栽培技术有着特殊的要求。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是以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来提高水稻产量,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寒地气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寒地水稻生长环境,采取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选择适宜品种至关重要。
对于寒地水稻的栽培来说,选择适应寒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是保证高产的关键。
要选择早熟、耐寒、矮秆抗倒、高产的水稻品种,这样才能适应寒冷地区的生长环境,提高耐寒性和产量。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土壤管理需要重视。
在寒地水稻的栽培中,土壤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寒地的土壤一般比较肥沃,但同时也存在着容易水分紧缺的问题。
在寒地水稻的栽培中,要注重土壤肥力和水分管理。
对土壤进行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所需养分,适时浇灌,确保水稻的生长需要,这样才能保证水稻旺盛生长,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田间管理需科学。
在寒地水稻的栽培中,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合理密植,适时定植,避免大面积秧苗缺苗或死苗的现象,保证水稻数量的充足。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除草、松土,并进行适时的追肥和喷施叶面肥,以提高水稻的营养水分供应,增加产量。
第四,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需要加强。
在寒地水稻的栽培中,病虫害是其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由于寒地气候条件下病虫害易发易多,因此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生长初期要做好苗期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根据病虫害种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水稻健康生长,提高产量。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是科学栽培管理。
只有根据寒地气候条件的特点,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田间作业,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进而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努力,不断推进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efce3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e.png)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寒地水稻是在寒冷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其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稻谷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从寒地水稻种植特点、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施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寒地水稻在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上具有独特的特点,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
在种植技术方面,合理的密植、良好的田间管理和及时的灌溉是高产栽培的关键。
施肥管理要科学合理,避免施用过量肥料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对于病虫害防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保障水稻产量。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以实现稻谷高产高质。
【关键词】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种植特点、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结论总结1. 引言1.1 介绍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气候寒冷、生长季短的地区,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水稻高产的种植方法。
寒地水稻是一种适应低温环境的水稻品种,其种植技术相对于传统水稻种植有一些特殊之处,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寒地水稻的种植特点主要包括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期短,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等。
在选择适合的品种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的生长习性,选择具有适应能力强、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种植技术包括整地、播种、灌溉、田间管理等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区条件及时调整措施,做好水稻的生长管理工作。
施肥管理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需求,科学施肥,避免施肥不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水稻高产的关键,要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水稻的产生影响。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种植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措施,做好种植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将得到有效提升。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2e48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2.png)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也变得愈发重要。
寒地水稻产量低是由于低温、短日照和昼夜温差大等气候因素,所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寒地水稻高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分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提供更多关于这一话题的信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土壤要求。
寒地水稻多生长在气候寒冷、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
寒地水稻的土壤应该是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进行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时,应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水源保障。
寒地水稻栽培需要充足的水源保障,尤其是对于旱季的水稻田更为重要。
在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中,要保证田间排水良好,避免因为积水导致水稻根系窒息而影响生长。
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关键之一。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品种选育。
栽培高产水稻,要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水稻品种。
对于寒地水稻来说,应选择具有寒冷抗性、短生长周期、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
在选育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水稻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以提高产量,保证高产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施肥管理。
在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中,要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保证水稻在不同生长期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产量。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
在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间作、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农药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的产量。
以上就是关于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将会不断得到完善,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的粮食。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19745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7.png)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寒地水稻是指在气温较低的地区种植的水稻,通常是指北方的水稻种植区域。
寒地水稻的种植对气温、土壤和水源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但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可以实现高产稳产。
以下就是针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
一、选种寒地水稻的选种对催秧、抗逆能力和耐寒性都很重要。
因此,在选种上,首先要选择早熟或晚熟的品种,因为早熟或晚熟的品种需要的生长日数少,可以避免遭受严寒的时间过长。
其次要选用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毕竟不同品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同时还要选择在营养和抗病等方面表现良好的品种,这些对于提高产量也是很重要的。
二、田间管理1.田间施肥针对不同土壤条件和种植期,进行不同的肥料配比。
如果没有足够的肥料,就无法满足寒地水稻对养分的需求,从而无法获得高产。
但是过多的肥料也可能导致稻株生长过高,影响产量。
在这方面,需要进行精致化管理,定期测土施肥,调整施肥时间和肥料使用量。
同时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2.灌溉管理寒地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保证稻根处于湿润的状态。
在种植期开始前一定要进行灌溉,保证土壤的湿度。
同时也要注意排水,以免在雨季造成水浸,影响发生艰苦生产。
3.除草管理寒地水稻的除草也要及时,避免杂草抢夺水分和养分。
但是,过度的除草也可能对根系造成过度干扰,影响收成。
因此,需要进行植保量化,针对不同的品种和生长状态制定适当的除草方案。
三、育秧育秧是寒地水稻种植的第一关键步骤,关系到整个生产周期的顺利开展。
首先要选择独特的催化剂,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减少疫病的感染。
其次,要合理布置育秧土壤,保证种子从水中萌发,并在运输、储存和种植中进行预测和控制,以避免过度损失。
四、病虫害防治在寒地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它们会对稻株造成严重的损害,影响产量。
所以,要注意每个阶段的病虫害预测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
在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生物农药,比传统农药更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2b8ad1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2.png)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寒地水稻是指生长在气温低于15℃的地区的水稻。
由于寒冷的气候和短暂的生长期,寒地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比其他水稻要困难。
因此,如何在寒地地区进行高效的水稻种植,是当今农业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1.种子选择种子的选择至关重要。
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质的水稻种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
在种子选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有高产潜力、较抗寒的品种。
2.土壤调理在进行寒地水稻种植之前,必须先对土壤进行调理。
寒地的土壤通常比较酸性,需要用石灰调整土壤的pH值。
此外,需要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以创造更适宜水稻生长的环境。
3.灌溉和排水灌溉和排水是种植寒地水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灌溉和排水处理。
例如,在生长期初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浸泡;在成熟期,需要减少灌溉次数,控制水分含量,以帮助水稻成熟和收获。
4.控制病虫害寒地水稻生长期长短不一,多属夏季短暂,同时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
所以,进行病虫害控制是一项关键工作,有选择地使用化学和生物农药,以及增加自然杀虫剂,如燕子等,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保障寒地水稻的生产。
5.选择适合的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影响寒地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寒地水稻种植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技术,比如早稻缩量,大量引种等方法,适当增加施肥量等。
此外,如果种植者有条件的话,采用科技手段,如测土配方施肥、节水喷灌等,也是提高寒地水稻产量的有效方法。
总之,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复杂程度。
需要农业从业者持续地学习、总结、创新,才能在寒冷的气候和生长环境中实现从栽培到丰收的全面提升。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fbd83c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c.png)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也日益深入,针对寒冷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针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品种选择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宜的品种。
对于寒地水稻,我们首选要考虑其耐寒性能,其次是品质和产量。
华南、长江流域等地区应选择适宜的早熟品种,而东北等寒冷地区则要选择抗寒性能和产量较高的中晚稻品种。
二、春季浸种寒地春季气温较低,土壤含水量也较高,利于种子发芽和生长。
通过春季浸种,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出苗率,增加总产量。
在春季浸种时,应选择天气较好,气温较高的时间进行,同时要注意控制水量,避免过多浸水。
三、早定苗早定苗是指在水稻生长初期,把水稻苗床上生长的幼苗陆续移栽到稻田中进行定苗,从而提高株密度和总产量。
寒地水稻定苗早,开花期要早于一般水稻品种,因此定苗时间也应提前。
适当增加株密度,使每亩播种量达到5.5万元,可以明显提高单产。
四、科学疏花寒地水稻生长期短,所以在抽穗期要进行科学疏花。
通过疏节数量,可以降低亩穗数,避免穗子多而粒小的情况发生。
一般亩穗数以750-950为宜。
五、合理施肥寒地水稻土层浅,营养素含量较低,因此要进行合理施肥,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产量。
在春季进行基础施肥,主要施用有机肥料、磷、钾等元素;在生长中期进行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
六、合理用水由于寒地水稻生长期短,收获期早,因此需要注意稻谷填实度和水分控制。
在水田积水的过程中,应注意水量的控制,避免造成水深过浅或过深,影响正常生长。
同时,要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
综上所述,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品种选择、早定苗、科学疏花、合理施肥、合理用水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
只有全方位、科学性地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取得卓越的生产成果。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8c9a15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c.png)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寒冷地区,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提高水稻产量的一种栽培技术。
下面将从土壤管理、品种选择、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土壤管理。
寒地水稻要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种植,一般以粘土质或壤土质土壤为宜。
在土壤准备阶段,要进行深翻整地,保持土壤松散通气,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能。
要注意翻晒土壤,降低土壤温度,减少病虫害发生。
其次是品种选择。
寒地水稻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耐寒性强、短生育期、丰产稳产的品种。
一般选用早熟农谱稻或寒地特用稻。
这些品种具有抗寒性强、短生育期、丰产稳产等特点,能够适应寒地的气候条件。
第三是施肥管理。
寒地水稻的施肥管理要适量、科学。
在种植前要进行充分的基肥施用,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同时适当添加磷、钾等元素。
在生育期间要进行适时追肥,根据叶片颜色、生长情况等进行判断,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证水稻健康生长。
最后是病虫害防治。
寒地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是保障高产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病虫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比如在播种前要进行病虫害调查,对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程度进行了解。
通过合理的药剂使用和措施施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产量。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ef4760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d.png)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随着粮食需求的增加,水稻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生长条件恶劣的寒地地区的水稻产量往往较低。
为了满足全球粮食需求的增长,研究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简要地介绍一些寒地水稻栽培的关键技术。
1.品种选育选择适合寒地生长的优质水稻品种是高产栽培的第一步。
优质水稻品种应该具有抗逆性强,能够在寒冷、湿润和短暂生长季节所带来的压力下生长良好。
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已经开发了大量适合寒地生长的品种,这些品种在生长速度、抗病性和耐寒性方面都能够满足寒地生态系统中的需求。
2.土地改良寒地土壤通常贫瘠、肥力低和容易固结。
因此,采取适当的土地改良措施可以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
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翻耕土壤、松土以便水稻根系更好地生长等。
3.水肥管理在寒地地区,水稻的生长速度较慢,需要更多的肥料、更频繁的灌溉以及更好的排水系统。
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生长期间,应及时补充肥料,确保土壤养分不会耗尽。
此外,应确保灌溉水的质量良好,减少污染物和杂质的影响。
4.田间管理适当的田间管理可以使水稻稻粒更饱满,收获量更高。
管理措施包括及时移栽、松土、中耕、除草、除虫、病害防治等。
此外,应注意及时收割,避免收割过晚或过早。
5.病虫害防治寒地地区由于气候恶劣、土壤贫瘠,容易生长病菌和虫害。
因此,适当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选择抗病虫性好的品种、适当的施肥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降低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之,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稻品种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优质品种、土地改良、水肥管理、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寒地水稻高产的基本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11c01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c.png)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寒地水稻的种植技术日益受到关注。
寒地水稻是指在北方寒冷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其生长期较长,耐寒性强,适应性广泛,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在寒地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如何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成为种植者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育种技术、田间管理、良种选育等方面浅谈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一、育种技术育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寒地水稻的育种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适应寒冷环境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耐寒性强、水稻产量高、病虫害抗性强的新品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精准育种也是提高寒地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抗病、抗逆、高产的基因导入到水稻中,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
二、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对于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在寒地水稻的田间管理中,首先要注意水稻的密植和间隔,合理的密植和间隔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在施肥和灌溉方面要科学合理,根据土壤肥力和水分情况进行施肥和灌溉,避免出现缺肥或者积肥的情况,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及时防治水稻病虫害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和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适时的田间管理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及时的除草、调整水位等措施可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三、良种选育良种选育是提高寒地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
在良种选育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适应寒冷环境的种子进行培育。
在育种过程中,要加强对良种的筛选和培育,培育出耐寒性强、抗逆性好的新品种。
在良种选育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种子存储和繁殖的管理,保证种子的品质和数量。
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在育种技术、田间管理和良种选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寒地水稻的种植技术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人类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80e4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c.png)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寒地水稻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生长的水稻品种,适合在北方寒冷地区种植。
因其能忍受低温,抗逆性强,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而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下面就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关键在于选种。
寒地水稻要在北方寒冷地区生长,对抗逆性要求较高,选用抗寒品种是关键。
常用的抗寒品种有哈喇、寒地一号、寒地二号等。
这些品种对低温抗性能较强,能够适应寒地气候的生长条件,以保证高产栽培的基础。
土壤肥力要求高。
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土壤肥力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
在土壤改良上,要注重施肥的效果。
为了提高土地的肥力,可以在种植前进行充分的有机质施入,并在种植后适时进行氮、磷、钾等元素的追肥,以提高土地的肥力,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条件。
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
在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种植密度的选择也是关键。
一般来说,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0~52500株。
适当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密,以免影响水稻的通风透光,导致生长不良。
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寒地水稻的生长和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肥管理要得当。
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水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保证水肥合理施用,避免干湿交替或者浸涝而导致产量减少。
在水肥管理上,要适时、适量地施用,以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和养分供应。
还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和灌排排水,避免因为水分不足或者过多而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要有针对性。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
在寒地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导致产量下降。
针对寒地水稻的具体病虫害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包括喷药、灭虫等措施,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选种、土壤、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管理。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5db804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7.png)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寒地水稻是指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暂的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其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与一般水稻有所不同。
为了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农业专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高产栽培技术,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选择适宜的品种寒地水稻种植的首要条件就是选择适宜的品种。
寒地水稻品种要具有耐寒、抗逆、矮秆、矮脚、短周期、抗倒伏等特点,这样才能适应寒地的气候环境和种植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
目前,已经选育出了多个适合寒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农民在种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2.科学施肥寒地水稻的生长季节短暂,因此施肥要尽量避免一次性施肥过量,以免造成底肥过多、旺长过早和成熟过晚的现象。
在施肥上要科学合理,结合土壤养分情况和水稻生长需要,采用分膜施肥、缓释施肥等方式,保证水稻生长的需要。
还可以选择有机肥和绿色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精确播种采用精确播种技术,可以提高寒地水稻的成活率和产量。
精确播种技术主要包括选种优质种子、适时适量浸种、适时机械播种、保证行距整齐等。
种子要选择有较高发芽率和生长势的优质品种,进行适量的浸种处理,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采用机械化播种方式,可以保证行距整齐,保证水稻的生长空间,减少茎秆和叶片之间的竞争,提高产量和质量。
4.合理灌溉寒地水稻的生长季节短暂,因此要合理控制水田灌溉,保证水稻生长需水。
灌溉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和气候环境适时适量进行,防止干湿变化过大,造成水分紧张或积水,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还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滴灌技术,提高灌溉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5.科学病虫害防治在寒地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是提高寒地水稻产量的关键。
在预防病虫害方面,可以采用轮作休耕、合理间套作、适时适量施肥、加强栽培管理等综合措施,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19fc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7.png)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地区种植的水稻,主要生长在东北、西北等寒冷地区。
由于寒地气候条件的限制,传统水稻在这些地区的生长发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难以获得高产。
针对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为了当前水稻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科学家们多年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在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重要进展,为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本文将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寒地水稻品种选育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首先要从选择适合寒地生长的水稻品种开始。
目前,国内外科研人员通过长期的育种工作,已经研发出了许多适合寒冷地区生长的水稻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抗寒性强、抗病虫害性好、耐贮藏性强等特点。
在实际生产中,选用这些寒地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能够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改良寒地水稻生长的土壤一般具有低温、酸性等特点,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
要进行土壤酸碱度的调节,将过酸或过碱的土壤进行中和处理,保证土壤的PH值在适宜范围内。
通过施用有机肥、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为寒地水稻的生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科学施肥对于寒地水稻来说,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一般来说,寒地水稻在生长初期需要大量的氮肥,以促进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在拔节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钾肥,以促进水稻的茎秆和叶片生长;在抽穗期需要适量的氮磷钾肥,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还可以通过混施有机肥和矿质肥的方式,提高施肥效果,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四、水肥一体化寒地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因此在施肥的时候,也要与灌溉相结合,实现水肥一体化。
在水稻生长期间,及时灌溉可以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提高产量。
与此还可以在灌溉的同时施用肥料,利用水分的渗透作用,将肥料充分输送至水稻根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浪费,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五、精细管理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还需要精细管理。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94c7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2.png)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由于气温低、日照时间短等气候条件的限制,寒地水稻的种植技术相对于一般水稻来说更为复杂。
但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本文将从土壤改良、品种选育、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一、土壤改良寒地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土壤通气性,因此土壤改良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首先是对土壤PH值进行调节,一般来说,寒地水稻的生长适宜PH值为5.5-6.5,过酸或过碱都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是加入有机质和矿质肥料,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矿质肥料可以补充水稻生长需要的各种元素。
寒地水稻根系发育较弱,对土壤通气性要求较高,因此在改良土壤时要注意保证土壤通气性,可以采取松土、翻耕等措施来提高土壤通气性。
二、品种选育品种是农作物高产栽培的基础,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也不例外。
目前,针对寒地水稻的生长环境和要求,已经选育出了一批适应寒地生长条件的优良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对寒冷、耐寒、抗病虫、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栽培寒地水稻时,应该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水稻品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高产潜力。
三、栽培管理1. 种植时间:在寒地水稻的种植管理中,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常来说,寒地水稻的种植时间要比一般水稻晚一些,以免遭受低温和霜冻的危害。
种植时间一般在当地气温回升、土壤温度适宜的时候进行,一般为4-5月份。
2. 放秧管理:寒地水稻一般采用秧插秧插秧,优质秧插秧插秧(简称两插一插)或分田双插秧插秧插秧,较少采用一插二插插秧插秧。
在放秧管理上,要注意选择抗寒、早熟的优质秧插秧插秧,合理控制密植,保证每株秧插秧插秧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
3. 调控水肥:寒地水稻的生长季节较短,因此对水肥的需求比一般水稻要高一些。
在水肥管理上,要注意及时灌溉,保证水分供应充足,但也要避免积水和淤肥。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960a9a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e.png)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种植环境的不同和生长期的特殊性,不同地区水稻种植的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研究寒地水稻种植技术,并探讨如何提高其产量。
1. 土壤改良若想要使寒地水稻产量高效,土壤改良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寒地水稻的土壤比较酸性,因此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或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的酸碱度,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及其它微量元素,推动寒地水稻的生长。
为了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可以在土壤中加入适当的沙子或淤泥,并注意翻耕和深翻,以达到远离病虫害及更好的根系发展。
2. 种子选择种子的选择是影响寒地水稻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选择种子时,应注意它们的生长期、抗病虫害及适应能力等方面。
一般情况下,寒地水稻选择生长周期比较短的品种较好,并且要注意其耐寒性和抗病性。
此外,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播种,并采取梯田平地栽培,以提高种植的密度和播种量。
3. 施肥管理在寒地水稻的种植中,适度施肥非常重要。
在土地深翻之前,应在土壤中加入足够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在生长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补充营养,不仅要看各个营养元素的比例,更要保证施肥的时间和量的合理性。
4. 病虫害防控在寒地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开始种植之前,要做好土地消毒工作,以防止病虫害入侵。
同时,通过喷洒农药、灭菌剂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还应及时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生长调控最后,为了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生长调控。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抽穗和施用一些生长调节剂,来调整其生长节奏,以期在生长过程中节约能量和养分。
通过控制生长期的长短,可以使其在最佳的时机收获,从而提高产量。
综上所述,要在寒地种植水稻中获得高产,除了土壤改良、种子选择、适度施肥、病虫害防控和生长调控,我们还需要关注气候、水资源、种植方式等多个因素。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5511f5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4.png)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地区生长的水稻,其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寒地水稻栽培特点、品种选择、土壤处理方法、水稻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寒地水稻栽培中,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并采取科学的土壤处理方法和水稻管理技术,同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在于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们对粮食需求的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推动寒地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提高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栽培特点、品种选择、土壤处理、水稻管理、病虫害防治、发展趋势、问题解决。
1. 引言1.1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长的一种特殊水稻。
由于寒地气候的影响,寒地水稻的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挑战。
为了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不断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寒地水稻生长的高产栽培技术。
在寒地水稻的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水稻品种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
对于寒地水稻的土壤处理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施肥、耕作、灌溉等土壤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发育。
在水稻管理技术方面,定期浇水、除草、施肥、喷药等措施都需要做到及时和科学,确保水稻生长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产量。
针对病虫害防治,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控制,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寒地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解决寒地水稻栽培中尚存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寒地水稻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寒地水稻栽培特点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地区种植的水稻,其栽培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低温:寒地水稻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正常生长。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b9d2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d.png)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通常是指北纬50度及以上的地区。
寒地水稻面临着低温、短日照、冰雪侵袭等严峻的自然条件,因此对其高产栽培技术的要求更为严苛。
本文将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方向。
一、选种优质、抗寒、抗病品种寒地水稻的选种工作至关重要,选择适应寒冷环境的优质、抗寒、抗病品种是保障高产的基础。
首先要选用抗早稻线、抗寒品种,如哈农1号、黑龙农13号等,这些品种在寒冷环境下生长势强,能够有效避免低温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其次要选择抗倒伏、抗病害的优质品种,确保水稻在北方恶劣环境下生长稳定,产量高。
要注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根据当地的温度、光照、土壤等特点进行合理选种,以提高水稻的适应性和产量。
二、科学施肥管理寒地水稻在生长季节中需要大量的养分来维持生长和产量,因此科学的施肥管理至关重要。
在寒地水稻的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保证水稻对养分的需求。
一般而言,寒地水稻在定植前适量施入磷肥和钾肥,有助于增加植株的抗寒抗逆能力。
整个生长季节中,还需要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适时进行追肥,促进水稻茎叶和穗部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科学的田间管理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首先要合理安排田间播种密度,以确保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每亩产量。
其次要注意及时进行整地、种植、灌溉、施肥等工作,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
特别要注意及时排水排雪,避免水稻因积雪而受损。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护水稻茁壮生长。
同时还要合理制定田间管理措施,如适时追肥、中耕松土、定期除草等,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强化水稻抗寒能力为了适应寒冷地区的环境,必须做好水稻的抗寒工作。
首先要注意适时育苗,提高水稻的抗冻抗寒能力。
在整个生长季节中,要定期浇水、排灌、提高土壤温度,以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
在遇到严寒天气时,要及时采取遮雪、灌水等措施,减少水稻受冻的风险。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e148f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6.png)
浅析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备受关注。
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对低温、短日照和寒害的抵抗能力较强。
在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寒地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科学家们积极探索和研究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本文将从土壤条件、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等方面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浅析。
一、土壤条件寒地水稻的土壤条件对其生长和产量影响非常大。
寒地水稻生长季节短,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和良好的土壤通气性。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非常重要。
寒地水稻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较高,尤其是氮肥的需求量比较大。
土壤的酸碱度也对寒地水稻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最适宜寒地水稻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pH值在5.5-6.5之间。
在寒地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合理施肥、调节土壤pH值是非常重要的。
二、品种选育品种的选育对于提高产量和抗逆性非常重要。
寒地水稻的抗寒性、抗倒伏性、耐寒性等性状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在品种选育方面,要注重对寒地水稻品种的开发和改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育出抗寒、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对水稻种质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适应能力和产量。
三、栽培管理1. 种植密度寒地水稻的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密的种植密度会导致光照不足、通风差,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使每株植株充分利用阳光和养分,提高产量。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品种的寒地水稻,其最佳的种植密度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进行调整。
2. 水肥管理寒地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同时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在水肥管理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保证植株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特别是在水稻的灌水管理上,要注意掌握好水分的节制,避免发生水分过多或者缺水的情况,影响产量。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寒地水稻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5774e3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5.png)
Z a i p e i j i s h u近年来,寒地水稻栽培面积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寒地稻米在市场上的欢迎程度同样保持着较高水平。
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寒地水稻的重要地位更加巩固。
为促进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对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为寒地水稻生产再上新水平提供保障。
本文对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为寒地水稻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选择品种优质的品种是确保水稻良好生产、获得稳产高产的前提,只有良种与良法完美结合,才能使水稻栽培技术得以良好发挥。
因此,必须重视对水稻品种的选择。
应根据当地所处的积温带、气候特点、土壤条件,选择成熟期适宜的品种。
要确保品种具备优良的品质,有高产、高品质、高分蘖力、高抗病性等优势。
另外,必须保证品种在霜冻来临前能安全抽穗并成熟。
二、培育壮苗壮苗的标准是根白、粗壮、须根多,苗株挺直、叶片收敛、叶龄适宜,秧苗长势均匀一致等,壮苗在插秧后缓苗返青迅速,有效分蘖多,抗病性强,有利于良好生长,为高产奠定基础。
1、建设育秧大棚应建设固定的长期使用的高标准大棚,为培育壮苗提供物质保证。
育苗大棚的规格应根据本田的面积、育苗量建设,一般育秧大棚的高度为2.2米、宽8米、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大棚应带有开闭式通风口,有条件的还应安装喷灌设施和增温设备,便于在育苗时对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
2、制作苗床应提前一年备好苗床土,大棚建好后将床土铺在大棚内。
厚度应在30厘米左右,宽度为120厘米左右,长度按照大棚的长度确定。
大棚育苗对温度有比较高的要求,可通过苗床增温措施使苗床达到育苗的标准温度,提高床温可使育苗时间稍有提前,使育苗的时间延长,有利于培育壮苗。
为苗床增温可采用三膜覆盖技术,即在大棚中建中棚,中棚中再用地膜覆盖,另外,还可以在苗床下增设保温材料,可为育苗提供良好的温度条件。
3、苗床施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的肥效期长、养分全面,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可以增强苗床土的肥力,并使其变得疏松透气,提高保墒保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结合建三江地区的生产实践,采用“三化一管”栽培模式,应用旱育稀植、井水增温、氮肥后移、浅湿干灌溉、高光效栽培、综合防病等技术措施,使水稻的生育栽培指标和产量指标均达到既定的要求。
【关键词】三化一管;栽培指标;产量指标
0.前言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之一,水稻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播种面积在世界产稻国中位居第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
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00-3100万公顷,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43.4%,由于水稻产量高而稳定,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猛增,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导致种植户收入下降。
因此,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摸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成为当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1.内容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地设在八五九农场1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旱改水第六年,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9;速效磷46ppm;速效钾217ppm;速效氮325ppm;速效硅230.1ppm。
在水稻生育前期4月上旬出现了低温寡照,对水稻秧苗前期生长不利。
5月下旬、6月
返青期、分蘖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8月中、下旬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出现长时间高温、高湿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有一定影响,很利于水稻穗颈瘟的发生。
由于防治得当未发病。
1.2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水稻品种:空育131。
试验设计:4月15日播种,5月18日进行人工摆栽。
处理间均采用宽窄行人工摆栽方式,大垄40厘米,小垄20厘米,株距10
厘米,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角度为磁南偏西23.5度。
试验区面积为10000㎡。
目标产量为850kg/亩。
1.3取样及测定方法
全田随机抽取3点,每点1㎡进行调查分析,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对株高、有效分蘖个数、无效分蘖个数及相应叶龄进程进行田间调查。
同时对水稻的穗数、每穗立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
按此公式进行产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5%。
成熟时,全田实收进行测产,收获时,扣除边际1米,以避免边际效应,减少误差。
2.栽培技术措施
2.1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合理稀植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是增产的基本前提。
根据设计,播量为100-120粒/100cm2。
苗期管理的原则是前期以保温为主,中期以控温为主,后期以炼苗为主。
温度管理方面,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为主;出苗至1.5叶期,温度控制在28℃,1.5~2.5叶期,温度控制在25℃;2.5~3.5叶期,温度控制在20℃.如超此温度及时通风炼苗,可在早晨7点以后接膜通风,通风口先小后大,下午3点以后盖膜保温。
水分管理方面,要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发育。
掌握“三看”,浇水必定浇透。
插秧前一天,做好“三带”。
2.2及时插秧、合理密植
根据多年栽培经验,5月15日-5月25日为水稻高产移栽期,结合我场5月份气温情况、所选地块土壤肥力情况以及计划产量,确定插秧时期为5月18日,结合高光效栽培模式,采用宽窄行人工摆栽方式,大垄40cm,小垄20cm,株距10cm,5-7株/穴,达到平方米基本苗数150株以上,确保平凡米有效穗数不低于850穗。
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角度为磁南偏西23.5度。
2.3合理灌溉,采用浅湿干溉
合理灌溉是增产的重要手段,实施合理灌溉,能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
根据水稻生态需水和升息需水的要求进行灌溉,灌水的原则是:前期灌水以浅水层为主,目的是促进分蘖不过盛;中期灌水以晾田或考田为主,目的是控蘖、壮杆、蹲节、防病、促转换;后期灌水以浅水间断为主,目的是以气养根、保蘖、活杆成熟。
2.4合理施肥,结合氮肥后移技术
合理施肥,应用氮肥后移技术,根据叶龄进程以及业色变化进行施肥。
根据土壤条件以及目标确定全年施用46%尿素15kg/亩,基蘖穗肥比例为:3:(2:1):(2:2);蘖肥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4叶期施用,第二次在5.5叶期施用,穗肥也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7.5叶期施用,第二次在9.5叶期施用;60%氯化钾10kg/亩,基肥施用40%,穗肥施用60%;基施旺25kg/亩,许博士生物硅肥5kg/亩,基施。
自分蘖期开始,每隔一周喷施农丹叶面肥一次,亩施用量为125ml,3000倍液,叶面喷施。
2.5综合防病,预防为主
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由于今年6、7、8月份气温较高,导致水稻生育期提前。
因此,防病的时期也相应的提前,第一次施药在6月19日,采用75%三环唑10g/亩。
第二此施药在间隔2周后的7
月2日施用,选用药剂为稻瘟酰安,施用量为45ml/亩。
之后在齐穗期以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
3.结果与分析
3.1水稻生育期、叶龄调查
表1、表2为水稻各生育阶段时间以及叶龄调查情况,调查得出与往年相比,今年水稻生育期有所提前,大约提前5-7天左右。
3.2 田间测产
表3 测产表
通过3点取样调查得出,亩产量分别为908.5kg、911.7kg、931.8
kg,平均亩产量为917.3kg。
3.3实际收获
9月17日,以分局农业局姜孝义局长、那永光老师为首组成的总局水稻测产专家组对我场科技园区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收,采用机械为久保田,现场实收896.6kg,经过去水去杂,实际收(下转第326页)(上接第306页)获产量为865.13kg。
4.结论
应用“三化一管”技术,并根据气象信息,及时早播、旱育壮苗大苗,插秧期确保在5.15日-5.25日内,坚决不插6月秧,插秧采用高光效栽培模式;灌溉采用井水增温,浅湿干灌溉模式;防病要及时,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病;在施肥上采用氮肥后移技术,配合施用生物肥,加大后期钾肥施用量。
综合以上技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业标准,才能达到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