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化之比较

合集下载

唐宋八大家的文化评价与比较

唐宋八大家的文化评价与比较

唐宋八大家的文化评价与比较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和宋代的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

这八位文化巨匠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他们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表现,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有着极高的成就,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这八大家进行文化评价和比较。

一、韩愈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元圣之一”。

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和思想两个方面。

在文学上,韩愈的诗词、赋、文、论等都被誉为精品,而他的文学思想对于后来的文学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韩愈提倡“述而不作”,崇尚古文、古诗的风格,强调“文以载道”,主张文章要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二、柳宗元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和政治两个方面。

在文学上,柳宗元的诗词、散文、文论等都属于优秀的代表作品,其中以《赤壁怀古》、《钓台夜话》等著名。

在政治上,柳宗元反对贵族、惩治官僚腐败等主张深受人们的支持。

他的文学思想体现了清真、清幽、清朴等特征,对后来的文艺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史上的名人,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歌风格清丽流畅,语言生动形象,多以悲愁、怀旧之情为主题。

他的代表作《陋室铭》、《竹枝词》等都被誉为唐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

四、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均极富优秀作品的特征。

其诗歌以快乐、伤感、哀悼为主题,风格纯正,语言生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

他的散文以形象入微、叙事生动而著名,代表作有《钱塘湖春行》、《论青州司马贞》等。

五、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

他的诗歌清新明快、充满情趣和养气之味,代表作品有《赤壁一到吴人洲》、《画菊》等。

他的散文思想清新自然、文笔生动、文字优美,代表作有《东篱乐府》、《答岁暮》等。

六、苏洵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在散文方面表现出色。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时代不同,文化也不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唐宋时期的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两个朝代在时间上比较接近,文化因此也有比较好的传承,但是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

[关键词]差异;唐文化;宋文化;唐诗宋词;饮食生活;艺术文化一、唐文化、宋文化的概念1.唐文化唐代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在世界文化上,也是独具特色的瑰宝。

唐代文化不仅在当时受到各国,尤其是日本、新罗等亚洲诸国的热爱,而且在一千余载后的今天,仍然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遍及天涯海角的“唐人街”,就是明证。

唐文化一直从不同类型文化中吸取精华,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唐文化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较好的传承了南方文明、北方文明、国外文化和胡汉文化。

这样的传承导致了唐文化成为南方文明、北方文明、国外文化、胡汉文化的大融合,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促进了文化大交流。

唐朝时期,统治者在政治上采用三省六部制,文化上通过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安定有序。

在此时期,经济繁荣,出现了盛世景象,经济的发展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很好的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使文化出现了新的繁荣现象。

国内文化的发展使得当时的文化与技术也大量向周边国家输出,在输出的同时也引进了回来,因为与周边国家的频繁交流,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盛行,给各个民族提供了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不但是文化技术的输出时期,更重要的是此时也是对外族文明吸取时期。

这样就给当时唐朝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从总的特质来说,唐文化豪迈、兼容并蓄、自信、雄壮。

唐文化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唐文化内容体系庞大完整,结构完整,发展程度高。

唐文化体系庞大,包罗万象,包括宗教、哲学、史学、医学、天文地理等,当时世界上合个方面的社会科学基本都有着详细的记载,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罕见的。

……从服饰看唐宋文化的异同

……从服饰看唐宋文化的异同

从服饰看唐宋文化的异同服饰一经产生,便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和完善。

服饰发展的动力,取决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一方面,人类生产力的发展。

为服装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不但使人们在遮羞御寒之后能有更多的发展。

但从唐宋朝的服饰对比来看,宋朝时,社会生产力超过了唐朝,人们对世界的了解甚于唐朝,丝织业也较唐朝发达,但宋朝的服饰文化反而不如唐朝丰富和开放。

唐宋服饰的相同点因为都属于古代中国的服饰较为容易总结,它们都有着相同的结构:上衣下裳,交领右衽。

这是几千年的发展也泯灭不掉的服饰特点。

在朝堂之上,历代皇帝举行重大的祭祀仪式,会穿印有十二章纹的玄端来祭拜祖先,而在平常的日子里,皇帝与百官均着方心曲领的冕服。

在市井中,男性穿着深衣或者短打,方便农作;女性多穿着色彩鲜艳的襦裙。

下面讲唐宋服饰的异。

唐朝服饰的鲜明特点:唐朝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国泰民安,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有夜不闭户的优良生活环境,它的服饰造型雍容华贵,装饰富丽堂皇(特别是女装)。

特别之处在于:披帛袒领袖襦裙装,女着男装,穿胡服。

唐朝以丰腴为美的时代审美特征为主,以政通人和,万国来朝的自信心为辅,它展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凡的气度。

宋朝是更加集权的封建王朝。

它的通知思想衣孔孟之道为核心,强调封建礼制的三纲五常,朱熹的理学盛行一时,在“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下,宋朝服饰不同于唐朝服饰华丽多变的风格,宋朝服饰把唐朝富贵繁华的风格锐减为清冷消瘦的宋朝文人风格。

崇尚简朴整洁,在服饰上,有襦,袄衫,背子,半臂等(其中背子最为经典)。

而在服饰色彩上,强调本色;在质地上,主张不应过分豪华,而应简朴,一改唐朝袒裸之风,趋于拘谨保守,色彩变幻幅度不大但是由于宋朝的手工业急速发展,商业与纺织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经济愈加繁荣兴旺,是宋朝服饰也有了丰富的韵味。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了解唐宋服饰文化的异同:笼统来讲,唐宋朝服饰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民族融合的程度,学术思想的开放程度,统治者意识的影响。

唐宋文化差异范文

唐宋文化差异范文

唐宋文化差异范文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分别是唐朝(618年-907年)和宋朝(960年-1279年)。

这两个朝代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着重探讨唐宋文化的差异,包括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

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唐朝采用了较为集权的制度,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并且设立了中央政府和各级官员来管理国家。

而宋朝则更加注重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实行了官员选拔制度,并提倡文臣辅政。

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得宋朝的政府更加开明而高效,国家的治理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其次,科技发展方面也有明显的区别。

唐朝是中国古代科技最为繁盛的时代之一,出现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

而宋朝的科技发展则更加注重实用,关注农业、军事和医药等方面的发展。

此外,宋朝还大力提倡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对于商贸和手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三,文学艺术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学形式和艺术风格上。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王维、杜牧、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以诗歌和骈文为主,题材广泛,风格优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宋朝则以词为代表,词是一种将音乐、诗歌和社会风尚融为一体的独特文体,使得文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感染力。

此外,宋代的绘画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山水画为代表的宋代绘画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巅峰之作。

最后,社会生活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上。

唐朝的社会生活相对开放,封建礼教不太严格,社会风气开放而多元。

而宋朝则更加重视礼教传统,封建礼仪约束较为严格,注重家族和个人的身份地位。

此外,宋朝还非常重视家庭、亲情和儿女孝顺的观念,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中国社会。

总的来说,唐宋时期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唐朝注重集权和科技发展,文学以诗歌和骈文为主,社会生活开放多元;而宋朝注重中央与地方的合作,科技着重实用,文学以词为代表,社会生活注重礼教和家庭观念。

唐宋文化比较与唐宋文化转型

唐宋文化比较与唐宋文化转型

唐宋文化比较与唐宋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唐宋文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唐宋文化的转型。

首先,唐代文化强调儒家思想的传承,提倡士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唐代文化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学子们学习四书五经,对儒家的思想有深入的研究和传承。

而宋代文化则更加注重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宋代士人不仅注重学术上的研究,还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很多的创新和发展,如宋词的兴盛、宋代文人画的繁荣等。

其次,唐宋时期对外交流与文化交流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外交和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唐朝开设了多条丝绸之路和海上航线,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而宋代则更加注重内政,对外交流的程度相对较低。

尽管如此,宋代还是有一些对外文化交流的活动,如与辽、西夏等国家进行的外交交流,以及与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等。

第三,唐宋文化转型指的是从唐代到宋代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唐代文化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扬,而宋代文化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和创新。

宋代文化以程朱理学为主流,推崇“心学”思想,认为“知行合一”,并尝试将儒家思想与佛道两教进行融合。

这种转型也反映在士人的身份定位上,唐代士人更注重政治地位,而宋代士人则更注重文化地位。

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时期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最后,唐宋文化转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思想启示。

宋代的文化艺术成就和学术研究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后世文化的重要基础。

同时,唐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宋代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的文化成就在宋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和充满变化的两个时期,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和转变。

唐代文化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宋代文化更加注重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唐宋文化的区别

唐宋文化的区别

唐朝的建立是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后,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土地大量荒芜。

而且再加上当时的民族成分复杂,这样这个思想较为没有束缚,所以多种思想可以百家争鸣,国家的环境较为好。

所以当时社会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放,文化较为有活力。

对于变革也看得很开。

而宋朝,人口已经很多了,而且儒家思想已经基本确立,民族较为单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思想的单一,宋朝的文化也日趋保守。

人口的增加,使得国家必须将重点放在统治人民,保证人民正常的生活,对于变革则始终是否定的态度,因为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任何小变革都不是小事情。

所以才有了儒家思想的标榜,儒家思想反而在影响民族文化,于是就产生宋朝的文化,从而影响中国1000年。

唐朝经典儒学向宋代理学的转变。

唐朝由于是少数民族建国,在统治上不太注重等级礼节,所以历史上会有“脏唐”之说,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周敦颐提出理学思想,一直到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倡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宋代的人就开始生活在三纲五常的条条框框之下,这也是宋朝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政治上,中央皇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冲突走向结束,中央集权日趋强化,由此引出政治制度方面的种种变化;在经济上,贵族庄园经济向平民地主经济转变,由此引出了土地所有制、租佃关系的变化、农民对国家和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城市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就社会方面而言,随着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而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不仅出现在统治阶层中,同样也出现在被统治阶层中;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则更广泛了,上到民族精神、价值取向,下到礼仪风俗、衣食住行,无不发生丕变。

因此,称唐宋之际为社会大转型的时代绝不为过。

也正因为唐宋之际发生了这么多的变迁,所以海外学者有所谓“唐宋变革说”或“宋以后近世说”,即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已进入了“近世化”、“近代化”或“亚近代”。

唐宋文化的变化趋势

唐宋文化的变化趋势

唐宋文化的变化趋势
唐宋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时期的文化,其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风格的变化:唐朝文化注重豪放奔放的风格,尤以诗歌为主,兴起了“诗仙”李白等名家;而宋朝文化则以文言文为主,注重细腻、婉丽的表达,兴起了“文人”苏东坡等名家。

2. 雕塑艺术的变化:唐朝以佛教雕塑为主,追求形象的神圣和庄严;宋朝则以陶瓷雕塑为主,强调艺术的精细和审美感。

3. 经济繁荣导致的文化变化:唐朝的盛世经济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土壤,出现了许多文化盛况;宋朝的经济繁荣也促进了文化变迁,民间文化和市民文化兴盛。

4. 宗教文化的变化:唐朝主要受佛教文化影响,提倡出家修道;而宋朝则主要受儒家文化影响,注重家庭伦理和礼仪。

5. 科学技术的进步:唐朝的科技达到了较高水平,如制作了较为精密的钟表等;宋朝的科技更进一步,如磁针指南仪等的发明和使用。

总体而言,唐宋文化变化趋势的主要特点是由豪放向婉丽转变,由宗教向儒家转变,由佛教艺术向陶瓷艺术转变,同时也融入了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
响。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唐宋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分别出现在唐朝(618-907年)和宋朝(960-1279年)。

这两个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政治、文学、艺术、科技和社会角度来讨论唐宋文化的差异。

首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

唐朝时期的文化非常豪华和宏伟,用繁复的建筑和艺术品来展示贵族的地位和权力。

与之相比,宋朝是一个相对较弱的朝代,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

宋朝文化更注重内敛和精致,追求温和雅致的生活方式。

其次,在文学方面,唐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诗人,如杜牧、王之涣和白居易。

唐诗以其艺术性和深意而闻名。

唐朝的文学作品通常合集成歌词、诗集和赋集等形式。

宋朝则更注重散文的发展,如欧阳修的散文作品以及陆游的杂剧等,强调文笔之美和文字之工。

第三,唐代的艺术作品注重奢华和豪放。

佛教艺术在唐朝非常盛行,创作了大量的佛像和壁画。

唐代的绘画十分风靡,著名的有吴道子、韩滉等画家。

宋代画家们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注重反映真实的生活场景。

宋代的艺术品呈现出高雅、纤美和柔和的风格。

第四,科技上,唐朝被认为是中国科技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唐朝,许多科学发明和发现都发生了,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

这些发明和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比之下,宋朝的科技进步比较缓慢,但宋代的科学家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注重工程技术的发展。

最后,在社会方面,唐代社会以贵族阶层为中心。

士人和文人非常受尊敬,他们对文学,艺术和学问有着很高的追求。

与之相比,宋代社会更加注重商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此外,宋朝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士人和商人的社会阶层之间进行较大的流动。

总结起来,唐宋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唐朝文化注重奢侈和张扬,而宋代文化则注重内敛和精致。

唐代在政治、经济和科技上更加强盛,宋代则更加注重商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它们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本文旨在比较唐宋两个朝代的饮食文化。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思路,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唐宋时期的饮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结论。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其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唐朝时期,由于国家繁荣昌盛,饮食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而宋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饮食文化也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局面。

因此,本文将比较唐宋两个朝代的饮食文化,探讨其异同点。

首先,从食材方面来看,唐宋时期都有一些独特的食材。

唐朝时期,由于国家的繁荣和物质的丰富,食材的种类也得到了增加。

例如,唐朝时期出现了西瓜、菠菜、胡椒等食材。

而宋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食材的种类也大大增加。

除了继承了唐朝时期的食材外,宋朝时期还引进了更多外来食材,如玉米、辣椒等。

其次,从菜系方面来看,唐宋时期也形成了不同的菜系。

唐朝时期,以长安菜和洛阳菜为代表,注重烹调技艺和食材的搭配,味道较为浓郁。

而宋朝时期,则以江南菜和川菜为主流,注重食材的本味和口感的鲜美,味道较为清淡。

因此,唐宋时期的菜系也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此外,从饮食习惯和礼仪方面来看,唐宋时期也有着不同之处。

唐朝时期,由于国家繁荣昌盛,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盛行“胡风”,饮食习惯也受到影响。

同时,唐朝时期还注重礼仪,宴席上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

而宋朝时期,由于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市民们更注重饮食的实惠和美味,对于礼仪方面的要求则相对较为宽松。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唐宋时期的饮食文化虽然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但它们都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唐朝时期的饮食文化展现了国家的繁荣和物质的丰富,而宋朝时期的饮食文化则体现了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此外,唐宋时期的饮食文化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的情况。

唐朝时期受到“胡风”的影响,而宋朝时期则引进了更多外来食材和菜系。

总之,唐宋时期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文化的差异

唐宋文化的差异

1唐宋文化比较与分析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无论是“诗仙”李白的诗歌、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着奔腾着昂扬着的生命活力;无论是昭陵古雕中雄壮建伟的、神采飞扬的“昭陵八骏”,还是气势磅礴的古长安城,无不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

与之相比的,“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敛、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阐释出宋文化的细腻丰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揭示了宋文化孤芳自赏、远离尘嚣、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

形象的说:如果“唐型文化”存在于沙场之上、朝堂之上,那么,细腻、深微、委婉含蓄的“宋型文化”更多的存在于市井之间、闺房之内、青楼之上。

唐人爱花,尤爱牡丹,牡丹,富贵之花,为花中之王,唐人喜爱牡丹,更喜欢牡丹的色彩绚丽、富丽堂皇与王者之气;宋人爱梅,梅,花中君子,凌寒独自开,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

在宋人看来,梅,淡妆素雅,清瘦典型,品质高洁,是君子的象征,可以看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审美观念在深层次的角度上体现出了唐宋文化内在的差异性。

而作为两个时代文学艺术最高成就代表,唐诗与宋词则能更清楚地展现两者文化的巨大差异性。

从诗词内容上看,唐诗更多地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正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这些内容无不直接向人们展示了帝王将相乃至布衣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这是一种自由、开放、大气的心态,毫无小女儿家的忸怩作态。

相比之下,宋词则更多的将视角收缩到狭窄的闺房之中,低吟男女的爱恨情仇,抒发细腻、深微、委婉、含蓄的感情。

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恨,一个“愁”更添几分撩人的心思。

两宋时期,虽有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但“婉约”词风始终占据宋朝文化主流。

唐宋文化比较

唐宋文化比较

唐宋文化比较-------以唐宋儒学发展为例分析【摘要】唐宋时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是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使后人研究的热点,并将其主要分为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

本文主要是从唐代和宋代的儒学发展情况为例具体分析唐宋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主要表现为唐代儒学的新变,宋代儒学的复兴以及唐宋转型的思想突破。

【关键词】唐代宋代儒学新变复兴文化转型“文化”一词最早来源于《易经》中的“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由此得知,“人文化成”便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即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就是以儒家传统经典为其依据,来教化人们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可知“文化”为文治教化之意。

而儒家思想是在周代周公制礼的基础上,由孔子继承下来,经其弟子门人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

它是以“仁”、“义”为核心的一种治国思想。

自汉武帝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罢出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官方的指导思想来统治和治理国家,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运用的治国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傅乐成提出有关“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的概念,他认为唐宋各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前者兼容并蓄,外来文化激荡较多,文化精神较为开放活泼,但安史之乱后,逐渐回归中国文化本位,儒学复兴,因此宋代可称为中国本位文化的建立期,他认为宋型文化具有高度成熟,发育定型,向内收敛的基本特征。

在儒学这一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唐代儒学的新变,宋代理学的发展,儒家文化的复兴等方面。

一唐代儒学的发展三教并存,儒为根本。

唐代统治者奉行“以儒治国”的基本国策。

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力的统治工具在李唐治邦安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唐统治者们一方面徜徉于佛道之间,认真利用宗教的特殊作用来维护统治;一方面通过“三教论议”将佛道的宗教关怀与儒家的治世纲领对接,实现了三教共佐王化。

武宗灭佛从反面说明了宗教存在对于国家的意义,儒学才是唐王朝的意识形态。

唐宋山水田园诗隐逸文化的比较

唐宋山水田园诗隐逸文化的比较

唐宋山水田园诗隐逸文化的比较
唐宋山水田园诗都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文化形态,它们均体现
了中国文化中隐逸思想的精华。

不过,在具体表现形态上,两者还
存在着一些不同。

唐代山水诗主要描绘了自然山水景观及人在自然中所获得的感
受和意境,具有浓郁的生命力和自然色彩。

其中以王维的山水诗代
表性最高,他的山水诗主要写小景,又有酒和道的内容,更注重笔
墨与音律的契合。

而唐代田园诗则描写了自然景物、宜人的田园生
活及牧人、农人等在田园中的生活场景,更清晰而朴素。

唐代的田
园诗以李白、白居易等人创作的作品最著名。

宋代山水诗则更加追求具有文人气质的雅致和精神的高度超脱。

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山水诗,有较强的闲逸风趣之味,更关注意境
和提出思想感受。

而宋代田园诗则致力于对人情雅趣、风俗民情和
生活情感的深度描述和探讨,以极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展现出田园
生活的美好和恬静。

其中以陶渊明的诗歌为代表。

总之,唐宋山水田园诗不同于古典文学中抒情诗的铺张浪费,
而是注重诗歌写作过程中隐逸意境的展现和感悟境界的提高。

它们
的成就不仅在于艺术创作水平的高度,同时也蕴含着中国古典文学
中深厚的隐逸文化价值。

浅议唐宋文化的比较

浅议唐宋文化的比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京理 工大学人文学 院 刘冉婷
【 摘要 】唐 宋文化在创 作体 裁 ,大众审荚取 向,文人气质和受众群体上都有着很 大的区别 ,这 和唐柬时期不同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 ,和文化政策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
【 关键调 】唐 束文化; 区别;转变原 因
文化 是 与 自然相 对 的 ,是 自然 的 人化 , 所 以谈 到 了 文化 就肯 定 要和 时 代 ,和 人相 联 系 。唐 朝 文化 和 宋朝 文 化在 中国 历史 上都 画 下 了浓 墨重 彩 的一 笔 ,唐 朝和 宋 朝在 时 间上 相 连 ,宋 朝 文化 无可 避 免 的对 唐朝 的文化 有 继 承 , 但 是 也 存 在 这 不 可 忽 视 的 差 别 与 颠
一 、
征 ,可 以看 到 ,两 种截 然 相反 的 审美 观 念在 深层 次 的角 度 上体 现 出 了唐宋 文 化 内在 的差 异性 。 3 . 从 文人气 质上 唐 代是 在 经过 魏晋 南 北朝 多 民族 文化 的 冲 突与 融合 之 后建 立起 来 的 胡汉 一体 的 大一 统 王朝 , 由于 受少 数 民族 风气 的 影 响 ,唐人 大有胡气 ,尚武豪放, “ 出将入相”、 才 兼文 武成 为 当时 的社会 风 尚 。受此 风 气 的 影 响 ,唐代 文 人知 识分 子 普遍 具 有一 股劲 健 豪 侠 之 气 , 他 们 突 破 了传 统 的 “ 学 而 优 则 仕 ” 的观念 ,纷纷 投 笔从 戎 ,希 望通 过 建功 立业 来 实现 平 生 的理想 与抱 负 , 宁为 百夫 长 ,胜 作一 书 生 ” ,便 喊 出 了这 一 时期 一代 文人 的 心声 。另外 ,由于 唐代 文 网 的宽 疏和 文禁 的 松弛 , 使唐 代 士人 普遍 具 有一 股 傲岸 自负的 狂妄 气 质 。这种 气 质使 得 唐代 士 人充 满 了文 化创 造 的活 力 ,他们 积 极探 索 创作 道 路的多样性 ,在文化创作时往往能够直抒胸 臆 ,毫 无扭 捏 猥琐 之态 ,他们 的 文化 创 作因 而充满 着 自然真挚 的美与 清新纯 真的气 息 。 宋 代 是 在 经 过 唐 末 五 代 的分 裂 割 据 局 面 之 后 建 立 起 来 的 封 建 王 朝 , 统 治 者 鉴 于 藩镇割据与 军人跋扈的历史 教训,确立 了 “ 兴文教 ”、 “ 抑 武 事 ” 的基 本 国 策 ,在 分割 军 权 、压 抑武 人政 治 地位 的 同 时 ,大力 发展 教 育和 科 举制 度 ,广 泛吸 收 文人 知 识分 子参 加政 权 ,逐步 确立 起 了文 人 当政 的 文官 制度 。文人 知 识分 子 的地 位 空前 提 高 , “ 重 文轻 武 ”逐 渐 成为 社会 风 尚 。宋代 文 人 知识 分 子 的理想 、信念 和追 求 也 因此 发 生 了重大 变化 ,受 “ 书 中 自有黄 金 屋 ,书 中 自有 千钟 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诱惑,整个社会普 遍 形成 了 “ 万 般 皆下 品 ,唯有 读 书 高 ”的认 识 ,走 科举 入 仕成 为宋 代 文人 知 识分 子 实现 人 生价 值 的最 高理 想 ;而 武 人 的政 治 、社会 地位则越来越低,以致后来出现了 “ 好铁不 打 钉 ,好男 不 当兵 ”, “ 好 女不 嫁 当兵 郎 ” 这样 的 民谚 。如此 的时代 文化 氛 围 ,使 得宋 代 与前 代相 比,文 人 意 识更 为 自觉 ,他 们 的 文 化创 造活 动 , 也 因此渗 透 着更 为 强烈 的文 人气 息 ,他 们 创造 出来 的宋代 主 流 文化 ( 如 理 学 、诗 、词 、文 、赋 、书 、画 甚 至文 人生 活 等 )呈现 出浓郁 的精致 、 高雅 、含 蓄 、 内 省 的审美趋 势 。 4 . 从受众 群体上 . 市 民文 艺 的勃 然 兴起 ,可 以说 是唐 宋变 革 期在 文 学 艺术 上最 令 人瞩 目的现 象 。随着 雕 版 印刷 的发 展和 词 的 兴起 ,对 于 文化 的 受 众 也开 始 向 下层 贫 民发展 。文化 艺 术不 仅仅 是 贵族 之 间 的娱 乐 ,更 加贴 近下 层 市 民 。在 唐 宋词 的 受众 中 , 既有 官宦 士大 夫 ,也 有许 多 下层 民众 。说 唱文 艺 要到 中唐 开 俗讲 或 说 变 文 ,听 众才 扩 大至 一般 民众 。及 至宋 代 , 听 说话 更 不拘 身 份 ,不 论老 少 ,凡 市井 中人 都 一视 同仁 。戏 曲 曲艺 ,乃 至歌 舞 的 受众 同 样 贵贱 不 分 、来 者不 拒 。进 入宋 代 以后 ,虽 仍 有 路歧 人在 街 头举 行 开放 式表 演 ,但 瓦 子 勾 栏 作 为 固 定 的演 出场 所 , 已遍 及 中 小城 镇 ,观众群体也愈加市民化与平民化,甚至 还 有 偶入 城 市 的乡 民 。受众 群体 的平 民化 倾

唐宋文化的比较范文

唐宋文化的比较范文

唐宋文化的比较范文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而辉煌的文化时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政治经济繁荣的同时,唐宋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成就。

然而,唐宋文化在一些方面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下面将对唐宋文化进行比较。

首先,唐宋时期的文化传统不同。

唐代延续了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儒家思想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儒家教育在唐代达到了巅峰,大量的儒家经典被重新整理和编纂。

唐代还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化学者,如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批评。

宋代则更加注重儒家思想的实践和应用。

宋代学者注重将儒家思想理论与现实社会的问题相结合,提出了一些实用性的政治和社会理论。

宋代还出现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儒家学派,如程朱理学、张载、张炎等。

这些学派的出现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许多理论资源,对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唐宋时期的文学风格有所不同。

在唐代,诗歌和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唐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牧、王维等,他们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形式多样,艺术性和感性性较强。

唐代的诗歌也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批评,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社会的多样性。

宋代的文学风格相比之下更加注重细致和细腻。

宋代的诗歌爱好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更注重于内在的情感和细微之处。

宋代诗人以苏轼为代表,他的诗歌以豪放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而著名。

此外,宋代的散文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出现了许多杰出散文家如欧阳修、苏洵等,他们的作品注重了对道德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再次,唐宋时期的绘画艺术也有一些不同。

在唐代,绘画主要注重于表达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

唐代的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注重形式和表现技巧。

唐代的绘画风格较为浪漫,给人以开放和宽广的感觉。

宋代的绘画则更加注重于描绘日常生活和细节。

宋代的绘画更注重于物质世界的表达和人物的性格刻画。

宋代绘画以花鸟画和山水画为主,形式更加细致和精确。

分析唐宋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分析唐宋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分析唐宋文化的差异与联系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繁荣而辉煌的时代,分别发生在唐朝(618年-907年)和宋朝(960年-1279年)。

尽管两个时期相隔了近150年,但它们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唐宋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首先,从文学艺术方面来看,唐宋时期都是文人辈出的时代。

然而,唐代的文学更加豪放奔放,以诗词为主导。

唐诗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杜甫、李白和王维等都活跃于这个时期。

相比之下,宋代的文学则更加儒家化,更注重字句的精确和修辞的细腻。

宋代诗人如苏轼、辛弃疾和陆游等,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表达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宋代还发展了词曲,使得文学艺术更加细腻婉约。

其次,从科技创新方面来看,唐宋时期都是中国科技的黄金时代。

唐代有许多重大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代继承了唐代科技的优势,并进一步推动了科技革新。

宋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如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的改进和航海技术的发展等。

这些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商业和文化的繁荣,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外,唐宋时期的宗教信仰也有所不同。

唐朝主要信奉佛教和道教,佛教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唐朝的皇帝甚至以佛教徒自居,并努力推动佛教的发展。

而宋朝则更加儒学为主导,程朱理学在宋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儒学在宋朝成为了国家的官方学说,并且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最后,唐宋时期的社会制度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唐朝,封建农业经济高度发达,土地制度相对稳定,社会阶层固化。

宋代则更加注重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市场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宋代的社会阶层流动性也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唐宋文化的差异与联系体现在文学艺术、科技创新、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唐代文化豪放奔放,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宋代文化儒雅细腻,重视社会道德和学问修养。

唐宋时期均以科技创新而闻名,并对全球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的区别

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的区别

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的区别———以唐宋文人及其诗词创作为例苗叶芳摘要:唐、宋时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同时也是后人研究的热点。

笔者选择从唐宋诗词中把握时代特色以及文人的文化性格,从唐宋型文化的概念出发,以唐宋时期不同的社会生活为视角比较唐宋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不同。

关键词;唐型文化,宋型文化,文学,文人正文:“文化”一词最早来源于《易经》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由此得知“人文化成”便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就是以儒家传统典籍为依据,来教化人们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可知“文化”为文治教化之义。

本文以唐宋时期的文化为研究对象。

最早关注到唐宋不同时代特色的是日本的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先生,他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作了说明:“唐代是中史的结束,而宋代是近代的开始,唐末至五代是一般过渡期,由于过去的历史家大多以朝代区别时代,所以唐宋和元明清等成为通用语,但从学术上来说,这样的区划法有更改的必要。

”他最早提出了唐宋在文化性质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傅乐成先生又提出有关“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概念,他认为唐、宋各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前者兼容并蓄,外来文化激荡较多,文化精神较为开放活泼;但在安史之乱后,逐渐回归中国文化本位,儒学复兴,因此宋代可称为中国近世本位化的建立期。

他认为宋型文化具有高度成熟、发育定型、向内收敛的基本特征,唐代为士族文化构型,而宋代为庶族文化构型,这与时代科举制度、唐宋时期不同的时代特色有关。

唐宋文化的不同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紧密关系,即唐宋之际所发生的社会巨变是重要原因之一。

唐宋时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步入后期的重要转折阶段,从中唐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自然、社会、历史等综合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唐宋社会面貌因此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从而引发了文化领域内的更新。

关于唐宋之际的社会巨变,学术界多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去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从服饰看唐宋文化的异同

从服饰看唐宋文化的异同

从服饰看唐宋文化的异同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盛世的时期,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过对唐宋时期服饰的比较,可以看出唐宋文化的异同之处。

下面将从唐宋时期的男女服饰、官员服饰和寺庙服饰三个方面对唐宋文化的异同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从男女服饰来看,唐宋时期的男女服饰各具特色。

唐代男士常穿长袍,即常被称为“汉袍”。

这种汉袍的特点是袖口宽大,宽袖常是随风飘动,给人一种宽松自在的感觉。

而宋代男士则常穿直筒袍和紧身袍,袖口窄小,更加注重与身体的贴合感。

这种变化表明了唐宋时期男士服饰对比的异同之处。

女士服饰方面,唐代女士的服饰以袍、衫、裙为主,通常配以饰物,如头饰、项链等,丰富多样。

而宋代女士的服饰则更加注重身体的线条,一般选择紧身衣和腰封来突出曲线美。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女士服饰更加庄重,注重细节和质地,体现了宋代文化的风尚。

其次,从官员服饰来看,唐宋时期的官员们也有明显的服饰差异。

唐代的官员袍服十分豪华,采用丝绸、金银丝等贵重材料,并装饰有各种图案和纹饰,彰显权贵与尊崇。

而宋代官员的服饰则更加简朴,以黑色为主,突出朴素和素雅。

这反映了唐宋时期官员地位和审美趣味的不同。

最后,寺庙服饰也是体现唐宋文化异同的重要方面。

在唐代,寺庙为了彰显庙堂之礼,僧侣的服饰十分华丽,通常以黄色为主,并装饰有各种贵重材料。

而在宋代,佛教提倡清修节俭,僧侣的服饰则更加简朴,主要以灰色或棕色为主,突出简约和清净的精神追求。

这体现了唐宋时期宗教观念的改变。

综上所述,从男女服饰、官员服饰和寺庙服饰三个方面来看,唐宋时期的服饰在质地、款式和审美趣味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唐代服饰注重舒适、奢华和华丽,而宋代服饰则更加注重贴合感、简约和素雅。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服饰风格的变化,也反映了唐宋时期文化观念和审美标准的变化。

唐宋时期的服饰文化是中国服饰史上的重要时期,对于后来的服饰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文化比较与分析
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到公元960年陈桥驿赵匡胤“黄袍加身”,中国经历了唐宋的王朝更迭,仅仅近60年,中国文化也从所谓的“唐型文化”逐步向“宋型文化”变革,这种变革为什么会变革的如此彻底,一改“唐型文化”的雍容华贵,如此彻底?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首次提出“唐宋变革论”,率先对唐宋时期思想文化巨大差异性进行了深刻的解释与剖析。

近百年来,随着对这一话题的深入分析,史学界普遍对唐宋文化思想显著差异性有了一些共同的认识。

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无论是“诗仙”李白的诗歌、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着奔腾着昂扬着的生命活力;无论是昭陵古雕中雄壮建伟的、神采飞扬的“昭陵八骏”,还是气势磅礴的古长安城,无不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

与之相比的,“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敛、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阐释出宋文化的细腻丰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揭示了宋文化孤芳自赏、远离尘嚣、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

形象的说:如果“唐型文化”存在于沙场之上、朝堂之上,那么,细腻、深微、委婉含蓄的“宋型文化”更多的存在于市井之间、闺房之内、青楼之上。

唐人爱花,尤爱牡丹,牡丹,富贵之花,为花中之王,唐人喜爱牡丹,更喜欢牡丹的色彩绚丽、富丽堂皇与王者之气;宋人爱梅,梅,花中君子,凌寒独自开,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

在宋人看来,梅,淡妆素雅,清瘦典型,品质高洁,是君子的象征,可以看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审美观念在深层次的角度上体现出了唐宋文化内在的差异性。

而作为两个时代文学艺术最高成就代表,唐诗与宋词则能更清楚地展现两者文化的巨大差异性。

从诗词内容上看,唐诗更多地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正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
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这些内容无不直接向人们展示了帝王将相乃至布衣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这是一种自由、开放、大气的心态,毫无小女儿家的忸怩作态。

相比之下,宋词则更多的将视角收缩到狭窄的闺房之中,低吟男女的爱恨情仇,抒发细腻、深微、委婉、含蓄的感情。

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恨,一个“愁”更添几分撩人的心思。

两宋时期,虽有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但“婉约”词风始终占据宋朝文化主流。

从诗词的形式上看,从大的方面来说,唐诗更加倾向于感性抒发。

李白的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恢弘大气的想象描绘山岳的壮美之色,满天诸仙众佛皆在诗人胸怀聚拢,如此波澜壮阔的场面皆在诗人脑海孕育,天下万物,唯我独尊,这是何等的大气。

与之不同的是,宋词则更趋于理性,更具有说理性、思辨性。

苏轼的《赤壁赋》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向世人阐释作者心目中关于生与死之间微妙的关系。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可见,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开始更多的阐释理性与思辨,这与唐代时期单纯刻画外在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

1
那么,两个只相差近60年两个朝代,为何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性?接下来,我们将从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
政治环境:国家的强弱兴衰与国民的心态精神
唐宋文化是由人来创造出来的,而人的精神状态也势必会对整个文化氛围产生影响。

从大体上看,唐朝昌盛,宋朝积弱,这是显而易见的,而处在这两个时代的人来说,当国家统一强盛,四方来朝,国泰民安,自然会增强国民的民族自信心,而在整体上自然气势雍容豪迈,而当国家从一开始就处在外敌入侵,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环境下,无论君臣百姓自然会产生一种悲观失望,哀伤自怜的情绪。

唐朝的强盛是建立在隋朝大一统的基础上,经过二十多年的“开皇之治”,无
论是经济、政治、文化都为唐朝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当时唐朝面临的外敌主要是吐蕃、匈奴等少数民族政权,而从严格意义上来看,这些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政权组织,只不过是势力较大的松散的部落联盟。

他们居无定所,行踪飘忽不定,唐王朝只需寻其主力,打赢几场战役,便可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唐朝的大部分时间里,外部环境相当的安定,国家富强,这是一个真正的盛世时代。

反观宋朝,宋朝继承的后周只不过是当时最大的割据政权而已,它建立国家的过程不是像唐朝那样接受了一个大帝国的遗产,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天下大乱,地方割据势力经营已久,已形成了互不统属的独立国家实体。

而且宋朝的面临的敌人不再是吐蕃、匈奴,而是契丹、党项这些已被儒化的民族。

拿辽来说,宋国建国时,辽已存在了五十年之久,契丹人不仅学习中原文化,仿照中原王朝建立起严密强化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实体,而且逐步开始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化,在民风与军事上依旧保持者相当强悍的战斗力。

宋辽之间的战争,不仅仅是统一于反统一之间的冲突,更是相互争夺生存空间与生存资源的战争,且这种矛盾绝不会仅凭一两场战争可以决定胜负的,而必然是相当残酷、持久、且难分胜负的。

公元979年,高粱河之役惨败,宋由此开始转入被动局面,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此后,契丹、党项、羌、女真以及后来的蒙古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轰炸,产生了悲观的文化效应,宋朝人因被动挨打而产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方面。

经济基础:唐朝均田制与宋代的市民阶层的崛起
均田制,即古代帝王将无主土地按人头划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实质上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而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之后,均田制终于废弛。

此时,随着均田制的瓦解,附着在农民身上的国家的控制也就相对减弱,宋代时期,国家土地所有制已经不在土地所有制中占据主要的地位,相反的庶族地主经济与小自耕农经济的不断壮大,并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为国家与政府提供了充足的税赋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社会经济更加灵活,社会各行业能够得到更充足的劳动力与资金的流入,这也是宋代商业如此发达的一个原因。

宋代城市的规划已经打破了唐代时期市与坊的严格界限,居住区与商业区也不再分开,贸易时间也不再被限制,据考证,宋代时期已经出现早市与夜市,商品交易时间甚至是通宵达旦。

种种变化,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商业。

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蓬勃,不仅有交易场所,更存在瓦子等娱乐场所,如此一来,自然会导致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兴起也自然会带动市民文化的兴起。

精致细腻的宋代文化的发展自然发源于一定的土壤,而这种土壤也就是宋代发达的商品经济。

文化环境:唐代三教并行与宋代理学的兴起
恢宏壮阔的唐王朝以一种开放自由的心怀接纳四方文化,终唐王朝几百年的时间,大多奉行儒释道共尊的策略,面对外来文化,唐朝统治者始终保持接纳的态度,这不仅和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本身就存在少数民族血统有关,而且和唐王朝在当时世界的地位也有莫大的关系,作为东方最大的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通畅的两条丝绸之路,沟通了大唐王朝与世界的交流。

在外,国家的强盛,对外通道的畅通,对内,君臣百姓对外来文化虚心接纳的心态,这两个方面决定了大唐王朝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国度。

而宋国始终处在少数民族的威胁的夹缝之中,客观条件下,宋国也无法做到与世界的交流,宋国自然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

宋代的文化属性与宋代诞生的一种特殊的产物有关,那就是理学。

理学作为在宋代儒家吸收佛道两家的部分精华,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理学作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的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对宋代人民的影响之深,乃至对中国后来的一两千年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两宋理学,不仅将伦理纲常确定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即为“天理”,而且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认识。

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

与理
学着意于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之际的趋向相一致,两宋时期的文化也表现出精致、内趋的性格。

刘方《宋型文化:概念、分期与类型特征》(2005)一文指出:“宋型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代文化的符号,而且是一个具有新的文化特质的文化范型。

以追求内圣、精神的圆满自足为目标的宋学,构成了宋型文化的基本内核的重要方面。

成熟的科举制度、文官官僚系统、中央专制集权、台谏制度等则构成了宋型文化的制度层面。

而宋代农业革命、消费性的城市经济、士大夫阶层的形成等方面,则构成了形成宋型文化的物质基础。


宋代文化成就中最突出的要数宋代理学的诞生,一个追求内圣、精神上满足自足的理学决定了宋代文化精致、内省的特点。

唐宋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类型,是一种彻底的变革还是一种继承上得发展呢?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唐宋文化的了解,得出以上的认识,或许有些稚嫩,但也是自己的一些的认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