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94663上课讲义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X10、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 摄氏度,用符号笆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 笆,分度值为 0. 1 笆。
8、焰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焰点即焰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矶、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焰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初中物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每章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以下是初中物理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理初步- 物理学的定义: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 测量基础: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 误差和精度:误差的概念,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测量的精度。
# 第二章:机械运动- 描述运动: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运动的图形表示: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
- 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
# 第三章: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单位,以及基本性质。
- 力的测量:弹簧秤的使用。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第四章:压强和浮力- 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连通器的原理。
-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 第五章:功和能- 功的概念: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
-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 第六章: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 声音的传播: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 第七章: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 光的折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
# 第八章:热现象- 温度的概念:温度的定义和测量。
- 热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 热量的计算: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 第九章:物质的相变- 相变的定义:物质从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的转变。
- 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熔化热和凝固热的计算。
- 蒸发和凝结:蒸发过程,凝结现象。
# 第十章:电流和电路- 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
-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其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 7.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 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 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 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 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 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 5.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6. 利用惯性解释:①先描述物体处于什么 状态,②再描述发生的变化,③由于惯性, 所以物体仍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 7. 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一个物体 上的两个力,②如果大小相等,③方向相 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力平 衡. 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 3.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能、功、热 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
• 17.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18.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 立、放大的实像
• 19.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 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
• 20.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 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 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 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 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 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
八年级下册
•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是:
力的三要素是:
•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上课讲义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上课讲义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2.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合力为零。
- 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可以用公式F=ma表示。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力的合力为零,此时摩擦力等于所受外力的大小。
- 动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力的合力不为零,此时摩擦力等于摩擦因数乘以物体受力的大小。
4. 弹力弹力是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大小与变形程度成正比。
5. 重力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F=mg表示。
二、运动的描述与图解1. 位移与距离- 位移:标志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置变化,有大小和方向。
- 距离:标志物体在其运动过程中所走过的路径长度。
2. 速度与加速度-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可以用公式v=Δs/Δt表示。
-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快慢,可以用公式a=Δv/Δt表示。
3. 直线运动的图解分析- 速度-时间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 位移-时间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曲线斜率表示速度。
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其特点是竖直向下,速度逐渐增大。
三、能量与功1. 功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功指的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用。
功与力与位移的乘积成正比,可以用公式W=Fs表示。
2. 功率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P=W/t表示。
3. 动能与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Ep=mgh表示。
四、浮力与密度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课件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课件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一直线上的力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够进行工作的能力。
2. 能量的分类: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内能。
3. 功的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4. 功的计算:W=Fs,即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5.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单位是瓦特(W)。
6.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三、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振动产生,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
2. 声音的传播:声波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3.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决定。
- 音色:声音的特征,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4.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被物质吸收会减弱。
四、光现象1. 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漫反射:光线在粗糙表面上反射,方向随机。
3.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描述两种介质中光的折射关系。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力除以面积。
单位是帕斯卡(Pa)。
第二章: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轨迹运动称为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回复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接触阻力称为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运动能力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力称为势能。
5. 机械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与物体位移的乘积,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外力的干扰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第三章:力学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3.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恒定且垂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4. 自由落体: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落的运动。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都会得到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四章:浮力与密度1.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斥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物体质量除以物体体积。
第五章:工作和能量1.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力乘以位移和力的夹角的余弦值。
初三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以及运动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相对较为复杂的学科。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全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定义、物理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国际单位制、测量及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了静态学、动态学、运动学、力学、机械波动等基本概念和物理量的定义。
二、运动的描述与描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理量: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描写直线运动的物理量与关系:等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与力学原理的关系:物体在平直斜面上的运动、简单机械的应用与定义。
三、力及其作用力的概念与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以及力的合成、分解与平衡问题。
力的测量:弹力弹簧法、托盘法、泡沫法等。
力的作用规律:胡克定律、牛顿三定律等。
四、机械能和能量转化机械能的概念与种类:动能、势能。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
力与能量:动力学工作定理,功率及其单位。
典型问题的计算:自由落体、弹簧振子等。
五、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基本理论电的基本概念与现象: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各种元件的特性: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工作定律与功率定律等基本电路问题。
六、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反射光的基本性质与传播规律: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等。
光的反射规律与光的反射实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镜成像原理。
七、光的折射、色散与光的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折射率等概念。
元件的应用:棱镜、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与应用。
光的色散现象与产生原因:光的折射与色散实验。
八、声音与机械波声音的特性与传播规律:声源、媒质、传播速度等。
机械波的分类和传播过程:横波与纵波,波长、频率、波速和相速度等。
声音的产生、输送与接收:共鸣与声音的吸收与放大。
九、热与热学热传递的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初三物理全册知识点 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Introduction初中物理是中学阶段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涵盖了力学、光学、电学、热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初中物理,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总结。
力学1.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位移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应用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摩擦力和斜面•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平衡和滑动条件的判断5. 弹簧的伸长和压缩•弹簧伸长和压缩的计算公式和应用6. 动量和冲量•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冲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7. 动能和功•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阴影•光的反射规律和角度关系2. 镜子和光的折射•镜子的种类和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和计算公式3.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光的干涉现象和原理4. 光的衍射和光的偏振•光的衍射现象和原理•光的偏振现象和原理电学1.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电阻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公式3. 欧姆定律和功率•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4. 电磁感应和变压器•电磁感应现象和原理•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热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2. 物质的热膨胀和热传导•物质的热膨胀现象和规律•物质的热传导现象和规律3. 相变和热容•相变的定义和分类•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4. 理想气体和压强•理想气体的特点和状态方程•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总结初三物理全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特别注意知识点的掌握,那么初三物理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仅供参考。
初三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23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23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上课讲义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上课讲义一、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3、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
4、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二、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例有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反射光仍平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
3、光的折射(1)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折断”、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等。
4、凸透镜成像规律(1)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4)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5、眼睛和眼镜(1)眼睛: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凸透镜矫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chūzhōng)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chūzhōng)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cèliáng)⒈长度L:主单位(dānwèi):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cèliáng)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性质、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以下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力学-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矢量加法和减法来计算合力或分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 功和能:功是力在物体上移动距离的过程中所做的功,能是物体做功的能力。
2. 电学- 电荷:物体带电的量,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
- 电压:推动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力。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欧姆定律: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元件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 电功率:电流做功的速率。
- 电磁现象: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
3. 光学-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返回原来介质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透镜:能够使光线汇聚或发散的光学元件。
- 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的分散现象。
-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波相遇时产生的相互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4. 热学-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 热机:利用热能做功的机器。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领域的应用。
5. 声学-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
- 声音的传播: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初中物理全套知识总结
功和机械能 功 功率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机械效率
1
将心注入,全力以赴。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热和能 分子热运动 内能 比热容
第十四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 热机 热机效率
第十五 电流和电路 第 1 节 电荷 摩擦起电 第 2 节 电流和电路 第 3 节 串联和并联 第 4 节 电流的强弱 第 5 节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 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S/t;声音在空气中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 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 m/s 或 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 度的单位,符号为 km/h 或 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世界的本质。
下面,我将对九年级全一册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力、压力与浮力在物理学中,力是指使物体改变其运动状态或形状的作用。
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介绍了力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例如弹力、摩擦力和重力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将力除以受力面积来计算。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可以通过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来计算。
2. 光和镜子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光的基本性质和光的传播方式。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且具有直线传播的特点。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镜子的反射原理和规律。
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两种。
平面镜具有镜面光滑且形状为平面的特点,而曲面镜则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
镜子的反射原理使我们能够观察到周围的事物。
3. 电学知识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也探讨了一些电学的知识。
我们学习了电荷和电流的概念,了解了电阻和电压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基本的电路原理和电路图的读取方法。
掌握这些基本的电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的性质和电学应用。
4. 声学知识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学科,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也介绍了一些声学知识。
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了解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共鸣和声波的特性。
声学的知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5. 热学知识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和热现象的学科,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也探讨了一些热学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热传递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热量的计算和热量守恒定律。
热学的知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能在自然界中的传递和转化。
总结起来,九年级全一册的物理知识点包括力、压力与浮力、光和镜子、电学知识、声学知识和热学知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DE 段于液态, EF 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FG 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 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 是在任何温度下, 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 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 (沸点 )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 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4.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 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 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 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 .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 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 凝固点相同。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 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 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 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 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
初中物理全套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全套知识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 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 节运动的描述第3 节运动的快慢第4 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 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 节声音的特性第3 节声的利用第4 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 节温度第 2 节熔化和凝固第 3 节汽化和液化第 4 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 节力第2 节弹力第3 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 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 节二力平衡第3 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 节压强第2 节液体的压强第3 节大气压强第4 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1 节光的直线传播第十章浮力第2 节光的反射第 1 节浮力第3 节平面镜成像第 2 节阿基米德原理第4 节光的折射第5 节光的色散第 3 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 节透镜第 1 节功第2 节生活中的透镜第 2 节功率第3 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 3 节动能和势能第4 节眼睛和眼镜第5 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 4 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 节质量第 1 节杠杆第2 节密度第 2 节滑轮第3 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 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第 3 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 1 节分子热运动第 1 节家庭电路第 2 节内能第2 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 3 节比热容第 3 节安全用电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 1 节内能的利用第二十章电与磁第 2 节热机第 1 节磁现象磁场第 3 节热机效率第 2 节电生磁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 3 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 4 节电动机第1 节第2 节第3 节第4 节电荷摩擦起电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强弱第 5 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 5 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第 1 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 2 节电磁波的海洋第 3 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1 节第2 节第3 节第4 节电压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阻变阻器第 4 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 1 节能源家族第 2 节核能第 1 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 3 节太阳能第 2 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 4 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 3 节电阻的测量第 5 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 节第2 节第3 节第4 节电能电功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上课讲义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涉及了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日后学习更高级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以下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1. 力学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的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重量不同。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公式为 \( F = ma \)。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一点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摩擦力:- 静摩擦力: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 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中与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压强:- 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 公式:\( p = \frac{F}{A} \)。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重量。
功和能量:-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2. 热学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热冷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间能量转移的量。
热传递:- 导热:通过物体直接传递热量。
- 对流: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
- 辐射: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
热膨胀与收缩:- 物体随温度变化而改变体积的现象。
状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熔化、凝固、蒸发、凝结等。
# 3. 光学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 漫反射:光线在粗糙表面上反射,方向随机。
光的折射:- 光线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其成像原理。
光的色散:- 复色光通过棱镜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94663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单位:米(m),其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min)、小时(h)。
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3.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
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运动了。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速度:用字母v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①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②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 =s t。
(4)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测量方法:物体运动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描述。
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频率低,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用振幅来描述。
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三章物态变化1.温度:(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的单位:℃。
(3)温度的测量工具——液体温度计: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正确使用方法:a.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1)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是常见的晶体;(2)蜡、沥青、松香、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
3.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叫熔点。
(3)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4)冰的熔点:0℃。
4.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2)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3)水的凝固点:0℃。
5.对同一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6.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沸腾:①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④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100℃。
(3)蒸发:①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
要加快蒸发,就要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要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措施。
③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6.液化:(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7.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8.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9.雾、露、霜的成因:(1)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第四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5.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
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6.平面镜成像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7.光的折射:(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8.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五章透镜1.凸透镜、凹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
5.实像和虚像: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2)单位:千克(kg)。
还有克(g)、毫克(mg)、吨(t)。
换算关系是:1t=103kg 1g=10-3 kg 1mg=10-6 kg(3)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天平(托盘天平):(1)天平的用途:测量物体的质量。
(2)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注意事项:①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②取用砝码用镊子;③不要超过天平的量程;④测量液体、潮湿物体或化学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量筒:(1)量筒的用途:测量物体的体积。
(2)构造(图略)。
刻度单位是mL(毫升)或cm3。
(3)注意:在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液面是凹形的,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
4.密度:(1)物理意义: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
(2)定义:①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②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定义式:ρ=m V。
(4)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 )。
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m3)。
换算关系:1 g/cm3= 1.0×103kg/m3。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6)水的密度:1.0×103kg/m3。
第七章力1.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字母F表示。
(2)力的作用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注意:①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②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6)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7)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
2.弹力:常用字母F N表示。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弹力:①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②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②使用:a,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b,指针调零。
C,测量时,让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d,读数时,视线垂直刻度盘。
3.重力:用字母G表示。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其中g =10N/kg。
第八章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该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物体受力不为零时,运动状态将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