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心理的认知过程:知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4中学生学习心理
教育基础知识4中学生学习心理一、感觉与知觉概述感觉:人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2.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①空间知觉:既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又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②时间知觉:即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及周期性的反映。
③运动知觉:即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和知觉。
社会知觉即对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①第一印象②晕轮效应③刻板效应④近因效应⑤投射效应3.根据知觉对象的准确性,可将知觉分为错觉与幻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而产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觉。
三、感觉与知觉的特点(一)感觉的特性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人刚刚能觉察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差小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觉察出的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异叫差别感觉阈限。
2.感受性的变化感觉适应相同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明适应:环境刺激有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导致对后来的强光刺激的感受性不断降低的过程。
暗适应:环境刺激由强变弱时,由于一系列弱光刺激导致对后来弱光刺激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又分为:①同时对比:同一感觉器同时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山青花更艳,水碧鸟愈白。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4 心理部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4——心理学部分一、感觉和知觉1.感觉(1)定义: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生理+心理)(2)绝对感受性vs绝对阈值;差别感受性vs差别阈值(3)特性:同一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不同感觉——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2.知觉(1)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2)特性:理解性——知觉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感性认识选择性——知觉时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整体性——将对象感知为统一的整体恒常性——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现象3.注意(1)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目的、无意志努力、不由自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需意志努力、主动有意后注意——有目的、无意志努力(创造性活动)(3)品质:注意的范围(广度)——同一时间内注意的对象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持续的时间注意的转移——主动转移注意对象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4.记忆(1)定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2)类型: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时间段(1s)、容量大、形象鲜明(图像声像)、易衰退短时记忆:时间短(1min)、7+-2、有意识、操作性强(工作记忆)、易受干扰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时间久、容量大、意义编码(表象编码+语义编码)为主陈述性记忆:陈述性知识,事实类信息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动作过程(3)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遗忘——对识记材料不能或错误地回忆、再认遗忘的影响因素:a.学习材料的性质;b.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c.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d 识记的方法;e. 时间因素;f. 识记者的态度遗忘的原因:消退(无强化)、干扰(前摄、倒摄抑制)、压抑(情绪动机)、提取失败(4)记忆规律的教学应用a.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b.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c.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d.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e.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f.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与集中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结合)(复习方法要多样;运用多感官复习)二、思维与想象1.思维(1)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2)特征:间接性——不直接通过感官认识事物概括性——将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加以概括(3)种类: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具体形象思维——人脑对表象进行的思维(形象,直观)抽象逻辑思维——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直觉思维vs分析思维聚合思维(求同、集中)vs发散思维(求异、辐射)再造性思维(运用已有经验方法)vs创造性思维(新颖独特方式)(流畅、变通、独创)经验思维(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vs理论思维(以科学理论为依据)2.想象(1)定义: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分类: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vs无意想象幻想、理想、空想(3)培养想象力:a.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表象储备b.引导学生积极思考c.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d.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想象力e.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三、问题解决1.定义:为了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2.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3.影响因素a.问题的特征(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比较困难)b.迁移(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分正迁移和负迁移)c.定势(用以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时的心理倾向,环境不变时有利)d.功能固着(只看到事物的通常功能)e.原型启发(其他事物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f.动机的强度(复杂问题——中低动机有利;简单问题——中高动机有利)四、学习概述1.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2.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命题和命题网络、图式p142)程序性知识(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3.知识学习的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下位学习(派生类属、相关类属)、上位学习(总括学习)、组合学习4.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5.知识直观:学习者对直接感知到的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形成感性认识(实物、模象、言语)知识概括:感性概括、理性概括a.充分利用变式(突出隐蔽的本质要素)b.进行科学比较c.运用正例和反例d.启发学生自觉知识概括6.技能(1)定义: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操作+心智)(2)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3)培养操作技能:示范、训练、反馈、动觉(4)心智技能的形成: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5)培养心智技能:学生积极主动、原型独立完备、阶段性言语运用、学生个体差异五、学习动机1.含义:引发维持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包括推力(自发),拉力(引诱),压力(强制)2.奥苏泊尔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好奇)、自我提高内驱力(相应地位)、附属内驱力(赞许认可)3.培养学习动机a.满足学生需要,产生学习动机b.重视立志教育,训练成就动机c.确立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d.培养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4.激发学习动机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d.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六、学习迁移1.定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分类:正迁移vs负迁移一般迁移vs具体迁移水平迁移vs垂直迁移顺向迁移vs负向迁移水平迁移vs垂直迁移同化性、顺应性、重组性迁移3.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4.促进迁移:a.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b.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c.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七、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监视及控制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有效利用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努力….、资源利用策略。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重点习题-认知过程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重点习题:认知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A.感觉B.直觉C.知觉D.思维2.个体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感受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4.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B.感觉后效C.感觉适应D.联觉5.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A.正后象B.负后象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6.“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D.错觉7.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
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B.知觉C.直觉D.联觉8.(20XX年真题)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9.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10.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声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教师资格证】认知过程
【教师资格证】认知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认知过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对于准备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朋友们来说,深入理解认知过程更是必不可少。
那么,什么是认知过程呢?认知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理解世界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多个方面。
首先来谈谈感觉。
感觉就像是我们认知世界的“触角”,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让我们接收到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
比如,我们看到美丽的花朵,听到悦耳的音乐,闻到香喷喷的饭菜,尝到酸甜可口的水果,触摸到柔软的布料,这些都是感觉在发挥作用。
感觉让我们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最初的认识。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脸,不仅仅是看到了眼睛、鼻子、嘴巴等各个部分,而是能够综合这些部分,认出这是一个熟悉的朋友。
知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意义和关系,把零碎的感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记忆在认知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通过记忆存储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
记忆有不同的类型,比如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就像是一个临时的“便签本”,只能保存有限的信息,而且时间很短。
而长期记忆则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并且保存的时间相对较长。
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需要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
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部分。
它让我们能够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当我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写一篇文章或者做出一个决策时,都需要运用思维能力。
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想象则为我们的认知增添了创造力和可能性。
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构想出从未见过的事物,或者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想象能够让我们突破现实的限制,拓展思维的边界。
在教育教学中,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比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知觉和记忆能力还在发展中,教师就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八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章认知过程认知过程:1.感觉 2.知觉 3.注意 4.记忆 5.思维 6.想象7.问题解决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念(了解)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二、感觉的种类(了解)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个别属性的感觉。
如:视觉、听觉、味觉。
2、内部感觉: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分为: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yùxiàn)(单选+简答)感受性:是对于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刚好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对差别感受阈限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四、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暗适应和明适应)2.感觉对比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继时对比)3.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印象叫感觉后像,也称感觉后效。
4.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①相互影响;②相互补偿。
5. 联觉一个刺激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如红色看起来很温暖。
第二节知觉一、概念:是指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于这一事物各个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类型:(了解)(一)物体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二)社会知觉包括对别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常见偏差: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等(理解·单选)(三)错觉:不正确的知觉三、知觉的特性(单项·理解)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一)知觉的选择性1、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考点---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 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建立标志 1903 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 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第 1 页 共 19 页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国家精英
京佳官方网站:
(3)知觉Leabharlann 理解性(指我们在知觉任何事物是,总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或者经验解释他,并用语言词
吧它标志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影响任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第二节 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阶段) 2.记忆的品质 ①记忆的敏捷性 ②记忆的持久性 ③记忆的准确性 ④记忆的准备性 3.记忆过程 (一)识记:是通过反复赶至二十别急著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 (二)保持与遗忘 (三)再认与回忆 二、三种信息储存系统 1.瞬时储存系统(保持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一秒钟左右) 2.短时储存系统(保持的时间约一分钟) 3.长时储存系统(保持时间长从一分钟到几年甚至终身)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三、保持与遗忘 1.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先快后慢) 2.如何避免遗忘 (一)适当超额学习(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有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 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二)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 (三)正确组织复习 如何正确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 2.复习次数要适宜 3.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方法 4.注意用脑卫生
教师招聘考试之认知过程——知觉
教师招聘考试之认知过程——知觉(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考试之认知过程——知觉一、考情:这一部分内容考试的时候主要以单选题(案例反选)的形式备考,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多选题。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认知过程DOC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认知过程DOC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指对于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过程。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的认知过程是指教师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的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教师在备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时,需要对考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以下是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认知过程的详细介绍。
首先,教师需要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中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管理与学校管理等。
教师需要对每个考点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教师需要对每个考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学书籍、教材和教育学专业网站等渠道,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同时,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培训班或者自我学习,系统地学习每个考点的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教师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加深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做一些教育学的试题,测试自己对每个考点的掌握程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模拟测试,检验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的掌握程度。
模拟测试可以帮助教师模拟真实考试的环境和流程,提高应考能力和应试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教师专业课的培训班或者参加一些教师专业课的研讨会,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教师需要在备考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备考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教师要有毅力和耐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断努力和坚持。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重点整理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2.内部感觉(1)机体觉:。
(2)碱觉:(3)平礙: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产生同时对比。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也叫做感觉后效。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4.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一种感觉改变另一种感觉)(2)不同够觉的相互补偿(3)联觉(一种感觉产生另一种感觉)(四)感受性测量感受阑限⑴绝对感受性(能力)和绝对懸受阚限(数值)其成反比(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阙限二、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 .错觉等(三)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理解性义以过去经验参与对新事物加以理解2.知觉的选择性(优先)3.知觉的螯体性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事物本身不变。
三、注意(一)注意的概念(特点)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g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成1・无意注意(1)无意注意的概念(不随意注意)直接兴趣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2.有意注意⑴有意注意的概念(随意注意)间接兴趣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九:认知过程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十九:认知过程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于认知过程的相关知识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中学生的特点重点掌握。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比如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等应重点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认知过程【高频考点提要】1.感觉;2.知觉;3.注意;4.记忆;5.思维;6.想象。
【高频考点速记】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
(3)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
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三)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必背知识点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感觉的分类依据刺激的来源和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特点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感觉(动觉)、平衡感觉(静觉)、内脏感觉(机体觉)等。
三、感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这是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常见的如视觉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等。
“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嗅觉适应的表现。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由明到暗叫作暗适应(视觉感受性提高),由暗到明叫作明适应(视觉感受性降低)。
(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继时对比。
(3)感觉后续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对某一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刺激则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3)联觉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或同时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一)感觉和知觉之间得来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2021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绝对阈限(绝对阈限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差别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也称为最小可觉察)(四)感觉的特性■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同时对比。
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
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继时对比。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做感觉后效。
■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技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二、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二)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似动现象(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风向运动。
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中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中学)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注意就容易分散,工作也难以进行下去;如要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和。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的重要活动则必须要有意注意参与。
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进行的,分散则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以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遗忘--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信息加工观点)。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4.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6.动机的强度。
教师招聘考试之认知过程——知觉
教师招聘考试之认知过程——知觉(一)概念:回忆感觉的概念,通过案例(哈士奇、苹果)让学生明白个别属性和整体性。
(二)感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首先给学生讲明白什么是空间知觉,具体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距离知觉),通过案例分析前三个,通过“视崖实验”分析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能够大约知道是什么时间点,过了多久的知觉)(三)错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判断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的依据)(1)真动知觉:指物体发生实际的空间位移所产生的运动知觉,即物体在按一定的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位移时,人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花儿开放、空气流动、地球运转)(2)似动知觉:是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种。
(感觉好像动了)①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刺激物在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
(连续播放的ppt、电影动画、绿灯小人、小人书)②诱发运动:当一个静止的物体周围的其他物体运动时,该静止物体被知觉为运动的知觉现象。
(周围运动的物体是物理中的参照物;eg:月在云中穿行;火车前进树后退)③自主运动: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
(谢里夫“暗室光点”实验)④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
(先运动后静止,静止的物体朝反方向运动;eg:车轮胎、瀑布)4.错觉(横竖两条线段竖的长;宽度相同的黑条和白条,白条款,所以要穿竖条和暗色的衣服,显瘦;《没关系是爱情》男主幻想出小时候的自己)(三)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对象和背景)Eg:两维图;嘈杂的环境中听到有人喊自己;认出熟人;红笔画重点(同时对比、无意注意);万绿丛中一点红;迷彩、昆虫、一对落叶找蛇;校服亮条。
上海嘉定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答案解析
上海嘉定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2013年单项选择: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
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A.惩罚和服从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道德伦理答案::C解析::处于习俗水平中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的儿童的道德价值是以服从权威为导向,包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2.存储短时记忆信息的有效方法是()。
A.组块B.编码C.联想D.复述答案::D解析::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复述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3.学生中流传“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B.动机强化说C.动机需要论D.归因理论答案::A解析::“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三种不同难度的情境,对应三种不同的动机激发水平,这其中所体现的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故选A。
4.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A.认知策略B.调节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答案::B解析::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5.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A.一种主体活动B.一种实践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D.一种文化活动答案::C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6.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
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
第一章认知过程感觉★★★一、定义:感觉是指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分类外部感觉: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按来源分内部感觉: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感受性:1、定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感觉能力低,感受性就低。
感受性的高低可以拿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加以度量。
2、分类:①绝对感受性②差别感受性(二)感觉阈限:1、定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
2、分类:①绝对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②差别感受阈限(又叫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三)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衡量,两者成反比。
五、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1、定义: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适应: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受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3、暗适应: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二)感觉后像12、正后像:后像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同3、负后像:后像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三)感觉对比1、定义: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2、同时对比: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明处更亮暗处更暗(马赫带现象)(四)联觉1、定义: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如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五)感觉的相互补偿1、感觉的互补就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如盲人失去视觉后,听觉会增强知觉一、知觉的定义1、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2)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认知过程的分类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认知过程的分类说到普通心理学的复习,同学们想到最多的是在认知过程中涉及到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内容,而在复习这些内容时,每一类认知过程都涉及到分类,且这部分内容还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常考点。
在此,通过此文帮助大家将关于认知过程的分类做一梳理。
一、注意的分类注意不是一种单独的心理过程,但确实一种心理伴随状态。
注意主要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有意后注意这三类。
区分这三种注意关键在于理解“意”字。
这里的“意”是有目的且需要意志的努力。
根据对“意”字的理解,我们对注意涉及的三类进行梳理:1.无意注意含义:不需要目的,同时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例子:上课时,小红注意到窗外有一只小鸟。
2.有意注意含义:需要目的,同时需要意志的努力。
例子:小张认真听老师讲课。
3.有意后注意含义: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例子: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剧。
二、想象的分类想象分为无意想象、有意想象两大类。
与注意的分类相类似,若是理解了“意”字,便能区分这两类想象。
而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下面我们对上述提到的想象分类进行梳理:1.无意想象含义:不需要目的,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例子:发呆时看天上的云彩,一会儿像白鹅,一会儿像天狗。
2.有意想象含义:有目的,并且需要意志的努力。
(1)再造想象含义:读小说。
例子:学生在读《孔乙己》时,头脑中想象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创造想象含义:写小说。
例子:鲁迅在写《孔乙己》时,头脑中构思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三、记忆的分类在记忆分类这一部分,最常考的是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这一组分类。
我们人类在记忆东西的过程中均要经历瞬时——短时——长时这一记忆链条。
1.瞬时记忆含义:记东西时,所有映入眼帘的事物都进入瞬时记忆。
特点:保持时间最短,容量很大。
例子:看过的东西。
2.短时记忆含义:瞬时记忆之后,进入短时记忆。
特点:保持时间仍然很短,容量是7±2个组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心理的认知过程:知觉
知觉
一、概念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种类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时间知觉有两种:一是现在是什么季节、几号、几点。
二是知觉现在时刻与过去某一时刻的长短。
3.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1)真动知觉:物体发生实际的空间位移所产生的运动知觉,即物体在按一定的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位移时,人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2)似动现象: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现象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
①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刺激物在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
②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③自主运动:如果你在黑暗的房间紧盯一个燃烧的烟头,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感觉它似乎在不停地游走。
错觉: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幻觉: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
三、特性
1.知觉的理解性
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觉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程。
2.知觉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3.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恒常性是指人的直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强化练习
【辨析题】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
例如,给动物学家一块动物身上的骨头,他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动物形象来。
这对于缺乏动物解剖学知识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
【解答题】简述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包括:(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