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一、规划背景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3)
四、规划依据 (3)
五、规划范围 (3)
六、规划期限 (3)
第二章县域综合现状分析 (3)
一、县域概况 (3)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概况 (6)
三、基础设施现状 (8)
四、社会服务设施现状 (8)
五、地质灾害现状 (9)
六、县域综合发展条件分析 (9)
七、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简介 (9)
第三章县域新农村总体发展战略 (10)
一、村镇发展战略 (10)
二、农村产业发展战略 (10)
三、农村人口规模预测 (10)
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1)
第四章县域农村产业规划 (11)
一、农业产业规划 (11)
二、农村旅游业发展规划.......................................................................................................................... 12三、产业保障措施. (12)
第五章村落体系规划 (12)
一、行政村体系规划 (12)
二、居民点建设规划 (18)
第六章县域农村基础设施规划 (22)
一、农村公路规划 (22)
二、水利及饮水工程规划 (23)
三、农村电力规划 (24)
四、农村燃料规划 (25)
五、信息化工程 (25)
六、污水治理工程 (26)
七、环卫设施规划 (27)
第七章农村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27)
一、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27)
二、科教设施规划 (27)
三、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28)
四、社会保障体系规划 (28)
五、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28)
第八章空间管制规划 (28)
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8)
二、防灾规划 (29)
三、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29)
四、基础设施保护规划 (30)
五、农村畜禽养殖区控制规划 (30)
第九章农民素质培养和社会事业规划 (30)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一、近期发展目标 (31)
二、农村产业规划 (31)
三、村落建设规划 (31)
四、基础设施规划 (31)
五、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33)
六、重点项目规划 (33)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34)
一、通过行政手段促进村落合理发展 (34)
二、通过经济手段促进村落合理发展 (34)
三、加强人口向中心城市、中心镇的政策引导 (34)
四、完善下续建设规划 (34)
五、保证规划建设资金 (34)
附表一:现状镇乡政府驻地的行政村统计表 (35)
附表二:现状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行政村统计表 (35)
附表三:原有乡场的行政村统计表 (36)
附表四:现状各行政村人均耕地统计表 (36)
附表五:现状各行政村高程统计表 (40)
附表六:现状行政村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势统计表 (42)
附表七:各行政村建设发展规划综合统计表 (43)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居民点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根据市委、市府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必须立足于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布局的大格局中通盘考虑,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就是要按照这一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武隆县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
二、规划原则
1、城乡统筹的原则。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 以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城乡发展空间,确定合理的居民点规模与空间形态;强化中心村建设,促进村镇体系合理布局。
2、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支持群众,尊重农民意愿,严格民主程序,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3、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注重生态及环境保护,重视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4、集约用地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5、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武隆的实际情况,切实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解决农民最实际的困难和满足农民最实在的需求。
6、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的原则。加强和完善武隆农村地区的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农村文化体育、科教、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1、合理确定行政村总体布局,明确需要撤并、保留和扩建的行政村和集中村落点数量;
2、统筹安排跨村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系统;
3、县域农业产业布局;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防灾;
5、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6、村基层组织与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7、制定与规划相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措施。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
3、《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4、《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6、《武隆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7、《武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
8、《武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0-2010)
五、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武隆县行政区划范围,面积2901.3平方公里。
六、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15年,即2006~2020年,其中
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第二章县域综合现状分析
一、县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情况
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与武陵山系分交的褶皱地带,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整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主要分为三种地形:丘陵(500米以下地区)、低山(500-1000米)和中山(1000米以上地区),其中丘陵面积414.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3%,低山面积1035.76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5.7%,中山面积1450.6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0%。一般山峰海拔高程为700~1600m,一般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