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县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呼兰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存。中原文化、辽金文化、西方文化在这里兼融交汇,各种宗教组织、社会团体在这块宝地上先后兴建了“老爷庙”、“娘娘庙”、“龙王庙”、“城隍庙”、“三光庵”、“清真寺”、“净土寺”以及“钓鱼台”、“天主教堂”、“红十字医院”。这些建筑风格迥异,外观宏伟,是少见的建筑佳品。由于历史原因“老爷庙”、“娘娘庙”、“红十字医院”被摧毁,其余全都被保留下来,被政府命名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现状条件和优势

(一)现状条件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呼兰县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旅游业也随之日益昌盛,文物古迹和自然风光成为旅游业的热点,萧红故居、西岗公园、团山风景区,对外开放,国内外旅游观光者逐年增多。景区景点的完善和对外开放,提高了呼兰县的知名度,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二)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

呼兰处于哈市第一辐射带上,距省府25公里,重要的地理位置为呼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哈市两岸

共同发展,使呼兰与松花江北岸城市接壤,为呼兰经济腾飞提供了可能。呼兰是哈尔滨通往对俄口岸的必经之路,滨北铁路、哈萝、哈伊公路、呼兰河航运四通八达,在旅游通达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交通的便捷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历史优势

呼兰自雍正十二年设呼兰城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黑龙江省开发最早的五城之一,无论其文化特色,历史价值都是其它县城无法比拟的,端阳诗会、萧红研究蜚声海内外,向以物华天宝,人文荟萃而闻名遐迩,素有“江省邹鲁”、“满州谷仓”之美誉。呼兰民间艺术更独具特色,为呼兰旅游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资源优势

呼兰县旅游资源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其类型、数量、质量和特色都有自己的明显优势,就基本类型而言;人文景观类,萧红故居是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的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是北方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迹与建筑类,呼兰文庙是黑龙江省建设时间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庙宇式建筑,是有价值的建筑文物,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呼兰天主教堂,是东北现存最大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仿照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和外表形状,花费多年时间建成,是龙江大地建筑史上的艺术瑰宝。建教堂

所引发的呼兰教案震惊中外。此外我们还有“龙王庙”“城隍庙”“三光庵”“清真寺”“净土寺”“昭忠祠”等风格迥异的宗教建筑佳品。生物景观类,我们有属亚洲之最,花期长年不败的仙人掌。水域风光类,我们有依托呼兰河团山旅游风景区,北靠松花江的黄土山风景区。

二、部分景区、景点情况:

(一)萧红故居

萧红(1911年6月—1940年1月)是30年代著名左翼女作家,柳亚子赞美她有“掀天之意气,盖世之才华”,鲁迅、茅盾也给了她“中国最有才华女作家”之美誉。她一生尝尽了人间的辛酸,最后在才华刚刚显露之时含恨离世。她创作时间不足十年,作品却留下一百多万字的作品,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萧红由于作品风格独特,人生经历传奇,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研究的极大兴趣,国内外为萧红立传的艺术作品已出版80多部,仅传记、小说就出版了30部,还有10部电视艺术专题片、3部电影剧本、2部戏剧和近40部的电视剧剧本,这是古今中外名人赢得他人为之立传比较多的一位。

萧红故居是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面积7125平方米,东西两个院落。东院为萧家自己使用,大门南开。两院共有房舍30间,东院8间,西院22间。东院五间房后有近2000平方米的菜园,即萧红在她小说里所说的后花园。

萧红故居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五间正房长19.2米,宽8.1米,建筑面积152平方米。建筑样式五檩五纠、软山明柁,其建筑形式为典型东北人家的中等住宅。建筑外观呈现着古朴的深红色调,这是我国古建筑系统中清代建筑的专一色彩。

萧红故居是在1986年6月11日,萧红75岁诞辰之际完全修复对外开放的,至今已接待了23个国家110多万中外游人,仅中外名人就引来4600余名;名人留给故居赞美与怀念萧红的诗词,书画等墨宝600多幅,国内外参观团已接待2400多个,最多一天接待1800多人。由于萧红的影响,国内外萧红研究的专家、学者和360多个新闻单位分别报告过有关萧红和萧红故居的新闻。

故居展现30年代东北大户人家的风貌,这里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西岗公园

光绪三十年,呼兰知事钟毓曾到日本讲学三年,对日本列岛风光深有感触,很想在国内建所公园,供民游乐。因此他在呼兰任职期间募集各地捐款,经两年多时间,于民国六年(1917年)终于建成呼兰西岗公园。

四望亭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知事路克遵主持下由著名匠人“严鲁班”修建的。四望亭建在一米多高的底座上,占地面积为80平方米,高10米,建筑特点为八角形、攒尖顶、

两重檐、翘角式。重檐下由内外16根圆柱支撑,梁枋斗拱均饰以精致的雕刻和斑斓的彩绘,楹柱红绿生辉,显得雍容华贵。重檐上方横匾刻有“四望亭”三个大字,此匾是由当时县知事路克遵题。东面两根红漆大柱上挂着一副由张朝庸书写的杜子美和王贞白的集句对联:“桃花细逐杨花落,山色初明水色新”。西面的柱子的对联是:“四望亭处历经苍桑留下才女迹,呼兰河水远远流长传颂萧红名”。此联由深圳画院院长,己故的著名书画家杨沙题写。纵观整个凉亭,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玲珑,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风格,又是我省亭建典范,充分显示了建筑工人的聪明智慧。

花窖位于公园西南隅,花窖内的这株仙人掌树龄已达106年,经过八代花师的精心培育,它的主干直径20厘米,花冠合围直径近4米,是亚洲之最。这株仙人掌1896年由本镇的一个姓杨的人家栽植,他培育了31年后,于1927年又在距地面两米高处锯断,取出根部栽于原处,成为现在的一株两干。仙人掌五、六月份为旺盛期,1958年在它的60周岁时第一次育蕾,开花12朵,1991年开花已近千朵。以后每年都开,落花后结果,其果实大如西红柿,小拟核桃,有仙果之称。仙人掌属热带植物,能在寒冷的北方开花结果,实为中华一绝。

公园有萧红墓、英灵塔。塔高15余米,以砖、石、水泥筑成,由盘向上直立,渐上渐细,塔身呈四方锥形,是日本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