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分析讲义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摘要】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稳定运营和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概念和特征,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其次分析了影响资产质量风险的因素,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客户信用等。

然后介绍了商业银行采取的资产质量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等。

最后介绍了商业银行监测资产质量风险的方法,如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定期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等。

有效管理和监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对银行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风险概述、特征、影响因素、管理措施、监测方法、结论1. 引言1.1 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的存款、贷款、支付等职能,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开展各项业务的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资产质量风险是其中之一。

资产质量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产中存在着未按时支付本息、价值下跌、可能减值或无法收回等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及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资产质量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健性。

资产质量风险的出现不仅会影响银行自身的发展,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资产质量风险的认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资产质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特征、影响因素、管理措施以及监测方法,旨在为商业银行管理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帮助其更好地防范和化解资产质量风险,确保银行经营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概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资产价值下降、违约风险增加等问题。

资产质量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稳定性。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风险分析作者:章娅薇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11期摘要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加强风险管理,对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分析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指出目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风险管理创新模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金融监管一、引言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从而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十分必要,直接影响到银行能否长久经营下去。

二、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概述国有控股银行,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国家全资拥有的银行,广义上也可指国有法人单位为第一控股股东的商业银行。

目前,我国狭义上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有五家,即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加快建立商业银行。

从1979年到1993年,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初步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体系。

此时,银行体系中占据绝对地位的是国有银行,绝大部分国民生产中的“金融剩余”都进入了国有银行。

同时,由于税收体制改革没有跟上,导致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控股银行担负起了政策性职责,行使了财政职能。

2003年起,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虽然学者对于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式各有争论,不过股份制改革作为市场化改革的一种方式,对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说并不是没有逻辑。

此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盈利能力等各项指标持续向好。

不过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主要收入来源为利差,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70%到80%。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1. 引言1.1 介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是指对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资产质量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在银行业,资产质量是指银行的资产的质量和价值,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资产质量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导致银行资产价值发生波动或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资产质量可以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其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质量问题可以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避免爆发性风险事件,保护银行的声誉和客户利益。

深入分析资产质量风险可以帮助银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潜在的风险隐患,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的研究,可以为银行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风险防控。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资产损失和信用风险。

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和金融业务多元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逐渐成为影响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其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背景和意义凸显在于,资产质量风险的存在对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资产质量的不良将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信心和稳定性,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深入研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探讨其成因和解决方法,对于提升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金融风险不断增加的环境下,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研究和监管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深入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试析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合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试析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合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试析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合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合规风险管理概述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参与金融市场竞争的主体,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要保持其财务合规风险管理的稳健性和有效性,以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

财务合规风险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其核心内容包括对各项规章制度、政策要求、合规性审核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合规风险管理的概念是指,银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银监会规定,遵循金融环境变化对资产和负债进行有效监管,做好对外披露工作,保持良好的上市公司形象,有效维护银行及其股东、债权人、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合规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尽可能减少资产流失和风险事件对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影响。

建立并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财务合规风险的预警、监测及治理,对于保障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金融安全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合规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财务合规风险管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践中,国有商业银行在财务合规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扩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内部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财务合规风险的发生。

员工缺乏专业知识和合规意识,可能会造成风险管理的盲区。

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金融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增加,容易引发监管风险和操作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国有商业银行在合规性方面可能存在监管政策理解偏差、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问题。

这可能导致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漏洞和盲区,增加了银行面临的合规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在财务合规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多方面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中的内容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以期帮助国有商业银行更好地管理财务合规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及其风险防范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及其风险防范

加 理 度 效
。第三 ,国家 ,也使 得其 他 、管 理 制 度 被 率。 因此 ,由于 银 行带 来 了 巨大 要 求 的产权 安 排 对 经 营权 的激励 二 、化 解 国

无 论 是 经 济 活 动 本 身 还 是 经 济 活 动 主 体 的 活 动 都 必 须 遵 循 某 种 制 度 安 排 ,其 中 最 主 要 的 制 度 就 是 用 市 场 机 制 还 是 政 府 干 预 进 行 资 源 配 置 和 要 素 配 置 。 在 我 国 , 由 于 长 期 以 来 实 行 的是 高 度 集 中 的计 划 经 济 体 制 , 国 家 对 国 有 企 业 和 国有 银 行 的 产 权 制 度 安 排 都 是 一 种 公 有 产 权 制 度 ,政 府 充 当 着 这 一 产 权 制 度 的 所 有 权 代 表 , 而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国 有 独 资 ( 所 谓 “ 民 所 有 制 ” 的 制 度 属 性 ,只 是 一 种 产 即 全 ) 权 抽 象 的制 度 假 设 ,全 民 中 的 任 何 单 个 成 员 既 不 可 能 对 银 行 财 产 具 体 行 使 实 际 的 所 有 者 权 利 ,也 不 可 能 对 银 行 资 产 的 损 失 实 际 承 担 所 有 责 任 。 其 缺 陷 在 于 :第 一 , 国 有 银 行 与 政 府 结 合 在 一 起 , 一 级 政 府 级 银 行 ,银 行 成 为 政 府 执 行 经 济 政 策 的 工 具 。 尤 其 是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与 国 有 企 业 产 权 性 质 相 同 ,导 致 国 有 企 业 经 营 风 险 大 量 转 嫁 给 国 有 银 行 ,不 可 避 免 地 产 生 了 制 度 性 金 融 风 险 。 第 二 ,产 权 关 系 不 明 , 产 权 主 体 缺 位 或 虚 置 , 难 以 对 经 营 者 产 生 有 效 的 约 束 , 也 无 法 对 其 实 施 科 学 管 理 , 提 供 一 套 必 要 的 动 力 与 激 励 机 制 ,从 而 导 致 代 理 人 的 道 德 风 险 趋 于 增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控制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控制

03
内部控制是监管部门对银行的基本要求,银行通过建立和完善
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满足监管要求,避免违规行为。
内部控制的框架与原则
内部控制框架
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要素,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完整 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原则
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原则是设计、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指导银 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目标
确保银行业务的合规性、资产的安全 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经营的效 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
01
内部控制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确
保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
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Fra bibliotek02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提升银行的
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满足监管要求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 作风险控制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述 • 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 •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措施 • 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措
施 •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
风险的挑战与对策
01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
内部控制是银行内部的一种自律行为 ,旨在规范业务操作、防范风险和提 高经营效率。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分析讲义全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分析讲义全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全民所有制银行,除了具有一般商业银行的风险之外,还因为产权结构的问题而具有一些自己的特殊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和部管理存在的问题1 产权属性的重大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属性均属于国有独资产权制度。

所有权属全民所有,这种制度特征表现为: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独立产权形式和资格,因而没有完全处置财产和经营的条件;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作为债权和债务人最终属于产权主体———国家所有。

为此,双方并无本质意义的借贷交易,而更像是“源融资”,对银行资金的使用近似于一种公共资源;三是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一系列部体制改革,然而,始终未涉及到体制的重大转换,没有出现产权属性的变化。

所以,各级政府干预银行经营、指示银行信贷方向,银行经营中体现各级政府的意志,显然就成为一个逻辑结果。

此外,国家在实施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对改革给予全面的支持,宏观上保证经济的稳定。

国有商业银行在其中付出损失资产质量的代价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结果。

2 部组织构架———上下对齐的行政性机构的缺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大一统”的计划经济历史条件下陆续离析出来的。

进入80年代按专业分工设定,这是由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为背景对社会生产组织构成的要求决定的。

所以,其组织模式上就完全形成了国家银行的传统模式,采取了分支行制的设置方法。

这种设置方法从一个方面看是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部管理要求的。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我国的分支行制并没有体现按效率原则和经营集约度作为标准和规则来设置和进行组织构架,而是按行政区划和政府层次序列来形成,是与既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保持与行政区划级别相吻合的级别体制,充分体现了非企业的“机关”属性,其实质是将政府职能与经济职能相融合的方式。

80年代中期以前,从总行到县支行都确定了与政府机构相一致的行政级别待遇和相应的权力。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是指由于借贷管理不当、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或其他原因,导致银行资产价值下降或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潜在风险。

资产质量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利润能力以及声誉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关注并严格控制资产质量风险,以保障自身和客户的利益。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资产质量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1. 贷款质量分析贷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业务之一,也是风险最大的业务之一,因此,贷款质量是评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对贷款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客户的信用情况、借款用途以及担保情况等。

商业银行还应该定期审核贷款,以及不良贷款的处理和回收情况,并及时进行风险缓释。

2. 市场风险分析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商业银行的投资和交易收益下降或出现亏损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对市场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对投资组合的监管、定期风险压力测试和监测市场情况等。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资产变现难度或资金短缺,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或满足客户要求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合理安排资产和负债结构,定期进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并制定应对流动性风险的预案。

4. 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和流程,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并定期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以确保有效实施和运行。

总之,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和控制是确保商业银行正常经营、保护客户资产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资产质量风险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各项风险管理工作,从而保证自身长期稳健发展。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是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受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或使未来的实际情况变化与预期不相符,致使其实际获得的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导致商业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不获利,丧失了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

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开放程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断创新出新的金融工具。

然而,在这个相对开放的金融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也是与日俱增。

一套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体系尚未建立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

许多导致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突出。

另一方面,面对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国有商业银行要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与国际化接轨,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创新,在经营中加强风险管理。

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其职能,从而维持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成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金融风险,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目录一、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 (1)(一)信用风险 (1)(二)资本风险 (2)(三)市场风险 (2)(四)内部管理风险 (3)二、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3)(一)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3)(二)构筑风险“防火墙” (4)(三)提高员工素质 (5)(四)构建特色市场营销 (6)(五)促进管理信息化 (6)(六)提倡业绩评价效益化 (7)参考文献 (8)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赵志峰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则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和认识的加深,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理念不断深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中国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将与日俱增。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是指其资产的安全性、稳健性和收益性。

资产质量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加强对资产质量的风险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健和安全。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分为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内部分析主要是通过对银行财务报表、业务数据和风险控制系统的分析,来发现和评估银行的潜在风险。

外部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的分析,来判断外部环境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一、贷款资产风险分析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贷款业务,贷款资产的风险管理对银行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需根据贷款资产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根据风险程度,贷款资产可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和可疑贷款。

银行需要根据贷款风险的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制定贷款审批标准、加强贷后管理等。

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除了贷款资产外,还会投资各种金融资产,如股票、基金、债券等。

银行需通过对这些投资资产的风险分析,评估其潜在的风险和收益,并对组合进行优化,以降低整体风险。

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逾期和违约的情况,产生不良资产。

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清收不良资产,降低资产质量风险。

四、风险准备金计提风险分析风险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等资产损失而提取的资金。

银行需要根据贷款风险的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标准,确保风险准备金的充足性。

五、声誉风险分析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声誉是重要的竞争优势。

一旦银行的声誉受损,将导致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

银行需要加强声誉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声誉管理制度,及时应对声誉风险。

总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是保护银行资产安全、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

银行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注重贷款资产和投资资产的风险管理,规范不良资产处理程序,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健和安全。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1. 引言1.1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是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和稳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金融市场不断变化和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可以帮助银行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银行的资产安全和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产质量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良好的资产质量可以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资产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资产质量恶化导致损失;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可以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有助于银行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对于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及时掌握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和监督,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概念和特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和风险管理过程中,资产质量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的风险。

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业务质量和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运营的稳定性。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前瞻性和不确定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是一种未来发生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资产质量风险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

2. 多因素性和复杂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各种风险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得资产质量风险具有复杂性。

3. 累积性和滞后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在发生和暴露后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银行负债能力出现问题,从而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影响。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信用中介和风险转移的重要功能。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也日益凸显。

资产质量风险是指由于资产质量下降而导致的银行面临的可能损失的风险。

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银行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高风险识别和避免能力,还能有效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一、资产质量风险的特点1. 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不断变革,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因素相互交织,对资产质量造成影响。

2. 风险敞口较大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旦某一风险暴露,可能引发其他风险的连锁反应,导致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快速扩大。

3. 不确定性较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来源和演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受到宏观经济、行业环境、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风险的监测和预警需要更为及时和准确。

二、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因素1. 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影响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

经济衰退时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偿债能力恶化,不良贷款可能增加;而经济繁荣时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偿债能力增强,不良贷款可能减少。

2. 行业风险不同行业的经营状况不同,从而导致不同行业的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有所差异。

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或者受到市场竞争压力的行业,其企业贷款资产质量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

3. 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主要业务之一,而贷款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难免面临信用风险。

如果在授信、贷后管理中未能妥善控制风险,将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进而对资产质量造成影响。

4. 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可能因市场利率波动、外汇汇率风险等因素而遭受损失,进而对资产质量产生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控制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控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具 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 的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挑战。因此,加强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对于保障银行 稳健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概述
力。
03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并接受内部审计部门
的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追究责任

03
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 评估
操作风险定义与分类
操作风险定义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 系统或外部事件的不完善或失误,导 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或机构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以及 确保经营方针贯彻执行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
操作风险定义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导致直接或间接损 失的风险。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操 作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同时,操作风险也是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如 果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漏洞,可能会导致操作风险失控。
内部审计部门
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 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督 。
其他部门
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 门负责具体业务活动 的内部控制工作。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
01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结合银行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分析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文献综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识别与评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防范措施与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1研究背景与意义23基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背景下,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的风险问题针对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制度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旨在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03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等手段,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内容与方法01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02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风险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创新点与不足•创新点•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风险问题•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参考•不足•由于数据的可得性限制,部分指标的选取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研究时间的限制,未能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02文献综述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定义产权制度的功能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外部性内部化、激励约束双向调节机制等。

产权制度功能产权制度基本理论国有商业银行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四大国有银行的建立,实现了金融资源的国有化。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多次改革,逐渐形成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沿革研究现状概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等方面。

探析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探析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探析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摘要: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关系国家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

股份制改革背景下,特别在我国加入WT0后,国有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本丈在界定商业银行风险基础上,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戍因,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风险防范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结构体系的主体风险问题由来已久,制约商业银行发展在股份制改造背景下,以及我国加入W TO.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界定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商业银行处于不确定性环境中加之内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暴露导致银行价值遭受贬损或者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性质,导致其经营中的每一项业务都伴随着较高风险,包括存款的吸收,贷款的发放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推出和中介业务的开展。

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缘自自身管理弊病管理弊病被忽视或得不到根治不断积累和加深在外界风险环境的刺激下就可能发生危机。

新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了明确分类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独立,通常可相互转化。

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自身资本金比率不符合要求:二是内部管理不善,信贷管理水平低下内部控制不健全违规操作现象普遍甚至出现挪用公款、携款外逃现象:三是存款准备率水平低,存款人一旦挤提存款,银行就会出现支付危机:四是贷款核准制度不健全贷款到期时违约.或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银行不良资产增加.收益能力下降.信贷资金周转困难。

客户可根据银行活动的一些指标体系初步判断.预警银行风险,减小损失。

二、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多样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

银行风险的内部成因一般容易控制和管理,而外部的环境因素银行个体一般难以控制:但可以利用预警系统发出的信号调整经营策略。

概括起来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主要有1.资本金比率低御险能力弱我国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的新型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风险并不突出,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本金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doc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doc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因素银行风险,即银行经营结果的潜在变动,也是贷款市场的常态。

按照它的波及区域和辐射范围,我们可以把它区分为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银行风险。

所谓系统性银行风险,也叫市场风险,它是与市场波动(利率、货币、通货膨胀等)相联系的、由整个银行系统所遭遇的风险;而非系统性银行风险则是指由单个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它并不会给整个间接融资市场带来风险。

而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既有因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体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整个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系统风险成份;也有因管理、操作不健全等原因形成的个别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非系统风险成份,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内控机制风险、法律风险。

而信用风险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全系统普遍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成因分析众所周知,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形成除经济运行本身产生的风险外,还跟我们的政治体制、银行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制度等有很大关系。

1.政府干预。

政府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及由此形成不良贷款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拥有百分之百产权的独资企业,政府是国有资本的人格化代表。

由于政府既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同时还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这三重身份成为政府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是按照行政区划原则设置的,这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现实的便利条件。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都担负着本地经济发展的重任。

各级地方政府认为,本地的银行有责任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政府信用,通过信用担保等形式,引导银行向政府或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发放贷款,这些贷款最后十有八九无果而终,当企业与银行发生利益冲突时,往往以牺牲银行的资产来保护地方企业,有时甚至为当地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提供方便。

同时银行分支机构领导与当地政府联系紧密,易于接受和认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

从几年来审计机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首要特征。

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在剥离了1.4万亿后,不良贷款比率按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已超过20%(发达国家平均为2%),风险隐患较大。

这些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而银行稀释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还比较弱。

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

减少新增不良资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银行风险任务艰巨。

二是资本充足率离巴塞尔协议规定(8%)还有一定差距,距国际先进银行(30%)有很大距离,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四是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触目惊心,而金融企业的防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却跟不上。

一些银行急于扩张业务和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忽略风险和成本,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致使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往往是金融犯罪分子窥视的焦点。

五是银行风险出现新转化: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财政性支出,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贷款周期长、规模大、增长快,信贷的分散风险向集中风险转化;有些地方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形成房地产贷款巨大风险,抵债资产逐年增加,虚假按揭、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贷款,信贷的即期风险向其他资产的远期风险转化。

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日趋深化,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日趋增大。

毫无疑问,成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迫在眉睫。

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大体框架.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因素银行风险,即银行经营结果的潜在变更,也是贷款市场的常态。

依照它的涉及区域和辐射范围,咱们能够把它区分为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银行风险。

所谓系统性银行风险,也叫市场风险,它是与市场波动(利率、货币、通货膨胀等)相联系的、由整个银行系统所遭遇的风险;而非系统性银行风险那么是指由单个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它并非会给整个间接融资市场带来风险。

而现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既有因全社会信誉环境不佳、体制不健全等缘故,造成整个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系统风险成份;也有因治理、操作不健全等缘故形成的个别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非系统风险成份,要紧有:信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内控机制风险、法律风险。

而信誉风险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全系统普遍面临的最要紧风险。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成因分析众所周知,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形成除经济运行本身产生的风险外,还跟咱们的政治体制、银行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制度等有专门大关系。

1.政府干与。

政府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干与及由此形成不良贷款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拥有百分之百产权的独资企业,政府是国有资本的人格化代表。

由于政府既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仍是社会经济的治理者,这三重身份成为政府干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是依照行政区划原那么设置的,这为政府干与提供了现实的便利条件。

不管是在打算经济体制下仍是在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都担负着本地经济进展的重任。

各级地址政府以为,本地的银行有责任支持本地的经济进展,一些地址政府利用政府信誉,通过信誉担保等形式,引导银行向政府或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发放贷款,这些贷款最后十有八九无果而终,当企业与银行发生利益冲突时,往往以捐躯银行的资产来爱惜地址企业,有时乃至为本地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提供方便。

国有银行运营风险管理

国有银行运营风险管理

国有银行运营风险管理前言国有银行作为经济支柱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然而,由于其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国有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因此,国有银行必须加强运营风险管理,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1. 运营风险的定义和特点1.1 运营风险的定义运营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失误、系统故障、欺诈行为、法律风险等各种导致的损失和风险。

它是指在银行运营过程中,由于管理或操作上的不当而导致的损失。

1.2 运营风险的特点•潜在性:运营风险通常是在事故或事故相关活动发生之前无法预见的。

•不确定性:运营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程度、影响等都是不确定的。

•多变性:运营风险具有多变性,因为不同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事件。

•相互关联性:运营风险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传染的现象,一种风险事件可能引发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

2. 国有银行运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国有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基础,其风险管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管理运营风险的重要性:2.1 保护银行资产和利益国有银行管理运营风险可以有效保护银行的资产和利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银行可以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防止风险扩大化和传染化。

2.2 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运营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银行的运营活动,合理分配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国有银行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增加盈利能力。

2.3 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国有银行管理运营风险可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通过规范银行的运营行为,防止风险扩散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国有银行可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3. 国有银行运营风险管理的措施为了有效管理运营风险,国有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3.1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国有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分析讲义
1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风险分析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全民所有制银行,除了具有一般商业银行的风险之外,还因为产权结构的问题而具有一些自己的特殊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和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产权属性的重大影响就当前而言,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属性均属于国有独资产权制度。

所有权属全民所有,这种制度特征表现为: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独立产权形式和资格,因而没有完全处理财产和经营的条件;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作为债权和债务人最终属于产权主体———国家所有。

为此,双方并无本质意义的借贷交易,而更像是”内源融资”,对银行资金的使用近似于一种公共资源;三是多
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一系列内部体制改革,然而,始终未涉及到体制的重大转换,没有出现产权属性的变化。

因此,各级政府干预银行经营、指示银行信贷方向,银行经营中体现各级政府的意志,显然就成为一个逻辑结果。

另外,国家在实施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对改革给予全面的支持,宏观上保证经济的稳定。

国有商业银行在其中付出损失资产质量的代价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结果。

2
2 内部组织构架———上下对齐的行政性机构的缺陷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大一统”的计划经济历史条件下陆续离析出来的。

进入80年代按专业分工设定,这是由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为
背景对社会生产组织构成的要求决定的。

因此,其组织模式上就完全形成了国家银行的传统模式,采取了分支行制的设置方法。

这种设置方法从一个方面看是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要求的。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的分支行制并没有体现按效率原则和经营集约度作为标准和规则来设置和进行组织构架,而是按行政区划和政府层次序列来形成,是与既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保持与行政区划级别相吻合的级别体制,充分体现了非企业的”机关”属性,其实质是将政府职能与经济职能相融合的方式。

80年代中期以前,从总行到县支行都确定了与政府机构相一致的行政级别待遇和相应的权力。

构成了总行、省分行、地州二级分行三级管理,县支行一级经营的模式,只有县支行是具体的业务经营与经办行。

这样的按行政区域和政府层次序列的组织制度模式充分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崇尚行政权力和官本位级别的行政特征,而这种机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银行实施商业化经营具有客观上的排斥作用。

1985年10月开始国有商业银行对机构组织模式进行改革,提出”统一管理、划分资金、分级核算、存贷
挂钩”的改革方向,并实施内部管理方法上的改革。

进入90年代又进一步提出”三自两提”的改革精神,使专业银行的分工经营和管理的格局被逐步
3
突破,而在1995年以前总行、省分行和二级分行依然行使管理职能。

1996年10月中央提出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组织体制还发生了进一步的改革。

考察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的调整变化,应该这样评价:国有商业银行按行政序列设置机构,按国家计划要求配置资源,平衡信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其积极的功能作用是应予以肯定的。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整个社会经济的市场化运行效率提高,全社会对价值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的遵循度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当前客观上存在的体制弊端和负面效应就日益明显了。

在这样的组织制度背景下,形成了一种与政府行政层次对称的内动力,于是全面地设机构、铺摊子,最终使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全世界国内分支机构最多———每家银行都拥有8000个以上、人员最多———从15万至60万人的商业银行。

机构与权力相对等也是国有商业银行过去的一个基本特征,当权力配置失去了约束的时候就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生成。

3 产权的模糊代理关系,形成内部治理结构空悬所有者”虚置”,”全民所有”实属一种制度假设。

因为无论是一个整体的公民,还是其中的个人都
不具有财产所有或财产委托人所具有的行为能力。

因此,公有财产的产权边界是模糊的,现实生活中,国家作为全民所有的代表,对其有着多种目标函数。

在经济上要可持续增长,政治上保持社会稳定。

作为全民财产的代表,要参与和取得利润的分配形成国家积累;作为全民财产的代表,又要保
4
持社会稳定,这就必然在其控制经营的企业中形成政企不分。

正是这个关系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既要为国家承担起上缴税利的责任,同时还承担支持企业改革等公共财政支出。

这种真实的经济关系,正是缺乏所有权真实主体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反映。

在商业银行的微观机制运行中产权的模糊性体现在责任机制的形成上同样形成”虚置”。

这种虚置传递在经营中就成为责任制不落实,最终成为银行风险的内部原因。

其实这个原因也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主体和法人治理结构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存在障碍。

4 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银行业本身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其内在管理要求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高科技运用、信息与博弈等,要求银行应始终保持理性的思维,体现为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

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关系非人格化和明晰化,再加上国家作为全民利益的代表,有着多种目标,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约束就缺少本质性的动机,同样就不可能具有有效的约束方法和行为。

从而,行政命令和一些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管理方法就成为了最具效率的管理手段。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现实情况下还承担着几种职能,因此利润并不是惟一的经营目标。

产权权属关系与经营者的利益偏离过多,就必然缺乏创造与增加盈利能力的动力。

努力工作的人未必可得到有利的条件,对不努力工作、纪律涣散的人也缺少一种必要的监督动力。

这种情况
5
双重作用的结果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水平不高,理念落后,人员素质不适应并直接形成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

5 国有企业的亏损向国有银行转移。

国有企业在带着原来的体制向新体制、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整个过程中,其效率低下的问题突出地反映出来,使得亏损面和亏损率迅速上升。

传统体制下延续而至的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实际存在的”隐性契约”关系及对企业体制改革的支持,在国家财政支配能力下降的情况下,由国家控制并积聚了大量金融剩余的国有银行便发挥了制度替代作用。

经过信贷配给支持了国有企业的体制过渡和发展,也维持了一部分低效亏损企业的生存,这种制度替代,实际上形成了国有银行信贷资金代替了国家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注入,同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由此而迅速上升。

在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大量增加的同时,其中一部分实际成了”隐性补贴”。

能够看出,国家对国有企业补贴的很大一部分已由财政明补转为银行暗补。

由于种种原因,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上也主要倾向于国有企业。

这样大量的企业亏损转移到了国有银行身上,这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消除不良资产的压力。

经过以上五点分析,我们可看出,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给其本身带来了大量问题,国有商业银行首先要改的就是产权结构。

能够说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制度风险,这种风险跟一般商业银行风险相比主要有以下特征:(1)风险层次不同。

商业银行的一般风险是微观层次上的风险;而制
6
度风险是宏观层次上的风险。

(2)风险内容不同。

国有商业银行的一般
风险是指银行金融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而制度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制度上的缺陷或制度变革的不确定性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3)
涉及范围不同。

商业银行的一般风险仅仅涉及银行业务中的某一领域;而制度风险的涉及范围很广,一项制度安排得不合理将导致整个制度结构的非均衡,从而影响到其它各项制度安排的均衡。

(4)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关系不同。

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一般风险与收益是对称的;而制度风险与收益不存在对称关系。

跟国企改革一样,国有商业银行应当从根本上首先杜绝问题,再进行下一步的企业绩效改革。

可是由于金融部门的特殊重要性,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一定要慎重,措施不能太急,否则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制度变迁风险是存在的,如何避免这种风险或者使其最小化是个重要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分析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有制度风险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作为一般意义上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

商业银行在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及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和承受各种风险。

具体来讲,这些风险主要包括:
(一)信用风险。

广义地讲,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券发行人不能到期履行债务、偿付借款的风险。

其结果是,银行作为债权人将遭受部分或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