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1.2.4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3.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结构。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提问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4.3 演示: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发动机结构。
1.4.4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理解。
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第二章: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2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2.2.3 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3.2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发动机工作原理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4.2 讲解:详细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4.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加深学生对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授课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分析并解决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故障。
二、授课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
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转速等参数。
3. 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零部件的检查与更换、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工具,现场演示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实践,解决实际故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 教具:发动机模型、零部件样品、维修工具和设备。
3. 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和维修需求。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 演示: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工具,现场演示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实践,解决实际故障。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授课内容:1. 发动机的性能检测:发动机功率、扭矩、油耗、排放等检测方法。
2. 发动机故障诊断:故障现象、故障原因、诊断方法、故障代码解读等。
3. 发动机维修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发动机故障案例,探讨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动机故障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
考核标准
优秀:操作规范,能独立完成任务,正确检测与排除故障。
良好:操作基本规范,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检测判断故障基 本正确。
合格:操作基本规范,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故障诊断有少 量错误。 不合格:操作不规范,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有大量错误。
模块五 冷却系
1、掌握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循环路线 知识 2、熟悉冷却系主要机件的构造 目标 3、了解冷却系的维修及故障诊断方法
标 3、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优秀:操作规范,能独立完成任务,正确检测与排除故 障。
良好:操作基本规范,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检 考核标 测判断故障基本正确。
准 合格:操作基本规范,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故障诊断有少量错误。
不合格:操作不规范,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有大量错误 。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良好:操作基本规范,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检测判断故障基 本正确。
合格:操作基本规范,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故障诊断有少 量错误。
不合格:操作不规范,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有起动方式 2、掌握起动系的组成 3、掌握起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能力目 标
二课程定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与《汽车底盘构造 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前后衔 接,共同作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三大核心主干课 程。后续课程有《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技术》、 《发动机电控技术检测》等。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 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 论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学习使学生 具备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维修基本方法、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诊断分析方法方面的知 识。具备发动机拆装能力、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的 基本能力;具备诊断和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 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 备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维修说课
润滑系统
6
冷却系统(重点)
7 8
点火系统 柴油机的基本机构和特点(难点)
发动机的装配、调整和磨合
四、课程设计
3、教学模式设计
接受任务 收集信息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检验评估
总结提高
四、课程设计
4、教学模式设计
实际操作 视频观看 熟悉步骤 分析讲解 情境引入
安全实训 安全实训
观看演示 观看演示学会流程ຫໍສະໝຸດ 理 解 概学 念会 流 程
产生兴 趣 理解概念
返回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分析
教
分组讨论
学
方
启发引导
法
角色互动
教 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 手 段 实训室现场操作
返回
六、教学条件
1、实训条件
返回
六、教学条件
2、网络资源
返回
七、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
期末考核
笔试
综合演练
平时成绩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 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 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 划并进行实施; 4、能不断积累维修经 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5、能够制定汽车发动 机机械系统检测和修 复的计划,并实施该 计划。
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 与书面表达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 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 素质和克服困难的 能力; 4、具有与客户建立 良好、持久的关系 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的检修》 —汽车发动机的检修课程—
说课目录
一、课程简介
六、教学条件
二、课程定位
七、教学评价
三、课程目标
八、课程特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1.2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1.3 熟悉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2. 技能目标2.1 能够熟练操作发动机维修工具。
2.2 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与检修。
2.3 能够诊断并解决发动机的一般故障。
3. 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2 增强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同感。
3.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1 发动机的分类1.2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2.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2.1 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2.2 维修操作步骤及技巧3. 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3.1 故障现象的识别3.2 故障原因的分析3.3 故障排除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1.2 发动机维修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1.3 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2. 教学难点2.1 发动机内部结构的解析。
2.2 复杂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1.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1.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2. 教学手段2.1 投影仪:展示发动机的结构图和维修操作过程。
2.2 发动机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工具。
2.3 维修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动机维修的操作。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和维修的必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3. 演示操作: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5. 故障诊断与排除: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决发动机故障。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气缸、活塞、曲轴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示教法,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气缸体与气缸盖的构造与维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缸体和气缸盖的定义、构造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气缸体和气缸盖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气缸体和气缸盖的定义、构造和功能气缸体和气缸盖的维修方法(更换垫片、检查裂纹等)气缸体和气缸盖的注意事项(防止过载、避免高温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气缸体和气缸盖的定义、构造和功能。
采用示教法,展示气缸体和气缸盖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气缸体和气缸盖的定义、构造和功能。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气缸体和气缸盖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活塞与活塞销的构造与维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活塞和活塞销的定义、构造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活塞和活塞销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3.2 教学内容活塞和活塞销的定义、构造和功能活塞和活塞销的维修方法(更换活塞环、检查活塞销磨损等)活塞和活塞销的注意事项(避免过载、保持适当的润滑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活塞和活塞销的定义、构造和功能。
采用示教法,展示活塞和活塞销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活塞和活塞销的定义、构造和功能。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活塞和活塞销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曲轴与飞轮的构造与维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曲轴和飞轮的定义、构造和功能。
中职汽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中职汽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o学生能够识别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如曲轴、连杆、气缸体、气缸盖、活塞等,并理解其作用。
o学生能够了解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发动机的基本检查和简单维修。
o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发动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o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发动机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汽车维修操作规程。
o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提高维修质量。
o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o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o发动机主要部件的识别和作用。
o发动机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
-难点内容:o发动机各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o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际操作技巧。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入、新课讲解、练习、总结。
教学进度和内容的深度将循序渐进,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过程。
-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发动机部件的识别和简单维修操作。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过程。
四、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科书。
-教具:发动机模型、维修工具、实验器材。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发动机工作原理动画、维修操作视频。
-实验室:配备完整的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的实验室。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想法。
2.课堂纪律: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保持安静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构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部件,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进行简单的维修操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结构。
2. 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学会使用常见的维修工具和设备。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发动机维修操作。
三、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结构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发动机的组成部分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燃烧过程排放控制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3. 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扳手螺丝刀压缩测试仪示波器4. 简单维修操作更换机油和机滤器检查和更换火花塞检查和调整发动机间隙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
2. 演示:展示发动机部件和维修操作。
3.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发动机维修操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
2. 操作技能:学生进行发动机维修操作的表现。
3.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练习。
六、教学资源1. 汽车发动机模型或实物部件。
2. 维修工具和设备的实物或模型。
3. 教学课件和视频。
4. 维修手册或教程。
5. 安全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七、教学安排建议将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用于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实践课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具体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穿戴好安全装备。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维修工具和设备,避免损坏发动机。
3.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防止烫伤、割伤等。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观察自己或家庭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构造和部件。
3. 练习使用维修工具和设备,如更换机油和机滤器。
十、课程总结与反馈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的掌握。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类型。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类型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问答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图片展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1.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
展示: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组成部分。
1.5 作业与评估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图,并简要描述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评估方式: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发动机内部构造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和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工作原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重要零件。
问答法: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工作原理。
图片展示法:展示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零件和示意图。
2.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学生对发动机内部构造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
讲解: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重要零件,介绍其工作原理。
展示:展示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零件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各个零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5 作业与评估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发动机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各个零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评估方式: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发动机内部构造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发动机外部构造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和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外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工作原理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重要零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参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热力学循环2. 发动机的构造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发动机的排列形式和结构特点3. 发动机维修基础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维修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4.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常见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5. 发动机维修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及其维修过程维修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构造和维修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实物和维修操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和维修实践。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发动机维修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配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2. 实践场地:配备发动机实物和维修工具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考核: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操作技能。
3. 期末考试:设置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题,测试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用教材。
2. 课件:制作发动机构造、维修方法等教学课件。
3. 视频资源:收集发动机工作原理、维修操作等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实践基地:合作汽车维修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机会。
七、教学进程安排1. 发动机概述(2课时)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参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热力学循环2. 发动机的构造(4课时)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发动机的排列形式和结构特点3. 发动机维修基础(4课时)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维修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4.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6课时)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常见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5. 发动机维修案例分析(2课时)案例分析及其维修过程维修经验和教训的总结6. 实践操作(10课时)发动机的拆装实践发动机维修操作实践7. 期末考试(2课时)理论考试案例分析题八、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物展示、视频资料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排量、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性能参数。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汽车发动机。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性能参数。
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汽车发动机案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汽车发动机的理解。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的构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2.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
汽车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进气、压缩、燃烧、排气。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学生观看汽车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演示。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汽车发动机燃烧过程的理解。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的维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更换机油、检查火花塞、更换空气滤清器等。
汽车发动机的注意事项:定期保养、合理驾驶、避免超负荷等。
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常见故障现象、诊断方法、排除步骤。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观看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案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汽车发动机维修的理解。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提升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性能提升的方法和技术。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掌握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维修方法;(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对发动机进行维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发动机零部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汽车、热爱技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概述(1)发动机的作用和类型;(2)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2. 发动机的构造(1)发动机的组成部分;(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1)曲轴连杆机构;(2)配气机构;(3)燃料供给系统;(4)冷却系统;(5)润滑系统。
4.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1)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2)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3)发动机的调试。
5.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1)故障现象的判断;(2)故障原因的分析;(3)故障的排除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维修方法;(3)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2. 教学难点:(1)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2)零部件维修方法的掌握;(3)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操作;(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维修。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实物模型:观察发动机零部件;(3)工具和设备:进行实际维修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2)激发学生对发动机维修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介绍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功能和维修方法;(3)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2024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
修说课•课程介绍•汽车发动机概述•汽车发动机构造详解•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基础目•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课程总结与展望录课程介绍010204课程目标与意义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学会汽车发动机的拆卸、装配、调整和维修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为学生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03汽车发动机概述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030201燃油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发动机的装配与调试教学方法与手段01020304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课程评价与反馈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平时成绩教学反馈汽车发动机概述发动机类型及特点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以柴油为燃料,通过压缩自燃方式产生动力,具有扭矩大、燃油经济性好、耐久性强等特点,但噪音和振动相对较大。
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通过活塞在气缸内的上下运动同时完成进气和压缩、做功和排气两个过程,结构相对简单,但燃油消耗率和排放性能较差。
包括最大功率、扭矩等,反映了发动机的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排放性指标可靠性指标以燃油消耗率为主要指标,衡量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包括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量,是评价发动机环保性能的重要指标。
衡量发动机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发动机耐久性和稳定性的体现。
发动机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汽车发动机构造详解曲柄连杆机构组成及作用组成作用配气机构组成及作用组成作用燃油供给系统组成及作用组成燃油供给系统主要由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器以及油管等组成。
作用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是向发动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燃油,以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良好的混合气,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组成作用组成润滑系统主要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机油管路和机油压力传感器等组成。
作用润滑系统的作用是给发动机的运动零件提供润滑油,以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完整版
课程背景及意义
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核心部件,其 构造与维修知识需求日益增长。
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能,对于提高汽车维修行 业水平、保障汽车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为汽车维修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冷却液选择和更换周期建议
冷却液选择
选择符合车型要求的冷却液,注意冷却液的 冰点、沸点等性能指标。
更换周期
建议每行驶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冷却液 ,以保证冷却效果并防止腐蚀。在更换冷却 液时,应彻底清洗冷却系统,并检查各部件
是否完好。
07
润滑系统构造与维修
润滑系统组成及作用原理
组成部件
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机油管路、油底壳 等。
水箱检查
检查水箱表面是否有破损 、渗漏,水箱内部是否有 水垢、锈蚀等。
更换
如发现水泵或水箱存在严 重问题,应及时更换,以 保证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 。
散热器清洗和风扇皮带调整
要点一
散热器清洗
要点二
风扇皮带调整
定期清洗散热器表面,去除灰尘、杂物等,以保证散热效 果。
检查风扇皮带张紧度,如过松或过紧应及时调整,以防出 现打滑或断裂现象。
作顺序与发动机的点火顺序相一致。同时,要避免在发动机高温或高速
运转时进行调整,以免损坏相关部件。
09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故障诊断流程
01
02
03
04
了解故障现象
详细询问驾驶员故障发生时的 现象,如异响、抖动、缺火等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内容
教学内容 2 课程定位设计 1 学情分析 3
教学设计
教学条件 5 4
1.课程定位与设计——1.1课程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以服 务汽车行业为主,培养适应汽车 后市场需要,面向生产第一线, 从事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 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及配件销 售、汽车技术管理、汽车维修企 业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 人才。
(2) 网 络 教 学
优秀教学网页
精品课程内容
4. 教学设计——4.3教学手段
购置有:景格汽车仿真教学软件
(3) 仿 真 教 学
4. 教学设计——4.3教学手段
(4) 视 频 教 学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拆装
5. 教学条件
1
汽 车 教 学 实 训 室 2 3 4 5
汽车底盘实训室
发动机拆装实训室 变速器拆装实训是 汽车电气设备实训室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实训室
教学媒介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的基础
考核评价
课后思考题
2. 教学内容——2.3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教材
表现 形式
课件
教学文本和教学软件
主要有:文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课件等
3.学情分析
• 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 • 喜欢动手不善学理论;
学习态度和兴趣
• 兴趣广泛但缺乏韧性;
• 渴望学习但缺少自律。
学习能力和方法
• 易于接受新知识,但缺 乏对知识的梳理和深入 思考的能力; • 自学能力较弱,学习欠 缺主动、自我计划和管 理的能力缺乏。
4.教学设计——4.1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第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具备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学生对汽车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发动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
难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组成部件的结构与功能、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汽车发动机构造模型、发动机维修工具演示。
学具: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构造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及功能。
2. 发动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解发动机的类型(如内燃机、电动机等)和工作原理(如四冲程、两冲程等)。
3. 发动机的组成部件:逐一介绍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包括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燃油系统、冷却系统等,并展示发动机构造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部件的结构。
4. 发动机的功能与维修保养:讲解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以及如何进行维修与保养,引导学生掌握发动机的维护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发动机故障案例,讲解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7. 发动机维修工具演示:展示发动机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发动机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部件、功能及维修保养方法。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出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2.4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1.3.2 案例分析法1.3.3 小组讨论法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1.4.2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4.3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4.4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4.5 探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4.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1.5 作业布置1.5.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喜欢的汽车发动机的特点1.5.2 编写一篇关于汽车发动机发展历程的短文第二章:汽油发动机构造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构造2.2.2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3 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2.4 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2.3.2 实物演示法2.3.3 小组讨论法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汽油发动机的应用广泛性2.4.2 讲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2.4.3 分析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4.4 介绍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4.5 探讨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2.4.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5 作业布置2.5.1 让学生绘制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2.5.2 编写一篇关于汽油发动机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的短文第三章:柴油发动机构造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柴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铸魂强体博才
XXXXXX学院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工程汽车学院汽修教研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一、课前分析
(一)生产实际分析
新发动机装配、发动机大修及气门出现异响时,都需检查调整气门间隙。
(二)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该班学生已经完成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正确使用一些日常工具,并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及曲柄连杆机构有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前两个模块的教学,该班学生在学习新课时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致,渴望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是他们的最大优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和对所学技能不愿多加练习,熟练程度不够,往往存在自以为是的误区。
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们学习优点和不足,在深刻分析他们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有重点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确定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结合学生情况和我校教学资源情况,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理解气门间隙的概念,领会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两次调整法进行四缸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根据与老教师的交谈、学过的学生的交流及自己教学经验,确定本次课的难点为: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我校对模块教学的要求,本次课实施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2名学生。
由我负责每一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为了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本次课总体上采用边讲边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课件讲授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这个难点的理解,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彩色图片、动画、视频等有机结合,生动形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3.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学的内容能解决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4.口诀教学法:为了更快的使学生掌握两次调整法进行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教学生“双排不进、不进双排”的口诀。
5.示范操作法:在实践操作时,先由教师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领和规范,然后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五)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
1.探究学习:研究四缸发动机曲轴布置、工作情况表、凸轮的形状等与调整气门间隙的关系,使其能够更好的领会本节的难点。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自主学习:通过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网上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上课地点为发动机实训室。
课前,教师应准备好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工具箱、发动机总成等;学生应准备好工作服、教材、笔记本、作业单、以及评价表等。
(二)教学导入设计
首先通过提问检验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举案例提出本节课的项目任务为“气门间隙检查与调整”。
(三)气门间隙的概念
案例:根据配气机构的工作过程,当气门间隙过小,将导致气缸密封性变差,降低发动机动力性能,使得发动机工作无力;当气门间隙过大,将导致进气不足,发动机冒黑烟,影响发动机的环保性。
由气门间隙过大和过小对发动机造成的危害案例,现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其自然的引出气门间隙的概念。
同时将气门间隙的位置、气门间隙大小解释清楚,以便达到预期的知识目标。
(四)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
采用对比教学讲述气门间隙调整的两种方法:逐缸调整法和两次调整法。
先讲两次调整法法,后讲逐缸调整,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气门间隙的调整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两次调整法检查调整 DA462型发动机的气门间隙为例进行教学。
采用口诀教学法,根据发动机工作顺序1-3-4-2,以“双排不进和不进双排”的口诀对气门间隙进行调整,并讲解“双排不进和不进双排”的含义,使同学们更容易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特色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更好的达到预设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随堂练习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增强同学们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的原理
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教师提问、串联知识点、实物教学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达到预期的知识目标。
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方式,回忆四缸发动机曲轴布置、工作情况表与调整气门间隙的关系,能够更好的领会本节的难点。
(七)项目评价、项目考核
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当堂反馈。
重视过程考核,注重能力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重视项目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
(八)拓展资源、总结提高
在评价总结的过程中穿插相关知识的拓展,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九)作业布置、巩固强化
深入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练习,可以对其他型号发动机进行练习与研究。
作业布置填写气门间隙检查与调整的实习报告单以及注意事项。
培养同学们融会贯通的能力起到课堂延伸训练效果,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气门间隙检查与调整
1、检查方法
2、调整方法
当一缸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可以调整的气门为1-3-4-2双排不进曲轴旋转360°可以调整的气门为1-3-4-2不进双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