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附录2_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_[共8页]

附录2_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_[共8页]

环境。否则提示“通信未连接”,则在脱机模式下进入程
序集成环境主窗口如附录图 2-2 所示。系统默认与实验
系统的连接方式为串口 1 连接。串口及通讯通信参数的 确定可在此窗口下设定。
附录图 2-1 MCS51 软件连接界面
附录图 2-2 单片机程序集成环境主窗口
11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附录 2
Windows 版单片机软件使用指南
2.1 软 件 启 动
在“开始/菜单 MCS51 软件,如附
录图 2-1 所示。
提示计算机系统正在与实验系统建立连接,此时,
请按实验系统板上的“RESET”按键,如果通讯通信正
常,则在计算机上提示“通信已连接!”,进入程序集成
2.3 编 辑 程 序
在“文件”中选择“新建”菜单,可进行 C 语言编辑或汇编语言编辑。也可以选择“打开”, 打开现有的实验程序(选择后缀.ASM 或.C 可分别打开汇编语言程序和 C 语言实验程序)。
2.4 编 译 调 试
主菜单中有“编译”栏,可对当前文件进行编译。“调试”栏可进行系统复位及其他调试手段。 “选项”栏“通讯通信串口选项”可进行通讯通信口设置。“查看”栏可打开内存、外存、寄存器
等窗口,通过修改存储器地址可查看不同地址区的内容,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
2.5 不与计算机连接情况下的监控程序的使用
1.键盘布局及键盘定义 8051 教学实验系统键盘有 3×8 共 24 个键,外加两个第二功能键(SHIFT 和 CTRL),键盘
114
2.2 主窗口简介
主窗口由以下几个区域组成:最上部为此集成开収环境的程序名称及打开的文件名称(当没 有文件打开时,则无文件名称显示),一般为蓝底白字;它的下部为主菜单,主菜单的项目与工作 状态有关,当没有文件打开或运行时,只有 3 项(见附录图 2-2):文件、查看、帮助。而当有文 件打开时,则共有 9 项:文件、编辑、查看、编译、调试、控制对象、选项、窗口、帮助(主菜 单的功能见功能详解)。在主菜单的下部为工具栏,自左至右为:新建 C 文件( )、新建汇编文 件( )、打开(文件)( )、文件保存(存盘)( )、剪切( )、复制( )、粘贴( )、C 程序编译命令(Ctrl+F7)( )、C 程序连接命令(Shift+F7)( )、C 程序编译连接命令(F3)( )、 汇编命令(F3)( )、开始调试(F5)( )、停止调试(Shift+F5)( )、程序复位(Ctrl+F2) ( )、设置/清除断点(Ctrl+F8)( )、跟踪调试(F7)( )、单步执行(F8)( )、执行到光标 行(F4)( )、运行(F9)( )、反汇编窗口(Alt+5)( )、寄存器窗口(Alt+2)( )、内部 数据存储器窗口(Alt+3)( )、外部数据存储器窗口(Alt+4)( )、步进电机实验( )、炉温控 制实验( )、电机调速实验( )、中止实验( )、帮助( )这些工具并不是同时有效。具 体见工具按钮功能详解。在主界面的中央的大面积区域为文件的编辑区,可打开汇编文件、C 文 件及其他形式的文本文件。在主界面的下部为状态栏,最左边为命令/提示栏,显示当前正在执行 的命令或工作状态,当光标指向一个按钮时,此栏也显示此按钮的功能。第二栏为光标在编辑区 域中所处的行、列位置,右边的两栏分别显示当前键盘字母键的大/小写状态及小键盘的状态(数 字/命令)。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TPC-ZK-II认证)20151026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TPC-ZK-II认证)20151026
7)逻辑电平开关电路
如图1.5,实验台右下方设有8个开关K7~K0,开关拨到“1”位置时开关断开,输出高电平,向下到“0”位置时开关接通输出低电平,电路中串接了保护电阻,使接口电路不直接同+5V、GND相连,防止误操作、误编程损坏集成电路。
图1.5逻辑电平开关电路
8)LED显示电路
如图1.6,实验台上设有8个发光二极管及驱动电路(输入端L7~L0),当输入信号为“1”时发光,为“0”时灭。
4)保存源程序
当前运行环境下,选择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菜单下拉后选择“保存”,如果是无标题文档,需在提示下输入文档的名称及选择保存的路径,单击确定后保存;否则程序自动保存当前文档显示区域中显示的文档。或者选择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菜单下拉后选择“另存为”,并在提示下输入文档的名称及选择保存的路径,单击确定后保存。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实验指导书
(2012版)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编
2015年4月
概述/前言/课程介绍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是电、计算机、控制等工科专业教育中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实验课,本实验由微机原理部分及接口部分组成,微机原理部分以微机指令系统,汇编程序设计为主要内容,程序设计面向16位/32位系统指今,接口部分面向3种常用的微机接口芯片8255、0832、0809开展实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硬件电路,编程面向16位地址/数据系统,实现对接口芯片的控制并完成具体的实验要求。
汇编+链接+运行
在当前运行环境下,选择菜单栏中的“ASM编译”菜单,选择汇编+链接+运行选项则程序对当前ASM源文件进行汇编与链接,编译调试窗口中输出汇编与链接的结果,若程序汇编或链接有错,则详细报告错误信息。若汇编与链接成功,程序自动运行。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二O一四年十月前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

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

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

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

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

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

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

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

TEC-XP16实验指导书

TEC-XP16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王潇编写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二00八年十月目录第一章TEC-XP16实验计算机系统原理 (1)§1.1TEC-XP16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概述 (1)§1.2TEC-XP16机指令系统 (8)§1.3TEC-XP16机运算器部件 (12)§1.4TEC-XP16机内存储器部件 (15)§1.5TEC-XP16机的控制器部件 (18)§1.6TEC-XP16机的输入输出及中断 (22)第二章TEC-XP16实验计算机系统实验内容 (24)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24)实验二脱机运算器实验 (29)实验三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 (32)实验四组合逻辑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 (37)实验五微程序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 (51)实验六输入/输出接口扩展实验 (59)实验七中断实验 (63)实验八8位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综合实验) (71)附录 (74)附录1 联机通讯指南 (74)附录2TEC-XP16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简明操作卡 (77)附录3微程序入口地址映射表 (78)附录4指令流程框图 (80)附录5指令流程表 (82)附录6书写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 (86)参考文献 (87)第一章TEC-XP16实验计算机系统原理§1.1 TEC-XP16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概述一、教学计算机系统的实现方案和硬软件资源概述TEC-XP是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联合研制的适用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实验系统,主要用于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数字电路等的硬件教学实验,同时还支持监控程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BASI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软件方面的教学实验。

它的功能设计和实现技术,都紧紧地围绕着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覆盖程度和所能完成的教学实验项目的质量与水平来进行安排。

其突出特点是硬、软件基本配置比较完整,能覆盖相关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支持的教学实验项目多且水平高。

[调查报告]《PLC技术》实验指导书

[调查报告]《PLC技术》实验指导书

一台 一台 一根 一台 若干
1.写出程序梯形图、程序清单。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错误、故障及解决方法。
第8页
《PLC 技术》实验指导书 五、实验思考题
1.写出根据实际功能编写出梯形图程序的方法或步骤。 2.本实验中的 I/O 点数为多少? 3.你是如何克服本实验程序中的双线圈的?
第4页
《PLC 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数器的工作波形如下图所示
3、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输入下列程序,观察其输出结果。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0
LD
X000
X 为启动信号
1
ANI
T1
Y0 为 ls 脉冲发生器
2
OUT
T0
X1 为 Y1 的复位信号
K10
5
LD
T0
步骤:①输入程序,并检查之
6
OUT
T1
K10
9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三菱 PLC 实验台 微机 SC-09 编程电缆 FX1N 主机 连接导线
四、实验报告
一台 一台 一根 一台 若干
1. 记录设置的文件路径(以后所有用户文件都在该路径下存取)。 2. 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错误、故障及解决方法。 3. 写出做一个实验的全过程。
五、实验思考题
第3页
《PLC 技术》实验指导书
2、计数器指令 FX2N 系列的 PLC 的计数器个数为 256 个(C0~C255),有五种类型,以编号区分。该指 令占步数为 3 或 5 步。其指令格式为: 梯形图
语名表
步序 0 1 3
指令 LD RST LD
器件号 说明 X000 X000为C0的复位信号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EL-8086-III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简介使用说明及要求✧实验一实验系统及仪器仪表使用与汇编环境✧实验二简单程序设计实验✧实验三存储器读/写实验✧实验四简单I/0口扩展实验✧实验五8259A中断控制器实验✧实验六8253定时器/计数器实验✧实验七8255并行口实验✧实验八DMA实验✧实验九8250串口实验✧实验十A/D实验✧实验十一D/A实验✧实验十二8279显示器接口实验EL-8086-III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简介使用说明及要求EL-8086-III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是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验而研制的,涵盖了目前流行教材的主要内容,该系统采用开放接口,并配有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可以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8086及其相关接口的工作原理,其应用领域重点面向教学培训,同时也可作为8086的开发系统使用。

可供大学本科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086)》,《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提供基本的实验条件,同时也可供计算机其它课程的教学和培训使用。

为配合使用EL型微机教学实验系统而开发的8086调试软件,可以在WINDOWS 2000/XP等多种操作系统下运行。

在使用本软件系统调试程序时,可以同时打开寄存器窗口、内存窗口、反汇编窗口、波形显示窗口等等,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程序调试。

该软件集源程序编辑、编译、链接、调试与一体,每项功能均为汉字下拉菜单,简明易学。

经常使用的功能均备有热键,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调试效率。

一、基本特点EL型微机教学实验系统是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广大学者和许多高等院校实验需求,结合电子发展情况而研制的具有开发、应用、实验相结合的高科技实验设备。

旨在尽快提高我国电子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实验系统功能齐全,涵盖了微机教学实验课程的大部分内容。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微处理器概述及数据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学习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个微处理器开发板;•1个串行通信模块;•相应的连接线。

三、实验内容在该实验中,你将学习如何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开发板和串行通信模块连接起来;2.将数据发送器连接到串行通信模块的发送端口,将数据接收器连接到串行通信模块的接收端口;3.通过开发板上的开关设置要发送的数据;4.通过串行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到计算机;5.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应的软件接收数据,并验证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四、实验步骤1.将开发板和串行通信模块连接起来,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定;2.将数据发送器插入串行通信模块的发送端口,将数据接收器插入串行通信模块的接收端口;3.在开发板上的开关上设置要发送的数据;4.打开计算机上的串行通信软件,配置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5.点击软件的接收按钮,准备接收数据;6.在开发板上的开关上切换到发送模式,并观察串行通信模块的指示灯是否正常闪烁;7.在串行通信软件上观察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设置的数据一致;8.如果数据传输正常,则实验完成。

五、实验注意事项1.连接线务必稳固连接,确保数据传输正常;2.阅读并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说明书;3.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避免影响实验结果;4.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确保计算机已正确安装了相应的驱动程序。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学习了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并掌握了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我们在实验中成功地连接了开发板和串行通信模块,并成功地进行了数据传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注意连接线的稳固连接,以及计算机是否安装了相应的驱动程序。

实验的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注意:本指导书旨在引导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如有任何危险情况,请立即停止实验并寻求实验室管理员的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路由)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路由)

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实验三路由器的IOS恢复实验实验四路由器通信基础实验实验五静态路由的配置实验实验六RIP路由协议实验实验七OSPF路由协议实验实验八PPP协议实验实验九ACL配置实验实验十NAT配置实验实验十一DHCP配置实验实验十二Packet Tracer综合实验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1.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通过telnet配置设备●基本配置命令1.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网线一根●Console线一根1.3实验环境搭建图1-1实验基本拓扑1.4命令参考1.5 检测PC与路由器的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测,能否ping通路由器;并在PC上运行telnet应用程序登录路由器。

如果没有成功,请检查配置文档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2.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路由器的密码恢复●路由器重置2.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线一根2.3实验环境搭建图2-1 实验基本拓扑2.4命令参考真机平台第一步:当我们用console线连接MSR路由器控制时同样需要密码,而这个密码也被遗忘了。

第二步:这时我们可以将MSR路由器的电源关闭,然后在CONSOLE线连接正常的情况下重新启动MSR路由器。

第三步:注意观察终端连接中显示的信息,当出现“press CTRL+B to enter extended boot menu”时我们迅速按下CTRL和B键,这样将进入扩展启动选项。

第四步:在扩展启动选项中有九个选项提供给我们选择,依次是启动CF卡中的系统,进入串口子菜单,进入以太口子菜单,文件控制,修改bootrom的密码,忽略加载系统config文件启动,清空super超级密码,设备操作以及重新启动。

要注意的是清空super超级密码并不是我们要选择的,他只适用于基于密码的验证而不是基于用户名和密码两者验证的方式。

Wmd86实验指导书(简)

Wmd86实验指导书(简)

Wmd86实验指导书(简)第1章TD-PITE实验系统简介1.1实验系统配置TD-PITE实验系统由I386E某系统板和接口实验平台两部分组成。

其配置情况如表1-1所列。

表1-1TD-PITE系统的主要配置项目最小系统基本接口芯片内容I386E某系统板8254825582378251DAC0832ADC080974LS24574LS573控制存储器62256SRAMFLASH液晶(选)点阵面包板实验用连线图形液晶8某8LED点阵连接用排线一套数量11111116121111项目键盘数码显示电子音响单次脉冲逻辑开关显示灯驱动接口步进电机(选)直流电机串行口机内电源通信电缆箱体内容4某4键阵共阴极数码管扬声器微动开关拨动开关LEDULN280335BYJ46型DC12V,1.1WDB9插座5V、±12VRS-232数量1412161611111111.2实验系统总线系统总线以排针的形式引出。

实验时,与实验单元相连可完成相应的实验。

系统引出信号线说明见表1-2。

表1-280某86微机系统信号线信号线某D0~某D15某A1~某A20BHE#、BLE#ADS#MY0、MY1IOY0~IOY3HOLDHLDA说明系统数据线(输入/输出)系统地址线(输出)字节使能信号(输出)地址状态信号(输出)存储器待扩展信号(输出)信号线MIR6、MIR7SIR1R/W#MRD#、MWR#IOR#、IOW#说明主8259请求信号(输入)从8259请求信号(输入)读、写信号(输出)存储器读、写信号(输出)I/O读、写信号(输出)复位信号(输出)1MHz时钟输出1.8432MHz时钟输出I/O接口待扩展信号(输出)RST、RST#总线保持请求(输入)总线保持应答(输出)CLKPCLK注:#号表示低电平有效1.3实验系统软件实验系统软件Wmd86.e某e已安装在PC机开始菜单的程序选项中,一般在桌面上建立了名为Wmd864.1的快捷方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CPTH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CPTH

DJ-CPTH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实验指导阜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08年3月目录目录 (1)实验一认识实验装置 (2)实验二寄存器实验 (10)实验三运算器实验 (18)实验四数据输出和移位实验 (22)实验五存储器实验 (26)实验六uPC和PC 实验 (32)实验七微程序存储器uM实验 (37)实验八模型机综合实验一 (39)实验九模型机综合实验二 (46)实验十微程序设计实验 (55)实验十一扩展实验 (60)附录1:CPTH 集成开发环境使用 (63)附录2:指令/微指令表(insfile1.mic) (68)附录3:实验用芯片介绍 (79)实验一认识实验装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仪的特点及组成;掌握实验仪键盘的使用。

实验器材:DJ-CPTH实验仪实验要求:1、认真填写预习报告,包括对实验仪器组成的理解、实验操作步骤等。

2、实验之后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及对该次实验的建议与意见。

实验原理及步骤:一、DJ-CPTH特点1、采用总线结构总线结构的计算机具有结构清晰,扩展方便等优点。

DJ-CPTH实验系统使用三组总线即地址总线ABUS、数据总线DBUS、指令总线IBUS和控制信号,CPU、主存、外设和管理单片机等部件之间通过外部数据总线传输,CPU内部则通过内部数据总线传输信息。

各部件之间,通过三态缓冲器作接口连接,这样一方面增强总线驱动能力,另一方面在模型机停机时,三态门输出浮空,能保证不管模型机的CPU工作是否正常,管理单片机总能读/写主存或控存。

2、计算机功能模块化设计DJ-CPTH为实验者提供运算器模块ALU,众多寄存器模块(A,W,IA ,ST,MAR,R0…R3等),程序计数器模块PC,指令部件模块IR,主存模块EM,微程序控制模块〈控存〉uM,微地址计数器模块UPC,组合逻辑控制模块及I/O等控制模块。

各模块间的电源线、地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等已分别连通,模块内各芯片间数据通路也已连好,各模块的控制信号及必要的输出信号已被引出到主板插孔,供实验者按自己的设计进行连接。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指导书

南阳理工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且为十分重要的、必不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这两个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毕业实习1.目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系统学习后,应通过直接参加生产实践或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获得实际生产操作的锻炼,其一是为巩固并加深对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其二是为下一阶段的毕业设计作好调研准备;其三是在社会实践中继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其了解国情、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培养热爱劳动、深入实践、勤奋钻研、关心集体的良好作风。

2.实习时间3-4 周3.实习内容1 了解计算机系统生产过程2了解常用控制设备的使用及控制方法3 了解计算机辅助设备的生产过程4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各种开发软件4参观典型的企事业单位,了解计算机及网络的不同应用5了解计算机学科前沿技术的发展4.实习要求1 自觉遵守纪律,切实注意安全,认真参加实习,每到一个单位必须遵守该单位的规章制度。

2 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3 学生按教师指定的实习单位,熟悉实际操作,做好实习笔记。

4 实习结束,交毕业实习报告一份。

5.实习报告的内容与要求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以现场观察了解到的情况与现场为基础,系统地整理出一份实习报告。

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迹工整、全面真实反映出实习的所见与收获。

由于实习报告是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之一,又是学生将零散的实习收获加以整理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都必须重视并认真撰写,且不可敷衍了事。

实习报告的内容主要有1 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名称、过程及进行这项活动的目的。

2 活动中所见所用到的设备及单位生产介绍包括原理、工艺过程、控制要求、如何实现、性能评价、技术展望等内容。

这些是整个实习报告的核心内容,当实习过程活动较多时,实习报告内容的选材亦有所侧重,主要侧重在毕业课题所涉及的范围内,重点介绍与本专业有关且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而且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详细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详细版)

实验一 RJ-45接口连线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两种类型的RJ-45接头直通线、交叉线。

2)掌握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方法。

3)掌握测线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环境】具有RJ-45接口网卡的计算机、5类双绞线、水晶头、压线钳、测线器。

【实验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双绞线识别、制作、测试器的使用。

难点:掌握制作正确双绞线的方法。

【实验指导】RJ-45连接器包括一个插头和一个插孔(或插座)。

插孔安装在机器上,而插头和连接导线(现在最常用的就是采用无屏蔽双绞线的5类线)相连。

EIA/TIA制定的布线标准规定了8根针脚的编号。

如果看插孔,使针脚接触点在上方,那么最左边是①,最右边是⑧(见下图)。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如果看插头,将插头的末端面对眼睛,而且针脚的接触点插头的在下方,那么最左边是①,最右边是⑧(见下图)。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在10 /兆比秒和100 Mb/s以太网中只使用两对导线。

也就是说,只使用4根针脚。

那么我们应当将导线连接到哪4根针脚呢?按照T568B(T568A)的标准制作双绞线。

T568B和T568A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EIA/TIA)两种双绞线制作标准。

其中T568B标准在以太网中应用较广泛。

T568A和T568B的管脚编号T568B线序Straight-Through Cable(直通线):双绞线线缆的两端使用同一种标准,即同时采用T568B标准或同时采用T568A标准。

在10M/100M以太网中8芯只使用4芯,在1000M以太网中8芯全部使用。

Crossover Cable(交叉线):双绞线在制作时一端采用T568B标准,另一端采用T568A标准。

DTE 类设备:PC、路由器、交换机uplink口、HUB级联口DCE 类设备:交换机普通口、HUB普通口同类设备间相连使用交叉线方式;异类设备间相连使用直通线方式。

说明: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是数据终端设备,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发送和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配置、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要求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网线、水晶头、压线钳等网络布线工具。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2019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管理工具:Wireshark、Sniffer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搭建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

使用网络设备和网线,搭建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

2、 IP 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掌握 IP 地址的分类、格式和表示方法。

学习子网掩码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的 IP 地址规划和子网划分。

3、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

学习交换机的配置命令,如VLAN 的创建与配置、端口的设置等。

进行交换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如查看端口状态、MAC 地址表等。

4、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掌握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路由选择算法。

学习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OSPF 等)的配置。

进行路由器的网络连接和数据转发测试。

5、网络服务的配置与应用配置 DNS 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

配置 DHCP 服务器,为网络中的客户端自动分配 IP 地址。

配置 Web 服务器、FTP 服务器等,提供网络服务。

6、网络安全与管理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威胁。

配置防火墙,实现网络访问控制。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拓扑的构建、网络服务的搭建与测试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网线、水晶头等连接材料。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工具软件:Wireshark、Tracert 等。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任务,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尝试自行解决,若无法解决,可向教师请教。

4、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整理好实验设备,关闭电源,清理实验台,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1、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2、使用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构建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包括计算机、交换机等设备。

3、为网络中的设备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参数,使其能够相互通信。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认识交换机的外观、端口类型和指示灯含义。

2、通过控制台端口(Console 口)连接交换机,使用命令行界面(CLI)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如设置交换机名称、管理 IP 地址、VLAN 等。

3、学习使用 Telnet 或 SSH 方式远程管理交换机。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11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11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9月前言大学计算机基础分为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两个环节。

通过上机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习惯,掌握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操作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应用OFFICE系列软件操作及应用技能,使用多媒体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虽然采用多媒体投影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直观性,但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因为缺少充分的准备,实验目标不明确,“走马观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了整个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本指导书在较全面总结教材内容基础上,把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要求掌握的内容以案例的形式给出,学生只要按照指导书,遵照循序渐进规律,就能较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操作。

由于学时限制,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自己抽时间在课余完成。

每个实验完成后都需要写出实验总结。

总结中应反映出学生在实验前的实验准备,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书是在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课组全体成员多次讨论才最后定下基本框架的。

其中实验一由陈勇老师编写,实验二由杨沛老师编写,实验三由杨龙、田彩丽两位老师共同完成,实验四由张晶老师编写,实验五由李梅老师编写,实验六由朱姗娜老师编写,朱俊平老师独立完成了实验七和实验八全部内容的编写,实验九由杨晓辉老师编写,全书由陈勇、孙健敏、杨沛老师统稿,李书琴、张阳教授做了最后审定。

本书每个实验后都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总结,学生应该详细总结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等内容。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在内容及形式上做了较大的改动,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和同学谅解。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2011年9月1实验一指法练习一、实验目的熟悉实验环境,认识计算机,培养良好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掌握正确录入方法。

二、实验任务实现盲打,英文指法达每分钟80-100CPM(每分钟字符数)。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利用机房的“指法练习”进行指法训练10小时以上。

本科专业认证《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专业认证《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for Experiment of Interface Technology)编写单位: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编写时间:2021年7月《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yllabus for Experiment of Interface Technology课程编号:0812000687课程简介:本实验课程紧密联系“接口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之相同学期开设。

能够选用接口芯片、开发平台与工具,搭建合适的试验环境,完成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DMA技术、A/D与D/A转换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人机交互接口等接口电路连接与设计,并使用C或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实现接口的应用开发。

能独立写出严谨的、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实验报告学分:1课程总学时:30学时,其中实验30学时,上机0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先修课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A、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A实验、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开课学院、实验室: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理科楼B405接口技术实验室一、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1、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通过了解计算机接口技术我国目前所处的劣势,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各种制裁和打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树立为计算机事业奋斗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梦的人生目标,从而实现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

熟悉本领域国内外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领先世界的技术和产品。

锻炼学生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安全、规范的专业素养以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2、课程教学总目标:使学生掌握编程模型及其应用、各种接口技术、电路设计方法与解决方案,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协同处理解决计算机复杂工程中接口技术及其应用能力。

3、课程目标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课程思政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使命担当和职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组织、沟通等社会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带程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带程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2012年9月目录实验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仪器使用简介 (5)实验项目一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实验 (11)实验项目一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减实验............... 1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项目一 8259中断控制器实验.. (16)实验项目一具有优先通行权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设计 (21)实验项目一 8253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26)实验项目一继电器控制实验 (28)实验概述一、实验的目的本实验课是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内容的重要手段。

由于本课程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密的特点,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及接口电路的设计应用技术。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汇编编译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复习和掌握与本实验有关的DOS命令以及相关指令。

3.准备好上机所需的程序,切忌不编程或抄别人的程序去上机。

三、实验的步骤上机实验应一人一组,独立实验。

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除了是系统的问题以外,不要轻易举手问老师。

上机实验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编辑汇编语言源程序使用一种文本编辑软件(word、记事本、写字板等),编辑保存一个“文件名.ASM”的汇编语言源程序文件2、汇编源程序用宏汇编(MASM)对汇编源程序进行汇编,产生目标程序(文件名.OBJ3、连接程序用连接程序(LINK)将若干目标模块连同库子程序连接在一起,产生可执行文件(文件名.EXE)4、运行调试DEBUGDEBUG 程序是专门为汇编语言设计的一种调试工具,它通过单步、跟踪、断点和连续等方式为程序员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调试手段。

格式:DEBUG [驱动器][路径][文件名][参数]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程序清单、运行结果、对运行结果的分析以及本次调试程序所取得的经验。

CortexA8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CortexA8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Cortex-A8ARM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二0一六年十一月目录实验一ARM集成开发环境搭建 (1)实验二GPIO控制实验 (18)实验三ARM中断实验 (21)实验四串口通信实验 (25)实验五PWM蜂鸣器实验 (29)实验六A/D转换器实验 (31)实验七SPI 接口实验 (35)实验一ARM集成开发环境搭建一、实验目的熟悉Eclipse开发环境、配置FS-JTAG调试工具。

熟悉利用Eclipse开发工具新建工程、导入己有工程并编译调试工程。

二、实验内容1、硬件平台连接按下图1-1所示,连接FS-JTAG仿真器到实验箱主板的20芯JTAG插座,并用一根USB方口线将FS-JTAG仿真器与PC机连接;再将USB转串口线的一端连实验箱主板上的Debug_2串口,另一端连PC 机的USB口,并将电源适配器插头接到实验箱的电源插座上(实验箱右上角)。

图1-1 硬件平台连接图1-2 NAND启动拨码开关硬件连线接好后,将A8开发板右下方拨码开关SW2的OM1位拨至ON,OM2、OM3、OM5位拨至OFF(即设置SW2为1000 NAND启动模式) 如图1-2所示。

2、Putty串口终端配置双击桌面上工具软件“PUTTY.EXE”图标运行程序,弹出PuTTY Configuration 窗口,在窗口右侧Connection type下,选择“Serial”项,如图1-3所示。

图1-3 PuTTY Configuration再点击PuTTY Configuration窗口下Category→Connection选项框下的“Serial”,然后再进入Options Controlling local serial lines窗口设置,设置前先打开计算机管理下的设备管理器,查看计算机端口信息USB-SERIAL CH340 COMX(其中端口号X,不同计算机端口号不一样),再根据本机的端口信息修改Options Controlling local serial lines窗口中端口信息,并按图1-4所示进行其它参数项的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04-26目录实验环境简介 (3)实验一简单I/O口扩展实验 (5)实验二8255并行口实验 (7)实验三8250串口实验 (9)实验四8253定时器/计数器接口实验 (12)实验五8259中断控制器实验 (15)实验六存储器读写实验 (18)实验七A/D实验 (20)实验八D/A实验 (22)实验报告要求 (23)实验环境简介一、实验硬件环境实验采用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的CPU挂箱,如下图所示。

并通过串口与PC机相连,进行程序的下载和调试。

二、实验软件环境8086集成开发环境是为INTEL8086系列程序开发的多窗口程序级开发调度软件,它的友好的WINDOWS的界面使用户的使用简单快捷,极大的提高了程序的开发效率。

安装程序:MCS 8086/ Setup.exe。

生成如下图标。

进行串口连接的配置如下。

三、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的实验要求,进行前期知识的复习和实验内容的预习。

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听从实验室老师的指导,禁止操作与本次实验无关的设备。

进行硬件连接和断开时应切断电源,禁止带电操作,以免损坏元件。

使用连线进行端口的连接时,要拧入、拧出,一次只连接或拔出一根线的一端。

四、实验要求要求按照实验指导书介绍,完成基本实验内容。

并能够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改变实验参数,如:改变硬件线路设计,修改相应的实验程序,创新性地实现新实验的方案设计和实验内容。

实验一简单I/O口扩展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74LS273,74LS244的应用接口方法。

2.掌握用锁存器、三态门扩展简单并行输入、输出口的方法。

3.通过本实验,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础开发方法,掌握本实验平台的基本开发步骤,熟悉开发软、硬件平台的使用,学会程序的单步调试运行。

二、实验设备CPU挂箱、8086CPU模块三、实验内容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输入74LS244,然后通过74LS273锁存输出,利用LED显示电路作为输出的状态显示。

四、实验原理介绍本实验用到两部分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简单I/O口扩展电路。

五、实验步骤1.实验接线:(↔表示相互连接)CS0↔CS244;CS1↔CS273;平推开关的输出K1~K8 ↔IN0~IN7(对应连接);00~07↔LED1~LED8。

2.编辑程序,单步运行,调试程序4.调试通过后,全速运行程序,观看实验结果。

5.编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提示74LS244或74LS273的片选信号可以改变,例如连接CS2,此时应同时修改程序中相应的地址。

七、实验结果程序全速运行后,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改变应能在LED上显示出来。

例如:K2置于L位置,则对应的LED2应该点亮。

八、程序框图九、程序源代码assume cs:codecode segment publicorg 100hstart: mov dx,04a0h ;74LS244地址04D0Hin al,dx ;读输入开关量mov dx,04b0h ;74LS273地址04E0Hout dx,al ;输出至LEDjmp startcode endsend start十、改进实验提示:地址分配表如下:CS0 片选信号,地址04A0~04AF 偶地址有效CS1 片选信号,地址04B0~04BF 偶地址有效CS2 片选信号,地址04C0~04CF 偶地址有效CS3 片选信号,地址04D0~04DF 偶地址有效CS4 片选信号,地址04E0~04EF 偶地址有效CS5 片选信号,地址04F0~04FF 偶地址有效CS6 片选信号,地址0000~01FF 偶地址有效CS7 片选信号,地址0200~03FF 偶地址有效改变片选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如:CS3↔CS244;CS4↔CS273;请修改相应的程序实现上述方案中的功能。

实验二8255并行口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8255A的编程原理二、实验设备CPU挂箱、8086CPU模块三、实验内容8255A的A口做为输入口,与逻辑电平开关相连。

8255A的B口做为输出口,与发光二极管相连。

编写程序,使得逻辑电平开关的变化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四、实验原理介绍本实验用到两部分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和8255可编程并口电路。

五、实验步骤1、实验接线CS0↔CS8255,PA0~PA7,平推开关的输出K1~K8,PB0~PB7↔发光二极管的输入LDE1~LDE8。

2、编程并全速或单步运行3、全速运行时拨动开关,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变化,当开关某位置于L时,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置于H时熄灭。

六、实验提示8255A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并行接口芯片,其特点在许多教科书中均有介绍,8255A有三个8位的输入输出端口,通常将A端口作为输入用,B端口作为输出用,C端口作为辅助控制用,本实验也是如此。

实验中8255A工作基本输入输出方式(方式0)七、实验结果程序全速运行后,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改变应能在LED上显示出来。

例如:K2置于L位置,则对应的LED2应该点亮。

八、程序框图九、程序源代码assume cs:codecode segment publicorg 100hstart: mov dx,04a6h ;控制寄存器地址mov ax,90h ;设置为A口输入,B口输出out dx,axstart1: mov dx,04a0h ;A口地址in ax,dx ;输入mov dx,04a2h ;B口地址out dx,ax ;输出jmp start1code endsend start十、改进实验若改变本实验当中并行通讯接口的输入、输出方式,例如:改变为B口输入、A口输出,请修改相应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程序内容。

实验三8250串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串行通信的一般原理和8250的工原理。

2、了解RS--232串行接口标准及连接方法。

3、掌握8250芯片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CPU挂箱、8086CPU模块。

三、实验内容在实验箱与PC机(上位机)之间实现串行通信,主机每下传一个字符,如通讯正确则下位机返回一个同样的字符,如果不正确,则无返回或不相同。

四、实验原理介绍实验原理图见8250串行接口电路。

由MAX232完成RS232电平和TTL电平的转换,由8250完成数据的收发。

8250内部有10个寄存器,分别对应着不同的IO口地址。

对不同的寄存器进行初始化或读出写入操作就可以完成与计算机的通信。

由于不能同时收发数据,所以8250又称为通用串行异步收发器,简写为:UART。

8250实验电路的所有信号均已连好。

实验中,通讯波特率选用9600bps。

上下位机均采用查询方式。

8250的端口地址为0480起始的偶地址单元。

实验中,上位机向下位机发送一个字符,下位机将接收到的字符返回。

事实上这就实现了串口通信的基本过程。

掌握了此实验中的编程方法再编制复杂的串行通信程序也就不难了。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是计算机与外围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基本方法,二者有不同的特点。

简而言之,前者电路及连线简单,最少用三根线就可以实现串口通信,但通信速率慢,适用于长距离慢速通信;后者电路及连线复杂,成本较高,但通信速率快,适用于短距离高速通信。

五、实验步骤1、实验接线利用串口电缆连接实验箱的串口和计算机的串口(COM1或COM2)2、编写程序。

3、在实验箱上运行86编译系统,下载实验程序8250.asm,并全速运行。

4、实验箱退出86编译系统,启动实验三的上位机驱动程序T6UP.EXE,首先选择串行端口(COM1或COM2),端口与步骤1一致,键入串口号即可,然后从键盘上输入字符,看返回字符是否正确。

欲退出T6UP.EXE,按回车键。

六、实验结果在上位机程序中可以看到发送和接受的字符相同。

七、程序框图上位机程序流程九、程序源代码code segment ;define data segmentassume cs:codeorg 0100hstart:mov bx,0480hmov dx,bxadd dx,6mov ax,80hout dx,axmov dx,bxmov ax,0ch ;000ch---9600 ,clk=4.77MHZ/4; AL=4770000/16/9600/4=8out dx,axadd dx,2mov ax,0hout dx,axadd dx,4mov ax,07 ;no pe,8 bit, 1 stopout dx,axmov dx,bxadd dx,2 ;no interuptmov ax,0out dx,axadd dx,8hin ax,dxmov dx,bxin ax,dxcrd: call recvcall sendjmp crdsend: push axmov bx,0480hmov dx,bxadd dx,0ahin ax,dxtest ax,20hjnz recv2pop axjmp sendrecv2: pop axmov dx,bxout dx,axretrecv:mov bx,0480hmov dx,bxadd dx,0ahin ax,dxtest ax,01hjnz recv1jmp recvrecv1: mov dx,bxin ax,dxretcode ends ;end of code segmentend start ;end assembly十、改进实验使用串口调试助手,实验与终端CPU的通讯,并在改变串口通讯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如:改变校验位、停止位的设置,实现正常的串口通讯。

实验四8253定时器/计数器接口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8253定时器的编程原理,用示波器观察不同模式下的输出波形。

二、实验设备CPU挂箱、8086CPU模块、示波器。

三、实验内容8253计数器0,1,2工作于方波方式,观察其输出波形。

四、实验原理介绍本实验用到两部分电路:脉冲产生电路、8253定时器/计数器电路。

8253是计算机系统中经常使用的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其内部有三个相互独立的计数器,分别称为T0,T1,T2。

8253有多种工作方式,其中方式3为方波方式。

当计数器设好初值后,计数器递减计数,在计数值的前一半输出高电平,后一半输出低电平。

实验中,T0、T1的时钟由CLK3提供,其频率为750KHz。

程序中,T0的初值设为927CH(37500十进制),则OUT0输出的方波周期为(37500*4/3*10-6=0.05s)。

T2采用OUT0的输出为时钟,则在T2中设置初值为n时,则OUT2输出方波周期为n*0.05s。

n的最大值为FFFFH,所以OUT2输出方波最大周期为3276.75s(=54.6分钟)。

可见,采用计数器叠加使用后,输出周期范围可以大幅度提高,这在实际控制中是非常有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