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
甄峰--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顶层设计、规划引领 ——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甄峰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41212
主要内容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二、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与教训 三、顶层设计——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 四、规划引领——促进智慧城市的协同规划与建设
智慧城市和郊区新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11月21日下 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 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出席中 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并致辞。 李克强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会带来巨大商机。中欧双方不 仅要加强政府间的合作,更要深化企业界、智库、设计人员 等多层次的交流互鉴,在规划设计、公共服务、绿色建筑、 智能城市、历史文化和风貌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 2014年4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丹 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
技术进步是基础,技术应用是本质
2、服务业经济的转型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高速、宽带、融合、 无线的信息基础设施 将联通所有人或物
信息社会
精细管理、高效透明、 将成为公共管理的必 然趋势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_以南京为例_王春梅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以南京为例王春梅(南京大学,南京市委党校,南京,210000)摘要: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南京为案例来分析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发展和进化的过程,根据区域创新体系中行动者所处位置和角色的不同将行动者分为核心行动者、主要行动者和共同行动者三类,通过追踪行动者的行动我们发现区域创新体系中核心行动者经历了从政府到科技创业创新人才的转变,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是科技创业创新人才成为转译者来表达各行动者利益并进行互动、磋商并联结起来形成行动网络,同时联结行动者的手段也从政府主导政策向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演变。
最后指出南京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关键是要让企业成为行动者网络中的核心行动者;政府从通过更多的服务来加强行动者网络联结的强度、缩小网络联结的长度、扩展网络的范围;政府与大学要建立基于利益共享联结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行动者网络科技人才案例研究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C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许多城市都将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每个城市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创新路径各不相同。
南京作为一个科教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也一直在进行着区域创新发展的探索,如何吸引科教资源融入区域的创新活动一直是南京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本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来追踪区域创新体系中行动者的互动、联结、转化和协同过程,分析行动者网络联结、转译的原因,并对南京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主要内涵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ANT)是法国学者拉图尔、卡龙、劳等人创立的,拉图尔在1987年出版的《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书中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阐述了他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认为人和非人的因素(如技术等)都可以成为行动者,非人行动者的意愿需要通过代言人来表达;并用网络这个词将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以同等的身份并入其中,认为行动者网络的建立依赖于这些异质性要素的组合、联结和扩张。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目标与要求 (3)二、创新现状分析 (4)2.1 创新成果回顾 (5)2.2 存在问题剖析 (6)三、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7)3.1 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 (9)3.1.1 完善科研人员奖励制度 (10)3.1.2 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11)3.2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 (12)3.2.1 建立创新人才评价体系 (13)3.2.2 引进国际顶尖人才 (14)3.3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16)3.3.1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17)3.3.2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18)3.4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19)3.4.1 促进知识产权保护 (21)3.4.2 提升公众创新意识 (22)四、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23)4.1 确立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 (24)4.2 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扶持 (25)4.3 建立评估监测与调整机制 (26)五、结语 (28)5.1 主要结论 (28)5.2 未来展望 (29)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阐述如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概述当前创新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强调构建体制机制对推动全面创新的关键作用。
从政策环境、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技术转移与产业化等方面入手,阐述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的主要内容。
强调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推动创新中的作用。
提出实施策略与措施,包括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组织保障等,以确保体制机制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本文档旨在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方案,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引擎。
在传统的体制机制下,创新往往受到诸多制约,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提升平台创新能力

【编者按】研发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研发平台担负着支撑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
针对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平台不多不强等问题,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加快资源集聚、推进管理规范等措施,实现了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双提升。
一、改革举措1. 创新企业研发机构管理模式。
按照“有科技人员、有研发经费、有科研设备、有固定场所、有科技活动”的要求,引导和支持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人才聚集、数量众多、功能完善、布局优化的企业研发创新体系。
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制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按照“市区联动、分级负责,先批后立、过程指导,绩效评价、择优支持,三年一轮、滚动培育”的原则,分阶段抓好备案审核、申报认定、复审奖励工作,引导支持企业研发机构上水平。
全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创新标准化建设,优先在国家级和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开展试点,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规范化与高效化。
目前,全市企业研发机构达1621家,其中省级以上674家。
支持企业设立域外研发机构。
借鉴张江等先进地区离岸创新模—23 —式,鼓励和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在国(境)外和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科技资源集聚地区设立研发机构,积极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突破重大原创性技术,推进重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开展并购重组,推动企业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50多家企业累计设计了68家海外研发机构,其中过半是以并购的方式设立。
2. 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公共创新平台。
结合新十大产业链建设,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切实把发展提升一批高水平平台载体作为突破重点,使之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力量、引领新兴产业培育的新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常州先后与中科院、南大、北化工等重点高校院所加强战略合作,重点以常州科教城为依托,引进建设了40家产业公共创新与服务平台。
自2006年始,常州以“1+N”模式与中科院建立良好合作,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建有8个研究所、16个分中心。
2024版南京大学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版南京大学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合作宗旨1.1 合作目标1.2 合作原则第二条:合作主体2.1 甲方权益2.2 乙方权益2.3 丙方权益第三条:合作内容3.1 产学研项目研发3.2 人才培养与交流3.3 技术成果转化3.4 共同建立研发平台第四条:合作期限4.1 合作起始日期4.2 合作结束日期4.3 合作续约条件第五条:合作资金5.1 资金来源5.2 资金使用范围5.3 资金监管第六条:知识产权归属与使用6.1 知识产权归属6.2 知识产权使用6.3 知识产权保护第七条:合作成果分享与分配7.1 成果分享原则7.2 成果分配比例7.3 成果执行与监督第八条:保密义务8.1 保密信息范围8.2 保密期限8.3 保密违约责任第九条:合作协调与沟通9.1 合作协调机制9.2 定期沟通会议9.3 协调争议解决第十条:违约责任10.1 违约情形10.2 违约责任承担10.3 违约纠纷解决方式第十一条: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11.1 合同生效条件11.2 合同变更程序11.3 合同终止条件第十二条:争议解决12.1 争议解决方式12.2 仲裁机构12.3 法律适用第十三条:其他约定13.1 合作期间特殊事项13.2 合作期满后的延续事项13.3 其他相关事项第十四条:附件14.1 合作项目清单14.2 技术成果清单14.3 合作资金使用计划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合作宗旨1.1 合作目标为充分发挥甲方在产学研领域的优势,结合乙方在产业界的实践经验和丙方在学术界的科研能力,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甲方、乙方、丙方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
1.2 合作原则(1)平等互利:各方在合作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分享合作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2)优势互补:甲方提供项目需求和资金支持,乙方提供产业实践经验,丙方提供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支持,实现优势互补。
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

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是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一个创业分园,也是江苏工业设计园的重要载体。
工业大学科技园位于模范马路软件设计街区,紧临地铁出口、玄武湖遂道出入口,创办科技园的南京工业大学,拥有3名两院院士、江苏省唯一的1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名“973”首席科学家为首组成的研发队伍和众多的国家、部省级技术研究中心,据此,科技园将全力打造网络信息平台、国书资料平台、分析测试平台、动作服务平台、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78000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大楼已落成,科学园将依托学科优势,在丁家桥校区打造生物化工及新材料设计中心,在虹桥校区打造成为江苏工程设计中心。
一、科技园简介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是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一个创业分园,也是江苏工业设计园的重要载体。
为了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8月创建了大学科技园。
2008年6月江苏省批准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2009年3月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经过八年多的建设,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基本形成“一园三区,跨江发展”的格局。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占地522 亩。
其中研发创新区位于学校新模范马路校区,以一期8万M2的科技创新大楼为核心,最终形成50万平方米的研发“种子”基地;科技园创业孵化区位于浦口经济开发区,最终形成建设面积26万M2的“种苗”孵化区。
科技园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与南京高新区共建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把引智与引资、引企紧密地结合起来。
目前,共有7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科技创新大楼,其中30余家企业与学校共建研发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整合学校优质资源的技术创新体系,例如:全球化工百强企业---赫克力士公司(Hercules、美国)、江苏中丹集团(泰州)、江苏克胜集团(盐城)、江苏利民化工集团(徐州)、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无锡)、中圣集团、中狮化学和一夫建材等。
建立校内技术创新基金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主体是企业 . 科技成果的大面积转化 , 其主导作用的
在 于市场 。 成 目前 “ 造 成果 多 、 转化 少 、 广难 ” 象 推 现
的症结 在于 以下两个 方 面
一
方面, 科技 成 果 的需求 方—— 企业 , 对科 技成
接阶段 , 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落户企业。 南京大学就是 少数尝试这种做法的高校之一。
关键 词 : 术创 新 : 金 ; 技 成 果 转化 技 基 科
0 引 言
科 技在 今天 的世 界经济 增 长 中所作 的贡 献越来 越 明显 . 发达 国 家的经 济增 长 中 7%以上都 是 依靠 5 科 技进 步来 实现 的 , 日本 、 国科 技成 果转化 率 已达 美 8%, 国约在 3%左右 。从 根本 上说 , 术创 新 的 0 我 0 技
果的需求量及迫切性在 目 前情况下 尚未达到空前高 涨 的水平 ,企业 的技 术创新 意识 和风 险意识有 待进
一
1 校 内技术创 新基金 的来源及资助 类型
南 京 大学 于 2 0 0 4年底 设 立南 京 大 学技 术 创 新 基金 。 基金 资本 金主要有 以下 几个来 源 : 校财政 拨 学 款 、 方政府 支持 、 地 社会 资金赞 助和科技 成 果转化 收 益等 。 地方 政府 支持 的基金 部分 . 门资 助该地方 经 专 济 建设 和社会 发展需求 的应用技 术研 发项 目。社 会
维普资讯
第2卷 1
总 第 13期 2
20 年 6月 第 3期 08
建立校 内技术创新基 金 促进高校科 技成果转化
郁 健 ,张晓 东, 思军 杨
20 9 ) 1 0 3 ( 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南京
摘
高校教师创业优惠政策相关规定

高校教师创业优惠政策相关规定完善政策促进高校教师创业高校教师由于其丰富的创新成果、一定的社会阅历及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备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高校教师创办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其中也涌现出了大批的行业龙头企业,如华中数控、博云新材料等优秀科技型企业。
我国政府审时度势,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正在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职务发明条例》,并依据《关于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
目前,试点单位在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后,学校如何缴纳企事业单位所得税;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后,若创业失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解决;高校教师创业后的身份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有如下建议: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学校在未取得股权分红或股权未发生转让前,不必缴纳企事业单位所得税。
按现行规定,学校技术入股掌握一定股权,在实际获得现金收入前,一次性缴纳所得税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并将削弱学校实施技术入股的积极性。
因此,应借鉴中关村先行先试的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获奖励者在未取得股权分红或股权未发生转让前,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只需在实际取得相关收益后再行纳税。
这将更有助于发挥股权激励效应。
建立宽容成果转移转化失败的国资管理机制。
我国目前对于国有知识产权的管理是与实物资产、其他无形资产一样的管理办法,要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和科技成果转化客观上存在的高风险性形成悖论,严重地束缚了校、所及科技人员的手脚,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转化。
建议出台明确国有知识产权的管理办法及宽容成果转移转化失败的相关政策,以解除教师的创业顾虑,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教师创业,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能够保留其至少三年教师身份。
2023年晋城市级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考生姓名: 准考证编号: 1 / 152023年晋城市市级机关遴选公务员 考试笔试试题 《综合知识》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说明】 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 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北京冬奥组委委托“双奥”遗产机构——北京奥促中心,发布了( )。
A.《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赛后)》 B.《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 C.《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用报告(赛后)》 D.《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资产再利用报告(赛后)》 【答案】:A 2.中国奥委会 9 月 7 日在北京召开特别全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 )为 中国奥委会新任主席。
A.高志丹 B.苟仲文 C.王义夫 D.姚明 【答案】:A 3.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赛9日在( )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的6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南京理工大学“光影流转”团队获得大赛冠军。
A.北京大学考生姓名: 准考证编号: 2 / 15B.重庆大学C.南京大学D.清华大学 【答案】:B 4.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 )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A.科研院所 B.企业 C.人才 D.大专院校 【答案】:B 5.公民钟某加入“苍鹰”登山队微信群,群主为李某。
在一次由“苍鹰”登山队组织的自助登山活动中,钟某因道路湿滑摔落谷底造成身体多处骨折,救治费用共计51800元。
关于钟某损失的承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应承担钟某的损失 B.“苍鹰”登山队应承担钟某的损失 C.钟某应自行承担损失 D.李某与钟某分担钟某的损失 【答案】:C 6.丙因工作原因使甲、乙失去了晋升机会,甲、乙二人心怀不满、串谋“教训”丙。
2024年南大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标准文本

20XX 标准合同模板范本PERSONAL RESUME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南大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标准文本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合作宗旨1.1 合作目标1.2 合作原则第二条合作主体2.1 合作方介绍2.2 合作方权利与义务第三条合作内容3.1 产学研项目范围3.2 技术研发3.3 成果转化3.4 人才培养与交流第四条合作期限4.1 合作起始日期4.2 合作结束日期第五条合作成果归属与分享5.1 成果定义5.2 归属原则5.3 分享比例第六条保密义务6.1 保密信息范围6.2 保密期限6.3 保密措施第七条技术成果的保护7.1 知识产权归属7.2 知识产权保护7.3 侵权责任第八条合作经费8.1 经费来源8.2 经费使用范围8.3 经费管理第九条协调与监督9.1 协调机制9.2 监督方式第十条违约责任10.1 违约行为10.2 违约责任承担第十一条争议解决11.1 争议类型11.2 解决方式第十二条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12.1 合同生效条件12.2 合同变更12.3 合同终止第十三条附则13.1 合同的解释13.2 合同的修订13.3 合同的签署第十四条合作记录14.1 合作文件的保存14.2 合作记录的更新14.3 合作记录的使用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合作宗旨1.1 合作目标1.2 合作原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基础上,开展产学研合作。
合作过程中,双方应充分尊重对方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维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条合作主体2.1 合作方介绍2.2 合作方权利与义务甲方权利与义务:(1)提供合作所需的科研条件和设施;(2)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合作项目的实施;(3)确保合作项目的研究方向、内容和目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4)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服务;(5)按照约定分享合作成果。
乙方权利与义务:(1)提供合作项目所需的资金、设备等资源;(2)参与合作项目的实施,并承担相应的责任;(3)保护甲方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4)按照约定支付合作经费;(5)协助甲方推广应用合作成果。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23期2021年8月No.23August ,2021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王晓惠1,郑开萍2(1.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无锡214000;2.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南京210042)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关键环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
江苏省科技资源丰富,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培养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文章主要分析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对策建议;江苏省中图分类号:G30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作者简介:王晓惠(1985—),男,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创新管理。
0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
”江苏是国家首批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科技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
2020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2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5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1]。
然而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成果多数停留在论文或实验室阶段[2]。
从宏观上讲,自主创新应包含知识创新(或者叫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部分,大学与科研单位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整个创新链本质上是实现资金和知识的转换[3]。
目前,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都很大,但是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关键环节得到的支持还存在不足,专门从事二次开发、转移服务等知识转化为技术关键环节的人才还很缺乏。
研究型大学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构建_省略_制研究_基于浙江大学的探索与实践_马晨华

定,流动性大;另 一 方 面,重 大 专 项 研 究 以 提 升 国 家 科 技创新力、服务地方 重 大 战 略 产 业 需 求 为 导 向 ,需 要 有 一支结构合理、全力 从 事 科 学 研 究 的 高 素 质 科 研 队 伍 。 因此,要满足学校以 人 才 培 养 为 本 ,科 学 研 究 和 社 会 服 务各项工作 协 同 发 展 ,从 根 本 上 持 续 有 效 地 支 撑 学 校 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的 需 要,必 须 构 建 一 支 高 水 平 的 专 职科研队伍。
校 始 终 保 持 科 研 竞 争 力 。 [2-5] 部 分 学 校 的 专 职 科 研 人
定地开展高 水 平 科 研 工 作 的 保 障 ,也 是 办 学 实 力 的 重 要体现。近年 来,研 究 型 大 学 在 国 家 科 技 创 新 中 发 挥
员数量 已 超 过 专 任 教 师。表 1 为 美 国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2012年 教 职 工 数 量 统 计 。 [6]
职人员两 大 类。 根 据 聘 任 条 件 和 职 责 ,分 为 教 授 系 列 (Research Professor Series)、研 究 员 系 列(Research Se- ries)、研 究 助 理 系 列 (Research Assistant Series)等 。
(2)高水 平 专 职 科 研 队 伍 是 研 究 型 大 学 提 升 科 研 实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 随 着“211 工 程”和 “985工程”的实施,我国高校已成 为 国 家 技 术 创 新 和 社 会服务工作 的 重 要 主 体 ,取 得 了 一 批 有 影 响 力 的 重 大 成果。同时,科 研 经 费 持 续 高 位 增 长 与 高 水 平 科 研 实 力不足 之 间 的 矛 盾 也 日 益 突 出。以 浙 江 大 学 为 例, 2012年学校 科 研 经 费 超 过 30 亿 元,人 均 科 研 经 费 已 达 90多万元,如果不包括从事基础 教 学 的 教 师 ,人 均 科 研
学会核心竞争力初探

I文章编号】1670—1323(2010)-05—0044—03学会核心竞争力初探黄亚博1,冯广清1'2(1.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要】学会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通过自身发展积累并不断创新的延续的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核心理念,是在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有别于其他类似组织的竞争优势的高度概括,是激发学会实现自身组织目标、体现自身价值的力量之源和动力之泉j这种核心竞争力与学会的组织职能、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和内部治理等要素密切相关,学会核心竞争力作用主要体现为会员凝聚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综合发展力。
【关键词】学会;科技社团;核心竞争力【作者简介】黄亚博,男,研究员、教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江苏中医药》常务主编;冯广清,男,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办公室主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2.2【文献标识码】A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年间,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逐步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成为管理界研究的热点。
在学会(本文主要指科协所属学会组织)的管理中如何借助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更好地促进学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尚无针对性系统研究,为此我们初步提出学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思路。
一、学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由密西根大学公司战略与国际商务专业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商业政策与管理专业讲师哈默(C.K.P r ahal ad and G.H am el)…在1990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
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通俗地讲,就是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靠简单模仿获得的能力。
后来核心竞争力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角度也出现了不同,形成了多个流派,影响比较大的有能力说、资源说、知识说等三种“1。
科技部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

科技部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科技部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意见。
一、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科技部将继续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在购买科技服务方面要给予优惠,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同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评价、鉴定和投资决策相结合的机制,提高科技成果市场价值。
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支持体系。
科技部将加强与科技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的协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机制。
引入社会资本,扶持科技成果孵化、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管理平台建设,提供科技成果交易和合作交流的便利。
三、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环境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部将加大创新体系建设,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科技成果的保护力度。
四、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监管和评估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有科学的监管和评估。
科技部将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跟踪、管理和评估,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教育和培训的支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促进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推动。
科技部将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推动我国科技成果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宣传与推广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科技部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宣传与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展览会、论坛等活动,宣传和推广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知和了解。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是调整横向经费管理办法 。 体现贡献和
维普资讯
品计划 , 推广 应用后新 增产值 1 8亿元 , 新增利税 3亿元。江苏省光通信 系统与 网络 工程研 究中心 。获得 各类研 究开发 经费 200多万元 , 0 与朗讯科技 ( 中国 ) 贝尔实验室 签署了全面 合作协议 , 江 与 苏三友 集 团共 同组建 了江 苏南 大 三友
项 , 术推 广 引导项 目 7项 , 划 总资 技 计 助金额 5 0万元。三是成 立科技成果转 0 化 中心 。以市场需 求驱 动型的项 目遴选 机 制 、绩效挂 钩的项 目经 理负责 制 、 创
新基 金扶 持下 的项 目培 育 制和 成果 转
化条 例规 范下的管理 分配制 , 加速 科技 成果转化 的强度和广度 。四是构 建应用 技术人才 的评价体 系。重新制定工程学 科教师评价办 法 , 以成果 、 专利 、 益对 效 应 用技 术研 究人 员进 行考核 、 评聘 。五
入江苏 经 济社 会 发展 ,取得 了显 著成 就 : S 收录 的论文数 连续 7年 居中 被 CI
国大陆高校首位 ,被 引用论 文数 连续 8 年居大陆 高校首位 ; 年获得 9项 国家 五
自然 科学 二等奖 ,居全 国高校首位 ; 拥
有 1 国家和 省 部级 重 点实 验室 、O 3个 3 位两院院 士 、2位 “ 4 长江学 者奖励计 划 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 ”、5位 “ 7 国家 杰 出青年基金获得 者”、 个 “ 5 国家 创新研 究群 体” 和 4个 “ 教育部优 秀创新梯 队”; 成了 以新材料技术 、 形 精细化工技
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的最佳模式 。代表 I 生 企业有 :新 华科技 系统 软件有 限公司 。 由校 电子 系教授 加 盟的新 华 科技 是省 内唯一 一家 具有 系统 级 软件研 发 实 力 的企业 , 致力于发 展国产 自主的核心 系 统软件 —— 通用操作 系统 , 是国 内拥有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一环

2019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一环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 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近年来,南京市栖霞区 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大力发挥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的科教资源优 势,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路径,搭建“霞 科行”技术转移市场平台,建设集评估、发布、查询、撮合、交易、路演、中介、金融为一体的区域技术转移 一站式服务综合体,并通过政策配套、机构引培、队 伍组建等举措,初步构建起区域性的技术转移市场 体系,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
一、科技成果转化显著成效转化平台运转顺畅。
“霞科行”——栖霞区技 术转移市场于2018年上半年试运营,8月底正式对 外运营。
该市场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 场地方工作站、江苏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栖霞 分中心、江苏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等荣誉 和资格。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服务企业1348家,为 髙校和企业牵线搭桥,实现供需对接449次;举办 产学研对接、金融路演、项目推介、培训辅导等各类 专题活动38场。
2018年运行短短几个月就签订在 线交易合同55项,实现合同金额7760.6万元,推动 全区技术合同登记额达21.8亿元。
供需难题一键解锁。
“霞科行”通过平台提供 流程化服务,解决了信息捜寻、成果评估、谈判对接、签订合同、信誉保证等成果转化的共性需求。
数据 资源库实时动态更新,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线上线 下产学研交流和技术转移活动,架起了技术供给方和技术需求方的有效沟通合作桥梁。
目前,已收集 科技成果信息4172项、高校科研平台107个、高校 专家人才587名、企业技术需求152条;通过引入 专业服务商提供的专项精准服务,解决了 75家企业 的个注化需求93条。
教授不出校门,老总不出厂门,鼠标一点就实现了科技成果对接转化。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1.15•【字号】苏政办发〔2023〕45号•【施行日期】2023.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23〕4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1月15日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
当前,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发展,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基础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但仍存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顶尖科学家和高水平团队较少、重大原创成果缺乏、评价激励机制亟待完善等突出问题。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大幅提升我省自主创新策源能力,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要求,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统筹推进,坚持前沿引领和重点跨越有效贯通,以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主线,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构建基础研究骨干网络,增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着力塑造拔尖人才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平台支撑、包容生态滋养的建制化优势,努力成为我国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和前沿科技突破先导区。
加强基础研究工作,需要注重遵循规律,把握大科学时代特征,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组织开展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科学研究,推动科研范式变革。
如何打造南京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

基 金项 目: 本文受到 2 1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 目“ 0 0 中小企业信 用制度和信用担保机构评 级的路径 演化及 规 制创新研 究 (0 J 7 0 3” 2 0 1Y A 9 1 ); 0 9年江 苏省社会科 学基金 “ 8 中小企 业融 资 困难研 究” 0 EB 1 ) 科技部 专项课题 (9 Y 0 0 ;
关 键 词 : 术 创 新 ; 技 公 共 服 务体 系 ; 京 技 科 南
1乖 是 共 服 务体 系的 内涵 及 定 义 . 公
着 企 业 的 创 新 成 效 和 整 个 经 济 体 系 ” 。
世界 经济合作 与发展组 织 ( E D) OC
在 19 9 6年 对 国 家 创 新 系 统 的 研 究 中 提 出 :从 本 质 上 看 , 新 系 统 是 由 存 在 于 “ 创 企 业 、 府 、 术界 的关 于科 技发 展方 政 学 面 的相 互 关 系 与 交 流 所 构 成 的 。 这 个 在 系 统 中 , 互 之 间 的 互 动 作 用 直 接 影 响 相
19 9 7年 英 国 学 者 克 里 斯 托 弗 ・ 里 曼 弗 在 研 究 日 本 的 技 术 政 策 和 经 济 绩 效 时
也 认 为 : 国 家 创 新 系 统 是 公 共 和 私 人 “
部 门 中 的机 构 网 络 , 活 动 和 相 互 作 用 其 激发 、 人 、 变和扩散着 新技术 。 ( 引 改 ” 国 家创 新 系 统 核 心 要 素 见 图 1 。 ) 图 1 国 家创 新 系 统 核 心 要 素 图
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 综合 配套试点城 市, 如何构建服务 于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共服 务体 系至关重要 想真正 实 要 现科技创新的质的飞跃 , 不仅需要有 齐备的技 术创新体 系, 有源源不 断的 自主创新 的技 术和产品 问世 , 更重要 的是 需 要培育 自主创新 的土壤 。因此 , 完善 的科技公共服 务体 系是技 术创新的沃 土, 它能 为科技仓j 新提供 充足的养分 , 自主 让
南京大学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2024版)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南京大学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2024版)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合作宗旨1.1 合作目标1.2 合作原则第二条合作主体2.1 南京大学2.2 企业第三条合作内容3.1 科研合作3.2 人才培养3.3 成果转化3.4 产学研交流第四条合作期限4.1 起始时间4.2 终止时间第五条合作方式5.1 共同设立研究项目5.2 企业资助5.3 南京大学提供科研资源5.4 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第六条保密义务6.1 保密信息范围6.2 保密期限6.3 保密措施第七条知识产权7.1 成果归属7.2 成果使用权7.3 成果转让第八条合作成果分享8.1 成果分享原则8.2 成果分享比例8.3 成果分享方式第九条费用与资助9.1 合作费用9.2 资助方式9.3 费用管理第十条协调与监督10.1 成立合作协调小组10.2 定期召开协调会议10.3 解决问题机制第十一条违约责任11.1 违约行为11.2 违约责任承担11.3 违约解决方式第十二条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2.1 合同变更条件12.2 合同解除条件12.3 合同变更与解除的程序第十三条争议解决13.1 争议解决方式13.2 仲裁机构13.3 法律适用第十四条合同的生效、修改与终止14.1 合同生效条件14.2 合同修改程序14.3 合同终止条件14.4 合同终止后的权利义务处理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合作宗旨1.1 合作目标为充分发挥南京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1.2 合作原则(1)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资源共享、互利共赢;(3)诚信守法、合作共赢;(4)注重实效、持续发展。
第二条合作主体2.1 南京大学(1)提供科研场所、实验设备等基础设施支持;(2)提供优秀的科研团队和人才支持;(3)负责合作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江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与着力点

江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与着力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近年来,江苏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江苏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和着力点,下面就这一话题作一分析。
一、现实基础1.地理位置优势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华东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商贸中心。
随着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江苏省的地理位置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2.产业基础雄厚江苏省拥有完善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体系,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常州、苏州等城市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则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3.人才资源丰富江苏省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人才资源十分丰富。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为江苏省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4.政策支持有力江苏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为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着力点1.优化产业结构江苏省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
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加强科技创新江苏省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3.深化改革开放江苏省要深化改革,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打破行政垄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创业政策落地,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更多的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字发[2005]73号关于印发《南京大学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通知各院系、各单位:根据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为加强我校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南京大学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南京大学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教师评价补充办法》、《南京大学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条例》、《南京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补充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一:《南京大学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附件二:《南京大学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教师评价补充办法》附件三:《南京大学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条例》附件四:《南京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补充办法》二○○五年五月十日主题词:技术创新印发通知附件一:南京大学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为了加强南京大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建设,构建工程和应用技术研发基地,培养和造就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队伍,提高南京大学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1、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建设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要积极探索和明确南京大学发展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的理念和思路,要依托南京大学基础学科的优势和人文学科的影响,重点发展以优势基础学科作为依托的新兴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逐步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进一步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形成文、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不断地提高南京大学整体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2、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瞄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结合江苏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发展规划。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努力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资源环境等应用研究领域形成各自特色和优势,重点支持和发展若干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和应用技术研发成果,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地方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3、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
通过建立适合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工程和应用技术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环境。
积极探索适合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研究生成长的培养模式,不断地提高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创新能力。
注重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培育,以适应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
通过整合资源,重点支持和建设若干工程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为承担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和应用技术研发项目提供条件支撑。
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调整,不断地提高竞争和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和应用技术研发项目的能力。
二、落实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措施4、调整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评价的政策导向。
根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有关科技评价政策和精神,结合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律,明确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建立一套适合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发展的评价制度,从根本上改善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氛围。
5、加快工程和应用技术研究领域研发基地的建设。
根据南京大学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的发展规划,在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有选择的重点建设若干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并积极争取申报和建设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为承担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提供研发平台,增强承担和完成重大工程和应用技术研发项目的竞争力。
6、加强服务国防科研的能力。
根据国防科技领导部门的战略部署,制定参与国防科研的重点研究领域规划,整合科技资源,发挥多学科优势,建设国防科研基地,增强承担军工科研项目的实力。
积极探索适合组织军工科研项目的管理机制,加强服务国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水平,为承担军工科研项目提供条件保证。
7、加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
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意见》([2004]487号)文件精神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资源整合和创业服务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校服务社会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8、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职能。
积极探索适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转化方式和途径,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通过加强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促进学校的科技资源与社会综合资源的有效结合。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依靠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参加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和活力,实现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性突破。
9、设立《南京大学技术创新基金》。
依靠学校财政拨款、地方政府支持、社会资金赞助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多方投入,大力支持工程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
重点资助技术创新预研、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推广引导等三方面,加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个环节突破的能力,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10、继续实施专利战略,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和江苏省的相关政策,强化知识产权的导向作用,鼓励科技人员从事专利技术的开发,落实对职务发明完成人的奖励规定,对在专利实施中做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推动专利技术的转让和产业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11、调整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根据国家有关科技项目资金管理的政策,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调整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鼓励科技人员承担重大和重点横向科研项目,对重大和重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给予政策性优惠和支持。
调整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使用规定,提高科技人员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积极性。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南京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主要内容。
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各方面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继续保持我校基础研究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努力增强我校技术创新的能力,把南京大学科技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附件二:南京大学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教师评价补充办法为了构建南京大学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发展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调动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制定本办法。
评价组织。
在教师职务聘任、年度考核、人才评优、学位授予等方面,在学校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
必要时成立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专门评价组织。
评价原则。
(1)评价工作要遵循“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我校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平,推动科技产业化,有利于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的成长与发展。
(2)人才评价要遵照分类评价的原则,根据其所从事岗位和工作性质,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主要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应用研究以技术理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版权、标准、专有技术等)的产出、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要素为主要评价标准。
(2)科技产业化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为评价重点,以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及其未来的产业化水平和发展前景为主要标准。
(3)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教师的评价应随着发展时期以及学科类别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标准(见附表)。
评价体系。
建立以核心论文、自主知识产权、科研经费、重大项目(指单个项目到校经费达到100万元以上项目)经济效益等为内容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具体包括下列方面:(1)任现职以来获得科研经费(人年均)收入情况,参加大型工程项目研究,承担其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成果并获得何种级别鉴定的情况。
(2)研究成果的应用已经取得直接经济效益并可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情况,或近2~3年内研究成果可商品化并可获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情况。
(3)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发明奖励等国家级奖励等级,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等级的情况。
(4)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并实施,取得转让经费(含效益)的情况。
(5)研究成果解决生产部门或实际应用部门重要关键性技术的情况。
评价方法。
评价过程中,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与专家组定期轮换制度,建立评价意见的反馈机制、评价申诉机制以及重大项目评价结果公示制度。
采用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和专家推荐制。
职务聘任。
学校公布空缺的讲师、副教授、教授岗位,各院系根据规定的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各层次岗位标准、职责和要求,对应聘者进行遴选;经院系学术委员会讨论,将推荐人选有关材料以及两封专家推荐信报送学校人事处;人事处根据岗位层次的不同,将申报材料送校内资深专家或校外同行专家3人进行评议后,提交学校专业聘任委员会讨论,确定聘任人选。
人才评优。
在高新技术工程化、产业化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或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发明奖,或成果解决省部级以上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或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子项目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国家和地方工程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为南京大学赢得较高声誉的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人才,给予一定的比例优先考虑。
绩效考核。
对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人员的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根据依据德、能、勤、绩,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聘期考核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其完成岗位任务和工作成绩等情况进行考核。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表:南京大学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科教师评价标准表注: (1) C指标为某一评价群体的平均值。
(2) A、B指标大于平均值;D指标小于平均值。
(3)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专利、版权、标准、专有技术等。
附件三:南京大学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南京大学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特设立南京大学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技术创新基金)。
技术创新基金由学校财政拨款、地方政府支持、社会资金赞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四部分组成。
技术创新基金主要资助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目标、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研发项目,重点资助有重要应用前景的产业化项目。
技术创新基金暂设技术创新预研项目基金、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基金和技术推广引导项目基金等三类基金。
凡南京大学在岗在职并符合各类基金申请条件的科技人员均可申请。
技术创新预研项目基金每年10月15日至25日受理申请。
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基金和技术推广引导项目基金随时受理申请(受理10天内启动项目立项评估程序)。
项目实施期限以项目合同为准。
地方政府支持的基金部分,专门资助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研发项目。
社会赞助的基金部分,优先资助出资人有意向需求的应用技术研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