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泡泡》,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围绕生活中常见的泡泡现象展开,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特性以及如何制作泡泡水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泡泡水的方法。

重点:观察泡泡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机、泡泡水、实验材料(洗洁精、水、胶棒等)。

学具:塑料杯、吸管、搅拌棒、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户外吹泡泡,让幼儿观察、追逐、捕捉泡泡,引导幼儿讨论泡泡的特点和形状。

2. 例题讲解(10分钟)回到教室,教师展示泡泡机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成过程,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通过图片和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泡泡特点。

4. 制作泡泡水(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泡泡水,讲解注意事项。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制作泡泡水。

5. 动手实践(10分钟)幼儿使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尝试吹出各种形状的泡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组展示自己的泡泡作品,分享制作泡泡水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特性制作泡泡水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泡泡水,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2. 答案:根据课堂上教师演示的方法,将洗洁精、水和胶棒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用吸管吹出泡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泡泡水表现出浓厚兴趣,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材料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泡泡”。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探索泡泡的形成、颜色、形状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形状、颜色、易破等。

2. 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制作泡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制作泡泡的方法,了解泡泡的特性。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能力,以及合作、分享、交流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吸管、各种形状的泡泡圈、毛巾、盆子、彩笔、画纸等。

学具:每组一份泡泡水、吸管、泡泡圈、毛巾、盆子、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吹泡泡,吸引幼儿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易破等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制作泡泡的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2)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出漂亮的泡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泡泡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1)每组展示制作的泡泡,分享制作经验。

5. 创意拓展(5分钟)(1)引导幼儿用泡泡圈制作不同形状的泡泡。

(2)鼓励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泡泡。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特性:形状、颜色、易破2. 制作泡泡方法:泡泡水、吸管、泡泡圈3. 注意事项:轻轻吹、不要戳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漂亮的泡泡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制作一个形状独特、颜色鲜艳的泡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制作泡泡的方法,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其他有趣的泡泡现象,如肥皂泡、气球等,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泡的制作方法2. 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个别辅导3. 泡泡特性的观察与理解4.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泡泡的制作方法制作泡泡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制作方法,确保幼儿能够掌握要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泡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形状、颜色和易破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各种形状的泡泡圈、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盘、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课堂上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泡泡的形状、颜色和易破等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用不同形状的泡泡圈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吹泡泡活动,观察并记录泡泡的形状、颜色等。

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5. 创意绘画(10分钟)幼儿用画笔、调色盘和水在画纸上创作泡泡画,教师指导。

6. 课程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泡泡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泡泡的基本特性:形状、颜色、易破等泡泡的形成原理不同形状的泡泡圈吹出的泡泡形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泡泡形状,并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泡泡形状是圆形,它像一个气球,透明、易破。

2. 作业要求:幼儿独立完成,家长协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和创作,让幼儿了解了泡泡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和分享。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其他有趣的科学现象,如彩虹、静电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让幼儿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泡泡》,涉及第三章“空气与水的奥秘”中的第三节“泡泡的诞生”。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泡泡的形成原理、制作方法以及泡泡的多样性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泡泡是由于空气和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形成的,了解泡泡的基本制作方法。

2. 能够动手制作泡泡,观察并描述泡泡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制作泡泡,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泡泡形成原理,掌握制作泡泡的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泡泡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液、吸管、塑料圈、肥皂水、毛巾等。

学具:空矿泉水瓶、湿纸巾、棉签、剪刀、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现场吹泡泡,引导学生观察泡泡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泡泡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介绍制作泡泡的方法,展示相关教具。

3. 动手制作泡泡(10分钟)学生分组,按照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自主制作泡泡。

4. 观察与描述(10分钟)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泡泡,描述泡泡的特点,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泡泡,进行比赛,看谁吹出的泡泡最大、最圆。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泡泡的制作方法3. 泡泡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最大的泡泡。

答案: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找出能够制作出最大泡泡的方法。

2. 作业题目:观察泡泡的特点,并描述出来。

答案: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用语言描述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是否成功激发了学生对泡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能否掌握泡泡的制作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作泡泡?(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践,与家长一起探索泡泡的奥秘。

(3)开展科学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空气和水的知识。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说课稿5篇范文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说课稿5篇范文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说课稿5篇范文第一篇: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说课稿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泡泡》说课稿一、设计意图:儿童是天生的大自然和科学的爱好者,自然界中的无穷奥秘、生活中的奇妙现象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是孩子议论的永恒主题。

因此汲取幼儿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讨论,感受自然与科学的伟大,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是教师的职责。

《纲要》中也提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吹泡泡”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

本次活动意在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2、学会用语言表达猜想的操作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吹泡泡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各类带孔的塑料玩具、吸管、正方形孔、三角形孔、长方形孔、圆形孔玩具、鞋刷、漏勺、梳子、牙刷、硬卡纸、树叶、苍蝇拍、剪刀、光盘、泡泡液、盆、托盘、泡泡机等。

2.前期知识准备:幼儿已玩过各类吹泡泡的游戏。

3.教师电教准备:用于猜想、实验、记录的PPT、吹泡泡的音乐四、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难点:能运用操作材料自主探索,并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五、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1)、师与幼儿听《吹泡泡》音乐进入教室,追赶教室内的泡泡。

(2)、谈话活动引出吹泡器。

2.动手实验(一),猜想并验证,只要有洞、缝隙的物体都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环节出示漏勺、吸管、多形状孔的玩具,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在记录表上分组记录猜测结果。

(2)、动手验证师提出操作要求:四人一组取出准备材料试一试,可以相互交换试一试。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泡泡》,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泡泡的基本特性,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探索泡泡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学习用不同工具和方法吹泡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泡泡的基本特性,学习吹泡泡的方法。

难点:探索泡泡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如吸管、圆环等)、教学课件。

幼儿准备:空矿泉水瓶、湿巾、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邀请幼儿尝试用不同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泡泡的基本特性。

(2)引导幼儿思考泡泡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用提供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泡泡水。

(2)幼儿相互交流吹泡泡的方法,尝试吹出最大的泡泡。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吹泡泡的体验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1)泡泡的基本特性(2)吹泡泡的方法(3)泡泡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泡泡水,吹出最大的泡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吹泡泡过程中的兴趣点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泡泡水,观察泡泡的变化。

(2)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吹泡泡的乐趣,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精品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精品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精品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有趣的泡泡”,详细内容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特性、如何制作泡泡水以及探索不同工具吹泡泡的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泡泡水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机、泡泡水、各种形状的泡泡工具、实验器材等。

学具:空瓶、吸管、绳子、洗洁精、水、色素、调羹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泡泡机吹泡泡,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使用不同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和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点。

(2)介绍制作泡泡水的方法,演示操作步骤。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制作泡泡水,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用自制的泡泡水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和大小。

(2)讨论如何吹出更大、更稳定的泡泡,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特性制作泡泡水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泡泡水,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并记录观察结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泡泡水表现出浓厚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但在指导幼儿制作泡泡水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出现操作不当现象,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泡泡水,观察泡泡的变化。

(2)开展“泡泡秀”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泡泡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泡泡水的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泡泡机吹泡泡,引发幼儿兴趣。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制作泡泡水,教师巡回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泡泡,了解泡泡的基本特征,知道泡泡是由水、洗涤剂和吹泡泡的工具形成的。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泡泡的特征。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泡泡的认识: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了解泡泡是由水、洗涤剂和吹泡泡的工具形成的。

2.2 泡泡的比较:让幼儿比较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泡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吹泡泡的道具,引发幼儿对泡泡的兴趣。

3.2 主体活动:教师演示如何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3 操作活动:让幼儿自己尝试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并与其他幼儿交流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观察评价:评价幼儿在观察泡泡时的专注程度,以及能否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泡泡的特征。

4.2 操作评价:评价幼儿在吹泡泡时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能否与其他幼儿合作交流。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泡泡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5.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泡泡主题的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泡泡作品,提升幼儿的自豪感。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物质准备:准备吹泡泡的道具、水、洗涤剂、肥皂水等。

6.2 环境准备:保持教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方便幼儿观察泡泡。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吹泡泡的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泡泡的形成过程。

7.2 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7.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互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第一步:导入教师展示吹泡泡的道具,引发幼儿对泡泡的兴趣。

8.2 第二步:演示教师演示如何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征。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泡泡”。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成、变化和消失,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征,知道泡泡是如何形成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交流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泡泡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机、泡泡液、吸管、塑料瓶、毛巾、湿巾等。

学具:空塑料瓶、剪刀、胶带、颜料、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

(2)邀请幼儿参与吹泡泡,体验泡泡带来的乐趣。

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展示泡泡机,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2)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观察泡泡的特点,如:圆形、透明、有光泽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分发学具,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液。

(2)幼儿分组进行吹泡泡比赛,观察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变化。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吹泡泡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5. 拓展延伸(5分钟)(1)让幼儿思考:除了吹泡泡,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造泡泡?(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泡泡。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1)泡泡的特点:圆形、透明、有光泽(2)泡泡的形成原理:表面张力(3)制作泡泡液的方法:肥皂水、洗发水、洗衣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泡泡液2. 作业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泡泡液,观察泡泡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记录泡泡液的制作过程、泡泡的特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泡泡的特点和形成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中“有趣的泡泡”主题活动,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探索泡泡的形成原理,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了解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概念,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表达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以及表面张力的概念。

重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了解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液、吹泡泡工具、放大镜、彩纸、画笔等。

学具:空矿泉水瓶、吸管、棉签、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引发他们对泡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向幼儿展示泡泡液和吹泡泡工具,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2)通过放大镜观察泡泡的表面,让幼儿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自己动手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鼓励幼儿用彩纸、画笔等材料,将泡泡的形状画下来。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1)泡泡的形成原理(2)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3)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泡泡液作业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泡泡液,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将制作过程和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1)制作方法:将洗涤剂、水、糖按1:4: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观察记录:记录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泡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泡泡秀”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泡泡作品。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泡泡》,主要围绕第五章“空气的力量”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概念介绍、泡泡的形成原理、动手制作泡泡水以及探索泡泡的不同形状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处不在的,感知空气的力量,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通过制作泡泡水,使幼儿掌握泡泡的形成原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

重点:让幼儿学会制作泡泡水,观察泡泡的形状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机、泡泡水、吹泡泡的圈圈、各种形状的泡泡玩具。

学具:小杯子、吸管、搅拌棒、肥皂水、洗手液、洗涤剂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捕捉泡泡,激发他们对泡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提出问题:“泡泡是怎么形成的?”b. 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力量。

c. 演示制作泡泡水的过程,让幼儿了解泡泡水的配方。

3. 动手操作(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按照配方制作泡泡水。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c. 让幼儿用吹泡泡的圈圈、各种形状的泡泡玩具尝试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和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b. 幼儿分享自己吹泡泡的经验,描述泡泡的形状和特点。

a.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泡泡的形成原理。

b.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吗?”c. 鼓励幼儿在课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吹泡泡,观察形状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大有趣的泡泡2. 副空气的力量3. 内容:a. 泡泡的形成原理b. 泡泡水的制作方法c. 泡泡的形状和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泡泡水,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2. 答案:根据教师提供的配方制作泡泡水,用不同的吹泡泡工具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以“有趣的泡泡”为主题,详细内容见教材第三章《奇妙的科学世界》第二节《泡泡的奥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特性以及如何制作泡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的基本特性。

2. 学会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技巧。

重点:泡泡的特性及观察与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泡泡机、实验材料(洗洁精、水、吸管等)。

学具:空瓶子、吸管、洗洁精、水、调色盘、小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孩子们观察老师用泡泡机吹出的各种泡泡,引发他们对泡泡的好奇心。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玩泡泡的经历,讨论泡泡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泡泡是如何形成的。

介绍泡泡的特性,如:圆形、透明、易破等。

3. 制作泡泡(15分钟)指导孩子们将洗洁精、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泡泡水。

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泡泡,观察泡泡的形态和特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提问环节:让孩子们回答泡泡的形成原理和特性。

操作环节: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泡泡。

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在制作泡泡过程中的发现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泡泡的特性3. 泡泡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属于自己的泡泡水,观察并记录泡泡的特性。

答案:洗洁精、水按1:4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为什么泡泡是圆形的?答案:泡泡是圆形的,因为圆形是自然界中最为节省能量的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泡泡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探索泡泡的奥秘。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泡泡制作,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泡的形成原理的讲解;2. 泡泡制作方法的指导;3. 随堂练习的提问和操作环节;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和思考题;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2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2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第一节课:泡泡的基本概念【课时目标】1. 了解泡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理。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泡泡的兴趣。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透明的容器。

3. 洗碗液、水、吸管等材料。

4. 实验器材:各种形状的泡泡筒、铁圈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泡泡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泡泡的兴趣,并引出泡泡的基本概念。

2. 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泡泡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包括泡泡的形状、表面张力、气泡膜等内容。

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观察实验(15分钟)让学生观察透明容器中的泡泡,并用吸管吹泡泡。

观察泡泡的形状和表面张力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实验探究(20分钟)准备各种形状的泡泡筒和铁圈,让学生互相使用,并观察各种形状的泡泡。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泡泡对应的气泡膜表面积不同,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

5. 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泡泡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更多有趣的泡泡现象。

第二节课:泡泡的艺术创作【课时目标】1. 理解泡泡的艺术创作。

2.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各种颜色的食用染料。

3. 洗碗液、水、吸管等材料。

4. 实验器材:各种形状的泡泡筒、铁圈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泡泡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泡泡艺术创作的兴趣,并引出泡泡的艺术创作概念。

2. 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泡泡的艺术创作概念和技巧。

包括颜色的运用、泡泡的堆叠、形状的控制等内容。

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实践操作(30分钟)给学生提供各种颜色的食用染料,并指导他们将染料加入洗碗液中制作彩色的泡泡。

然后,让学生使用各种形状的泡泡筒和铁圈进行艺术创作,尝试用泡泡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和形状。

4. 展示作品(10分钟)让学生互相展示和欣赏自己的创作作品,并对彼此的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泡泡》,涉及第三章“奇妙的泡泡世界”的第2节“泡泡的制作与探索”。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泡泡的基本原理,掌握制作泡泡液的方法,探索不同工具吹泡泡的乐趣,以及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泡泡的形状、颜色和易破性等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掌握制作泡泡液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制作泡泡液的比例控制,以及吹泡泡的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观察泡泡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液、吸管、泡泡圈、塑料瓶、毛巾、色素、漏斗、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份泡泡液、吸管、泡泡圈、塑料瓶、毛巾、色素、漏斗、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吹泡泡,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思考。

3. 分组进行泡泡液制作,讲解制作方法,指导操作步骤。

4. 各组展示泡泡液,互相交流制作心得。

5. 用不同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易破性等特性。

6. 例题讲解:如何使泡泡变大?如何使泡泡不易破?7. 随堂练习:幼儿用所学方法吹泡泡,观察、探索泡泡的特性。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1)泡泡的形成原理(2)泡泡液的制作方法(3)吹泡泡的技巧(4)泡泡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泡泡液,吹泡泡。

(2)观察泡泡在阳光、风等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制作泡泡液的方法,观察了泡泡的特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泡泡液的比例控制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探索其他有趣的泡泡现象,如彩色泡泡、巨型泡泡等。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泡泡》,详细内容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性质、如何制作泡泡液以及泡泡的玩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制作泡泡液,观察泡泡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液、吹泡泡工具、实验器材。

学具:小盆、洗洁精、水、吸管、毛巾、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师在户外吹泡泡,激发他们对泡泡的好奇心。

2. 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泡泡是由于气体被液体包裹而形成的。

3. 制作泡泡液(10分钟)引导幼儿按照比例将洗洁精和水混合,制作泡泡液。

4. 吹泡泡活动(10分钟)让幼儿使用吹泡泡工具和自制的泡泡液吹泡泡,观察泡泡的性质。

5.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如何通过改变泡泡液的浓度、吹泡泡的速度和角度等来吹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泡泡。

6.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吹泡泡比赛,看谁吹的泡泡最大、最圆。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泡泡液的制作方法3. 泡泡的性质4. 吹泡泡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吹泡泡技巧,给家人吹泡泡,观察并记录泡泡的性质。

答案:幼儿需描述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吹泡泡活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但在制作泡泡液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比例掌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2. 拓展延伸:在下次课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如何通过改变泡泡液的成分来制作五彩斑斓的泡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泡液的制作方法2. 泡泡的形成原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泡泡液的制作方法1. 洗洁精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4至1:6,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及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及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及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一次课间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小女孩在吹泡泡,后面跟了一大群孩子,他们又跑又跳地去追打泡泡,玩得甭提有多高兴了。

孩子们玩泡泡的情景触发了我的灵感,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玩泡泡,那我们就来做一个和泡泡有关的游戏或者活动吧。

于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材,利用本土资源制作吹泡泡用的泡泡水和不同形状的吹泡器,让幼儿通过实验来体验发现的乐趣,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

活动准备1.用铁丝做成不同形状的铁丝框,自制的泡泡水,纸杯若干个。

2.儿歌《吹泡泡》。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师幼互问好。

2.导入课题。

师出示泡泡水和吹泡器,请幼儿说说这是用来做什么的。

引起幼儿吹泡泡的兴趣。

二.基础部分(一).出示圆形吹泡器,幼儿观察吹泡器的形状,并想象它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儿相互讨论,大胆想象)1.指名回答讨论结果。

2.幼儿动手用准备好的圆形吹泡器吹泡泡,验证自己的想象。

3.请幼儿说说自己实验的结果。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并及时表扬)4.师小结:圆形的吹泡器会吹出圆形的泡泡。

(二)认识其他形状的吹泡器,猜测泡泡形状1,出示正方形吹泡器,指名说出它的形状。

再思考:正方形吹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2,依次认识长方形吹泡器和三角形吹泡器。

3,分别猜测这两种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泡泡》。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探索制作泡泡的方法,学习泡泡的原理,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圆形、易破等。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学会制作泡泡。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制作泡泡的方法和泡泡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泡泡的特性,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图片、实验材料等。

学具:空瓶、吸管、洗洁精、水、色素、搅拌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的特性,如形状、颜色、易破等。

2. 例题讲解(5分钟)回到教室,教师展示泡泡水、吹泡泡工具,讲解制作泡泡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泡泡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泡泡原理(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验,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特性:透明、圆形、易破2. 制作泡泡的方法:泡泡水、吹泡泡工具3. 泡泡的原理:表面张力、气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泡泡水,观察泡泡的特性。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描述泡泡的特性。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制作泡泡。

答案:记录探讨结果,如洗发水、沐浴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泡泡的特性、制作方法和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制作情况,了解他们对泡泡的认识程度。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课后拓展活动,共同探索泡泡的奥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有趣的泡泡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泡泡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泡泡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泡泡”,详细内容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性质以及如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泡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性质,如表面张力、圆形等;2. 培养幼儿观察、实验、探索的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泡泡。

教学重点:观察泡泡的性质,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水、吹泡泡环、实验器材等;2. 学具:塑料瓶、吸管、胶带、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吹泡泡,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等。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泡泡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

演示如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泡泡,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让幼儿动手实验,制作泡泡,观察泡泡的性质。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实验成果。

提问幼儿如何制作更大、更稳定的泡泡,引发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泡泡的形成原理:表面张力泡泡的性质:圆形、透明、易破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泡泡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最大、最稳定的泡泡。

答案:使用较大容量的容器,加入适量的泡泡水,用吸管吹泡泡。

2. 作业题目: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画出你看到的泡泡。

答案:泡泡在阳光下会出现五彩斑斓的光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充分观察和了解了泡泡的性质,培养了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泡泡原理,如洗车、洗澡等。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泡的形成原理和表面张力的概念;2. 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泡泡的方法;3. 实践操作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交流;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和创作活动;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有趣的泡泡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泡泡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泡泡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中班科学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趣的泡泡中班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泡泡中班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泡泡大小与泡泡水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实践的需要。

活动准备:1、收集吹泡泡玩具。

2、提供糖、盐、颜料、洗衣粉、洗洁精、水、塑料杯、小勺、小盆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一、泡泡水的秘密。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玩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是什么?吹泡泡需要些什么?(泡泡水和吸管)可是泡泡水没了,怎么办?今天我们自己来配制吹泡泡水。

(引发孩子自己配制泡泡水的兴趣)2、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配制泡泡水的材料,大家看看有些什么?这些材料做的泡泡水可以吹出泡泡吗?我们来试一试?二、探索、尝试。

1、幼儿第一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1) 幼儿自由分组,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配制泡泡水。

(2) 边配制边试验能否吹出泡泡。

2、交流讨论提问:你们是怎样配制泡泡水的?能吹出泡泡来吗?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介绍其成功的方法。

3、幼儿第二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让幼儿在借鉴同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如何成功地配制泡泡水。

三、观察泡泡水与泡泡大小之间的关系。

1、大家都能吹出泡泡了吗?来比比看,谁的泡泡大?你是怎么配制的?引出用同样的材料配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不一样大这一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幼儿第三次尝试配制不同的泡泡水。

(1) 试一试,用同样的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一样大吗?教师观察指导,适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己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 集中讨论。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们是怎么配制的?引导幼儿发现同样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泡泡》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儿童是天生的大自然和科学的爱好者,自然界中的无穷奥秘、生活中的奇妙现象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是孩子议论的永恒主题。

因此汲取幼儿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讨论,感受自然与科学的伟大,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是教师的职责。

《纲要》中也提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吹泡泡”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

本次活动意在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2、学会用语言表达猜想的操作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吹泡泡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类带孔的塑料玩具、吸管、正方形孔、三角形孔、长方形孔、圆形孔玩具、鞋刷、漏勺、梳子、牙刷、硬卡纸、树叶、苍蝇拍、剪刀、光盘、泡泡液、盆、托盘、泡泡机等。

2.前期知识准备:幼儿已玩过各类吹泡泡的游戏。

3.教师电教准备:用于猜想、实验、记录的PPT、吹泡泡的音乐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难点:能运用操作材料自主探索,并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五、活动过程1.激趣导入:
(1)、师与幼儿听《吹泡泡》音乐进入教室,追赶教室内的泡泡。

(2)、谈话活动引出吹泡器。

2.动手实验(一),猜想并验证,只要有洞、缝隙的物体都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环节
出示漏勺、吸管、多形状孔的玩具,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在记录表上分组记录猜测结果。

(2)、动手验证
师提出操作要求:四人一组取出准备材料试一试,可以
相互交换试一试。

在记录纸上进行验证记录,分组展示记录结果。

温馨提示: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泡泡液,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3)、分享交流
探索发现:只要有洞、缝隙的材料都能吹出的泡泡。

(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


3.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泡泡器。

(1)、出示小电线、小树叶、硬卡纸、彩带等没有直接吹出泡泡的材料。

(2)、引导幼儿将学会的经验加以运用,把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东西变成能吹出泡泡的吹泡器。

(3)、动手制作、交流分享,体验成功的乐趣。

4.动手实验(二),猜想并验证,任何形状的镂空物体都可以吹出圆泡泡。

(1)、猜想环节
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铝丝引发幼儿探究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大胆猜测、在记录表上记录猜测结果。


(2)、动手验证: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探索发现:任何形状的材料都能吹出圆形的泡泡。

(3)、师幼共同总结:这些有洞洞或者有缝隙的材料都能吹出圆形的泡泡。

5.和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音乐转圈,使大泡泡变成若干小泡泡、小泡泡又合成大泡泡,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用各种工具吹泡泡,吹出了好多的泡泡,我们知道了生活中许多有洞有缝隙的东西都能吹出圆形泡泡;还知道了有些不能吹出泡泡的物品,经过小朋友动脑筋能变成好玩的吹跑器!这么神奇的泡泡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呢?那跟着老师一起去试试吧!
课后反思:本节课中我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和思维能力,从幼儿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尝试探索。

在活动中我力求照顾每一位幼儿,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