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高鸿业 第十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和失业一、思考题1.怎样从需求、供给和结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2.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3.简述西方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
4.简述西方学者对失业种类与原因的论述。
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对工资粘性的论述。
6.试述停滞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7.谈谈对西方学者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论述的看法,结合我国改革实践有哪些可参考与借鉴?二、计算题1.某国1999年的CPI为166.6%,2000年的CPI为172.2%,计算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
2.有一国家,1992年GDP是63000亿美元,失业率是7.4%,自然失业率是6.0%,假如奥肯指数为2,求1992年潜在GDP与由于失业经济损失各是多少?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大大超过总供给,由于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称需求型通货膨胀。
关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有两种观点:一是以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实际因素;二是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货币因素。
从供给角度看,社会供给方面商品与劳务成本的提高,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供给型通货膨胀、卖方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费用论,根据构成生产成本总额的各部分在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有两种情况: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致使生产成本提高,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进一步发展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式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垄断商品市场的大企业为追求更多利润,利用超过生产成本提高幅度的办法,来提高商品价格,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在开放经济中,从进出口的变化,影响国内生产成本的不同,引起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可分为进口性通货膨胀和出口性通货膨胀。
所谓进口性通货膨胀是指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使用进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2019年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自学自测题答案
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一、填空题题目1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
选择一项:a. 物品与劳务b. 物品反馈提示:总需求的变动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用Y D代表总需求,C、I、G、NX 分别代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则可以把总需求公式写为:Y D=C+I+G+NX。
正确答案是:物品与劳务题目2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无论什么原因,名义工资的粘性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工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短期总供给变动。
选择一项:b. 同方向反馈提示:工资粘性引起物价与短期总供给同方向变动,这一点可以从工资决定的机制、效率工资、局内人-局外人理论中得到解释。
正确答案是:同方向题目3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粘性价格理论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选择一项:a. 慢于b. 快于反馈提示:如果价格的变动与物品供求的变动同步,价格就是有伸缩性的。
但现实中价格的变动总是慢于物品市场供求变动。
这种价格变动的滞后性就是价格粘性。
正确答案是:慢于题目4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变动。
选择一项:a. 反方向反馈提示:由于价格变动的滞后性,物价上升引起总供给增加,物价下降引起总供给减少。
正确答案是:同方向题目5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错觉理论是指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从而作出错误决策。
选择一项:a. 物价水平b. 投资反馈提示:错觉理论解释了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在短期中同方向变动的原因。
正确答案是:物价水平题目6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是。
选择一项:a. 长期总供给曲线b. 短期总供给曲线反馈提示:在短期内,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成同方向变动,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这一点可以用粘性工资理论、粘性价格理论和错觉理论来解释。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略。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略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解答:存量是一个时点概念,而流量是一个时间概念;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
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解答:公司债券的利息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要计入GDP。
政府的公债利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
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
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
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
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十二~十五章【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名词解释1.名义GDP和实际GDP答:(1)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物价不同,名义GDP一般和实际GDP会有些差异,差异越大,说明基期到现期的物价变动越大。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答:(1)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产品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例如煤炭,卖给消费者家用时就是最终产品,卖给工业企业做燃料时则是中间产品。
3.总投资和净投资答:总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即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
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重置投资后的剩余部分,即净投资等于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由于资本在不断地消耗折旧,因此在每年的总投资里,有部分额度需要用于弥补当年的资本折旧,这部分投资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称为重置投资。
4.政府购买答: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设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购买可直接计入GDP。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
5.净出口答: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出口减进口。
在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
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的购买支出中减去;而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计入本国购买支出中。
二、判断题1.作为基本分析工具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正如在微观经济学中一样,在宏观经济学中也处于核心地位。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答案高鸿业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一项()选择一项:A. 财政支出政策B. 财政收入政策C. 货币政策D. 公共政策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财政收入政策题目2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选择一项:A. 降低再贴现率B. 减少政府购买C. 提高税率D. 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题目3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选择一项:A. 利率为负数B. 利率为零C. 利率上升D. 利率下降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利率上升题目4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选择一项:A. 减少,利率上升B. 减少,利率下降C. 增加,利率上升D. 增加,利率下降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增加,利率上升题目5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赤字增加的时期是()选择一项:A. 经济繁荣时期B. 高通货膨胀时期C. 低失业率时期D. 经济衰退时期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经济衰退时期题目6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选择一项: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题目7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大,则()。
选择一项:A. 无法确定B.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C. 货币政策的效果好D.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好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财政政策的效果好题目8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 第12章 习题答案
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
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GDP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风靡世界的《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曼昆认为,准确理解GDP的要点是:①GDP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的;②GDP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你购买了音乐会的票,票价就是GDP的一部分;③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④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例如外国人暂时在中国工作,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
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
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
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
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
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
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
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
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
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讨论: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什么?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和收入法是什么?3.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案例分析美国总统赚多少钱?193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年薪是7.5万美元,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年薪是20万美元。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到二十三章)第五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
高鸿业_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_习题答案完整版
9.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 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计算〔1〕储蓄 ;〔2〕投资;〔3〕政府支出。
•
合并后,甲地生产的产品200亿,乙地生产的产品100亿,对合并后
的新国家而言,新增的GDP为300亿,总和增加了。
• 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 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
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 4.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投资从300增至 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 解: S=-1000+0.25y,i1=300,i2=500
• c=y-S=1000+0.75y
•
y1=〔α+i1〕/〔1-β〕=〔1000+300〕/〔1-0.75〕=5200〔10
• 〔3〕求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而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 解〔1〕yp=0.7*6000+0.3*6000=6000,c=200+0.9*6000=5600
• 〔2〕 yp=0.7*7000+0.3*6000=6700,c=200+0.9*6700=6900670=6130,
•
y’p=0.7*7000+0.3*7000=7000,c=200+0.9*7000=6500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12)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填空题
1.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
a.物品与劳务
b.物品
2.无论什么原因,名义工资的粘性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工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短期总供给()变动。
a.反方向
b.同方向
3.粘性价格理论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a.慢于
b.快于
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变动。
a.反方向
b.同方向
5.错觉理论是指()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从而作出错误决策。
a.投资
b.物价水平
6.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是()。
a.短期总供给曲线
b.长期总供给曲线
7.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
a.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8.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西方经济学12章习题答案
11、(1)最终产品法:银矿 银-项链,项链为最 、 最终产品法 银矿-银 项链 最终产品法: 项链, 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万美元。 终产品,价值 万美元。 (2)第一阶段: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第二阶 第一阶段:开矿阶段生产 万美元, 第一阶段 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 万美元, 段: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万美元,即40 –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 万美元 万美元, 万美元. 万美元 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收入法核算 收入法核算GDP=工资 利润。生产活动中所 工资+利润 收入法核算 工资 利润。 获工资共计: 万美元, 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万美元,生产活动 万美元 中所获利润(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 中所获利润 用收入法共计得GDP12.5 + 27.5 = 40 万美元。 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 是相同的。 的GDP是相同的。 是相同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第三, 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分析要以微观分析为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即,宏观经济分析要以微观分析为理论基础。
3、区别:流量是在一定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 维度;而存量则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 维度。 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 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经由 流量而发生变化,如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 国民收入来计算的。 存量是通过流量加上去的,存量不能相加。 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理由:因为公司债券利息是从公司当年生产所得中 分出来的一部分,是机构部门营业盈余一部分,就是 GDP的一部分,所以记入GDP; 政府债券利息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其来源是政府税收, 而政府税收如来源于生产税,在计算生产税净额时已 记入GDP了,如来源于收入税,在计算营业盈余时也 已记入GDP了,所以不再重复计算。 政府公债利息是 政府的转移支付,没有参与生产,只是把一部分钱从 政府转到 国内生产总值 资本消耗补偿, 、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 资本消耗补偿,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 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 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 即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 500 = 4300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c–i–g ,因此, 因此, 从 亿美元。 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 代表政府预算赢余, 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 用 代表政府预算赢余 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 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 ,从而有 T = BS + g = 30 + 960 = 990亿美元 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 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 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则有y 亿美元。 则有 D=NNP–T = 4300–990 = 3310亿美元。 亿美元 (5)储蓄 储蓄S=yD–C= 3310–3000 = 310亿美元。 亿美元。 储蓄 亿美元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19章 经济增长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
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资则工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下降并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下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答: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必须区分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其中,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
例如,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那么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此时面粉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
西方经济学原理第十二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9、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 、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 投资恒等 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 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 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 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 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 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 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 济的总供给( 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 )和总需求( )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 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 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 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 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 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 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 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 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 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 经济扩张和收缩。 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 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 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 经济的均衡状态。 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 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3、解答: 、解答: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 总和不会有影响。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总和不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 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 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 , GDP总和不会有影响。如:甲国向乙国出口价值 万美 总和不会有影响。 甲国向乙国出口价值10万美 总和不会有影响 乙国向甲国出口价值8万美元 对甲来说, 万美元, 元,乙国向甲国出口价值 万美元,对甲来说,计入 GDP中的净出口为 万美元,计入乙的 中的净出口为2万美元 中的净出口为 万美元,计入乙的GDP中的净出口 中的净出口 万美元, 总和为零。 为—2万美元,两国 万美元 两国GDP总和为零。若两国并成一个国 总和为零 从收入看,甲的收入为10万美元 乙的收入为8; 万美元, 家,从收入看,甲的收入为 万美元,乙的收入为 ;从 支出看,甲的支出为8万美元 乙的支出为10万美元 万美元, 万美元, 支出看,甲的支出为 万美元,乙的支出为 万美元,所 以无论用收入法还是支出法, 都是18万美元 以无论用收入法还是支出法,GDP都是 万美元。 都是 万美元。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301c284b-6ebf-11ec-89ae-7cb59b590d7d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宏观部分)主编:高鸿业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01第1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0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8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7第1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2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7第1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46第二1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52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60第二3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65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在微观上是合理有效的,而在宏观上是不合理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体经济的单一经济主体的最优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核心理论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价格机制的运行进行,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国民收入进行-0-j、 c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收入(产出)的决定被执行。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和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单位:亿美元
www.khd课后a答w案.网com
课后答案网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 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 亿 美元。
www.khd课后a答w案.网com
课后答案网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 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 (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 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 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 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 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 入 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 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 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 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 GDP。
(2)从 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c–i–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
(3)用 BS 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 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则有 BS=T–g ,从而有 T = BS + g = 30 + 960 = 990 亿美元
( 6 ) 用 1998 年 作 为 基 期 , 1998 年 GDP 折 算 指 数 = 名 义 GDP/ 实 际 GDP=1450/1450=100%,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6.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 GDP、NDP、NI、PI、和 DP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 为什么?
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 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 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 GDP ,NDP 和 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增加 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 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 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4.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 7.5 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 50 千克银卖 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 10 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 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 卖给消费者,售价 40 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 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 GDP。 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 40 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的 GDP 为 12.5 + 27.5 = 40 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是相同的。
5.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 1998 和 1999 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
表所示,试求:
1998 年
1999 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书本
100
10 美元
110
10 美元
Hale Waihona Puke 面包(条)2001 美元
200
1.5 美元
菜豆(千克)
500
0.5 美元
450
1 美元
(1)1998 年名义 GDP; (2)1999 年名义 GDP;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少百 分比? (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少百 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 (6)以 1998 年为基期,计算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解答:(1)1998 年名义 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 美元
课后答案网
www.khd课后a答w案.网com
(2)开矿阶段生产 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30 万美元,即 40 – 10 = 30 万美元, 两阶段共增值 40 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 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 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
3.如果甲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
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 GDP,对两国 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0 台机器,价值 1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00 套服装,价值 8 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 GDP 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 出口 – 2 万美元;从两国 GDP 总和看,计入 GDP 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 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 10 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 增加 10 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 800 套服装, 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 8 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 8 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 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 1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 18 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 还是从支出看,计入 GDP 的价值都是 18 万美元。
(3)从 GDP=c + i+ g + (x - m)中可知,政府支出 g = 5000–3800–200 - ( - 100 ) = 1100 亿元
9.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 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 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 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 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 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 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 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 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 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2)用 i 代表投资,用 Sp ,Sg ,S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 则为 Sg = t–g = B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 在本题中,Sg=BS=-200 亿元
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 在本题中为 100,因此 i = Sp + Sg + Sr = 300 + (- 200) + 100 = 200 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 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 yD=NNP –T = 4300–990 = 3310 亿美元.
(5)个人储蓄 S=yD–C= 3310–3000 = 310 亿美元.
7.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 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 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 200,消费是 3800, 贸易赤字是 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解答:(1)用 S 表示储蓄,用 y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 = yD–c = 4100–3800 = 300 亿 元
(2)1999 年名义 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 美元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实际 GDP=1450 美元,1999 年的实际 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9 年实际 GDP= 1850 美元,1998 年实际 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 美元,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 (5)GDP 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 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 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