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 备考策略 向超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2018 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导语】高考地理可以说是文综里面最难的一科了,所以大了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供参考。

1 、聚合思维法是指从不同,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 逆向思维法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

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 假设思维法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

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 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 形象思维法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考地理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

18高考复习策略

18高考复习策略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策略资料来源:西安高考研讨会(北京智达领航教育集团)资料整理:武威第七中学刘翼一、高考地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近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1、以基本地理知识考查为主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能力。

在高考试卷中,基础知识往往占到65%-70%。

2、注重对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尽管每年给予的地理试题的情境是全新的,但是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都来自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新课程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即考生面对试题的新情境,是否能够迅速从已经构建的知识体系中调动和迁移知识和原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地理答题思路与技巧

2018年高考地理答题思路与技巧

市交政劳科, 地水原动历, 环境信经基!
小尺度
(2)分析在甲地附 近建设磷酸盐工业 城需要克服的不利 地理条件。(8分)
市交政劳科, 地水原动历, 环境信经基!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 (3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 乏;(3分)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基础设施 薄弱逆推法/三段论 第一步 在哪里——位置 第二步 为什么——解释 (水循环;河、湖水文) 第三步 怎么样——结论(总结语)
(2008年文综1)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2)说明G河 水量丰富的原 因(11分)。
自然环境影响:
土地生气水(水系)
人类活动影响:
结论—假设—逆推法 答案:流域位于赤道地区(2分),终年(受赤道低 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3分);流域 大部分为盆地(2分),支流多(2分),集(汇)水 区面积广(2分)。 (2个大项共含5个得分点)
青藏高原积雪 和冰川减少
(3)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地面的反射 率会降低,地面增温,(2分)亚洲东部陆地 气温偏高,(2分)增强了夏季海陆温差,导 致东南季风偏强,(2分)雨带向北推进速度 偏快,因此北方的降水偏多,南方出现大范围 的高温天气。(2分)(地温、气温、季风增 强和南北降水与气温等4个方面,合计8分)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7分)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特别是海运;技术水平高; 工业基础好基础;政策支持; 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 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 (邻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1.铁路、公路选址的条件:
交 通 区 位
土地生气水,人经资科城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 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 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 平均分0.40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备考教学策略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备考教学策略

(二)试卷结构
第Ⅰ卷 选择题 (11×4’=44’)
必做题(46’)
选做题(2选1)
信息多样
角度多变
突出主题
风格相似
围绕某一主题情境 目标多元 (1纵向考查,从事实 )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8 分)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以区域为背境,围绕最能 判断到原理分析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体现区域特点的关键要素立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 3. 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共4组) 体化、纵深式考查。 并说明理由。( 4分)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2018年高考文综地 理备考教学策略
一. 近3年重庆市高考试卷使用变化
年 份
2015年
海南省: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自主要命题省:京、津、苏、沪 、浙
全国卷使用省份 重 庆
独立命题
(重庆卷)
全国卷Ⅰ
(乙)
全国卷Ⅱ
(甲)
广西、宁夏、吉林、黑龙
全国卷Ⅲ
(丙)
河北、河南、山西、 江、辽宁、云南、贵州、 陕西、湖南、 湖北、 青海、西藏、甘肃、内蒙 江西 新疆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 全国 Ⅱ)(22分) 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 白令海峡(图 7)宽 35~86千米,平均水深 42 米,最大水 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 年,江苏 深 52 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 全盛时,亚欧大陆 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 和苏北 两部分(图 1)。据此完成 1~3 题。 (2017全国Ⅱ) 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 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 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 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 第Ⅱ卷 越。

2018高三地理的备考复习策略

2018高三地理的备考复习策略

2018高三地理的备考复习策略下面由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高三地理的备考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18高三地理备考建议1、注重能力培养和思维转化为什么会出现上面提到的问题,首先,课本主要讲述的基础知识,现在高考不是简单对知识点记忆的考察,而是注重考察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对于学生能力的考察,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描述论证的能力,高考考察由过去知识立意转为现在的能力立意。

但是在高一、高二学习阶段,可能受限于我们在这期间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和考试模式,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式记忆,而非主动的探索,到高三阶段,题目难度加大,考试内容并不是简单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记忆或浅显的应用,而是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地理规律,然后应用这些地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离下一年高考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那么如何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一个成绩,所以要求我们在地理复习中,要的学习一种思考地理问题的思维,从而能够快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2、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新学期开始,学校基本就开始一轮复习,在一轮复习中,应该主要抓哪些方面?在一轮复习阶段:首先要对于主干知识体系进行一个系统的构建,主干知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运动的五大规律,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植被)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以及区域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求我们回归教材,提取教材中的主干知识,然后在看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将主干知识在头脑中梳理成一个逻辑体系结构。

大小模考以及每年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是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是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演绎和迁移,而且知识的侧重点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果在一轮复习中,如果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考试中就会遇到很多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在一轮复习阶段,夯实基础,系统梳理主干知识,一方面在复习中把握知识点的准确性,要把握知识点的全面性,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建立一个系统,条理的知识体系。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考前增分策略(突破选择题的四类方法1)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考前增分策略(突破选择题的四类方法1)

和温度、等压面上下的气压差异等;在一些几何图示中确定分析方
向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方法一 图解法
破解攻略·技法指导 即学即用·方法练通
答案
解析
[ 例 2] 如 图 所 示 为 我 国 某 地 本题组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 (36°34′N)一房屋的大门,大门朝南,能力,解题难度较大。添加辅助 大门上方 1米处有一雨棚。 据此回答 线可增强图像的直观性,提高解 (1)~(2)题。 题效率。如图A,作出冬至日正 午太阳光线,使其通过雨棚边缘 从大门顶部射入,该地冬至日正 内容 午太阳高度为30°,可计算雨棚 的宽度为1.732米。 C (1) 既能很好地遮雨 , 又能保证冬至日 正午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大门,则 该雨棚的宽度宜设计为( ) A.1米 B.1.414米 C.1.732米 D.2米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方法一 图解法
破解攻略·技法指导 即学即用·方法练通
答案
解析
如图 B, 作某日正午太阳光线, 使 (2)按以上要求装好雨棚,全年正午 雨棚的影子正好落在门口,通过 有太阳光线射入室内的时间为( B ) 计算可知α= 60 °,即此时正午 太阳高度为 60°,正午太阳高度 A.半年 B.近8个月 内容 大于 60 °时,正午太阳光线将无 C.10个多月 D.全年 法射入室内,小于 60°则可以射 入室内。 即太阳直射 6°34′N 以 南的时段( 约为 8 个月)正午太阳光 能射入室内。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方法一 图解法
破解攻略·技法指导 即学即用·方法练通
3.图形转化巧突破 有些选择题中所给的图像比较抽象或者不太常见,仅靠读图想象不
容易透彻理解图中信息,这时需要认真析图,将其转化为直观的图

2018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指导

2018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指导

2018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指导2018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指导知识篇: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分析2014-2017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所涉及的考试内容可发现,高考试题丝毫不回避学科主干知识。

近三年江苏高考以教材重点核心内容为主,主要集中在地理圈层、天气与气候、整体性与差异性、工农业、地理区位、交通、能源、环境等内容中。

如果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清晰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学生遗忘或易错的高频考点,以构建知识体系的方式进行回顾,巩固强化考点知识。

自然地理重在掌握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复回顾时,可以按两类主线为线索,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体系。

一是以地理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为线索展开,例如下图(图2),通过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各地理现象有机的串联起来,也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重要规律;二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为线索展开,例如下图(图3),以某一地理空间为主线,将这一地区的各类自然地理现象一一纳入其中掌握,这也遵循了地理环境具有地域性的规律。

人文地理重在方法思路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

因此,在复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

其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其中,这就是“区位”,从农业、工业、城市、人口到交通,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

区域地理重在区域特征及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复的核心在于如何去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技巧篇: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说到解题技巧,其实质就是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答案。

技巧源于知识,但又高于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分别从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角度巩固强化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8届高三 考前复习备考 地理

2018届高三 考前复习备考 地理

近年高考地理试题最明显的变化
1.地理计算、地球运动、区域定位、纯知识类试 题明显减少。 2.直接从试题中找出所问,回答问题缺少思维含 量和学习过程的考查减少。 3.对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考查减少,自然地理要 素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的考查增多。
例如: 2017全国(I)卷: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 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图中的曲 线示意当地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 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 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高考试卷命题特点
注重选拔、 面向基础、 区域考查、 人地观念、 彰显能力 联系实际 综合思维 核心素养
试题选材更接近生产、生活,凸显实 用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 渗透价值观
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
微观考查精细化 社会关注点切入 人地协调为主线 热点问题不回避 核心素养显能力 思维考查深度化 区域关联点組题 价值取向是方向 基础主干为重点 开放实用接地气
考查目的和侧重方向的变化
曾经: 知识、理解、运用 现在:能力、素养、价值观
今日高考淡化内容
流行的、 生命力短的 纯理论性与现实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小的 没有思维含量且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 焦点过热、国际和社会敏感或有争议的
纯理论性试题数量减少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 P地.读图完成3—5题。
3. 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4. M、N、P、Q四地中, 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答案: 3A 4C 5D
没有学习过程且思维含量低试题减少
5.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 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BHale Waihona Puke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 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 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 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 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 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 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 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C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 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 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第五、今年的试题既有地理味,又体现了“立 德树人”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36题以中国 企业到非洲坦桑尼亚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和建设 配套加工厂为素材,考查了考生地理学科中产 业地理和区位分析等必备知识和核心能力,又 从“中国企业走出去”角度体现了“一带一路” 的国家战略。第43题以古村落旅游开发为主题, 从平衡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 游角度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理解和认识。
选择题特点
1、题干大多提供了类型丰富的背景材料,关注 社会热点 2、多为组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综 合性强 3、对纯记忆知识的考查相对淡化,强化对知识 的理解和应用 4、侧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综合 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侧重考查聚合思维、合情推理、判断的能力 6、单项为主,偶尔包含了组合型选择题
【答题情况】 满分率:1.89%; 第2点答到的少; 第1点有些考生因为表述不准确丢分; 第3点较易得分; 得5分的最多。
【答案】 剑麻纤维生产: 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 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 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 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第三,题目注重情境的创设,要求考生根据题 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着重 考查考生运用存量知识(已有知识)和增量知 识(题目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的 类型也比较丰富,有生活情境(如第1—3题)、 生产情境(如第4—5题、第36题)、学术情境 (第6—8题、第9—11题、第37题)。情境的 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图像类型有景观照片、剖 面示意图、统计图、区域图等。尤其是学术情 境较多,加大了题目的难度。
选择题解题策略
1、选择题正确选项“四标准” 2、认真审题,提取解题条件 明示条件 暗示条件 限制(特定)条件 多重条件 多余(干扰)条件 3、回忆联想,整合分析,比较筛选 难在辨清主次(最佳答案,最主要 特征、原因、作用或功能)
非选择题特点
1、非选择题难度大于选择题。 2、必做题一般一道自然地理为主,一道人文地 理为主。难度上,前者较难,后者较易。分值上 相差不大。必做题难度大于选做题。 2、基本上为问答题(简答题),一道题一般三问 到四问。 3、区域切入,有主题有情境有材料,问题从材料 中来,答案到材料中找。 4、侧重考查发散思维、综合思维、批判性思维。 5、注重尺度、格局、过程的分析。
把握高考特点和变化,搞好地 理一轮复习
湖南师大附中 向 超
2010—2017年湖南省地理高考成绩
选择题平均 分 选择题得分 率 非选择题平 均分 非选择题得 分率 总分平均分 总分得分率 2010 17.7 3 40.3 0 31.2 5 55.8 0 48.9 8 48.9 8 2011 21.4 0 48.6 4 34.3 0 61.2 5 55.7 0 55.7 0 2012 24.5 3 55.7 5 35.8 1 63.9 5 60.3 4 60.3 4 2013 24.7 4 56.2 3 30.0 1 53.5 9 54.7 5 54.7 5 2014 25.7 4 58.5 0 30.6 0 54.6 4 56.3 4 56.3 4 2015 23.5 5 53.5 2 26.8 5 47.9 5 50.4 0 50.4 0 2016 26.5 6 60.3 6 31.7 1 56.6 2 58.2 7 58.2 7 2017 17.9 7 40.8 4 29.4 4 52.5 7 47.4 1 47.4 1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B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 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 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 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 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0世纪90年代初地理高考试题
34.读图,回答:(5分) (1)国家名称:A是 ,B是 。 (2)高原名称:C是 ,D是 。 (3)E湖的名称是 ,它是仅次于 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F湖的名称是 ,它是仅次于 湖的世界第二深湖。 (4)B国沿海为 气候,其它地方为 气候。
能力立意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 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错误】
①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而我国处于亚热带气候区。
②由于剑麻的生长属热带气候,而我国大多属温带大陆 性气候。 ③剑麻是热带经济作物,气温高,光照好,我国缺乏热 地气候区。 ④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市场需求大。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 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 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 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 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 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36 非选择题 37 43
22 24 10 10
选做题
44
第一,以往试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一般各2组 题,较为均衡,而今年选择题偏重自然地理, 有三组9道自然地理题,只有一组2道人文地理 题,当然有两组题目也涉及到了人为因素的影 响,题目的综合性较强,总体难度也比去年大。
第二,与以往一样,非选择题必做题一道偏 重人文地理(第36题),一道偏重自然地理 (第37题),分值也没有变化。但以往两道 题目共7问,今年有8问,增加了一问。第36 题考产业地理,较常规,难度不大,第37题 考垂直自然带的内部分异,题材偏重学术情 境,考生较陌生,并且考得深且细,对学生 阅读图文材料和即时学习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难度较大,应该区分度会较好。综合起 来,今年试题难度比去年大。
2017年课标卷1考查内容统计表
题 型 题 号 1 —3 4 —5 选择题 6 —8 9—11 主 干 知 识 分 值 12 8 12 12
生物(城市绿化植被) 工业(德国海德堡印刷产业集群)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内流湖流域的自 然环境分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寒冷期覆膜、积 雪对气温及日变化的影响、气温日变 化规律及时差) 农业和工业(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坦桑 尼亚种植并加工剑麻) 垂直地域分异(山地苔原带生物多样 性的垂直变化及阳、阴坡的差异) 旅游的合理开发(桂林江头洲村的传 统古村落开发) 外来物种入侵(东北林区柽柳入侵对 天然林的危害)
试题难度变化:前三年逐步降低,后五年波状起伏, 今年难度创新高。
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的特点
●选拔性:
难度适中,区分度大;常规题和创新题结合; 核心知识和边缘知识结合
●公平性:
回避教材上的活动和各地模拟试题的题目;情 境和材料新颖
●抽样性:
知识抽样,材料先行
知识立意 考查知识和原理本身,主要是再认和 再现
第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生物与环 境的关系继续成为考察的热点。近年来,在一 定的区域环境中考查自然环境要素的关联性, 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全国卷的一大 特点,近年更为突出。
第1—3 城市街道绿化带中落叶阔叶林与 题 常绿灌木 第8题 干旱区盐湖流域耐旱植物增加对 湖泊环境的影响 第36题 剑麻的种植和加工 第37题 山地苔原带生物多样性的地域分 异 第44题 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
素养立意
“一 体四 层四 翼” 高考 评价 体系
(学科情境 与问题,分 数量化)
(真实情境 与问题,分 层评价)
强调知识结 构,重点考 查记忆知识 的数量与熟 练程度。
强调能力结 构,重点考 查运用知识 的质量与思 维品质。
强调素养构成, 重点考查核心 素养形成状况 与综合表现水 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