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关于茶的对联
中国茶文化对联

中国茶文化对联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关于中国茶文化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茶文化对联一上联:溪边奇茗冠天下;下联:武夷仙人从古栽。
上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下联: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上联:诗写梅花月;下联:茶煎谷雨春。
上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下联: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
上联:色到浓时方近苦;下联:味从回处有余甘。
中国茶文化对联二上联:座畔花香留客饮;下联:壶中茶浪拟松涛。
上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从来佳期茗似佳人。
上联:一日无茶则滞;下联:三日无茶则病。
上联:雪芽芳香孝匀生;下联:不亚龙井碧螺春。
上联:秀萃名潮,游目濒来过溪处;下联: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上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下联:回归可缓,试歌陌上花来。
中国茶文化对联三上联:入座煮龙团,去天尺五;下联:造楼舒凤彩,拔俗千寻。
上联:如此湖山归得去;下联:诗人不做做茶农。
上联:认春轩内一杯茶;下联:春在堂皇前笑语哗。
上联:奇乎不奇,不奇又奇;下联: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上联:莫惜更长浊短;下联:一帘疏月茗浓。
上联:名茶之中是珍品;下联:祁门红茶是英豪。
上联:龙团雀舌香自幽谷;下联: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中国茶文化对联四上联: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下联: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上联: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下联: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
上联:海上扫狂鲸,金瓯无缺;下联:楼头煮团凤,玉液流香。
上联:得与天下同其东;下联:不可一日无此君。
上联: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下联: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上联: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下联:远帆无数,坐盈盈酒水从罨画溪来。
关于茶的对联80条

关于茶的对联80条范文一:关于茶的对联80条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饮品之一。
关于茶的对联不仅可以宣扬茶文化,更可以为茶人营造一个氛围,增强茶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以下是关于茶的对联80条:一、茶香扑鼻,清香袭人二、品茶品人生,人生品茶品天下三、喝茶品人品,人品品茶品天下四、万物皆有道,茶道尤为高雅五、茶韵生活情,生活茶韵意六、回味无穷,品味绵长七、一杯清茶,品味人生八、一壶香茗,品味岁月九、一味红茶,品尝人生十、一杯绿茶,品味自然十一、一杯乌龙,品味灵性十二、山麓茶香,溪畔舒适十三、茶未叶先香,花开叶更鲜十四、茶叶舒展,内敛而弥散十五、茶性温和,清新翠绿十六、茶,文化交融的化身十七、茶,香韵悠长的艺术十八、茶,宜人的品质之选十九、茶,滋养身心的天赐之物二十、茶,生命寿命的良方二十一、茶,闲情雅趣的精粹二十二、茶,健康和美的双重保障二十三、茶,自然的馈赠,艺术的献礼二十四、茶,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二十五、茶,消除疲劳的良药二十六、茶,陶冶情操的法宝二十七、茶,世间真精神的象征二十八、品茶不求功德,喝茶自得清福二十九、清莲如镜,茶香溢口三十、志逐高山云海,情求静泉茶意三十一、静坐品茗,自在逍遥三十二、闻香品茶,静心观性三十三、师茶不是为学,茶友为伴而知音三十四、三分茶气七分情,浓韵茶心襟壮怀三十五、三分品品,七分恬淡三十六、充盈一杯清茶,畅享清新润泽三十七、闻茶香,欣人生三十八、品滋味,尝生命三十九、茶无言,意长久四十、茶之幽香,其香在于性四十一、若非淡泊佳茶,何处忘忧安闲四十二、品茶外乐,心静自然如茶四十三、佳茗吟咏,心与茶相契四十四、夏日落日,一杯茶意浓四十五、秋日深山,一杯茶意长四十六、冬日寒风,一杯茶意温四十七、春日复新,一杯茶意动四十八、大自然的玫瑰,丝丝缕缕地溢出茶香四十九、品味茶叶洗尽铅华之后,回归生命本质五十、一片茶叶,有世间一切五十一、青翠少年,浓情似酒,花香流年,淡泊如茶五十二、清绿琼浆,春雨飘零五十三、茶意一缕,美意千重五十四、焙龙舒凤醇香满碗,雨打芭蕉清香溢心五十五、好茶带给人风景,好茶开启人生之旅五十六、品味茶韵,领略人生五十七、半包香茗,一壶温暖五十八、泼茶小碗,幸福天堂五十九、静坐品茶,明月流芳六十、茶叶飘香,卡在心头六十一、茶香入骨,回味无穷六十二、嗜茶成瘾,入茶深情六十三、茶上九天,茶下万花六十四、人生在茶中悟,一壶清茶半世情六十五、品尝人生,茶是自然之韵六十六、茶是一种气味,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六十七、茶香氤氲中,茶坐清闲意六十八、畅达心情,爱茶如赋六十九、心有灵犀,意有茶席七十、不语茶香,香里藏花七十一、茶与你我同在,培育静思人七十二、品茶观人生,思维心灵畅七十三、喝茶觅禅,静享忘我七十四、喝一口茶,舒缓一天疲惫七十五、慢慢地品读,细细地回味七十六、一泓泉水,一杯清茶,润泽生命七十七、茶透心扉,与世界约会七十八、茶敌花香,情韵悠长七十九、饮一杯茶,品一种人生八十、文人雅趣,茶道品韵以上80条茶的对联,尽显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古人关于茶的诗句对联

古人关于茶的诗句对联上联:春风解恼诗人鼻;下联: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上联:潞公煎茶学西蜀;下联: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上联:寒夜客来茶当酒;下联: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上联:磨成不敢付僮仆;下联: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上联:何须魏帝一丸药;下联: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上联:茶映盏毫新乳上;下联: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上联:寒涧挹泉供试墨;下联: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上联:更作茶瓯清绝梦;下联: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上联:银瓶泻油浮蚁酒;下联: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上联:春烟寺院敲茶鼓;下联: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上联:茶鼓适敲灵鹫院;下联: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上联:寒泉自换菖蒲水;下联: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上联:黄金碾畔绿尘飞;下联: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上联:小石冷泉留翠味;下联: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上联:长安酒价减千万;下联: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上联:茶甘酒美汲双井;下联: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上联:茶鼎夜烹千古雪;下联: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上联:欲试点茶三味手;下联: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上联:入社陶公宁止洒;下联: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上联: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下联: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佚名上联:媚春光草草花花;下联: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上联:待到春风二三月;下联: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上联:春风修禊忆江南;下联: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上联:寒灯新茗月同煎;下联: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上联:草堂幽事许谁分;下联: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上联:平生于物之无取;下联:消受山中水一杯。
——孙一元上联:竹灶烟轻香不变;下联:石泉水活味逾新。
——蓝仁上联:冷然一啜烦襟涤;下联:欲御天风弄紫霞。
——潘允哲上联:济入茶水行方便;下联: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上联:小桥小店沽洒;下联: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上联:舌底朝朝茶味;下联:眼前处处诗题。
有哪些描述茶文化的对联

有哪些描述茶文化的对联中国人很早前就已经有了喝茶的习惯,我国的一些地区也依然存在着每天喝茶的习惯,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描述茶文化的对联,希望大家会喜欢!描述茶文化的对联【经典篇】1. 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2.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3.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4.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5. 剪取吴淞半江水,且尽卢仝七碗茶。
6. 四方来客,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7. 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远帆无数,有盈盈轨水从罨画溪来。
8.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9.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扬落花风。
10.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描述茶文化的对联【精选篇】1. 近水楼台先得月,芳香茶叶最清心2.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3. 清音盈客座,和气透茶杯4. 芳香清意府,碧绿净心源5. 春满壶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来6. 相如聊解渴, 谢朓喜凝眸7. 香茶一杯解乏力,古语三句振雄心。
8.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茅光照玉瓯青。
9.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香荡文思。
10.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毛尖。
11. 北汲百泉池中水; 南采龙井山上茶。
12. 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13. 石鼎煎香俗肠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14. 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15. 谈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16. 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17.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18. 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描述茶文化的对联【最新篇】1. 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2. 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3. 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4.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5. 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6.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7. 德必有邻邀陆羽园经涉足学卢仝8. 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9. 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10.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11.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12. 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13. 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14.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15.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古代茶联:

古代茶联:陆羽普经卢仝解渴,武夷品俊顾渚香浓。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滋味美如花上露,清凉净似石中泉。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茶科所、御茶园、水帘洞的茶联:碧水煮红袍细品神奇岩韵,丹山采肉桂饱领仙境风情。
(茶科所)岩茶以得天独厚所制之工非草创,泉水唯在山者清前后接踵若薪传。
(御茶园)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偶竹为邻。
(水帘洞茶室)斗茶范仲淹的《斗茶歌》是泳武夷茶的第一名篇范仲淹(988-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脍炙人口,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这首斗茶歌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延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以及诗品)和煮茶技艺的高低。
这种方式的宋代文士茗饮活动中颇具代表性,从他的诗可以看出,宋代武夷茶已是茶中极品、也是作为斗茶的茶品。
同时写出宋代武夷山斗茶的盛况。
其诗为: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朝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有关茶文化的对联

有关茶文化的对联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于是就有了很多的有关茶文化的对联。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茶文化的对联,一起来看看。
有关茶文化的对联上联:座畔花香留客饮;下联:壶中茶浪拟松涛。
上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从来佳期茗似佳人。
上联:一日无茶则滞;下联:三日无茶则病。
上联:雪芽芳香孝匀生;下联:不亚龙井碧螺春。
上联:秀萃名潮,游目濒来过溪处;下联: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上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下联:回归可缓,试歌陌上花来。
上联:溪边奇茗冠天下;下联:武夷仙人从古栽。
上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下联: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上联:诗写梅花月;下联:茶煎谷雨春。
上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下联: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
上联:色到浓时方近苦;下联:味从回处有余甘。
上联:入座煮龙团,去天尺五;下联:造楼舒凤彩,拔俗千寻。
上联:如此湖山归得去;下联:诗人不做做茶农。
上联:认春轩内一杯茶;下联:春在堂皇前笑语哗。
上联:奇乎不奇,不奇又奇;下联: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上联:莫惜更长浊短;下联:一帘疏月茗浓。
上联:名茶之中是珍品;下联:祁门红茶是英豪。
上联:龙团雀舌香自幽谷;下联: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下联: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上联:接洽从石出情宜冽;下联:茶自峰生味更园。
上联:剪取吴淞半江水;下联:且尽卢仝七碗茶。
上联: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下联: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上联: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下联: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
上联:海上扫狂鲸,金瓯无缺;下联:楼头煮团凤,玉液流香。
上联:得与天下同其东;下联:不可一日无此君。
上联: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下联: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上联: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下联:远帆无数,坐盈盈酒水从罨画溪来。
茶文化的经典对联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历代茶对联及茶诗汇编

历代茶对联及茶诗汇编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杭州涌金门藉香居茶室联)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做做茶农。
(西湖民间流行联)接洽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
(西湖龙井茶室秀草堂联)座畔花香留客饮,壶中茶浪拟松涛。
(杭州吴山茶室联)得与天下同其东,不可一日无此群。
(杭州“茶人之家”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上海“天然居”茶楼联) 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湖南衡册望岳门外红茶亭联)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广州长三眼桥茶亭联)认春轩内一杯茶,春在堂前笑语哗。
(浙江德清“春在堂”茶室联)名茶之中是珍品,国际红茶是英豪。
(国际市场赞祁门红茶)雪芽芳香孝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
(都匀毛尖赞联)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武夷岩茶赞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无锡惠山二泉亭)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远帆无数,坐盈盈酒水从罨画溪来。
(宜兴杜牧之水榭)秀萃名潮,游目濒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杭州龙井)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杭州龙井)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
(福建罗源圣水寺茶楼)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
(福州古茶亭)剪取吴淞半江水,且尽卢仝七碗茶。
(上海半淞园一集句)入座煮龙团,去天尺五;造楼舒凤彩,拔俗千寻。
(上海沪江第一茶楼)海上扫狂鲸,金瓯无缺;楼头煮团凤,玉液流香。
(上海沪口第一茶楼)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回归可缓,试歌陌上花来。
(杭州九溪村海亭)奇乎不奇,不奇又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西安奇园茶社)莫惜更长浊短,一帘疏月茗浓。
(联句)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蒙藏流行联语)色到浓时方近苦,味从回处有余甘。
(台湾民联)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
茶文化诗词对联

1.元代诗人刘秉忠——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尝云芝茶》)2.杨万里的咏茶诗曰犀日何缘是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枪。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3.西晋左思的《娇女》“心为茶荈剧。
吹嘘对鼎”。
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
4.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5.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6.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7.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8.回文诗: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
在题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9.《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
他们是: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
诗曰: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和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茶文化:古代茶诗及茶联

茶文化:古代茶诗及茶联《茶诗》茶元稹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李白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藍素軒遺茶謝之》明.邱雲霄禦茶園裏春常早,辟穀年來喜獨嘗。
筆陣戰酣青疊甲,騷壇雄助錄沈槍。
波驚魚眼聽濤細,煙暖鴟罌坐月長。
欲訪踏歌雲外客,注烹仙掌露華香。
《詠茶》宋·蘇軾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貢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武夷茶》清.陸廷燦桑苧家傳舊有經,彈琴喜傍武夷君。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醒睡功資宵判牘,清神雅助畫論文。
春雷催茁仙岩筍,雀尖龍團取次分。
《嘗雲芝茶》 [元] 劉秉忠鐵色皴皮帶老霜,含英咀美入詩腸。
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觀先通聖妙香。
海上精華難品第,江南草木屬尋常。
待將膚腠侵微汗,毛骨生風六月涼。
《對茶》 [唐] 孫淑小閣烹香茗,疏簾下玉溝。
燈光翻出鼎,釵影倒沈甌。
婢捧消春困,親嘗散暮愁。
吟詩因坐久,月轉晚妝樓。
《尚書惠蠟麵茶》 [唐] 徐寅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沈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 [元] 謝宗可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
月圓影落銀河水,雲腳香融玉樹春。
陸井有泉應近俗,陶家無酒未爲貧。
詩脾奪盡豐年瑞,分付蓬萊頂上人。
《峽中嘗茶》[唐] 鄭穀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裏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嘴香。
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家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行业知识:关于茶诗联

茶联,乃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枝夺⽬鲜花。
相传最早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唐⾄宋,饮茶兴盛,⼜受⽂⼈墨客所推崇,因此,茶联的出现,⾄迟应在宋代。
但⽬前有记载的,⽽且数量⼜⽐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
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汲来江⽔烹新茗,买尽青⼭当画屏。
扫来⽵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杯成化窑。
雷⾔古泉⼋九个,⽇铸新茶三两瓯。
⼭光扑⾯因潮⾬,江⽔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能评⽔,⾃古⾼僧爱⽃茶。
楚尾吴头,⼀⽚青⼭⼊座;淮南江北,半潭秋⽔烹茶。
近代茶联更多,现择录部分如下:为爱清⾹频⼊座,欣同知已细谈⼼。
只缘清⾹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四海咸来不速客,⼀堂相聚知⾳⼈。
欲把西湖⽐西⼦,从来佳茗似佳⼈。
⼀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欲仙。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此君。
尘虑⼀时净,清风两腋⽣。
⾹飘屋内外,味醇⼀杯中。
扬⼦江⼼⽔,蒙顶⼭上茶。
客⾄⼼常热,⼈⾛茶不凉。
美酒千杯难成知已,清茶⼀盏也能醉⼈。
外风清移⽉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诗写梅花⽉,茶煎⾕⾬春。
萃明湖游⽬频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情正及采茶时。
名忙,为利忙,忙⾥偷闲,且喝⼀杯茶去;劳⼼苦,劳⼒苦,苦中作乐,再倒⼀杯酒来。
在街⾯卖,茶在壶中吐⾹。
龙井云雾⽑尖⽠⽚碧螺春,银针⽑峰猴魁⽢露紫笋茶。
疑成云雾顶,飘出晨露⾹。
剪取吴淞半江⽔,且尽卢仝七碗茶。
四⽅来客坐⽚刻⽆分你我,两头是路吃⼀盏各⾃东西。
陆⽻摇头去,卢仝拍⼿来。
佳肴⽆⾁亦可,雅谈离我难成。
泉从⽯出情宜冽,茶⾃峰⽣味更圆。
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远帆⽆数,有盈盈轨⽔从罨画溪来。
秀萃明湖,游⽬频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半壁⼭房待明⽉,⼀盏清茗酬知⾳。
饮⼀盏新绿,染满⾝清⾹。
半榻梦刚回,活⽕初煎新涧⽔;⼀帘春欲暮,茶烟细扬落花风。
趣⾔能适意,茶品可清⼼。
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中国古代茶诗茶联

中国茶诗茶联中国古代茶诗茶叶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中国茶叶历史源远流长,这与茶诗(词)的流传有很深的因缘,历代诗人以茶抒情,以茶遣兴,以茶会友,以茶联谊,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
历代茶诗很多,特别是唐宋著名诗人的茶诗更是绚丽多采。
现从钱树霖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茶诗》和李传轼编的《中国茶诗》中摘录了五十多首唐宋明清茶诗(词),以餐读者。
读了一首好茶诗,犹如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其乐无穷。
唐朝茶诗1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李白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说明: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
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
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2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皇甫冉采茶非采芽,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玉孙草,何时泛宛花。
3 .重过何氏五首(选一)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说明:这首诗是写一个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台上饮茶。
兴致来时,便倚着石阑在桐叶上题起诗来。
旁边还有翡翠鸟,晴蜓与之作伴。
此情此景,简直可以绘成一幅雅致的“饮茶题诗图”。
4 .会稽东小山陆羽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说明:陆羽曾到过绍兴监制过茶叶,他当然会到以“剡溪茗”出名的嵊县去做一番调查考查工作。
从诗中得知,他是在一个夜里到嵊县去的。
月光如水,青猿哀鸣,加上怀念古人,这样便自然地引起陆羽一些伤感绪,从而有“空见年年江草齐”之叹。
古人品茶对联

古人品茶对联红气茶香凝,芙蓉出碧流。
紫气烟雾弥,晚月当碧楼。
古人喜欢品茶,其中品茶对联反映了古人对茶的喜爱和艺术思想。
这些对联涵盖了一些关于茶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说它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茶文化是唐朝张岱以来发展起来的,当时人们便把对茶饮的爱好反映在诗词曲中,鱼贯而出。
茶文化在唐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从此之后,茶饮文化就传播到汉、宋、元、明、清时期,受到世人的追崇。
茶香飘洒,茶艺被视为一种礼仪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饮品。
古人品茶对联,以匀称的韵文呈现出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对象主要描述的是茶的色香,味醇,以及茶的历史渊源。
以上的古人品茶对联,就是将茶的精神传统融入古人的诗词,并将茶师傅的精湛技艺和茶的品质向世人展现出来。
红气茶香凝,隐约表露出茶的淡雅香气,芙蓉出碧流,紫气烟雾弥,表达出茶香的浓郁。
晚月当碧楼,把茶文化和茶艺普及化。
此外,有些古人品茶对联还包含了饮茶的礼仪思想,如《茶经》中的茶谱;《佩茗经》中的茶饮记;《茶礼经》中的礼仪要求;《茶礼经》中的茶礼歌;《茶义》中的茶义礼节等,从多方面介绍了品茶的方法、器具、仪式等,详述了古人对茶礼仪的传统文化。
古人品茶对联,不仅提倡茶礼,而且也体现了古人对礼义观念的深刻理解。
古人认为茶饮有助于心灵的安宁,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这也是古人品茶对联中所蕴含的哲理。
时至今日,古人品茶对联犹存,反映出中国茶文化的千古流芳,把古人的思想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饮茶是一股清泉,令人心洗茶澈胸怀放宽,腹中空虚之气消散,心灵受到慰藉。
品茶不仅仅是饮酒,更是一种文化。
通过古人的品茶对联,把中国的文化底蕴传承下去,也让我们能够学习古人的茶文化,体会茶文化的精髓,从而学习古人品茶的精髓。
茶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自古以来,品茶就被认为是一种礼仪,一种传统,是古代文明的象征。
古人在品茶的过程中,除了尊重文化,更重视一种精神,就是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体会宁静,把美好的心情留在茶里。
关于茶道对联

茶道对联是中华文化中茶文化与对联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们通常蕴含着茶道的哲理、修身养性的理念,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以下是一些关于茶道的对联:
1.上联:香分花上露
下联:水汲石中泉
横批:心静气和
这个对联通过“花上露”和“石中泉”两个自然元素,形象地描绘了茶的清新与纯净,同时也暗含了品茶需要静心、平气的意境。
2.上联:竹雨松风琴韵
下联:茶烟梧月书声
横批:清雅幽居
这个对联以自然景色与茶烟书香相结合,营造了一种清雅脱俗的氛围,体现了茶道追求的宁静与淡泊。
3.上联:壶中日月长
下联:洞里乾坤大
横批:茶禅一味
这个对联以茶壶和茶洞为喻,表达了茶道中时间流转与空间变幻的哲学思考,同时也与禅宗思想相呼应,强调了茶与禅的相通之处。
4.上联:一帘春影云拖地
下联:半夜茶声月在天
横批:清夜品茗
这个对联以春夜的美景与茶声为元素,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表达了品茶时的悠然自得与心境宁静。
5.上联:得好友来如对月
下联:有奇书读胜观花
横批:茶韵书香
这个对联以好友、奇书、月、花等元素,表达了品茶读书的雅致生活,同时也强调了好友与奇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茶道对联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茶文化的体现。
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茶道的精髓和生活的哲理。
茶文化的经典对联(精选145句)

茶文化的经典对联茶文化的经典对联(精选145句)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对联吧,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对联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茶文化的经典对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文化的经典对联1一、上联:座畔花香留客饮;下联:壶中茶浪拟松涛。
二、上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从来佳期茗似佳人。
三、上联:一日无茶则滞;下联:三日无茶则病。
四、上联:雪芽芳香孝匀生;下联:不亚龙井碧螺春。
五、上联:秀萃名潮,游目濒来过溪处;下联: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六、上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下联:回归可缓,试歌陌上花来。
七、上联:溪边奇茗冠天下;下联:武夷仙人从古栽。
八、上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下联: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九、上联:诗写梅花月;下联:茶煎谷雨春。
十、上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下联: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
十一、上联:色到浓时方近苦;下联:味从回处有余甘。
十二、上联:入座煮龙团,去天尺五;下联:造楼舒凤彩,拔俗千寻。
十三、上联:如此湖山归得去;下联:诗人不做做茶农。
十四、上联:认春轩内一杯茶;下联:春在堂皇前笑语哗。
十五、上联:奇乎不奇,不奇又奇;下联: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十六、上联:莫惜更长浊短;下联:一帘疏月茗浓。
十七、上联:名茶之中是珍品;下联:祁门红茶是英豪。
十八、上联:龙团雀舌香自幽谷;下联: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十九、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下联: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二十、上联:接洽从石出情宜冽;下联:茶自峰生味更园。
二十一、上联:剪取吴淞半江水;下联:且尽卢仝七碗茶。
二十二、上联: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下联: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二十三、上联: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下联: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
古代的茶诗与茶联

古代的茶诗与茶联古代的茶诗与茶联《茶诗》茶元稹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李白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蓝素轩遗茶谢之》明.邱云霄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迭甲,骚坛雄助录沈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咏茶》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武夷茶》清.陆廷灿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尝云芝茶》[元] 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对茶》[唐] 孙淑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
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沈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
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尚书惠蜡面茶》[唐] 徐寅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沈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元] 谢宗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峡中尝茶》[唐] 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完整中华茶文化——古朴高雅茶联欣赏

——古朴高雅的茶联欣赏茶联作为诗词形式的一种变体﹐以对联为形式﹐对偶工整﹐平仄谐调﹐往往悬挂于门庭上或室内﹐以茶事生活为内容﹐不但古朴高雅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为古代文人所擅长和推崇。
(1)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快拿壶酒来。
(2)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3)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4)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5)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6)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7)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8)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香。
(9)草泥来趁蟹傲建﹔茗鼎香伴小龙团。
(10)酒醒饭饱茶香﹔花好月圆人寿。
(11)假设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12)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13)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14)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15)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16)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过夜静听松涛。
(17)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东坡诗。
(18)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19)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20)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21)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烹茶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22)鹿鸣饮宴﹐迎我佳客﹔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23)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24)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25)歇一歇消消暑气﹔喝二杯品品香茗。
(26)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27)阁构三层读书论世﹔泉飞云壑听瀑煮茗。
(28)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29)瓦壶水沸邀宾客﹐列位请进请进﹔茗碗香腾破睡魔﹐诸君快来快来。
(30)来不拈﹐去不送﹐礼义不拘方便地﹔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大罗天。
(31)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古今茶联_对联大全

古今茶联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竹粉含新意;松风寄逸情。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歇一歇消消暑气;喝二杯品品香茗。
此处有家乡风月;举杯是故土人情。
佳肴无肉亦可佳;雅淡离我尚难雅。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 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南峰紫笋来仙品; 北苑春芽快客谈。
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己细淡心。
来不招去不辞礼仪不拘;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闲情常品茗;豪气快登楼。
美不美家乡水;香不香故园茶。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好茶配好水。从茶叶历史中的一副千古名联,窥探中国茶道之源头

好茶配好水。
从茶叶历史中的一副千古名联,窥探中国茶道之源头相传茶叶店的著名对联“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是白居易的诗句,被中国茶界尊为天下茶道绝联。
但在我国茶叶文化的起源并没有提及,只有陆羽,不见白居易。
陆羽(733-804)写《茶经》而成茶圣,同时代的白居易(772-846)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诗句,却“茶人”的名声都不可得。
或许他诗人名气太大,盖住了吃茶的功绩。
要知道,这一句茶与水的配合,乃是茶道千载追求之最高境界,至今并无茶人超越,只可仰望,已经千年。
吃茶人有很多讲究,什么茶叶,什么水煮,什么茶具,什么火烧,什么吃茶环境。
但是归根结底,就两核心要件:茶叶和煮茶的水。
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叶以来,茶人就纠结这两件事。
几千年的时间,就专注于种什么茶,怎么炒,怎么保管。
然后用什么水煮,怎么煮着好喝。
简述茶起源茶叶起源于神农氏,其实属于传说,只是这个传说具有史实性。
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本书成于秦汉时期,神农却是新石器时期,上古人物。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错了多少年。
后来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记载的“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之说,也认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是传说的传说。
这也难怪,神农氏时期,没有文字,无法留证。
但是喝茶的历史非常长,和酒、粮食瓜果蔬菜一样的久远。
甚至可以说,人类有了吃喝就有了茶,茶就是饮食的组成部分。
所有的历史文献,茶都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
就像俗话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可少。
茶叶自身却能证实与人类关系的历史。
再早的记载,直到近代、现代,都是被人们粮食蔬菜一样,驯化种植和享用的物种。
我在昨天发表头条号的文章里诸葛亮的普洱茶,本来大碗茶,《茶经》都不收录,怎么炒成天价茶,考证了普洱茶的起源,说是“武侯遗种”,诸葛亮帅军南征,去到云南种的茶树。
其实也是当地的传说,在他去思茅种茶之前,当地早已种茶喝茶,只不过把故事安到他头上,便于让更多的人知道。
中国古代茶对联大全

中国古代茶对联大全茶文化是中国的特有文化,也是中国非常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关于茶的文化类型很多,其中之一的表现就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茶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茶对联一:中国宋代茶对联(1)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2)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4)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5)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6)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7)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8)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9)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10)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11)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12)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13)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14)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15)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16)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17)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18)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19)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10)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21)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22)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23)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24)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佚名)(25)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26)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佚名)(27)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28)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中国古代茶对联二:中国元代茶对联(1)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2)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3)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茶的对联大全
中国宋代茶对联
(1)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2)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4)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5)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6)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7)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8)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9)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10)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11)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12)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13)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14)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15)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16)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17)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18)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19)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10)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21)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22)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23)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
(24)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佚名)
(25)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26)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佚名)
(27)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
(28)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中国元代茶对联
(1)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2)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3)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4)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5)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6)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7)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8)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中国明代茶对联
(1)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2)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3)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4)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5)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6)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7)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8)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
(9)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
(10)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孙一元)
(11)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
(12)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佚名)
(13)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
(蓝仁)
(14)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潘允哲)
(15)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
(16)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
(17)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中国清代茶对联
(1)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
(2)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3)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4)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4)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5)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6)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7)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郑板桥)
(8)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9)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
(王师俭)
(10)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
(黄遵宪)
(11)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12)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13)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
(14)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郑板桥)
(15)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
(16)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