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 水环境评价
3、上海水质指数
上海地区水系水质调查组和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在对黄浦江评价 时提出了“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值A:
BODi CODi NH 3 N i DOi A BOD0 CODi NH 3 N 0 DO0
下标带i的均为实测值;下标为0的均为标准值。 分级情况:
A ﹤0 0~1 1~2 2~3 3~4 ﹥4 污染程度(等级) 0 1 2 3 4 5 级别 良好 较好 一般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严重污染 另外还有一些国外的评价系数。
K值(1/d) 0.001—0.05 0.05—0.30 0.3
②实验室模拟法(S----P方程)
C0 1 K ln t C
③经验系数 污染物类型 难氧化的化合物 一般氧化的化合物 易氧化的化合物
3、污染物在湖泊中的扩散(混合模型)
污染物进入湖中,扩散情况与河流不一样,一般湖中水的流速缓 慢,污染物在湖中停滞时间较长,如有的湖水停滞达5年之久 C/C0 1 0.5
式中:
O——河水(从排放口)向下游任意距离处 的溶解氧浓度(mg/l); Os——河水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O0—— 河 水 与 污 水 混 合 后 的 溶 解 氧 浓 度 (mg/l); K2——复氧系数,l/d或l/s;
二、湖泊(水库)水体质量预测 (一) 湖泊(水库)的特征 (二)湖泊(水库)水体质量预测模式
式中:W—为湖泊水体的环境容量(mg, kg, t/d) △t—枯水期时段(d)一般可取60~90天 CN—为水环境质量标准浓度 C0—为初始浓度 V—湖泊的安全容积 k—湖泊中的污染物质的自然衰减系数(d-1) q—湖泊每天向外排出的污染物的量
环境规划的内容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第一节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一、环境规划的目标(一)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环境规划的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二)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1、具有普通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环境规划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定和空间约束,可以计量并能反映客观实际。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环境规划目标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平衡,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可实施性主要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达性以及目标本身的时空可分解性,便于管理、监督、检查和实行。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目标应能满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保障人们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质量;同时应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1、按管理层次划分(1)宏观目标:总体上的规定(2)详细目标:具体的规定2、按规划内容划分(1)环境质量目标:依据不同的地域或者功能区而不同,其由一系列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来实现。
(2)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主要由工业或者行业污染控制目标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构成。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质上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即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多余的部份即作为削减目标或者削减量,削减目标是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的主要组成部份和具体体现。
3、按规划目的划分(1)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在规划期内要把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包括各项质量指标和污染管理指标。
(2)生态保护目标:包括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规划目标,同时还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规划目标。
(3)环境管理目标:包括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目标,同时还包括实施环境规划,执行各项环境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管理目标。
4、按规划时间划分(1)短期:即年度计划,目标要准确、具体、定量、可操作;(2)中期: 5〜10 年,包含具体的定量或者定性目标;(3)长期: 10 年以上,主要是战略意义的宏观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工程分析方法 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替代方案分析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景观评价方法 投入-产出评价方法等
第二节 工程分析方法
第二节 工程分析方法
建设项目工程污染因素分析(简称工程分析)是环境影 响评价的一个最基本和极重要的环节。
通过工程分析,能够识别和筛选出建设项目的主要 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过程中,对于新建项目要求算清两本账:一本是工程自身 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另一本则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 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两本账之差才是评 价需要的污染物量终排放量。
(3) 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强 对于
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则要求算 清三本账:第一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术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 实际排放量;第二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 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第三本账是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 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三本账之代数和方可 作为评价后所需的最终排放量。
工程分析原则
准确可靠;
掌握重点;
以国家的政策、法规为依据;
注意对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 事故因素的分析和识别
一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重点
以工艺过程为重点
2.工程分析的阶段划分 建设期、生产运营期、服务期满后
非正常工况是指生产运行阶段 的开、停车、检修、操作不正 常等,不包括事故
第二节 工程分析方法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内容
3 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
① 有组织排放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源源强核算 ② 物料平衡关系 ③ 水平衡关系和水平衡图 ④ 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源源强统计及分析 ⑤ 非正常排放污染源源强统计及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单选题]1.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3/s。
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2017年真题]A.2.0m3/sB.3.5m3/sC.5.5m3/sD.6.5m3/s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则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2+1.5+20×10%=5.5(m3/s)。
[单选题]2.某河道断面水位(Z)、流量(Q)、过水面积(A)之间的关系为:Q=5×(Z-50)1.4;A=100×(Z-50)1.0。
在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的条件下,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是()。
[2017年真题]A.0.048B.0.050C.0.057D.0.066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由题意可知,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且Q=5×(Z-50)1.4A=100×(Z-50)1.0解得Z=51(m),A=100(m2)。
根据断面平均流速为u=Q/A,则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5/100=0.050。
[单选题]3.某河道控制断面BOD5、氨氮、DO执行的水质标准分别是4.0mg/L、1.0mg/L、5.0mg/L,枯水期三者的实测值分别是3.0mg/L、2.0mg/L、4.0mg/L,相应的饱和溶解氧值是8.0mg/L,则BOD5、氨氮、DO的标准指数应为()。
[2017年真题]A.1.33、2.0、2.8B.1.33、1.0、1.2C.0.75、2.0、5.5D.0.75、2.0、2.8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式中:S i,j为标准指数;C i,j为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C s,j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
则:BOD5的标准指数=3.0/4.0=0.75氨氮的标准指数=2.0/1.0=2.0当在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DO j)小于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DO s)时,DO的标准指数:(S DO,j)=10-9DO j/DO s=10-9×4.0/5.0=2.8[单选题]4.控制断面实测氨氮浓度超标2.5倍,则其标准指数为()。
第三章_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②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④坚持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 实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 ⑤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原则;
⑥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⑦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计算各种疾病率(死亡率)与环境质量系数之间 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 7 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室内模拟实验,确定模 式中的参数,建立符合评价区情况的计算模式。 8.环境预测研究 将未来工业设计数据、工业治理设计参数带人模 式。研究随工业发展和“三废”治理,环境污染 的未来变化趋势。
二、环境规划工作程序
(一)规划的编制
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
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代表同级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 务,提出主要要求、时间进度,下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代表 同级政府组织规划编制组,编制工作计划和规划大纲。也 可以由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务,同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 规划编制组。规划编制组一般分为领导组、协调组和技术 组,人员由通晓规划对象的专家以及有关规划、计划管理 部门的人员组成;由对规划地域或领域具有决策权和协调 能力的部门领导人担任指导。工作程序见图6—1。
②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 请他们撰 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 ⑤设立规划研究课题, 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 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 据的测试、核算等。
③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 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二)环境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 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 (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在自 然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完成区域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 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5.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6.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7.按评价对象,环评可分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
8.按环境要素和专题,环评可分为: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固体废物,土壤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9.按时间顺序,环评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1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对其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改进措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方法和制度。
12.工程分析的范围:主铺公环储及依托。
13.工程分析以工艺过程为重点,按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14.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15.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16.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17.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铺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环境的概念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包括:自然因素的总体: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社会环境2、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的分类影响:直接、间接、累积影响效果:有利、不利影响程度:可恢复、不可恢复影响方式: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①按照评价对象分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②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③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声学环境评价1土壤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学环境评价…………………………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对象规划、开发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问题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三、管理程序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分类管理(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评文件的介入时序及审批要求介入时序: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酒泉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第3章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评报告
3、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地理位置酒泉市地处阿尔金山东段和祁连山西段以当金山口为界。
阿尔金山主峰高达5798m。
祁连山脉山体庞大,有数条平行高峻的山岭。
自西北而东南有野马山、大雪山、讨赖南山、沙果林那穆吉木岭、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野牛脊山、察汗鄂博图岭、喀克吐蒙克、土尔根达坂山、赛什腾山。
主要山脉均在4000m 以上。
4500m为雪线,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山分布。
疏勒南山的宰吾结勒(团结峰)海拔5808m,为区内最高峰,山间有苏干湖、石包城、昌马盆地。
北部的马鬃山(北山)由数列低山残丘组成,海拔多在1400-2400m之间。
(2)地形地貌酒泉市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南部祁连山地是一系列3000~5000m的高山群,层峦叠嶂,陡峻高拔。
自东而西有祁连主峰、讨赖山、大雪山、野马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赛什腾山。
南部海拔4000m以上渐渐进入冻土区,终年积雪冰封,有现代冰川分布,是本区河流发源地。
山间有盆地,较大的有苏干湖盆地、石包城盆地、昌马堡盆地,以及许多沟谷小盆地。
本区中部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亦是农业精华之地。
自嘉峪关隆起带分界,以东是酒泉、金塔盆地,以西是安(西)、敦(煌)、玉(门)盆地。
酒泉盆地海拔1350-1500m。
盆地南部是祁连山山前倾斜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略高,约1500-1800m,向东北渐次降低,到夹山子北侧为1340m左右。
夹山以北的扇形冲积平原带,南起夹山北翼,海拔1400m,北迄北山南翼,海拔1200m,是谓金塔盆地。
黑河自天成切割北山,蜿蜒以至东北,在鼎新形成河谷平原,山地海拔1300m以上,平原1100~1200m,是谓鼎新盆地。
安、敦、玉盆地是疏勒河流域的广阔冲积平原,由一系列大小盆地和平原组成。
自东而西有赤金盆地(海拔1700m);花海盆地(海拔1200m);玉门镇平原(海拔1400m);布隆吉平原(海拔1300m);踏实盆地(海拔1080m);安西三角洲平原(海拔1170m);西湖盆地(海拔1080m);敦煌平原(海拔1100m)以及古玉门关外的平原洼地等,海拔1000m以下。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单选题]1.某建设项目位于东部地区,下列时间混合层高度最高的是()。
[2018年真题]A.11:00B.14:00C.17:00D.20:00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日间,受太阳辐射的作用地面得到加热,混合层逐渐加强,中午时达到最大高度;日落后,由于地表辐射,地面温度低于上覆的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的稳定边界层;次日,又受太阳辐射的作用,混合层重新升起。
[单选题]2.某建设项目排放甲大气污染物,现有工程运行时,对敏感点处的贡献值为3mg/m3,现有工程不运行时,敏感点处的现状监测值是17mg/m3。
新建化工项目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增量是7mg/m3,评价范围内有一处在建的热电厂,预测甲大气污染物对敏感点处的贡献值是8mg/m3,热电机组替代区域内的供暖污染源,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贡献值是3mg/m3,该建设项目进行技改,技改后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增量是7mg/m3,则技改项目建成后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大气环境质量为()。
[2018年真题]A.32mg/m3B.39mg/m3C.42mg/m3D.31mg/m3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计算一种污染物在敏感点的大气环境质量的贡献值叠加计算,计算方法是所有贡献值的加和,本题中敏感点背景值17、现有工程贡献值3、新建化工项目贡献值7,热电厂贡献值8(需要注意的是热电机组替代的供暖污染源为3,故需减去)、技改项目贡献值7,故结果为:3+17+7+8-3+7=39(mg/m3)。
[单选题]3.某市建成区南北长10km,东西宽10km。
某日AQI指数为101,环境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水平,当天平均混合层高度为200m,风向为北风,平均风速为3m/s。
预计第二天平均混合层高度为600m,风向仍为北风,平均风速下降到2m/s,在污染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第二天环境空气质量预计是()。
[2017年真题]A.重度污染B.中度污染C.维持轻度污染D.空气质量好转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混合层的高度决定了垂直方向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屠宰)宰鸡厂环评-大用屠宰-区域环境概况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地区环境概略及环境质量现状检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概略地理地点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鹤壁地区南部,地处海河流域,地理坐标为北纬 35°30′05″~ 35°48′26″和东经 113°59′23″~ 114°17′54″之间。
东临淇河与浚县共水,西依太行山与林州市共山,北与鹤壁市郊区毗邻,南接新乡卫辉市,总面积 591km2。
淇县县城位于县区东南部,西距京广铁路 5km,南距省会 XX128km ,北距国都北京567km。
本工程厂址位于县城北约 7km 的高村镇思德村,厂址东紧临 107 国道和京广铁路,厂址地理地点见附图 1。
地形地貌淇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肘山腋水”是淇县的地形特色。
以京广铁路为界,西和西北部为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东和东南地区为平原和零星泊洼。
本工程厂址位于平原区。
境内各样地貌种类及散布状况见表 3-1。
表 3-1地貌种类及散布一览表序号地貌种类散布地区分布情况1山地县境西部、西北部相对高度多在 100~ 600m 之间,山地总面积 247km 2,占全县总面积 41.8%2丘陵京广铁路至太行山东坡,成南北走向,长方形,面积150km 2,占全县总面积淇水与沧河之间的 25.4%3平原属冲洪积平原,面积 14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4%,京广铁路东侧与泊洼之间海拔 70~ 80m4地势低凹,海拔 63.8~ 75m,北窄南宽,面积 52km2,泊洼县区东南部8.8%,为豫北主要泊洼区之一占全县总面积的地表水资源淇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较好,但空间地区散布不均,可利用部分不多。
据统计,全县年均匀降水总量为 4.1 亿 m3,除蒸发入渗外,年径流总量为 8437.1 万 m3,平原泊洼区可利用径流总量为 1306 万 m3,仅占径流总量的 15.5%。
淇县地表水系属海河流域,全县地面径流除蒸发入渗外,均经共产主义渠、卫河聚集于海河后入渤海。
第三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分析宏观环境的目的不仅仅是分析和预测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性质、特征和一般变 化趋势,更重要的是评估它们对行业及企业未来发展的可能影响,确认关键的可以使 企业发展受益的机会和需要回避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 环境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国际国内环境。
关键知识点
——任何组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组织的生 存和发展要受到其所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一般来说,环境的影响力量远大于某一个组织对环 境的影响。因此,通常情况下,中小型企业只 能适应环境,而不是通过改变环境来适应 生存
�
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 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 济结构调整。 �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 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 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严 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 � 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 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 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 为,做到应收尽收。
1.PEST分析法
�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
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 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 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 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 都应对政治(Political Factors )、经济 (Economic Factors )、技术 (Technological Factors )和社会 (Social Factors )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 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
三、环境的性质:不确定性分析
� 复杂性:数量多少以及相互关联性以及处理
这些环境影响所需要的知识复杂性 � 稳定性:环境影响因素岁时间的变化趋势, 不变或变化幅度对企业的影响
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计划书
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计划书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4)1.3 项目意义 (4)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 (4)2.1 技术路线 (4)2.2 工艺流程 (5)2.3 技术参数 (5)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估 (6)3.1 环境现状调查 (6)3.1.1 调查内容 (6)3.1.2 调查方法 (6)3.2 环境影响分析 (6)3.2.1 环境影响识别 (6)3.2.2 环境影响预测 (6)3.3 环境保护措施 (7)3.3.1 预防措施 (7)3.3.2 减缓措施 (7)3.3.3 监测与评估 (7)第四章项目投资与经济效益 (7)4.1 投资预算 (7)4.2 经济效益分析 (8)4.3 投资回报期 (8)第五章项目实施步骤 (8)5.1 项目启动 (8)5.1.1 确立项目目标与任务。
在项目启动阶段,首先应当明确项目旨在实现的环境保护目标,以及为实现该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8)5.1.2 组建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应当包括项目管理、技术支持、财务保障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8)5.1.3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根据项目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的时间节点、预算、资源分配等关键要素。
(8)5.1.4 召开项目启动会议。
在项目启动会议上,向项目团队成员传达项目目标、任务和实施计划,保证各方对项目有清晰的认识。
(8)5.2 项目筹备 (8)5.2.1 技术准备。
对项目所需的技术进行充分调研,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保证技术支持项目实施。
(8)5.2.2 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预算,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保证项目资金充足。
(9)5.2.3 场地与设备准备。
确定项目实施场地,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9)5.2.4 人员培训。
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5.3 项目实施 (9)5.3.1 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分阶段、分任务推进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六节-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单选题]1.某企业厂界背景噪声监测结果为50dB(A),企业两个声源单个开启时在厂界测得的声级均值为53dB(A)(含背景噪声值),该企业厂界噪声排放值为()。
[2017年真题]A.53dB(A)B.54.8dB(A)C.56dB(A)D.57dB(A)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进行边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新建的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
企业单个声源在厂界测得的声级均值[53dB(A)]为单个声源的贡献值和厂界背景噪声值[50dB(A)]的叠加,可计算出单个声源的贡献值:101g(1053×0.1-1050×0.1)=50[dB(A)]则该企业两个声源的厂界噪声排放值为:50+101g2=53[dB(A)][单选题]2.在环境噪声现状测量时,对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需要()。
[2009年真题]A.采用不同的环境噪声测量量B.测量最大A声级和持续时间C.增加昼间和夜间的测量次数D.增加测量噪声的频率特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如道路交通噪声、铁路噪声、飞机机场噪声),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
其测量时段应具有代表性。
[单选题]3.某敏感点处昼间前8个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55.0dB(A),后8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65.0dB(A),该敏感点处的昼间等效声级是()。
[2012年真题]A.60dB(A)B.62.4dB(A)C.65dB(A)D.65.4dB(A)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等效连续A声级的数学表达式为:计算得:L eq=101g{(8×105.5+8×106.5)÷16}=62.4dB(A)。
[单选题]4.已知某一段时间内不同时刻的瞬时A声级,要求计算该时段内的等效声级,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2010年真题]A.算术平均法B.能量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调和平均法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声级用来评价稳态噪声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在评价非稳态噪声时又有明显的不足。
注册咨询工程师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
目录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一、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和标准体系 (1)(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 (1)(二)环境标准体系 (2)(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6)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6)(一)环境影响的程度 (6)(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7)(三)不同等级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7)(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8)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8)(一)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8)(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内容要求 (8)第二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1)一、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11)(一)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1)(二)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11)二、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1)(一)普查与详查 (11)(二)污染源评价 (12)(三)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的确定 (13)三、污染物工程分析法 (13)(一)类比分析法 (13)(二)物料平衡计算法 (14)(三)资料复用法 (14)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方法 (14)(一)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要求 (14)(二)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步骤 (14)(三)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方法 (15)五、环境影响预测 (16)(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16)(二)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及内容 (17)六、建设项目的环境治理 (18)(一)环境治理措施 (18)(二)环境治理方案的优化比选 (19)第三章项目用海的环境影响评价 (20)一、海洋环境敏感区及其保护 (20)(一)海洋环境敏感区的界定 (20)(二)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22)二、海洋开发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3)(一)海洋开发使用的主要类型 (23)(二)主要涉海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 (23)三、涉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与方法 (25)(一)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5)(二)海洋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6)(三)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7)第四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8)一、规划环评概述 (28)(一)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范围 (28)(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28)二、规划方案及其分析评价 (29)(一)规划方案分析 (29)(二)现状调查及分析评价 (30)三、环境影响识别及分析评价 (31)(一)规划环境影响的产生及类型 (31)(二)规划环评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方法 (34)(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确定 (37)(四)规划环境影响预测 (39)(五)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9)四、环境减缓措施及对策建议 (40)(一)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0)(二)结论性意见与建议 (40)第五章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 (42)一、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及内容 (42)(一)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42)(二)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42)(三)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44)二、开发区规划及环境状况分析 (45)(一)开发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45)(二)开发区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47)三、开发区规划方案分析 (47)(一)开发区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48)(二)开发区行业准入分析 (52)(三)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3)四、开发区资源需求与污染源分析 (53)(一)开发区需水量预测 (53)(二)开发区热负荷预测 (54)(三)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5)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59)(一)开发区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和分类 (60)(二)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60)六、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对策 (62)(一)开发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62)(二)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63)第六章环境风险评价 (64)一、环境风险及其调查 (64)(一)环境风险 (64)(二)环境风险调查 (64)二、各类环境风险的识别 (65)(一)易燃、易爆物质的识别 (65)(二)毒性物质识别 (66)三、环境风险类型的确定 (66)(一)火灾 (66)(二)爆炸 (67)(三)毒物泄漏 (67)(四)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68)四、风险防范与减缓措施 (68)(一)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68)(二)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70)(三)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70)(四)其他措施方案 (71)(五)应急预案 (72)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74)一、公众参与的性质、目的及范围 (74)(一)公众参与的性质和目的 (74)(二)公众参与的范围 (74)(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 (75)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76)(一)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76)(二)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78)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形式 (79)(一)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 (79)(二)座谈会和论证会 (79)(三)听证会 (79)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1]BR>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是投资项目外部性影响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审查项目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投资项目前期论证咨询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 如土地结构,也称土地利用构成,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生 产单位得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得比例关系或组成。如 直接生产用地(耕地、牧地、林地等),间接生产用地(道路、 渠道等)和非生产用地(沙漠、冰川、沼泽地等)得面积各占 土地总面积得比重;大农业内部得农、林、牧、渔各业用 地分别占总面积得比重等。
❖ 1)资源得数量 ❖ 实际上就就是所谓得资源量。
❖ 资源量就是相对于一定得人口数量与一定得生产力发展 水平而言得,理论上说她就是一定人口数量与一定生产力 水平下,人类可利用和开发得全部资源得总和。资源量得 计算往往以不同得资源类型而异,如矿产资源通常采用重 量来计算,树木则常以体积进行计算;有些资源则无法进 行计算或目前暂不进行计算,如气候资源。从资源经济角 度上来说,指实际存在于自然界得各种资源得可得数量。 就是无弹性供给。
❖ 2)资源得质量
❖ 资源得质量反映了资源得品质得好坏,也被 包含在资源丰饶度得范畴之内。
❖ 资源得丰饶度与资源地理位置构成了资源得 天然价值。资源质量具有明显得相对性、
❖ 资源评价得基本目标就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 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从而针对不同得资源 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出开发决策。
2、资源结构与分布
第三章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概 述
一、自然资源调查
(一)自然资源调查得目得
就是要弄清在国土范围内得资源情况,包括各种自然 资源得基本特征,各种资源得总量,各种资源得空间 分布状况。
我国“十五”期间国土资源大调查得主要目标
❖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自1999年启动以来,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 查纲要》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五”规划》,采取新机制、新思路,运 用新理论、新技术,认真组织实施,“一项计划、五项工程”进展顺利,总 体上完成了规划确定得目标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三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3.2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方法包括物料衡算法、经验系数法和实测计算法等方法。
3.2.1 物料衡算法
用质量平衡法建立污染物发生模型,是物质不灭定律在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该模型的推导来 自于物质总体的质量平衡。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所含这种物料的量与这种物 料流失量的总和。如果物料的流失量全部由烟囱排放或由排水排放,则污染物排放量(或称源强) 就可以用质量平衡法求出。例如根据燃料成份及其燃烧后的生成物的化学组成,可以估计出污染物 的浓度和总发生量。 例 3-1 根据燃料成份分析数据和常规气体常数, 用质量平衡法建立污染物发生模型, 求污染物 发生量及浓度。对燃料的成份分析结果和计算模式如表 3-1 所示。 表 3-1 燃料成分和燃烧产物计算表 每 kg 燃 生成物分子 生成物数 料 (mol) 分子式 元素量 含量(g) 657 181 17 32 90 23 SO2 H2O H2O O2 32 2 18 32 76.28 0.53 16 5 -0.72 62.56 0.53 8 CO2 12 54.75
第 3 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产生的环境污染物,以不适当的浓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 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和破坏。环境对污染物的接受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利用环境容量这一 资源,必须根据污染物的来源、特性,对污染源结构、形态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对污染物进行总 量控制。
3.1 污染源现状调查
3.1.1 污染源及污染物
污染源即环境污染物的发生源,污染物的来源。通常把向环境中排放(释放)物理的(声、光、 热、辐射、振动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 (霉菌、病菌)、有害物质(能量)的设备、 装置、场所等称为环境污染源。 任何物质(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 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或称污染物,也称污染物因子。根据污染物的 来源,特性,污染源结构、形态和调查研究目的的不同,污染源分类系统也不一样。根据污染物 产生的主要来源,将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分为生物污染源(鼠、蚊、 蝇等)和非生物污染源(火山、地震、泥石流等)。人为污染源分为生产性污染源(工业、农业、交 通、科研)和生活污染源(住宅、学校、医院、商业)。按其对环境要素的影响,环境污染源可分为: 大气污染源 (高架点源、线源、面源),水体污染源(地面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海洋污染源), 土壤污染源,噪声污染源等。
环境现状调查
(4)水土流失:侵蚀模数、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 及造成生态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5)景观资源: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 域,需阐明敏感区与工程的区位关系,各敏感区内保护动植物 数量、名录、分布及生活习性。
2、环境现状的调查时间
根据当地的水文资料初步确定河流、河口、湖泊、水库的丰水 期、平水期、枯水期,同时确定最能代表这三个时期的季节或 月份。对于海湾,应确定评价期限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
评价等级不同,对各类水域调查时期的要求也不同(表4-9 )
不同评价等级各类水 域的水质调查时期见
表4-9
3、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
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3、污染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
(1)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
地面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类别, 并遵循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的原则,收集每日实 际逐次观测资料。
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为:
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 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缺点 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 资料,往往不全面,需 要其他方法补充。 此方法工作量大,需占 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 时间,往往受季节、仪 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此方法精度不高,不宜 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 。
遥感法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 查、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对用于排泄污水或灌溉退水的水体也应调查。
在水利用状况调查时还应注意地面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 联系。
(五)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一、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一)基本内容1.地理位置;2.地质;3.地形地貌;4.气候气象;5.地面水环境;6.地下水环境;7.土壤与水土流失;8.动、植物与生态。
(二)技术要求1.地理位置⑴经度、纬度;⑵行政区位置、交通位置;⑶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机场的距离和交通条件;⑷地理位置图;2.地质⑴地质概况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①岩层;②断层;③断裂)⑶风化情况;⑷矿藏资源情况:已探明、已开采;⑸预测地质灾害风险: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3.地形地貌⑴海拔;⑵地形特征(高低起伏)⑶周围地貌(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⑷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的情况;4.气候与气象⑴定量参数:年均风速、月均风速(最冷月、最热月)主导风向、气温(年、月、日平均)、极端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天数;⑵主要气象特征:梅雨、寒潮、冰雹、台风、飓风等;⑶例外情况:需大气环评,除上所有,按《导则—大气》规定,增加有关内容;5.地表水环境⑴不进行地表水环境单项评价地面水状况(地面水资源的分析及利用情况)、地面水各部分(河、湖、库等)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海浪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面水的污染来源;⑵无需进行海浪单项评价海浪环境状况(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状况,污染来源等)⑶需进行地面水(海湾)单项评价除⑴⑵两项详细叙述外,应按《导则—地面水》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6.地下水环境⑴不进行与项目相关的环评开采情况、埋深、上下联系、水质状况、污染来源;⑵需进行地下水单项环评除⑴外,还有:物理和化学特性、污染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保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
7.土壤与水土流失⑴无需单项环评项目周围土壤类型及分布、肥力与使用情况、污染主要来源、质量状况、周围地区沙土流失现状及原因。
⑵需进行土壤单项环评除⑴外,还有:物理和化学特性、结构、一二次污染状况、沙土流失原因特点、面积、元素及流失量,附土壤分布图。
8.动、植物与生态⑴不进行单项环评植被情况(覆盖度、生长情况),重点保护、稀有、受危害、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及状况。
⑵进行单项环评除⑴外,还有:本地动植物清单,需要保护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素调查。
二、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一)基本内容1.社会经济;2.文物与景观;3.人群健康状况。
(二)技术要求1.社会经济⑴人口:居民分布、数量、密度;⑵工业与能源:厂矿企业分布、工业结构、总产值、能源供给、能源消耗方式;⑶农业与土地利用: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土地利用现状,附土地利用图。
⑷交通运输: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概况与项目的关系。
2.文物与景观⑴不进行单项环评项目周围具有的文物景观;文物景观与项目的相对位置与距离;文物景观的基本情况;国家地方的环保政策及规定。
⑵进行单项环评除⑴外,还有:易受哪些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影响;目前得得有无已损害的迹象及其原因;主要污染源及其他影响来源;景观外貌特点;珍贵动、植物的种类以及文物景观的价值。
3.当地人群健康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一)大气污染源调查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的种类:⑴大气污染源调查;⑵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⑷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⑴一、二级评价,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⑵改、扩建项目包括新、老污染源;⑶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源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⑷已批复环评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⑸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3.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⑴资料收集①新建项目:A、类比调查;B、物料衡算;C、设计资料;②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报告书中的内容;③现有项目和扩建项目的现状调查,可利用已有资料或实测;④分期实施的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近5年内的难受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⑵分析方法①现场实测法Q i=Q N·c i×10-6Q i—废气中i类污染物的源强,kg/h;Q N—废气体积(标准状态)流量,m3/h;c i—废气中污染物i的实测质量浓度值,mg/m3;⑵物料衡算法(适用整个生产过程,任何工艺过程某一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G投入=∑G产品+∑G流失∑G投入—投入物料量总和;∑G产品—所得产品量总和;∑G流失—物料和产品流失量总和;⑶排污系数法根据《产排污系数手册》提供的实测数据和类比数据,按规模、污染物、产污系数、末端处理技术以及排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4.污染源调查内容⑴一级环评①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满负核排放:按分厂、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改、扩建项目: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毒性较大的污染物:估计其正常排放量。
周期性排放污染源: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0~1);一股可按季节、月份、星期、天、小时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②点源调查内容:A—排气筒底部坐标、海拔;B—排气筒几何高度、出口内径;C—烟气出口速度、温度(m、K);D—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均排放小时;E—毒性较大物质正常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均排放小时。
③面源调查内容A—面源所在位置的坐标、海拔(m);B—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C—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D—年排放小时数。
④体源调查内容A—体源所在位置的坐标、海拔(m);B—体源高度(m)、边长(m);C—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D—体源初始横向扩散系数(表3-1),初始垂直扩散系数(表3-2)⑤线源调查内容A—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B—线源距地面高度(m);C—道路宽度(m),街谷高度(m);D—各种车辆(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E—各时段车流量(辆/h),平均车速(km/h),车型比例;⑥其他需要调查的内容建筑物下洗参数;颗粒物的粒径分布;⑵二级评价:参照一级评价进行,可适当从简。
⑶三级评价:可只调查污染源排放概况,并对估算模式中的污染源参数进行核实。
5.污染源调查案例表3-3 污染源调查内容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一)资料来源1.收集环评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资料;2.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3.进行现场监测。
(二)现有监测资料的有效性1.有效性规定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各项污染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的规定。
2.监测方法的选用⑴已制定标准:环保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监测方法;⑵未制定标准:ISO国际组织和国内外的监测方法。
⑶环评中列出监测方法、适用性及引用依据。
(三)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1.达标:长期浓度(年均、季均、月均)、短期浓度(日均、小时)的达标情况;2.超标:超标率、最大超标位数、超标原因;3.环评范围内的污水平和变化趋势。
三、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一)监测因子:1.常规污染物;2.特征污染物〔《工企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也应筛选为监测因子;3.没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毒性较大,也应选取为监测因子。
(二)监测制度(表3-6)1.一级项目:冬季、夏季;2.二级项目: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做二期;3.三级项目:必要时可做一期监测。
4.其他注意事项: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有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三)监测布点1.布点数量⑴一级评价——10个(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保护目标,不少于10个)⑵二级评价——6个(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差异较大,环境空气瓮中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⑶三级评价——2~4个;⑷其他注意事项①范围内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监测资料,且数据有效性符合《导则—大气环境》(jh2.2—2008)规定,能满足评价要求,可不在进行监测;②公路、铁路等项目,选择主要集中式排放源,比如服务区、车站等,选择有代表性的环保目标设置监测点位;③城市项目,可不受上述监测点位设置数目限制。
2.布点方法—极坐标布点法⑴一级评价——11个点(上风向8个,下风向加密1~3个)①轴向:以监测期内所处季节风的主导风向为主导风向;②0°值:取上风向为0°。
③布点: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各设1个点;④加密: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⑵二级评价——4个点(上风向4个,下风向可加密布点)①轴向:以监测期内所处季节风的主导风向为主导风向;②0°值:取上风向为0°。
③布点:0°、90°、180°、270°方向各设1个点;④加密: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⑶三级评价——2个(上风向2个,下风向可加密布点)①轴向:以监测期内所处季节风的主导风向为主导风向;②0°值:取上风向为0°。
③布点:0°、180方向各设1个点;④加密: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⑷城市道路评价项目城市道路等项目,应在评价范围内,取有代表性的环保目标,设置监测点,还应结合敏感点垂直空间分布进行设置。
⑸注意事项①监测点周围空间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②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③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m范围内没有排放源;④避开树木和吸附田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m20m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
附:(五)同步气象资料要求应同步收集项目位置附近有代表性,且以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间相对应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六)监测结果统计分析1.基本内容:监测点(位号、名称、坐标—x/y)、监测项目、距污染源的距离(m)、监测点位代表性描述、采样(时间、个数)、浓度范围(mg/m3)、最大占标率(%)、达标情况、监测方法。
2.现状监测数据分析①浓度变化:即C min ~C max 浓度范围,并分析最大浓度C max 占标率,和监测期间的超标率及达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