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 人民版

合集下载

【优化指导】(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6-2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 人民版

【优化指导】(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6-2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 人民版

(1)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及各项制度的实施,为共和国 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教育体制被破 坏殆尽, “文化断层”、 “人才断层”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问 题。 (3)改革开放后,“三个面向”的提出和教育立法的进展, 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科研起步
一、“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
些?
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文革”结束后,政局稳定,邓 小平同志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
工作。全国教育界冤假错案被平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
获得了新生。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பைடு நூலகம்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②制定方针: 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加快教育立法: 1980 年以来,颁行了《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等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
(2)成效 ①基本普及了 九年义务 教育 , 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
盲。
②职教普教并举。 ③初步形成了高等教育体系。
(1)背景:近代中国的科技水平落后。
(2)方针: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3)成就
①国防科技领域: 1958 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 堆,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 原子弹 爆
炸成功。 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成就 ①涌现出一批现代文学作品。
②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6)意义 ①是建设新中国 科学文化 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外科技和文化》专题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外科技和文化》专题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外科技和文化》专题教案人教版一、中外科技成就1.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⑴造纸术①发明及改进: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

②外传: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③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便利了人们的书写,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⑵印刷术①发明: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

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元朝出现锡、木活字。

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②外传: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

③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⑶指南针①发明: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②应用: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

③外传: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④意义: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展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①发明: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

②应用: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

北宋时在东京设立专门制造火药的机构。

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

③外传: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欧洲。

④意义: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火药传到欧洲后,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2.天文历法3.医学⑴先秦: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医学家把他奉为“脉学之宗”。

他创制的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第20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第20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第20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点1 (加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b)1.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

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当时( )A.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B.“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C.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D.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解析A项与材料中“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

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的表态相符,故A项正确;“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全面落实与材料中“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毛泽东对此说”“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不等于成为党的工作重心,故C项错误;彻底清算了“左”倾,与材料中“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不符,以后还不断发展到文革,故D项错误。

考点2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2.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逐步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以下重大科技成果中,与这一规划无关的是( )①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顺利建成②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建成,2003年秦山核电站建成,故①错误;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原子弹试验成功,故②正确;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故③错误;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成功,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2020版高考历史模块三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模块三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模块三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含解析)人民版第2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

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

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

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

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接班人。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及各项制度的实施,为共和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教学体制被破坏殆尽,“文化断层”、“人才断层”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问题。

③改革开放后,“三个面向”的提出和教育立法的开展,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一种核裂变型原子弹,氢弹是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核聚变型原子弹。

1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科学技术日益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3科技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科技发展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5科技的进步推动当今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一批标志性成果。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着中国科技走向世界。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高新科技发展,高性能计算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

高二历史教案-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

高二历史教案-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一、学法指导1.要注意认识到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同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

学习这方面内容,应注意紧密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与政治、经济史的相互影响。

还要注意中国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理解这些内容,还应注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二是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三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仿真的提出及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中国现代科技成就巨大的原因及其作用(1)原因:政治方面: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②党的坚强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经济方面: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

国防方面:巩固国防,增强军事力量,保家卫国的需要成为推动力。

科教方面:①广大科技工作者刻苦钻研、努力攻关、无私奉献;②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较雄厚的人才储备。

外交方面:我国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积极进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其他:全国各行各业人民的大力支持。

(2)作用:①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②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提供了战略思想。

③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提高新技术以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1)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程标准重、难点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难点:分析科技发展的背景、原因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错误!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表现2.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错误!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2)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错误!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错误!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知识点拨“两弹一星"及其历史影响(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2)①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知识整合讲义人民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知识整合讲义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对应学生用书P057一、综合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教、文艺二、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以培养军事、科技和翻译人才;冲击了传统教育,促进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学堂,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以培养维新人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3.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新学制,为近代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中华民国时期:设立教育部,改革教育内容,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忠君尊孔,使近代教育得到发展。

5.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完成扫盲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得到迅猛发展。

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非选择题之评价、评述类设问解题技巧设问类型评价类评述类[典例] (2018·全国卷Ⅱ)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

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答案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解析材料说的是三娘子推动了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与长期友好交往,所以对其评价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回答。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第32讲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五 第32讲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教案 人民版

【最新】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五第32讲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教案人民版第32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考纲要求] 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4.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及其世界意义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发明⎩⎪⎨⎪⎧战国时已有天然磁石做成的司南。

北宋《武经总要》记载了用磁场磁化法加工的指南鱼,《梦溪笔谈》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贡献⎩⎪⎨⎪⎧北宋、南宋时指南针就已应用于军事和航海领域。

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 供了技术保证。

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重视不够。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主题一 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1)(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1)(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标内容]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习要求]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知识与能力知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意义;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残的史实;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分析、情境再现、比较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艺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百花千卉共芬芳——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五六十年代)1、表现2、原因(1)社会环境的变化政治变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

经济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逐步展开。

(2)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创作(3)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必要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解决意识形态中矛盾的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

可能性: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内涵: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意义: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遭遇曲折的原因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风刀霜剑严相逼——“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东风无力百花残)1、表现国家文物遭摧残(清华园、故宫—血泪宫、佛像破坏、家具是的帝王将相扣)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田汉批斗和国歌改词,老舍,傅雷,吴晗)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佛教经典,什么佛经,尽放狗屁)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样板戏流行。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人民版必修3 1、了解“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A、“两弹一星”指。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迈入航天时代。

B、()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空并返回。

标志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C、中国于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水稻。

被誉为“”,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增产,解决粮食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

xx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指在艺术问题上“”,在学术问题上“”。

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3、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A、现代文学史上优秀作品:B、电影:C、戏剧:音乐舞蹈剧:4、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到年(文革前),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5、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20世纪80年代,颁布《》,从法律上规定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1世纪初已经逐步落实。

以“”为理论基础,年,中央提出实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人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现代科学革命》教案2 岳麓版必修3表二。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2)(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2)(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分析、情境再现、比较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社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二为”方向;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过程【本课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整体感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适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调动几百万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了文化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但由于“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这一方针未能坚持执行。

“文化大革命”时期,科学文化事业遭受沉重打击。

改革开放以后,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思考: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几个阶段?第一框题“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纪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的邮票1、含义: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2、背景:1)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激情。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意义: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3)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4)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代表作:文学:如《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专题概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

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

“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福建省教学要求】2.说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预学案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预学案人民版必修3

29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预学案人民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考纲(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考纲(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杂交水稻。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基本历程与成就(二)学习导学一、“两弹一星”1、大力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条件新中国以来,美国敌视,苏联由友好转为敌视,中国安全受严重威胁。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物质保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

党和政府的重视。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重大成就(国防科技)①___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中国跨入___时代。

②1964年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

③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④_____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秦山核电站1991年运行⑤___年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开始航天时代。

3、意义: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对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基础科学和民用核技术的发展。

二、医学和农业领域1、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___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大大提高了水稻(粮食)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第二次绿色革命”)三、载人航天1、原因:①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②(邓小平)党和政府的重视;③“____”战略和科技规划 (如“863计划”、“火炬计划”) 的推动。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推动。

2、成就:①1984年以来先后成功发射试验和实用___卫星,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___技术。

②___年5月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③1999年以来运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号进行4次无人飞行试验。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1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人民版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1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人民版

第31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点1|曲折历程——现代中国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1.“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开展。

(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成就①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的文艺作品,如《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②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有《上甘岭》、《龙须沟》、《东方红》、《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等。

(6)意义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②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

2.“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背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2)表现①破除“四旧”,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②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到批斗。

③文化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成为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

3.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

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③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

(2)表现: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轻巧识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表现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②政府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③积极改革学制,对各级学校进行调整。

④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2)作用: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复习教案35(第35讲_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复习教案35(第35讲_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35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考纲明示:(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主干知识 理一理]一、现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5)成果错误!2.“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表现⎩⎪⎨⎪⎧①许多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国家文物遭摧残。

②许多文艺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批斗,下放甚至迫害致死。

③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封、资、修”而遭封杀。

④“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是当时文艺状况的写照。

(2)影响: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3.新时期文化事业的繁荣(1)原因错误!(2)表现⎩⎪⎨⎪⎧ ①文学艺术再现勃勃生机。

②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如“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

二、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建国初期的教育(1)废除旧教育制度错误!(2)建立新教育制度⎩⎪⎨⎪⎧ ①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②毛泽东:1957年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③刘少奇: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

(3)主要成就:196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主要表现⎩⎪⎨⎪⎧ ①1968年底,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人民版【考情分析】1.近三年对本专题考查的知识涉及相对较少,但每年都有考题出现,主要考查的是科技与教育等。

2.从题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偶尔会出现材料解析题,且与其它专题相结合。

3.考查的主要手法是将中国现代的科技成就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以及世界近现代科技成就迁移起来,易出现一些探究型的题目。

4.高考常常把本专题的考查与一些时政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如:嫦娥二号、神舟七号、科教兴国战略、素质教育、人口普查等。

【知识交汇】一、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在核工业和宇航领域取得的成就有哪些?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1.核工业: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③1964年6月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④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宇航领域:①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1975年,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③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④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2.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三,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的;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1.“双百”方针提倡在文艺科研领域可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内。

2.在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在科学问题上“百家争鸣” 。

3.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4.历史证明,“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相反,“双百”方针被践踏,就易导致“百花凋零”、“万马齐喑”局面的出现,社会科学遭受浩劫。

因此,“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使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三、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3.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四、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2.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

3.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实现高科技的产业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技和教育入手。

5.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6.要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思想方法】1.运用原因分析法,掌握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的背景,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2.运用列表法,列举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运用列表法,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人民版【考情分析】此专题,近年来对本专题的考查多集中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的改革等内容,以选择题为主。

材料解析题集中在二战后苏联的三次重大改革上。

本专题的命题多与其他专题联系起来考查,如联系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的解体等。

本专题高考还往往联系时政热点问题是的“三农”问题。

从考查的力度来看,本单元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来看,重视以下考点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要注意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的角度命题;要注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相互借鉴角度命题;要注意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留下的经验教训角度命题。

从题型角度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出现机遇更多些。

热点问题要关注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都是为了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做的努力,总结经验教训,说明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知识交汇】一、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1.相同点:(1)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

(2)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

(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4)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2.不同点:(1)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

(2)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

(3)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4)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5)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

(6)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四、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机遇:(1)俄国: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2)美国1933年新政;(3)中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

2.特点:(1)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民的市场交流。

(2)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混乱和盲目性,达到缓解经济危机的目的。

(3)中国:克服计划经济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社会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结局:(1)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美国: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使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的世界趋势。

(3)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4.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市场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六、分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和历史教训1.原因:(1)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内容和影响: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就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针。

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改革困难重重,成效不大。

经济改革推进不下去,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他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清障碍。

而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则是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这种“新思维”的认识,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放弃共产党领导,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失去了联系的纽带。

结果,导致了苏联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动荡。

苏联的政治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3.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

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七、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生曲折的原因和认识1.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的原因(1)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时间很短,缺乏基本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2)二战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除东德外,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或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社会主义要想赶上或超过资本主义,决非短期能够达到的。

(3)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

其巩固与发展比任何革命都艰巨、复杂,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4)社会主义体制的诞生宣告了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神话的破产,必须遭到资本主义的敌视、遏制、围剿以至颠覆。

2.对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的认识(1)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这是世人公认的法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曲折也是正常的。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受挫,这一事实说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经过长期曲折斗争才能成功。

(3)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尚处于初创时期,还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八、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1.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遵循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的步骤。

2.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