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中原地区-PPT文档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节 “中原之州”——河南省(河南省简介[2])
河南省简介河南省(简称豫)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地区。
周边与皖、鄂、陕、晋、鲁6省相邻。
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现辖17地级市、21县级市、89县、48市辖区。
人口9347万,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
有回、蒙、满、壮等51个少数民族。
省会郑州市。
自然环境:河南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地形总体西高东低,西、北、南三面为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山和大别山所环抱,嵩山(1440米)为五岳名山之一。
全省由豫东平原(华北黄淮海平原的组成部分)、豫北山地、豫西山地、南阳盆地、豫南山地五部分组成。
河南是中华民族中原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浓缩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群雄逐鹿、问鼎中原。
中原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孕育了河图、洛书、周易、八卦、太极左、少林的神秘文化,圣人荟萃:关羽、张衡、吴道子、孙思邈、杜甫、白居易、岳飞等人故里都在河南。
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
(安阳、洛阳、开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滔滔黄河之水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文化最早的发祥地和最集中的遗存地。
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529处。
著名的有河南省博物馆、郑州二七纪念塔,黄河游览区、仰韶遗址、龙山、大河村遗址,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开封宋城、铁塔、龙亭、相国寺,登封嵩山中岳庙与少林寺,以及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红旗渠游览区等。
南阳市内乡县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已被联合国列入"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郑州市(简称郑)位于河南省中北部,黄河南岸。
历史上就以"九州腹地、十省通衢"而享有盛名。
辖6区(中原区、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上街区、邙山区)5市(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荣阳市)1县(中牟县)。
人口557.75万人。
登封嵩山(1440米)为我国五岳名之一,特产有黄河鲤鱼、中牟西瓜、新密金银花、新郑大枣、河阴石榴、荣阳柿饼等。
中国历史地理(精美ppt课件)
郡—县(道、邑、侯国) (后期)中央: 王国——县
汉初中央直辖 15 郡,武帝时增至 110 郡国。前106年将全国分为13个区域, 每个区域称部,派一刺史执行监察 职能。各州借用《禹贡》九州之名, 外加两个《周礼 •职方》州名,另外 两个不在《禹贡》范围内,合在一 起共 13 个刺史部:冀、兖、青、徐、 扬、荆、豫、凉、益、幽、并、朔 方、交趾。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 尉部。共14个监察区。
第三讲 千古足音
——中国古代交通道路 与军事地理
第一节
一
川陕交通
“关中”的取意与秦统一的战 略进程
函谷关 潼关 蒲津关 武关 嶢关 萧关 散关 金锁关 雍(戎、狄)-→ 栎阳(魏河西之地) -→ 咸阳(天下) 以咸阳、长安为中心的沿渭河道路
九原郡
雁 门 郡
直 道 咸 阳
蜀中郡
太 原 郡
第一节 分封制 ——分土而治
分封=封建:封邦建国。 天下——国——家 《礼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 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封建制的 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即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 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大夫;大夫以嫡长 子继位,众子为士。 士 →大夫 →诸侯 →天子 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 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 西晋时期、明初。
常 山 郡
薛郡
蜀 郡
直 道
蒲关道
函谷道
渭北道
武关道
二
蜀道难——川陕交通
(一)秦岭通道: 子午道:子午镇→子午谷→秦岭→石泉 →饶风关→南子午镇→城固→汉中 灙骆道:周至→骆谷关→洋县→灙水→ 城固→汉中 褒斜道:郿县→留坝→褒城→汉中 故道:宝鸡益门镇→清姜河→略阳→勉 县→汉中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李孝聪教授【内容提要】:从中国历史上的地缘政治结构,阐述大地域、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形成发展进程中,区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地貌与交通线的分布,地区开发的模式,区域环境的变迁,环境变化的模式与区域社会的互动;自然环境对城乡居民建筑、民间习俗的影响。
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文化扩散与融合,区域民间文化的特征。
授课按中国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西北内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淮海平原、山东丘陵、东北平原与山地、内蒙古草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低山丘陵、沿海岛屿、岭南地区等大自然区域,分别讲授区域历史地理。
内容涉及:气候与环境、地貌与水系、交通与城市分布的地带性与形态特征、经济开发、区域文化景观。
本课程是《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的下编,建议学生在学习过上编:历史地理学理论、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的基础上,连续选修。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区域的角度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与文化历史地理的综合性认识,适应学术研究或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区域性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是对以往的整体性、概括性描述之不能自圆其说的批评和补充,也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的"接口"。
为了能够便于理解,以加强地理空间观念,建议听课同学自备地图。
希望这门课的内容能够对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些新的启发。
【授课大纲】:第一编导论:区域历史地理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概念与基础理论:历史上中国区域的划分:方式、原则、类型与命名;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等级体系;地缘政治结构: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关系,羈縻、联邦制的特点和适应性;三边:边缘、边疆和边界,住民对边缘、边疆和边界的看法。
研究的切入点:当今社会是读图的时代,读图与读书并重。
地理现象在地面上的分布是一种空间关系,"语言是一种经过时间的延续先后相接的表示符号,单以语言表述地理现象,是不适合的。
地图是表示地理现象的最好工具。
中国的地形课件(1)
05
海岸线与岛屿
海岸线特点与分布
海岸线长度与特点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超过3.2万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 的国家之一。海岸线曲折且多样,包括岩石海岸、沙滩海 岸、红树林海岸等多种类型。
海岸带地貌
中国海岸带地貌类型丰富,包括海蚀地貌、海积地貌、河 口三角洲、滩涂等。这些地貌的形成与演变受到地质构造 、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形与旅游和资源
开发
地形地貌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地形的差异也影响着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如 山地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适宜开 发水电站。
THANK YOU
天山山脉
位置与范围
01
位于中国西北部,横跨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全长2400公
里。
山峰与特点
02
包括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等高峰,山峰挺拔、景色秀丽。
对气候与生态的影响
03
天山是南北疆的自然分界,北坡属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坡属塔
里木盆地北缘,对气候和生态有明显影响。
青藏高原
01
位置与范围
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青海全部和四川、甘肃、新疆、云南部分
平原面积较小
中国平原面积相对较小,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这些平原地 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和人口密集区。
02
主要山脉与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位置与范围
位于中国西南边境,北起帕米尔高原 ,南至印度次大陆,全长2400公里。
对气候与生态的影响
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使中国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同时形成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
崇明岛
中国第三大岛,位于长江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岛上地势 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2.中国地理分区(共26张PPT)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置作与为地我形国和钢河铁流产有量着最密多切的的省关份系,,规一划是将分部 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布实在施两企种业地合形并类和型技交术界改处造的。冲积扇上,二 (善2)京结津合冀图地2和区文的字大材气料环分境析?,请这各种答调一是特整条分点为。布是什在土么河壤能流肥促中沃进游、河地水北区源省。充钢这足铁些、工地坡业区度发的和展共缓,同。改
(2017·淮南模拟)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
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下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4~5题。
4A..通正风温管期挡一板直(C处于关) 闭状态
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
贺兰山、阴山
马拉雅山
气候与自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 高寒气候,干湿季节明显,降水量由东南向 然景观 减少,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递减。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农业 生态保护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农
草场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
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麦、豌豆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重建西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
生态环境
作,造成湿地退化
导航页
该地受西风带影响,①、②、③地都受其影响,但③地地势
(2014·四川文综)下高,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2)长江江苏段________岸岸线资源条 件较好,说明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 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第7章 中华民族摇篮—中原文化旅游区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主 要 旅 游 地 介 绍 之 图 示
小 西 天
主 要 旅 游 地 介 绍 之 图 示
壶 口 瀑 布
主 要 旅 游 地 介 绍 之 图 示
丁 村
主 要 旅 游 地 介 绍 之 图 示
大 雁 塔
碑 林小
雁 塔
主 要 旅 游 地 介 绍 之 图 示
秦 兵 马 桶 博 物 馆 一骊 号山 坑
北 游
览
五台山
区
太原
晋
乔家大院
中 游
览
平遥
区
❖
陕 西
西安
关
临潼
中
游
华山
览
区
咸阳
宝鸡
延安“三
黄一圣”
名胜区
陕
北
游
榆林塞上 风光区
览 区
❖
河 南
沿 洛阳
黄
河 游
郑州
览 区 开封
安阳 豫 北 游 览
焦作 区
❖
山 东
鲁中游览区
曲阜
泰山
济南
蓬莱
烟台 鲁 东 游
威海 览 区
青岛
自 然 旅 游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华极史
其悠 丰久 富, 且文 多物 属古
旅游业现状及成因分析
现状及其成因
区域旅游发展不 平衡,山东 省明显高于 其他几个省 份
旅游基础条件良 好,旅游业发展 前景乐观
主
要
❖
旅 游 地
山 西
及
旅
游
小西天
线
晋 南
壶口瀑布
游
览
丁村遗址
区
永乐宫
云冈石窟 晋
悬空寺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
谭其骧主编。
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插图未计在内)。
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
本图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编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干扰,1975年出版了内部版更是错误百出。
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1-8册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资料!目录1简介1. 1.1 内容2. 1.2 底图2作者简介3总编例1. 3.1 概述2. 3.2 若干幅3. 3.3 分幅图4. 3.4 断代年代5. 3.5 结语4书籍历史51996年版1.2.1简介内容内容包括:已公布的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的重大遗址,各民族政权的疆域或活动范围、政区和一些部族的分布,秦以前可考地名、秦以后全部可考县以上政区(含县)和县以下重要地名的位置或范围,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塞、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及海岸线、岛屿等。
各册都有编例和地名索引,共收地名约7万个。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
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
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
区域地理 第五章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节 中国的位置和疆域(共30张PPT)
要点整合
1.优越的地理位置
类型 半球 位置
海陆 位置
纬度 位置
地理位置 特点
东半球、 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 西岸,海陆兼备
南北跨纬度近50度, 南北距离约5 500千 米;大部分在温带, 小部分在热带,没有 寒带,气候差异大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海陆兼备,沿海多良港;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③ 邻国多,发展边贸
行政中心 武汉 长沙 南昌 合肥 杭州 南京 上海
(5)南部沿海7省区:闽粤桂琼港澳台
名称 广东省 福建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简称 粤 闽 桂 琼 台 港 澳
行政中心 广州 福州 南宁 海口 台北 香港 澳门
(6)西南5省市区:云贵川渝藏
名称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重庆市
①两大地震带;②东 南沿海多台风;③西 北干旱;④季风不稳, 水旱频发
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 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 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 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 不足,气温低,容易产 生低温冻害
地理位置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 度
位 置
从西向东跨60 多度,东西距离 约5 200千米, 跨5个时区
要点整合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2.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东北三省:黑吉辽
名称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简称 黑 吉 辽
行政中心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2)北部边疆:内蒙古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
简称 内蒙古
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地理课件(215张ppt)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1.山脉众多 (1)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 (2)广义的山地占全国总面积65%
2.网格状镶嵌构造突出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地 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
(3)北东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 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 台湾山脉
4.贵金属及稀土金属 (1)贵金属:金、银、铂 (2)稀土金属:指镧族元素组成的金属矿物
5.非金属矿藏 磷、硫、石墨、菱镁矿、滑石、重晶石、 石膏、萤石、高岭土、石棉
第三章 气候水热结构
第一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的一般表现 (1)广义的季风: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 有明显转换的现象。 (2)狭义的季风:仅指海陆季风。
二.降水
1.降水量分布
(1)一般规律 A.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山地比平原多,迎风坡比背风坡多 C.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 也有所增多
(2)极端值 A.最多:台湾火烧寮,6557.8mm/年 B.最少:吐鲁番西侧的托克逊,5.9mm/年
2.降水季节分配
(1)夏雨集中区:华北、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 (2)夏秋雨区:东北北部、云南和四川西部 (3)春冬阴雨区:长江中下游 (4)夏半年多雨区:华南、四川中部 (5)夏雨区:青藏高原中南部 (6)全年多雨区:鄂西川东、贵州 (7)全年干旱区:西北、青藏高原西北部、内蒙
(3)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
(4)丘陵:东南丘陵、胶辽丘陵
2.多种特殊地貌并存
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 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
第二节 地表组成物质
一.沉积岩分布广泛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中原地区PPT课件
4.滏口陉:在今河北省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是长 治东出安阳、邯郸的要道,今邯长铁路、公路大致依此道而筑。
5.井陉:又名土门关,在河北井陉县井陉山,今有石太铁路、 公路通过。
6.飞狐陉:又名飞狐口、望都关,在今河北涞源县北和蔚县 南,历代都曾设重兵防守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的偷袭。
最早形成、使用最频繁的道路是沿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
孟津—怀庆—新乡—彰德—邢台—保定—涿州—北京
平原中部道路:
北京—固安—雄县—河间—清河—馆陶—大名—濮阳—长垣—开封 (唐、五代、宋辽时期北方势力常选择这条道路南下,因此设置了“河 北三关”:雄州瓦桥关、霸州益津关、信安军淤口关,以加强防御)
四、中原的运河
第2页/共28页
1、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
• 由于流水的下切作用,黄土高原在长期的侵蚀下形成了塬、梁、 峁的独特地貌:目前较大的塬有董志塬(庆阳,天下黄土第一塬)、 洛川塬等。梁、峁是陇东、陕北和晋西北最常见的黄土侵蚀地貌。
第3页/共28页
2、黄淮海平原的堆积 • 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在远古时代是一个海湾(海水可抵达今三门峡附
第10页/共28页
第11页/共28页
四.河北
简称冀,源于禹贡之冀州。别称燕赵(大地)。 河北北部为燕山山地,西部为太行山山地,其余基本都属于华 北平原。太行山东麓从北到南,在河流出山处形成北易水、唐河 等洪积扇及滹沱河、漳河等洪积—冲积扇,这里地势比较平缓, 土层深厚,有常年流水的河流,适于发展灌溉农业,因此河北省 境内大多数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和历史较长的城市都分布在太行山 东麓的众多冲积扇上。海拔50m是冲积扇和洪积-冲积平原的结 合部,是潜水溢出带,再向下的平原中部是历史上黄河和各条出 山河流经多次迁徙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间洼地或 湖泊沼泽,在人类早期不适于生存、开辟道路或建造城池,所以 华北平原地区最早形成的南北交通大道基本沿着太行山东麓50m 等高线排列,重要的城市也建址在这条道路沿线。
中国历史的地理范围有哪些
中国历史的地理范围有哪些中国历史的地理范围,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
从古至今,中国的地理范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中原地区,到西周的中原与荆楚;从秦汉时期的中原与北方草原,到隋唐的中原与西北边疆,再到明清的中原与南方江南。
整个历史过程中,中国的地理范围持续扩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商业和政治变迁。
下面将就中国历史的地理范围展开论述。
自上古时期,中国的中原地区就开始发展出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和政治体系。
早期的中原地区整体而言比较贫瘠,文化相对落后,但是随着汉族的不断进入和耕种,中原地区逐渐成为重要的文化中心。
在中原地区形成的商业和政治系统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诸侯国体系,不断扩大了自己的主权范围,从而逐渐形成了封建时代的版图。
随着中国历史的推进,中国的版图也逐渐扩大,不仅包括了更多的地区,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文化和政治体系。
在西周时期,中国的中原和荆楚地区逐渐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家版图;在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了大一统的帝国,不仅包括了中原和北方草原地区,同时也有了强大的商业和政治系统;隋唐时期,中国的版图又扩大了许多,不仅包括了中原和北方的边疆地区,同时也包括了西北的丝绸之路贸易网络;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包括了中原、江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形成了庞大的经济和政治实体。
整个历史过程中,中国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既有自然过程,也有人为的发展。
中国的版图和领土地图,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商业和政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融合了诸多地区、文化和通商的巨大体系。
在这样的体系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和历史,构建了较为丰富的文化与政治版图。
总之,中国历史的地理范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
从最初的中原到现今的多个区域,中国的版图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样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和商业体系。
《北师大中国地理》课件
展望中国地理未来发展趋势
环境保护 城市化建设 区域发展平衡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将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绿色 发展。
城市化建设将继续推进,同时探索创新的城市管 理和规划。
区域发展平衡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中西部地 区将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 海地区发达,而西部地区仍然 相对落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总结
1 强大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国家。
2 重要的地理问题和挑战
中国正面临着多种地理问题和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3 未来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中国在解决地理问题和挑战中,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旅游资源概述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包括长城、故宫、西 湖等,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观。
中国地理问题和挑战
环境问题和生态挑战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 生态危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城市化及人口问题
中国正面临着快速的城市化进 程和日益老龄化的人口,如何 应对这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 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分为22个省份、5个自 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 行政区。
中国自然地理
自然景观概述
中国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包括大裂谷、黄山、九 寨沟等。
山脉
中国是一个山地国家,拥有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 世界著名山脉。
河流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包括黄河、长江等。
湖泊
中国拥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其中以西湖和太湖最为 著名。
中国人文地理
1
民族分布
2
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其
它民族分布广泛。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导论)PPT课件
13
●《尚书·禹贡》。
全文1193字。被称为“古今地理志之祖”。以天然山脉、河流、海 岸作为划分州境的地理依据。详细记载了古代的政治制度,九州的划分, 山川的方位和脉络,物产分布,土壤性质等。
关于《禹贡》的考证专著有23种。所以1934年3月1日创刊了《禹贡》 半月刊,1936年5月成立了“禹贡学会”,从其英文译名来看,就是中 国历史地理学。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网站名为“禹贡网“。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
导
论
主要讲三个问题:
☆历史地理学的含义及其与其相关学科的关 系。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方法。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目的。
2
一、历史地理学的含义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一切地理现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概括地说,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为:
不过,本书不论是内容或语言,都显得荒诞奇伟,作为历史资料来 运用,必须经过分析研究,即便是山脉、水道,也要祥加考证。
15
☆正史中的《地理志》类及后人辑佚研究资料 。二十四史中
有《地理志》的共16部,无《地理志》的8部。加上《清史稿》、《新 元史》共18部。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 交叉、也必然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融合。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和考古学成果的利用 。
☆地理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
10
☆历史文献研究法
历史地理学主要借助文献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上地理现 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很多地理现象是人 类生产活动形成的。如运河的开凿、都城的建置、疆域的形 成、政区的划分。
中国历史地理——襄阳.ppt
省 级
襄阳城西13公里的隆中山
市
级清
襄阳城南街中段西侧
市
级清
襄阳城西门外
市
级清
樊城友谊街
市
级明
汉水南岸,万山至襄阳城
市
级清
樊城陈老巷口
市
级明
樊城解放路西头
市
级明
樊城定中街
市
级明
樊城桥头
市
级清
樊城火巷口
市
级清
樊城邵家巷口
文物简况
建于明弘治七年的金刚宝座式塔。 建于明朝,是用材特殊的一字形龙纹影壁。 明代在旧城基址重建的砖墙。 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为抵御前秦进攻,保卫襄阳,率家奴婢及城中
省
春秋战 级国
樊城西北10公里
市 级
真武山
市 级
岘首山
春秋时期邓国的都城,战国秦汉到刘宋的邓县遗址。 民间传说刘备马跃檀溪的马蹄印及溪流。 纪念西晋名将羊祜的建筑遗址,原来著名的堕泪碑已佚。
四
古墓葬
30
山湾蔡坡古墓群
31
叫花子坟
32
朱见淑墓
33
杜甫衣冠塚
34
王叔和墓
市
春秋战 级国
郊区余岗蔡坡村
市 级
序号 名称
一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1
多宝佛塔
2
绿影壁
3
襄阳城墙
4
夫人城
5
诸葛亮故居
6
谯楼
7
铁佛寺大殿
8
襄樊清真寺
9
老龙堤
10
抚州会馆
11
屏襄门
12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中门
13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PPT课件
七、地形 11、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2、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3、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1、我国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 主。关于此山脉的走向正确的叙述是( C ) A 南北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东西走向 D 东西-西南走向 2、山东省位于我国的( A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 B ) A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 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C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
学习指导(二)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3,思考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秦岭-淮河一线,比较其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结合图像内容,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时间:5分钟,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的好!
P3 阅读 秦岭-淮河—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秦岭—淮河以北 0℃以下
4.气候灾害:南( 涝 )北( 旱 )
5.交通运输:南( 船 )北( 马 ) 6.饮食习惯:南( 甜 )北( 咸 )
7.工业结构:南( 8.武术专长:南( 9.方言种类:南(
轻 )北( 重 ) 拳 )北( 腿 ) 多 )北( 少 )
结束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以及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差异。
2、在图中找出各个区域划分的界线,看看都经过哪些地区?
3、说出各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时间5分钟,比一比哪些同学自学效果好!
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
条件的不同和经济活动、人文 地理景观的差异,全国大致可 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 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中国地理课件ppt
中国气候的季风特征使得夏季成为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冬季则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中国的气候也容易导致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和台风等。这些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生活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详细描述
总结词:中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总结词: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等。
气候
02
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气候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水文
03
中国河流众多,长江、黄河等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向东或南,注入太平洋或印度洋。同时,中国湖泊众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东、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的最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分布区。
详细描述
中国地理文化
总结词
中国历史地理主要研究中国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的相互关系,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分布、疆域变迁、行政区划演变等。
详细描述
中国历史地理涉及的内容广泛,如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丝绸之路的开拓、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港口等。通过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中国多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详细描述
中国的人口数量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9%,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中国的民族种类繁多,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中国地理课件
目录
中国地理概述中国自然地理中国人文地理中国地理文化中国地理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中国地理概述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
• 由于流水的下切作用,黄土高原在长期的侵蚀下形成了塬、梁、峁的 独特地貌:目前较大的塬有董志塬(庆阳,天下黄土第一塬)、洛川塬等。 梁、峁是陇东、陕北和晋西北最常见的黄土侵蚀地貌。
2、黄淮海平原的堆积
• 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在远古时代是一个海湾(海水可 抵达今三门峡附近 ),黄河形成(距今160万年左右)后, 每年从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泛滥淤
五、山东
简称鲁,别称齐鲁或山左。古代山东并不专指山东半岛地区,周秦时代, 因秦的势力在华山以西的关中,故称华山或崤山以东为山东,汉晋以后山东 的指代才逐渐确定在太行山以东。
二、山西
简称晋,又称三晋,古人常用山右或河东指代山西。 地形突出特点是“表里山河”。山地丘陵占总面积80%,地势高, 固有山西高原之称。从地形地貌来看,全省可由东向西分为三大区域: 1.东部山地区 2.中部盆地区 3.西部山地高原区。 山西的政治和军事地理地位特殊。这里的大部分地区既能发展耕 作农业,也适合于游猎、放牧,与北方草原没有大的山川阻隔,草原 民族可以长驱直入插向长安、洛阳,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乱华的主要 跳板。对中原王朝而言,山西就像人体的软肋,所以明朝才会在这里 增筑内长城。易守难攻,容易出现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原造成威胁和 冲击,比如中国北方五代的历史,实际可以当作建都于开封(或洛阳) 的中央政权同以太原为根据地的割据势力激烈斗争的历史 。正如顾祖 禹所说,山西“表里山河,称为完固”,“因势乘便,可以拊天下之 背而扼其吭也” ,“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
除以上两大块外,河南的北部(豫北地区)是属于从太行山地向平原过 渡的山前下伏地带,古代称之“河内”;最南部是豫南山地区,主要是桐柏 山和大别山,两者以武胜关为界。大别山西段有一些断陷,成为古代南北交 通选择的孔道。
四.河北 简称冀,源于禹贡之冀州。别称燕赵(大地)。
河北北部为燕山山地,西部为太行山山地,其余基本都属于华北平 原。太行山东麓从北到南,在河流出山处形成北易水、唐河等洪积扇 及滹沱河、漳河等洪积—冲积扇,这里地势比较平缓,土层深厚,有 常年流水的河流,适于发展灌溉农业,因此河北省境内大多数早期人 类文化遗址和历史较长的城市都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众多冲积扇上。 海拔50m是冲积扇和洪积-冲积平原的结合部,是潜水溢出带,再向 下的平原中部是历史上黄河和各条出山河流经多次迁徙泛滥形成的冲 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间洼地或湖泊沼泽,在人类早期不适于生存、 开辟道路或建造城池,所以华北平原地区最早形成的南北交通大道基 本沿着太行山东麓50m等高线排列,重要的城市也建址在这条道路沿 线。
第一节. 黄土(高原)的侵蚀与堆积
面积: 51.7万平 方公里, 相当于中 国国土面 积的5.3 %、日本 国土面积 的1.4倍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 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水成说、残积说、风成说及多成因说4种。水成说 认为,黄土主要是由流水作用从离高原不远的周边地区携带来堆积而 成;残积说认为,黄土是高原基岩在千万年的风化作用下就地成土的 结果。 中外多数学者主张风成说,认为黄土物质的物源与我国西部大 面积的沙漠有关,黄土物质的搬运主要依靠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的高压气流。它的形成,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地质综合作用,通过物源 的形成、搬运、分选及堆积成土这样三个前后相因的历史阶段。多成 因说近几年来异军突起,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流水等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改道有二三十次。比如,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 下,在滑州扒开黄河,此后700余年,黄河以南东夺淮入海 为常;1855年,兰考铜瓦厢决口,黄河夺大清河入海,结束 700年夺淮入海历史,1876年全线河堤筑成,形成今天黄河
下游基本河道。历史上出现的黄河下游河道有数十条,以筑
堤后的“东汉大河”和“明清大河”流经的时间最长。 历史上的著名治河人物:王景、贾鲁、潘季驯、靳辅等。
集, 形成黄河大冲积扇,并与从山西高原流出的永定河、
滹沱河、漳河等脱离山地后形成的众多冲积扇濒次相接, 相互叠压,经过长期发展,孕育出广袤的华北大平原。
黄河的含沙量随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的轻重而变化, 这一变化又往往与气候、降水和人类经营方式有关系。
截止20C50Y,有历史记载的黄河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
第二节. 各省的自然地理区划
一、陕西 简称陕或秦,到清朝省域才基本固定。自然地理的突出特点是从北向南有明显的区 域差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陕北:遍布塬、梁、峁,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属温带半干旱和暖温带半干旱气候。
平均海拔1000~120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有无定河、延河、洛河等。有一定的 降水、植被和河流湖泊,因此在历史上能够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或中原人开垦农地提 供便利。 2.关中:关中盆地是由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号称“八 百里秦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周围天然关隘险阻,平均海拔在 800~1000m之间,由关中东出具高屋建瓴之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因此在中国上古和中古时期成为立都的首选之处,是 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 3.陕南:秦岭和大巴山、米仓山之间,主要为山地及山间盆地。属北亚热带气候,温 暖湿润,在自然地理上应与四川同属一个单元。
三、河南 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得名。简称豫,来自《尚书· 禹贡》中天下九州 之豫州。别称中州、中原。豫北是明朝初年划分到河南的,为的是控制从黄 河南部向北渡河的几个重要渡口。 黄河以南的主体部分分为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两大地理单元。 1.豫西山地区:主要山脉有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均属秦岭余 脉。属于中国地理大势的第二阶梯,伏牛山以北具有典型的黄土地貌特征。 伊洛盆地和南阳盆地是豫西最宽阔的两个河谷盆地,开发早,建过都,多皇 亲权贵之家,历史上分别被称作“帝都”和“帝乡”。 2.豫东(黄淮)平原区:是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形成的大冲积扇。豫 东平原河流众多,如汝河、沙河、颍河、涡河等,基本都是近乎等距离排列 的西北—东南流向,属于淮河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