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3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3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三商业资本得职能就是执行得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得职能)。
货币资本得职能商品资本得职能生产资本得职能流动资本得职能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股票持有者获得得股息实质上就是(雇佣工人创造得剩余价值)。
股票升值带来得收入股票收入得资本化雇佣工人创造得剩余价值股东获得得超额利润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发行股票筹集得资本资本积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就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得三种职能形式)。
根据能否实现价值增殖划分得资本形式产业资本循环中得三种职能形式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得三种资本形式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得三种资本形式资本得周转时间就是指(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
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与劳动中断得时间生产时间与销售时间生产资料得储备时间与劳动时间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年剩余价值量用公式表示就就是(m'v n)。
m’v nm'vm/vm'n社会总产品得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就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得核心问题)。
消费资料再生产得源泉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得核心问题社会资本运动得中介社会资本再生产得理论前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得个别资本得总与就是(社会资本)。
产业资本社会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垄断价格就是凭借垄断地位规定得市场价格,它(改变了价值规律得表现形式)。
否定了价值规律得作用改变了价值规律得表现形式改变了价值规律得内容改变了价值规律得作用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统治地位得实现主要就是通过(参与制).参与制个人联合资本积聚资本集中1、商品得价值由什么决定?劳动力商品得价值由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力商品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由维持劳动者生存与发展所必需得生活资料价值决定.劳动力商品得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源泉,它得使用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就是比自身价值更大得价值。
2、什么就是固定资本?什么就是流动资本?其划分依据就是什么?固定资本就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就是可变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得本质不就是物,而就是体现在物上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得外壳所掩盖得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得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3--20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3一、单选题1.(5分)∙A. 地理条件 ∙B. 社会意识∙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纠错得分: 5知识点: 3.1.1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2.(5分)∙A.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B. 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 C. 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D. 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纠错得分: 5知识点: 3.1.2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3.(5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标志( )。
∙A.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 C.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纠错得分: 5知识点: 3.1.2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4.(5分)∙A.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B.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 ∙ C.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D.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纠错得分: 5知识点: 3.1.3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5.(5分)∙ A. 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是指( )。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 C. 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 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纠错得分: 5知识点: 3.1.4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6.(5分)∙A. 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B.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纠错得分: 5知识点: 3.2.1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7.(5分)∙A.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D.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纠错得分: 5知识点: 3.2.1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东大15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15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 《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
A. 朴素辩证法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
正确答案:A
2. 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A.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
正确答案:C
3.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 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
正确答案:A
4.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
正确答案:C
5.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科学技术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管理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次在线作业
第三次在线作业单选题(共32道题)收起1.(2.5分)“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2.(2.5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3.(2.5分)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联系是()A、事物的外部联系B、事物的直接联系C、事物的主要联系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4.(2.5分)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5.(2.5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6.(2.5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7.(2.5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8.(2.5分)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9.(2.5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10.(2.5分)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B、意识第一性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辨证的观点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1.(2.5分)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其意义在于()A、既坚持重点又抓住两点B、把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C、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D、既可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2.(2.5分)经验论的错误表现在于()A、经验是第一性的B、否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D、强调了精神的作用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3.(2.5分)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A、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B、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性C、事物不同发展阶段间的不平衡性D、事物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间的不平衡性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14.(2.5分)假象是指()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5.(2.5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A、两点论B、均衡论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一点论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6.(2.5分)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7.(2.5分)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3交卷时间:2018—03-0809:21:15一、单选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得决定力量就是()。
•A、地理条件•B、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D、社会意识答案B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就是标志().•A、人类认识与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得范畴•B、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得范畴•C、人类改造旧得社会制度、创建新得社会制度能力得范畴•D、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与科学实验能力得范畴答案B3、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B、生产力得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得改变•C、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得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力得物质基础答案 B4、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就是指().•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D、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答案D5、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得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得标准就是()。
•A、生产关系得不同性质•B、生产力得不同水平•C、意识形态得不同性质•D、人得发展得不同状况答案A6、人类社会得基本矛盾就是()。
•A、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得矛盾•B、落后得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得物质文化需要之间得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得矛盾•D、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得矛盾答案C7、衡量社会进步得根本标准就是()。
•A、社会经济制度得性质•B、社会政治制度得性质•C、精神文明得发展水平•D、社会生产力得发展水平答案D8、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A、社会分工中得不同角色•B、物质利益上得根本对立•C、意识形态上得根本对立•D、政治态度上得根本对立答案B9、社会革命得根本问题就是().•A、夺取国家政权问题•B、争取民主自由问题•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D、争取人类解放问题答案A10、“蒸汽、电力与自动纺织机甚至就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与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得革命家。
22春东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3答案参考
4分
A 认识
B 实践
C 本质
D 现象
我的得分:4分 我的答案:B
解析: 暂无内容
10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
的服务。”这说明自由是( ) 4分
A 选择的随意性
B 活动的主动性
C 摆脱必然的束缚
D 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解析: 暂无内容
100分
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社会发展不仅具有统一性,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下列能体现社会形态 4分 更替多样性特征的是( )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A 不同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B 某些民族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方向可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不一致
C 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同样的社会形态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4分
A对
B错
我的得分:4分 我的答案:B
解析: 暂无内容
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4分
A对
B错
我的得分:4分 我的答案:A
解析: 暂无内容
3
雇员拥有股票,工人成为股东,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消失了。
4分
A对
B错
我的得分:4分 我的答案:B
解析: 暂无内容
C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我的得分:4分 我的答案:B
解析: 暂无内容
7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 )
4分
A 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 能动地创造客观世界
C 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
D 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精神文明英雄史观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A)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阶层社会基本矛盾群众史观人民群众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A)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B英雄史观C唯物史观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C)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大工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3答案
大工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3答案大工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3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依据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答案:D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答案:D3.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A.目标B.结论C.前提D.基石答案:C4.在金融资本形成的根蒂根基之上,产生了()A.金融寡头B.货币C.垄断利润D.剩余价值答案:A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干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干系主人的状态答案:D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60分)6.空想社会主义者()。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露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C.对将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答案:AC7.把持形成的原因()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资本分散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答案:ACD8.经济全球化表现的方式是多样性的,主要表现为()。
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答案:ABCD9.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快速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答案:CD10.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四、判断说明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有统治地位是因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斗争不力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完整意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历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历史观方面有些进步的思想家有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唯物史观的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之所以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2.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正确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劳动不仅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人类通过劳动实践与物质自然界相联系,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是社会意识形态错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式从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另一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只有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才是社会意识形态,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则是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最明显的特征是非意识形态部分是阶级性的,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等。
4.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意识就越先进错误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社会意识产生和变化的根源。
但唯物史观同时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一旦产生,就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的变化,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介才能同生产力发生联系,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条件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生产力发展迅速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先进,而生产力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5.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正确生产力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胜利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答案:B解析: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
这种依赖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地理环境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第二,地理环境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物质生产来实现。
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答案:A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答案:C解析: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
4.唯物历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D解析: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管理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B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邓小平提出。
7.”谋事在天,成事在人“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 .机械决定论D.唯意志论答案:A解析: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1.ABC2.ABCD3.AB4.ACD5.CD6.AB7.ABD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3(专题测验三)答案
(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3 (专题测验三)答案专题测验三一、判断题题目1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o选择一项:对题目2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选择一项:错题目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错题目4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选择一项:对题目5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o选择一项:错题目6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选择一项:对题目7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o选择一项:错题目8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o选择一项:错题目9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o选择一项:错题目10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一项:对题目11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选择一项:对题目12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o选择一项:对二、单选题题目13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而貌。
选择一项:B.物质生产实践题目14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选择一项: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题目15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
南开大学19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第三组答案
【南开】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答案3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C.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提示:阅读以上题目后,并作答]参考选择:D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 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提示:阅读以上题目后,并作答]参考选择:C3.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150%, 300%B.150%, 200%C.150%, 100%D.100%, 200%[提示:阅读以上题目后,并作答]参考选择:A4.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A.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B.形成级差地租I的超额利润C.形成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D.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提示:阅读以上题目后,并作答]参考选择:C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几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提示:阅读以上题目后,并作答]参考选择:B6.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三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执行的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职能)。
货币资本的职能
商品资本的职能
生产资本的职能
流动资本的职能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股票持有者获得的股息实质上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股票升值带来的收入
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股东获得的超额利润
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发行股票筹集的资本
资本积累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形式)。
根据能否实现价值增殖划分的资本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形式
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三种资本形式
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的三种资本形式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中断的时间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和劳动时间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年剩余价值量用公式表示就是(m'v n)。
m'v n
m'v
m/v
m'n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消费资料再生产的源泉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运动的中介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是(社会资本)。
产业资本
社会资本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垄断价格是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市场价格,它(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改变了价值规律的内容
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统治地位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参与制)。
参与制
个人联合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1、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由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的使用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是比自身价值更大
的价值。
2、什么是固定资本?什么是流动资本?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
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通过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有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有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的表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3、垄断是怎样形成的?垄断组织都有哪些形式?
答:垄断是指一个或者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因此达成协议,垄断该部门的生产或流通,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开始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从事生产和流通活动的经济主体,主要是私人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企业,各个企业不断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扩大规模,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占优势。
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走向垄断。
因为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或流通为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所控制时,竞争对手之间势均力敌,继续竞争可能会两败俱伤,它们必然会放弃竞争,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形成垄断,并能坐享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是指若干个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某一
部门或几个部门绝大多数产品和销售及原料市场,以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组织。
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是一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
现在的主要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但无论是那种垄断组织形式,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生产和市场,更多地榨取劳动者的血汗,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工具。
4、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主要特点是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相结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由于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问题,这就必然会要求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以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
于是就产生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有:第一,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来筹集大规模建设所需的巨额资本。
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公共设施的需要越来越多,而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第三,由于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项目资金投入的回报周期较长,是私人资本也往往不愿涉足。
第四,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需要国家出面进行干预和调节,靠国家的力量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缓解生产过剩危机。
第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以克服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影响。
第六,随着垄断的加剧,资本主义国家中各方面的矛盾威胁着其社会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在经济利益关系调整方面,也需要国家的进行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