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

合集下载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奖励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奖励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奖励措施一、背景与目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与其作用无关的、对患者有害的反应。

药害事件是指由于药品质量问题或者不当使用药品导致的严重后果的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程序,鼓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等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制定本奖励措施。

本奖励措施旨在提高药品安全性监测水平,促进药品安全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推动我国药品监管工作的发展。

二、奖励对象与条件(一)奖励对象1. 医疗机构: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药品生产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

3. 药品经营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经营企业。

4. 个人:指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工作的从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工作人员。

(二)奖励条件1. 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符合国家和地方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2. 主动参与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调查、分析和评价,为药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信息。

3. 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意识。

4. 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存在故意隐瞒、谎报、漏报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行为。

三、奖励措施(一)奖励方式1. 物质奖励:根据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调查结果,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

2. 荣誉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和颁发荣誉证书。

3. 政策支持:对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在药品审批、监管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引言药品作为人们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医学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却时有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从定义、原因、分类、预防和应对等方面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和措施。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指的是使用药物后,无论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停药后,所出现的对药物作用以外的不良反应。

其中包括剂量副作用、预期不良反应、药物过敏和不良药物反应综合征等。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药物化学特性药物的性质和化学结构决定了其促成不良反应的概率。

具有高毒性、不稳定性或易发生代谢产物的药物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2. 个体因素个体患者的因素也是影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营养状况、肝肾功能等。

3. 用药方法药品使用方法的不合理性也常常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如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不当的用药途径等。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临床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预期不良反应预期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剂量下所能产生的已知不良反应,包括药理学不良反应、药物滥用和药物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2. 非预期不良反应非预期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剂量下所无法预测的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识别。

3. 药物过敏药物过敏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产生过敏反应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包括药物过敏症、药物过敏-性伴发综合征等。

4.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药物联合应用时,其中一种药物改变了另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应对为了预防和应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需要统筹考虑药品研发、使用过程及监管机制:1. 加强药品监管药品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药品投入市场前的评估和审批,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处理流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药害事件是指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或者药物本身的问题,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或者群体性事件。

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国建立了。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流程1.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药师、患者及其家属等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 初步判断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人员应初步判断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关联性等因素。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致命。

关联性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和无法评价。

3. 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人员应立即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药物信息、不良反应信息等。

4. 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填写完成后,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分别上报至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5. 审核与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进行审核、分析,对严重不良反应进行调查、核实。

6. 反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将对不良反应的调查结果、分析结论等反馈给上报单位。

7.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利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将用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再评价和药品政策制定等。

二、药害事件报告处理流程1. 发现药害事件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药师、患者及其家属等发现药害事件,应立即报告给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

2. 报告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应在发现药害事件后24小时内,将事件基本情况报告至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3. 调查与核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到药害事件报告后,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收集相关资料。

4. 分析与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害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评估,确定事件的原因、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奖励措施精编版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奖励措施精编版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奖励措施精编版一、引言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与药害事件报告是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提升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奖励制度,旨在鼓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药品风险,促进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奖励措施内容及标准1. 医疗机构奖励(1)医疗机构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2)对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医务人员,按照报告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

具体标准如下:报告110例药品不良反应,奖励500元;报告1120例药品不良反应,奖励1000元;报告2130例药品不良反应,奖励2000元;报告31例以上药品不良反应,奖励3000元。

(3)对报告药害事件的医疗机构,给予500010000元的奖金奖励。

2.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奖励(1)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配备专职监测人员,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2)对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企业,按照报告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

具体标准如下:报告110例药品不良反应,奖励1000元;报告1120例药品不良反应,奖励2000元;报告2130例药品不良反应,奖励3000元;报告31例以上药品不良反应,奖励5000元。

(3)对报告药害事件的企业,给予1000020000元的奖金奖励。

3. 公众奖励(1)鼓励公众积极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对报告者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

(2)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公众,奖励10002000元;报告药害事件的公众,奖励500010000元。

三、奖励措施实施流程1. 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公众向所在地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报告内容进行审核,确定奖励资格。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背景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管理工作,加强对药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众的用药安全和权益。

2.背景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发生可能对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推动药品监管体系的完善和提升。

二、报告管理1.报告对象本制度适用于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使用或接触药品的过程中发现或遭遇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的情况。

2.报告责任2.1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自己生产的药品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主动地对患者使用的药品进行监测和报告,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协助。

2.3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处理和解决相关问题。

3.报告流程3.1报告发现: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使用或接触药品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或遭遇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的情况,应立即向上级报告人员或有关单位报告。

3.2报告受理:上级报告人员或有关单位应及时受理报告,并进行初步调查和确认。

3.3报告核实: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监管部门等有关单位应加强对报告情况的核实工作,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4报告处理:根据报告情况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相关单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和公众的健康和权益。

三、报告要求和内容管理1.报告要求1.1报告及时性: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或遭遇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人员或有关单位报告。

1.2报告全面性:报告应包含详尽的事件描述、受伤程度评估、用药情况、病史等相关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核实。

1.3报告准确性:报告人员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

2.报告内容2.1基本信息:包括报告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报告单位等基本信息。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

联系方式:
无□ 不详□家族药品不良 无□ 不详□
相关重要信息: 吸烟史□ 饮酒史□ 妊娠期□ 肝病史□ 肾病史□ 过敏史□
其他□
药品
批准文号
商品名称
通用名称(含剂 型)
生产厂家
生产批号 用法用量(次剂量、途径、日次数)
用药起止时间
用药原因
怀疑药品
并用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名称: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及处理情况(可附页):
事件的结果:痊愈□
好转□
未好转□

年月日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
不明□ 未再使用□
不详□
有后遗症□ 表现:
死亡□
直接死因:
是□ 否□ 不明□ 未停药或未减量□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事件? 是□ 否□
• 用药错误可发生于处方(医嘱)开具与传递;药品储存、调剂与分发 ;药品使用与监测;用药指导及药品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环节。其发 生可能与专业医疗行为、医疗产品(药品、给药装置等)、工作流程与 系统有关。
用药错误分级
• 根据用药错误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参考国际标准,可 将用药错误分为以下9级。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 发错误(错误隐患);B级: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 给患者但患者未使用;C级: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 ;D级: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患者的后果,并根据 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E级:错误造 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处置措施;F级:错误对患者 的伤害可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G级:错误导 致患者永久性伤害;H级: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垂危,须采取 维持生命的措施(如心肺复苏、除颤、插管等);I级:错误 导致患者死亡。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奖惩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奖惩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奖惩措施药品不良反应(ADRs)和药害事件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使药品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提高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奖惩措施来鼓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研究人员积极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同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一、奖励措施1.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奖励为了鼓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研究人员积极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我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奖励政策。

例如,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鼓励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对报告数量多、质量高的个人或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基金,用于奖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个人或单位。

这些奖励措施有助于提高药品安全监测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

2. 科研资助和政策支持政府对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

对于从事药品安全研究的科研团队,政府提供资金资助,支持他们开展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研究工作。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研究人员积极参与药品安全监测和研究,为提高药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3. 人才培养和交流政府重视药品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项目,提高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此外,政府还鼓励国内外药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药品安全监测和处理水平。

二、惩罚措施1. 违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规定的处罚根据《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研究人员有义务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

对于无故不参加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培训、未完成全年上报任务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将对其进行处罚,如罚款、取消评优资格等。

2. 药品质量不合格的处罚对于生产、销售不合格药品的企业,政府将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等。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处置流程一、引言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药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erious ADR)是指可能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残、致癌、致畸或者对器官功能产生严重损害的ADR。

药害事件是指由于药品质量问题或者药品使用不当,导致患者受到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事件。

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根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办法》等相关法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等应当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本文旨在阐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报告、处置流程。

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流程1. 发现和报告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发现和报告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环节。

当发现疑似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时,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 审核和评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对报告的内容进行审核和评价。

必要时,可以要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病历资料,以进一步核实和评估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3. 调查和取证对于确认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查明事件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药品进行风险评估。

4. 风险沟通和信息发布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调查结果和风险评估报告及时向公众发布,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注意药品使用安全,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处置流程1. 停用疑似药品当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时,应当立即停用疑似药品,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开展内部调查医疗机构应当对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进行内部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及程序图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及程序图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及程序图一、前言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的安全监测工作,保证病人用药的有效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确保药品上市后监管的有效性,保障公众健康。

二、监测范围与内容1. 药品安全危害事件(以下简称药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药品质量事件群。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范围包括:a) 涉及生命、致残直至丧失劳动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b) 疑为药品所致的突变、癌变、畸形;c) 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d) 药物依赖性;e) 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f) 新药投产使用后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g) 其他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三、管理制度与程序1. 目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地控制药品安全风险。

2. 检测和报告:a) 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人员应相互协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

b) 发现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c) 药品生产企业应密切追踪本企业药品,特别是新药监测期内药品的安全有效问题。

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d) 药品生产企业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e) 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定期汇总表》。

3. 报告程序:a) 基层单位(包括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发现的可疑不良反应病例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表》,按相关规定报告省级ADR 监测中心。

b) 省级 ADR 监测中心进行核实,作出客观、科学、全面的分析,提出关联性评价后上报国家 ADR 监测中心。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I目的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

II范围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药学部、医务科、护理部。

III制度一、定义:(一)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E):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三)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四)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五)罕见的不良反应:根据国际医学组织委员会(CIOMS)推荐,不良反应率为0.01%--0.1%的。

(六)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二、组织机构(一)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领导小组,直接管理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见附件1。

(二)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网络,药学部设专职监测员,各临床科室设置药品不良反应兼职监测员。

(三)专职监测员职责:1.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日常工作,收集、整理、分析、网络上报、反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为评价或淘汰药品提供科学依据。

2.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专职监测员要深入临床,与临床医师沟通,积极采取处置措施,将用药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查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关联性因素,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引发药品不良事件。

3.对上报的每一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认真评析发生的关联性因素。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奖励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奖励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奖励措施一、引言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和药害事件是指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因药品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和损害。

为鼓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公众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提高药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奖励措施。

二、奖励对象1. 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和私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

2. 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3. 公众:包括患者、患者家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志愿者等。

三、奖励范围1. 药品不良反应对报告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公众给予奖励。

2. 药害事件对报告药害事件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公众给予奖励。

3. 药品安全风险监测:对在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公众给予奖励。

四、奖励标准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奖励标准:(1)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每报告1例,奖励人民币1000元。

(2)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每报告1例,奖励人民币2000元。

2. 药害事件报告奖励标准:(1)轻微药害事件:每报告1例,奖励人民币500元。

(2)严重药害事件:每报告1例,奖励人民币1000元。

3. 药品安全风险监测奖励标准:(1)发现潜在风险:每报告1例,奖励人民币500元。

(2)对已发现的潜在风险提出有效控制措施:每提出1项,奖励人民币1000元。

五、奖励程序1. 报告人将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或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提交至所在医疗机构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2. 医疗机构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报告进行审核,确认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对符合条件的报告,医疗机构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向报告人发放奖励。

4. 奖励发放采取一次性发放、分期发放或按月发放等方式,具体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六、奖励措施的实施1.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奖励工作的领导,确保奖励措施的实施。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课件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课件

类型B
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 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如青霉素 引起的过敏反应。
类型D
有明确的病理改变,潜伏期长,与用药时 间没有明确关系,难以预测。如药物性肝 损害。
类型C
一般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 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如保泰松引 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
究等手段实现。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
报告主体
医生、药师、护士、患者等均 可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主体。
报告途径
报告主体可通过国家药品不良 反应监测中心网站、药品生产 经营企业等途径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
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品信 息、不良反应15日内,特殊情况需及时报告。
药害事件调查与处理
调查流程 责任追究 预防措施 公众教育
成立调查组,制定调查方案,开展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证据, 分析原因,形成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包括药品生产企 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等。
针对药害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 件再次发生。
加强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药品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损害患者健康
药品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器官损害、功能 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
患者因恐惧药品不良反应而减少或停止用药, 影响治疗效果。
增加医疗负担
处理药品不良反应需要额外的医疗资源,加 重医疗负担。
影响药品声誉和企业形象
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可能导致公众对药 品和制药企业的信任度降低。
02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 报告
案例二:某注射剂导致的群体性药害事件
• 药品及患者背景:某种注射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一段时间内出现多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 不良反应表现:患者注射后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休克、死亡。 • 原因分析:后经调查发现,该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问题,导致部分批次药品受到污染。 • 经验教训: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生产规范,确保药品质量;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处理流程

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处理流程

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处理流程一、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定义和分类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和使用条件下,药品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轻微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

轻微不良反应通常不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则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药害事件是指由于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导致的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重大损害,甚至波及社会公众健康。

药害事件可分为群体性药害事件和个体药害事件。

二、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报告和处置流程1.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1)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发生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怀疑药品的给药,并采取相应对应处理。

(2)医护人员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详细记录患者信息、用药信息、不良反应表现、处理措施等。

2. 报告科室负责人和药剂科(1)发生疑似药品不良反应的医护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积极组织临床救治,并做好医疗记录。

(3)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提交给药剂科。

3. 药剂科的处置(1)药剂科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应进行登记,并开展相关调查。

(2)药剂科应与医护人员共同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药剂科应根据情况,对疑似药品质量问题进行封存,并与厂家联系,督促其采取措施。

4.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的处置(1)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应定期收集、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对疑似药害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3)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应将调查结果报告给医院领导,并向相关部门通报。

5.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后续处理(1)医院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知识的培训,提高识别和处理能力。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害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害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害事件报告处置流程第一部分:背景介绍1.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定义和重要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是指使用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或事件,包括药物的副作用、过敏反应、药物误用等。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潜在风险,也可能对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监管产生影响,因此它们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报告。

2. 药害事件的定义和危害药害事件是指由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引发的严重或重大不良后果,包括患者死亡、严重伤残、危及生命等。

药害事件对患者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需要严肃处理和深入调查。

第二部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流程1. 不良反应/事件的识别和确认医务人员、患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发现不良反应/事件后,应立即予以记录并进行初步评估。

如果认为该反应/事件有可能与药物使用有关,应尽快将其报告给相关部门。

2. 报告的途径和要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在线系统等途径进行。

相关部门应提供详细的报告要求和格式,包括不良反应/事件的描述、患者信息、药物信息等。

3. 报告的时限和紧急情况处理根据药品监管的要求,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事件有不同的报告时限。

对于紧急情况或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应立即进行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患者的安全。

4.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初步评估相关部门收到报告后,会进行初步评估,包括对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核实,以及对患者情况和药物使用进行分析。

如果认为有必要,还可以向专家组请教。

5. 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相关部门会对不良反应/事件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对相同或相似事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发现可能的规律和风险点。

同时,也会与药品生产企业和其他相关机构进行信息共享。

6. 评估结果的反馈和跟进相关部门会把不良反应/事件的评估结果反馈给报告人和相关方面,包括对药品的禁用、警示信息的更新等。

同时,还会进行后续跟进,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三部分:药害事件的处置流程1. 药害事件的立案和启动调查当药害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会立即启动调查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及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及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及程序一、目的为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由分管副院长担任组长,医务部、药剂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药师等。

2.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评价和控制工作。

三、监测范围1. 药品不良反应:指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药品使用后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2. 药害事件:指因药品使用不当、药品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患者受伤或死亡的事件。

四、监测程序1. 发现与报告(1)医师、护士、药师等人员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时,应立即向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并通知药剂科。

(2)各临床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工作。

2. 评价与控制(1)药剂科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估风险程度。

(2)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对疑似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3)对确认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组织实施。

3. 信息收集与整理(1)药剂科负责收集、整理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信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

(2)临床科室应定期将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信息上报药剂科。

4. 培训与教育(1)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负责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与教育工作。

(2)临床科室医师、护士、药师等人员应积极参加药品不良反应培训,提高识别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

五、报告时间与要求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一般不超过7个工作日。

2. 药剂科每月对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并向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报告。

3.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每季度对全院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向院领导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上报的流程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上报的流程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上报的流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与药害事件的上报是确保药品安全、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上报流程,内容丰富,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具体指导。

一、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明确监测范围、内容和方法。

(2)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和报告能力。

2.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及时记录并报告。

(2)医疗机构应设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箱,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报告不良反应。

(3)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管理系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3.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医务人员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等。

(2)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3)医疗机构将审核后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报送至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4. 药品不良反应评估(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评估,分析不良反应与药品的关系。

(2)对于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立即报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定期发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为药品监管提供依据。

二、药害事件上报流程1. 药害事件的识别(1)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害事件监测制度,明确监测范围、内容和方法。

(2)医疗机构应设立药害事件报告箱,鼓励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主动报告药害事件。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药害事件知识培训,提高识别和报告能力。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害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害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害事件报告处置流程概述:药品是人们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工具,但药品尽管具有疗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即包括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害事件等重大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药品监管部门需要及时、科学、公正地进行报告、处置和监督,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一、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定义与分类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药品时,出现的对身体有害的反应,不论这种反应是否是根据标准药理学说明书上的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则是指药品在使用、购买、配送、销售等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或不适当使用,包括药物误用、药品污染、药事纠纷、药物过度使用等。

根据发生的严重程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按照等级划分,可分为一般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和特别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一般不良反应/事件通常不引起个体或公众的重视,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对人体健康而言具有更高威胁性,需要医生和患者特别关注。

而特别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则是指威胁生命或导致永久性损害的事件,是最为严重的一类药品问题。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意义和目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有几个重要的目的和意义:1、及时掌握药品安全风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能够及时把药品安全问题反映到药品监管部门,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药物风险,及时采取必要的流程和措施,保护社会大众的健康和生命。

2、制定安全用药策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还为药监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制定安全用药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从而让更多人在使用药品时更加安全。

3、维护公众健康安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是在真正的应用环境中发生的,报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有助于政府、企业及患者对之前不具备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解,减少不必要痛苦的发生,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流程与措施1、报告渠道及时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渠道包括医疗机构、疫苗接种现场、药品生产企业、医保部门和公共保健部门等。

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奖惩制度

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奖惩制度

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奖惩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ADR)和药害事件的监测与管理,促进药品安全信息的及时反馈和药品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在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及奖惩工作。

三、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企业应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本企业生产、销售、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2)企业应鼓励员工、患者及社会各界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并为报告提供便捷渠道。

(3)企业应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记录和分析,必要时进行调查、核实。

2. 药害事件报告(1)企业应建立药害事件报告制度,明确药害事件的报告流程、责任人和报告时限。

(2)企业应对药害事件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调查和处理,并按照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

四、奖惩措施1. 奖励措施(1)对于及时、准确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于在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监测、处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企业可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报告、调查、处理中表现突出的员工。

2. 惩罚措施(1)对于未按照规定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2)对于故意隐瞒、谎报、迟报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应严肃处理,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3)对于因未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导致严重后果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培训与宣传1. 企业应定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报告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认识和报告能力。

2. 企业应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报告的重要性,提高员工、患者和社会各界的报告意识。

药害事件与药品不良反应

药害事件与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药剂科沙利度胺事件•据统计,在1956~1963年17个国家中发现海豹畸形儿有1万余例,其中德国6000多例,日本1000多例。

苯甲醇致儿童臀肌挛缩症药物性耳聋“千手观音”21位演员中18人因药致聋。

我国约有5000万-8000万残疾人,1/3为听力残疾,其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过氨基甙类抗生素药害事件【定义】:泛指由药品使用导致的患者生命或身体健康损害的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一切非预期药物作用导致的意外事件。

既包括非人为过失的不良反应,也包括人为过失导致的其他负面药物作用。

●2006年4月发生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查为假药”事件●2006年6月至 7月震惊全国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事件●2007年1月,广东佰易药业静脉注射人用免疫球蛋白致患者丙肝抗体阳性事件●2007年9月上海华联制药生产的阿糖胞苷导致全国100多名白血病患者下肢瘫痪的严重药物不良事件●2008年10月5日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刺五加注射液严重不良事件●2009年1月17日和19日,假药“糖脂宁胶囊”致人死亡事件●近年来假药事件屡有报道,特别是2012年毒胶囊事件2017年不良反应上报情况30.7 12.698.60 20 40 60 80 100 120新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 2017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142.9万余份以上严重事件给我们的思考药品是治病防病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事件?•不良反应相关概念•ADR监测的重要意义•医院ADR监测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定义: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 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ADR概念所表达的涵义合格药品(合法生产、经营、储存,符合法定质量标准)正常使用(符合说明书及医嘱要求)一般剂量(常规剂量)与治疗目的无关(非预期的疗效)意外的有害反应(上市前未被发现)副作用(Side effect)是指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4篇)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4篇)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一、药品不良反应(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三、医院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并指定兼职人未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工作。

四、各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如发现可能与所售药品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上报药剂科,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故报告表》,按规定程序和时限上报。

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记录,详细记录用户姓名、年龄、疾病情况;用药名称、规格、批号、厂家、剂量、用药时间、出现不良反应时间、处理结果及愈后情况等。

六、调剂发药时,应询问患者有无药品不良反应史,讲清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服用,如用药后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七、如医院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及时上报。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及时有效地监测、报告和管理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和药品安全,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下面是该制度的主要内容:1. 监测机构的职责和责任:明确监测机构的职责和责任,包括对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分析等工作。

2.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要求:规定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标准和报告的流程,包括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事件的报告要求和时限等。

3. 报告系统和流程:建立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系统和流程,包括监测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公众等各方的合作和配合。

4. 数据管理和分析:建立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机制,包括对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等工作,以及对事件的原因和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5. 信息发布和公众参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药错误可发生于处方(医嘱)开具与传递;药品储存、调剂与分发; 药品使用与监测;用药指导及药品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环节。其发 生可能与专业医疗行为、医疗产品(药品、给药装置等)、工作流程与 系统有关。
用药错误分级
• 根据用药错误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参考国际标准,可 将用药错误分为以下9级。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 发错误(错误隐患);B级: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 给患者但患者未使用;C级: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 害;D级: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患者的后果,并根 据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E级:错误 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处置措施;F级:错误对患 者的伤害可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G级:错误 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H级: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垂危,须采 取维持生命的措施(如心肺复苏、除颤、插管等);I级:错 误导致患者死亡。
药品不良反应与 药害事件管理
刘艳丽
• 一、目 的:
• 为了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监管,规范药 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程序,研 究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因果关系和诱发 因素,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也为评价 淘汰药品提供服务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 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的相关规定, 医院实行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 理制度
• 2.将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如实的记入病历中。
二、报告程序及要求:
3.各级医护人员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ADR/ADE需详细记录,及时报告给 本科室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员。各科室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 监测员调查、分析和初步评价ADR/ADE后,协助发现ADR/ADE的有关人 员立即填写《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如发生群体不良反应/事件, 则需填写《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上报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 害事件监测办公室。门诊医师、护士、技师在接诊时遇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药 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可通过电话、领取(并交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 件报告表》或登录医院网站在药事栏目下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表》,根据患者情况准确、客观的填写,并对患者及时诊治处理。 4.对新的、严重、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与 药害事件,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应立即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 室,并由办公室迅速提交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委员会,在组织有关专 家调查、核实、讨论后,作出关联性评价,并书面上报所在地药监管理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机构,必要时可越级报告。机构, 必要时可越级报告。
药品不良事件
• 药品不良事件(AD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 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 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 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 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
•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 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 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 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用药错误原因分析 相关责任人处罚方式 整改措施 记录人:
记录时间:

日或 民族:
体重(kg):
医院名称: 病历号/门诊号:
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有□ 反应/事件:有□
联系方式:
无□ 不详□家族药品不良 无□ 不详□
相关重要信息: 吸烟史□ 饮酒史□ 妊娠期□ 肝病史□ 肾病史□ 过敏史□
其他□
药品
批准文号
商品名称
通用名称(含剂 型)
生产厂家
生产批号 用法用量(次剂量、途径、日次数)
报告人信息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职业:医生□ 药师□ 护士□ 签名:
其他□
报告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
联系人:
电话: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生产企业请填写信息来源 医疗机构□ 经营企业□ 个人□ 文献报道□ 上市后研究□ 其他□


填写上报本报表的同时应将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如实记入病历中。
药品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患者资料填ADR 报告表
安抚患者家属
患者及家属如有 异议可向药监主 管部门报告
数据上报,药品不 良反应检测中心
• 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上报的程序 •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上报的程序
发现药品疑似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
停止被怀疑药品的给药,对症处理
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上 报至医务科和药剂科
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事 件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首次报告□
跟踪报告□
编码:
报告类型:新的□ 严重□ 一般□ 报告单位类别:医疗机构□ 经营企业□ 生产企业□ 个人□ 其他□
患者姓名: 原患疾病:
性别:男□女□
出生日期: 年 年龄:
立即停止继续用药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流程图
发现用药错误
报告值班医生
作好护理记录
报录表
住院号 责任医师,责任护士

院 时
入院诊断:

用药错误概述(包括用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用药后不 良反应,急救措施,应急后是否好转,目前状况)
药品不良反应
• 概念 •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
在正常用法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 外的有害反应。ADR主要包括副作用、毒 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 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 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二、报告程序及要求:
在本院范围内发生的ADR/ADE,可通过医院内网电话、 外网电子报表、纸质报表的方式,逐级、定期报告,必要时 可以越级报告。
和药物进行封存。
处理程序
• 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就地抢救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 时上报→保留药物→送检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流程图
发现药品疑似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
积极抢救 对症治疗
发现药品疑似不良 反应和药害事件
及时上报相关主管 部门
封存药品判断原因
药品不良反应
药剂科不良反应联 络员
• 1.病房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对患 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重点监测非预期(新发现)的严重 的药品不良反应,有原始记录。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 药害事件,积极进行临床救治,做好医疗记录,保存好相 关药品、物品的留样,并对事件进行积极的调查、分析。 对严重用药错误报告有分析,有整改措施。
用药错误应急预案
1、发现用药错误后,应立即停止继续用药。 • 2、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 3、密切监护病人的神志、体温、呼吸、血压
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 4、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如发生严重过敏 反应,参照过敏性休克的处理程序;如反应较 轻或暂时无反应,则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 5、护士长应于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 6、作好护理记录。
药剂科对其进行必要的 调查、分析、初步评价
若为新的、严重的不良 反应或造成人身损害
做好相关医疗记录,保 存药品,必要时可暂停 全院该药品的使用
向有关部门上报该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
用药错误
• 定义:
• 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 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
是□ 否□ 不明□ 未停药或未减量□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事件? 是□ 否□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不明显□ 病程延长□ 病情加重□ 导致后遗症□ 导致死亡□
关联性评价
报告人评价: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可能无关□ 待评价□ 无法评价□ 签名: 报告单位评价: 肯定□ 很可能 □ 可能□ 可能无关□ 待评价□ 无法评价□ 签名:
用药起止时间
用药原因
怀疑药品
并用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名称: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及处理情况(可附页):
事件的结果:痊愈□
好转□
未好转□

年月日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 不明□ 未再使用□
不详□
有后遗症□ 表现:
死亡□
直接死因:
三、报告范围和报告时限:
• 1.凡属监测期内的新药,报告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 • 2. 非监测期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
反应/事件。 • 3.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五年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发生
的所有不良反应;满五年的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 4.预防接种及其他药品发生的群体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 • 5.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应于发现或者获知之日起15
药害事件
药害事件:泛指由药品使用导致的患者生命或身体健康 损害的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一切非预期 药物作用导致的意外事件。相对于药品不良反应,药 害事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药害既包括非人 为过失的不良反应,也包括人为过失导致的其他负面 药物作用。
药害事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药品质量缺陷(假药、 劣药)导致损害的事件;二是由于合格药品使用过错 (超剂量中毒、用错药和不合理用药等)导致损害的事 件;三是合格药品在按说明书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 的不良反应损害,即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 1、应严格适应症,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 嘱处理。
• 2、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 记录。
• 3、患者在注射或输液时发生反应,如心悸、胸闷、呼 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皮疹、发热等,就地抢救, 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 4、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 5、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 6、及时报告药剂科、护理部。 •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