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九年级下册语文

合集下载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九年级下册)-word文档资料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九年级下册)-word文档资料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九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文在课本的第13—18页。

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喜爱,借物思人,追忆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伟大爱情、友情。

文章描述了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刻怀念与敬爱,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情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操与高尚情怀,使他们受到鼓舞与启迪。

另外,通过教学,还应使学生掌握利用事物来描述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以及用舒缓、朴素的语言从不同侧面表达事物发展(相识、相知、相爱)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主查找周与邓的革命事迹以及伟大爱情的相关文章。

2.课堂展开对这些文章的讨论。

3.本课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宜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革命旧址或遗物,来让学生从内心敬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树立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应有贡献的远大志向。

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教师可建议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以及人生轨迹的探索,在不自觉中受到启迪与鼓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情感应该与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社会的发展、民族的需要统一起来,不能为了一时的享受而放纵自己的情感。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对人要尊重、对事要一丝不苟的态度。

这既是美德,也是成功的基础。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要永远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基础;在当前,要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进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若脱离它们,则永远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理解邓通过几次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对周的深切思念。

2.相关的历史背景对于周与邓的革命情操以及革命情怀的沉淀作用。

◆ 难点1.如何用朴素、平实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相识、相知、相爱)。

2.如何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019年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5页)

2019年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阅读答案初中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题及答案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根据拼音写汉字。

(1)yǒnɡ()道(2)hónɡ()雁(3)zài()所不惜(4)huàn()难与共(5)不屈不náo()(6)浮想联piān()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的准确认读与书写。

答案:(1)甬(2)鸿(3)在(4)患(5)挠(6)翩2.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1904—1992),是我国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妇女运动领导人。

河南光山人。

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_________,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本题旨在考查对文章作者情况的把握。

答案:邓颖超革命家政治家提示:(2)本题旨在考查对文章中出现的诗句的理解。

答案:《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3.同义词辨析。

(1)偶然偶而(2)泰然安然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对同义词的准确辨析。

(1)两个词都有“不经常、有时候”的意思。

有时可以换用。

如:有时候,闹市里偶然(偶而)也能听到一两声鸟鸣。

(2)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安定、没有顾虑”的意思。

有时可以换用。

如:安然(泰然)自若。

参考答案:(1)主要区别:“偶然”跟“必然”相对,指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

如:偶然事故。

“偶而”多和“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

如:偶而迟到一次,就感到心不安。

(2)主要区别:“安然”比较强调平安的含义,安安稳稳地,没有顾虑。

“泰然”则有镇定、安定的含义。

本课例句: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教学目标: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时数:二时教学设想:学生下查找有关周恩来与邓颖超的资料,如查阅书刊、与长辈交谈、上网等,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与探究,了解作者的情感与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该文写于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

84岁高龄的邓大姐观赏西花厅海棠花时,睹物思人,口述本文,后由身边工作人员整理而成。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以表达对这位杰出女性的纪念和缅怀。

二、学生讲述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事迹教师补充三、朗读文,整体感知学生概括文内容(概括能力)作者借海棠花回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2教师:同学们在概括的过程中已经大体了解思路,请同学们划分一下段落。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结束全文。

四、分析第二部分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2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能否加个小标题?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并归纳:第一个片断:因花而居。

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部分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坚贞。

第二个片断:赏花。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4、理解第5自然段中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不借助于其他事物,将真情实感直接展 现在读者面前的方法,就是直接抒情。本 段文字中,作者直抒胸臆,以发自肺腑的 浓烈的抒情之笔,以自己的感情为纽带把 读者的心紧紧地栓住了。
课后反思
结合“花甲背包客”视频,讨论一下学了 本篇课文之后,你对真正的爱情的理解? /v_show/id_XMzgxMzE 0NTI4.html
3、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 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 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 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 当初的点点滴滴仿佛近在眼前,可是,昔人 已逝,只能隔空凭吊,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4、“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 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 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 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 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 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 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如今,海棠花依旧繁盛,果实累累,年年岁 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花的主人已走, 深情呼唤“你到哪里去了啊”,思念与崇敬之情, 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默读课文,感知体会
如果把周恩来与邓颖 超之间的爱情 Nhomakorabea作一 坛芳香四溢的好酒, 那么你觉得文中交待 了哪些酿酒的材料? 主材:原料、辅料、 酒曲、水、酒坛

1、原料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 段落:7~9段 2、辅料 与海棠花有关的回忆性描述 段落:1~6段 3、酒曲 海棠花 4、水 从1 9 1 9年两人相识到邓颖超去世这七十多年中 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沧桑巨变。→幻灯片 7 酒坛 周恩来与邓颖超所处的时代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抒发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爱之情。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关爱他人。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爱之情。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引导学生朗读。

(2)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2)组间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阐述课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教师没呢要如何为学生们贮备教案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 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 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二、导入1. 作者简介。

2. 导语。

2004年2月4日是邓颖超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以表达对这位杰出女性的纪念和缅怀。

本文写于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天之际。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四、理解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结束全文。

五、探究1. 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2. 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讨论并归纳:第一个片断是: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些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运坚贞。

第二个片断是:海棠花与邓颖超共同经历了三十八个年头,仍然生机勃勃,花团锦簇,果实累累。

人们不但可以赏花,还可以品尝果实。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海棠花似乎是个有情物,它用它美艳的花,酸甜的果来报答喜爱它的邓颖超与周恩来同志。

第三个片断是: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有时独自驻足观赏,抬头看了又看,以此业得以稍稍休息,有时与邓颖超并肩赏花。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的诗句。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解读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歌描绘了春天时西花厅海棠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3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领悟。

诗歌的鉴赏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海棠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景象。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意义和人们对春天的感受。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美景与人生无常的关系。

3.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欣赏其他有关春天和花卉的诗歌。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能够默写。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诗歌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的文章。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背诵、默写和文章写作,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程度,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思考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估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

(3)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背诵,鼓励其他学生跟随背诵。

2. 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1)解释关键词语如“西花厅”、“海棠花”、“开了”等。

(2)解释重要句子,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开得美丽,灿烂。

”等。

3. 西花厅的海棠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描述,总结海棠花的特点。

(2)讨论海棠花生长所需的条件和环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西花厅的海棠花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背诵,鼓励其他学生跟随背诵。

3. 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2)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和小组合作:(1)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海棠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海棠花的特性和生长条件。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并讨论对西花厅的海棠花的感受。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花,并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介绍:(1)介绍海棠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与文化背景。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课件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课件

全文共 11 个自然段,可分为 四 个 部分: (1) 第一部分 :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 :抒发对周恩来的思 念之情。 第三部分 (7-9) :深情回忆和周恩来 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四部分 :再次抒发思念之情, (10-11) 结束全文。
1. 请你说 说文题《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的含义 2. 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 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邓颖超(1904-1992),伟大
开 朗 雄 辩 的 邓 颖 超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
名的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
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河南光山
人。她具有聪明、活跃、雄辩、
开朗、坦诚和开诚布公的性格。
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 终年88岁。
大 地 的 儿 子 周 恩 来
)
A.点缀
B.婀娜 C.走廊 D.盈耳
挺拨
飘渺 绚烂 眉稍
寂寞
收拢 朦胧 姿势
含笑九泉
浮想连翩 俯仰之间 若隐若现
【解析】选C。A项中“拨”应为拔,B项中“连”应为联,D项
中“稍”应为梢。
3.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鸿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所不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能否加个小标题?每 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文中称谓由“他”转换到“你” ,有什么表达效果? 5. 讨论、 探究 (1)找出文中邓颖超与周恩来在革命生涯中共同追求,共同 奋斗的句子,体会其思想感情。 (2)第8段中为什么用大段的文字写周恩来同志曾主张独身 主义,而“我”也对婚姻抱悲观的想法? (3)文中提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步学生组织的“觉悟 ”起到了什么作用? (4)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 伴侣”?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第三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_百度.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第三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_百度.

2、结尾段三个称呼在表达角度上是否一样?结合全文看“这些”代指什么?三个称呼在表达角度上不同:“同志”指具有共同的理想;“战友”指曾经并肩作战;“伴侣”指一生相互扶持。

“这些”指代两人共同走过的革命历程;指代周恩来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作出的杰出贡献;指代新时代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

三个称呼在表达角度上不同:“同志”指称谓上由“他”转换到“你”,既有利具有共同的理想;“战友”指曾经并肩作战;于直接抒情,又表达了“你”对“我” “伴侣”指一生相互扶持。

的深情,还表达了“我”对“你”的怀“春天来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其“这些”指代两人共同走过的革命历程;念,更亲切、感人。

中的“又”字有什么深意?指代周恩来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作出的杰出贡献;指代新时代国家繁荣昌盛,文中称为“他”和“你”,哪个表达效果更人民生活幸福。

好?为什么?“又”字饱含着无限深意触发结尾段三个称呼在表达角度上是否一样?结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 合全文看“这些”代指什么?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章,作者通过追忆与丈夫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了作者和周恩来共同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

本文的语言清新、淡雅、朴实,节奏舒缓、平和但又能表达深厚情感。

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

” 这句话表达了两位热血青年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漂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 这句话抒情性极强,可以说是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载的周总理的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饱含着对”看花主人“的思念。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2)懂得感恩和珍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查找生字词,学习注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

(2)分享自己对西花厅的海棠花的喜爱。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散文的韵律美。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西花厅的海棠花的寓意。

5. 欣赏散文:(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分享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儿的作文。

3. 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下周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介绍邓小平同志的生平和事迹,让学生了解这位伟人的伟大贡献和崇高精神。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讲学稿.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讲学稿.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讲学稿课型:新授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扫除字词障碍。

理清课文思路。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学习目标与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朴实自然、情真意切的语言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含时间安排)学习内容精讲点拨 1、听:听老师分析学习的目标与。

2、读:独立反复读课文并完成学习内容1、2。

3、议:学习小组互相对答案。

(预时20分钟)1、(1)把课文中的生字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圈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共 个自然段,可分为 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 第二部分(2--6): 第三部分(7--9): 第四部分(10---11):预设内容: 了解作者,扫除字词障碍。

理清课文思路。

学法指导研讨内容精讲点拨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情真意切的语言美。

)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模块三:练习训练学习目标与要求:熟悉中考题型,把握中考考点,提高理解能力。

、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根据语境,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ī的科学家:邓稼先。

((4).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删除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导学案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了解追忆性文章的特点,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作者简介邓颖超(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

河南光山人。

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

作品作息这篇文章选自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

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邓颖超观花后三次口述,由身边的工作人员记录下来。

这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

文章朴实自然,情真意切。

相关知识《周恩来传•革命婚姻》摘录在这个时刻(指1925年在广州),坚定的小小的热情洋溢的邓颖超再一次闯进了周的生活(这是他们四年多以前在周乘船去法国时分别以来的第一次见面)。

她是作为参加国民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从天津来的,她在政治上的双重选择比周做得更加出色——共产党人都被要求作这种双重选择。

但是在他们的私生活中是没有双重选择的。

几天之内,他们就悄悄地、毫不张扬地结婚了。

他27岁,她21岁。

对他们两人都重要的是,当许多中国人仍然遵从他们父母的安排而结婚时,他们则是自愿地,热情地和不受别人支配地互相选择的。

他们免除了正式的婚礼,但当着朋友们的面重述了进步同志们所说的“八个互相”,即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

正如情况所证明的,他们是少数几对能遵守誓言的共产主义夫妇中的一对。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在中国公众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

这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

邓于1903年或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虽然她的父亲原本来自南方的广西。

像周一样,一位中国的传记作者说她出身于“破落的书香门第”。

她的父亲突然去世了,所以邓又像周一样,缺乏一个父亲般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依靠一位与她同性的长者。

(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语文版)九年级-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_教学设计_教案_2

(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语文版)九年级-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海棠花特点的了解和古代文人海棠诗的欣赏,认识海棠的内在品质,初步理解周总理与邓颖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找到海棠与其二人精神品质的相似之处。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追忆性文章的特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多次描述来表达思念之情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周总理与邓颖超的革命事迹及相关资料,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与启迪。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托物思人的结构特点。

2、通过展示周、邓的事迹材料,加深对二人的情感,并形成理性认识,得到感染、鼓舞。

3、理解并掌握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过程一、导入1976年1月8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之一,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消息传出之后,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亿万人侍立寒风中哭送英灵的旷古场面,联合国破例降半旗一周表示沉痛哀悼。

12年后,84岁高龄的邓颖超写了一篇纪念周总理的文章,深情回忆了与周相识、相知、相爱、相伴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峥嵘岁月,朴实自然,真挚感人。

题目是《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总理居住和办公26年的地方,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朴素的风格。

据说,周总理是冲着这里的海棠花才住进来的。

花开花落的海棠,陪伴他度过了20多年的美好时光,它最知道周恩来几多繁忙,几多快乐,几多忧愁。

海棠花也印证了周总理与邓颖超的足迹,印证了他们的灵魂,印证了他们为人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在周总理逝世30周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从文章中感受一下邓颖超与周总理崇高的革命情操和美好真挚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

邓颖超(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

河南光山人。

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尊敬长辈和领导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 体会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2. 相关背景资料:周恩来总理的生平和事迹。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生平和事迹,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西花厅的海棠花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3)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新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解释西花厅的海棠花寓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海棠花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的尊敬之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周恩来总理的其他事迹,加深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了解。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阅读答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阅读答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阅读答案二、自主学习(5分钟)探究点1:精句赏析(1)春天到了,西方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提示:句中的“又”字,有何表达效果?能否去掉?)(2)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的。

(提示:这里的“短暂”和“漫长”是否矛盾?为什么?)探究点2:文本理解(3)、作者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4)、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5)、“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6)本文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有时寄情于事,有时直接抒情。

你能找出几例并说说它们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三、合作探究(5分钟)内容: 1.学习中遇到的疑问 2.导学案“质疑探究”部分的问题四、高效展示(18分钟)精彩点评五、当堂检测(5分钟)抢答题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C )A、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

C、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产,一同上断送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

D、而我那对婚姻抱阗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在那个年代,一个妇女结了婚,一生就完了。

2、200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活动,缅怀我们伟大的总理,讴歌他光辉的一生。

“鞠躬尽瘁为人民”和“呕心沥血干革命”是从下面纪念总理的一副对联中抽取出来的,请你把它放回原处。

上联:戎马倥偬,呕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下联:日理万机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六、课堂小结:(5分钟)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描述了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借物思人,追忆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伟大爱情、友情,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刻怀念与敬爱,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情怀。

教学: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教学:九年级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周恩来如何称呼邓颖超
周恩来在熟悉的老同志面前,常称邓为”小超“;在比 他年轻的熟人眼前,有时也遵从他们对邓颖超亲昵的称 呼,称之为”邓大姐“。但他从不用”太太“或当年盛 行的”爱人“,更不袭用旧社会读书人谦称”拙荆“、” 贱内“、”糟糠“一类的称谓。那么,在外宾面前,周 恩来又怎样称呼邓颖超呢?1956年9月间,南斯拉夫驻 华大使求见周恩来,代表政府正式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夫 人访南。周恩来在这次接见中,称南斯拉夫驻华大使的 妻子为”夫人“,而三次称邓颖超为”我的妻子“。因 为洋人分不清”爱人“与”情人“的区别,只有”妻子 “的含义最清楚,不会引起误解。
听示范朗读积累字词,并体会情感
朗读过后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诵读 诵读过后,体会两人的忠贞不 渝的爱情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对文章有了大致的理解,在 诵读中体会到了邓颖超对周总理的深情厚意, 也了解了特殊背景下俩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更能看到两人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意志。
整体感知
在理解文章大致内容的基础上划分文章 的段落层次。
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 “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è )重跗(fū 脚背)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 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 2、读课文,积累字词基础知识。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都走了,你们认为可以发表就发表,作为我的遗作,是对恩来的回忆和缅
怀。否则,就烧掉。” 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此文。
1925年8 月8日,周 恩来和邓 颖超在广 州结婚。 这是他们 结婚期间 留影。
1933年, 邓颖超同 周恩来在 陕北。
1940年9 月,周恩 来和邓颖 超在被 日本飞机 炸毁的八 路军驻重 庆办事 处前留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九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本文在课本的第13—18页。

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喜爱,借物思人,追忆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伟大爱情、友情。

文章描述了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刻怀念与敬爱,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操与高尚情怀,使他们受到鼓舞与启迪。

另外,通过教学,还应使学生掌握利用事物来描述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以及用舒缓、朴素的语言从不同侧面表达事物发展(相识、相知、相爱)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查找周与邓的革命事迹以及伟大爱情的相关文章。

2.课堂展开对这些文章的讨论。

3.本课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宜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革命旧址或遗物,来让学生从内心敬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树立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应有贡献的远大志向。

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教师可建议学
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以及人生轨迹的探索,在不自觉中受到启迪与鼓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情感应该与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社会的发展、民族的需要统一起来,不能为了一时的享受而放纵自己的情感。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对人要尊重、对事要一丝不苟的态度。

这既是美德,也是成功的基础。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要永远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基础;在当前,要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进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若脱离它们,则永远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理解邓通过几次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对周的深切思念。

2.相关的历史背景对于周与邓的革命情操以及革命情怀的沉淀作用。

◆ 难点
1.如何用朴素、平实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相识、相知、相爱)。

2.如何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一些标点符号的恰到好处的使用技巧。

如引号、分号、问号、顿号。

◆教学突破
1.再次温习标点符号的作用,夯实基本功。

2.具体分析邓如何通过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情感。

3.分析如何来合理安排句子的承转与衔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海棠花的图片、周与邓的大幅照片。

若条件允许,可以通过投影仪等辅助设备来加强效果。

2.20世纪初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相关材料。

3.反映周与邓的革命历程的材料。

◆学生准备
事先准备有关周与邓的资料。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先介绍海棠花的有关知识,并展示海棠 1.耐心听讲,观看有关图片,并细心默花的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读课文或朗读课文。

2.介绍海棠花的内在品质,把它和某种品 2.积极思考海
棠花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德、精神联系起来。

思考海棠花与人在品质上的相似之处。

3.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和 3.阅读有关周与邓的文章,观看教师展邓颖超的生平事迹,展示相关图片,加示的有关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其他资料,深学生对伟人的了解。

加深认识。

4.请学生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本课的感受与心得。

5.认真谈心得与体会,接受思想教育。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介绍海棠花的有关知识,包括海棠花的分类(结红海棠、结黄海棠)、开花的时间(秋后)、结果(吃或做成果酱)。

2.展示海棠花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形成印象。

若条件允许,尽量多准备些图片,分别把不同种类的海棠花以及海棠花的果实展现出来。

3.准备周与邓的图片以及文章、资料,并详细介绍,让学生受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操与情怀的鼓舞与感染,逐步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1.认真听教师介绍有关海棠花的知识,了解海棠花的分类、开花的时间、结果。

2.仔细观看教师准备的有关的海棠花的图片,从感性上对海棠花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了解作者对海棠花所寄托的情
感。

3.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听教师在课堂上所介绍的关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事迹,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20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

2.分析课文,着重指出海棠花所具有的内在品质,把它和某种品德、精神联系起来。

(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3.通过海棠花来引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革命追求与伟大的革命情操、情怀,让学生受到感染、鼓舞和启迪,为他们加深把个人情感与社会发展、民族要求统一起来的认识打下铺垫。

此外,对于学生养成谦逊、自重的做人理念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教育。

4.结合上面的分析,设计一些有助学生加深认识,养成做人理念,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1.配合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体会教师分析的内容,把海棠花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联系起来理解。

3.通过教师的讲解,认真思考在20世纪初的恶劣历史环境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与邓颖超是如何坚持自己
的革命理想和追求,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贡献毕生的热血与精力的,加深认识,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认真、仔细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加深认识,养成正确的做人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组织活动,交流心得(约 1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点评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表扬或肯定学生的表现。

2.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每一个小组自选主题,并公推一名代表到讲台上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

3.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不足。

4.布置练习,尤其要求学生就自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认识写一篇心得或体会。

1.积极就自己的认识参与讨论,并力争代表本小组到讲台阐述本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

2.针对教师的点评,吸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成分,对自己思想中的局限争取有新的突破;推选本组代表阐述观点。

3.根据教师的点评,改正不足。

4.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后完成。

本节总结
这是一篇在主体构思上托物思人,语言上清新、淡雅、朴实,
节奏上舒缓、平和但能表达深厚情感的好文章。

文章具有双重意义:从文章本身说,这是一篇美文,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让人为之肃然起敬;从文章之外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有助于广大的青少年读者加深对于把自己的情感
与社会的发展、民族的需要统一起来的认识,确立谦逊、自重的做人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邓颖超
海棠花——思念、追忆周恩来——回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情感升华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从不同侧面来描述一个复杂事物的发展历程(周与邓的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2.课文最后的情感升华如何处理?显然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我们要认真体会,争取在该升华的时候不落俗套,有点新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