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日语语言文学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学科的学习中,全面提高日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掌握坚实的日本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专门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第一外国语。
具有从事高等院校日语教学及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胜任外事、教育行政、政府机关、文化等部门的相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1、日本文学;2、日本文化;3、日本社会;4、日本语言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2年,在学时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能够综合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及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要求如下:研究生须在进行答辩前的六个月内至少向指导小组汇报二次,如有问题须进行及时调整。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以后,须提交论文指导小组审议,并根据指导小组成员提出的意见作出必要修改,待审定合格以后,方可进行答辩。
其他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十、参考书目1、麻生磯次,《日本文学史概论》。
日本:明治书院,1986。
2、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史近代卷/现代卷》。
北京:中国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3、《日本文学全集》。
日本:筑摩书房,1970。
4、《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
东京:岩波书店,2000。
5、《作家论与作品论国文学解释与鉴赏》。
东京:至文堂,1995。
6、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
日本:岩波书店,1992。
7、内藤湖南,《日本文化史研究》(上、下册)。
日本:讲谈社,1997。
8、石田一良编,《日本文化史概论》。
日本:吉川弘文馆,197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急需有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去从事各个方面的工 作,而语言文学是从事研究、宣传、交际等的基础。我们要给国家、社会输送更 多有用的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日语语言学
本研究方向从中日汉字的发音、书写、汉字词汇的语义、日造汉字词、词语的搭
本研究方向不仅深入对比分析中日语言的微观结构(如语音、词汇、语义、语法), 而且注重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等方面的联系,排除母语干扰,加深 对双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对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高素质的翻译(包 括同声传译)人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日本文化与社会
语言与社会文化间的联系是近年来中外语言教学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语言作 为人类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传达工具被研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社 会、 文化牵涉在一起。可以说,没有对社会、文化的深入研究也就不可能有对语言现 象的深刻理解。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五.学位论文的要求
① 论文题目的选定
在导师的指导下,本人阅读有关文献和先行研究报告,收集资料,提出论文题目 和提纲,经导师认可,学位点指导小组审核后确定。
② 内容要求
论文要求用日文撰写,须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及本人的观点。要求行文流畅,语言 规范,结构条理清楚,字数不得少于2万字。
③ 时间安排
在第四、五学期集中撰写论文。须在正式申请论文答辩的一个月前提交论文,然 后按学院以及《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配、句子结构、构义上的各自特征等多种角度对中日语言、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及 异同进行比较探讨。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日语的特征,把握日语的规律。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日语语言文学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学科的学习中,全面提高日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掌握坚实的日本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专门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第一外国语。
具有从事高等院校日语教学及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胜任外事、教育行政、政府机关、文化等部门的相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1、日本文学;2、日本文化;3、日本社会;4、日本语言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2年,在学时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能够综合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及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要求如下:研究生须在进行答辩前的六个月内至少向指导小组汇报二次,如有问题须进行及时调整。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以后,须提交论文指导小组审议,并根据指导小组成员提出的意见作出必要修改,待审定合格以后,方可进行答辩。
其他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十、参考书目1、麻生磯次,《日本文学史概论》。
日本:明治书院,1986。
2、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史近代卷/现代卷》。
北京:中国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3、《日本文学全集》。
日本:筑摩书房,1970。
4、《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
东京:岩波书店,2000。
5、《作家论与作品论国文学解释与鉴赏》。
东京:至文堂,1995。
6、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
日本:岩波书店,1992。
东北师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205)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日语人才以及涉外领域日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善于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国际交流服务。
2.掌握系统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用日语从事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的实际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1.日语语言学2.语用学3.日本近现代文学4.日本古典文学三、修业年限全日制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3年。
全日制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含高师硕士)、同等学力及跨专业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硕士生在修得课程学分(不低于27学分)和通过论文答辩(3学分)后方可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硕士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应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2.硕士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负责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并帮助学生选择发展方向。
3.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作用。
在确定硕士生录取名单后尽早将其选择专业方向的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录取的每位硕士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
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开题报告之前做至少两次公开的读书报告,并上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本培养方案设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6学分)、专业主干科(6学分)、发展方向课(8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
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5)一、培养目标(一)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优秀学生。
(二)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
掌握第二外语(英语);能够胜任日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高等师资和专门研究等工作。
(三)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学制与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一般不超过五年。
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优秀研究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
总学分为34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4个学分。
三、培养方式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旨在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以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
(一)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于第二学期结束前,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导师。
确定导师后,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社会调查、实验研究、论文撰写、教学实践等内容。
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原则上须在第三学期初完成。
(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阅读综述报告,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
(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导师可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四)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应侧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他们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学科代码:0502学科门类: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代码:050207校内专业代码:B0220二、培养目标日语本科专业以教育部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发展战略为基础,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按照我校办学主导思想出发,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实用日语专业人才出发。
日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专业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日语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能在日资或中日合资企业、外经外贸等部门从事日语翻译、管理等工作。
满足本区域乃至于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
三、培养规格和要求(一)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政治素质方面: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日语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合作、敬业精神。
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意识。
2.业务素质方面:具有系统扎实的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知识,具有较为准确、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专业技能,熟悉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及现代文化;掌握日本国情相关知识。
掌握一定的外经外贸业务基本常识,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具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日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发挥师范类院校的优势与特点,培养具备有基本的教师素养,掌握基本的教学法。
毕业时须取得国际日语能力考试2级或日语专四证书等相当于国际日语能力考试2级水平的资格证书。
3. 培养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宁波大学日语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日语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能在外事、经贸、金融、日资企业、文化、教育、科研、港务、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教学、研究、管理工作,同时兼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思想品德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日语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上主要学习日语语言和日本文学、经济、社会文化、商务、翻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商务、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
具有第二外国语(英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综合日语8、日语中级口译、日本文学作品选读1(文学模块)、商务日语(商务模块)、日汉经济翻译(翻译模块)。
2、主要课程:学科大类、专业教育平台:日语语音、综合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口语、日语视听、日语语法、日本概况、中级日语写作、日语中级口译等。
日语语言文学模块: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作品选读、综合英语、日本文化、日本文学史等。
商务日语模块:商务日语、科技日语、日本经济、中国文化(日语)、国际商贸写作、日汉经济翻译等。
日语翻译模块:日汉经济翻译、日汉语比较、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化、高级日语写作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年制,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其中必修课为111学分,选修课为53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日语专业培养方案由通识教育课程34学分、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非外语类)15学分、专业技能课程45学分、专业知识课程42学分、专业实践性课程16学分、任意选修课程8学分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学分组成。
日语专业培养方案
日语专业培养方案简介日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和追捧,而且日语专业成为了很多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日语专业不仅涉及到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包括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培养日语专业人才,本文就日语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介绍和分析。
课程设置日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是指对日语语言的系统学习和分析,从语音、音系、语法、语义等方面着手进行探讨。
该课程主要通过讲解日语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对日语语法的理解,从而提高其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日本文化概论日本文化概论是指对日本社会、经济、历史、艺术、文学、伦理、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介绍。
通过学习日本文化,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从而在日语交流中更为得心应手。
日语口语日语口语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口头语言进行日语交流。
该课程主要是针对日语初级水平,通过讲解日语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来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日语口语能力。
日本文学选读日本文学选读是指通过选读日本名著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学。
该课程主要让学生深入体会日本文学的特点、风格和内涵等方面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日语文化素质。
日本商务文化日本商务文化是指通过讲解日本商务礼仪、商务用语、商务交流等方面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商务及商务交往的习惯和规矩,从而提高学生在商务交往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日语专业大型综合性高校开设了许多与日语相关的实践课程。
例如,组织学生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商务交流、文学研究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课程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的日语水平,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拓宽其职业前景。
专业特色日语专业的教学特色主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综合日语专业的开设,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日本文化、历史、社会、商务、文学等,而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
因此,除了基本的语言技能,专业相关的知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培养人才日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培养方案 (2)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四年本科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
学生毕业时在日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方面有过硬的基础,同时兼顾日语语言学、文学、文化、商贸以及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以期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不同岗位工作的需求。
随着中日两国特别是广东省与日本的经贸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不断发展,广东乃至全国对日语人才的质与量的需求都有很大的提高,工作内容也有日益多样化的趋势。
我们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掌握文史哲经法方面的知识及电脑应用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能够担负起二十一世纪重担的跨世纪复合型人才。
此外,对成绩优异且有意继续深造即报考相关学科研究生的日语专业学生进行一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教育。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多种语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基础阶段(1、2年级)以专业基础课学习为主,使学生在日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扎实的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比例选修全校性的公选课、通识课程,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在第二学年原则上要参加并通过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组织的《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和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中国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日语能力二级测试》。
高级阶段(3、4年级)注重语言实践训练及专业理论学习。
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听、说、读等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及翻译等语言实践能力。
而且,为了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相应地开设日语概论、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等课程。
在第四学年原则上要参加并通过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组织的《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和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中国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日语能力一级测试》。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日语Ⅰ-Ⅳ、高级日语Ⅰ-Ⅳ、日语写作Ⅰ-Ⅲ六、专业特色课程日本文学史、日本古典文学选读、日本近代文学选读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见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见附表二)附表一: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2011级《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按照“9+3”模式设置,采用分级教学方式。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优良的学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2.硕士研究生应具备日语语言文学方面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要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学术领域研究的新动态,能够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口译、笔译等方面的工作,学位论文在语言、内容、形式上达到相应的要求。
3.硕士研究生均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并遵守学术研究的一般规范。
4.硕士研究生均应熟练掌握工作语言(日语),具有在较高层次上应用该语言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可以阅读一般的文章及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
二、招生对象本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经复试通过者。
三、研究方向1.日本文学(含中日比较文学)2.日语语言学(含中日比较语言学)3.日本文化(含中日比较文化)。
四、学习期限按照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通过中期考核后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限不得延长。
五、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A、B、C、D四大类。
A类为全校公共学位课程;B类为外国语学院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学位课程;C类为二级学科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课程;D类为本专业的方向选修课程。
硕士研究生仍实行学分制。
学生总学分数不得低于32学分。
本专业D类方向选修课总学分不得低于12学分。
A类:马列原著选读(3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第二外语(4学分)B类:(外国语文通论必选,其他三门中任选一门)外国语文通论(2学分)文艺批评理论综述(2学分)翻译通论(2学分)外国语言学(2学分)C类:日本现代文学(2学分)日语语言学通论(2学分)日本文化概论(2学分)D类:日本文学专题研究(2学分)日本古典文学研究(2学分)日本古典文学作品赏析(2学分)日本近代文学研究(2学分)日本现代文学研究(2学分)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赏析(2学分)日本文艺史(2学分)日本文学理念研究(2学分)日本现代文学批评(2学分)日本文学社会学研究(2学分)日语音声学(2学分)日本句法研究(2学分)日语词法研究(2学分)日语语法专题(2学分)日语惯用句型与俗语研究(2学分)日语词汇研究(2学分)日语修辞学研究(2学分)日本现代用语研究(2学分)日本外来语专题研究(2学分)日本语言文化(2学分)日本文化专题研究(2学分)日本民俗学研究(2学分)日本外来文化摄取史(2学分)日本宗教文化研究(2学分)日本近代思想史(2学分)当代日本社会问题研究(2学分)日本历史专题研究(2学分)中日文化与文学比较研究(2学分)翻译理论与实践(2学分)日语高级阅读与写作(2学分)日本地域文化研究(2学分)论文写作与研讨(2学分)六、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专业指导小组的形式,第一阶段以课程为主,第二阶段以论文为主。
日语专业培养方案
日语专业培养方案前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日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开设了日语专业,本文将为您介绍日语专业的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日语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能力和深厚的日本文化基础,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日语人才。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日本语语言文化概论•日本语基础•日本语中级•日本语高级•日本语写作与翻译•日本文学欣赏与写作•语言学概论•翻译学概论•跨文化交际学专业方向课程•日本经济与商务日语•日本政治与社会日语•日本文学与艺术日语•日本传媒与新闻日语•日本法律与国际关系日语•日本科技与环境日语实践课程•日语口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语翻译•日语文化实践•实地考察•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培养特色国际化视野日语专业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认知,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和合作。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对日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介绍,并且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和实地考察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以及与日本的合作交流。
多元化教学日语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语言运用、文化解读、跨文化交际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注重多元化,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和适应性。
强化文化交流日语专业强调日语与日本文化的联系,要求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了解日本文化特点,提高日本文化交流能力。
因此,学校会为学生组织赏花、看剧等文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和民风民俗,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就业前景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日语教育可以在各级学校从事日语教育工作,或者加入日语培训机构,从事日语教学和服务工作。
日本企业可以加入日本企业,从事翻译、商务、文化交流等工作,也可以加入日本相关产业,如汽车、电子、化工等,从事技术和生产等工作。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5)一、学科简介中国海洋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设立于2000年。
作为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的重要基地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行及社会有关各方的广泛关注。
本专业现设: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与翻译、日语语言学与日语教学等主要专业方向。
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传统与新兴,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稳健扎实、开拓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
老中青结合合理的研究队伍完善。
学术带头人德才兼备,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思想开放,学风正派,在国内外有着良好的影响。
科研成果多且水平较高,各方向都有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的积累,成为本专业设置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学科拥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图书资料齐全,办学条件可以满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研究人才对物质的需求,可以为高水平外语人才的成长提供较为理想的学术环境。
二、培养目标理想高远,思想健康向上。
观念科学、民主、开放。
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强。
谦虚、谨慎、自律、博学、求实。
孜孜不倦、意志顽强。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协调兼备。
服务于人类、服务于国家。
三、学科研究方向1、日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以及日语语言的规律、规则和特点。
根据研究重点分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多种领域。
日语语言学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日语学习者对日语的内部规律、特点等有深刻的了解,促进日语学习,同时也可以开拓学习者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
为日语学习和教学、翻译学等提供理论武器。
2、日本文学与翻译日本文学研究侧重以下两方面。
1、通过日本古典和歌来了解其抒情样式、审美指向,探讨其自然观文学观的特征。
2、以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作品为代表的都市题材小说为主,探讨其艺术风格、人物特征、美学氛围以及创作手法。
翻译方面,将结合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作品翻译实践,进一步就文学作品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形似与神似、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进行实证性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5)一、学科简介中国海洋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设立于2000年。
作为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的重要基地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行及社会有关各方的广泛关注。
本专业现设: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与翻译、日语语言学与日语教学等主要专业方向。
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传统与新兴,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稳健扎实、开拓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
老中青结合合理的研究队伍完善。
学术带头人德才兼备,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思想开放,学风正派,在国内外有着良好的影响。
科研成果多且水平较高,各方向都有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的积累,成为本专业设置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学科拥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图书资料齐全,办学条件可以满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研究人才对物质的需求,可以为高水平外语人才的成长提供较为理想的学术环境。
二、培养目标理想高远,思想健康向上。
观念科学、民主、开放。
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强。
谦虚、谨慎、自律、博学、求实。
孜孜不倦、意志顽强。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协调兼备。
服务于人类、服务于国家。
三、学科研究方向1、日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以及日语语言的规律、规则和特点。
根据研究重点分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多种领域。
日语语言学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日语学习者对日语的内部规律、特点等有深刻的了解,促进日语学习,同时也可以开拓学习者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
为日语学习和教学、翻译学等提供理论武器。
2、日本文学与翻译日本文学研究侧重以下两方面。
1、通过日本古典和歌来了解其抒情样式、审美指向,探讨其自然观文学观的特征。
2、以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作品为代表的都市题材小说为主,探讨其艺术风格、人物特征、美学氛围以及创作手法。
翻译方面,将结合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作品翻译实践,进一步就文学作品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形似与神似、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进行实证性探索。
3、日语语言学与日语教学日语教学活动是日语语言学研究重要服务领域。
正确合理地运用日语语言学的理论与规则从事日语教学,可以使实践活动更加科学和规范。
同时,日语教学活动可以为拓展和深化日语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该领域的研究,注重实证。
采用定量与定性,对照与比较相结合进行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对象做更科学和客观的论证。
提高日语教学水平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
4、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从古以来,日本文学深受中国文学影响。
尤其明治维新以前,这种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在世界上亦属罕见。
因此,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是有得天独厚的丰厚资源。
在这方面,特别古典文学领域日本学者已走在前面。
取得诸多有分量有价值的令人信服的学术成果。
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很有必要确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方向。
以期在大量参考研究和介绍已有文献和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修读年限根据《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2005年9月修订),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修读年限一般为2至3年,博士生修读年限一般为3至6年,硕-博连读、提前攻博修读年限一般为4至8年。
五、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作为一个体系,引入模块化的培养理念,具体包括“核心模块”、“拓展模块”和“保障模块”。
核心模块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
拓展模块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术活动、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训练、实践训练(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等。
保障模块包括研究生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研究进展报告。
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及学分要求请参见附件。
六、总学分要求不低于《中国海洋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2007年7月)要求的最低标准。
七、其它要求(各学科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对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相关的其它要求。
)八、备注1. 一级学科课程、双语或全英语教学课程应在备注中标明;2. 不同学科专业的同一门课程,课程名称、代码均须保持一致;3. 表格中学时指课上学时;4. 学科专业代码查询请登陆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心主页-学科建设-学科专业设置-“国务院学位办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5.专业课程编号原则如下:专业课程编号共有8位,编号方法为:前3位为学院代码,硕士课程第4位为M,博士课程第4位为D,第5-8位为顺序号。
例如:海洋环境学院硕士课程《海洋环流》编号是:海洋环境学院代码010+硕士代码M+顺序号0001,即010M0001。
(顺序号由各学院确定)。
附件: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一)核心模块核心模块学分要求(可制定适合各专业要求的学分标准,但不得低于《中国海洋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2007年7月)要求的最低标准。
)(二)拓展模块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组织,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鼓励各学院对全校开设。
硕士研究生至少获得公共选修课2学分。
专业英语作为课程开设,参照上述课程表格形式;其它方式,须注明编号、名称、具体要求、考核方式、考核负责人等栏目,参照下表,如果涉及其它内容,可相应增加栏目。
(下同)前沿讲座该部分是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各学科根据自身学科特点规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次数和研究生本人做报告的次数,以及提交书面总结报告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该部分是研究生的必修内容,各学科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条件明确具体要求,并安排专人或多人联合负责形式完成该培养环节,具体形式由各学科自行规定。
双语课程鼓励各学科开设2~3门双语课程,根据实际情况,鼓励研究生选修1门双语或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鼓励各学科开设全英语授课的课程。
双语或全英语教学课程应在表格备注中标明,同时附中英文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
跨校选修课程选修“211”院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承认学分,但硕士不能超过5个学分,博士不能超过3个学分。
鼓励研究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修国外相应单位的课程,具体修课计划由导师制订并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批。
补修课拓展模块学分要求(可制定适合各专业要求的学分标准,但不得低于《中国海洋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2007年7月)要求的最低标准。
)(三)保障模块硕士生资格考试(硕士生资格考试应在“核心模块”完成后进行,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和开题报告结合或分离的形式均可,但须明确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时间。
同时须考虑2年毕业硕士生的时间需求。
)博士生资格考试(博士生资格考试应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
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和开题报告结合或分离的形式均可,但须明确常规的时间安排。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应在研究生明确导师后尽快实施,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时间至少在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1年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时间至少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2年进行。
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可行的规定。
)论文研究进展报告(论文研究进展报告具体形式和要求各学科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硕士生资格考试随中期筛选进行。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研究进展报告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生取得硕士资格认证以后,于第四学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应的材料,准备开题报告。
院成立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审核所选课题是否是学科前沿课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收集的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是完成课题所必需的资料,符合要求者,方可确定为选题。
2、论文工作量要求:学生的开题报告通过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审核后在第五、六学期完成设计工作,并完成部分或全部初稿。
在第六学期上完成初稿,送导师审定,下半学期打印论文稿件5份,并写出1000个词的论文提要送审,并进行答辩。
3、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要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实用性、连贯性;结构正确、语言流畅。
(1)学术性:研究课题应是某研究方向的前沿课题,学生应比较全面地掌握某个方向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了解其发展动向和需要研究的课题。
(2)创新性:论文必须要能在表现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或提出新的论点,或弥补现有理论的缺陷,或改进和优化现有理论。
(3)实用性:论文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使用价值:从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从实践上对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4)完整性和连贯性:论文应适合该类文章的体裁结构特点,逻辑性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论点明显、论据充足。
(5)用词贴切,语法结构正确,语义衔接良好,语篇连贯,语言流畅,表意清晰。
4、论文指导:导师应对学生撰写论文进行全过程指导和质量监控,使其完全按规定进行。
(1)导师应给学生规定进度和相应的工作量,审查学生的研究计划是否可行,检查其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2)学生每隔两周应向导师报告研究进度及所遇到的问题,要求导师指导。
导师应给以学生悉心指导,直到其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3)学生完成初稿后,导师应进行严格审查,给以批示和指导,不合格者令其重做或修改,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5、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生完成论文后,要进行送审评阅和论文答辩。
(1)聘请二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的专家评阅论文。
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
如果有一人的评语是否定的,学生不能进行答辩。
应增聘一名评阅人,如评语仍为否定意见,则本次申请无效。
(2)成立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五名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其中外单位专家不少于两名。
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副教授或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
(3)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学位做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
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
会议应当有记录。
(4)论文答辩的程序是:1)主席宣布开会,宣读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申请人姓名,论文题目等;2)导师简要介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及从事科研工作情况;3)研究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30分钟);4)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进行论文答辩;5)休会:导师、研究生、列席及旁听人员退场,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宣读导师和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委员会就论文答辩情况交换意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论文是否通过,是否同意授予学位进行表决,并做出书面决议。
6)复会:主席宣布论文是否通过和对论文的评语。
(5)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6个月以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