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表的建立、插入与删除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习题1-3

int
data;
struct Lnode *next;
// 数据域 // 指针域
} LNode, *LinkList; LinkList la, lb; // 单链表的头指针 请用 la 和 lb 中的结点合并生成一个新的非 递增的有序单链表 lc。合并完成后,原来的 la 和 lb 成为空链表。
作者 (时间 2000年)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 秦怀青 email qinhq010@
正确且高效的算法如下: Status DeleteK(SqList &a ,int i, int k) {//设线性表元素从a.base[1]起存储,从第i个元素起
删除k个元素。
if ( i<1|| k< 0 || (i+k)>a.length) return ERROR;
for ( j=i+k;j<=a.length; ++j)
操作步骤
1) 建空表 Lc; 2) 依次从 La 或 Lb 中“摘取”元素值较小的
结点插入到 Lc 表中第一个结点之前直至其 中一个表变空为止; 3) 继续将 La 或 Lb 其中一个表的剩余结点插 入在 Lc 表的表头结点之后; 4) 释放 La 表和 Lb 表的表头结点。
作者 (时间 2000年)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 秦怀青 email qinhq010@
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 不一定 紧邻。
(3)在单链表中,除了头结点外,任一结点的存储位置 由 该结点的直接前趋 指示。
(4)在单链表中设置头结点的作用是
在表的第一个元素结点之前插入新元素结点或删除 第一个元素结点不需修改头作指者 针(时间 2000年)
数据结构习题与答案

C、便于插入和删除D、便于利用零散的存储器空间
3.若长度为n的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在其第i个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C。
A、O(log2n) B、O(1)
C、O(n) D、O(n2)
4.(1)静态链表既有顺序存储的特点,又有动态链表的优点。所以,它存取表中第i个元素的时间与i无关;
4、线性结构的特征:逻辑上满足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一个终端结点,且其余结点有且仅有唯一的一个直接前趋和一个直接后继。
5.数据的存储结构被分为顺序、链接、索引和散列4种。
6.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的存储实现,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数据的机内表示。
7.数据表示任务是逐步完成的,即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过程是:机外表示→
A、带尾指针的非循环链表B、带尾指针的循环链表
C、带头指针的非循环链表D、带头指针的循环链表
2、若用一个大小为6的数组来实现循环队列,且当rear和front的值分别为0和3。当从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再加入两个元素后,rear和front的值分别是B。
A、1和5 B、2和4
C、4和2 D、5和1
3、设栈的输入序列为1、2、3、4,则C不可能是其出栈序列。
push (s,x); }
push (s,x); printf(x)
push(s,y); }
push(s,x);
push(s,'E');
push(s,x);
此题的输出结果是HELOLLL。
5、以下为单链表删除运算,分析算法,请在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void delete_lkist(lklist head,int i)
D、q->next=p->next;q->prior=p;p->next=q;p->next=q;
数据结构习题集

习题集一、填空题⑴()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⑵()是数据的最小单位,()是讨论数据结构时涉及的最小数据单位。
⑶ 从逻辑关系上讲,数据结构主要分为()、()、()和()。
⑷ 数据的存储结构主要有()和()两种基本方法,不论哪种存储结构,都要存储两方面的内容:()和()。
⑸ 算法具有五个特性,分别是()、()、()、()、()。
⑹ 算法的描述方法通常有()、()和()三种,⑺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的函数。
⑻ 设待处理问题的规模为n,若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一个常数,则表示成数量级的形式为(),若为n*logn,则表示成数量级的形式为()。
(9)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链接存储结构的特点是()。
(10) 在顺序表中,等概率情况下,插入和删除一个元素平均需移动()个元素,具体移动元素的个数与()和()有关。
(11) 顺序表中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
(12) 设单链表中指针p 指向结点A,若要删除A的后继结点(假设A存在后继结点),则需修改指针的操作为()。
(13) 单链表中设置头结点的作用是()。
(14) 非空的单循环链表由头指针head指示,则其尾结点(由指针p所指)满足()。
(15)在由尾指针rear指示的单循环链表中,在表尾插入一个结点s的操作序列是();删除开始结点的操作序列为()。
(16) 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单链表,在指针p所指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在给定值为x的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
(17)已知一维数组A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每个元素占用4个存储单元,第9个元素的地址为144,则第一个元素的地址是()。
A 108B 180C 176D 112(18)在长度为n的线性表中查找值为x的数据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A O(0)B O(1)C O(n)D O(n2)(19)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的第i(1≤i≤n+1)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元素,需向后移动()个元素,删除第i(1≤i≤n)个元素时,需向前移动()个元素。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C语言版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在一个单链表HL中,若要向表头插入一个由指针p指向的结点,则执行( )。
A. HL=ps p一>next=HLB. p一>next=HL;HL=p3C. p一>next=Hl;p=HL;D. p一>next=HL一>next;HL一>next=p;2.n个顶点的强连通图中至少含有( )。
A.n—l条有向边B.n条有向边C.n(n—1)/2条有向边D.n(n一1)条有向边3.从一棵二叉搜索树中查找一个元素时,其时间复杂度大致为( )。
A.O(1)B.O(n)C.O(1Ogzn)D.O(n2)4.由权值分别为3,8,6,2,5的叶子结点生成一棵哈夫曼树,它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
A.24 B.48C. 72 D. 535.当一个作为实际传递的对象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并可能需要修改时,应最好把它说明为( )参数,以节省参数值的传输时间和存储参数的空间。
A.整形B.引用型C.指针型D.常值引用型·6.向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插人一个新元素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
A.O(n) B.O(1)C.O(n2) D.O(10g2n)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数据的存储结构被分为——、——、——和——四种。
2.在广义表的存储结构中,单元素结点与表元素结点有一个域对应不同,各自分别为——域和——域。
3.——中缀表达式 3十x*(2.4/5—6)所对应的后缀表达式为————。
4.在一棵高度为h的3叉树中,最多含有——结点。
5.假定一棵二叉树的结点数为18,则它的最小深度为——,最大深度为——· 6.在一棵二叉搜索树中,每个分支结点的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一定——该结点的值,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一定——该结点的值。
7.当向一个小根堆插入一个具有最小值的元素时,该元素需要逐层——调整,直到被调整到——位置为止。
实验一 顺序表 实验报告

顺序表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和目的实验目的:掌握顺序表的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掌握有序表的建立、合并、插入操作。
实验内容:1. 顺序表的建立2. 顺序表的遍历3. 顺序表的元素查找4. 顺序表的元素插入5. 顺序表的元素删除6. 有序表的建立7. 有序表的遍历8. 有序表的元素插入9. 有序表的合并二、实验原理基本原理:通过连续的地址空间实现逻辑上和物理上连续的储存的一系列元素。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元素的添加,查找,删除操作。
有序表的插入算法:元素插入之前的,先跟有序表中的逐个元素进行对比,以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
例如,已有有序表L,要向L 中插入元素18L={13,15,17,19,20,35,40}第一步:将18与L1进行比较,18 > L1,不是合适的插入位置。
第二步:将18与L2进行比较,18>L2,仍然不是不是的插入位置。
重复上述步骤,知道找到18≤Ln,然后在(n-1) 和n之间插入元素。
(如果元素比有序表中的所有元素都要大,则把该元素放到有序表的最后)此例子中,L n-1 = 17,L n = 19插入元素之后的有序表L为:L′={13,15,17,18,19,20,35,40}仍然保持有序。
重置光标的位置:程序接受两种方式的输入。
一种是输入数字后按回车,一种是利用空格间隔的连续几个数字。
然而,在使用后者输入数字的时候,会出现提示输出不正确的问题。
(如图)这个问题的原因简单如下:当程序输出“请输入第2个数字:”的时候,应该等待用户输入;然而,在程序等待输入第一个数字的时候,用户输入了五个数字。
因此,程序输出“输入第2个提示以后”,程序发现仍然有数据没有进行处理,因此把上次输入但未处理的字符当成是用户的输入。
所以没让用户输入数据就自动继续执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每次输出提示时,将光标移动到行首,因此,输出提示的时候会自动覆盖已经输出的提示信息。
效果如下:具体的解决方法:#include<windows.h>// 将光标移动到行首void ResetCursor(){HANDLE hOut;COORD cTarget;CONSOLE_SCREEN_BUFFER_INFO info;int y = 0;hOut = GetStdHandle(STD_OUTPUT_HANDLE);GetConsoleScreenBufferInfo(hOut, &info);y = info.dwCursorPosition.Y;cTarget.X = 0;cTarget.Y = y;SetConsoleCursorPosition(hOut, cTarget);}三、程序流程图四、实现步骤4.1 创建顺序表的实现①通过scanf 函数从键盘中读入数据,并通过scanf函数的返回值判断用户输入的是数字还是非数字,作为判断输入结束的判断。
数据结构(C++版)课后答案 (王红梅)第2章 线性表

第 2 章线性表课后习题讲解1. 填空⑴在顺序表中,等概率情况下,插入和删除一个元素平均需移动()个元素,具体移动元素的个数与()和()有关。
【解答】表长的一半,表长,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⑵顺序表中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
【解答】108【分析】第5个元素的存储地址=第1个元素的存储地址+(5-1)×2=108⑶设单链表中指针p 指向结点A,若要删除A的后继结点(假设A存在后继结点),则需修改指针的操作为()。
【解答】p->next=(p->next)->next⑷单链表中设置头结点的作用是()。
【解答】为了运算方便【分析】例如在插入和删除操作时不必对表头的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⑸非空的单循环链表由头指针head指示,则其尾结点(由指针p所指)满足()。
【解答】p->next=head【分析】如图2-8所示。
⑹在由尾指针rear指示的单循环链表中,在表尾插入一个结点s的操作序列是();删除开始结点的操作序列为()。
【解答】s->next =rear->next; rear->next =s; rear =s;q=rear->next->next; rear->next->next=q->next; delete q;【分析】操作示意图如图2-9所示:⑺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单链表,在指针p所指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在给定值为x的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
【解答】Ο(1),Ο(n)【分析】在p所指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只需修改指针,所以时间复杂度为Ο(1);而在给定值为x的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需要先查找值为x的结点,所以时间复杂度为Ο(n)。
⑻可由一个尾指针唯一确定的链表有()、()、()。
【解答】循环链表,循环双链表,双链表2. 选择题⑴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的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接存储结构是一种()的存储结构。
数据结构-顺序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数据结构及算法实验项目 1.顺序表的建立和基本运算成绩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一顺序表的建立和基本运算一、实验目的1、掌握顺序表存储结构的定义及C/C++语言实现2、掌握顺序表的各种基本操作及C/C++语言实现3、设计并实现有序表的遍历、插入、删除等常规算法二、实验环境PC微机,Windows,DOS,Turbo C或者Visual C++三、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和基本运算(1)问题描述顺序表时常进行的运算包括:创建顺序表、销毁顺序表、求顺序表的长度、在顺序表中查找某个数据元素、在某个位置插入一个新数据元素、在顺序表中删除某个数据元素等操作。
试编程实现顺序表的这些基本运算。
(2)基本要求实现顺序表的每一个运算要求用一个函数实现。
(3)算法描述参见教材算法2.3、算法2.4、算法2.5等顺序表的常规算法。
(4)算法实现#include<malloc.h> // malloc()等#include<stdio.h> // NULL, printf()等#include<process.h> // exit()// 函数结果状态代码#define OVERFLOW -2#define TRUE 1#define FALSE 0#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INFEASIBLE -1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等typedef int Boolean; // Boolean是布尔类型,其值是TRUE或者FALSE//-------- 线性表的动态分配顺序存储结构-----------#define LIST_INIT_SIZE 10 // 线性表存储空间的初始分配量#define LIST_INCREMENT 2 // 线性表存储空间的分配增量typedef int ElemType;struct SqList{ElemType *elem; // 存储空间基址int length; // 当前长度int listsize; // 当前分配的存储容量(以sizeof(int)为单位)};void InitList(SqList &L) // 算法2.3{ //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顺序线性表LL.elem=new ElemType[LIST_INIT_SIZE];if(!L.elem)exit(OVERFLOW); // 存储分配失败L.length=0; // 空表长度为0L.listsize=LIST_INIT_SIZE; // 初始存储容量}void DestroyList(SqList &L){ // 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
算法与数据结构重考复习题(0910)

i列1的元素之和 )。对于含n个顶点和e条边的图,采用邻接矩阵表示的空间复杂度为( O(n2) )。连通图
是指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连通的无向图 )。一个有n个顶点的无向连通图,它所包含的连通分量个数最
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算法与数据结构重考复习题(0910)
一、单选题(斜体为答案)
1.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R),其中D 是
A. 算法 B. 操作的集合 C. 数据元素的集合 D. 数据关系的集合
2.顺序表是线性表的
A. 顺序存储结构 B. 链式存储结构 C. 索引存储结构 D. 散列存储结构
5.已知栈的输入序列为1,2,3....,n,输出序列为a1,a2,...,an,a2=n的输出序列共有(n-1)种输出序列。
队列的特性是先入先出,栈的特性是(后入先出)。如果以链栈为存储结构,则出栈操作时必须判别(栈空 )。与顺序栈相比,链栈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是( 不易出现栈满 )。
6.循环队列采用数组data[1..n]来存储元素的值,并用front和rear分别作为其头尾指针。为区分队列的满和空,约定:队中能够存放的元素个数最大为(n-l),也即至少有一个元素空间不用,则在任意时刻,至少可以知道一个空的元素的下标是(front) ;入队时,可用语句(rear=rear+1%n)求出新元素在数组data中的下标。
(3)双向链表:q=p->prior; temp=q->data; q->data=p->data;p->data=temp;
2.内存中一片连续空间(不妨设地址从1到m),提供给两个栈S1和S2使用,怎样分配这部分存储空间,使得对任意一个栈,仅当这部分全满时才发生上溢。(为了尽量利用空间,减少溢出的可能,可采用栈顶相向,栈底分设两端的存储方式,这样,对任何一个栈,仅当整个空间全满时才会发生上溢。)
《数据结构》实验3链表

三、源代码以及实验结果为
四、源代码以及实验结果为
五、源代码以及实验结果为
六、源代码以及实验结果为
七、附加题以及实验体会:
{
NODE *s; /*定义指向结点类型的指针*/
s=(NODE *)malloc(sizeof(NODE));
/*生成新结点*/
3
4
5
return 1;
}
/*删除P所指向的结点的后继结点*/
void DelLinkList(NODE *p)
{ NODE *q;
if(p->next!=0)
{ q=p->next; /* q指向p的后继结点*/
ch=getchar();
while(ch!='$')
{ p=(NODE *)malloc(sizeof(NODE));
p->data=ch;
1
2
ch=getchar();
}
return (head);
}
/*在链表的P指定结点之后插入值为x的结点*/
int InsLinkList(NODE *p, char x)
四、设有两个单链表A、B,其中元素递增有序,编写算法将A、B归并成一个按元素值递减(允许有相同值)有序的链表C,要求用A、B中的原结点形成,不能重新申请结点。
五、已知单链表表示的线性表中含有两类的数据元素(字母字符,数字字符)。试设计算法,按结点的值将单链表拆分成两个循环链表,分别只含有数字或字母。要求:利用原表中的结点空间作为这两个表的结点空间,头结点可另开辟空间。
附加题:如果换成循环单链表该如何实现?
即题目变成:已知单循环链表表示的线性表中含有两类的数据元素(字母字符,数字字符)。试设计算法,按结点的值将单链表拆分成两个循环链表,分别只含有数字或字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二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试卷及答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考试卷〔A〕卷一.是非题1. 数据结构可用三元式表示〔D,S,P〕。
其中:D是数据对象,S是D上的关系,P是对D的根本操作集。
(f)2 简单地说,数据结构是带有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t)3 判断带头结点的非空循环单链表〔头指针为L〕中指针p所指结点是最后一个元素结点的条件是:p->next==L。
(t)4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具有可直接存取表中任一元素的优点。
(f)5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优于链式存储结构。
(f)6. 在单链表P指针所指结点之后插入S结点的操作是:P->next= S ; S-> next = P->next;。
(f)7 对于插入、删除而言,线性表的链式存储优于顺序存储。
(t)8. 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是存储密度大,且插入、删除运算效率高。
(f)9. 栈和队列是操作上受限制的线性表。
(t)10. 队列是与线性表完全不同的一种数据结构。
(f)11. 队列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凡对数据元素的操作仅限一端进行。
(f)12. 栈和队列也是线性表。
如果需要,可对它们中的任一元素进行操作。
(f)13. 栈是限定仅在表头进行插入和表尾进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
(f)14. 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有两个子结点,而对一般的树,则无此限制,所以,二叉树是树的特殊情形。
(f)15 二叉树是一棵结点的度最大为二的树。
(f)16 赫夫曼树中结点个数一定是奇数。
(t)17 在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中,任意一个结点均处在其左孩子结点的后面。
(t)18 假设B是一棵树,B′是对应的二叉树。
则B的后根遍历相当于B′的后序遍历。
(f)19. 通常,二叉树的第i层上有2i-1个结点。
(f)20. 中序线索二叉树的优点是便于在中序下查找直接前驱结点和直接后继结点。
(t)21 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中,任意一个结点均处在其孩子结点的前面。
(t)22 由树结点的先根序列和后根序列可以唯一地确定一棵树。
《数据结构(C语言版 第2版)》(严蔚敏 著)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严蔚敏著)第二章练习题答案第2章线性表1.选择题(1)顺序表中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地址是()。
A.110 B.108 C.100 D.120答案:B解释:顺序表中的数据连续存储,所以第5个元素的地址为:100+2*4=108。
(2)在n个结点的顺序表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1)的操作是()。
A.访问第i个结点(1≤i≤n)和求第i个结点的直接前驱(2≤i≤n)B.在第i个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1≤i≤n)C.删除第i个结点(1≤i≤n)D.将n个结点从小到大排序答案:A解释:在顺序表中插入一个结点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2),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或O(nlog2n)。
顺序表是一种随机存取结构,访问第i个结点和求第i个结点的直接前驱都可以直接通过数组的下标直接定位,时间复杂度是O(1)。
(3)向一个有127个元素的顺序表中插入一个新元素并保持原来顺序不变,平均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A.8 B.63.5 C.63 D.7答案:B解释:平均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n/2。
(4)链接存储的存储结构所占存储空间()。
A.分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值,另一部分存放表示结点间关系的指针B.只有一部分,存放结点值C.只有一部分,存储表示结点间关系的指针D.分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值,另一部分存放结点所占单元数答案:A(5)线性表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要求内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
A.必须是连续的B.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C.一定是不连续的D.连续或不连续都可以答案:D(6)线性表L在()情况下适用于使用链式结构实现。
A.需经常修改L中的结点值B.需不断对L进行删除插入C.L中含有大量的结点D.L中结点结构复杂答案:B解释:链表最大的优点在于插入和删除时不需要移动数据,直接修改指针即可。
(7)单链表的存储密度()。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不能确定答案:C解释:存储密度是指一个结点数据本身所占的存储空间和整个结点所占的存储空间之比,假设单链表一个结点本身所占的空间为D,指针域所占的空间为N,则存储密度为:D/(D+N),一定小于1。
数据结构 总复习题

一、填空1. 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一半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表长和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有关。
2. 线性表中结点的集合是有限的的,结点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
3. 向一个长度为n的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1≤i≤n+1)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要向后移动n-i+1 个元素。
4. 向一个长度为n的线性表中删除第i个元素(1≤i≤n)时,需向前移动n-i 个元素。
5. 在顺序表中访问任意一结点的时间复杂度均为___0___,因此,顺序表也称为随机存取的数据结构。
6. 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必定相邻。
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不一定相邻。
7.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允许插入和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栈顶。
不允许插入和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栈底。
8. 队列是被限定为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运算,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
9. 不包含任何字符(长度为0)的串称为空串;由一个或多个空格组成的串称为空白串。
10. 设S=“A:/document/Mary.doc”,则strlen(s)=20 , “/”的字符定位的位置为3 。
11. 子串的定位运算称为串的模式匹配;主串称为目标串,子串称为模式。
12.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种形态。
13. 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个分支结点和个叶子。
14.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
15.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个叶子结点。
16.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1000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个叶子结点,有个度为2的结点,有个结点只有非空左子树,有个结点只有非空右子树。
17. 在数据的存放无规律而言的线性表中进行检索的最佳方法是。
18. 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平均查找长度为。
19.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比较大小。
线性表的插入与删除实验报告

void main()
{
clock_t start,finish;
int a[1000],out[N],i,j,k;
for(i=0;i<1000;i++)
a[i]=-1;
double duration;
start=clock();
ifstream infile("integer.dat");
for(k=0;a[k]!=-1;k++)
{
cout<<a[k]<<'\t';
}
}
finish=clock();
duration=(double)(finish-start)/CLOCKS_PER_SEC;
cout<<endl<<"所用时间"<<duration<<"秒"<<endl;
}
(3)、
#include<iostream.h>
其中mod(*)是模运算,INT(*)是取整函数。
2、线性表的插入与删除:
在本实验中线性表是动态增长的。插入一个新元素后,为了使线性表仍保持有序,必须要找到新元素应插入的位置。实际上这是一个插入排序的问题。为了要将新元素插入到一个有序的线性表中,可以从原有序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往前逐个与新元素比较,并将大于新元素的所有元素都往后移动一个位置,直到找到新元素应插入的位置为止。显然,插入一个新元素后,表的长度也增加了1。现假设用一个数组L(1:m)来存储线性表,其中m为最大容量(在本实验中为m=1000);用一个变量n表示线性表的长度(在本实验中,其初值为n=0)。则可以得到将新元素插入到有序线性表的算法如下。
计算机二级MS基础知识点

1.程序可以作为算法的一种描述方法2.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3.算法的特征:有穷性、确定性、输入(零个或多个)、输出(至少一个)、可行性4.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时间复杂度与所用的计算工具无关)5.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没有直接关系6.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运行算法时特定的输入有关7.设计算法时要考虑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8.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9.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度量方法是:执行算法所需的基本运算次数10.数据结构研究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数据运算11.线性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12.线性表是一种线性结构、可以是空表、是由n个元素组成的一个有限序列13.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特征:可随机访问、需要连续的存储空间、不便于插入和删除14.没有根结点或没有叶子节点的数据结构一定是非线性结构15.一个非空的数据结构如果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称为线性结构(例:R=16.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其存储空间连续,各个元素所占的字节数相同,元素的存储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17.递归函数是通过栈实现的。
(栈是一种先进后出的原则-栈顶元素最先能被18.在栈中,栈底指针不变,栈中元素随栈顶指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19.栈中元素个数计算:元素个数=底-顶+120.支持子程序调用的数据结构---栈21.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22.队列是先进先出的线性表23.循环队列是顺序存储结构24.有的非线性结构也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25.线性结构的存储结点也可以有多个指针26.对于循环队列(其中元素的个数由对头指针和队尾指针共同决定),其对头指针可以大于队尾指针,也可以小于队尾指针27.在循环队列中,front为队首指针,指向队首元素的前一个位置;rear为队尾指针,指向队尾元素。
线性表实验报告

LinkList p;
p=L->next;
while(p){
printf("%5d",p->data);
p=p->next;
}
return OK;
}
void main()
{
int i,n,k,d,e;
LinkList La,Lb;
InitList_L(La);
InitList_L(Lb);
e=L.elem[i];
for(j=i;j<=L.length;j++)
L.elem[j]=L.elem[j+1];
L.length--;
return ok;
}
int output(sqlist &L){
int i;
printf("output sqlist data:\n");
for(i=0;i<L.length;i++)
PrintList(La);
printf("\nAfter delete the list is:\n");
ListDelete_L(La,e);
PrintList(La);
printf("\n");
printf("I will insert:");
scanf("%d",&k);
ListInsert_L(La,k);
int a,j,i,m;
CLinkList p,r;
printf("Input the m(m<=20):\nm=");
scanf("%d",&m);
c++有序顺序表的建立与基本操作

c++有序顺序表的建立与基本操作【C++有序顺序表的建立与基本操作】一、引言在C++编程中,有序顺序表是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存储和操作一组有序的数据,是程序中非常实用的工具。
本文将从有序顺序表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探讨其建立和基本操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数据结构。
二、有序顺序表的概念有序顺序表是一种线性表,其中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在C++中,我们通常使用数组来实现有序顺序表。
通过数组,我们可以轻松地存储一组有序的数据,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等。
三、有序顺序表的建立1. 定义结构体或类我们需要定义一个结构体或类,用于表示有序顺序表。
结构体或类中应包含元素存储的数组,以及记录当前元素个数和表长的变量。
2. 初始化在建立有序顺序表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初始化。
可以通过动态内存分配来分配数组空间,并对其他变量进行初始化。
需要注意的是,数组的大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防止空间浪费。
3. 插入元素在有序顺序表中插入元素是一个常见的操作。
当插入元素时,我们需要保持顺序表的有序性。
可以通过比较元素大小的方式,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将元素插入其中。
四、有序顺序表的基本操作1. 插入操作有序顺序表的插入操作是比较常见的操作之一。
当我们需要向顺序表中插入新元素时,我们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其插入其中。
2. 删除操作删除操作是有序顺序表中另一个重要的操作。
当我们需要删除某个元素时,我们可以通过查找元素的方式找到需要删除的元素,然后将其后的元素向前移动,从而达到删除的目的。
3. 查找操作有序顺序表中的查找操作也是常见的操作之一。
当我们需要查找某个元素时,可以通过顺序查找或二分查找的方式进行查找,以获取所需的元素。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有序顺序表是C++编程中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之一。
它能够帮助我们高效地存储和操作数据,是程序中的重要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地运用有序顺序表的建立和基本操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第一章绪论1.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学科?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在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及对象间的关系和施加于对象的操作等的学科。
2.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中有几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四种表示方法(1)顺序存储方式。
数据元素顺序存放,每个存储结点只含一个元素。
存储位置反映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
存储密度大,但有些操作(如插入、删除)效率较差。
(2)链式存储方式。
每个存储结点除包含数据元素信息外还包含一组(至少一个)指针。
指针反映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方式不要求存储空间连续,便于动态操作(如插入、删除等),但存储空间开销大(用于指针),另外不能折半查找等。
(3)索引存储方式。
除数据元素存储在一地址连续的内存空间外,尚需建立一个索引表,索引表中索引指示存储结点的存储位置(下标)或存储区间端点(下标),兼有静态和动态特性。
(4)散列存储方式。
通过散列函数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将关键字散列在连续的有限的地址空间内,并将散列函数的值解释成关键字所在元素的存储地址,这种存储方式称为散列存储。
其特点是存取速度快,只能按关键字随机存取,不能顺序存取,也不能折半存取。
3.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是如何定义的。
二者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抽象数据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使用抽象数据类型的主要好处是什么?数据类型是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值的集合和操作的集合。
如C语言中的整型、实型、字符型等。
整型值的范围(对具体机器都应有整数范围),其操作有加、减、乘、除、求余等。
实际上数据类型是厂家提供给用户的已实现了的数据结构。
“抽象数据类型(ADT)”指一个数学模型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抽象”的意义在于数据类型的数学抽象特性。
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仅取决于它的逻辑特性,而与其在计算机内部如何表示和实现无关。
无论其内部结构如何变化,只要它的数学特性不变就不影响它的外部使用。
抽象数据类型和数据类型实质上是一个概念。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C语言版)(浦江学院)

实验1: 顺序表的操作实验一、实验名称和性质二、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表示和实现方法。
2.掌握顺序表基本操作的算法实现。
3.了解顺序表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1.建立顺序表。
2.在顺序表上实现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验证性内容)。
3.删除有序顺序表中的重复元素(设计性内容)。
四、实验的软硬件环境要求硬件环境要求:PC机(单机)使用的软件名称、版本号:Windows环境下的VC++6.0五、知识准备前期要求熟练掌握了C语言的编程规则、方法和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算法。
六、验证性实验1.实验要求编程实现如下功能:(1)根据输入顺序表的长度n和各个数据元素值建立一个顺序表,并输出顺序表中各元素值,观察输入的内容与输出的内容是否一致。
(2)在顺序表的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值为x的元素,并输出插入后的顺序表中各元素值。
(3)删除顺序表中第i个元素,并输出删除后的顺序表中各元素值。
(4)在顺序表中查找值为e的数据元素,如果查找成功,则显示“查找成功”和该元素在顺序表中的位置,否则显示“查找失败”。
2. 实验相关原理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称为顺序表,顺序表的存储结构描述为:#define MAXLEN 30 /*线性表的最大长度*/typedef struct{Elemtype elem[MAXLEN]; /*顺序表中存放元素的数组,其中elemtype为抽象数据类型,在程序具体实现时可以用任意类型代替*/int length; /*顺序表的长度,即元素个数*/}Sqlist; /*顺序表的类型*/【核心算法提示】(1)顺序表插入操作的基本步骤:要在顺序表中的第i个数据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数据元素x,首先要判断插入位置i是否合法,假设线性表的表长为n,则i的合法值范围:1≤i ≤n+1,若是合法位置,就再判断顺序表是否满,如果满,则增加空间或结束操作,如果不满,则将第i个数据元素及其之后的所有数据元素都后移一个位置,此时第i个位置已经腾空,再将待插入的数据元素x插入到该位置上,最后将线性表的表长增加1。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模拟题2020年(1)_真含答案与解析)-交互19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模拟题2020年(1)(总分100, 做题时间120分钟)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SSS_SINGLE_SELA顺序存储结构的存储一定是连续的,链式存储结构的存储空间不一定是连续的B顺序存储结构只针对线性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只针对非线性结构C顺序存储结构能存储有序表,链式存储结构不能存储有序表D链式存储结构比顺序存储结构节省存储空间分值: 3.8答案:A顺序存储方式主要用于线性的数据结构,它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上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之间的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而链式存储结构的存储空间不一定是连续的。
2.下列数据结构中,属于非线性结构的是SSS_SINGLE_SELA循环队列B带链队列C二叉树D带链栈分值: 3.7答案:C根据数据结构中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循环队列、带链队列和带链栈都是线性结构,而二叉树是非线性结构。
3.下列关于栈叙述正确的是SSS_SINGLE_SELA栈顶元素最先能被删除B栈顶元素最后才能被删除C栈底元素永远不能被删除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答案:A栈是先进后出的线性表,栈顶的元素最先被删除,栈底的元素最后被删除。
4.下列各组的排序方法中,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相同的是SSS_SINGLE_SELA冒泡排序与快速排序B简单插入排序与希尔排序C堆排序与希尔排序D快速排序与希尔排序分值: 3.7答案:A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比较n(n-1)/2次,即序列逆序的情况。
简单插入排序,无论是否最坏情况,都需要n(n-1)/2次。
直接插入排序,最坏情况需要n)次。
快速排比较次n(n-1)/2次。
堆排序,无论是否最坏都要比较O(nlog2序,最坏情况退化为冒泡排序,需要比较n(n一1)/2次。
在最坏情况下,希尔排序所需要的比较次数为O(n1.5)。
选项A正确。
5.下列关于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SSS_SINGLE_SELA栈底元素一定是最后入栈的元素B栈顶元素一定是最先入栈的元素C栈操作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分值: 3.7答案:C栈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必须按“后进先出”的规则操作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有序表的建立、插入与删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序表的顺序存贮结构。
2、掌握有序表元素在内存中是怎样存贮的。
3、在有序表中实现如下操作:
(1)插入一个新元素到第i个位置。
使原来标号为增1。
(2)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
(3)存一个新元素到第i个位置。
(4)读表
(5)检索表中第i个元素。
(6)寻表的长度
二、实验原理
(一)线性表是最常用的而且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结构,线性表是N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例如26个英文元素的字母表:(A,B,C,D,···)。
其数据结构的描述为:
Linear_list=(D,R)其中:D={a i|a i属于D0,i=1,2,3,···}R={N},N={<a i-1,a i>|i=2,3,4,···}。
本实验是以数组的形式把有序表存放在计算机内存的一个连续的区域内,这样便有:
LOC(a i+1)=LOC(a i)+m。
其中m是存放每个元素所占的内存字数。
LOC(a i)=LO+m·(i-1)。
其中LO是a i的地址,即首地址。
(二)实验程序说明
插入一个新元素到第i个位置,既把元素a i向后移一个位置,成为元素a i+1,把新元素放入到第i个位置,其他元素依次后移。
存一新元素到第i个位置是把元素a i冲掉后存上新值。
删除第i个元素就是把余后的元素依次向前移一个位置。
即:以元素a i+1,a i+2,···,
依次取代a i,a i+1,···。
删除后的表长是n-1(n是原表长)。
三、程序流程图
四、参考程序
/* 有序表的建立、插入与删除 */
static int array[100];
int j,i,n,p;
int ch;
void du()
{
printf("please tell me which numbers do you operate:");
scanf("%d",&i);
while (i>n)
{
printf("ERROR,please enter new element");
scanf("%d",&i);
}
}
void da()
{
printf("the list is:");
for(j=0;j<n;j++)
printf("%3d",array[j]);
printf("\n");
}
void show()
{
printf("-----------------------------------\n"); printf(" the function of the list\n");
printf(" 1: insert\n");
printf(" 2: delete\n");
printf(" 3: save new element\n");
printf(" 4: read list\n");
printf(" 5: check\n");
printf(" 6: the length of the list\n");
printf(" 0: end\n");
printf("-----------------------------------\n"); }
main()
{
printf("please input the length of list:");
scanf("%d",&n);
printf("\n");
printf("please enter number:");
for (i=0;i<n;i++)
scanf("%d",&array[i]);
p=1;
while (p!=0)
{
show();
printf ("enter p: ");
scanf("%d",&p);
if(p>=0&&p<=6)
{switch(p)
{
case 1:
printf("the inserted number places the front of the operation\n");
du();
for (j=n-1;j>=i-1;j--)
array[j+1]=array[j];
printf("please enter number:\n");
scanf("%d",&ch);
array[i-1]=ch;
n+=1;
da();
break;
case 2:
du();
for(j=i-1;j<=n;j++)
array[j]=array[j+1];
n-=1;
da();
break;
case 3:
du();
printf("please enter new number:\n");
scanf("%d",&ch);
printf("\n");
array[i-1]=ch;
da();
break;
case 4:
da();
break;
case 5:
du();
printf("what is the %d number:",i);
printf("%3d\n",array[i-1]);
break;
case 6:
printf("the length of the list is:");
printf("%3d\n",n);
break;
case 0: p=0; break;
}
}
}
printf("ERROR,please enter new number\n"); }。